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_第1页
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_第2页
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_第3页
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_第4页
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2024年“学生展示”在历史与社会课堂中的运用策略发言不积极是当前学生学习行为最大的问题之一。特别是上到复习课时,都会觉得课堂气氛沉闷,教师炒冷饭,学生无话可说,听老师反复强调知识点。学生不乐于展示自己的最大障碍来源于落后的教学方式,比如满堂讲、满堂问等。教师应在备课时就要研究学生乐于思考什么,怎么思考以及为什么思考,于是,设置一些生活化的情景,提问一些与生活类有关的问题是一个较有效的解决方式。

案例1:七年级复习中国的疆域,陆上、海上邻国,海域

(1)看图指出“一带一路”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路线。

(2)讲一讲“一带一路”沿线经过的地形和气候类型。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开展有意义的学习,体现了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的沟通,活化了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的联系。灵活地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或经验,在复习课中感悟生活,让学生不会无话可说,激活课堂气氛,也提升了学生对整体复习结构的理解。

2.面对“照本宣科”型,搭建思维阶梯。

在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答题经验有限,需要教师由浅到深,由表及里,一步一步的启发和引领,搭建思维的阶梯,帮助构建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过程。

案例2:八年级《来自海上的挑战》课时

上《来自海上挑战》这一课时,本课的难点就是闭关锁国,可采用以下的教学设计:

展示一:感受天朝的姿态

1793年,英国派马噶尔尼使团第一次访华,乾隆帝给英王的答复是:“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

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們将这种政策称为什么?

展示二:体验天朝的忧虑

“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若不立法堵绝,恐将来到浙者众,宁波又成一洋船市集之所,内地海疆,关系紧要。”(《清高宗圣训》卷281)

(1)、说说导致闭关政策产生的外界原因有哪些?

(2)、立法堵绝反映了闭关政策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展示三:反思天朝的得失

(清闭关期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起开始工业革命,用机器工业逐渐代替工场手工业。(戴鞍钢《国际背景下的鸦片战争》)

(1)、根据此材料,你认为乾隆帝的天朝无所不有的观点是否正确?

(2)、通过以上的探究,你认为闭关政策会造成哪些负面影响?请你预测清朝将来的命运。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认知水平为起点,通过问题的设计和对话的逐层展开,循序渐进,逐步探究主题,促进学生逐步展示对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有效迁移,进而深入地理解历史。

3.面对“一致公认”型,鼓励质疑声音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教师应释疑教材,点化学生的质疑声音,鼓励学生在情境中思考现实问题。

案例3:九年级《PRED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教学:

教师呈现材料:

材料一:2024年11月,我国开展1年1次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统计的全国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人,与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年增加了7390万人。平均增长0.57%。

从材料一中,甲同学说中国人口基数大。

乙同学说:中国人口增长率正在减缓……。

正当大家都公认答案的时候,此时,有个同学站起來说:我听《新闻联播》里说,中国要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们浙江已经开始实施了,难道中国人口还不够多吗?

大家窃窃私语……

教师及时表扬这样的质疑声,呈现材料二:国家统计局2024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3727万人,比2024年减少345万人。我国劳动力人口总量下降已经提前3年出现,人口负增长将大大提前。

学生可以从材料二中得出:生二胎是保持我国人口结构均衡的重要措施,能够减缓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质疑和说明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达到师生、生生的观点沟通和交流。

(二)展示形式多样

1.情景剧展示

笔者有幸听得一堂公开课,里面的情景剧值得借鉴。为了帮助学生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国家重大问题。授课教师组织了一场情景剧,并在展示结束后适时讨论学生的展示。

案例4:八年级《西方文明之源》一课,了解雅典民主政治的基本情况:

教师组织情景剧——《雅典人梭伦的一天》,学生展示表演: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460年,故事的主人公梭伦是雅典城的农民,今年30岁,是家中的大儿子。

情节一:雅典城要开公民大会了,每10天开一次公民大会,严重影响梭伦的农活,梭伦会去吗?

情节二:梭伦的全家都想跟着去,其中包括父母亲、妻子,14岁的儿子、8岁的女儿等,他们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吗?

情节三:梭伦来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入场口,碰到了好朋友斯巴达人奎托斯,结果奎托斯被挡在了门外,为什么?

课堂气氛活跃,对于演出的同学台词的内容和剧情,还有学生加以评判,哪些地方是不合理的,哪些地方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如此,可以加深学生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全面理解。

由学生来展示情景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问、围绕问题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同时,对存在疑问的研究,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图示展示

图示构建可以内蕴的抽象概念借助图示这一形式形象地表现出来。教学过程中由于具有一定的实践性,激发学生参与、探究的热情,改变一味的师生问答模式,克服死记硬背、机械被动的学习方式。如罪恶的奴隶贸易图示:

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材料,画出三家欧贸易的路线示意图,贸易的路线经过哪三个洲,起点和终点分别是哪个洲,每一段路线主要进行的是什么贸易,看起来一目了然。在此过程中,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既训练了动手操作能力,还加深了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从而获得整体性的,立体的认识。

