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3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3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3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3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期末总复习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3聚落

考点i聚落的概念和分类

1.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

2.聚落的分类: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

3.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城市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在乡村的基

础上产生的。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出现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距今约6000年;

《忘[典例解析】

1.人类居住的场所统称为()

A.聚落B.城市C.乡村D.居民区

【答案】1.A

【解析】L人类长期居住的,并进行生产、生活的地方统称为聚落,根据生产方式的不同

可划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居民区属于城市聚落中的社区,故选A。

2.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

A.村庄和集镇B.城市和乡村C.农村和渔村D.古城和小镇

【答案】2.B

【解析】2.根据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

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进行分析解答。

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

市,小到只有儿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它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

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乡村最后都发展为城市B.聚落分为村庄和集镇两种

C.乡村聚落的居民都集中D.城市人口密集,居住条件相对拥挤

【答案】3.D

【解析】3.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

乡村不一定都发展成城市,故A错误;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种类型,故B错误;乡村聚

落的居民比较分散,故C错误;城市人口密集,居住条件相对拥挤,故D正确。故选:D。

4.关于聚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聚落指农村B.聚落是指房屋建筑物的集合体

C.聚落指城市D.聚落是人类的聚居地,其主要形式是城市和乡村

【答案】4.D

【解析】4.人们集中居住在一起,就形成聚落,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早期的

聚落是乡村,城市是乡村进一步发展而来,故选D。

5.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教育文化水平B.民居建筑风格C.生产方式D.人口密度

【答案】5.C

【解析】5.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说明

城市与乡村在生产方式上明显不同。故C正确。

考点2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

[典例解析1

6.乡村与城市聚落的根本差异是()

A.气候差异B.地形差异

C.居民的文化水平差异D.居民从事生产活动的差异

【答案】6.D

【解析】6.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

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因此造成各地聚落景观差异的主要原因

是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故答案选择D。

7.关于城市和乡村聚落景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和乡村景观没有差别

B.城市里很多池塘,种了很多果树

C.乡村里很多车辆、商店学校,道路纵横交错

D.城市里高楼林立,有许多商店、医院、学校、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很多

【答案】7.D

【解析】7.根据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

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

们具有不同的景观特色,进行分析解答。

城市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在大城市里,由于用地紧张,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这样可

以提高城市空间的利用率。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

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

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故选D。

读图,完成下面8-9小题。

8.属于城市景观的有()

A.甲丁B.乙丙C.丙丁D.甲乙

9.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B.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

C.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D.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

【答案】8.A9.A

【解析】8.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读图可知:甲丁有

高楼大厦为城市聚落,丙乙房屋低矮为乡村聚落,故A符合题意。

9.城市和乡村的本质区别是乡村的生产活动主要是非农业,如工业和商业,服务业等,生

活方式也有区别,城市生活节奏快,乡村的生活节奏慢等,故A符合题意。

10.很多农村人都向往大城市,其实城市越大,问题也越多。下面是对城市问题的描述,其中正

确的是()

A.城市越大,车辆越多,交通越方便B.城市人多热闹,各种文化生活都有

C.城市生活单调,没有农村丰富D.城市住房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答案】10.D

【解析】10.城市越大。车辆越多,交通越拥堵,A错误。城市人多热闹,各种文化生活都

有属于城市的优势,B错误。城市生活丰富,C错误。城市人口众多,住房紧张,环境

污染严重,D正确。故选D。

考点3聚落的职能

1.不同类型的具有不同的职能:

2.世界上还有许多具备多种职能的大城市,例如东京、纽约、伦敦、巴黎、墨西哥城、北

京和上海等。

履[典例解析】

1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这首歌描述的乡村聚落类型是()

A.农村B.渔村C.牧村D.林场

【答案】11.C

【解析】11.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由题目可知,“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

马儿跑。”描写的是草原地区的畜牧业,这些地区的乡村聚落类型属于牧村,故选C。

读某聚落景观图,完成下面12-13小题。

12.该聚落可能是()

A.渔村B.乡村C.牧村D.城市

13.该聚落居民一般从事()

