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0/1E/wKhkFmZ4uG-AQLTuAAKB9SHW6LA077.jpg)
![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0/1E/wKhkFmZ4uG-AQLTuAAKB9SHW6LA0772.jpg)
![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0/1E/wKhkFmZ4uG-AQLTuAAKB9SHW6LA0773.jpg)
![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0/1E/wKhkFmZ4uG-AQLTuAAKB9SHW6LA0774.jpg)
![黑龙江省鸡西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3/M02/20/1E/wKhkFmZ4uG-AQLTuAAKB9SHW6LA077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鸡西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学年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娜拉走后怎样?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所以我想,假使寻不出路,我们所要的倒是梦。但是,万不可做将来的梦。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的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被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材料二:亨利克·易卜生是一位使挪威人、斯堪底纳维亚人乃至全人类永远又惊又喜的文化巨人。他的各种类型的戏剧,尤其是“社会问题剧”,对20世纪中国文学作品有深远的影响。从戏剧创作来看,早在清末民初,易卜生及其戏剧《群鬼》便传到了中国。就评论而言,最早评论易卜生的是鲁迅。1907年,鲁迅在《河南》月刊第二、三、七号上连续发表两篇文章论及易卜生。“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新的时代要求,使易卜生及其戏剧更加深入广泛地在中国流传。在“五四”期间,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等,都在我国上演过。“五四”前后,娜拉、斯多克芒的形象活在中国青年的心上,易卜生的名字传于青年之口。1935年,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上演《玩偶之家》,全国各地也先后上演这出戏,盛况空前,因此有人称这一年是“娜拉年”。这是《玩偶之家》在中国演出的高潮,扩大了娜拉的影响。在这三十多年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可以明确地看到易卜生戏剧(主要是社会问题)的启迪作用,像《玩偶之家》《社会支柱》等剧作,在胡适的《终身大事》(1919)、欧阳予倩的《波妇》(1922)等早期话剧中,都有直接的反映。这种反映证实,接受易卜生影响的作家的创作,也走上了社会问题剧的道路。独幕剧《终身大事》中,女主人公田亚梅可以说是中国的娜拉,她反对父母利用封建迷信、风俗祠规干涉她的婚姻自由,离家时留下一张字条,表明自己的“终身大事”“应由自己决断”,然而,胡适并没有真正提倡中国的娜拉走出玩偶之家,他只重视精神上的反叛,所以不主张“女学堂”上演这出戏。欧阳予倩也塑造了一位中国的娜拉形象,她就是《泼妇》里的于素心。她反对男人借故纳妾,欺侮女性,反对封建市侩家庭对女子进行欺骗教育的一番议论,和她理直气壮地离开家庭的具体行动,都颇有易卜生式的特色,于素心带着儿子出走,娜拉扔下儿子出走都能表明她们要摆脱牢笼,寻求妇女独立生活的道路的决心。易卜生对“五四”以来我国小说创作的影响,是潜在的,却又是可以理解的。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庐隐的《灵魂可以卖么》、叶绍钧的《隔膜》和《一生》,还有茅盾的《虹》、巴金的《家》《春》《秋》等长篇小说,都或多或少地受其影响。鲁迅于1926年发表的《伤逝》,多次讲及易卜生和他的戏剧。女主人公子君也是当时中国的娜拉,不过这一形象所蕴含的美学意义比娜拉更深邃。子君和涓生都很崇拜易卜生等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对于娜拉出走予以赞同,那是不用说的。子君争取婚姻自由,勇敢地走出封建家庭,与涓生生活在一起,自然是好样的。但是小家庭平庸的生活,婚后与涓生之间的思想感情上的距离,竟迫使她不得不返回她所厌恶的那个家,直至毁灭。(摘编自王忠祥《易卜生戏剧创作与20世纪中国文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认为,钱买不到自由,但人可以为了钱而卖掉自由,因此经济权对妇女而言是最要紧的。B.娜拉出走之后,即使经济获得了独立,但仍会是他人的傀儡,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互为傀儡。C.易卜生及其戏剧在中国深入广泛地流传,离不开新时代的要求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D.《伤逝》中子君很是崇拜易卜生,对娜拉出走也是持肯定态度,但其追求婚姻自由的结局令人唏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娜拉走后怎样》表达了鲁迅对自由多方面的认识与看法,今天的读者读后仍有很多关于自由的深刻启示。