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7篇平等对待学生篇一从教30余年来,张永刚坚持从严执教,不断探索教学方法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作为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项目负责人,张永刚重视学科专业建设和质量工程建设,促进了人文学院教学发展,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育人,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教学是教师第一天职”。30余年来,张永刚为5000余名学生上过课,并担任班主任等相关职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最根本任务。在张永刚所担任主讲教师的系列课程中,文学概论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涉及面广,抽象性强,但面对教材体系封闭、学科理路僵化等问题,要使这样一门理论课程具有活力,难度是非常大的。虽然困难重重,但张永刚仍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对教书育人的使命感,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注重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张永刚立足高视点,引导学生从哲学、美学角度来理解文学现象、文学原理,学会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分析文学问题,避免空泛地传授知识;寻找新的教学切入点,从现象分析入手,引入新的研究成果,保持教学的趋新性与活力;注重学习方法引导,提出“逆向体验法”,要求学生从对自身创作实践及作家创作心态的体验开始,追溯文学原理、文学命题的产生过程等,以现象引发、推动思维,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保持充沛的讲课激情,始终把启发学生思考、分析讨论、实践练习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2024年,张永刚修改和完善了《文学概论课程改革方案》,印发《文学概论教学学习指导》给学生,尝试参与式教学。不论是课堂教学还是课外辅导,张永刚始终注重教书与育人并重,充分运用文学与社会、人生的广泛联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文学观,自觉汲取优秀作品中的养分。以教书育人为根本目标,积极开展教学研究在不断创新教书育人方法的同时,张永刚进一步将教学起点提升到对文学理论学科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可能性探讨中,通过基本范畴的厘定、学科有机性的发现,形成宏观视野,并围绕此目标开展了系列教学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1.开展教学专题研究,提升教学效果张永刚完成了“文学理论的学科定位与教学对策”、“文学原理新体系教学理路研究”、“9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传播与文学理论形态的关联研究”等教研课题,撰写了《以名著阅读为支点改进外国文学教学》、《文学本质界定方式的一种反思》、《知识、方法与思维:文学理论教材的分类供给》等教研论文。在教学中,张永刚将课程讲授重心移到方法、思维培养之上,引导学生从文学理论学科的“元问题”开始,形成宏观整体化和微观细密性思路,实现了教学由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化,做到不仅授人以鱼,而且授人以渔。其做法不仅恢复了文学理论的有机性和活力,而且产生了更好的教学效益。2.组织开展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形成高层次的教学成果2024年,“文学概论教材建设与教学创新”获云南省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24年10月,张永刚牵头组建了推进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研究制订了《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与改革方案》,从拓展教学资源入手,对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进行系统的改革建设,2024年,教学成果“传统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资源拓展与社会适应性人才培养创新”获云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重视质量工程建设,夯实教书育人专业基础“十一五”期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评为部级特色专业,省教育厅挂牌成立了“云南省张永刚名师工作室”。张永刚积极开展建设工作,在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夯实了学院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基础。1.开展特色专业和重点专业建设,提升专业整体水平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如何提升专业整体水平?”这是张永刚近几年来一直思索的一个问题。2024年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024年成为部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在特色专业建设中,采取走出去的战略,与上海师大合作,建立了硕士研究生培养联合办学点,张永刚教授等5人被聘为上海师大硕士生导师。在此期间,与上海师大合作取得省院省校合作项目1项,张永刚所在学院教师申报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项目和教育部基金项目多项,通过人才引进、教师外出访学、进修等方式,使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人才结构逐步优化。2.加强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建设,提升专业水平和影响力“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人文学院的主干教学团队,是曲靖师范学院的重点教学团队之一。张永刚围绕团队建设,大力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的交流,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2024年,张永刚担任带头人的“汉语言文学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3.以“张永刚名师工作室”为核心,优化学科专业人才队伍结构围绕省教育厅“弘扬名师治学精神,创立学校著名品牌,加强高校学科专业建设,培养后继人才,发展云南省的教育事业,做到树立一个名师,带动一门学科,带出一支队伍、产生一批成果”这一指导思想,张永刚带领团队进一步深化文艺学省级重点学科建设成果,并把工作重心逐渐转移到新立项的“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任务中,通过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凝练学科方向、拓展学科研究领域、推行教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学科组成员在学历层次、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术研究能力层级等方面更趋优化,已逐步形成了充满积极进取精神与活力的学术梯队,并以此带动了高学历、高职称、高水平的学科团队的形成,学术队伍整体状态良好。各研究方向的骨干成员,在学科学术研究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4.以精品课程建设推动课程体系改革课程是学科的载体,是知识传授的重要渠道,建设精品课程有助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开展。张永刚负责的《文学概论》2024年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该课程的带动下,张永刚所在学院在精品课程建设中,不断强化课程监控和应用管理体系,督促课程组从课程建设、网络建设、经费使用等方面加强建设和管理,保证精品课程建设质量和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2024年,以张永刚为负责人的“曲靖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被遴选为云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该项目从教学模块、内容设计、考试形式等方面做了改革,更好地适应了新的人才培养需求。