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_第1页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_第2页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_第3页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_第4页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宋朝的历史地位及特点宋朝(公元960年—公元1279年),分为北宋(960年—1125年)和南宋(1125年—1279年)两个阶段,历18帝,国祚320年。宋朝的历史地位。政治方面1.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动荡分裂,带来了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生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朝统治者继续执行后周先南后北的战略方政,先后灭掉了后蜀、南汉、南唐、北汉。至此,五代十国的分立割据局面宣告结束,中国迎来了一个新的统一的朝代。政府终于可以进行有序的统治、人民也得以安居乐业。在中央设立了“二府三司”,削弱了宰相权利,加强了皇权。宋代为了加强对内控制,以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政事堂、东府)和掌管军事的枢密院(西府)共同行使行政领导权,并称为“二府”,为当时最高国务机关(中书门下的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的长官即枢密使,地位略低于相)。又设盐铁、户部、度支三司,主管财政大权。这样就把原本宰相一人掌握的权力分成政权、军权、财权,由很多人掌握,有效防止了宰相专权。地方上,缩小行政单位,分散地方长官权力。在地方削减州郡一级长官的权力,不许他们兼任一个州郡以上的职务。又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宋太宗至道三年,由将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并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刑狱司、安抚司、提举常平司四司。路、州、县的官员由中央官兼任,属于差遣性质。这样,地方官的权力分散,任期短暂,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4.发展了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宋朝发展了唐以来的科举制度,严格考试程式,扩大取士名额,提高登第士人的待遇,广泛吸收知识分子参加政权。在防止徇私舞弊方面,对考官实行了锁宿制度,对试卷进行“封弥”、“誊录法”。创立殿试:从宋太祖开宝六年起,举人经礼部试(省试)后,增加了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宋太宗雍熙二年,又创殿前唱名赐及第之制,这样录取的士人就成了“天子门生”,从而彻底收回了取士大权。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等改革为宋朝的发展起到一定积极作用。北宋两次改革在中央集权统治一体化中起了一定的调节和完善的作用。例如范仲淹的提倡设置“祠堂”、“义庄”、“族产”、“族规”、“乡约”,发挥了宗法血缘的统治功能。范仲淹和王安石除了在政治体制和思想意识方面作了一些改革外,在经济方面也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整顿,如庆历新政中的“均公田”、“厚农桑”,“减摇役”。从社会的改进,历史的发展来说,范仲淹和王安石所有的措施都没有成功;但从加强宋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一体化来衡量,如通过官僚机构的调整,财政经济的治理,“重农桑”、“均公田”、“减摇役”、“青苗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市易法”等等,限制了兼并,扩大了财政税源,这就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一体化的统治,一定程度的延长了北宋封建王朝的寿命。经济方面1.农业生产的发展为宋代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提高:北宋时,各种新的农具出现,如代替牛耕的踏犁、用于插秧的秧马等,并且出现了南北粮食品种的交流,尤其是福建的占城稻传到长江和淮河流域,对提高当地的农产量贡献很大。南宋时,经济继续发展。中原农民南迁,在江南推广旱田的种植技术,如大麦、小麦。中原精耕细作的方式也推广到边远地区,使以太湖流域为中心的江浙地,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美喻,成了中国农业最发达的地区。土地开发范围扩大:宋代大兴水利,大面积开荒,又注重农具改进,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形田地在宋朝出现,例如梯田、淤田、沙田、架田等。沿海滩涂和丘陵山区等的相继全面开发,不仅扩大了耕地面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压力的增长,还为宋代的社会发展奠定了丰富的物质基础。2.手工业:促进了宋代经济文化的高度繁荣。瓷器:北宋的制瓷业在唐五代的基础上有突出发展和成就。宋真宗景德元年将唐代的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并设官窑。此外,定窑、汝窑、官窑以及钧窑是当时的四大名窑,所产瓷器不但行销国内,还大量出口远销到朝鲜、日本、南洋,印度等。宋朝瓷器的发展,是我国瓷器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其远销国外,也增强了我国的文化影响力,使瓷器至今仍为中国的象征,足以体现宋瓷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冶炼业:宋代采掘冶炼手工业由于技术的改进,产量成倍地增长,铜、铅、铁等矿产量在当时世界上都是最高的,其中生铁和煤的产量,更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一时期,中国人的智慧完成了用煤炼铁这一工艺史上的巨大跨步,从而在11世纪实现了英国至迟1540—1640年早期工业化时期才实现的煤与铁的革命。同时,宋代煤与铁的发展,也带动了造船业、陶瓷业等的很大发展和进步。造纸业:北宋的造纸业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发展和提高。