B.出笼鸟的遭遇昭示了“娜拉们”的结局——倘若没有自我生存能力,自由不过是一纸笑谈,因此妇女解放的关键是经济权。C.娜拉的形象活在中国青年的心上,是由于上海的左翼剧社大规模地演出《玩偶之家》,全国各地也先后上演,盛况空前。D.欧阳予倩的话剧受到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影响,其作品《泼妇》中的于素心与娜拉一样,都渴望摆脱牢笼,独立生活。3.下列文学作品中,不涉及“女性解放”主题的一项是()A.《虹》中的梅行素受“五四”新思潮的影响,毅然剪掉自己的长发,这一举动引起父亲的反感。B.《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反抗包办婚姻,跑到天主教做姑子,结果被日军掳去,后利用慰安妇的身份为八路军提供情报。C.《月牙儿》中年轻的女儿不愿重复母亲屈辱的生活,只身走出家庭,投身处处是陷阱的社会。D.《窦娥冤》中窦娥受到无赖陷害,被昏官以拷打婆婆相通,在临行刑前发下三桩誓愿。4.请简述材料一的论证思路。5.易卜生的戏剧创作对20世纪中国文学创作产生了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本一:窗泰格特(澳大利亚)在一家医院的病房里,曾住过两位病人,他们的病情都很严重。这间病房十分窄小,仅能容得下他们俩。病房设有一扇门和一个窗户,门通向走廊,透过窗户可能看到外界。其中一位病人经允许,可以分别在每天上午和下午起身坐上一个小时。这位病人的病床靠近窗口。而另一位病人则不得不日夜躺卧在病床上。当然,两位病人都需要静养治疗。使他们感到尤为痛苦的是,两人的病情不允许他们做任何事情借以消遣,既不能读书阅报,也不能听收音机、看电视……只有静静地躺着。而且只有他们两个人。噢,两人经常谈天,一谈就是几个小时。他们谈起各自的家庭妻小,各自的工作,各自在战争中做过些什么,曾在哪些地方度假,等等。每天上午和下午,时间一到,靠近窗户的病人就被扶起身来,开始一小时的仰坐。每当这时,他就开始为同伴描述起他所见到的窗外的一切。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中全部内容了。很显然,这个窗户俯瞰着一座公园,公园里面有一泓湖水,湖面上照例漫游着一群群野鸭、天鹅。公园里的孩子们有的在扔面包喂这些水禽,有的在摆弄游艇模型。一对对年轻的情侣手挽着手在树阴下散步。公园里鲜花盛开,主要有玫瑰花,但四周还有五彩斑斓、争相斗妍的牡丹花和金盏草。在公园那端的一角,有一块网球场。有时那儿进行的比赛确实精彩,不时也有几场板球赛,虽然球艺够不上正式决赛的水平,但是,有得看总比没有强。那边还有一块用于玩滚木球的草坪。公园的尽头是一排商店。在这些商店的后边,闹市区隐约可见。躺着的那位病人津津有味地听着这一切。这个时刻的每一分钟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享受。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接着,又是一场扣人心弦的网球赛。他听着这栩栩如生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一天下午,当听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有幸能观赏到窗外的一切?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呢?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到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他白昼无时不为这一想法所困扰,晚上,又彻夜难眠。结果,病情一天天加重了,医生们对其病因不得而知。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到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另一位病人仍然继续盯着天花板。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稍过了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立刻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房,剩下他一个静静地躺在那儿。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文本二:突转式逆向构思法,简而言之,即“蓄势于前,突转于后”,也就是先写顺势的直线发展,似乎文章要按照这一发展趋势结束,但当顺势发展到关键之处,突然来一个大转折,“涌出一个动人肺腑的高潮来”,以完全出乎意料的方式终篇。蓄势要蓄足,转折要转陡。以流水作比,蓄势好比提高水位,加大落差,飞流直下,更为有力,激起更大的浪花。这样的突转,才能获得充分的表现力。顺逆法也是一种使文章曲折生姿的妙法,它是通过对顺势与逆势的巧妙安排,造成文章波澜迭起、起伏变化、曲折生姿的写法。顺势,即顺着事物某种发展趋势来写;逆势,即写与顺势相反的趋势。“文似看山不喜平。”创作时应当精心构思,巧妙安排,表现出情节的顺势逆势,并使之错落相间,相辅相成。值得注意的是:在顺逆法构思中,顺势和逆势的出现,必须符合“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原则,不能违背生活的逻辑,去编造荒诞不经的情节,否则,效果会适得其反。顺逆法与突转法有相似之处,更有区别。二者都有逆转出现,但顺逆法是把顺势和逆势错落相间地进行安排,使文章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突转式则是先写一个又一个的顺势,最后来一个逆转,蓄势于前,突转于后。