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fordrivenprestressedconcrete2021-02-02发布2021-06-0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发布广东省标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技术规程SpecificationfordrivenprestressedconcretepDBJ/T15-22-2021粤建公告〔2021〕8号根据《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发布<2019年广东省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粤建科函〔2019〕1118号)的要求,编制组经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广东省及国内其他地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工程实践经验,参考国际和国内先进标准,修订了《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DBJ/T15-22-2008。本规程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和符号;3.基本规定;4.设计;5.施工;6.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1)管桩的类型增加超高强混凝土管桩、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混凝土管桩和地基处理用管桩2)增加支护工程应用管桩设计及构造做法3)增加管桩复合地基设计4)增加腐蚀性环境下管桩的应用5)增加管桩耐久性指标6)增加管桩接头的防腐设计7)调整液压锤施工的控制要点8)增加桩尖的构造做法9)增加植入辅助锤击沉桩施工工法及植入法承载力计算方法10)增加管桩的力学性能计算公式11)调整管桩产品的规定及构造。本规程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管理,由主编单位负责具体技术内容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主编单位: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华建材(中国)有限公司参编单位:广东省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大学广州市设计院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三和管桩股份有限公司双威管桩(珠海)有限公司广州天行机械接头有限公司广州羊城管桩有限公司广州市泰基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宏业基岩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鸿业管桩有限公司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力源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广东宏基管桩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罗赤宇毛永平徐天平王松帆王文波付文光叶国斌李广平李龙汤华邵孟新张领帅邹文岗钟显奇钟智谦庞国达段晨辉郭伟佳胡仲明姜正平侯伟生徐波章杰春梁伟雄童华炜蔡凤维蔡晓春主要审查人:黄强丘建金彭卫平刘兴旺唐孟雄潘泓周越洲 12术语和符号 2.1术语 2.2符号 3基本规定 3.1管桩的规格、构造与性能 3.2岩土工程勘察要求 4设计 94.1一般规定 4.2桩基工程计算 4.3桩基工程 4.4支护工程 4.5复合地基 4.6构造要求 5施工 285.1一般规定 5.2起吊、搬运与堆放 5.3锤击沉桩 5.4振动锤沉桩 5.5收锤 5.6接桩与截桩 6质量检测和工程验收 6.1进场质量检验 6.2施工过程质量控制与检测 6.3成桩质量检测 406.4工程验收 43附录A管桩结构形式 44附录B管桩力学性能 47附录C管桩力学性能计算 64附录D选择打桩锤参考表 附录E常用管桩的桩尖构造图 附录F管桩与腰梁、冠梁的连接构造 附录G锤击沉桩施工记录表 81附录H植入法沉桩施工记录表 82附录J倾斜桩无支撑支护设计 83本规程用词说明 93引用标准名录 94条文说明 95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 2TermsandSymbols 22.1Terms 22.2Symbols 3BasicRequirement 3.2RequirementsforInvestigationofGeotechnicalEngineering 74Design 4.1GeneralRequirements 4.2CalculationofPileFoundation 4.3PileFoundationEngineering 4.4ExcavationRetainingEngineering 224.5CompositeFoundation 244.6DetailingRequirements 255Construction 285.1GeneralRequirements 285.2Lift,TransportandStack 305.3MethodofHammer-drivingPile 315.4MethodofVibratoryHammer-drivingPile 335.5StoppingHammering 345.6ConnectingandCuttingofPiles 356QualityInspectionandConstructionAcceptance 366.1QualityInspectionofMaterialApproaching 366.2QualitycontrolandInspectionduringconstruction 386.3QualityInspectionofpile-forming 406.4ConstructionQualityAcceptance 43AppendixAConstructionalDrawingofpipepile 44AppendixBMechanicalPropertyofpipepile 47AppendixCCalculationofMechanicalPropertyofpipepile 64AppendixDReferencetableofHammerselection 70AppendixEConstructionofMechanicalConnectionofPipePile 72AppendixFConstructionofPipePilewithWaistBeamandCrownBeam 79AppendixGConstructionRecordTableofHammerPile-sinking AppendixHConstructionRecordTableofPlantingPile AppendixJDesignforinclinedretainingpileswithoutstructofexcavations 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pecification 93ListofQuotedStandards 9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 9511.0.1为了贯彻执行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使广东省锤击式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以下简称管桩)工程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确保质量、保护环境,制定本规程。1.0.2本规程适用于管桩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质量检测与验收。1.0.3管桩工程的设计应结合地质条件、工程性质、荷载分布特征、施工技术条件与环境保护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选择施工工艺,并精心施工、严格监控。1.0.4本规程未作规定的其它内容,尚应按国家及广东省现行有关标准、规范执行。22.1.1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圆环形截面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管桩。