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七年级语文试题(卷面分评分标准:以“平、匀、净、齐、美”为标准,得1—5分)一、积累运用(28分)1.在字音、字形两方面均存在错误的一项是()A.蜷(quán)伏贮(chǔ)蓄神采奕奕(yì)化装翻来复去B.吝(lìn)啬殉(xùn)职人迹罕(hǎn)至蓑衣花枝招展C.坍(tān)塌嗔(chēn)怪絮絮(xù)叨叨憔悴浑为一谈D.酝酿(nàng)黄晕(yùn)淅(xī)淅沥沥诱惑骇人听闻【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贮(chǔ)蓄——zhù,化装——化妆,翻来复去——翻来覆去;B.字音字形无误;C.浑为一谈——混为一谈;D.酝酿(nàng)——niàng;故选A。2.对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融入诸多国际文化元素的图书节,让读者有机会了解参展国家的文化。修改:删去“通过”或“让”B.只有学校开设多门选修课,学生才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确定和选择学习内容。修改: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C.近年来,我国教育界同仁就如何培养学生情商的问题公布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修改:将“公布”改为“提交”D.一个真正的探险者,应该是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激情与敢于挑战自己的非凡勇气。修改:去掉“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删去“通过”或“让”,这样修改是正确的;B.语序不当,依据逻辑顺序,应先“选择”学习内容,然后再“确定”。将“确定”与“选择”调换顺序,这样修改也是正确的;C.搭配不当,“公布”与“见解”搭配不恰当,而将“提交”与“见解”搭配也不恰当,可以将“公布”改为“发表”;D.句式杂糅,原句句子主干“探险者是勇气”,应该改为“探险者具有勇气”,因此,去掉“是”,这样修改是正确的;故选C。3.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春节临近,林州的年味渐浓,超市里的商品琳琅满目,真让人眼花缭乱。B.“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振聋发聩理念终于写进了宪法。C.“北斗”组网,“嫦娥”凯旋,“天舟”对接,一个个“飞天”的喜讯摩肩接踵而来。D.袁隆平把一生浸在稻田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是当之无愧的“杂交水稻之父”。【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A.眼花缭乱:形容眼睛看到的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此处形容超市里商品种类多、样式繁,使得人眼睛感到迷乱,词语使用恰当;B.振聋发聩:声音很大,令人耳目振奋,常用来形容言论、文章的激昂慷慨,能唤起人们的觉悟。此处形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的深远影响,能够唤起人们的觉悟,词语使用恰当;C.摩肩接踵:形容人多拥挤的样子,一般用来形容人的数量多、密集。此处形容“飞天”的喜讯一个接一个,使用对象错误;D.当之无愧:完全当得起,没有惭愧和不足的地方。意思是接受某种荣誉或称号等是完全够条件的。此处形容袁隆平因为其对杂交水稻的巨大贡献而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是名副其实,词语使用恰当;故选C。4.选择合适的短语填空。()学习语文,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字要________地写,话要________地说,课文要______地读,练习要_________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完成。①仔仔细细②规规矩矩③清清楚楚④踏踏实实A.②④③① B.①④②③C.②③①④ 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详解】汉语很讲究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学习要多加注意,注意同类词语之间的意义差别,加强识记。首先注意被陈述的对象和相关的行为,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动作行为,不同的动作行为,用不同的修饰语,再理解所选词语的意思。“规规矩矩”指字写得要“工整”,“清清楚楚”指说话不得“含糊其辞”,“仔仔细细”指“读”得要“认真仔细”,“踏踏实实”指做练习要“静心”完成,不可偷工减料。故选C。5.请用正楷或行楷书写“为生民立命”。【答案】为生民立命【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汉字临摹。