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氨气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1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氨气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2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氨气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3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氨气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4页
2024版新教材高中化学课时作业9氨气苏教版必修第二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9氨气[基础对点练]学问点一氨气的物理性质1.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药物“鼻冲水”,写道:“贮以玻璃瓶,紧塞其口,勿使泄气,则药力不减,气甚辛烈,触人脑,非有病不行嗅……。虚弱者忌之,宜外用,勿服……”这里的“鼻冲水”是指()A.氨水B.氯水C.醋D.卤水2.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有机溶剂CCl4。下列装置中不适宜用于氨气的尾气吸取的是()3.下列有关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氨气易溶于水,可以用来做喷泉试验B.氨水的密度比水小,且浓度越大,其密度越大C.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D.氨易液化,工业上可用液氨作制冷剂学问点二喷泉试验4.如图装置中的干燥烧瓶内盛有某种气体,烧杯和滴管内盛放某种溶液。挤压胶头滴管,下列选项与试验事实不相符的是()A.NH3、H2O(含石蕊溶液)蓝色喷泉B.HCl、H2O(含石蕊溶液)红色喷泉C.Cl2、饱和食盐水无色喷泉D.CO2、NaOH溶液无色喷泉5.关于如图进行的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甲烧瓶内是氨气,要产生喷泉,则烧杯中溶液确定呈酸性B.若乙烧瓶内是二氧化碳,烧杯中是碱溶液,用热毛巾捂热烧瓶片刻即可产生喷泉C.若丙装置中X为HCl,则烧瓶内可产生白雾D.若丙装置中通入气体为Cl2,则烧瓶内确定无喷泉产生6.标准状况下,在三个烧瓶内分别装有纯净干燥的NH3、含一半空气的氯化氢气体、NO2和O2体积比为4∶1的混合气体。然后分别做喷泉试验,试验结束后假设三个烧瓶中所得溶液不扩散,则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A.2∶1∶2B.5∶5∶4C.1∶1∶1D.无法确定学问点三氨气的化学性质7.已知气体的摩尔质量越小,扩散速度越快。如图所示为气体扩散速度的试验,两种气体扩散相遇时形成白色烟环。下列关于物质甲、乙的推断正确的是()A.甲是浓氨水,乙是浓硫酸B.甲是浓盐酸,乙是氨水C.甲是浓氨水,乙是盐酸D.甲是浓氢氧化钠溶液,乙是浓氨水8.探究氨气性质的过程中,下列依据试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A.将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扣于水槽中,液体快速充溢试管,说明氨气极易溶于水B.液氨和氨水一样都是混合物C.氨气泄漏时,消防人员可喷洒大量的水,削减氨气的扩散D.将红热的Pt丝伸入如图所示的锥形瓶中,瓶口出现少量红棕色气体,说明氨气的氧化产物为NO,然后被氧化为NO2[综合应用练]9.下图为有关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转化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2→NH3,NH3→NO均属于氮的固定B.催化剂a、b表面均有共价键形成C.假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最终可以生成2molNH3D.在催化剂b表面2.24LNH3反应生成NO转移电子数目为0.5NA10.在探讨合成氨方法的历史上,不同的探讨者曾3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氨是氮肥工业及制取硝酸、炸药等的原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N2和H2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可合成NH3B.NH3和HNO3溶于水后都能导电,故二者都是电解质C.NH3遇到浓硝酸会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白烟D.由NH3制HNO3的过程中,氮元素被还原11.利用某分子筛作催化剂,NH3可脱除废气中的NO和NO2,生成两种无毒物质,其反应历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NO2、NHeq\o\al(\s\up1(+),\s\do1(4))之间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B.上述历程的总反应为2NH3+NO+NO2eq\o(=,\s\up7(催化剂))2N2+3H2OC.X是HNO2,是还原产物D.[(NH4)(HNO2)]+是反应过程中的催化剂12.已知A、B、C为化合物,X为单质。其中,A是一种能使潮湿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X为双原子分子,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内层的3倍。A、B、C、X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eq\x(A)eq\o(→,\s\up7(X))eq\x(B)eq\o(→,\s\up7(X))eq\x(C)请回答:(1)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2)B转化为C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是一种________色气体。(3)工业上以NH3、空气、水为原料生产硝酸:①NH3→N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NO→NO2试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要实现NH3→N2,从原理上看,下列试剂可行的是________。A.O2B.NaC.NH4ClD.NO2课时作业9氨气1答案:A2.答案:C3.解析:常温下,1体积水大约溶解700体积氨气且溶解得快,可以做喷泉试验;氨水密度比水小,故其浓度越大,密度越小;氨气比空气轻,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易液化,工业上常用液氨作制冷剂。答案:B4.答案:C5.答案:B6.解析:向烧瓶中加入水后,NH3全部被水吸取,氯化氢气体全部被水吸取,NO2、O2和水发生反应4NO2+O2+2H2O=4HNO3,由于物质的量之比即为体积之比,故n(NH3)∶n(HCl)∶n(HNO3)=V(NH3)∶V(HCl)∶V(NO2)=10∶5∶8,进入烧瓶的溶液体积比为2∶1∶2,故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5∶5∶4,B项符合题意。答案:B7.解析:依据题意分析两种物质甲、乙要具有挥发性,甲物质中挥发出来的气体的扩散速度比乙物质中挥发出来的气体的扩散速度快,则甲物质中挥发出来的气体的摩尔质量相对较小。答案:C8.答案:B9.解析:氮的固定是将游离态的氮转化为含氮化合物,NH3→NO不属于氮的固定,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催化剂a表面形成了N—H键,催化剂b表面形成了氮氧键,都有共价键形成,B项正确;氮气和氢气生成氨气的反应为可逆反应,故假如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H2,最终生成NH3的物质的量小于2mol,C项错误;没有指出气体的压强和温度,无法计算,D项错误。答案:B10.解析:N2和H2合成氨的条件是高温、高压、催化剂,在点燃或光照条件下,N2和H2不发生反应,故A项错误;氨水能导电是因为NH3溶于水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NH3自身不能电离,因此NH3不是电解质,HNO3属于电解质,故B项错误;浓硝酸易挥发,NH3与挥发出的硝酸反应生成NH4NO3固体,现象为产生大量的白烟,故C项正确;用氨制备硝酸的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依次为4NH3+5O2eq\o(=,\s\up7(催化剂),\s\do5(△))4NO+6H2O、2NO+O2=2NO2、4NO2+O2+2H2O=4HNO3,N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上升至+5价,被氧化,故D项错误。答案:C11.解析:反应过程中NO2、NHeq\o\al(\s\up1(+),\s\do1(4))之间反应生成[(NH4)2(NO2)]2+,没有化合价的变更,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由反应历程图可知,氨、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是反应物,氮气与水是生成物,所以总反应为2NH3+NO+NO2eq\o(=,\s\up7(催化剂))2N2+3H2O,故B正确;图示反应可以生成X的反应为[(NH4)2(NO2)]2++NO=[(NH4)(HNO2)]++X+H+,依据原子守恒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