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唐宋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整模板_第1页
中小学唐宋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整模板_第2页
中小学唐宋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整模板_第3页
中小学唐宋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整模板_第4页
中小学唐宋古诗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整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尚可情景导入

翻开中国的文学史,说到唐朝,我们会很自然的想到唐代的“诗”那么说到宋朝呢?对,是宋朝的词。在宋朝有一位大词人,他叫辛弃疾。课前大家都搜集了辛弃疾的有关资料,谁来说说,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好,今天我们就通过一首词来走近南宋这位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1.了解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2.反复诵读,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3.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爱国之志。

学习目标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有《稼轩长短句》。存词六百多首。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走近作者《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在公元1203年(宋宁宗嘉泰三年)六月末被起用为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写作背景基础知识读准字音鍪

Móu整体感知南乡子:

神州:兴亡:悠悠:兜鍪:

休:

坐断: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词牌名。京口:今江苏镇江市。北固亭在镇江东北固山上,西临长江。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长远悠久。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万马。停止。

占据、割据。

指曹操与刘备。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整体感知说一说诗句的意思。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赏析诗句试分析“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这样问?这两句是倒装句法,即前一句可以移到后面去说,后一句可以移到前面去

说,成为:“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这首词是作者到镇江去做知府时所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想到大好中原已沦陷金人之手,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是自问自答,那作者问了什么?他是怎么回答的?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赏析诗句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往事连绵不断,如同没有尽头的长江水滚滚地奔流不息。悠悠,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赏析诗句下列这五句涉及到了几个典故,是哪几个典故?有什么作用?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万马,雄踞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据历史记载:孙权十九岁继父兄之业统治江东,西征黄祖,北拒曹操,独据一方。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因此可以说,上面这两句是实写史事,因为它是千真万确的历史,因而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这里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赏析送别“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据《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辛弃疾便借用这段故事,把曹操和刘备请来给孙权当配角,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曹、刘、孙三人,论智勇才略,孙权未必在曹刘之上。然而,在这首词里,词人却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颂扬,其所以如此用笔,实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赏析诗句“生子当如孙仲谋。”

《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把大好江山拱手奉献敌人,还要为敌人耻笑辱骂。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没有明言后半句,实际上是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议的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这种别开生面的表现手法,曲尽其妙,而又意在言外。赏析诗句

本诗中词人有几次问答?答案又在何处?有三问三答。互相呼应,感怆雄壮,意境高远。

第一次发问是在开篇,问神州大地何在,答案没有直接给出来,但是答案在作者和每个读者心中。

词人紧接着第二次发问,问兴亡事,悠悠长江水作了回答,这是自问自答。

第三次发问在下阕,问天下英雄,实际上是借对孙权的赞美达到讽今的效果。探究主旨

作者通过赞扬孙权为天下英雄,表达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不满,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本文的主旨:语言赏析

一是把写景和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起来,而且都是围绕着“登北固楼”的主题,大处落墨,视野开阔:远眺只写风光无际,近处只写滚滚流水;抒情则只集中于慨叹“千古兴亡”的悠远难追;议论则也仅仅赞扬在京口开创伟业的少年英雄孙权,气魄极其宏大雄壮。能在小令中包含如此重大的题材内容,气势又如此壮阔,古今词中实不多见。

二是全词的层次极为分明。整篇三问三答,自相呼应,创前所未有的意境。

三是活用典故成语,毫无斧凿痕迹。课堂检测

1.词中“

_______

,

_________”两句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2.用简洁的语言描述“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的形象。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万马,雄据东南一隅,奋发自强,战斗不息,何等英雄气概!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课后作业1.完成同步练习。2.背诵这首词。

再见梁甫行尚可曹植(192—232)三国魏诗人。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操的儿子。因富于才学,早年曾被曹操宠爱,一度欲立为太子。及曹丕、曹叡相继为帝,备受猜忌,郁郁而死。他的诗歌多为五言,前期之作多抒写人生抱负及宴游之乐,也有少部分反映了社会。后期诸作集中反映其受压迫的苦闷和对人生悲观失望的心情。其诗善用比兴手法,语言精练而辞采华茂,对五言诗的发展有显著影响。也善辞赋、散文,《洛神赋》尤著名。宋人辑有《曹子建集》。知识备查作者简介梁甫行曹植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整体感知词语解释【异气】气候不同。【剧】艰难。【行止】行动止息,这里

泛指生活。【林阻】山林险阻之地。【翔】这里指自在地行走。【宇】房屋。/整体感知译文八方的气候各不相同,千里之内,这里有雨那里刮风。海边的人民生活艰难啊,他们寄身在荒野之中。妻子儿女像禽兽一样,奔走止息在山林险境。柴门内外多么萧条啊,狐狸、兔子在我屋里自在地行走。“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是全诗的精华所在。逃民们每日出没在山林之中,与狐兔争食争住,而自己原来的家园却因为无人居住,反而变成狐兔们自由跳踉、纵情嬉戏的王国,非常可悲的现实。如何理解“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两句?精读细研第一、二句的言外之意是,海边气候潮湿,风雨狂暴,海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