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真题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1页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真题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2页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真题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3页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真题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4页
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 真题通关卷)-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考点解读(人教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单元测试卷(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B卷•真题通关卷)1、训练范围:人教版九年级第6单元2、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F-19Na-23S-32C1-35.5K-39Ca-40Fe-56Cu-64Zn-65I-127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2022•河北)如图所示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部分操作,其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入石灰石 C.加入稀盐酸 D.收集二氧化碳【答案】B【分析】A、根据“一放、二握、三冒泡”进行分析;B、根据“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C、根据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进行分析。【解答】解: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仪器连接好后,将玻璃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用双手握住试管,观察是有气泡冒出,则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B、取用块状固体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固体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竖起来,故B错误;C、倾倒液体时,瓶塞应倒放,试管稍微倾斜,瓶口应紧挨,标签应朝向手心处,图中操作正确,故C正确;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可以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导管要接近集气瓶的底部,故D正确。故选:B。2.(2023•济南)形成化学观念是化学学习的任务之一。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 B.利用化学反应可以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C.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 D.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答案】B【分析】A、根据元素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C、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来分析;D、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因此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属于同种元素,叙述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利用化学反应不能改变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叙述错误;C、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因此在一定条件下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实现物质的转化,叙述正确;D、自然界中的氧、碳循环对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意义,叙述正确。故选:B。3.(2022•重庆)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W+3H2O,发生还原反应的物质是()A.H2 B.WO3 C.W D.H2O【答案】B【分析】氧化剂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据此分析。【解答】解:工业炼钨原理为WO3+3H2W+3H2O中,氧化钨在反应中失去氧,发生还原反应,氢气得到氧发生氧化反应,故选:B。4.(2022•重庆)工业炼铁原理为3CO+Fe2O32Fe+3CO2,其中CO体现还原性。下列化学反应中有物质体现还原性的是()A.SO3+H2O═H2SO4 B.H2+CuOCu+H2O C.CuSO4+BaCl2═BaSO4↓+CuCl2 D.H2SO4+2NaOH═Na2SO4+2H2O【答案】B【分析】还原剂在化学反应中夺氧,据此分析。【解答】解:A、该反应体现二氧化硫和水能反应的性质,错误;B、该反应中氢气夺取了氧化铜中的氧,体现还原性,正确;C、该反应是物质阴阳离子的交换,不体现还原性,错误;D、该反应是物质阴阳离子的交换,不体现还原性,错误。故选:B。5.(2023•乐山)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 B.取用块状固体 C.闻气体气味 D.CO2验满【答案】C【分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B、根据向试管中装块状或颗粒状固体药品的方法(“一横、二放、三慢竖”)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6.(2023•阜新)下列关于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描述错误的是()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 C.碳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放出热量 D.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C【分析】A.根据氧气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B.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C.根据碳和二氧化碳反应是吸热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A.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A正确;B.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故B正确;C.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该反应吸收热量,故C错误;D.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所以二氧化碳难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故D正确。故选:C。7.(2023•广西)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与这一要求不相符的是()A.乘公交车出行 B.回收废旧电池 C.大量焚烧秸秆 D.推广风力发电【答案】C【分析】根据“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乘公交车出行,能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理念,故选项错误。B、回收废旧电池,能防止水体、土壤污染,符合绿色低碳的理念,故选项错误。C、大量焚烧秸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等,不符合绿色低碳的理念,故选项正确。D、推广风力发电,能减少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的理念,故选项错误。故选:C。8.(2022•日照)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答案】D【分析】“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可以从节电、节能和回收等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能减少有害气体二氧化硫的产生,但不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的水合物,燃烧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不利于实现“碳中和”,故该项错误。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能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选项正确。故选:D。9.