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105及以上、C80、C60的管桩分别为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UHC管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简称PHC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简称PC管桩)。2.1.2锤击贯入法hammer-drivingmethod利用锤击设备将管桩打至土(岩)层设计深度的沉桩施工方法。2.1.3机械连接mechanicalconnection采用机械部件接桩的方法。2.1.4填芯混凝土fillingconcreteforpipe-pilehead填筑在管桩腔内的混凝土。2.1.5送桩pipe-pilefollowing打桩过程中,借助送桩器将桩顶沉至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施工工序。2.1.6收锤标准conditionforstoppinghammering终止锤击的施工控制条件。2.1.7贯入度penetration用落锤锤击管桩一定击数后,管桩进入土(岩)层中的深度。2.1.8一体化桩尖Integralpipe-pileshoe与管桩桩身一体预制的桩尖。2.1.9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mixedreinforcementprestressedconcretepipe-pile预应力钢筋和非预应力钢筋全截面均匀或对称间隔布置的管桩,简称PRC管桩。2.1.10植入法methodofplantpipe-pile预先用钻机在桩位处成孔或采用搅拌、旋喷等方法成桩,然后锤击或振动辅助将管桩植入的施工工法。2.1.11钢管混凝土管桩steelconcretpipe-pile混凝土外包钢管的圆环形截面混凝土桩,简称SC管桩。2.1.12地基处理用管桩pile-pipeforcompositefoundation桩身设置有满足制作、吊装、运输及设计要求的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小于C60,壁厚满足设计要求的预应力混凝土桩,简称PST管桩。32.2.1抗力和材料性能Ec——管桩桩身混凝土的弹性模量;fc——管桩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n——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fptk——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标准值;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fy——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fs—钢管抗拉强度设计值;M——管桩桩身受弯承载力设计值;Mcr——管桩桩身开裂弯矩;Mu——管桩桩身受弯承载力极限值;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qpa——桩端阻力特征值;qsia——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Ra——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d——基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Rh——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p——管桩桩身结构竖向抗压承载力设计值;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Rv——管桩桩身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设计值;V——管桩剪力设计值;σpc——管桩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2.2.2作用和效应F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桩基承台顶面的竖向力;Gk——桩基承台及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H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的水平力;H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第i根桩桩顶的水平力;4Mxk、My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承台底面、通过群桩形心x、y轴的弯矩;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N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轴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的竖向力;Ni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的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N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拔力设计值;Nt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单桩顶部的竖向拔力。2.2.3几何参数A——桩尖水平投影面积;Apy——全部纵向预应力钢棒的总截面面积;Asd——管桩内孔连接钢筋总公称截面面积;As——钢管截面面积;d——管桩外直径;d1——管桩内径;Dp——预应力钢筋在管桩横截面上的分布圆直径;I——管桩截面惯性矩;L——单节桩长;La——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li——管桩穿越第i层土(岩)的厚度;rp、rs——纵向预应力钢棒、非预应力钢筋重心所在圆周的半径Up——桩身外周长;Upn——管桩内周长。2.2.4计算系数VX——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αE——钢筋弹性模量与混凝土弹性模量之比;βc——混凝土强度影响系数;γ——考虑离心工艺影响及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的综合系数;α——钻杆长度校正系数;土的恢复系数;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Ψc——成桩工艺系数;λi——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χoa——管桩桩顶允许水平位移。53.1.1管桩可用于桩基工程、支护工程和复合地基。管桩应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基本性能、规格与构造要求相适应的桩型。常用管桩的结构形式及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附录A和附录B的规定。3.1.2管桩分类宜符合以下规定:1管桩按桩身混凝土强度可分为预应力超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管桩按配筋形式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混合配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3管桩按构造形式可分为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和钢管混凝土管桩;4管桩按使用领域可分为桩基工程用管桩、支护工程用管桩、地基处理用管桩。3.1.3管桩的规格和型号宜符合下列规定:1管桩的外径一般为300mm~1400mm;2管桩按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大小可分为A型、AB型、B型和C型,其对应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值宜分别为4MPa、6MPa、8MPa和10MPa。3.1.4管桩成品质量应符合《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GB/T13476的规定。3.1.5管桩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应符合以下规定:1当管桩用于桩基工程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35mm;2当管桩用于复合地基、临时支护工程和临时性设施基础时,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25mm。