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B.化合物一定由不同种元素组成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D.氧化物一定只含有两种元素2.下列四组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能够得出燃烧所需全部条件的一组实验是()A. B. C. D.3.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 B.瓷碗破碎 C.火柴燃烧 D.胆矾研碎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结构不同B.饱和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发生了化学变化C.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是因为原子种类发生了变化D.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5.如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B.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C.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 D.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6.二甲醚()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A.相对分子质量为46g B.由C、H、O三种元素组成C.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7.从2H2+O22H2O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C.4g氢气和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8.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 B.过滤 C.稀释浓硫酸 D.称量固体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能达到目的是()选项物质(括号内为杂质)除去杂质的方法A镁粉(铜粉)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B氯化钾(二氧化锰)加足量水,溶解,洗涤,烘干CCO(CO2)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并干燥DCaO(CaCO3)加水溶解、过滤A.A B.B C.C D.D10.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秒钟需吸入空气的体积A.650mL B.520mL C.26mL D.32.5mL11.胆矾(CuSO4﹒5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50)完全脱水的化学方程式为:。加热25.0g胆矾过程中,测得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胆矾属于混合物B.胆矾失水的温度范围为30°C~380°CC.1000°C时,得到固体物质的化学式为CuSO4D.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5次脱水过程12.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错误的是A.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运动B.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C.热胀冷缩—分子的体积随温度变化而改变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发生了变化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若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2)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____。(3)若将B和G连接,可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1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2)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_____;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3)此实验酒精灯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4)由上述实验可知,一氧化碳具有_______性和______性。15.实验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方法,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1:烧杯______(填“A”或“B”)中的水先变红。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___。(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_______(填序号,下同)中的铁钉有明显的锈蚀。对比试管_______中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3)实验3: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_____(填“向左偏转”、“指向中间”或“向右偏转”)。该反应_______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4)实验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酒精灯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16.用如图装置完成以下实验:(1)探究燃烧条件:若B处盛放木炭。I.先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后,在B处加热,B、C处没有明显变化;Ⅱ.待B处冷却至室温,在A处通人氧气一段时间后,B、C处没有明显变化;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C处变浑浊。I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2)模拟工业炼铁:若B处盛放氧化铁粉末。在A处通入一氧化碳一段时间后,B处下方用酒精喷灯加热,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尾气处理的方法为____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测定实验室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小红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废液中其他成份不与铁粉发生反应。请计算:(1)反应后产生的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g。(2)该废液中硫酸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__18.为确定某大理石样品的纯度,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称取该大理石(主要成分是CaCO3,杂质不参加反应)加入烧杯中,向其中逐渐加入稀盐酸至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溶解的气体忽略不计),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烧杯大理石稀盐酸反应后烧杯及其中物质总质量质量/g908.550145.2(1)实验中判断碳酸钙已经完全反应的方法是什么?(2)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为多少克。(3)请计算该大理石样品的纯度。(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对比实验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对比实验回答:(1)A中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2)B中实验不能得出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结论,说明理由并完善实验方案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详解】A、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与臭氧和氧气的混合物是由同种元素构成,但是属于混合物,故A不正确;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B正确;C、同种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物质,例如氧气和臭氧,故C正确;D、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故D正确。故选A。2、C【分析】燃烧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要达到着火点。【详解】A、图中小木条能燃烧,玻璃棒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B、图中小木条先燃烧,小煤块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不符合题意;C、铜片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薄铜片上的白磷能与氧气接触,温度能达到着火点,水中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可得出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题意;D、图示烧杯中的蜡烛一定时间后熄灭,放在空气中的蜡烛正常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不符合题意。故选C。3、C【解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反之,则是物理变化。A.石蜡熔化,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B.瓷碗破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火柴燃烧,有新的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D.