(2022•铜仁市)某地一对夫妻因天气寒冷在房内放置炭火取暖,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死亡,该事件提醒我们要学会预防一氧化碳中毒,下列预防一氧化碳中毒的说法错误的是()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 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 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 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答案】C【分析】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能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缺氧窒息死亡,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规范使用煤炉,装上烟筒并使其完整,将一氧化碳排出室外,以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B、用煤炉做饭时要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能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C、没有排烟通道的情况下在室内用煤、木炭、木柴等取暖,会造成产生的一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会造成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错误。D、晚上睡觉时将煤炉移至屋外,能防止发生一氧化碳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C。10.(2022•泰安)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答案】A【分析】A、根据酸雨的概念以及成因来分析;B、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物质的类别来分析;C、根据图示信息来分析;D、根据碳循环与氧循环的意义来分析。【解答】解:A、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但此水溶液的pH约为5.6,而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雨水,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二氧化碳无关,故A错误;B、在图二转化1中,反应物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化合物,生成物C6H12O6是有机化合物,因此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故B正确;C、图一转化1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图二转化1是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条件下,在叶绿体内反应生成C6H12O6和氧气,由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故C正确;D、由图示可知,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故D正确。故选:A。11.(2023•营口)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按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用炭黑等制成)。说明单质碳具有的性质是()A.难溶于水 B.可燃性 C.熔点高 D.常温化学性质稳定【答案】D【分析】根据墨是用炭黑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时,按规定应使用碳素墨水,碳素墨水是用炭黑等制成的,炭黑的主要成分是碳,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保存较长的时间;该用途与碳单质的溶解性、可燃性、熔点无关;故选:D。12.(2022•吉林)碳元素能组成多种单质。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硬度都很大 B.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 C.都是黑色固体 D.常温下化学性质都不活泼【答案】D【分析】根据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单质的硬度不是都很大,如石墨质软,故选项说法错误。B、碳单质不是都可用于制造铅笔芯,如金刚石硬度大,不能用于制造铅笔芯,故选项说法错误。C、单碳单质不都是黑色固体,如石墨呈深灰色,故选项说法错误。D、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都不活泼,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13.(2022•江西)取碳和氧化铜的混合物ag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关量的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只有两种 B.N点对应的固体为黑色 C.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 D.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不变【答案】C【分析】根据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随着反应的进行,固体的总质量逐渐减少,至完全反应不再发生改变,至N点恰好完全反应,则M点对应的固体物质有碳、氧化铜、铜三种,故选项说法错误。B、N点对应的固体为铜,为红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碳与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铜和二氧化碳,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后产生气体的总质量为(a﹣b)g,故选项说法正确。D、反应前后铜元素的质量不变,但固体的质量逐渐减小,0~t2min内,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14.(2023•北京)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取及检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制CO2的药品 B.发生装置 C.收集方法 D.检验CO2【答案】C【分析】A.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所需的药品进行分析;B.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反应发生需要的条件及特殊要求选择发生装置;C、D.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解答】解: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故A正确;B.实验室常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属于固、液常温型可用装置作为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故B正确;C.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故C错误;D.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白色沉淀碳酸钙,可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故D正确。故选:C。15.(2022•陕西)化学实验中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现象或结果,下列各项对相关异常情况的解释不合理的是()实验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除去粗盐中的泥沙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检验实验室制出的二氧化碳异常情况未看到火星四射滤液浑浊测定结果偏大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选项A.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B.可能是滤纸破损C.可能是红磷的量不足D.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A.A B.B C.C D.D【答案】C【分析】A、根据铁丝没有燃烧的原因来分析;B、根据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来分析;C、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来分析;D、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以及澄清石灰水没有变浑浊的原因来分析。【解答】解:A、该实验中未看到火星四射,可能是温度未达到铁丝的着火点,故A正确;B、在过滤操作中,若滤液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或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或漏斗内的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故B正确;C、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若测定结果偏大,则可能是实验前没有夹紧弹簧夹或点燃红磷没有迅速将其伸入集气瓶内等;若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故C错误;D、该实验中若澄清石灰水未变浑浊,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气体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也可能是石灰水变质,故D正确。故选:C。16.(2023•福建)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答案】B【分析】A、根据实验的准确性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分析;C、根据空气中二氧化碳量和最高允许浓度为0.15%分析;D、根据教室通风换气能降低二氧化碳的浓度分析。