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提升教书育人层次作为云南省重点学科“文艺学”、“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中国语言文学”的学科负责人,张永刚认真组织开展了学科建设工作,以学科建设促进了教书育人层次的提升。1.“文艺学”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通过省教育厅验收作为“文艺学”学科建设负责人,张永刚严格按照建设项目实要求,从凝练学科方向、完善学术梯队、提高科研水平三个方面科学、规范、有序地组织开展建设工作。通过建设,进一步凝练了“文艺学”学科方向,优化了学科队伍,该学科于2024年7月通过省教育厅验收,成为省级重点学科。2.“文艺学”学科方向得到进一步拓展在“文艺学”学科建设中,张永刚进一步拓展了“文艺学”学科视野,深入探索“边疆城市文化”与地方文学、文化资源的契合点,探究文学理论在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的有效途径,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云南城市文化研究基地”于2024年12月成立,并开展了一系列建设工作,拓展了学科领域。3.带动并组织开展了“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建设由张永刚担任学科带头人的“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于2024年7月成为“十二五省级立项建设学位授权学科”,围绕建设目标,在张永刚的带领下,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体系和基础理论得到进一步完善,拓展了文艺理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和语言学与汉字文化等学科领域研究空间,构建了跨学科、跨行业的学科建设模式,形成鲜明的学科特色,人才培养层次得到提升,为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发展、学校学科建设和相关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理论成果与专业支撑。通过学科建设及对人才队伍的整合,以学科骨干为主要成员的“云南民族文化与文艺理论研究”创新团队于2024年9月被遴选为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篇二论文关键词教育权平等差别对待歧视合宪性审查一、引言中国作为科举制度的发源地,以考试的形式录取人才的做法,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国“学而优则仕”的传统理念。但是科举制度并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我们需要看到的是,自科举制度诞生之日起,所关注的只是考生的成绩,并没有其他的考察标准。孔夫子也曾表达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从一定的层面来说,这都体现了传统教育理念中对形式正义的重视。但这并不意味着古代的教育理念具有超前的优越性,在法治日趋完善的今天,法律对公民教育权保护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形式正义的阶段。现代宪法既要求反应与自由时代相适应的形式平等,以防止单纯的实质平等牺牲效率;也要求以承认和尊重并设法缩小乃至消灭不平等为己任的实质平等。应当看到,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并重,是现代法治的巨大进步,也是当前教育改革中所体现出的明显趋势。在当前的高考招生制度中,招生标准、考试方式和命题主体都出现了“多元化”。但这种“多元化”也让高考制度备受诟病,从户籍制度到地域指标分配,对高考制度中平等问题的讨论始终没有停止。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小语种专业、上海外国语大学公布的全国高考提前批次录取分数线中,出现了男女生“同考不同分”的情况。在划分“男女线”的地区,女生最低分数线普遍高于男生,差距最高达五六十分。此事再次引发了社会关于高考公平与性别歧视的大讨论。问题当然是北大小语种的男女有别的录取标准是否违反了1982年《宪法》第33条明文规定的平等权,构成宪法所禁止的歧视。大学方面表示,此举是根据部分小语种专业的具体情况和就业需求决定。而网民们则觉得不能用牺牲女性权益的方式来为男生降低“门槛”。我国《宪法》第32条第二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笔者认为,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有:宪法中规定的教育平等权的立法目的是什么?虽然合理的差别对待具有合宪性,但是究竟什么是合理的差别对待,其审查标准是什么?分男女招生录取是否构成违宪?二、教育权平等和合理的差别对待(一)教育权平等在立法上,对于教育权平等的内涵立法机关并没有准确的解释,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的解释,“受教育的权利是指公民有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接受教育的物质帮助的权利”,同时我国《宪法》第3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第46条第1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教育平等权即受教育的平等权,有人权与公民权的双重属性。作为人权,它的价值依据是人的尊严与人的价值,规范依据是国际人权法;作为公民权利,它的依据是中国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由此可以看出,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理应属于平等权保护的范畴,国家有义务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平等权即指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对于公民权利的保护和行为的评价应当采取统一的标准,不允许差别对待。但随着哲学语境中对平等的双重维度的划分,形式平等与实质平等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到法律的思维中。形式平等的核心理念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人,即传统意义上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形式平等的内在特征是平等对待、程序正义和权利平等。同实质正义一样,实质平等注重结果上的平等,它对于什么是平等和不平等已有先在的评判标准,而这种标准往往诉求于道德的直觉。因此,实质正义和实质平等都是从结果上来看待是否正义或平等。对于分配正义来说,实质平等关心基本善的分配在结果上是否平等,而不是形式上是否平等。这种双重维度的划分,全面地阐释了平等的内涵,同时也为法律上平等权内容的解释提供了参照。从应然的角度来说,受教育权作为平等权的一种,其首先应当包括受教育的机会和享有受教育的资源的权利平等,即形式平等;其次,作为实质平等的内容,受教育权平等还应该包括受教育的待遇平等,具体是指享受国家提供的教育条件和接受教育的内容上的平等。这就要求消除一切基于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国籍、社会出身、经济条件的歧视,取消一切损害平等的区别、排斥、限制或特惠,使每一个人的受教育权都能得到公平的保障。从我国立法的实然角度来说,我国并没有明确的法条规定受教育权的平等,但是我国针对公民受教育的不同阶段,实质上保护了公民受教育的平等权。如,我国《宪法》第33条的规定就从宪法上肯定了受教育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受到宪法的平等保护。同时,《教育法》第九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第18条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制度。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受教育权作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法律明确规定加以保护的。由此,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宪法和法律中所规定的教育权平等的立法目的是什么?换言之,法律所追求的应当是怎样的平等?宪法平等权中的平等是形式平等,即相同的人和相同的情形必须得到相同的或至少相似的待遇,只要这些人和这些情形按照普遍的正义标准在事实上是相同的或相似的。法律保护受教育权的形式平等,但是不代表法律放弃对实质平等的追求。不同的公民其受教育的起点不尽相同,受教育的条件也各有差异,这是我们必须面对和承认的事实,如果仅从形式平等的理念出发给予同等的保护,其结果必然和平等的追求背道而驰。因此,教育权平等的保护中,并不排斥差别对待,换言之,差别对待并不必然构成对公民的歧视,宪法容许合理的差别对待的存在。