3.1.6管桩的预应力钢棒应沿其分布圆周均匀配置,用于桩基工程的管桩最小配筋率不宜小于0.5%,并不得少于6根,间距允许偏差为土5mm。3.1.7PRC管桩的非预应力钢筋与预应力钢棒数量比例不应小于1:2,一般宜按1:1间隔对称布置,非预应力钢筋屈服强度标准值不宜低于400MPa,直径不应小于10mm。3.1.8用于桩基工程的管桩两端螺旋筋加密区长度不得小于2000mm,加密区螺旋筋的螺距为45mm,其余部分螺旋筋的螺距为80mm,螺距允许偏差为±5mm;螺旋筋的直径不小于表3.1.8的规定。表3.1.8螺旋筋的直径管桩外径d(mm)管桩型号螺旋筋直径dv(mm)300~4004500~6005700680061000~12006C81300~1400A、AB783.1.9用于桩基工程和永久支护工程的管桩的耐久性应满足设计使用年限的要求且符合表3.1.9的规定。6表3.1.9管桩混凝土防腐要求项目桩型混凝土最低强度等级最大水胶比抗渗等级钢筋保护层最小厚度(mm)Cl-含量碱含量(kg/m3)胶材最小用量(kg/m3)UHC管桩≥C1050.3035≤0.06≤3.0460PHC管桩PRC管桩C800.3535≤0.06≤3.0430PC管桩C600.4035≤0.06≤3.0400注:表中所列基本要求为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技术指标。3.1.10管桩防腐应根据地下水、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等级进行设计,腐蚀性等级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确定。管桩混凝土及桩身防腐要求应符合表3.1.10的规定。表3.1.10管桩桩身防腐要求桩型保护措施和要求腐蚀性介质和强度等级SO42-Cl-PH值强中微弱强中弱强中微弱UHC管桩、PHC管桩、PC管桩桩身混凝土耐腐蚀性能抗硫酸盐等级KS150≥0.85KS120可不防护--可不防护--可不防护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10-12m2/s)--≤4.0≤7.0--2增加混凝土保护层厚度(mm)--3表面涂刷防腐蚀涂层厚度(μm)注:1本表适用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桩基工程所处的地下水、土的4UHC管桩、PHC管桩和PC管桩8氯离子迁移系数和抗硫酸盐等级检测试验方法按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3.1.11中、强腐蚀环境下的管桩连接使用机械连接时,桩间间隙及连接件孔洞应加环氧树脂密封胶或沥青密封。桩身预埋的机械连接钢零件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纵向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接头外露的钢零件和焊缝腐蚀裕量不小于2mm,并涂刷防腐蚀耐磨涂层500μm。73.2.1管桩用于桩基工程或复合地基时,岩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查明建(构)筑物范围内土层的结构、成因、年代、各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对地基的均匀性、承载力和变形特征做出评价;2岩石地基的勘察应查明岩石的地质年代、名称、风化程度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岩体结构面类型、性质、组合特征和发育程度,评价岩体基本质量等级;3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及其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危害程度、提出治理方案建议;查明场地特殊岩土的性质及其分布;4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存在断裂构造时,应评价断裂构造对工程的影响;5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补给及排泄条件、腐蚀性、初见及稳定水位,提供季节变化幅度和各主要土层的渗透系数;6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建议值,提出经济合理、技术可靠的地基基础方案建议及应用管桩可行性;7对管桩桩型、持力层选择及成桩方式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侧阻力特征值、端阻力特征值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的建议值;对成桩可行性、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管桩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3.2.2管桩用于支护工程时,岩土勘察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进行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并提出各层土的物理性质指标和力学参数;对主要土层和厚度大于3m的素填土,应进行抗剪强度试验并提出相应的抗剪强度指标;2当有地下水时,应查明各含水层的埋深、厚度和分布,判断地下水类型、补给和排泄条件;有承压水时,应分层测量其水头高度;3应对基坑开挖与支护工程使用期内地下水位的变化幅度进行分析;4当基坑需要降水时,宜采用抽水试验测定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影响半径;勘察报告中应提出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5当勘察资料不能满足支护设计与施工要求时,宜进行补充勘察。3.2.3管桩应用于岩溶地区时,应重点查明下列内容:1应查明岩面的埋深及覆盖土层的性质;查明溶洞的位置、大小、分布规律;溶洞充填物性状及与地表水、地下水的联系;82依据覆盖土层的性质,地下水动力条件、升降幅度及频率,分析土洞发育的可能性以及土洞的发育状态,查明土洞的位置、埋深、大小、充填物性状等;3分析溶(土)洞塌陷的分布及其形态与发展趋势,分析溶(土)洞裂隙与(土)岩接触带的发育或溶蚀程度,评价地基的稳定性;4管桩应用及成桩的可行性建议或辅助成桩建议。94.1.1管桩适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及以下地区,抗震设防区的管桩工程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4.1.2管桩工程设计应具备下列基本资料: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包括管桩应用的适宜性评价;2建筑场地总平面布置图、建筑物地下室平面布置图,建筑物上部结构类型与荷载,建筑物对基础沉降及水平位移的要求;3建筑场地地上及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的分布,受沉桩影响的邻近建构筑物的地基基础情况及防振、防噪音要求,施工机械进出场及现场运行条件;4建设场地周边市政道路、管线等环境条件;5沉桩设备性能、施工工艺及其对场地条件的适应性;6供选用的管桩规格、接头形式及生产条件。4.1.3桩基工程设计时,应根据建筑规模、功能特征、对差异变形的适应性、场地地基和建筑物体型的复杂性以及由于桩基问题可能造成建筑破坏或影响正常使用的程度采用不同的设计等级。设计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规定。4.1.4支护工程设计应根据周边环境保护要求、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开挖深度和支护高度,安全等级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的规定。4.1.5管桩复合地基应根据地质条件、工程特点与地基处理要求,结合工程当地技术水平与地方经验进行设计。4.1.6搅拌或旋喷桩内植入管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劲性复合桩技术规程》JGJ/T327或《水泥土复合管桩基础技术规程》JGJ/T330的规定。