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师大附中高三六校第一次联考新高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很多人早就敏锐地注意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知识大爆炸,令每个人都变得越来越无知。相对于人类知识的庞大总和,我们穷尽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另一方面,互联网又使知识的获得变得越来越容易。于是,“无知”渐渐不再被当成什么大不了的事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持有这样的观念:我们不必了解具体的知识,只需要知道想用的时候在哪儿能找到它。获取知识的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具体的知识就像一块块砖,搭建起你的认知体系之墙,这面墙并不需要每个地方都填满。有些空缺,你的确可以有需要时再去填补,但是,假如空缺的地方太多,墙就会塌掉。所以,即使网络使知识近乎“唾手可得”,掌握具体的知识,仍然无比重要。威廉•庞德斯通在《知识大迁移》中提出了“元无知”的概念。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这句像绕口令一样的话,颇有深意。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但是,假如你连搜索什么都不知道呢?甚至,假如你连“我需要去搜索”这一点都不知道呢?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本身就需要一定的知识积淀,真正的一无所知,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知识的无限与人力的有限,毕竟是事实。既然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已经变了,学习方式自然也得做出改变。有人曾提出了一个有趣的说法:过去那种学习是“应试型”的,问题和答案都很明确,只要系统、完整地掌握了一个领域的知识,就能拿到满分。所以,学习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如今,我们已经无法再追求绝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了,因为不管选择哪个领域的知识,我们的大脑都不可能全部装下。同时,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还没毕业就发现自己的专业过时了”正在从一个笑话变成值得警惕的现实。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本身也不知该归入哪个系统、哪个领域。为了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可能需要翻几十本书、搜索上百个网页、涉猎多个完全不同的学科领域――像侦探破案一样,抓住一点线索慢慢深入调查,最后寻得真相。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选自周飞亚《当知识流向“云端”》)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很多人意识到我们和知识的关系发生了改变,也有不少人不再把无知当作大不了的事,他们依赖于需要的时候去网络上获取知识。B.威廉·庞德斯通所说的“元无知”,就是觉得“无知”并不可怕的那种无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C.人们并不需要什么都知道,有些知识可以在需要时再去掌握,但必须具备一定的知识积淀,这样才能提出问题,继而去寻找答案。D.知识无限而人力有限,知识更新的速度加快,很多知识处于学科之间的模糊地带,这就决定了无法再追求知识的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指出当今知识大爆炸的背景下不必了解具体知识的错误思想,既明确了论述的话题与方向,也凸显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B.文章借“砖”和“墙”进行比喻论证,说明学习既不必追求没有“空缺”,又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淀,形象地阐述了具体的知识和认知体系的关系。C.文章第三段运用对比论证,将以前的“应试型”学习与现在的“破案型”学习进行对比,强调我们与知识的关系变了,学习方式也随之改变。D.文章第四段通过类比、引用等论证方法,多层次多侧面地阐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互联网时代,我们能够掌握的知识的比例越来越小,但我们对知识的获得却越来越容易,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B.互联网时代,学习方式上,人们除了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外,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C.以前的学习可以称为“应试型”的,最需要的是勤奋和专精,现在的学习是“破案型”的,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D.在当今社会,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世界记忆工程”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进程。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理事、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说:“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几乎与国际同步,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率先在国内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近年来,中国相继出台《“互联网+中华文明”三年行动计划》和《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等文件,重视文物保护的同时,也对文物的数字化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综合自“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等)材料二敦煌研究院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表示,多年前,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采用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各种保护方式,都无法阻止莫高窟的衰落,而数字技术的运用,为莫高窟的保存和資源共享提供了非常大的空间。如今去敦煌莫高窟的游客,只要愿意,可以不再象以前那样一一排队挤着进那一个个的小洞窟,就着微弱的光线看着那一幅幅可能有残缺的壁画,而是可以在3D虚拟环境中观赏敦煌壁画和彩塑,感受到洞窟中无法观看的细节,想看多细就看多细。