从人们存在着很大差异这一事实出发,我们便可以认为,如果我们给予他们以平等待遇,其结果就一定是他们在实际地位上的不平等,而且,将他们置于平等地位的惟一方法也只能是给他们以差别待遇。罗尔斯(RawlsJ.)提出,为了事实上的平等,形式或规则的平等必须被打破。因为对在出发点上就不平等的人,使用同等的标准和尺度,必然造成结果的不平等。所以,从平等的双重维度出发,我们应当看到,法律应当全面的保护公民受教育权的平等,即在形式平等的前提下,允许合理的差别对待。(二)合理的差别对待那么什么是合理的差别对待呢?合理的差别对待的审查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差别对待的本质是对法律保护的主体基于某种标准的划分。而这种划分的标准我们同样可以看成是教育权平等的保护标准。那么差别对待的合理性就取决于其对主体的划分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差别对待是指立法者基于某种标准对公民权利义务的分类并给与其不同的待遇。但是这种差别对待的初衷必须是保证教育权的平等而非给予一部分人超越法律的特权,否则就完全背离了平等的本意而构成歧视。那么如何判断教育平等权保护中歧视是否存在呢?换句话说,合理的差别对待的审查标准又是什么呢?周永坤教授认为,教育平等权作为一项可诉的权利,它的审查标准是是否构成歧视。张千帆教授则从合理的差别对待的角度指出,有关区别对待必须目的“正确”,也就是它必须是为了实现我们大家(尤其是法院,如果可以诉讼的话)所一般认同的正当目标,而不是基于任何不正当的目标,至少不是为了歧视而歧视。其次,这种区别对待必须是实现其所宣称的正当目标的合理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可以归纳出合理的差别对待的两个判断标准:(1)目的合理性,即是否基于合理理由而做出;(2)手段合理性,即是否是实现其合理主张的必要手段。这种判断标准我们可以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角度予以解读。按照周佑勇教授在其《行政法原论》中对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划分,行政法包含三项基本原则:行政法定原则、行政均衡原则和行政正当原则。其中在行政均衡原则的子原则禁止过度原则中,又可划分为必要性原则和合比例性原则。这种判断标准可以看做是禁止过度原则的具体应用与细化,具备其法理基础。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实践中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往往不能完全重叠,在实践中,目的和手段的完全重合是几乎不可能的,两者之间或多或少会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因此,针对个案中差别对待合理性(或者说是否构成歧视)的判断仍然要取决于司法审查的标准。三、纠偏运动与分男女招生考试之合宪性分析平等对待学生篇三关键词:立法平等;差别对待中图分类号:D9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24)16-0195-03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先进的资产阶级揭橥平等大旗,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平等原则为各国宪法所确认。作为一项宪法基本原则以及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平等贯穿于立法、执法与司法整个过程。在立法领域,平等要求法律在分配权利和义务时对所有的公民都平等地对待,不承认谁有优越的地位。事实上,对立法平等的要求等源于人的本性,以及出于市场经济的内在需求,在当代,立法平等已为《公民权利及政治权利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公约》,以及作为经济联合国的WTO组织所奉行的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待遇原则等所确认。可以说,立法平等已成为当代世界的潮流,是一项基本的法治原则。一、立法平等在我国在我国,新中国建立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阶级斗争为纲“左”的影响,立法平等曾经是。改革开放后经学者的努力,目前立法平等已经为我国主流学界所公认。但是,在我国,宪法第33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由于用的是“面前”这个词,往往被理解为法律适用的平等。认为坚持立法平等有违法律的阶级性。因此,在通常所称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中并不包含立法平等的含义,只包含适用法律和守法上的平等。事实上,法律内容的平等是法律平等的核心,没有法律内容的平等,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就是一句空话。可以说,离开了法律内容的平等,孤立地去谈“在适用法律上人人平等”,这样的“法律平等”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由于指导思想承在着偏差,当前在我国,立法不平等现象还比较普遍。例如,就整个企业法领域来说,我国企业立法往往按所有制性质分别立法,不同的所有制企业承担不同的法律上的权利义务,造成市场主体法律地位的不平。至于侵权法中的同命不同价、教育、就业等领域,由于城乡、贫富、地区、性别等各种各样的区别对待屡见不鲜,几乎所有垄断行业超额利润和超级工资福利待遇背后都有立法的支持,等等。当前,我国已加入到WTO,因此,我们必须遵守WTO的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待遇原则以及透明度原则。我国政府已经做出承诺:“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世贸成员。所有的外资个人、团体(包括那些没有在中国投资或注册的个人和团)在贸易权利方面将享受至少跟中国企业一样的待遇。取消双重定价惯例以及在内销产品和出口产品待遇上的区别。不用价格控制给国内厂商和服务行业提供保护。加入WTO三年内,除少数例外,所有的企业将有进口商品以及在关税领土内进行贸易的权利。”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以及WTO规则在我国的贯彻,必将大大地促进立法的平等。二、立法平等的具体内涵1.平等的伦理学解读。在哲学、伦理学史上,平等作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一直是学者所关注和讨论的对象。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把平等分为:“分配的正义”与“矫正的正义”。前者要求根据每个人的功绩、价值来分配财富、官职、荣誉,即“按劳分配”;后者则主张对任何人都一样的看待,仅计算双方利益与损害并进行平衡的平等。当代哲学家罗尔斯创立的正义理论,包括两大原则:第一个正义原则是,每个人对与所有人所拥有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相容的自由都应有一种平等的权利(平等自由原则);第二个正义原则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平等应该这样安排,使他们:(1)在于正义的储存原则一致的情况下,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2)依系于在机会公平平等的条件下的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机会的公开平等原则)。2.立法平等的具体要求。首先,基本权利的平等。“人生而平等”这个著名的原则有两种可能的含义。一是它可能指人类生而被赋有同等的才能或内在的能力。但这显然不符合事实。二是它是指所有人都有平等的权利,这种说法至少是值得研究的伦理原则。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第1条宣布:“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政府或其他行使公权力的单位不能任意地区分公民中的不同人群,在没有理由的情况下对他们规定不同的权利和义务。基本权利平等具体包括:主体方面。在“中国公民”之外,还应包括外国人。内容包括,民族平等权?、男女平等权?、选举平等权等。选举权平等具体规定了不能以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为由进行差别对待?其次,立法平等不同于绝对地、无差别地平等或平均。传统认为正义是平衡或者均等的维持或修复,它的箴言经常会表述成像是“同样情况同样对待”这样的句子;虽然我们必须再补充说:“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包括相对的两方面内容,即相同情况相同对待,条件平等。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即差别对待。形式上的平等原理仍然可以适用于对精神、文化活动的自由、人身的自由与人格的尊严乃至政治权利等宪法权利的保障三、立法差别对待问题分析1.差别对待的原因(1)事物本质的要求。大陆法系的法律理论非常重视事物本质这一学说。大部分作者都倾向于将它看做“确实”与“应当”之间的桥梁,亦即将它看作是一种从事实的现在状况中推导出用以规定应当作为标准的手段。