【解答】解:A、为了测定的施压那结果更准确,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故A措施正确;B、由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量少,氢氧化钙又是微溶于水的,现象不明显,故B措施不正确;C、由于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故C措施正确;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故D措施正确。故选:B。17.(2022•黑龙江)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知识总结错误的是()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性质: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支持燃烧 C.用途: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作燃料 D.危害: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答案】B【分析】A、根据一个二氧化碳分子和一个一氧化碳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通常情况下,CO2不支持燃烧,CO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C、固体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具有可燃性,可作燃料,故选项说法正确。D、二氧化碳本身没有毒性,CO有毒,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B。18.(2023•大庆)近年来研究发现,以新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在诸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下列关于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A.石墨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B.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诸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 C.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率混合可以制铅笔芯 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明显差异【答案】A【分析】A、根据石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石墨烯和碳纳米管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石墨的用途,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碳单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石墨具有金属光泽,有优良的导电性能,是天然存在的最软的物质之一,故选项说法错误。B、由题意,以新形态存在的碳单质在诸多领域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则石墨烯和碳纳米管在材料、催化、信息等诸多领域中有重要应用,故选项说法正确。C、石墨粉质软、呈灰黑色,石墨粉和黏土粉末按一定比率混合可以制铅笔芯,故选项说法正确。D、金刚石、石墨和C60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因此在性质和用途上存在明显差异,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19.(2023•吉林)下列有关金刚石和石墨的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碳的单质 B.都由碳元素组成 C.物理性质相同 D.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答案】C【分析】根据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物质的变化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正确;B、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B正确;C、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但是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因此物理性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故C错误;D、金刚石和石墨中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故D正确。故选:C。20.(2023•恩施州)今年“中国旅游日”主题为“美好中国,幸福旅程”,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A.乘坐电瓶车观光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提倡全民自驾游 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答案】C【分析】根据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进行分析。【解答】解:A、乘坐电瓶车观光,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A错误;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B错误;C、提倡全民自驾游,增加能源消耗,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符合“低碳旅行”,故C正确;D、大力发展绿色住宿,能减少能源的消耗,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低碳旅行”,故D错误。故选:C。第Ⅱ卷非选择题二、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每空1分,共17分)21.(2023•武汉)石墨、活性炭和木炭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回答下列问题:​(1)石墨的用途可以是A或B(选一个即可,填标号)。A.用于制铅笔芯B.用作电极C.用于切割大理石(2)活性炭作冰箱除味剂,是利用其物理(填“物理”或“化学”)性质。(3)木炭可以作燃料,木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答案】(1)A或B;(2)物理;(3)C+O2CO2。【分析】(1)根据石墨的性质和用途进行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进行分析;(3)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据此分析。【解答】解:(1)A.石墨质软,能在纸上留下灰黑色痕迹,所以可用来制铅笔芯,故正确;B.石墨具有导电性,可以做干电池电极,故正确;C.石墨质软,不能用于切割大理石,故错误;故选:A或B;(2)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作冰箱除味剂,此过程没有新物质产生,是利用了活性炭的物理性质;(3)木炭主要成分为碳,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故答案为:(1)A或B;(2)物理;(3)C+O2CO2。22.(2023•临沂)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请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2)家用净水机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3)高锰酸钾(KMnO4)在生活中常用作消毒剂,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7。(4)氢燃料电池汽车基本实现碳的“零排放”。写出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答案】(1)CH4;(2)吸附性;(3)+7;(4)2H2+O22H2O。【分析】(1)根据甲烷的化学式写法来分析;(2)根据活性炭的性质与用途来分析;(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4)根据氢气燃烧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甲烷的化学式为CH4;故答案为:CH4;(2)家用净水机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故答案为:吸附性;(3)高锰酸钾(KMnO4)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其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4=0,x=+7;故答案为:+7;(4)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故答案为:2H2+O22H2O。23.(2023•天津)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是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的是B(填序号)。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2)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写出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2CO2+3H2O。(3)载人航天器中,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水电解得到氢气和氧气,氧气供给航天员呼吸。