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1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2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3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4页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藏拉萨市达孜县中学2025届化学九上期中经典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为证明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采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C.呼气时,瓶2长导管内液面上升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推断人体呼出气体中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的CO2含量2.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能将密闭装置中的氧气耗尽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C.该方法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3.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则该物质的组成中A.一定只含C、H元素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可能含HD.一定含C、H、O元素4.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微型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5.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A.2个镁离子:2Mg2+B.氧化钠:NaOC.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20D.+2价的镁元素:Mg2+7.高钙牛奶中的“钙”是指()A.钙元素 B.钙原子 C.钙单质 D.钙离子8.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发生了化学变化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极易溶于水C.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9.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融化成水B.气球在烈日下爆裂C.牛奶变酸D.铁矿石的粉碎10.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类型为分解反应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11.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所以它们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有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阳离子都带正电荷,所以带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氢气点燃前须检验纯度1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水变成水蒸气时,水分子变大 B.过滤和加热均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C.蒸馏或用活性炭吸附均可使海水转化为淡水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有关水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图1为简易净水装置,图2为蒸发装置,海水分别经图2与图1装置单独处理后,所得水质成分的区别是__(2)图3为简易水电解器,A管产生的气体为___,A、B两管气体质量比为______(3)双氧水(H2O2)和水都含有相同元素,但化学性质不同,原因_______14.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1)A实验探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2)B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C实验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观察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15.实验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1)连接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塞紧瓶塞。整个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到现象是______。(2)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在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______。(3)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大B.装置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立即读数,导致测量结果偏大C.冷却过程中有空气进入集气瓶,导致测量偏小D.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4)该小组同学尝试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下所示。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A.木炭B.铁丝C.镁条(5)该小组同学又查阅了以下的资料:资料:SO2和NaOH在常温下反应生成H2O和易溶于水的Na2SO3。据此改进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用硫粉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将足量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并充分振荡。之后打开弹簧夹,实验获得成功。此实验能用硫粉代替红磷的原因是______。16.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主题开展了相关实验探究活动。查阅资料:红磷燃烧产物为五氧化二磷,人体吸入或接触五氧化二磷粉尘时,能与粘膜表层、眼、皮肤的水分反应生成磷酸,对局部产生强烈刺激,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3)B与A相比,优点是____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____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____;用酒精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____mL处。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1)碳酸钙(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其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3)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服用药品中含碳酸钙质量为_______;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为_____。18.如图是某种化肥的部分信息,请根据相关信息计算.碳酸氢铵净重:含氮量:化学工业公司(1)该化肥中氮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kg.(2)碳酸氢铵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3)碳酸氢铵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_______;(4)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5)该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计算结果精确到)_______;(6)该化肥是_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写出(2)-(5)的计算过程)四、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下图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钙元素的原子序数(即质子数)为________;(2)D中的X=________;(3)以上A、B、C、D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的是________;表示离子的符号________(4)B和______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用“A”、“C”、“D”填空)。化学性质相似的粒子____________(5)在A、B、C、D四种粒子中,两两结合形成的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氟元素、钙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澄清石灰水,故选项正确;B、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故选项正确;C、根据人吸气时,活塞A打开,活塞B关闭;人呼气时,活塞A关闭,活塞B打开瓶,二氧化碳跟石灰水反应,瓶内压强几乎不变,瓶2长导管内液面不变,故选项错误;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CO2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CO2,故选项正确。故选C。2、D【解析】

A、由图2可知,蜡烛燃烧不能将氧气耗尽,故错误;B、蜡烛燃烧后瓶内剩余的气体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故错误;C、该方法中不能将氧气完全耗尽,故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故错误;D、由实验可知,当氧气的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蜡烛不能正常燃烧,故正确。故选D。3、B【解析】

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后,产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则该物质的组成中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因为氧元素可能来自于空气中氧气。故选B.4、B【解析】

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CO2生成,说法正确;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又下面的滤纸先变红,上面的滤纸后变红,还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说法错误;C、导管口燃着的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法正确;D、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说法正确。故选B。5、D【解析】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根据化学式中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可知,是正确的叙述;B.选项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是正确的叙述;C.选项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是正确的叙述,酒精有可燃性造成的;D.选项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是错误的叙述,酒精挥发时,分子之间有间隔变大;故答案选择D。6、A【解析】A、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2个镁离子可表示为:2Mg2+,故选项正确;B、氧化钠中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Na2O,故选项错误;C、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为(1×2+16)×2=36,故选项错误;D、由化合价的表示方法,在其化学式该元素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2价的镁元素可表示为:Mg+2,故选项错误。故选7、A【解析】