例如,当前艾滋病人的权利受到社会的关注,但客观而言,艾滋病到目前为止毕竟还是一种致命的传染病,会通过血液、体液进行传播,所以一些特殊行业、部门,如刑事警察、外事、食品卫生等还是不宜招收艾滋病毒携带者。(2)实质的公平的要求。平等不是平均,平等并不反对为了实质平等而需要的区别对待。实质上的平等原理则主要适用于对社会经济权利的保障,其目的在于使经济强者与经济弱者之间恢复法律内在所期待的那种主体之间的对等关系。因此,对生理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宪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中对妇女进行特殊保护符合实质公平的要求。又如,《合同法》中对格式合同的限制性规定、《劳动法》中“劳动者三权”的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对消费者权利的保护、《反垄断法》、《公司法》中赋予小股东诉权等。其原因均在于:由于在现代社会中,由于大企业大公司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显著的优越地位,所以,经营者和消费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之间已经不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消费者和劳动者相对经营者已经属于弱势群体。法律在调整其间关系时,应该有所倾斜区别对待是平等原则的补充,在立法上实施区别对待,目的是逐步缩小不同利益主体的差距,以实现真正的平等。2.立法差别对待衡量因素(1)立法差别对待的基本前提是必须保证基本权利的平等。在现代社会,公民基本权利。我国现行宪法确认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人身自由、人格尊严、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自由、批评、建议、申诉或检举及取得赔偿等人身和个人的权利和自由;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劳动权、休息权、伤老病残有获得物质帮助等社会经济权利;受教育权和从事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男女平等权,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保护等。(2)法律平等所允许的差别对待必须是理性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要求:首先,法律区别应当有充分的理由,是为了社会公益,而不是主观的,不是为了部分人的不正当利益,亦即,目的必须是正当的。比如,从量的角度考虑,即给予相对来说处于少数且弱势的群体以差别对待,所谓的“少数”应该同时有一个与之严格对应的“多数”,而且这个“少数”的群体必须同时处于明显弱势的地位,如美国的黑人和妇女从历史来看一直处于受歧视的地位,为了弥补这种长久以来的歧视,立法或行政机构采取了一系列的“赞行动”给予这些阶层一定的优惠;其次,区别的目的是为了降低由于能力等原因造成的社会不平等程度,不是为了加剧这种不平等。在当代中国,两部分人应该受到特别关注。一是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弱势群体,如下岗工人、农民工和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群以及老弱病残者,他们应该享有在法律面前与他人平等的权利。二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个体商贩等,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与国有企业、独资企业、上市公司等在市场竞争中往往不能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其合法权益能否获得法律的有效保护,应该受到特别关注。最后,区别的标准只能是年龄、智力、体力等自然因素,不能是种族、肤色、意识、宗教、阶级等因素。四、立法差别对待的合宪性控制1.实体内容上,进行限制必须符合比例原则。一方面是要求差别对待具有正当或者正确的目的,第二个方面要求差别对待和正当的目的必须具有一种合理的、相关的联系。如果差别的基础是不合理的,不必要,即区别对待的措施与实现的目的之间不具备相关性和必要性,差别的措施与达到的目的就不存在适当比例。例如,2024年人事部因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名公告而被告上法庭。该公告以及1994年实施的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将考生年龄限制在18―35岁之间,36岁的杨世建因几个月之差而被拒之门外。2024年3月,北京市高级法院对该案下达终审判决,维持了中级法院的一审决定:“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2条第3项的规定,国家公务员的招录考试报名条件的设置属于公务员的内部管理事项,人事部因上诉人超龄而拒绝受理其报名申请属于公务员任用的招录考试环节,不属于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故上诉人的上诉没有法律依据,”因而驳回上诉。事实上,以上判决虽然回避了实体性判断问题,但对于公务员考试考生年龄的限制是否符合比例原则、是否合宪,还是一个值得在学术上深入探讨以及在司法实务中有待解决的问题。2.制定法律必须遵守正当法律程序。首先,保证立法的公众参与。法律体现了者的意志,在现代社会,宪法确立在民原则,只有人民才是真正的者。因此,立法必须保证社会各阶层平等的、有效的参与,使全体公民都有权平等地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完善。我国《立法法》第5条规定:“立法应当体现人民的意志,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保障人民通过多种途径参与立法活动”。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累积、社会矛盾尖锐、社会缺乏下情上达的渠道以及理性的商谈机制,立法过程中如果缺乏公众有效的参与,立法将有沦为既得利益者盛宴的危险,只有保证全体公民的参与,使得法律在制定过程中克服了难以避免的偏颇,更趋客观、平等、完善和公正。因此,必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决当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数过多、会期过短、官员比例太高、出身法律专业的代表过少等问题。其次,必须废除我国“部门立法”的模式,从根本上切断通过部门立法行政部门、行业利益保护之途径,实行开门立法,充分发挥专家、学者以及社会公众在立法中的作用。3.制定反歧视法。反歧视法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北美和欧盟国家出现的一个新的法律部门,并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期为一些国家和中国台湾、香港地区的立法所确认。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尊重和保障人权法律制度的不断健全与完善,反歧视法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发展为宪法之下与行政法、民商法、刑法、社会法和诉讼法等并列的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当前,在我国,在入学、就业、社会保障等社会生活中,歧视现象尚比较普遍,因此,有必要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成功经验,制定专门的反歧视法。4.建立司法违宪审查制度。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是公民的一项宪法基本权利,同时也是政府部门必须遵守的宪法义务。但是,如果得不到有效的司法保障,宪法平等原则就很容易落空。事实上,宪法的存在价值不仅仅在于纸面上的宣示,而主要在于能获得切实的尊重和贯彻,并在那种违反宪法的行为发生之时,能够得到有效的纠正和禁止。当前,在我国,由于违宪审查制度的缺失,使得现行宪法中已明确规定的某些原则、制度不能得到落实,同时也使法律中的“恶法条款”得不到及时的清理,这种状况的存在,已成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的巨大障碍。在现代社会,通过司法违宪审查,纠正违宪的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等是世界各国所通行的做法,因此,我国有必要建立通过司法进行违宪审查的机制。参考文献:[1][古希腊]亚里斯多德。政治学[M].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2][美]罗尔斯。正义论[M].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3][英]霍布豪斯。社会正义要素[M].孔兆政,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24.[4][英]H.L.A.哈特。法律的概念[M].许家馨,李冠宜,译。法律出版社,2024.[5]周伟。反歧视立法应明确歧视类型与种类[N].