四川、福建、安年)。采用编年体方法书写,为后人提供了一本系统广博的史书。随后,另一史学家袁枢又对《资治通鉴》进行全面的整理,写成《通鉴纪事本末》,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史书。朱熹也作了一部《通鉴纲目》,共五十九卷,可谓《资治通鉴》的简略版。史学家郑樵写成《通志》,与唐杜佑《通典》、元马端临《文献通考》合称“三通”。此外重要的史学著作还有廿四史中薛居正等奉旨编修的《旧五代史》和欧阳修私撰的《新五代史》。以及王溥私撰的《唐会要》和《五代会要》。著名的地方志有《太平寰宇记》、范成大《吴郡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周密《武林旧事》等。由于金石学和考古学快速兴起,也有一些相关史书诞生,如欧阳修的《集古录》、吕大临《考古图》、赵明诚《金石录》等”。此外宋朝编修了不少与史学相关的类书,著名的“宋四大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太平广记》。文学宋朝文学主要涵盖了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等,其中词的创作成就最高,诗、散文次之,话本小说又次之。宋朝的文学作品在北宋初期禀承了晚唐风格,用词浮艳,常作唱和酬答之用。随着王禹偁关注民生,朝廷又偏重儒学,文学作家开始注重儒家说教功能,但成就不高。直到欧阳修带起的第二次古文运动,文人才以平实的语言来创作,加上内容多反映生活时弊,雅俗共赏,文学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当时的各种文体,互相影响,有破有立,而且派别林立,题材众多,并受到儒释道的影响,文坛有长足的发展。话本小说与戏曲就在这个时期不断冒起。南宋偏安江南后,文人多以作品抒发爱国情怀。可是南宋末期出现因循风气,结束了宋朝文学的发展道路。宋朝的特点(一)宋朝存在严重的“三冗”(冗官、冗兵、冗费)问题,导致其积贫积弱。北宋政府通过科举制度、恩荫制度和其他途径,给予地主阶级成员以广泛的参政机会。特别是对官员的恩荫,在历史上以宋代最滥,不仅恩荫名目繁多,而且面很广。因此官僚机构日益庞大。由于官多阙少,许多官员不得不长期待阙。冗官既严重,中级以上官员的俸禄又极其优厚。在官吏制度上,为防止出现朋党之争的重演,在官衙设置上强调使各机构互相不通气,互相制约,在中央政府中,分割了宰相的权力,宰相只负责中书省,另设枢密使主管兵权,而主财的三司也不需要向宰相负责,而是直接向皇帝负责。宰相之下还有实为副宰相的参知政事,进一步对相权形成制约,在地方官的任命上,任命必须出于朝廷为其一,多用文官为其二,几乎重要的州府都有皇帝直接派出可以直接向皇帝奏事的通判为其三,使地方官的任何离心行为都需要冒比唐代大得多的风险。而且,官,职分离,有官不一定有权,官职在多数情况下只代表俸禄的多少,而权力往往以临时任命的方式授予必须的官吏。最后,地方财政由中央直接派遣的转运使主管,从人,财两方面遏制了地方的尾大不掉,同时也必然造成了大量的冗员,同时,由于三年一升迁制度的普遍实行,使“但求无过,不求有功”的冗员数量无限扩大,这一切,造成三冗之首。自‘杯酒释兵权’以来,有宋一代对兵权的集中十分重视,不仅禁军受皇帝直接指挥,精兵往往收归中央,在地方上,也多以文官制约武官,所有涉及兵权的官员,轮换频繁,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训练松懈,战斗力低下,不凑巧的是,夏辽等国则在同一时期相当强大,为解决此问题,宋所采取的政策是增兵,但实际战斗力却没有什么提高,于是再战败,于是再增兵,形成恶性循环。宋代初期采取的是募兵制,即百姓出钱,政府招兵,以后因太大的经济负担,不得已又部分采取了征兵制,使百姓在交过钱后仍需当兵,从而激化了矛盾,并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军队的数量更加冗多,宋太祖末年,禁军、厢军共有37.8万人,至真宗天禧年间达到91.2万人。半个世纪时间,增加了一倍半。天下的财富,十有八九用来赡军,财力消耗非常严重。除冗官、冗兵的巨额开支外,由于统治阶级挥霍浪费而造成的冗费也非常严重,加上战场上一连串的失败,形成冗费和积贫积弱的后果。(二)重文轻武,使宋朝总体军事水平较低,常年遭受外族侵扰。宋朝消极接受中唐、五代的教训,着重于推行文官政治,实行崇文抑武,其军制是以牺牲军事效能,以束缚武将才能,降低武将地位和素质为代价的。宋朝继承自中唐以降丧失养马区的现实,缺乏马源,不重视骑兵的建设,而古代的骑兵犹如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坦克部队,主要以步兵对抗辽朝、西夏、金朝和元蒙的骑兵,就处于弱势。加之自北宋建国不久,就逐渐形成“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等军事传统,故其武力一直不振,整个时代的尚武精神沦落。逐步实行文臣统兵和宦官统兵,降至北宋末,举国竟无折冲御侮之将。(三)宋政失之于“宽柔”,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奸臣的作恶。宋太祖立下了秘密誓约:“藏于太庙,誓不诛大臣、言官,违者不祥。”故北宋的政争少有诛杀,较为文明。即使在北宋后期有三次大规模贬窜士大夫的运动,一般也不开杀戒。宋人称“古者士大夫多被诛夷,小亦鞭笞。太祖皇帝以来,始礼待士大夫,终始有恩矣”。赵宋一代在强调皇帝大权独揽的同时,又兼顾对臣僚的体貌宽柔,在中华古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宋朝“宽柔”过度,表现为对误国败事者有罪不罚,罚不当罪,罪废复用,所谓“赏重于罚,威不逮恩”。宋朝的上层官员,大多治国救国无方,而彼此勾心斗角,玩弄机谋权术,又有足够的聪明才智。发展到顶点,则是不管国家存亡,百姓死活,自己不能治国和救国,却必须破坏他人治国和救国,历史上著名的“秦桧”、“蔡京”等大奸臣就是此类官员的典型。(四)边疆各族与宋朝的战争与和平深深影响着整个朝代。1.北宋与辽、西夏。1005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往频繁。西夏和北宋发生过多次战争,1044年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2.南宋和金的对峙。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向南侵扰。南宋军民为阻止金军的南下和收复北方失去的家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岳飞所统率的岳家军是最为突出的一支。1141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得到发展。(五)经济发达与文化繁荣。从商业来看,宋代坊市制的崩溃,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