3.辩论会展示

在设计展示方案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业发展水平,从教材中精心提炼出启迪学生思维的关键性问题,让学生进行辩论。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参考资料,用做论据。

案例5:八年级《郑和下西洋和哥伦布航海的比较》课时:

教师动员学生去寻找有力的论据,并根据学生意向,把全班分成两个小组,分别是:

正方:哥伦布是美洲移民之父

反方:哥伦布是美洲的刽子手

在此展示方案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成正方和反方阵营,正方从哥伦布开辟欧洲去美洲的航线、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各大洲物种的传播等方面着手,阐述了哥伦布是美洲移民之父的原因,而反方则针锋相对,从哥伦布掠夺黄金、屠杀当地印第安人,抢夺土地等摆事实、讲道理,论证哥伦布是美洲的刽子手。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新航路开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三)展示结论深刻

1.多元化展示结论

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点评也是如此,学生自己去点评,教师根据评价作适当的引导,效果会更好。

案例7:教授九年级《共和国的风雨历程——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课时:

上这一课时,笔者举了一个有关浙江著名企业胡庆余堂参与公私合营改造的例子,有学生问,那以前胡庆余堂是怎么发展过来的呢?师说:相信很多同学都有这样的疑问,任何历史事物都是有前后联系的,你们也可以回家查询资料看。最后,师生共同展示了一张表格:

师问:胡庆余堂经历了三次“春天”,这和哪三次时代背景有关?(此处回答省略。)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感受?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

A同学说:一个事物的出现不是一下子就有的,而是一步步产生并发展而来。

B同学说:某一个历史事物的发生、发展甚至灭亡,都有可能跟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状况有关,有的跟国家政策有关……

C同学说:胡庆余堂的发展道路是曲折的,在现在的国家政策下,前途是光明的!

D同学说:要跟上历史发展的脚步,才能不被时代抛弃……

教师没有想到同学们的对历史事物展示是那么的多元化,让教师感到很欣喜!

利用课堂结尾点评的契机,可以利用学生的展示结果,感受联系的历史发展过程,也交换了多元化的点评结果,让学生展示结果有了用武之地,开阔了思维,拓宽了历史视野。

2.举一反三展示结论

引导学生在对知识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的过程中,以知识为载体,对知识活学活用,克服对所学知识僵化地记忆和狭隘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或者教师点拨,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案例8:教授八年级《宋元文化》课时:

有人说宋词的主要基调是爱国,忧国,悲愤。根据下列疆域图及其相关知识,说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材料二: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L.S.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宋朝建国不久,太宗时就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此后近三百年间,不能忍受黑暗统治的农民群众,不断举行武装起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疆域面积、民族关系、政治、经济方面去考虑。

规律总结,影响文学兴盛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教师可以引导此规律分析唐诗、明清小说繁荣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举一反三,学会运用规律去解决类似的问题。

一節课的学习、展示结束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举一反三”,运用规律去解决类似问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的准确掌握历史规律,培养学生善于探究的精神,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收获。

3.情感态度观展示结论

三维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不能把自己的或者社会主流导向直接强加给学生,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分析、比较、辨别来树立起个人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案例9:教授九年级《伟大的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总结总设计师邓小平的历史功绩时,学生容易从知识层面理解邓小平采取的改革举措,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邓小平同志的形象始终不够丰满。教师准备了两幅插图:

教师让学生评价一下小平同志在当时以及现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A同学说:“小平您好”像是对熟悉的家人的称呼,很亲切。

B同学说:“小平您好”还带着人们对他的敬重,对他功绩的肯定。

C同学说:说明他提出的政策得到了老百姓的支持,让中国走上了正常的道路。

还有很多同学讲出了自己的感受,甚至提到了小平同志在文革中的遭受的挫折,讲到了人格魅力……师生共同点评并总结。

总之,教师在学生点评完毕后,适时对学生点拨指导,只有在赋予学生主体价值和意愿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知识的建构和精神的内化。

三、实施策略后的反思

(一)学生展示前,搭建平台

教师应提前在教案中列出课堂上的主要问题,保证问题与教学目标相吻合。要精心设计问题梯度和层次,不仅避免设问指向不明的“空问题”,也要避免过易或过难的“白问题”。每一堂设置一个或者几个核心问题,做出几个预设方案:如果学生一下子答不出,应分解成哪些小问题逐层推进?如果学生一下答出了,应如何进一步拓展思维,加深理解?总之,教师要在学生展示之前,搭建足够好的展示平台,让学生可以展示。

(二)学生展示中,学会等待

在探究性学习的课堂上,我们经常会快节奏的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但并不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而是当一位学生答错了,又迅速地叫起另一位学生。其实,每一个设问后,教师都应当适度停顿,提醒自己学会等待;既然用问题引导教学,就要让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充分思考,充分讨论。

(三)学生展示后,少讲精讲

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课堂上,教师不一定要讲很多,但一定要把本课的主干知识和观点讲明确,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要把指导学习方法贯穿其中。因此,在学生展示后,教师评判展示标准是:开放的思维,严谨的论证,多元的结论。少讲或精讲,让教师做课堂的调控者,学生思维的引导者、协助者。

[1]《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二)(实验稿)》[S].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