作答本题时注意用正楷或行楷来书写,同时应注意易错字词“生民”的正确书写。6.默写。(1)时光飞逝,我们已迈入中学大门,我们不由得想起了孔子在河边的感叹:“______,______”。(2)“月”是古诗中常见的意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托付给明月。(3)曹操《观沧海》中“______,______”描写了荡漾的海水与耸立的山岛,两者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4)《峨眉山月歌》中记叙诗人连夜出发驶向三峡的情形,表达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答案】①.逝者如斯夫②.不舍昼夜③.我寄愁心与明月④.随君直到夜郎西⑤.水何澹澹⑥.山岛竦峙⑦.夜发清溪向三峡⑧.思君不见下渝州【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逝、昼、澹、竦峙、溪、渝州”等字词易写错。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人生在世,离不开朋友。为引导同学们正确交友,我校初中部开展了以“有朋自远方来”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朋友之间也要注意用语礼貌,古人在称谓上有谦辞和敬辞之分。请给下列称谓分类并将序号写在相应位置。①令尊②家君③鄙人④贤弟谦辞______敬辞______(2)请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中挑选一位做朋友并陈述理由。【答案】7.①.③②

②.①④8.示例一:我会选择与唐僧做朋友。尽管他在遭遇白骨精时,不辨忠奸;但我却敬佩他取经路上面对权势与富贵的诱惑时,仍然坚定志向。示例二:我会选择与孙悟空做朋友。孙悟空是我心中的英雄。《西游记》中,尽管他桀骜难顺众人心,但我却敬佩他的敢作敢为和保唐僧西天取经的赤胆忠心。示例三:我会选择与猪八戒做朋友。《西游记》中,尽管他懒惰贪吃,但我却敬佩他性格开朗,幽默乐观,遇事不急躁。示例四:我会选择与沙僧做朋友。《西游记中》中,尽管他憨厚老实而没有主见,但我却敬佩他一心跟着唐僧,正直无私,任劳任怨的品格。【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谦辞敬辞。①“令尊”是对对方父亲的尊称,属于敬辞。②“家君”是对自己父亲的谦称,属于谦辞。③“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也属于谦辞。④“贤弟”是对对方的亲切称呼,表示尊敬和亲近,属于敬辞。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理解和分析。解答时,首先,从“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或者最欣赏的角色。然后,明确选择该角色的理由。最后,将这些信息组织成一段完整的回答。示例一:我会选择唐僧做朋友。在《西游记》中,他虽然时常被妖怪的幻术所迷惑,但他的慈悲心肠和坚定的取经之志始终不变。我欣赏他那种即便面对千难万险也不改初衷的毅力,这样的朋友,在人生路上定能互相激励,共同前行。示例二:孙悟空会是我的首选朋友。他智勇双全,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想出办法解决。在取经路上,他多次救师傅和师兄弟们于危难之中。与他为友,不仅能有一个强大的后盾,更能从他身上学到不屈不挠、勇往直前的精神。示例三:我会乐意与猪八戒交朋友。他虽然有时贪吃懒惰,但他性格直率,心无城府。在团队中,他总能带来欢乐和轻松的气氛。与这样的人为伴,生活会增添许多乐趣,即使遇到困难,也能以乐观的心态去面对。示例四:沙僧会是我理想中的朋友。他忠诚可靠,任劳任怨,在取经路上始终坚守自己的职责。他虽言语不多,但行动却总能给人以力量。与他为友,无需担心背后会被背叛,因为他是那种一旦认定了朋友就会全心全意对待的人。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一)(11分)阅读并完成下面小题。线上线下①儿女们说要回来给她过生日,莫奶奶立即拒绝了。来时一阵风,去也是一阵风,短暂的热闹和欢乐过后是更漫长的冷清和失落。倒不如不来,日子还平静些。②莫奶奶拒绝,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每一次过生日,感觉又往黄泉路上多走了一段,这种感觉使她对生日始终有一种排斥的情绪。③儿女们摆出各种理由,最终让莫奶奶松了口。她理解儿女们,女儿在网上经营一个化妆品店,整天盯着电脑和手机,选货、发货。儿子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整天开会、加班,忙得连轴转。要不是为了给她过这个生日,他们都很难下决心放下手里的一大摊子事。④儿女们回来,家里难得地热闹甚至是吵闹。外孙、孙女都是四五岁年纪,见什么都充满好奇,拉着什么都可以玩半天。儿子和女婿一见面总是指点江山,挥斥方遒,谈不完的国际国内大事。女儿和嫂子手拉着手窝在沙发一角,讨论着香水、口红、面膜。女儿还拿出一包化妆品,要现场为嫂子试妆、拍视频、发抖音……⑤莫奶奶插不上嘴,更插不上手。