写出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的化学方程式CO2+4H2CH4+2H2O。【答案】(1)B;(2)C2H5OH+3O22CO2+3H2O;(3)CO2+4H2CH4+2H2O。【分析】(1)根据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来分析;(2)根据乙醇燃烧的原理来分析;(3)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A.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代替化石燃料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B.大力发展以煤为燃料的发电厂以缓解电能紧缺,会产生的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不符合绿色、低碳生产方式;故答案为:B;(2)乙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故答案为:C2H5OH+3O22CO2+3H2O;(3)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O2+4H2CH4+2H2O;故答案为:CO2+4H2CH4+2H2O。24.(2021•张家界)2021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体现了我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责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有关碳的问题:(1)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请你写出一条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2)“碳捕捉与封存”是我国的一项先进技术,每年可从燃煤发电厂“捕捉”约1600万吨二氧化碳并对其进行压缩封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原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被封存的二氧化碳有许多用途,请写出其中的一条灭火。(3)为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C。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B.开发氢能,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禁止使用化石燃料(4)“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理念。请你写出一条生活中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出门多乘坐公交车。【答案】(1)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2)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灭火;(3)C;(4)出门多乘坐公交车。【分析】(1)根据原子结构的知识解答;(2)根据分子的基本性质以及二氧化碳的用途解答;(3)根据生活中具体的做法解答。(4)跟教育减少二氧化碳含量的措施解答。【解答】解:(1)根据碳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故填: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2)二氧化碳气体可压缩是因为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被封存的二氧化碳可以用于灭火,故填: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灭火;(3)A.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说法正确;B.开发氢能,更多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可以实现“碳中和”,达到“净零排放“,说法正确;C.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不能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说法错误;故填:C;(4)出门多乘坐公交车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实现低碳生活,故填:出门多乘坐公交车。25.(2022•安顺)构建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如图是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1)若A是最简单的有机物,写出其化学式CH4。(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若D中混有少量C,可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4)用NaOH溶液“捕捉”空气中的D物质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CO2=Na2CO3+H2O。(5)国家5A级风景区龙宫,其溶洞内钟乳石的主要成分是CaCO3。温室效应会影响钟乳石的形成,请提出一条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植树造林。【答案】(1)CH4;(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4)2NaOH+CO2=Na2CO3+H2O;(5)植树造林。【分析】(1)根据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进行分析;(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3)根据C是+2价的氧化物,所以C是一氧化碳,D是+4价的氧化物,所以D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4)根据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进行分析;(5)根据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解:(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化学式为CH4;(2)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C是+2价的氧化物,所以C是一氧化碳,D是+4价的氧化物,所以D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氧化铜加热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可用通过灼热的氧化铜的方法除去C;(4)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5)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的可行措施有:植树造林。故答案为:(1)CH4;(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3)通过灼热的氧化铜;(4)2NaOH+CO2=Na2CO3+H2O;(5)植树造林。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每空1分,共17分)26.(2023•赤峰)下列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装置,按要求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a的仪器名称铁架台。(2)从A、B、C中选择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C,此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不足(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铁架台;(2)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3)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红磷不足。【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进行分析;(2)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分析;(3)根据红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以及产生误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解答】解:(1)通过分析题中所指仪器的名称和作用可知,标号a的仪器名称是铁架台;(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条件是常温,从A、B、C中选择一个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C,此装置的优点是: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实验中红磷燃烧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实验完毕打开止水夹,发现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明显小于集气瓶中气体体积的五分之一,可能的原因是:红磷不足。故答案为:(1)铁架台;(2)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3)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红磷不足。27.(2023•宜昌)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1)如图1,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2)用木炭还原氧化铁也可得到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2Fe2O34Fe+3CO2↑。