4.2.1对于一般建筑物和受水平力(包括力矩和水平剪力)较小的高层建筑,当采用桩型相同的多桩或群桩基础,群桩中单桩桩顶作用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3水平力作用下式中:F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kNGk—桩基承台和承台上土自重标准值(kN);Nk—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轴心竖向力作用下任一单桩的竖向力(kNn—群桩基础中的桩数;Ni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偏心竖向力作用下第i根桩的竖向力(kN);Mxk、My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承台底面的外力,绕通过桩群形心的x、y主轴的力矩(kN·m);xi、xj、yi、yj—第i、j基桩或复合桩基至y、x轴的距离(mH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桩基承台底面的水平力(kN);Hi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第i基桩或复合基桩的水平力(kN)。4.2.2单桩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1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式(4.2.2-1)外,尚应满足:2竖向荷载和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式(4.2.2-1)外,尚应满足:3)水平力作用3竖向荷载与设防烈度地震作用效应标准组合:1)轴心竖向力作用下2)偏心竖向力作用下,除满足式(4.2.2-4)外,尚应满足:3)水平力作用下式中:Ra—基桩或复合基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NEKmax—相应于荷载效应标准组合时偏心竖向力作用下单桩最大竖向力(kN);Rh—单桩基础或群桩中基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对于单桩基础,可取单桩的水平承载力特征值Rha(kN),Rha按本规程第4.2.15条确定。4.2.3在进行基础结构构件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或验算时,可按下列规定确定相应的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设计值S,取其不利者:S≤Rd(4.2.3-2)式中Rd—基础结构构件抗力的设计值(kN),按有关规范的规定确定;Sk—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设计值(kN)。4.2.4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1桩基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桩基工程,应在施工前进行单桩静载荷试验确定,在同一条件下的试桩数量不应少于3根。静载试验桩的竖向静载荷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执行;桩基设计等级为丙级的桩基工程,可结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提供的设计参数和工程经验综合确定;以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时,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应按下式计算:(4.2.4-1)式中:Quk—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NK—安全系数,取K=2。2当工程处于应用管桩多年且设计经验较丰富的地区,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可利用工程桩在正式施工前进行试打桩并配合高应变动测法确定。同一个管桩工地的试打桩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5根,根据桩基的特点和地方经验,宜以试打桩完成24h后复打的高应变动测值作为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3当根据土的物理指标与承载力参数之间的经验关系确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Ra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式中:qsia,qpa—桩侧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可由当地静载荷试验结果统计分析得到,估算时可按表4.2.4-1和4.2.4-3选用;A—桩尖水平投影面积(m2);当为开口型桩尖时,仍按封口型桩尖的水平投影面积计算;dsi—分层土中管桩直径(mm)。li—桩周第i层土(岩)的厚度(mξsi—管桩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修正系数值,可按本规程表4.2.4-2取值。4采用钻机预钻成孔、孔内灌入不低于M15的砂浆或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土后打入管桩植桩时,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静载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1)桩端持力层为中、微风化岩层:frshr+C1frpA(4.2.4-3)2)桩端持力层为其它土(岩)层:式中:qsia—桩侧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或地区经验取值。无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时,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表5.3.5-1选取灌注桩侧摩阻力极限值的区间高值的0.5倍;qpa—管桩桩端阻力特征值(kPa),宜按现场试验或地区经验取值。无试验资料和地区经验时,按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中表5.3.5-2选取灌注桩侧摩阻力极限值的区间高值的0.5倍;dsi—分层土中钻孔灌注桩直径(mm)。frs、frp—桩侧和桩端岩层的岩样天然湿度单轴抗压强度(MPa);hr—嵌岩深度(m),不宜小于0.5m。若嵌入灰岩或其他微风化硬质岩时,不应少于0.2m;2—嵌岩桩端阻系数、侧阻系数,根据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选用;表4.2.4-1管桩侧摩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sia(kPa)土(岩)的名称土(岩)的状态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ia填土10~14淤泥6~9淤泥质土10~14土(岩)的名称土(岩)的状态桩侧摩阻力特征值qsia粘性土IL>1(流塑)0.75<IL≤1(软塑)0.50<IL≤0.75(可塑)0.25<IL≤0.5(硬可塑)0<IL≤0.25(硬塑)IL≤0(坚硬)10~1818~2525~3333~4141~4545~50粉土稍密中密密实22~3232~43粉细砂稍密中密密实21~3232~43密实27~3737~47粗砂密实37~4747~58砾砂中密、密实58~69圆砾、角砾中密、密实80~100碎石、卵石中密、密实100~150全风化软质岩30≤N'<5050~60全风化硬质岩30≤N'<5070~80强风化软质岩80~120强风化硬质岩90~120全风化花岗岩40≤N'<7080~120强风化花岗岩-表4.2.4-2修正系数表ξsi土层埋深(m)修正系数0.8表4.2.4-3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pa(kPa)土(岩)名称桩入土深度的状态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pah≤99<h≤1616<h≤30h>30粘性土0.25<IL≤0.50700~11001000~15001400~18001600~2200IL≤0.251200~20001900~26002600~30003000~3500粉土中密、密实700~12001000~15001400~20001800~2500粉砂中密、密实700~11001100~15001500~25001900~3500细砂中密、密实1500~25002000~30002500~35003000~4500土(岩)名称桩入土深度的状态管桩端阻力特征值的经验值qpah≤99<h≤1616<h≤30h>30中密、密实2500~35003000~40003500~45004000~5500粗砂中密、密实3000~45004000~50004500~60005000~7000角砾、圆砾中密、密实3500~60005000~7500碎石、卵石中密、密实4500~65006000~8000全风化软质岩30≤N'<502000~30003000~4500全风化硬质岩30≤N'<502500~35003500~5000强风化软质岩3000~45003500~5000强风化硬质岩3500~55004000~7000全风化花岗岩40≤N'<703500~45004000~6000强风化花岗岩4500~60006000~80004.2.5桩身混凝土强度应满足桩的抗压承载力设计要求。