她笑眯眯地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享受着这种儿孙满堂的幸福时光。突然,莫奶奶想起什么似的,转身走进了厨房。⑥莫奶奶又认真清点了一遍备好的菜料茄子,这是要做红烧茄子的,外孙最爱吃;做干焙洋芋丝的料也不能少,孙女最爱吃——现在的孩子,就不爱吃肉;红烧肉,备好了,儿子最爱吃;糖醋肥肠,女儿最爱吃,有了;黄焖鸡女婿最爱吃,有了……⑦女儿走进厨房,看到莫奶奶在厨房忙碌的身影,又拍了一组照片,配上一段文字发了朋友圈:“这辈子,最爱吃的是妈妈做的家常菜,最忘不了的也是妈妈做的家常菜!”立刻收获了一连串的赞。⑧晚饭吃得很早,荤荤素素一大桌,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菜,中间摆着一个大蛋糕。餐桌上不但色香味俱全,而且还充满了中西结合的味道!⑨“手机控”女儿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各个角度、各种姿势让大家摆拍了半天,又发了一条配着文字的朋友圈:“小时候我过生日,妈妈为我渐渐长大而高兴;现在我为妈妈过生日,却为妈妈慢慢变老而心酸!您陪我长大,我陪您变老,我永远是您最贴心的小棉袄!”⑩很不喜欢拍照的儿子,也拿出手机拍照发了一条朋友圈:“以前总是妈妈为我过生日,今天我为妈妈过生日!千言万语道不尽感恩之心,妈妈,往后余生,我会更加努力,不辜负您的养育之恩!祝您健康长寿!”⑪儿女的心声没有变成面对面的祝福,却通过朋友圈传到了不同的手机上。⑫夜已深,儿女们又要回家了。⑬收拾妥当正要出门,外孙突然说要上厕所,女儿急躁地吼着:“快点儿,快点儿,就你事儿多,你看看几点了!”边吼边拿出手机看,突然“啊”的一声惊叫把大家吓一跳。女儿说:“我的化妆品一下子卖出了三万多耶!”大家好奇地凑过去,看到很多订单的留言:“好孝顺的小棉袄,高赞,订两套化妆品顶你!”“你唤起了我对妈妈的思念,来一套,顶你!”“借订购化妆品祝福老人青春常在!”⑭儿子开玩笑说:“妈妈变成带货大使了!”也拿出自己的手机翻起来。不一会儿,儿子的神情也凝重起来。原来,儿子发出的朋友圈也有很多点赞和留言,有一条留言是一个对儿子来说很重要的人留的:“老吾老才能及人之老,爱吾老才能爱人之老!孝于老,忠于国,忠孝也会两全,宏图就能大展!”⑮“妈妈,我好了,回家吧!”外孙上完厕所回来,拉着妈妈的手叫。⑯女儿没有动,看着哥哥说:“哥,你们回吧,我想陪妈妈住一晚!”⑰哥哥抬起眼,眼中似有泪要溢出:“我也不想回去了,我们一起陪妈妈吧!”8.第⑬⑭段详写女儿和儿子的朋友圈留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9.你认为谁是这篇小说的主要人物?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A女儿和儿子B莫奶奶10.请结合小说的内容,谈谈你对“线上线下”的理解。【答案】8.①女儿和儿子在朋友圈表达对母亲的祝福赢了满屏留言,与现实中母亲的落寞形成对比,揭示老人需要真正的情感陪伴这一主题。②朋友圈的留言表现了大家对“孝”的肯定和赞美,使他们内心受到触动,为下文他们决定留下来陪伴母亲作铺垫。9.示例一:我认为女儿和儿子是主要人物。作者以大量笔墨来描写女儿和儿子在母亲生日聚会时忙于发朋友圈而忽略母亲的情感需求,揭示了要放下手机、真正地陪伴家人这一主题。示例二:我认为莫奶奶是主要人物。文章通过写莫奶奶由一开始的不愿过生日,到生日聚会时难以融人孩子们的世界为孩子们精心备菜、独自忙碌等情节都揭示了老人需要真正的面对面的情感陪伴这一主题。10.一场家庭生日聚会,儿女们朋友圈图文并茂、情真意切地发祝福,莫奶奶却插不上话,只能默默地在厨房忙碌。大家兴尽席散之时,儿女们被朋友圈留言“惊醒”。这里既揭示了子女们对老人情感需求的长期忽视而不自知,也反映出老人被手机、网络隔离在儿女们世界之外的现实处境。【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情节的作用。情节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内容上,根据第⑬段“女儿说:‘我的化妆品一下子卖出了三万多耶!’大家好奇地凑过去,看到很多订单的留言:‘好孝顺的小棉袄,高赞,订两套化妆品顶你!’‘你唤起了我对妈妈的思念,来一套,顶你!’‘借订购化妆品祝福老人青春常在!’”,第⑭段“原来,儿子发出的朋友圈也有很多点赞和留言,有一条留言是一个对儿子来说很重要的人留的:‘老吾老才能及人之老,爱吾老才能爱人之老!孝于老,忠于国,忠孝也会两全,宏图就能大展!’”可知,女儿和儿子在朋友圈的祝福赢得了大量的留言和关注,这些留言表达了对孝顺的赞美和对亲情的渴望。这种线上的热闹与现实中母亲的孤独形成了对比,进一步强调了老人需要真正的情感陪伴的主题。结构上,根据第⑬⑭段中朋友圈留言内容可知,这些留言触动了女儿和儿子的内心,使他们开始反思自己对母亲的陪伴和关心是否足够。这为下文他们决定留下来陪伴母亲作了铺垫,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这两段也与文章开头的情节“儿女们说要回来给她过生日,莫奶奶立即拒绝了。来时一阵风,去也是一阵风,短暂的热闹和欢乐过后是更漫长的冷清和失落”相呼应,通过对比线上线下的不同反应,更加深入地探讨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和亲情陪伴的问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小说主要人物的判断和分析。