A.放牧B,捕鱼C.工业、服务业D.耕作

【答案】12.D13.C

【解析】12.聚落是人类的居住地,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读图可知,该聚落房屋高而

密集,是城市聚落。故选D。

13.乡村和城市是根据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划分的。城市聚落一般从事工业和服务业务,

渔村主要从事捕鱼,牧村从事的是放牧,农村从事的是耕作业。故根据题意选C。

14.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B.各地政治制度不同

C.开发利用的时间长短不一D.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

【答案】14.D

【解析】14.渔村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是捕鱼,牧村主要从事的生产劳动是放牧,农村主要

是从事种植业,城市主要的劳动生产方式是工业、服务业,所以渔村、牧村、农村、城市等

不同聚落类型的出现,主要是由于人类的劳动生产方式不同。故选D。

15.居住在牧村的人们主要从事的生产活动是()

A.放牧B.捕鱼C.耕作D.伐木

【答案】15.A

【解析】15.聚落一般分两大类,即乡村和城市.居住在乡村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种植业、林

业、渔业和畜牧业等.即农村-种植;牧村-放牧;渔村-捕鱼;林场-伐木;故A符合题意,

选Ao

考点4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1.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有利条件:

(1)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于耕作。

(2)自然资源丰富(林、渔、矿等)。

(3)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

2.聚落的分布:

(1)在一些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

较密集。

(2)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3)在古代,聚落还承担着抵御野兽和其他部落人侵的功能,例如人们建筑城堡时,非常

关注其安全性和防卫功能。

(4)城市更容易在交通便利、人口聚集、商业发达的地区形成和发展。

(5)聚落的形态:有的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

分布呈条带状。

。【典例解析】

16.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乡村城市

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

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

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答案】16.D

【解析】1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城市和乡村景观有明显的差别,城市自然景

观变化快,道路纵横,网线密集,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较多;乡村的建筑比城市要低矮;

绿化面积比城市要大;乡村有大片的农田,城市的居民多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对周围地区

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合选项,故选D。

17.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也不相同,下列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平原乡村——放牧B.草原牧村一伐木

C.山区林场——耕作D.沿海渔村海产养殖

【答案】17.D

【解析】17.乡村聚落类型不同,人们从事的主要农业生产方式也不相同,在平原乡村从事

耕作,草原牧村从事放牧,山区林场从事伐木,沿海渔村从事海产养殖:D符合题意,选D。

18.一般来说,山区的聚落与平原地区的聚落相比()

口规模大口规模小口呈“团块状”□呈“条带状”

A.□□B.□□C.□□D.□□

【答案】18.D

【解析】18.山区的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受地理环境影响,呈“条带状”发育明显;城市的聚

落规模一般较大,经济水平较高,呈“团块状”发育;故选:Do

19.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下列环境最适宜聚落形成的是()

A.温暧湿润B.高温多雨C.炎热潮湿D.高温少雨

【答案】19.A

【解析】19.聚落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聚落往往形成于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的地区,高温多雨、炎热潮湿和高温少雨的地区气候条件差,不宜形成

聚落,故选A。

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通常分为乡村和城市。读下图,完成下面20-21小题。

20.图中四地点,最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

A.AB.BC.CD.D

21.影响其形成城市聚落的主要因素是()

A.气候B.地形C.交通D.土壤

【答案】20.B21.C

【解析】20.由图可知,图中四个点中,最可能形成城市聚落的是B点,该地位于河流交

汇处,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条件优越,故选B。

21.由图可知,图中A、B、C地势都平坦,又位于河流沿岸,只有B点位于河流交汇处,

交通更为便利,影响其聚落形成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故选C。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图例

3等高线

一公路

,河流、桥梁

聚落

22.图中聚落分布的规律是()

A.沿海岸线分布B.沿等高线平行分布

C.沿公路分布D.无明显规律

23.与A聚落相比,B聚落发展成规模较大的聚落的优势条件是()

A.靠海B.靠山C.河流D.有矿产资源

【答案】22.C23.A

【解析】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有利于聚落

的形成和发展,在高山、荒漠地区没有聚落;聚落是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

人类应该保护具有民族特色的民居;聚落的发展导致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来多,

道路越来越完善,聚落的发展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环境。

2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

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的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读图可得,图中的聚落沿公路分