(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请指出该装置的两错误:①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②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能溶于水。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答案】(1)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2)3C+2Fe2O34Fe+3CO2↑;(3)CaCO3+2HCl=CaCl2+CO2↑+H2O;①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②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4)软塑料瓶变瘪;能溶于水;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分析】(1)根据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来分析;(2)根据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可得到铁和二氧化碳来分析;(3)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来分析;①根据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会导致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来分析;②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来分析;(4)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有酸性来分析。【解答】解:(1)如图1是将红色的木炭放在氧气中燃烧,能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2)用木炭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可得到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2Fe2O34Fe+3CO2↑。(3)上述两个反应都可得到二氧化碳,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小文同学用图2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该装置的两错误是:①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生成的二氧化碳会通过长颈漏斗逸出;②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应该用向上排空气法来收集。(4)如图3,向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约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是能溶于水。在一支试管中倒入少量塑料瓶中的液体,滴加几滴紫色石蕊溶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的碳酸有酸性,则观察到的现象是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故答案为:(1)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2)3C+2Fe2O34Fe+3CO2↑;(3)CaCO3+2HCl=CaCl2+CO2↑+H2O;①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②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来收集二氧化碳;(4)软塑料瓶变瘪;能溶于水;紫色石蕊溶液变红。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共26分)28.(2022•贵州)自然界中碳循环如图所示,箭头表示碳的输送途径。(1)途径①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填“多”或“少”)。(3)途径③中某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填“增加”或“减少”)。(5)“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若要增大途径②碳的消耗量,作为中学生的你能做的是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合理即可)。【答案】(1)氧气;(2)多;(3)CH4+2O2CO2+2H2O;(4)减少;(5)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合理即可)。【分析】(1)根据途径①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途径②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进行分析解答、(3)根据途径③是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进行分析解答。(4)根据途径④是岩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进行分析解答。(5)根据“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途径①是动物和人的呼吸作用,消耗空气中的氧气。(2)途径②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是光合作用,白天光照强,途径②消耗CO2的量白天比夜晚多。(3)途径③是化石燃料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天然气属于气体,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在点燃条件下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4)途径④是岩石中的碳酸钙转化为碳酸氢钙,碳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氢钙,途径④可使空气中CO2含量减少。(5)“碳中和”指采取各种措施使CO2排放和消耗基本保持平衡。植树造林、种花种草,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可保持大气中CO2含量的相对稳定,能增大途径②碳的消耗量,有利于实现“碳中和”。故答案为:(1)氧气;(2)多;(3)CH4+2O2CO2+2H2O;(4)减少;(5)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合理即可)。29.(2022•遵义)二氧化碳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利用如图装置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夹持装置已省略)(1)探究一: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打开k1,关闭k2、k3,往B中加入药品。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③处纸花先变红,①处纸花后变红,②处纸花不变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也能证明二氧化碳具有的物理性质是密度比空气大。(2)探究二:打开k2,关闭k1、k3,C中出现浑浊,说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有同学质疑:白色固体可能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导致溶液中水减少而析出的氢氧化钙,小组同学向C中加入足量的水验证,白色固体不溶解,该方法利用了氢氧化钙和碳酸钙溶解性不同(填具体性质)。(3)探究三:打开k3,关闭k1、k2,一段时间后,D中无明显现象。小组同学通过探究二的结论推理,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为验证推理是否正确,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向D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振荡,观察现象生成白色沉淀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4)废液处理:小组同学在对D试管的废液过滤后分类处理时,测得滤液显碱性,故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调节酸碱度,发现滴入盐酸时产生气泡,经检验该气体为二氧化碳,得出新的结论,探究三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除生成碳酸钠和水外,还生成碳酸氢钠。(5)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2KOH+CO2═K2CO3+H2O。【答案】(1)CO2+H2O=H2CO3;密度比空气大;(2)溶解性不同;(3)生成白色沉淀;(4)碳酸氢钠;(5)2KOH+CO2═K2CO3+H2O。【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实验现象来分析;(2)根据物质的溶解性来分析;(3)根据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来分析;(4)根据实验现象来分析;(5)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H2CO3;二氧化碳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一段时间后观察到③处纸花先变红,①处纸花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2)氢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