解答时,首先需要确定小说的主要人物是谁。这通常可以通过观察小说的情节发展、角色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作者对角色的着墨程度等方面来判断。然后,判断主要人物后,女儿和儿子是主要人物。情节上,女儿和儿子在母亲生日聚会上的行为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人物塑造上,他们的行为引发了莫奶奶的情感需求和内心的孤独感;从作者着墨程度来看,文章对他们的行为和内心世界有较为详细的描写。因此,可以认为女儿和儿子是主要人物,他们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们因过度依赖手机而忽略面对面情感陪伴的问题。莫奶奶是主要人物。情节上,莫奶奶的情感变化是故事的主要线索之一;人物塑造上,她的孤独感和渴望情感陪伴反映了老年人普遍存在的问题;内容上,文章对莫奶奶的内心世界和情感需求有深入的描写。因此,也可以认为莫奶奶是主要人物,她体现了老年人需要真正面对面的情感陪伴的主题。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10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关键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内容和主旨理解题目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浅层含义:“线上线下”在小说中直接指的是儿女们在社交媒体(线上)上为母亲庆祝生日的方式,与现实中(线下)他们与母亲的互动形成对比。在线上,他们通过朋友圈发布祝福和照片,收获点赞和留言,营造出一种热闹和关心的氛围。然而,在线下,他们却忽略了与母亲真正的情感交流和陪伴,导致母亲感到孤独和失落。深层含义:“线上线下”在小说中象征着现代社会中人们沟通方式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家庭关系的影响。线上世界虽然便捷,能够让人们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和分享,但它也可能导致人们过于依赖虚拟的社交方式,忽视了现实中的人际关系和情感需求。在小说中,儿女们过于沉浸在线上世界的热闹中,却忽视了线下世界中母亲的孤独和渴望陪伴。因此,“线上线下”的对比揭示了现代社会中家庭关系的疏离和人们对情感陪伴的忽视,呼吁人们要更加关注现实中的亲情和家庭关系。(二)(18分)阅读下文并完成下面小题。八十八分①中学时,我本来是很不喜欢地理这门课的。可教地理的房先生实在太慈爱,教得又好,我就开始喜欢听她的课了。②房先生年纪轻轻,却打扮得好老气。本色皮肤,不施一点脂粉。③刚开始上课时,她面对我们,伸出左手,手心向着我们说:“中国就像这只手掌,西北高,东南低,所有的河流,都从西北流向东南。”我们一个个伸出手来,对着地图愈看愈觉得像。然后她转过身去,熟练至极地画出整幅地图,一下子就让我们对她佩服不已。④每教完一省,她都要做一次测验,要我们画出这一省的详细地图。一次我默江西省,把“鄱阳湖”误写为“洞庭湖”,其他都对,她一下子扣了我二十分。我很懊丧地说只是笔误,她说:“笔误也不可以,两个湖怎么可以由着你自由搬家呢?”问得我哑口无言。又有一次,我把浙江省的钱塘江误写为“钱唐江”,她扣了我十分。我向她央求:“只掉了个“土字边”,少扣五分好不好?”她连连摇头说:“我扣你十分是要你写字时用心。无论读书做事,都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差错。”我只好默然了。⑤从那以后,每回看见自己的作文或日记里有错别字,我就会暗暗对自己说:“又得扣十分了。”⑥有一次测验,默的是江苏、浙江两省。我因准备充分,默得又快又详细。我正得意,房先生走来站在边上,却发现我桌上有本地图册。她默默拿起来翻翻,偏又发现浙江省那页还夹着一张画有地图轮廓的纸。我有点懊恼自己粗心大意,却觉问心无愧,抬起头来说:“我并没有看。”房先生没作声,却把我画好的地图收去了,又拿了张纸来给我,严肃地说:“你再画一张。”她竟然怀疑我偷看地图,我心里万分委屈,连声说:“房先生,我并没有偷看呀。”她点点头,但仍坚持要我再画。左右前后的同学都转过头来朝我看,我眼泪扑簌簌地掉,一滴滴都落在纸上。⑦我咬着嘴唇,很快就把一张地图默得完完整整的。房先生收去后,摸摸我的头说:“不要哭,我向你道歉,但你不应当把地图册放在桌上。”那晚下夜课以后,房先生特地陪我回宿舍。校园中一片寂静,凉风轻拂,草木清芬。她用手臂围绕着我的肩问:“你不怪我吧?”我心情复杂,只想再放声大哭,但我忍住了,终究是我太疏忽所致。⑧地图发回来时,房先生批的是八十八分。我悄悄地问她既然都没错,为什么不给九十八分。她笑笑说,八十八分是她最喜欢的数字,她初中毕业时,平均分就是八十八分。⑨“八十八分是个完美的数字,”她说,“只差两分就是九十。从九十到一百,还有十分需要努力,这样不是更好吗?”⑩初中毕业时,我们刚好轮到举行第一届会考。校长宣布:“如果会考全体甲等,就可全体免试升本校高中。但如有一人是乙等,就不行。”⑪我自觉压力更巨大。压力越大,我越想睡觉。做数学题时尤其如此。几位数学好的同学,就轮番为我填鸭式恶补数学。