(摘编自海珠儿《谈逆向构思法》)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且意蕴丰富,既可指病房窗,也可指心灵之窗,透过它可以看到两个病人不同的内心世界。B.靠窗病人死了,医护人员“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这一细节表现了医护人员对生命的麻木冷漠。C.靠窗的病人看到的是“光秃秃的一堵墙”,却向病友描述了一个多彩的世界,这说明他对生活充满热情,体贴关心他人。D.小说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冲突,以此来推动情节发展,并揭露人性的弱点。7.依据文本二,下列对文学作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荷花淀》中先写女人们探夫归来遇敌,将紧张气氛推到极致,然后写伏击获胜,属于典型的突转式逆向构思法。B.《老人与海》中写桑地亚哥老人一次又一次与对手搏斗,最后却落得一无所有,即是用一个又一个顺势为最后逆转蓄势。C.《促织》中成名之子魂化促织的情节看似荒诞不经,属“意料之外”,却符合鬼怪志异小说的情境设定,在“情理之中”。D.《氓》中先写女主人公对“氓”的热烈情感,再写婚后的不幸以致决绝分手,形成情节突转,具有极强的感情冲击力。8.请简要分析小说《窗》中不靠窗的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9.小说《窗》“蓄势于前,突转于后”的情节安排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竞宁元年,单于复入朝,礼赐如初,加衣服锦帛絮,皆倍于黄龙时。单于自言愿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墙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塞上谷以西至敦煌,传之无穷。(节选自《汉书·匈奴传》)材料二:王昭君者,齐国王襄女也。昭君年十七时,颜色皎洁,闻于国,求之皆不与。献于孝元帝,以地远,既不幸纳,叨备后宫。积五六年,昭君心有怨旷,伪不饰其形容。元帝每历后宫,疏略不过其处。后单于遣使者朝贺,元帝陈设倡乐,乃令后宫妆出。昭君怨恚日久不得侍列乃更修饰善妆盛服,形容光辉而出,俱列坐。元帝谓使者曰:“单于何所愿乐?”对曰:“珍奇怪物,皆悉自备。唯妇人丑陋,不如中国。”帝乃问后宫,欲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于是昭君喟然越席而前曰:“妾幸得备在后宫,粗丑卑陋,不合陛下之心,诚愿得行。”时单于使者在旁,帝大惊,悔之不得复止。良久,太息曰:“朕已误矣!”遂以与之。昭君至匈奴,单于大悦。以为汉与我厚,遣使者报汉,送白璧一双、骏马十匹、胡地珠宝之类。昭君恨帝始不见遇,心思不乐,心念乡土。乃作《怨旷思惟歌》曰:“……离宫绝旷,身体摧藏,志念幽沉,不得颉颃。虽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独伊何,来往变常。翩翩之燕,远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父兮母兮,进阻且长,呜呼哀哉!忧心恻伤。”昭君有子曰世违。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昭君问世违曰:“汝为汉也,为胡也?”世违曰:“欲为胡耳。”昭君乃吞药自杀。单于举葬之。胡中多白草,而此冢独青。(节选自蔡邕《琴操·怨旷思惟歌》)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上打“√”。昭A君B怨C恚D日E久F不G得H侍I列J乃K更L修M饰N善O妆P盛Q服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倍,指加倍,与《鸿门宴》中“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的“信”字意思不同。B.形容,文中指容貌神色,与成语“形容枯稿”的“形容”意思相同。C.幸,指有幸,与《阿房宫赋》中“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的“幸”字意思不同。D.厚,指丰厚,与《苏武传》中“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的“厚”字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昭君的美丽远近闻名,被选入宫中五六年,连元帝的面也不得见,后作为和亲女子,被赐给单于,万里投荒,思乡思亲,最终独留青家,怨恨贯穿一生。B.在汉元帝选拔后宫女子去和亲时,王昭君主动起身上前,并极力丑化自己,这实是讽刺元帝有眼无珠,元帝后悔,但因昭君去意已决,出塞的命运无法改变。C.王昭君出塞是个人命运的不幸,但促成了汉朝和匈奴关系的和好,从材料二中的死后隆重下葬和两则材料都提及的单于喜悦来看,昭君获得了匈奴人的敬重。D.材料一中的王昭君只是一个人名,于国有功,却不见具体形象。而材料二中的王昭君有情感、有言行,神、形和传奇色彩兼备,这是由两则材料的不同主题决定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帝乃问后宫,欲以一女赐单于,谁能行者起。(2)单于死,子世违继立。凡为胡者,父死妻母。14.昭君出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作答。