胆矾研碎,没有新的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选C。4、D【详解】A、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A不正确;B、饱和石灰水受热后变浑浊,是因为氢氧化钙的溶解度变小,氢氧化钙析出,故B不正确;C、化学反应中有新物质生成,原子种类不发生变化,故C不正确;D、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是最小微粒,过氧化氢和水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故D正确。故选D。5、A【分析】分析图示可知,反应物是两种单质分子,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分子,据此结合有关的选项信息判断即可。【详解】A、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都含有两种原子,且原子的种类、数目没有改变。故A正确;B、由反应的图示可知,生成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故B错误;C、由反应的图示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该反应是化合反应。故C错误;D、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故D错误。故选A。【点睛】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6、A【详解】A、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B、二甲醚是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C、二甲醚中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2×2=24,氢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6,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为16,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最大,则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高,故选项说法正确。D、1个二甲醚分子是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则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2:6:1,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7、B【解析】由题中信息知,A.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故A正确。B.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不可以发生反应,需点燃。故B错误。C.4g氢气和32g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36g水。故C正确。D.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故D正确。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化学方程式的含义。8、A【详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A。9、C【详解】A、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杂质铜粉不能与稀硫酸反应,加足量稀硫酸、过滤、洗涤、烘干得到铜粉,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错误;B、氯化钾能溶于水,杂质二氧化锰不能溶于水,加足量水,溶解,洗涤,烘干得到二氧化锰,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错误;C、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一氧化碳不能,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溶液,并干燥,得到纯净的一氧化碳,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正确;D、氧化钙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碳酸钙不能与水反应,加水溶解、过滤后得到碳酸钙,不能达到除杂的目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10、A【详解】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1/5,成年人每秒钟需要吸入氧气约130mL,则相同条件下每秒钟需吸入空气的体积=130mL÷1/5=650mL,故选A。11、B【分析】设加热25.0g胆矾完成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x=16.0g【详解】A、胆矾由同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不是混合物,不符合题意;B、由图可知,25.0g胆矾完全失水生成16.0g硫酸铜的温度范围:30°C~380°C,符合题意;C、380℃时得到的固体物质是硫酸铜,之后固体物质质量继续下降,1000℃时,固体质量为8g,此固体一定不是硫酸铜,不符合题意;D、由图可知,开始加热至完全脱水,胆矾经历3次脱水,不符合题意。故选B。12、C【详解】A、花香四溢是由于分子在做不断的运动而引起的,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酒精挥发—分子间距增大,正确,不符合题意;C、热胀冷缩是分子间隔发生改变,分子体积以及分子大小不会发生改变,故错误,符合题意;D、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物理变化的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2KMnO4K2MnO4+MnO2+O2↑FBCD氧气【解析】(1)A装置的试管中有棉花团,因此是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要注意配平;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选用的装置为F;(2)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装置正确排序为BCD。(3)若将B和G连接,可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氧气。14、Fe2O3+3CO2Fe+3CO2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可燃还原【解析】(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Fe2O3)反应产生铁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Fe2O3+3CO2Fe+3CO2;(2)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3)一氧化碳有毒,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此实验酒精灯的作用是: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4)由上述实验可知,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还原金属氧化物;有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15、B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①①②向右偏转遵守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详解】(1)实验1:烧杯B中的水先变红。从分子的角度解释该现象的原因:分子是不断运动的,且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2)实验2:铁和氧气、水接触会生锈。一段时间后,观察到试管①中的铁钉有明显的锈蚀,对比试管①②中现象,可以得出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①试管中即提供了氧气,也提供了水,试管②中铁与水接触、不与空气接触。(3)实验3:利用该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天平平衡;将盐酸倒入烧杯中与碳酸钠充分反应后,再称量,观察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该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为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4)实验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硬质玻璃管中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一氧化碳有毒,需要尾气处理,所以右边导气管口放置点燃的目的是:处理尾气,防止污染环境。【点睛】此题是一道综合性的实验设计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燃烧的条件、铁生锈的条件、微粒的性质、炼铁的原理并进行知识的大胆迁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题。16、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点燃尾气(或其他合理答案)【分析】木炭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详解】(1)I在A处通入氮气一段时间,排尽装置中的氧气,ⅢA处继续通入氧气,故I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与氧气接触。Ⅱ在A处通入氧气一段时间,Ⅲ在A处继续通入氧气,然后在B处加热,发现木炭燃烧,故Ⅱ与Ⅲ对比,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2)一氧化碳和氧化铁高温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故B处可观察到的现象为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点燃生成二氧化碳,故尾气处理的方法为将酒精灯放于导管口点燃尾气。【点睛】燃烧的条件是物质是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