对于轴向受压的管桩,当不考虑桩身构造配筋的作用时,应符合下列规定:N≤Rp(4.2.5)式中N—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力设计值(kN);Rp—管桩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kN),应按本规程4.2.6的公式确定。4.2.6对于轴向受压的桩基,不考虑压屈影响时,管桩的桩身正截面受压承载力设计值应符合式4.2.6-1和式4.2.6-2的规定:2SC管桩:式中:ψc—成桩工艺系数,一般取0.7~0.85,采用植桩时可取高值;fc—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N/mm2Ac—管桩的混凝土截面面积(mm2As—SC桩钢管面积(mm2fs—SC桩的钢管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4.2.7当管桩桩周土体因自重固结或受地面大面积堆载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沉降大于管桩的沉降时,应考虑由此引起的桩侧负摩擦力对管桩抗压承载力及沉降的影响。当缺乏实测资料及地方经验时,桩侧负摩擦力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规定进行估算。4.2.8承受竖向拔力的桩基,应按下式验算单桩的抗拔承载力:式中:Nt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作用于单桩桩顶的竖向拔力(kNRta—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4.2.9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规定计算群桩基础呈非整体破坏和呈整体破坏时的基桩抗拔力特征值,并取较小值:1群桩呈非整体破坏:表4.2.9管桩抗拔系数λi土的类别λi值粘性土、粉土0.70~0.80松散~密实砂土0.50~0.70残积土,全、强风化岩0.60~0.702群桩呈整体破坏:式中:Rta—管桩抗拔承载力特征值(kN);λi—抗拔摩阻力折减系数,如无试验数据时可按表4.2.9取值;—管桩第i层土(岩)的侧阻力修正系数值,可按本规程表4.2.4-2取值;W—桩群与桩间土组成的实体浮重度计算的自重标准值(kN)。4.2.10预应力管桩应按下列规定进行受拉应力验算:1对于严格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管桩,其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一级,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混凝土不应产生拉应力,应符合下式要求:2对于一般要求不出现裂缝的预应力管桩,其裂缝控制等级应为二级,在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受拉边缘的应力不应大于混凝土轴心受拉强度标准值,应符合下式要求:式中:σck—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下桩身混凝土正截面法向拉应力(N/mm2σpc—管桩桩身截面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N/mm2ftk—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标准值(N/mm2)。4.2.11管桩桩身轴心受拉时,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管桩桩身受弯时,管桩裂缝控制等级为一级(中、强腐蚀环境)和二级(弱或无腐蚀环境)。裂缝控制为一级时,单桩竖向抗拔承载力除应符合本规程4.2.8条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式中:Nt—相应于荷载效应基本组合时的单桩竖向拔力设计值(kN),可近似按1.35Rta估算;4.2.12承受竖向上拔力作用的管桩应进行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端板孔口抗剪强度、接桩连接强度、桩顶填芯混凝土与承台连接处强度等验算,并应按不利处的抗拉强度确定管桩的抗拔承载力。1根据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应按下式进行验算:Nt≤cfpyApy式中:C—综合折减系数,取0.85;fpy—预应力钢棒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Apy—全部纵向预应力钢棒的总截面面积(mm)。2根据管桩端板锚固孔抗剪强度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图5.2.10),应按下式进行验算:fv/2(4.2.12-2)h2 h2 4图5.2.10端板锚固孔示意图式中:n'—预应力钢棒数量;d3—端板上预应力钢棒锚固孔台阶上口直径(mmd4—端板上预应力钢棒锚固孔台阶下口直径(mmh1—端板上预应力钢棒锚固孔台阶上口距端板顶距离(mmh2—端板上预应力钢棒锚固孔台阶下口距端板顶距离(mmfv—端板抗剪强度设计值(N/mm2),取fv=120N/mm2;ts—端板厚度(mm)。3根据管桩接桩连接处强度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时,机械连接应按现行国家及地方有关标准的规定进行计算,焊接连接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4.2.12-3)式中:d5—焊缝外径(mm);d6—焊缝内径(mm);fEQ\*jc3\*hps17\o\al(\s\up3(w),t)—焊缝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4根据管腔内填芯微膨胀混凝土深度及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验算单桩抗拔承载力时,应按下列公式进行验算:fn(4.2.12-4)Nt≤Asdfy(4.2.12-式中:k1—综合折减系数,取0.8;d1—管桩内径(mmla—填芯混凝土高度(mmfn—填芯混凝土与管桩内壁的粘结强度设计值,宜由现场试验确定。当缺乏试验资料时,可取0.30~0.35N/mm2;Asd—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总截面面积(mm2fy—填芯混凝土纵向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N/mm2)。4.2.13对于不设地下室、设防烈度8度的桩基应通过现场单桩水平静载试验确定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4.2.14桩基工程的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与管桩的规格型号、桩周土质条件、桩顶水平位移允许值和桩顶嵌固情况等因素有关,宜通过现场单桩水平荷载试验确定。试验应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执行。4.2.15当管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顶水平位移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荷载试验资料时,除A型管桩外,采用下列公式估算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中:EI——管桩桩身抗弯刚度(kN·m2EI=0.85EcI0;其中Ec为混凝土弹性模量;除SC桩外,I0按公式4.2.15-2计算:(4.2.15-2)d—管桩外径(m);d1—管桩内径(mDp—纵向预应力钢棒分布圆的直径(mApy—全部钢筋的总截面面积(m2χoa—管桩桩顶允许水平位移(mVX—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按表4.2.16-1取值;α—管桩的水平变形系数;其中,m为桩侧土的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4可按表4.2.16-2选用;b0为管桩桩身计算宽度(mb0=0.9(1.5d+0.5)。