法制日报2024-10-24.ConversationabouttheLawmakingEqualandTreatwithDifferenceSUNGuo-qiang(JiangsuTeachersUniversityofTechnology,Changzhou213001,China)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篇四【摘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公平对待学生,必须正视差异、正确对待,每个教师应做到是非分明、公正对待、发现优点、真诚对待。【关键词】教师公平对待学生【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24)17-0095-02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考查教师往往以学生的成绩为标准,所以一些教师的心里就自然把学生分成两类,即好生与差生。教师对他们的情感和态度也会不自觉地发生改变,并把这种情感与态度扩展到学习以外的领域,长期如此,学习好的学生就会觉得自己什么都比别人强,滋生骄傲的情绪;而学习差的学生,由于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态度就会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什么都做不好,这样就会形成恶性循环,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时老师的一句话可能让学生受益一生,有时也可能由于老师一些不公正的做法会影响学生的性格,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在教育过程中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一正视差异,正确对待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两片简单的叶子都是如此,何况是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思想感情的学生呢?受生理、心理、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肯定会存在个体差异,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都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思想、个性和行为。这种个体的差异性决定了他们在生活中不可能整齐划一,思想上会有不同、行为上会有差异、成绩上会有高低。有的可能是胆子大,爱表现;有的可能是比较安静,不爱说话等。因此,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看待每一位学生,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同样深度的知识,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完成同样难度的作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考出好成绩。而必须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用一颗赤诚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只有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才会爱老师,“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从心理上正视学生的这种差异,接受这种差异,发自内心地去爱每一个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成绩好的学生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赞许,成绩差的学生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二是非分明,公正对待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当学习好的学生与学习不好的学生发生矛盾时,该怎样处理,能否是非分明、公正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有的教师往往会在第一时间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进行很严厉的批评教育,有时还会新账老账一起算,而对平时表现好的学生,教师总是认为他们自尊心强,平时也很少犯错误,就经常轻描淡写地说几句算了。但这种简单处理的后果往往会产生很多问题,首先,这样做对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是一种歧视,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教师怎么就知道一定是平时表现不好的学生的错呢?万一教师冤枉了这位学生,教师知道会给他的心理带来多大的伤害吗?如果学生觉得冤枉、委屈,而老师又不听他的解释,就会给他造成逆反心理,他会觉得自己在老师的心里已经定格了,怎么做都没有用,可能从此以后,都懒得去解释了,破罐子破摔了。其次,这样做容易助长平时表现好的学生的自满情绪,他会有一种优越感,常常表现出做任何事情总是高高在上,这样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学生犹如一棵棵小树,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小心翼翼地去这些“歪枝”、“斜枝”剪掉,而不是将其拦腰砍断或连根拔起,也不能一味地放纵宽容,害怕疼而不去修剪它,只有这样小树才能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教师在管理过程中,要是非分明、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如果学生之间发生矛盾,教师首先要让自己静下心来,不要让这件事本身影响了自己的是非判断,让学生也都先冷静一下,想想事情的发生过程,让他们自省,然后,平心静气地听听每个人的说法,尽量给他们时间让他们把内心的委屈都倾诉出来,在听的过程中,教师就会弄清事情,这时教师决不能和稀泥,一定要给出一个正确的判断,因为不但是当事人在看着你,其他的学生也在看着,所以教师不能偏袒任何一方,是谁的错就是谁的错,一定要批评教育,但这种批评教育一定要掌握好度,决不能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也不能乱扣帽子,批评教育适可而止。接下来就要耐心地给他们分析事情为什么会到了现在这个地步,如果再发展下去后果会有多么严重。就这件事情而言,如果我们换一种解决方法,事情的结果是不是就会完全不同了?这样处理完之后,会让学生内心佩服教师,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会让学生觉得老师对每个学生都是公平的。只要你能是非分明、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三发现优点,真诚对待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结构是多方面的,在每个人的智力结构中都具备至少八项智能,只是各种智能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和发展程度不同,人类在所有智能中都有创造的可能,按照多元化的理论,每个人都有自己智能的强项与弱项,每个学生都有其自身独特的价值,也就是说没有一无是处的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有的学习好、有的体育好、有的劳动积极、有的组织能力较强等。作为教师,我们要懂得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与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与精神世界。及时发现并肯定每个学生的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他们的上进心,从而促进每个学生都更加努力地发展自己。千方百计让学生有用武之地。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应该多接触学生、多和他们谈心、多了解他们的生活,留心观察每个学生,用欣赏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如有的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不太好,但是他的道德品质特别好,有礼貌、乐于助人,对班级的工作特别上心,这些可能是一些成绩好的学生所不具备的,教师应抓住这些生活中的小事在班级里真诚地表扬,这样会让成绩不理想的学生感觉到自己并非一无是处,在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声中,让他们逐渐地找到自信。再如,有些学生虽然学习成绩一般,但在音乐或体育等方面很擅长,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这些长处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举办这些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成为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并给予及时、真诚的肯定和表扬,让这些学生在发挥自己特长的时候找到自信。