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1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2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3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隋唐制度的变更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一、选择题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担当宰相一职的更是不断出现。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郡县制的推行B.科举制的创立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中心集权的加强2.为了能够全面了解考生平常的水平,741年,礼部侍郎韦陟要求参与进士科考试的考生将平常所写的代表性作品交来参阅,称“纳省卷”;同时还允许出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举荐优秀考生,甚至可以共同确定拟录用名单,称为“通榜”。唐代的这些做法 ()A.有助于平衡中枢权力B.有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C.消融了社会阶级差别D.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3.(2024湖南卷,3)西晋的占田制、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均规定,官员可按品级凹凸占有数目不等的农田、山地,助长了大土地全部制发展。至隋唐,实行均田制,普遍授田。据此可知,西晋至唐()A.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B.皇权与世族势力相互依靠C.九品中正制遭到破坏D.田制改革目的是开发土地4.(2024山东卷,3)下表为唐代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概况。它反映了唐代 ()时期概况高祖、太宗时期设立文学馆、弘文馆等学士,备君主顾问高宗、武后时期学士起先参与决策事务玄宗时期开元初,设翰林待诏,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A.翰林学士渐渐限制了决策权B.文官地位日益提高C.三省六部制渐趋成熟D.朝廷内部权力的再支配5.据统计,755年,唐朝政府所能限制的户口总数为8914705户,人口为52919309人。后来,唐朝政府所能限制的户口总数仅为1933174户,人口为16990386人。为此,唐朝政府实行的主要措施是()A.进行税制改革以增加财政收入B.推行均田制以稳定自耕农经济C.遏制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D.按人口标准征收租调力役6.唐中期出现了“恣行吞并,莫惧章程”和“口分永业(国家授予的田地),违法卖买”的现象。面对这种现象,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唐政府实行了()A.租庸调制B.两税法C.募役法D.方田均税法7.魏晋至隋唐时期,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A.儒学正统地位减弱B.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C.佛教影响范围扩大D.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8.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唐朝时期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讲解并描述了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恩惠,提倡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传统文化9.(2024广东茂名二模)唐高宗时规定,“采章服饰,本明贵贱,升降有殊,用崇劝奖”,遂以“还淳返朴”“务遵节俭”为名,规定服饰不能突破传统规范样式。这一做法旨在 ()A.维护等级贵贱的伦常秩序B.缓解经济困难的压力C.推行理学的伦理道德规范D.进一步强化专制皇权10.据《明皇杂录》记载,每年唐玄宗生日时,朝廷都要实行盛大的庆祝活动,在《倾杯乐》的乐曲中,舞马翩翩起舞,“屈膝衔杯赴节,倾心献寿无疆”。安史之乱后,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消遣形式便无影无踪了。1970年,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该银壶上的舞马形象(见上图)表现的正是舞马曲终衔杯祝寿的生动情景。由此可见,该银壶()A.见证了唐朝历史的盛衰B.反映了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C.体现了唐朝尚武的风气D.证明白相关史书记载的真实性11.某学者曾说:“在唐朝统治的万花筒般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奇异的土地。”这说明唐朝()A.对外交往活跃B.国力强盛,居世界首位C.版图地跨整个亚洲D.只与亚洲国家往来二、非选择题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发展时期。政治上确立了以王为核心的王权统治。在父系大家族的基础上,以宗法制度为主体,依据血缘亲疏远近,从王国到诸侯国,按地区建立起层层政权机构,由大大小小的奴隶主世代相袭把持着各级政权,世代相袭垄断着各种官职。王朝的官由王任命,诸侯由王册命,诸侯国的官由诸侯任命。实行的是阶级性、等级性特别分明的世官制。两汉时期,由皇帝下诏指定举荐的科目,中心和地方高级官吏按科目要求考察和举荐人才;应举者按不同的科目进行考试,考试由皇帝出题策问,或由丞相、九卿等策试;依据对策成果高、低分别授官。这种选官方式尽管很不完善,易出弊端,但相比世官制应当说是一大进步。——摘编自姜国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变更浅谈》材料二中国古代的选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为官的制度。苏东坡曾言:“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朝廷吏部在选拔、任命官员时,要向中正官征询被选任者的家世、行状(道德)、品级,“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成为当时官僚选拔的普遍现象。隋唐实行科举制,《通典·选举》载:“隋氏罢中正,举选不本乡曲,故里闾无豪族,井邑无衣冠。”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明经、进士两科是常科的主要科目,分别考时务策与经义、时务策与诗赋,贵族与平民皆可报考。——摘编自郭强《中国古代选举制度》(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学问,指出两汉时期的主要选官制度,并分析它“相比世官制应当说是一大进步”的缘由。(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与魏晋时期相比,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有哪些发展?简要概述科举制推行的主动意义。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唐朝文明是否兼收并蓄,有如下评价:唐朝的社会和文化吸取此前数百年间的历史遗产,能够兼容并包地摄取外来的各种文化养分。