4.2.16当管桩的水平承载力由桩身强度控制,且缺少单桩水平荷载试验资料时,除A型管桩外,采用下列公式估算桩基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式中:W0—管桩换算截面抗弯矩(mm3y香—考虑离心工艺影响及截面抵抗矩塑性影响的综合系数,对C60取2.0,对C80及以上取1.9;Vm—管桩桩顶最大弯矩系数,按表4.2.16-1取值;pg—管桩纵向钢筋配筋率;ζN—桩顶竖向力影响系数,取0.8(抗压)和-1(抗拉);表4.2.16-1管桩桩顶水平位移系数Vx,桩顶最大弯矩系数Vm桩顶约束情况桩的换算深度(αh)VxVm铰接4.02.4410.7683.52.5020.7503.02.7270.7032.82.9050.6752.63.1630.6392.43.5260.6014.00.9400.9263.50.9700.9343.00.9672.80.9902.62.4表4.2.16-2桩侧土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值序号地基土类别管桩m(MN/m4)相应桩顶面处水平位移(mm)1淤泥,淤泥质土、饱和湿陷性黄土2.0~4.52流塑、软塑粘性土,松散粉土,松散粉细砂,松散或稍密填土4.5~6.03可塑粘性土,稍密粉土,中密填土,稍密粉砂6.0~104硬塑、坚硬粘性土,中密或密实粉土,中密中粗砂,密实老填土10~224.2.17受水平荷载的管桩,其桩身受弯承载力和受剪承载力的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验算最大弯矩处的桩身受弯承载力;2应验算桩顶斜截面的受剪承载力;3在受竖向荷载及水平荷载的情况下,尚应验算管桩的压弯承载力;4桩身所承受最大弯矩和水平剪力的计算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5桩身正截面受弯承载力、偏心受压及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应符合附录C的规定。4.2.18桩基的沉降不得超过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当有可靠地区经验时,对地质条件不复杂、荷载均匀、对沉降无特殊要求的桩基可不进行沉降验算。对以下桩基应进行沉降验算:1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2体型复杂、荷载不均匀或桩端以下存在软弱土层的设计等级为乙级的桩基;3以桩长控制作为收锤指标的桩基。4.2.19桩基的沉降量估算方法及建筑物的沉降允许值应符合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的规定。地区工程经验较丰富时,也可利用单桩静载试验资料数据来估算桩基的最终沉降量。当管桩桩端持力层为N≥50的强风化岩或N≥30的中粗砂、砾砂、碎石类土层时,最终沉降量可按单桩静载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所对应的试验桩桩顶沉降量的2.0~3.0倍进行估算;其余桩端持力层的桩基的最终沉降量,可按单桩静载荷试验时单桩承载力特征值所对应的试验桩桩顶沉降量的3.0~4.0倍进行估算。4.3.1桩基设计时,所采用的荷载效应最不利组合及相应的抗力与变形限值应符合下列规定:1按单桩承载力确定桩数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相当于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相应的抗力应采用单桩承载力特征值。2当计算桩基变形时,传至承台底面上的荷载效应应按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不应计入风荷载和地震作用。相应的限值应为桩基变形允许值。3在计算桩基承台内力、确定承台高度、配筋和验算管桩桩身强度时,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效应组合和相应的基底反力,应按承载力极限状态下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采用相应的分项系数。相应的抗力应采用承载力设计值。4.3.2桩基设计应根据具体条件进行下列计算和验算:1应根据管桩的使用功能及受力特性分别进行管桩的竖向和水平承载力验算;2应对桩身和承台结构承载力进行计算;3当桩基础桩端平面以下存在软弱下卧层时,应做下卧层承载力验算;4满足第4.2.19条规定时,应作沉降变形验算;对于桩中心距小于或等于4倍桩径的群桩基础,可视做一假想实体深基础进行基础下地基承载力验算和沉降计算;5对承受水平力较大,或对水平位移有严格限制的管桩工程,应进行水平位移验算;6当使用条件限制混凝土裂缝时,应进行抗裂及裂缝宽度验算。4.3.3桩基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抗拔桩和设计等级为甲级的桩基工程不宜选用A型桩,桩径不应小于400mm;2当用于端承型桩或摩擦端承桩且需穿越一定厚度较硬土层或软硬交替土层时,不宜选用A型和PC管桩,桩端需封闭时宜选用一体化桩尖;3用于抗震设防烈度8度的桩基工程时,与承台连接的首节管桩不应选用A型桩,宜选用PRC管桩、SC桩或AB型、B型、C型的UHC管桩、PHC管桩,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桩基的实际受力情况;4用于抗拔桩时,宜选用PRC管桩或AB型、B型、C型的PHC管桩,且所选桩型的各项力学指标应满足桩基的实际受力情况。桩尖宜采用闭口型或一体化桩尖;5对于中等及强腐蚀场地,管桩应选用AB型或B型、C型,桩径不应小于400mm,并应根据不同的腐蚀性等级采用相应的防腐措施。4.3.4桩基宜选择强风化岩、全风化岩、中或低压缩土层等岩(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下列地质条件宜采用植桩工法或其他有效措施后方可采用锤击或振动成桩:1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较多且难以清除又严重影响打桩的孤石或其他障碍物;2桩端持力层以上的覆盖层中含有不适宜作桩端持力层且管桩难以贯穿的坚硬夹层;3基岩以上的覆盖层为淤泥等松软土层,其下直接为中风化岩层或微风化岩层;或中、微风化岩面上只有较薄的全、强风化岩层。4.3.5桩基的平面布置可按下列原则进行:1相邻桩的中心距应符合表4.3.5中要求:表4.3.5相邻桩中心距的要求土类与桩基情况排数不少于3排且桩数不少于9根的摩擦型桩桩基其他情况挤土桩饱和软粘土4.0d3.5d非饱和土、饱和非软粘土3.5d3.0d部分挤土桩饱和软粘土3.5d3.0d非饱和土、饱和非软粘土3.0d3.0d非挤土植入桩3.0d3.0d注:1桩的中心距指两根桩桩端横截面中心之间的距离;2当纵横向桩距不相等时,其最小中心距应满足“其他情况”一栏的规定;3“部分挤土桩”指沉桩时采取引孔或应力释放孔等措施的桩基;4存在液化土层时可适当减小桩距;5当有减少挤土效应的措施时,可以减少桩距,但不小于3.0d。2单桩或单排桩宜直接布置于柱、墙等竖向构件之下;采用多桩或群桩时,宜使桩群承载力合力点与其竖向荷载效应标准组合的合力作用点相重合,并使群桩在承受水平力和弯矩方向有较大的抵抗矩;3同一结构单元宜避免同时采用摩擦桩和端承桩或同时采用浅基础和桩基。当受条件限制需采用时,则应估算其产生的差异沉降对上部结构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加强措施。4.3.6桩端全截面(不包括桩尖部分)进入持力层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2.0d,砂土、全风化、强风化软质岩不宜小于1.5d,碎石土、强风化硬质岩不宜小于1.0d。采用植桩工法使桩端进入中、微风化岩层时,桩端全截面进入中、微风化岩层不宜小于0.5m。当存在软弱下卧层时,桩端以下持力层厚度不宜小于4d,并应进行软弱下卧层承载力和群桩沉降验算。4.3.7桩端持力层之下有软弱下卧层或者破碎带和溶洞时,桩端以下支承岩层的厚度应不小于3倍桩径并不小于2m,必要时宜在施工前采取超前钻探明下卧层的情况。4.3.8深厚软土地质的桩基设计原则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场地地基处理措施及场地特点考虑负摩擦对桩基承载力的影响;2当工程需开挖基坑时,宜优先选择先开挖基坑再打桩;否则应合理安排基坑挖土顺序和控制分层开挖的深度,防止桩侧不平衡土压力导致基桩偏移;3应采取消减孔隙水压力和挤土效应的技术措施,控制沉桩速率,避免或减少挤土效应对成桩质量以及对临近建筑物、道路、地下管线和基坑边坡的不利影响;4应考虑周边基础施工或堆土等产生不平衡土压力对本场地软弱土地基的管桩不利影响,并应采取措施。4.3.9岩溶地区的桩基采用管桩时,宜利用上部稳定土层作为桩基持力层。有条件时可采用刚性桩复合地基,避开岩溶。对于石笋、石芽密布,溶沟、溶槽发育的地段,管桩基础应适当降低单桩承载力。4.3.10管桩的长径比不宜大于120。当管桩穿越厚度较大的淤泥等软弱土层或可液化土层时,应考虑桩身的稳定性及对承载力的影响。4.4.1管桩支护工程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周边环境限制条件、开挖深度、支护高度、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施工工艺及设备条件、周边相近条件支护工程的工程经验、施工工期及施工季节等因素,选择悬臂式排桩或双排桩、倾斜桩、排桩-锚杆、排桩-支撑和组合式等支护结构形式。