布,该地区交通运输比较便利,故选C。

23.读图可得,A聚落和B聚落都位于公路沿岸,与A聚落相比,B聚落发展成规模较大

的聚落的优势条件是靠海,海运便利,故选A。

考点5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民居自然环境建筑特点

双层木楼或竹楼,上层住人,

热带雨林地区的民居,

下层空着或养牲畜;屋顶坡

如我国云南傣族竹楼,

气候高温多雨,比较潮湿。度陡,利于排水,下部通风

东南亚的高脚楼。

隔潮

草原地区的住房,如我国毛毯制成的圆形帐篷,

气候干燥,草原上风强劲,且风向易变

蒙古族的蒙古包。易拆装,便于游牧

气候冬冷夏热,黄土的土层深厚、直立性强,在黄土层上挖掘而成,冬暖

黄土高原区的窑洞。

不易坍塌。植被较少,缺少木材夏凉,节省建材

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

青藏高原的藏族碉房。气候高寒,日照强、昼夜温差大,多土石坚固、实用,且冬暖夏凉

沙漠地区的村庄,如我国气候干旱,降水少,风沙大;白天炎热

吐鲁番的平顶屋。日照强烈、昼夜温差大。墙厚、小窗、平顶

极地地区的民居,如因纽冰块砌成,低矮无窗户;墙

气候严寒,冰天雪地,无其他建筑材料

特人的冰屋。体厚,利于保持室内温度

【典例解析1

陕北传统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窑洞前多

植树。2018年,石窑建造技艺入选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民间

艺术极具建造者的高超智慧和工匠精神,在建造全程技艺和手法体现到极致。由于受自然环

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人情影响,不同区域的窑洞也形成了各式各样的建筑形式。

据此完成下面24-25小题.

24.陕北民居的修建原则反映了该地区()

A.沟壑纵横B.全年多雨C.河网密布D.土质疏松

25.窑洞前植的树主要是()

A.常绿硬叶树B.常绿阔叶树C.落叶阔叶树D.常绿针叶树

【答案】24.A25.C

【解析】黄土高原是我国四大高原之一,这里由于土质疏松、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水

土流失十分严重,长期的水土流失使这里形成了沟壑纵横、支离破碎的地貌。

24.由题目可知,陕北民居一般依山形走向,避湿就干,避低就高,坐北朝南的原则而建,

反映了该地区沟壑纵横的特点,故选A。

25.由题目可知,该地区是陕北地区,地处黄土高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其植被类型属于

温带落叶阔叶林,故选C。

沙特阿拉伯北部地区的农田采用「以水源为中心的全自动喷灌系统。图甲为圆形农田景

观图,图乙为城市贮水塔。读图,完成下列26-28小题。

图甲图乙

26.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水资源很匮乏B.石油资源丰富C.气候温和湿润D.灌溉农业发达

27.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

A.人口数量、服饰不同B.交通线数量、分布不同

C.建筑物高度、密度不同D.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28.影响图中农田形状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热量C.降水D.水源

【答案】26.A27.D28.D

【解析】26.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水资源很匮乏,A选项正确,C选项错误。石油资源丰富不是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B选项错误。灌溉农业发达是社会经济特征,D选项错误。故选A。

27.乡村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活动,

乡村和城市的本质区别是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28.沙特阿拉伯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干燥,该区域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水资源很

匮乏,农田采用了以水源为中心的全自动喷灌系统,故影响图中农田形状的主要因素是水源,

D选项正确,ABC选项错误。故选D。

下图为聚落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29-31小题。

甲乙丙丁

29.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A.甲B.乙C.丙D.T

30.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B.交通线数量、分布不同

C.建筑物高度、密度不同D.人口数量、服饰不同

31.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口优越的位置U平坦的地形□高山、峡谷U气候湿热口靠近河流

A.□□□B.□□□C.□□□D.□□□

【答案】29.C30.A31.D

【解析】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

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

同的景观特色。

29.读图可知:甲和丙都是农村景观,甲是牧区景观,丙是农村景观,以种植业为主,本题

选C。

30.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

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

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

高,但经济实用且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生产与生活

方式的不同故本题选A。

31.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

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

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结合选项选D。

考点6保护世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古代人遗留下来的城堡、庙宇、雕塑、壁画、碑刻、宫殿、园林、陵墓等。