相信,在这一次次的肯定和掌声中,每个学生都会找到真正的自我,健康地成长、全面地发展。平等对待学生篇五【关键词】虐待;生活变动事件;回归分析;青少年【中图分类号】R179R3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9817(2024)04-0302-04生活满意度(lifesatisfaction)是个体对生活总体质量的认知评价,是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well-being,SWB)的2个基本成分之一[1]。陶芳标等[2-3]研究表明,中学生的高主观生活满意度评分是多项危害健康行为的保护因素,且评分越高,其保护意义越大。目前对生活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大都局限于人口统计学变量、生活事件、家庭等社会文化因素和控制感、自尊、神经质和内外向等广义的个性心理因素,很少追溯至青少年童年期的生活经历。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童年期虐待(childhoodabuse,childhoodmaltreatment)对儿童的危害不仅仅在于短期的或直接的危害,而且更多的是对受害者长期身体健康和社会心理方面的影响,如受虐待儿童成人期的躯体健康水平下降,且容易发生慢性疲劳综合征、焦虑及焦虑相关障碍、抑郁、物质滥用、性犯罪、自杀行为[4-10]等。然而青少年童年期的不良生活经历与目前的生活满意度是否有密切联系,值得进一步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以班级为单位,整群选取安徽省郎溪县某农村中学2082名初一~高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收回有效问卷2061份,有效回收率为99.0%。其中,男生1006名,平均年龄(15.3±1.52)岁,女生1055名,平均年龄(15.3±1.42)岁;初中学生887名(初一、初二和初三年级学生分别为311,323,253名),高中学生1174名(高一、高二和高三年级学生分别为582,424,168名)。1.2方法1.2.1人口统计学特征调查青少年性别、实足年龄、年级、住址、父/母文化程度、父/母外出打工情况、自评家庭经济状况、自评学习成绩等变量。1.2.2童年期虐待经历参照亲子冲突量表(Parent-ChildConflictTacticsScales,CTSPC)条目,并结合中国国情,设计9项重度躯体虐待、8项中度躯体虐待和7项情感虐待[11-12]。回顾性调查在小学阶段平均每年受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身体虐待和情感虐待次数。以小学年龄阶段,9项重度躯体虐待行为中至少1项平均1a发生3次以上,或有3项虐待发生1次,或有1项虐待发生1次+1项发生2次,界定为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8项中度躯体虐待行为中至少1项平均1a发生3次以上,3项虐待发生1次,或有1项虐待发生1次+1项发生2次,界定为童年期反复中度躯体虐待;7项情感虐待行为中至少1项平均1a发生3次以上,3项虐待发生1次,或有1项虐待发生1次+1项发生2次,界定为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分别计算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中度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的报告率。该问卷在108名初三学生中间隔1周进行重测,2次调查,各条目的Pearman相关系数重度躯体虐待在0.563~0.832之间,中度躯体虐待在0.455~0.832之间,情感虐待各条目在0.455~0.573之间。1.2.3青少年生活满意度采用Huebner编制的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MultidimensionalStudents'LifeSatisfactionScale,MSLSS)。该量表在国内外的研究中显示具有良好的效度和信度[13-14]。量表在结构上分为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5个维度,每个维度代表一个生活领域,共40个条目,采用1~5的5级评分方法,即1=十分不同意,2=有时不同意,3=有些同意,4=比较同意,5=十分同意,其中有10个条目为反向计分,生活满意度得分越高,代表在该领域的满意程度越高,5个维度生活满意度的总分即为总体生活满意度。课题组对108名初三学生间隔1周进行重测,2次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评分Pearson相关系数为0.92。1.2.4调查方法采用青少年自我报告的形式进行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遵从自愿参加原则,研究对象无记名填写调查表,班主任教师不在现场。填写好调查表后立即上交调查员,调查员检查缺漏项目后收取调查表。1.3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EpiData3.1建立数据库,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tatisticsPackageforSocialScience,SPSS)13.0版进行统计分析。描述24项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报告率;青少年及其父母社会人口统计学指标与总体生活满意度及5个特殊领域生活满意度的关系采用方差分析用方差分析分析;以一般生活满意度及家庭、朋友、学校、生活环境、自我5个特殊领域的生活满意度分别为因变量(以各种生活满意度x+s为高等生活满意度,为3),以在方差分析中与生活满意度有统计学意义的青少年的性别、年龄(≤12,13,14,15,16,17,18岁)、家庭住址(农村、集镇、县城)、年级(初一、初二、初三、高一、高二、高三)、父亲/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初中、高中或中专及以上)、母亲外出打工情况,自评家庭经济状况(中等以上、中等、中等以下)、自评学习成绩(中等以上、中等、中等以下)9个社会人口统计学变量为协变量,分别引入童年期反复严重躯体虐待(否为0,是为1)、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否为0,是为1)、反复情感虐待(否为0,是为1),进行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2结果2.1青少年童年期不同类型虐待经历报告率青少年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12.2%(252/2061),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为66.3%(1367/2061),反复躯体虐待的报告率为66.4%(1369/2061),其中以打屁股、拧耳朵、用手打脸或头部、用指关节击打头部更为常见。童年期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为50.3%(1036/2061),以大声喊叫最为常见。见表1。2.2青少年生活满意度的人口统计学特征由表2可见,青少年各维度的生活满意度在年龄、年级、学习成绩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民族、父亲外出打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家庭住址的青少年总体生活满意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生活满意度在家庭住址、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外出打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学校生活满意度在父/母亲文化程度、母亲外出打工、家庭经济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住所生活满意度在性别、父/母亲文化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自我生活满意度在母亲外出打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青少年生活满意度与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多因素回归分析多项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有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情感虐待经历的青少年,在家庭满意度、学校满意度、总体生活满意度的中、低水平与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童年期反复中度躯体虐待、反复情感虐待是朋友满意度、住所满意度降低的危险因素,而有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的青少年在朋友满意度和生活满意度上仅低水平与高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种童年期反复虐待类型与自我生活满意度均无统计学关联。