4.4.2支护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支护结构选型应考虑结构的空间效应和受力特点,采用有利支护结构材料受力特性的形式;2选择符合支护结构实际条件的计算模型,并在确认参数的合理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后,方可将计算结果用于设计;3根据支护工程周边环境的重要性及对变形的适应能力、支护结构计算结果等因素确定支护结构的变形限值、周边环境变形限值,变形值应满足正常使用要求;4对于支护结构上部采用放坡或土钉墙,下部采用支挡式结构的情况,放坡或土钉墙支护的高度大于基坑深度或支护高度的1/2时,应考虑桩顶部以上土体与桩支护结构间的相互影响,并应严格控制桩顶部的水平位移;5对需要截水的基坑,宜采用排桩与旋喷或搅拌桩搭接的形式共同组成截水帷幕,或者采用相互搭接的搅拌桩或旋喷桩帷幕与排桩并列进行止水。也可采用水泥土墙内插管桩的形式,水泥土墙可根据土层情况、施工对周边环境扰动程度,选用搅拌水泥土连续墙、旋喷水泥土连续墙、渠式切割连续墙等。4.4.3管桩支护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行业标准《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和广东省标准《建筑基坑工程技术规程》DBJ/T15-20的相关规定。倾斜桩的设计应符合附录J的规定。4.4.4管桩的选型应符合下列规定:1宜优先选用混合配筋管桩或钢管混凝土管桩,当选用PHC管桩或PC管桩时,不应选用A型桩;2当采用多节桩时,可根据土层和土压力分布特征、管桩内力计算结果,选用混合配筋管桩、钢管混凝土管桩与PHC管桩组合的形式;3排桩-锚杆或排桩-内支撑支护的管桩直径不宜小于500mm。4.4.5管桩支护结构内力设计值应按式4.4.5确定:式中:M—弯矩设计值(kN·m);Mk─作用标准组合的弯矩值(kN·m);YO—结构重要性系数应根据基坑和支护安全等级确定,一级取1.1,二级、三级取1.0;YF—作用基本组合的综合分项系数,一般不应小于1.25;V—剪力设计值(kN);Vk—荷载标准组合的剪力值(kN);4.4.6管桩支护设计应评价管桩沉桩施工方法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应根据影响程度选择施工工艺。4.4.7当采用多节管桩时,应进行管桩配桩设计,接桩位置不宜设在计算最大弯矩或剪力位置。4.4.8用于支护工程的管桩接头应满足与桩身等强度设计要求。4.4.9当用于基坑支护的管桩接头采用焊接时,接桩处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式中:Mcr—不考虑非预应力钢筋作用的管桩桩身开裂弯矩计算值(kN·mMk—接桩处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kN·m)。4.4.10支护用管桩桩身按荷载效应基本组合计算的弯矩值应符合下列公式规定:式中:M—桩身弯矩控制值(kN·m)。用于临时支护结构时取桩身弯矩设计值;用于永久支护结构时取桩身开裂弯矩计算值;Y1—设计参数。管桩用于临时支护结构时取1.25,管桩用于永久支护结构时取1.0;Mk—按荷载效应标准组合计算的设计弯矩值(kN·m)。4.4.11支护桩顶应设置冠梁,冠梁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管桩与冠梁连接应满足刚接,桩嵌入冠梁长度(图4.4.11)应按公式(4.4.11)计算:≤afc(4.式中:M—桩顶弯矩设计值(N·mm);lw—管桩伸入冠梁的长度(mm)。不应小于300mm;V—桩顶剪力设计值或斜桩轴力水平向分量(N);a—冠梁混凝土挤压强度系数,取2.7。图4.4.11管桩嵌入冠梁长度计算图示1-冠梁;2-管桩;lw-伸入冠梁长度;d-管桩外径4.4.12腰梁可采用型钢组合腰梁或钢筋混凝土腰梁。混凝土腰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管桩与腰梁连接处应进行桩身抗剪性能和局部承压验算。4.5.1管桩复合地基应在有代表性的场地上进行现场试验或实验性施工,以确定设计参数和处理效果。4.5.2管桩复合地基的设计应符合以下规定:1应进行包括软弱下卧层在内的承载力、变形和稳定性验算;2桩土荷载分配由地基变形协调条件和静力平衡条件确定;3基桩承载的荷载不应大于由桩身材料强度确定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4基桩宜为摩擦型桩,并以承载力相对较高的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4.5.3管桩复合地基设计时可根据单桩承载力设计要求、施工方法等因素选用PHC管桩、PC管桩及PST管桩等作为复合地基竖向增强体,PHC管桩、PC管桩及PST管桩的构造及性能应符合附录B、C、F的规定。4.5.4管桩增强体直径宜取300mm~500mm。间距应满足复合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结合土层情况、施工机具、施工工法等因素综合确定。对于正常固结土,桩间距不宜小于3d;桩长范围内挤土效应明显时,桩间距不宜小于3.5d。4.5.5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复合地基静载荷试验或采用增强体静载荷试验结果和其周边土的承载力特征值结合经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fsk—深度修正后的桩间土天然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按现行广东省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15-31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表取值;m—面积置换率;按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取值;β—桩间土承载力发挥系数,可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0.7-0.9;fcu䁞k—桩身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N/mm2y香—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kN/m3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dm—基础埋置深度(m)。4.5.6管桩用于长-短桩复合地基时,长桩宜支承在较好的土层,短桩宜穿过浅层软弱土层。4.5.7管桩复合地基应在基础和增强体之间设置褥垫层,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垫层厚度由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200mm;2垫层材料可用中砂、粗砂,石屑或级配砂石等,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3桩顶应采取可靠的封闭措施;4砂石褥垫层夯填度不应大于0.90。4.5.8桩顶设置桩帽时,桩帽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帽面积与单桩处理面积之比不宜小于25%;2管桩嵌入桩帽不宜小于50mm;3应进行抗冲切和抗弯承载力验算;4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30;5边长或直径不宜小于1000mm,厚度不宜小于200mm;6宜采用现浇方形或圆形桩帽,当采用预制桩帽时应有可靠的连接措施。4.5.9管桩复合地基应进行变形计算,计算结果应小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限值或设计限值。设计等级为甲级的建筑应进行变形监测。4.6.1管桩与承台连接的一端或各节桩连接端处可设置锚固筋并应符合设计要求。4.6.2管桩与承台连接时,应采用桩顶填芯混凝土中埋设连接钢筋的联结方式,对于没有截桩的桩顶,可采取桩顶填芯混凝土内插钢筋和在桩顶端板上焊接锚筋相结合的方式。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桩顶嵌入承台内的长度宜为50mm~100mm;2填芯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比承台和承台梁提高一个等级,且不应低于C35。填芯混凝土应采用无收缩混凝土或微膨胀混凝土。混凝土限制膨胀率和限制干缩率的测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有关规定执行;3管腔内壁浮浆应清除干净,并刷纯水泥浆。