2.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1)世界文化遗产体现了某个国家、民族、城市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地的社会制度、民

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学发展水平。

(2)有利于开展文化旅游。

3.保护措施:

(1)控制工业污染对建筑、雕塑、壁画的侵蚀。

(2)禁止在著名的文化遗产周围修建高大的建筑物。

(3)减轻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

4.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挽救这些人类的无价之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目前,世界上有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例如,法国

巴黎塞纳河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水城,西班牙历史文化名城托莱多,秘鲁马丘比丘,我国

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

■[典例解析】

32.下列四幅图片选项,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平遥古城B.丽江古城

C.桂林山水D.皖南古村落

【答案】32.C

【解析】32.本题考查位于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桂林山水是著名的自然风光,不在世界文

化遗产的名单之列,故选C。

33.意大利水城威尼斯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和土壤B.气候和资源C.河流和交通D.宗教和习俗

【答案】33.C

【解析】33.威尼斯是意大利东北部城市,亚得里亚海威尼斯湾西北岸重要港口,建于离岸

4公里的海边浅水滩上,平均水深1.5米。由铁路、公路、桥与陆地相连.由118个小岛组

成,并以177条水道、401座桥梁连成一体,以舟相通,有“水上都市”、“百岛城”、“桥城”

之称。故其影响的主要因素是河流和交通。故选C。

下图“2018年10月29日网友微信对话手机截屏图”。完成下列34-36题。

<WVW丹方正a.

城.J.;

axma*K«xus.B

•maimiBSM.

,/阿・•“,・余念。.

Bl

■.■&猥京・•♦・

汉14一立心・・1!0■.

及,96人幻食・口11下”,

IMimTXIDItHTO

a•上分.

34.水城威尼斯经常遭遇洪灾的原因有()

□全年多雨海拔低

□全球气候变暖口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

A.□□□B.□□□B.C.□□□D.□□□

35.洪水可能导致威尼斯()

A.建筑物受损B.水上出行更便捷

C.地面下沉D.水城特色更鲜明

36.保护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正确行为是()

A.改建道路,发展陆上交通B.拆除宫殿,修建现代建筑

C.驱逐当地居民,减少人口D.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答案】34.D35.A36.D

【解析】34.威尼斯属于地中海气候,该城市经常遭遇洪灾的原因有海拔低,全球气候变暖,

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等,该城市冬季多雨,夏季少雨;故选项」」符合题意,D。

35.A.洪水会淹没、甚至冲毁建筑物,导致建筑物受损,故A正确;B.洪水泛滥,影响

人们出行,故B错误;C.洪水泛滥不会导致地面下沉,故C错误;D.洪水泛滥会破坏当

地的环境和建筑物,故D错误。故选:A

36.A.改建道路,发展陆上交通,会破坏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A错误;B.拆除宫殿,

修建现代建筑,会破坏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B错误;C.驱逐当地居民,减少人口,是

不合理的,故C错误;D.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有利于威尼斯世界文化遗产,故D正确。

故选:D

37.下列世界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对应正确的是()

A.塞纳河畔…希腊B.水城威尼斯…法国

C.平遥古城一中国D.托莱多古城―秘鲁

【答案】37.C

【解析】37.题中世界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对应是塞纳河畔一法国;水城威尼斯一意大利

平遥古城--中国;托莱多古城―西班牙;故C符合题意。

38.我国云南省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平遥古城B.丽江古城C.周庄D.蓝田

【答案】38.B

【解析】38.平遥古城是位于山西省;周庄是位于江苏省;蓝田是位于陕西省。丽江古城是

位于我国云南省的世界文化遗产。故选B。

39.下列不属于我国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是()

A.安徽皖南古村落B.云南丽江古城

C.山西平遥古城D.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答案】39.D

【解析】39.威尼斯水城是意大利的,不是我国的,而A、B、C都是我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故选D。