解:高钙牛奶中的“钙”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钙”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A.8、D【解析】

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利用的是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没有新物质生成,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B、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氧气能溶于水,而不是极易溶于水,故B错误;C、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复燃,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没有可燃性,故C错误;D、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具有氧化性,故D正确。故选D。9、C【解析】

冰融化成水,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A错误;气球爆裂,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B错误;牛奶变酸后产生了新物质乳酸,是化学变化,C正确;铁矿石粉碎仅改变了状态,没有产生新物质,是物理变化,D错误。故选C。【点睛】化学变化的特征是产生新物质。10、D【解析】

A、由图可知,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属于氧化物,生成物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不符合题意;C、由图可知,得到的燃料化学式是:H2CO2,不符合题意;D、该反应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符合题意。故选D。11、D【解析】

A、稀有气体曾被称为“惰性气体”,是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它物质反应,但是在一定条件下也会与其它物质反应,故A不正确;B、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氧化物,例如氯酸钾,故B不正确;C、阳离子都带正电荷,但是带正电荷的粒子不一定是阳离子,还有可能是质子,故C不正确;D、可燃性气体与氧气混合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氢气属于可燃性气体,所以氢气点燃前须检验纯度,故D正确。故选D。12、D【解析】

A、水变成水蒸气,是分子间隔变大了,而不是分子变大了,错误;

B、煮沸或蒸馏能使硬水转化为软水,过滤只能除去水中的不溶性固体杂质,而水中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不能除去,错误;

C、活性炭吸附不能除去离子型的钙镁化合物,不能使海水转化为淡水,错误;D、电解水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是1:8,正确。故选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图1所得物质为混合物,图2所得物质为纯净物氧气8:1构成物质的分子结构不同【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电解水实验的实验现象和结论【详解】(1)图1中用简易装置净化水,得到的是混合物,图2中用蒸发装置净化水得到纯净物(2)A管连接电源正极,产生氧气。由化学方程式:2H2O2H2↑+O2↑可知,氧气与氢气质量比为8:1(3)构成双氧水和水的分子结构不同【点睛】熟练掌握电解水的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14、比较纯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隔绝氧气加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移出防止铜在高温条件下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铜【解析】

(1)黄铜是铜的合金,硬度比纯铜的大,因此A实验探究的目的是比较纯铜片与黄铜片的硬度大小;(2)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B实验中热水的作用是使水中的白磷隔绝氧气,加热铜片上的白磷与红磷用以探究燃烧的条件;(3)撤去酒精灯时,试管内温度降低,石灰水能够倒吸进入试管中,因此,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将导气管从石灰水中移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防止石灰水倒吸,待试管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在纸上,原因是防止生成的铜又被氧化成氧化铜。15、暗红色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2P+5O22P2O5压强先增大,后减小至大气压以下,(待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ACDABC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瓶中,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解析】

(1)暗红色的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大量白烟,放出大量热;待装置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烧杯中的水倒吸入集气瓶,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2)红磷燃烧的产物是五氧化二磷,其化学方程式为:2P+5O22P2O5;实验开始时,红磷燃烧放热,由于温度升高导致的气压变化量大于氧气量减少导致的气压变化量,所以开始一段时间集气瓶内气体压强上升;冷却后由于氧气减少压强又会减小;打开止水夹后又恢复至与大气压相等;(3)A、红磷点燃后,燃烧匙缓慢伸入集气瓶,会使集气瓶内空气逸出,导致实验结果偏大,故此项正确;B、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使进入集气瓶中的水少,导致实验结果偏小,故此项错误;C、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此项正确;D、因为水不能充满集气瓶,说明空气中除去氧气外还含有其它物质,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故此项正确;(4)木炭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铁丝和空气不会燃烧,镁能与氮气反应,所以都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5)硫燃烧消耗氧气,生成的SO2气体又被氢氧化钠溶液全部吸收,且不生成其他气体,瓶中的气体减少量约等于O2消耗量,导致瓶内压强减小,烧杯中的水进入瓶中,约占瓶内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16、装置漏气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15装置不漏气10【解析】

(1)图A、B、C中磷与氧气反应生物五氧化二磷,故符合表达式为:;(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装置漏气,红磷不足,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故填:装置漏气;(3)B与A相比,优点是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消耗氧气的体积为:,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处,故填:结果更准确,操作更简单;15;(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装置不漏气;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消耗氧气的体积为:,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处,故填:装置不漏气;10。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0010:3:1240%3g0.36g【解析】

(1)碳酸钙(CaCO3)相对分子质量为40+12+16×3=100;碳酸钙中钙、碳、氧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