考试的前一天,我还发起了高烧来。⑫考数学那天,我打开卷子,忽觉浑身一阵清凉。回头一看,原来我身旁放了一大块冰。我顿觉头脑清醒,一道道题目都迎刃而解。⑬成绩揭晓,我们全班都是甲等。这下我扬眉吐气了,昂首阔步地走到学校去看成绩——我的平均分竟然是八十八分。我不由得跳起来,连忙奔到房先生屋子里,大喊道:“房先生,您记得吗?您那次给我临时测验默地图的分数就是八十八分,您说您最喜欢八十八分,因为您初中毕业时的平均分也是八十八分。”房先生笑逐颜开,点点头说:“真巧,八十八分是个吉利的好分数,而且前面还有十二分给你努力。希望你高中毕业时,能考到九十八分。”⑭“那多不容易呀!房先生,您高中毕业时,平均分也是八十八分吗?”我问她。⑮“也差不多,总之是进步多了。”她笑笑,又接着说,“在学业上、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在对人方面,却不必样样争先,强出风头,倒是八十八分恰恰好。”11.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我”的表现“我”的态度或情感房先生的教育态度“我”的态度或情感测验中出现笔误①______诘问②______测验中出现错别字求情③______默然接受因疏忽把地图册放在了桌子上,引起房先生误会④______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向“我”道歉心情复杂12.说说第3段中画线的句子好在哪里?“中国就像这只手掌,西北高,东南低,所有的河流,都从西北流向东南。”我们一个个伸出手来,对着地图愈看愈觉得像。13.下面两组语句中,作者用“竟然”所表达的心情有什么不同?①她竟然怀疑我偷看地图,我心里万分委屈,连声说:“房先生,我并没有偷看呀。”②这下我扬眉吐气了,昂首阔步地走到学校去看成绩——我的平均分竟然是八十八分。14.文章以房先生的一段话作为结尾,请结合这段话的内容说说这样结尾的妙处。【答案】11.①.懊丧②.哑口无言③.拒绝,教育④.懊恼、问心无愧1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中国比作手掌(通过对房先生的语言描写),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房先生深入浅出的教学语言,赞美房先生富有教学智慧;另一方面写出了房先生的不同凡响,能够抓住学生的心,照应了开头的“喜欢听她的课”,也为后面情节的发展作了铺垫。13.“竟然”有出乎意料地意思。①句中作者用“竟然”表达的是不理解(委屈、抱怨、愤怒)的心情。②句中作者用“竟然”表达的是喜出望外(兴奋、得意、满足)的心情。14.末段引用房先生的话“在学业上、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在对人方面,倒是八十八分恰恰好”在结构上收束全文,照应标题“八十八分”,使全文结构更加完整。从内容上来说,房先生鼓励“我”的话起到了画龙点睛、深化主旨的作用:“在学业上、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鼓励“我”在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在对人方面,倒是八十八分恰恰好”教导“我”在做人上不要强出风头。【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根据第④段“其他都对,她一下子扣了我二十分。我很懊丧地说只是笔误”可知,“我”对于测验中出现的笔误感到懊丧。因此,第一空可以概括为“懊丧”。根据第④段“她说:‘笔误也不可以,两个湖怎么可以由着你自由搬家呢?’问得我哑口无言”可知,房先生对“我”进行了诘问,使“我问得哑口无言”。因此,第二空可以概括为“哑口无言”。根据第④段“我向她央求……她连连摇头说……我只好默然了”可知,对于“我”因错别字而求情,房先生选择了拒绝并进行教育,让“我”最终默然接受。因此,第三空可以概括为“拒绝,教育”。根据第⑥段“房先生走来站在边上,却发现我桌上有本地图册。……我有点懊恼自己粗心大意,却觉问心无愧”可知,“我”因疏忽把地图册放在了桌子上,引起房先生误会,此时“我”感到懊恼但仍认为自己问心无愧;而房先生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向“我”道歉。因此,第四空可以概括为“懊恼、问心无愧”。【1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的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内容上: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国地形比喻为手掌,使得抽象复杂的地形概念变得直观易懂,增强了读者的感知和理解。房先生用简单的手势和语言,概括了中国地形的特点,这种深入浅出的教学方式体现了她的教学智慧,也使得地理知识更易于被学生接受。通过比喻和形象的描述,这句话成功地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了他们探索地理知识的欲望。