(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西河·和王潜斋韵①曹豳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漫漫白骨蔽川原,恨何日已!关河万里寂无烟,月明空照芦苇。谩哀痛,无及矣。无情莫问江水。西风落日惨新亭,几人堕泪!战和何者是良筹,扶危但看天意。只今寂寞薮泽里,岂无人、高卧闾里,试问安危谁寄?定相将有诏催公起。须信前书言犹未?【注】①王潜斋,南宋爱国词人,遭劾无奈隐居乡间。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今日事,何人弄得如此!”,词一开篇,便慷慨激昂,直截了当地严厉责问,矛头所指,不言自明。B.“漫漫白骨蔽川原”,形容白骨遍布川野,无边无际,与曹操“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异曲同工之妙。C.“谩哀痛”,空哀痛,与《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谩嗟荣辱”的“谩”相同,都包含着作者无尽的感慨。D.词的下片词人生发感慨,在寂寞乡野之中,已经没有高洁、有才能的士人,也没有人再关心国家安危。16.请分析本词与姜夔的《扬州慢》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柳永《望海潮》中的“____________”写出了街巷河桥的美丽;姜夔《扬州慢》中的“____________”虚写了扬州长街的繁华。三、基础知识运用(18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本题共3小题,共9分)1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女也不爽(差错)危乎高哉(危险)乘彼垝垣(乘坐)B.士也罔极(准则)岂余心之可惩(惩罚)异日图将好景(描绘)C.有三秋桂子(农历九月)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僻静)无与士耽(沉溺)D.以手抚膺坐长叹(坐下)西当太白有鸟道(对着)因自度此曲(谱写)19.下列各项中,与“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羌管弄晴,菱歌泛夜C.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D.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20.下列文中有关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胡马,胡人的兵马,指北方少数民族的军队,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代指金兵。B.《诗经》反映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社会生活,共305篇,古时也称为“诗三百”,诗歌都是四言诗,普遍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的。C.淮左,淮水东面。方位以东方为左,扬州一带,在宋时属淮东,故称。D.“楚辞”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屈原创制的一种诗歌体裁,另一个是指刘向辑录的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程控交换机过流保护热敏电阻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敌草隆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扭扭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铜基覆铜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竹座垫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石雕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熏蒸消毒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汤碗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埋弧焊鲫片管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园林耙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重庆市中考数学试卷(AB合卷)【附答案】
- 护理不良事件管理及根因分析
-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是(专业职业分类明细)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DB43-T 2142-2021学校食堂建设与食品安全管理规范
- Module8Myfuturelife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英语外研版九年级下册
- 中职历史教学计划
- 桥梁顶升移位改造技术规范
- 浙江省杭州市2022-2023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 介绍人提成方案
- 天津在津居住情况承诺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