至于在宗教、艺术、好用器物等方面,人们可以看到,通过西域传来的中亚、西亚文明和通过南海传来的南亚文明,对唐朝的影响是既深且远的。但是唐朝的官职、兵制、刑法、赋役等主要制度都渊源于从前的王朝,并没有因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重大的变更。——摘编自张广达《唐代的中外文化汇聚和晚清的中西文化冲突》等当时的兼收并蓄……是要在差异中求一统,而非真正激励多元化的发展……开放趋势与保守倾向并存。——摘编自邓小南《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结合材料与所学唐朝的相关学问,围绕“开放与保守”自行拟定一个详细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考点规范练4隋唐制度的变更与创新及三国至隋唐的文化1.C依据题干材料“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官实行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看重门第和家世,这导致琅琊王氏不断有人担当宰相一职,故C项正确。2.B依据材料,可知唐代科举考试通过“纳省卷”在考前对考生的实际水平进行全面了解,还允许出名望的公卿贤达向主考官举荐优秀考生,再依据正常的考试成果,综合录用进士,这在确定程度上有利于弥补考试取士的局限,故选B项;唐代“纳省卷”和“通榜”是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是当时科举制的一部分,并不属于中枢权力,解除A项;唐代“纳省卷”和“通榜”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全面考察人才,而不是消融社会阶级差别,解除C项;依据材料,可知唐代“纳省卷”和“通榜”政策的实施,有利于全面考察人才,而不是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解除D项。3.A本题考查古代土地制度的演化。由于西晋的占田制和南朝刘宋的占山护泽令的规定,大土地全部制发展,这就削减了自耕农的数量;而北魏、隋唐时期实行均田制,政府通过授田增加了自耕农数量。所以西晋至唐自耕农数量存在反复,故选A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土地制度的变更,不能说明皇权与世族势力相互依靠,解除B项;材料内容和选官制度无关,解除C项;田制改革的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而非开发土地,解除D项。4.D依据材料“备君主顾问”“学士起先参与决策事务”“后改为翰林学士,建立学士院,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可知唐朝翰林学士在草拟诏制、参谋密计方面分割了宰相之权,反映了朝廷内部权力的再支配,故选D项;依据材料“专掌最机密的诏令起草,正式参与朝政决策”,可知唐朝翰林学士参与朝政决策,并非“渐渐限制了决策权”,解除A项;宋朝重文轻武,文官地位日益提高,与材料所述时间不符,解除B项;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六部是中心行政机构中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总称,与材料“翰林学士的起源和演进”不符,解除C项。5.A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政府所能限制的户口数削减,这是因为安史之乱后,政府的在籍户口因战乱和割据而大幅削减,为此唐朝政府实行的主要措施是进行税制改革,实行两税法,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以增加财政收入,故A项正确。6.B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中期,随着均田制的破坏,政府的财政收入大为削减,为此,在杨炎的主持下,政府推行两税法,故选B项;租庸调制是协作均田制而实行的一种赋税制度,唐朝中期以后,租庸调制已很难再维持下去,解除A项;募役法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解除C项;方田均税法也是北宋王安石变法的内容,解除D项。7.C题干材料中的石窟属于佛教建筑,石窟的修造反映出佛教影响范围扩大,故选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没有体现出对儒学地位的影响,解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与道教无关,解除B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传播,与北方经济影响力无关,解除D项。8.D题干材料反映了唐朝的佛经中提倡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说明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体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仅反映了《父母恩重经》留意孝道,不能据此得出宣扬“孝道”成为佛经的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依据题干材料,可知佛教传入中国后,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渐趋本土化,没有体现二者的合流,故C项错误,D项正确。9.A依据材料“采章服饰,本明贵贱”“规定服饰不能突破传统规范样式”,可知唐高宗希望借“务遵节俭”之名,赐予服饰等级贵贱以达到维护封建伦理秩序的目的,故选A项;“缓解经济困难”与史实不符,“贞观之治”后,唐高宗时期社会经济接着发展,解除B项;理学产生于北宋,与材料时间不符,解除C项;单纯规定“服饰不能突破传统规范样式”无法强化皇权,解除D项。10.D依据材料“据《明皇杂录》记载……舞马翩翩起舞……唐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在西安市何家村出土,该银壶上的舞马形象”,可知史料记载与出土文物相互印证,符合史学探讨的二重证据法,该银壶证明白相关史书记载的真实性,故选D项;该银壶反映的是舞马活动,无法说明其见证了唐朝的盛衰,解除A项;该银壶反映的是舞马活动,与北方游牧民族无关,解除B项;依据材料“舞马衔杯祝寿这种宫廷消遣形式”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舞马是一种消遣活动,不能说明唐朝尚武,解除C项。11.A依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学问,可知唐朝统治者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交往比较活跃,唐朝与亚洲、非洲及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故A项正确。12.参考答案(1)选官制度:察举制。缘由:打破了以宗法血缘为基础的世官制;官员选拔的范围扩大,为有才能的士人供应了晋升的机会;推举与策问相结合,为被举荐者供应了相对公允的舞台;增加了政府的执政实力,有利于维护统治。(2)发展:选拔标准由家世、门第为主发展为以学识、才能为主;选拔方式由评议举荐发展为以分科考试选拔为主;选拔范围扩大。主动意义: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加强了中心集权;有利于形成重视文化教化的社会氛围。13.参考答案示例一论题:唐朝文明兼收并蓄,开放多元。阐述:唐朝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经济旺盛;唐朝社会风气开放,儒学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中外沟通频繁,唐朝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