结构上:这句话与文章开头的“喜欢听她的课”相呼应,说明了房先生的课之所以吸引人,是因为她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通过这句话,房先生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能力得到了初步展示,为后文中她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教育方式做了铺垫,使读者对她的教学行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根据以上分析作答即可。【13题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语境涵义理解分析。根据第⑥段“她竟然怀疑我偷看地图,我心里万分委屈,连声说:‘房先生,我并没有偷看呀’”可知,作者在这里使用“竟然”表达的是对于房先生怀疑自己偷看地图的不理解和委屈(抱怨、愤怒)的心情。作者觉得自己并没有做出这样的行为,因此对房先生的怀疑感到出乎意料和不满。根据第⑬段“这下我扬眉吐气了,昂首阔步地走到学校去看成绩——我的平均分竟然是八十八分”可知,作者在这里使用“竟然”则是表达了一种喜出望外的心情。作者原本并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平均分能达到八十八分,因此当看到这个成绩时感到非常意外和兴奋。这个“竟然”传达了作者对自己成绩的满意和得意之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句段作用。句段的作用不能脱离全文孤立看待,要看它在全文的位置,做到“段不离篇”。结构上:房先生的这段话“在学业上、知识上,总要力求进步。在对人方面,倒是八十八分恰恰好”收束全文,有效地将文章中的各个情节和经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它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结尾,更是对整篇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为读者提供了一个清晰而有力的结束点。文章标题为“八十八分”,而房先生的结尾话语中恰好也提到了“八十八分”。这种巧妙的照应不仅使得文章在结构上更加紧凑和完整,同时也强化了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印象。标题与结尾的相互呼应,形成了一种结构上的美感。内容上:房先生的这段话简洁而深刻,它准确地概括了文章所要传达的核心思想。在学业和知识上,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进步;而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应该恰到好处,不要过于张扬。这种概括不仅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和突出,同时也为读者提供了深刻的启示和思考。通过房先生的这段话,文章的主旨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它不仅强调了学业和知识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进步的同时,也要注重与他人的关系处理。这种深化使得文章的思想内涵更加丰富和深刻,也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考空间。三、古诗文阅读(13分)(一)(8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选自《世说新语·方正》)【乙】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有何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①,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②,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③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选自《世说新语·德行》)【注】①疑:犹豫。②自托:托身。③携拯:携带着这个人并搭救他。15.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16.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试对元方、华歆、王朗三人的为人处世进行评价。【答案】15.和我相约同行,却丢下我走了。16.元方面对父亲的朋友失约,又怒骂的行为,敢于据理抗辩,体现了懂礼知信,勇于维护父亲尊严的优点;但是友人已知错时,元方仍“入门不顾”可见没有容人的雅量。王朗在认为对自己无害时,能助人时则助人,一旦事情有变,危及自身利益时,只考虑自己;华歆处事谨慎,做事有始有终,信守承诺。【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重点字词:与,和。人:别人。期:约定。行:出行,同行。委:丢下,舍弃。而:表示修饰,无实义。去:离开。