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征_第1页
《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征_第2页
《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征_第3页
《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征_第4页
《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FORMTEXT     FORMTEXT     FORMTEXT备案号:FORMTEXTQXFORMTEXTQX/TFORMTEXTXXXXX—FORMTEXTXXXXFORMTEXT     FORMTEXT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TechnicalrFORMTEXTequirementfordisposalofmeteorologicalobservationequipmentFORMTEXT     FORMDROPDOWNFORMTEXT     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发布FORMTEXTXXXX-FORMTEXTXX-FORMTEXTXX实施FORMTEXT中国气象局   发布QX/TXXXXX—XXXX气象行业标准《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编制说明一、工作简况1.任务来源本标准由全国气象仪器和观测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07)提出并归口。项目于2021年1月获批立项,项目编号20211182-T-416,立项名称为《气象观测装备处置技术要求》,由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负责起草。该标准属于军民通用的气象行业标准。2.主要编制过程(1)2020年11月-12月,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人民解放军61540部队组织成立标准编写组,确定了工作组人员名单。(2)2021年1月,标准编制任务正式下达。(3)2021年2月-3月,标准编写组召开了第一次工作会议,开展标准化培训,分别从军民两方面进行需求调研和搜集工作。(4)2021年4月-6月,标准编写组进行了任务分工,确定了标准编写的原则、总体结构和主要内容,制定了工作计划。展开标准文本拟制工作,并形成标准初稿。(5)2021年7月,标准编写组开展了讨论会,对本标准初稿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根据讨论会意见,对文中的内容进行了修改和统一。(6)2021年8月,形成征求意见稿。二、编制原则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1.编制原则本标准的编制遵循以下原则:(1)规范性本标准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具体落实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的要求,保证编制标准的质量及规范性。(2)科学性在广泛调研论证、深入理论研究、必要试验验证基础上,认真分析军民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等处置的现状和问题,力求达到气象观测装备管理运用的经济性、有效性,保证编制标准的科学性性。(3)协调性本标准的编制应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国内气象观测装备调配工作需要,符合《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处置管理办法》等法规要求,保持行业标准与现行业务使用的一致性。(4)实用性本标准的编制应符合军用和民用气象观测装备管理保障实践和技术特点实际,在指导军地气象业务部门开展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等处置工作方面具有很强的操作性。2.标准主要内容及依据(1)标准化对象本标准的标准化对象是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技术层面要求,规定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的条件、流程,停用和报废的技术鉴定要求,以及停用和报废装备的处置要求。停用和报废,是装备调配保障的重要内容,是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管理的重要环节。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对促进装备调配保障科学有序进行,优化装备体系结构,保持现役装备的技术状态水平,保障军事和民用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停用和报废装备进行科学处置,能够充分发挥停用和报废装备的经济效益。气象观测装备是开展气象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在役的气象观测装备类型包括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分析预报、保障应用、人工影响环境、技术保障等6大类、300余种。(2)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项目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项目主要包括:明确装备停用和报废条件、规范装备停用和报废流程,对拟停用和报废装备进行技术鉴定和停用和报废装备进行科学处置等。从流程上讲,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划分为:确定拟停用和报废装备、停用和报废技术鉴定、停用和报废申报、停用和报废审批、停用和报废处置等阶段。(3)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条件指标体系气象观测装备类型众多、体制复杂,既包括大型复杂系统装备(如天气雷达、风廓线雷达等),也包括小型单台集成设备(如玻璃温度表、数字气压仪等),同时在专业构成方面,涉及电子、无线电、光学、机械、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等领域,涵盖专业范围广,停用和报废技术条件构成也较为复杂,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的技术条件。结合气象观测装备使命任务、技术特点、使用环境等实际,重点从气象观测装备寿命角度,开展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条件指标体系设计。在装备使用过程中,一般可将装备的寿命分为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自然寿命,是指装备从开始使用直至不能再用、再修而报废所经过的时间(此处的时间是广义的,可用不同寿命单位度量)。气象观测装备的自然寿命与装备使用、维修、储存及管理等多种因素直接相关。气象观测装备大多处于自然环境下连续工作状态,其自然寿命普遍受到使用频次(运行时间)和气候环境的显著影响。对于天气雷达等大型复杂系统装备,通常采用模块化设计,具有较科学、系统、完备的装备大中小修方案,其实际自然寿命除受到使用频次和气候环境影响外,还与维修保障情况高度相关;对于玻璃温度表、数字气压仪、能见度仪、流速计等集成度高、可更换单元少的小型装备,其维修保障一般局限于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低频次简单维护,因此其自然寿命除受到使用频次和气候环境影响外,往往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技术寿命,是指从装备开始使用到因技术落后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由于科技进步速度的加快,总体上气象观测装备的技术寿命呈现缩短趋势。