考点7聚落发展与景观变化

1.聚落规模的变化:巴黎城区的变化。法国首都巴黎由小渔村发展为现代化的大城市,巴

黎城区的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2.聚落在发展过程中还会发生性质的变化。随着聚落职能的变化,其景观也会发生变化。

3.聚落的名称(即地名)一旦确定,一般不会轻易改变。我们可以从地名了解到该地以前

的自然、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一些情况。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并不都会日益繁荣。有些聚落在环境改变的情况下,可能会

被人们放弃,或者因毁灭而消失。

5.聚落消亡的原因:(1)自然因素:火山、地震等;

(2)人为因素:乱砍滥发森林、无计划地滥用水源等。

4[典例解析]

40.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口便利的交通口平坦的地形□高山、荒漠□气候湿热口水源充足

A.□□□B.□□□C.□□□D.□□□

【答案】40.C

【解析】40.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以上五个条件中,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包括

便利的交通,平坦的地形和充足的水源,高山、荒漠和气候湿热都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

Co

41.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

C.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D.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居住条件

【答案】41.C

【解析】41.关于聚落的叙述,聚落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关,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聚落,

如南极地区气候恶劣,没有聚落;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代表着一种建筑文化,应该加以保护;

聚落的发展改善了人类的居住条件,故选C。

42.不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是()

A.水源充足B.地表崎岖C.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

【答案】42.B

【解析】42.聚落是人们长期居住进行生产、生活的场所,聚落往往形成于水源充足、地形

平坦、资源丰富、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而在地形崎岖的地区交通不便,农业不发达,

不利于聚落的形成,故选B。

世界文化遗产是经联合国确认,具有历史学、美学、考古学、科学、民族学或人类学价

值的纪念地、建筑群和遗址。据此完成下面43-44小题。

43.下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聚落属于山西的是()

A.平遥古城B.宏村和西递C.丽江古城D,开平碉楼和村落

44.北京故宫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内部修建宾馆、饭店等娱乐场所B.限制游览人数,加强文物保护

C.附近修建高大建筑以便观其全貌D.扩大游览规模,以便提高收入

【答案】43.A44.B

【解析】43.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留下的珍贵文物,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以上四个世界文化

遗产中,平遥古城位于山西,宏村和西递位于安徽,丽江古城位于云南,开平碉楼和村落位

于广东,故选A。

44.关于保护北京故宫的做法,内部修建宾馆、附近修建高大建筑及扩大旅游规模都是错误

的做法,不利于保护文化遗产,只有限制游览人数才有利于保护文化遗产,故选B。

鼠【典例解析】

二、解答题

45.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我市某校初一学生利用暑假组织“探究祖国生态美”的实践活动.下图是同学们实地测量并绘

制的该区域示意图和基地附近等高线地形图。

海洋生物化石

(1)图示区域聚落类型是(乡村/城市)。请说出判断的依据。(一条即可)

(2)根据图文资料,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图示区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

□甲地森林面积广,环境优美。()

□图示区域农田分布呈条带状,说明主要分布在山谷地带。()

□依图判断,该基地曾经是海洋,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3)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你认为最佳位置是请说明此位置的优势有哪

些?(至少写出三条理由)

【答案】45.(1)乡村;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

(2)错误正确错误正确

(3)乙;乙处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

便利;地形平坦等。

【解析】45.聚落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地方,聚落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1)从图中可知,图示区域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是农村聚落。

(2)图示区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甲地森林面积广,环境优美;图示区域农田分布呈块

状,说明地势平坦,平原面积大;依图判断,该基地发现海洋化石说明曾经是海洋,有重要

的科研价值。

(3)甲、乙、丙、丁四地需要搬迁合并,最佳位置是乙,该处附近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

完善;靠近河流上游,水质好,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地形平坦。

4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V乙

(1)甲图所示为聚落,乙图所示为聚落。

(2)据丙图中信息分析,影响A、B、C三地聚落选址的共同因素是。

(3)A、B、C三地聚落中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大城市的是地。

(4)图中A处河流的流向是。

【答案】46.(1)城市乡村(村庄)

(2)靠近河流

(3)B

(4)自西北流向东南

【解析】46.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

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等高

线作为很重要的一个地理数据,在户外地形判断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等高线地形图判断

考验了户外的空间概念和分析能力,尤其是在户外判断地形、气候、水源、孔营地、地质灾

害等有相当关键的作用。.