【16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元方:根据甲文“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以及“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可知,元方是一个懂礼知信,勇于维护父亲尊严的孩子。根据甲文结尾,友人惭而下车拉元方时,元方“入门不顾”的反应可知,元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显得缺乏宽容和大度。王朗:根据乙文“幸尚宽,何为不可?”可知,王朗在起初愿意帮助别人,表现出一种乐于助人的态度。但在遇到难处时,根据“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可知,王朗在危急来临之时,主要考虑个人得失,面对危险会牺牲他人利益。华歆:根据乙文“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可知,华歆是一个谨慎行事,不会轻易做决定的人。接着,根据“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可知,华歆是一个有责任感、信守承诺,并且做事有始有终的人。这种面对危险时考虑道义和责任的态度显示出他的高尚品质。【点睛】参考译文(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出行,约定在中午。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七岁,在门外玩耍。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乙)华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乘他们的船,华歆表示为难。王朗却说:“好在船还比较宽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后来敌人来了,王朗就想丢下那人不管了。华歆说:“开始我之所以犹豫不决,正是为了这一点。既然已经接纳了他的托付,怎么可以因为情况危急而抛弃他呢?”于是仍像当初那样携带关照那个人,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王朗的优劣。(二)(5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yàn洛阳边。17.请运用文学化语言描述颔联画面。18.尾联应该是“燕”还是“雁”,请说明理由。【答案】17.潮水涌涨起来,两岸相距更显宽阔,风正好吹在高高悬挂的船帆之上。18.“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作为传递书信的象征,与诗中的思乡之情和“乡书何处达”相呼应。同时,相较于“燕”而言,“归雁”暗示季节转换和迁徙,与诗歌的旅行归乡主题相符。【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意境画面描绘。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意思是潮水上涨,与两岸齐平,更显水面开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这联描摹长江下游潮涨江阔,波涛滚滚,诗人扬帆东下的壮观,气概豪迈。“潮平两岸阔”,这一句写得恢弘阔大,下一句便显得妩媚蕴藉,骨力刚健,意境雄浑。潮水涌涨,两岸之间更显宽阔;顺风吹来,一条白帆正好高悬。船向前行,树木渐渐远去,江面显得更为开阔。这个景象不仅写出了江水的浩渺和行船的从容,也透露出诗人非凡的胸襟。诗人站在船头,望着这一片壮观的景象,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和对未来的美好憧憬。【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的选择和辨析。“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被用作传递书信象征。这一点与诗中的“乡书何处达”形成了呼应,因为“乡书”即家书,是传递思乡之情的书信。而“归雁”则暗示着这些书信将由北归的大雁带回故乡,进一步强调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同时,这首诗歌描绘的是一幅旅行在外的游子思念家乡的画面,而“归雁”作为候鸟,其迁徙的习性与诗中游子的旅行归乡主题相符,更加突出了诗人的归乡之愿。相比之下,“燕”虽然也是一种候鸟,但其迁徙习性与诗中的“归”字不太相符。而且,“燕”在传统文化中并没有像“雁”那样被赋予传递书信的象征意义。因此,“雁”更符合这首诗的情感和主题。四、作文(50分)19.2023年12月27日,林州市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小学生素养抽测与才艺展示活动的通知》。作为七年级学生,虽然不能亲身参与,但你也想通过文章展示自己的才艺。请以“这就是我的拿手好戏”为题作文。要求:(1)自主从音乐、舞蹈、书法、剪纸、烹饪中选材;(2)内容真实,中心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