经济寿命,是指从装备开始使用到因经济指数变差而被淘汰所经过的时间。经济寿命是根据经济性原则,由维护费用的提高和使用价值的降低所决定的,是从经济观点(成本观点或收益观点)确定的设备更新的最佳时刻。同一装备的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一般是不相同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装备的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往往短于装备的自然寿命。装备的自然寿命主要由装备的使用可靠性和(或)储存可靠性决定,装备的技术寿命主要由装备所具有的技术水平决定,装备的经济寿命主要由装备的使用与维修保障费用决定。装备停用、报废与装备寿命密切相关,决定装备是否停用报废的主要因素是其自然寿命、技术寿命和经济寿命,这不仅取决于装备本身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更与装备的功能性能、使用维修保障方式和使用储存环境相关。停用、报废是装备全寿命管理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装备退出现役状态的两种形式,停用主要是解决装备“不好用”的问题,而报废则主要是解决装备“不能用”的问题。根据《气象观测专用技术装备使用处置管理办法》等规定要求,在系统总结多年来气象观测装备工作经验,充分运用装备停用和报废技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等效服役时间(自然寿命)、功能性能(自然寿命)、技术体制(技术寿命)、维修保障费用(经济寿命)、安全性(特殊要素)等作为气象观测装备停用的主要条件;将装备严重损伤(特殊要素,自然寿命、经济寿命)、功能性能(自然寿命)、保障条件(经济寿命、技术寿命)、安全性(特殊要素)、等效服役时间(自然寿命)、等效大修次数(经济寿命)等作为装备报废条件的主要考虑因素。(4)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条件主要参数①无特殊规定时,装备年维修保障费用连续2年超过该型装备采购时价25%,且维修价值不大,可停用。总体上,气象观测装备的年度维修保障费约为装备采购价格的5%~10%。根据气象观测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实际和历史统计数据,若气象观测装备年维修保障费用连续两年超过该型装备采购时价20~30%,则表明该装备质量存在重大问题或缺陷,会大概率导致短期内累计使用保障费用接近甚至超过装备采购时价等情况,从经济性原则出发,可考虑进行停用处理。②因事故、自然灾害等原因,造成装备严重损伤,不能修复或经修理评估成本已超过该型装备采购时价的60%时,可报废。根据气象观测装备技术保障工作实际和历史统计数据,若气象观测装备一次维修费用超过该型装备采购时价60%,则表明该装备核心部件等已大面积严重损坏,维修技术难度大、时间周期长,且维修后装备可靠性会严重下降、后续维修保障费用会显著增长,从经济性等原则出发,应进行停用处理;综合考虑在严重损伤条件下,装备已基本不具备封存备用、教学训练、对外贸易等综合利用价值,因此可考虑进行报废处理。③本标准附录A中气候区域划分与环境系数的设置。关于气候区域的划分。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对我国气候板块进行的区域划分图,将我国大致划分为8个气候区域,即东北地区、内蒙地区、甘新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地区、云贵川地区和青藏地区,该区域划分图是当前国内最权威的划分法。上述划分全面综合了气候对农、林、牧和工业生产的影响,而就气象观测装备而言,影响装备寿命的主要因素有潮湿、风沙、盐分、高原缺氧、低气压、高寒、高热等。对照中国气候区划方法,综合考虑影响气象观测装备的主要气候环境因素,将气象观测装备服役地区划分如下:①东北地区和内蒙东部地区,主要特征为高寒;②新疆、宁夏、甘肃、内蒙西部地区,主要特征为干燥、风沙;③沿海、海岛地区,主要特征为高盐分、潮湿;④青海、西藏地区,主要特征为高原缺氧、低气压;⑤秦岭、淮河以北地区,该地区干燥度、年降雨量、气温等适中,对雷达装备影响最小,作为基准地区;⑥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主要特征为潮湿。上述气候区域划分方法在GJB6288-2008《地地导弹部队作战保障装备停用报废标准》与GJB5396-2005《电子对抗装备停用和报废要求》等标准中已得到应用、验证。关于环境系数的设置。一是对室外工作的气象观测装备,无天线罩、温(湿)度调节器等环控设施(备)时,取值参考了GJB5396-2005《电子对抗装备停用和报废要求》。军用气象观测装备与电子对抗装备同属电子类装备,具有较强的可比性。且GJB5396-2005《电子对抗装备停用和报废要求》发布后,在使用过程,其内容得到了验证,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随着装备综合保障设计的逐步完善和阵地建设的加强,军用气象观测装备的工作间、方舱大都配备了空调等温(湿)调控设备,部分天气雷达等加装了天线罩等防护设施。这些环控设施(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高温、潮湿、严寒、风沙等环境因素对装备寿命的不利影响。因此,当具有天线罩、温(湿)度调节器等环控设施(备)时,根据环控设施(备)对该区域不良环境因素对装备影响的调控效果、环控设施(备)工作时间占日历时间的比例实际情况,a在[1,1.4]内取值,具体取值由技术鉴定专家组确定。从部队专家工作经验和气象观测装备停用和报废工作实际中获得的数据,也印证了上述参数取值的合理性。三、主要验证的分析及预期效果作为军民通用的气象行业标准,适应我国军民气象观测装备技术、保障和管理发展要求,是为更好满足军民气象观测装备使用管理规范化需求而提出的。本标准的应用和实施将为军民气象观测装备的停用和报废等处置提供技术指导,为提升军民气象观测装备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提供支撑,具有可预见的重要军事和经济效益。四、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程度(包括与国际、国外同类标准水平的对比情况,或者与测试的国外样品、样机的有关数据对比情况)本标准在编制过程中,经查询未见国外相关规范,因而未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五、与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强制性标准的关系本标准与现行的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六、重大分歧意见的处理经过和依据无。七、作为强制性标准或者推荐性标准的建议建议本标准为推荐性标准。八、贯彻本标准的措施建议(包括组织措施、技术措施、过渡办法等)鉴于本标准涉及领域新,前期工作基础比较薄弱,标准实施中需加强宣贯培训。本标准颁布、贯彻实施前应在公众媒体及时进行公开宣传,以引起各相关方面的重视,使相关气象观测装备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能够积极主动了解标准,并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学习研究与贯彻实施标准。为强化本标准的应用实施,多途径、多渠道发挥好本标准的作用和效益,在该标准发布实施后,拟由标准归口单位进行地方气象观测装备使用单位和管理部门的贯彻指导,组织标准宣贯培训班;设立专门的答疑或咨询部门或网站,为贯标单位释疑解惑,使各单位对标准中新要求、新技术有明确的认识。拟以中国人民解放军61540部队为本标准军队用户推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