见表3。3讨论本研究显示,2061名研究对象童年期反复重度躯体虐待的报告率、反复中度躯体虐待报告率及反复情感虐待报告率,与陶芳标等[12]2024年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本次研究重新界定了童年期反复躯体虐待和反复情感虐待,每项虐待行为中平均1a发生3次以上,3项虐待发生1次,或有1项虐待发生1次+1项发生2次,都认为是反复虐待,所以童年反复躯体虐待和情感虐待发生率都较高。同时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导致虐待行为增高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自古就有“不打不成器”、“子不教父之过”的教育思想,很多父母都把打骂作为管教孩子的一种有效手段。儿童是非常脆弱的群体,同时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童年期不良经历对儿童的影响常常是持续性的,有的甚至伴随受害者一生。童年期虐待已经是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引起了各国的重视。近10a来,慢待或称之为持续待对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的影响已引起广泛关注。有研究显示,慢待比短暂虐待(因社会干预而减少或停止)对儿童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影响更大[15]。因此,本研究以反复的童年期虐待为研究变量,兼顾虐待的持续时间(虐待行为在小学期间持续存在)和发生频率(每年3次以上),以反映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经常使用的一种或几种虐待行为模式。Anda等[16]通过分析神经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成果发现,儿童早期的生活应激,如虐待和有关的负性儿童经历能导致持续的脑部功能障碍,随后影响今后一生的健康和生活质量。相对于自我评价的健康,生活满意度是一个广泛的非特定的主观认知。目前,学者普遍认为生活满意度是心理健康的一个维度。生活满意度与被诊断的心理疾病和健康危险因素有关,包括不良的健康行为和社会支持。Zullig等[17]的研究发现生活满意度降低是物质滥用的危险因素。同时,生活满意度也是精神疾病发病的一个显著有效的预测指标。有学者通过20a的队列研究发现,生活的不满意对自杀的发生有长期的危险作用[18]。也有研究发现,降低的生活满意度与1a内严重的自杀意念、自杀计划、自杀未遂、自杀行为有显著统计学关联[19]。有学者发现童年期虐待经历可能与主观幸福感有统计学关联。2024年美国学者通过出生队列研究也发现,儿童期虐待能够减弱成年期的主观幸福感[20]。目前对青少年主观幸福感的家庭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教养方式领域[21],本研究则是从家庭虐待层面探讨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经历对青少年期的生活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童年期的不良经历对儿童的成长具有远期的影响,会造成青少年期甚至成人期生活质量降低。童年期反复躯体和情感虐待经历是一般生活满意度和家庭、朋友、学校、住所4个特殊领域满意度降低的危险因素。对自我的满意度与童年期躯体、情感虐待无统计学关联,仅与年级呈正相关,与学习成绩呈负相关。可能是因为,量表中对自我满意度的评价主要是从外貌、自信方面描述,年龄越大,对自我的意识越强。而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使其在同龄人中有自信感的主要因素。本次研究未涉及到待,考虑到待对于中学生是一个很隐讳的话题,尽管采用匿名问卷,但是得到的待发生率可能不准确,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采用适当的方法取得待较为准确的数据,并进行深入研究。本研究是回顾性研究,回顾性调查所引起的回忆偏倚(recallbias)难以克服。横断面研究结果只能作为童年期虐待经历是青少年生活满度降低的危险因素假说的第一步,还需要一个前瞻性的队列研究进行进一步的因果关联的论证。4参考文献[1]HEADLEYBW,KELLEYJ,WEARINGAJ.Dimensionsofmentalhealth:Lifesatisfaction,positiveaffect,anxietyanddepression.SocIndicatorsRes,1993,29(1):63-82.[2]陶芳标,高茗,张金霞,等。中学生危害健康行为与自尊及生活满意度关系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24,25(5):521-523.[3]陶芳标,黄锟,高茗,等。合肥地区中学生吸烟行为与主观生活质量评价。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4,27(2):132-136.[4]SPRINGERKW,SHERIDANJ,KUOD,etal.Long-termphysicalandmentalhealthconsequencesofchildhoodphysicalabuse:Resultsfromalargepopulation-basedsampleofmenandwomen.ChildAbuse&Negl,2024,31(5):517-530.[5]LIBBYAM,ORTONHD,NOVINSDK,etal.ChildhoodphysicalandsexualabuseandsubsequentalcoholanddrugusedisordersintwoAmerican-Indiantribes.JStudAlcohol,2024,65(1):74-83.[6]NAJMANJM,DUNNEMP,PURDIEDM.Sexualabuseinchildhoodandsexualdysfunctioninadulthood:AnAustralianpopulation-basedstudy.ArchSexBehav,2024,34(5):517-526.[7]SARCHIAPONEM,CARLIV,CUOMOC,etal.Childhoodtraumaandsuicideattemptsinpatientswithunipolardepression.DepressAnxiety,2024,24(4):268-272.[8]FLAHERTYEG,THOMPSONR,LITROWNIKAJ.Effectofearlychildhoodadversityonchildhealth.ArchPediatrAdolescMed,2024,160(12):1232-1238.[9]HEIMC,WAGNERD,MALONEYE,etal.Earlyadverseexperienceandriskforchronicfatiguesyndrome:Resultsfromapopulation-basedstudy.ArchGenPsychiatry,2024,63(11):1258-1266.[10]ZAVASCHIML,GRAEFFME,MENEGASSIMT,etal.Adultmooddisordersandchildhoodpsychologicaltrauma.RevBrasPsiquiatr,2024,28(3):184-190.[11]STRAUSMA,HAMBYSH,FINKELHORD,etal.IdentificationofchildmaltreatmentwiththeParent-ChildConflictTacticsScales:DevelopmentandpsychometricdatafornationalsampleofAmericanparents.ChildAbuseNegl,1998,22(4):249-270.[12]陶芳标,叶青,SOONDK,等。青少年童年期反复身体和情感虐待经历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学校卫生,2024,27(4):310-314.[13]HUEBNERES.Preliminarydevelopmentandvalidationofamultidimensionallifesatisfactionscaleforchildren.PsycholAssess,1994,6(2):149-158.[14]田丽丽,刘旺。多维学生生活满意度量表中文版的初步测试报告。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4,19(5):301-303.[15]ETHIERLS,LEMELINJP,LACHARITéC.Alongitudinalstudyoftheeffectsofchronicmaltreatmentonchildren'sbehavioralandemotionalproblems.ChildAbuseNegl,2024,28(12):1265-1278.[16]ANDARF,FELITTIVJ,BREMNERJD,etal.Theenduringeffectsofabuseandrelatedadverseexperiencesinchildhood:Aconvergenceofevidencefromneurobiologyandepidemiology.EurArchPsychiatryClinNeurosci,2024,256(3):174-186.