填芯混凝土应灌注饱满,振捣密实;4承压桩的填芯混凝土深度不应小于3d,且不应小于1.5m;抗拔桩的填芯混凝土深度应按本规程4.2.12条规定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3m;5埋入桩顶填芯混凝土中的连接钢筋长度应与桩顶填芯混凝土深度相同;6对于承压桩,连接钢筋配筋率按桩外径实心截面计算不应小于0.6%,数量不宜少于4根。连接钢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宜小于20倍钢筋直径;7对于抗拔桩,连接钢筋按4.2.12条计算确定,连接钢筋锚入承台内的长度不应小于钢筋的锚固长度。4.6.3管桩接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任一单根桩的接头数量不宜超过4个;2接头应满足与桩身等强度设计要求;3管桩上下节拼接可采用端板焊接连接或机械连接,接头性能应符合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并满足设计的具体要求;4用作抗拔的管桩应采用机械连接或经专项设计的焊接;5管桩用于支护工程且接桩需满足等强连接时,应进行接桩专项设计;6当地下水、地基土为强腐蚀等级时,应采用机械连接,宜同时采用封闭围焊;当地下水、地基土为中等腐蚀环境时,宜采用机械连接,也可采用焊接连接并预留端板厚度和焊缝深度腐蚀裕量。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业建筑防腐蚀设计标准》GB/T50046的要求。4.6.4管桩桩尖应符合下列规定:1根据地质条件和布桩情况选用桩尖,宜选用开口型桩尖;2腐蚀环境下的管桩或当桩端位于遇水易软化的风化岩层时,桩尖宜选用一体化桩尖。亦可根据穿过的土层性质、打桩力的大小以及挤土程度选择平底型、平底十字型或锥形闭口型桩尖。采用钢桩尖时,桩尖焊缝应连续饱满不渗水,且在首节桩沉桩后立即在桩端灌注高度1.5m~2.0m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或中粗砂拌制的水泥砂浆进行封底,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25,水泥砂浆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15;3桩尖采用钢板制作时,钢板应采用Q235B、Q355B钢材,其质量应符合《碳素结构钢》GB/T700和《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有关规定,钢板厚度不宜小于16mm,且应满足沉桩过程对桩尖的刚度和强度要求。桩尖制作和焊接应符合《钢结构焊接规范》GB50661的有关规定。5.1.1桩基施工前,应进行下列准备工作:1根据场地及毗邻区域内的地下及地上管线、建(构)筑物受桩基施工影响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技术安全措施;2根据现场的地质、地形、气象等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安全质量措施;3处理或清除场地内影响管桩施工的高空及地下障碍物;4平整场地,地基土表面处理;5在不受施工影响的位置设置基桩水准基点及轴线控制点,且标记明显并做好保护;6编制经监理批准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7供电、供水、排水、道路、照明、通讯、临设工房等的设施;8选择适合本工程施工的桩基机架和机具,且桩机安装就位,试运转正常;9施工现场的工作人员和工种配置到位。5.1.2桩基施工前,应具备下列文件和资料:1建设项目取得的施工许可证件或临时许可文件;2岩土工程勘察报告;3设计文件及技术安全交底;4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5拟建场地周围道路及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高空线路等相关的技术资料;6主要施工设备的技术性能资料;7管桩出厂合格证及产品说明书;8施工工艺的试验资料。5.1.3当桩基施工影响邻近建(构)筑物、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时,应调整施工工艺或方法,并可采用以下一种或多种辅助措施:1采用“重锤低击”法施工;2在施工场地与被保护对象间开挖缓冲沟;3引孔沉桩;4控制沉桩速率、优化沉桩流程;5对被保护建筑物进行加固处理;6静压、植入、中掘等方法施工。5.1.4桩基施工前宜在现场进行沉桩工艺试验。试打桩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打桩数量不宜少于工程桩总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2利用工程桩位置试打桩,试桩经设计、监理确认符合设计要求后按工程桩进行验收;3试打桩的位置、地质条件及其规格、长度具有代表性;4选择在控制性勘探孔附近;5施打工艺与工程桩一致;6试打时宜采用高应变动测法配合测试。5.1.5桩位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桩位测量与放样应根据桩位平面图、建筑红线和主要基轴线确定。桩位误差应符合设计或规范要2桩机定位应准确、平稳,保证在施工中不会发生倾斜、移动。5.1.6沉桩施工顺序应符合下列要求:1沉桩顺序应在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中明确;2宜由中心向四周的顺序施打;对于软土地区桩的中心距小于4倍桩径的排桩,或群桩基础的同一承台的桩,可采取跳打或对角线施打的施工顺序;3多桩承台边缘的桩宜待承台内其他桩施工完成并重新测定桩位后再施工;4对于一侧靠近现有建(构)筑物的场地,宜从毗邻建(构)筑物的一侧开始向远端施工;5同一场地桩长差异较大或桩径不同时,宜遵循先长后短、先大直径后小直径的施工顺序。5.1.7采用引孔辅助沉桩法时,引孔的直径应符合下列规定:1引孔直径不宜超过桩直径的0.9倍,并应采取防塌孔的措施;2引孔宜采用长螺旋钻机引孔,垂直偏差不宜大于0.5%。钻孔中有积水时,宜用开口型桩尖;3引孔作业和沉桩作业应连续进行,间隔时间不宜大于12h;4采用引孔辅助沉桩法的终锤标准应根据相应的沉桩工艺,依据第5.3~5.5节的有关规定执行。5.1.8沉桩完成后应对桩头高出或低于地表部分进行保护处理。对先期沉入的基桩顶部应进行上浮、下沉以及水平位移监测。5.1.9当桩进入硬塑~坚硬粘性土、密实状砂卵石和砂层、强风化岩、中、微风化岩层等土(岩)层采用锤击、振动沉桩出现困难或无法顺利施工时,宜采用植入法辅助锤击沉桩。5.1.10植入法沉桩施工时,桩垂直度允许偏差不应大于0.5%,定位允许偏差应为±10mm,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50mm。5.1.11当采用搅拌或旋喷工艺植入法施工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施工前需对施工区域的地下障碍物进行探查,如有障碍物需对其清理并回填素土,分层夯实后方可施工;2支护工程中的搅拌桩或旋喷桩宜连续搭接施工成槽,搭接处最小宽度应大于200mm;3植入桩前应将桩孔附近返浆清理干净;4采用搅拌施工工艺时,相邻搅拌桩施工时间间隔,黏性土不宜大于12h,砂性土不宜大于8h;5采用高压旋喷工艺时,应采用隔孔分序作业,相邻孔作业时间间隔,黏性土不宜小于24h,砂性土不宜小于12h;6管桩插入作业,宜在搅拌施工完成后(6~8)h、旋喷施工完成后(3~4)h内完成,冬季施工时宜取大值,夏季施工时宜取小值。对于超过24小时未植入的桩孔,应进行复搅后方可植入预制管桩;7插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提升训练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能力测试试卷A卷附答案
- 2024年微波集成电路AL2O3基片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四年级数学(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
- 2024年反担保协议法律文件样式
- 生态农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年劳动协议监管手册内容概览
- 2024年期办公场所租赁协议模板
- 2024室内涂装批白施工服务协议
- 2024新装修工程项目协议
- 《乌鲁木齐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 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申报表
- 减速器拆装实训教案
- 氢氧化钠安全技术说明书(共2页)
- 投标优惠条件承诺书
- 生石灰(氧化钙)MSDS
- 精通版五年级英语上册Unit4单元测试卷(含听力材料及答案)
- 顾客皮肤分析护理档案表
- 中俄跨界水体水质联合监测方案
- 秋季宜宾东辰国际学校小升初超越杯数学试题(含参考答案)
- 老挝的建筑文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