据图分析可知:

(1)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甲图高楼林立,分布密集,属于城市聚落,乙图房

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

(2)根据图丙中信息分析可知,A、B、C三处聚落都位于河流沿岸,海拔均在100米以下。

(3)从图中看出,A、B、C三处中,B处在河流交汇处,地形平坦,地域广阔,最有可能

发展成为大城市。

(4)在既无指向标,也非经纬网地图中,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读方向的方法判别

方向,据此判断,图中A河自西北向东南流。

47.读如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反映了由演变为的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占地规模不断

聚落的建筑群不断,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

(3)关于聚落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聚落变得越小越好B.世界上所有的聚落都在扩大范围

C.世界上多数城市聚落都在变大D.北京应将低矮的旧房子变成高楼大厦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下列地区,容易形成城市的是。

A.河流附近B.山麓地带C.公路、铁路附近D.高山高原E.热带雨林F.南极

大陆G.中低纬度的沿海平原

(5)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的主耍因素分析,哪些优越的自然条件对早期聚落的形成有利?

【答案】47.⑴村庄(乡村)城市

(2)增加扩大增多完善

(3)C

(4)ACG

(5)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解析】47.(1)由图可知,图中反映了由乡村聚落向城市聚落的发展过程。

(2)观察和分析地图,可以说明该聚落的人口总数不断增加,占地规模不断扩大;聚落的

建筑群不断完善,并有向高空发展变化的趋势:聚落的交通将会越来越便利。

(3)关于聚落的变化,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上多数聚落的规模都在扩大,其他三个

选项错误。

(4)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十分突出,以上地区中河流附近,公路、铁路附近,中

低纬度的沿海平原自然条件优越,人口分布密集,故选ACG。

(5)从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因素分析,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的地区有

利于聚落的形成。

48.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表示聚落,图中乙表示聚落。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两条即可).

(3)下列哪些区域适合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A.热带雨林地区B.温带河流沿岸的平原C.沙漠地区D.南极地区

(4)下列聚落中需要保护的是

A.北京现代建筑群B.意大利威尼斯水城

C.九台普通农村聚落D.美国的别墅区

【答案】48.(1)乡村城市

(2)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3)B

(4)B

【解析】48.本题主要是对聚落以及读图能力的考查。

(I)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乡村和城市,从甲图看出,房屋低矮,散落分布,属于乡村聚落,

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乙图高楼林立,聚落密集,属于城市聚落;

(2)丙图中A、B、C三个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等。

(3)热带雨林地区,气候湿热,不适合人类居住;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土地贫瘠,水源

缺乏,不适合人类居住;南极地区气候严寒,不适合人类居住;

(4)传统聚落记录了当时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因此对典型聚落加以保护,

传统聚落有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平遥古城等。

49.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以我国和世界人口分布为主,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下面是他们的探究程序,请你与他们一道完成探究过程吧。

(探究主题)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探究资料)

海拔

■200mUT

H2OO-5OOm

□SOO-IOOOvn

□|000-2000n

■r.

图一我国人口垂直分布状况

图二世界人口分布图三我国人口分布图

图四世界地形分布图

图五世界人种分布图

图六高架屋

图七世界气候分布图

(1)为探究“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兴趣小组应选择的资料有:

(尝试探究)

(2)地形与人口分布:读图一从地形类型看,我国约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地区。

(3)海陆位置与人口分布:从海陆位置看,图三反映出我国人口主要分布在地区。

(4)纬度与人口分布:我国东部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大部分位于纬度地

区。

(综合归纳)

(5)综合归纳:我国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形、气候的中低纬度地区。

(验证迁移)

(6)从世界人口分布图可以看出,世界人口最稠密的地区有:亚洲的东部、、欧洲西

部和洲东部等,它们都位于纬度沿海的平原地区。

(拓展延伸)

(7)图二中C区紧邻温暖的大西洋,但人口稀少,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8)与图六景观对应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相符的是。你能解释当地民居和气

候的关系吗?o

【答案】49.(I)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图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