[17]ZULLIGKJ,VALOISRF,HUEBNERES,etal.Relationshipbetweenperceivedlifesatisfactionandadolescents'substanceabuse.JAdolHeal,2024,29(4):279-288.[18]KOIVUNAA-HONKANENH,HONKANENR,VIINAMAKIH,etal.Lifesatisfactionandsuicide:A20-yearfollow-upstudy.AmJPsychiatry,2024,158(3):433-439.[19]ROBERTFV,KEITHJZ,SCOTTH,etal.Lifesatisfactionandsuicideamonghighschooladolescents.SocIndiRes,2024,66:81-105.[20]NOMURAY,CHEMTOBCM.Conjoinedeffectsoflowbirthweightandchildhoodabuseonadaptationandwell-beinginadolescenceandadulthood.ArchPediAdolMed,2024,161(2):186-192.平等对待每位学生篇六在阅读美国独立宣言的时候,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个真理是:人人生而平等,其实在教师的品质中,我认为十分难能可贵的也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平等地爱他们每一个人,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平等地对待学生,体现在教师工作中的方方面面,只要平时我们能留个心眼,时时能提醒自己,学生一定能感受到公平的待遇。曾经有一件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学生迟到,在各个学校几乎是每天都要发生的事。迟到的学生,要想回到班里上课,按“常规”必须要先站在门口喊“报告”,在得到老师的允许后方可推开门走进教室。多数情况下,还要在老师略带责备的询问后,说完自己真正的或在路上事先编好的理由后,才能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这一套程序是所有的学校老师一贯的、传统的做法。对此我有一些自己的看法:为何不请迟到的学生安静地走进教室呢?学生迟到有他们的原因,很少有故意想搅乱课堂的。在上课时间内,为了问清一个人的迟到原因而耽误全体学生的学习,实在得不偿失。课上询问后无论是老师,迟到的、还是没迟到的学生精神都无法马上集中到课堂教学中。如果课下提醒,其教育效果不比课上询问差。此后,凡是上我的课迟到的,不管什么原因都不用喊“报告”,自己直接推开门悄悄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开始我很担心,会不会学生迟到的人次大幅度增加,班里上课的秩序乱作一团呢?几次之后,我发现以上的尴尬场面都避免了,往往是学生用略带歉意的眼神和我交流后,赶忙投入到整个课堂学习、思考的氛围之中。等到下课后,他们通常都会主动找我说明原因。除此以外,我还收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那就是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了,关系更融洽了,上课的效果也更好了。其次,我认为尊重学生也是老师必须具备的重要品质。学校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场所,教师与学生平等的基础便是尊重。只有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人格的尊重,他们才能感受到师生的平等,才能把课堂真正当做自己学习活动和发挥聪明才智的所在,进而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谈到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我认为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教师和学生在知识经验方面可能存在不平等,但教师不应以此自居,应切记教学相长。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有思想、有情感、有思维、有独立的人格。教师的言谈举止都要为人师表、堪为表率,都要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对学生的尊重。2.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学生不是一个模式制造出来的工业产品。教学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供不同程度的学生选用,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提高,使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成功的体验。如课堂提问时,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请不同层次的学生发言;设计练习时,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完成不同量的题,动作快的多做一些,动作慢的少做一些;评价时,尽量减少横向比较,鼓励学生超越自我。再次,应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欣赏:1.欣赏学生所想的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对待所学知识也是如此,教师不应强求每个学生都和自己所想的一样。允许学生标新立异、与众不同,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需要。万事由想开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是很好的证明,如果他对于落到地上的苹果视而不见,毫无所想,那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一份报告《学会生存》中曾指出:“教育具有开发创造精神和窒息创造精神这样双重的力量。”要发挥教育的创新价值,我们的教师就要从鼓励学生大胆想像开始。2.欣赏学生所讲的学生有了想法不敢讲,就无法体现其思维的独特性。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讲出自己的想法,无论合理与否,只要是学生自己想出来的、讲出来的,就应给予表扬,不应简单的否定,只能一味顺从老师的思路。每一个学生都有长处和闪光点,有的也许教师也无法比拟。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个体,固然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尽管如此,教师也要保持用欣赏者的眼光看待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怀、爱护和肯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欣赏,也许教师对他的欣赏正是他勤奋学习和创新的目标和动力。给每个孩子信任的目光、鼓励的话语吧,也许你的一个眼神、一段话语就是一个孩子即将成功的基石。我想,平等对待学生是关心和热爱学生的前提与基础,没有起码的平等就谈不上真正的关心和热爱。教师应把学生视为朋友,与学生平等相处,相互尊重,相互关心。这样,既体现了一种宝贵的人文精神,又反映了一种科学的教育思想。孙敬修老先生曾经说过:“让学生爱你,亲近你,你才能赢得学生的心,才能胜任教师的崇高使命。”因此,我们做教师的,应该从那高高的讲台上走下来,深入到学生中间去,俯下身来,和学生站在同一平台上,既能欣赏学生的成功,又能宽容学生的过失,既要会与学生谈学习、谈理想,又要会与学生拉家常,既要是良师,又要是益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亲你、爱你;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独立人格、有健康心理、有创新意识的一代新人。平等对待学生范文篇七关键词少数民族优待政策公平一、引言少数民族优待政策作为一个热点问题。从内容上看,民族优待政策是一个政策体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区推广促销方案》课件
- 《电源的功率和效率》课件
- 《电镀金属及其合金》课件
- 教育技术的新篇章:2024年大学生思修课探索
- 《基本图形的生成》课件
- 哮喘患者预防护理
- 吸入性肺炎的护理笔记
- 电子骰子pcb课程设计
- 电子进程单研究报告
- 电子组装系列课程设计
- 三级安全教育培训课件(项目级)
- 永辉超市门店SOP标准作业流程制度规定(五篇)
- 高边坡锚索试验孔基本试验报告
- 研读新课标“数据意识”的培养策略与评价
- 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做好“双碳”工作心得体会
- 新版GMP变更控制详解
- 制糖蒸发工序操作
- 《中国书法基础知识讲解》PPT课件
- 《逻辑学》第五章-词项逻辑
- 头痛的国际分类(第三版)中文
- 小学英语单词分类全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