早在2015年,广东省文化厅就在国内首次开发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电子地图”手机APP应用软件,该软件录入了广东省级以上非遺的地理位置、传承人、传承基地等信息,为用户了解与保护广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便利。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目前校藏古籍文献2000多册,但受到自然条件、保存条件和书籍的物理特性的影响,大量古籍文受损严重,所以,古籍数字化的工作迫在眉睫。古籍数字化成本非常高,如一册300页古籍数字化成本要60万到90万,所以学校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到几千万的资金用于古籍教字化工作。古籍虽然可以被数字化,从而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被存储,并被快速检索,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综合自“中国文明网”、“搜狐网”等)材料三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专项支持资金,将该专项資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増长。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交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摘编自王晓芬《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的优势与路径》)1.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80年代末,敦煌研究院就提出了建设数字敦煌的构想,这表明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进程是不落后于国际的。B.中国文化产的数字化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是保护文化遗产的一重要技术手段。C.数字技术对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在此技术下,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如对敦煌、古书籍的保护。D.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离不开国际文化进产的数字化发展,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既是保护文化产的迫切需要,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识基本是国际社会的共识。B.虽说古籍数字化成本很高,但是相对于这些古籍所承裁的文化价值及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来说,这些投入还是很值得的。C.多年前,敦煌莫高窟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但运用数字技术,既保护了敦煌文化,又给游客带来了异样的观赏体验。D.综合三个材料可以看出,大数据及相关技术不仅适用于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也适用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3.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古文运动不仅是反对陈腐的今体文,更重要的是力图复兴极衰的儒家学说,推翻声势极盛的佛道二教,所以韩愈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不愧为“凌云健笔意纵横”的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宋人诗话说“韩以文为诗,杜以诗为文,故不工耳”。韩诗与古文一样,像长江大河,浩浩瀚瀚,表现笔力雄健才思富瞻的极致,李白杜甫的精华,被韩诗吸收并神而化之,独成一大家,可以说杜文不很工,却不可以说韩诗不工。韩愈在《调张籍》诗里指出自己学李杜的心得“精诚忽交通,百怪入我肠”,说明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没有刻意经营,却自然合于李杜。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他在《调张籍》诗中斥责李杜优劣论(当以元稹为此论代表),说,“不知群儿恶,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如果不是学李杜同样有得,对李杜同样深知,那么,对李杜的认知是容易出偏差的。韩愈是中唐创硬体诗的一大家,有如白居易创通俗诗也是一大家。韩派诗人多有名人,最著者张籍、孟郊、贾岛、樊宗师、卢全、李翱、李贺等人。张籍于唐德宗时登进士第,深得韩愈重视,韩愈《醉赠张秘书诗》云“张籍学古淡,轩鹤避鸡群”。《调张籍诗》云“乞君飞霞佩,与我高颉颃”。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所谓“学古淡”,“古”是指张诗擅长乐府,多用古乐府为题:“淡”是指辞意通显,不作雕饰。张籍与白居易、元稹唱和,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稹、白居易末流,所以说“轩鹤避鸡群”。如《野老歌》:“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上。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中的这种意境,也是从学杜得来。韩愈给张籍诗评价很高,《病中赠张十八》诗云“龙文百斛鼎,笔力可独扛”。张诗往往语已尽而意有余,扛鼎的笔力当是指此。中唐时期可与元稹、白居易、韩愈并列的大诗人还有柳宗元。柳宗元诗既不像韩愈诗那样豪放纵横,也不像元稹、白居易诗那样平易通俗,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显然从郦道元《水经注》写景文化出。他的诗含有选体气味,谢灵运、陶潜是他学诗的范本,当然不是模拟陶谢的形迹,而是变化为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朱熹说柳子厚“诗学陶者便似陶”。又说“学诗须从陶柳入门庭也”。苏轼称“柳子厚诗在陶渊明下,韦苏州上”。这些评价大致是平允的。不过,柳宗元学陶的真正恬淡处却还有一些距离。陶潜绝意仕进,极少流露仕途受阻的不平心情,柳宗元因热衷仕进,横被压抑,怨愤之情处处流露,尽管柳诗学陶功力甚深,在恬淡的气韵上,柳总稍逊陶一步。柳诗与陶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之与《水经注》写景文相比,各有其不可企及之处,而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摘编自《范文澜评韩愈、柳宗元诗文的特点和成就》)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是古文运动的首领,他的古文富有战斗精神,他被认为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B.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杜,张籍的成就与李杜相同,他们可以并驾齐驱,不分伯仲。C.朱熹认为,柳宗元的诗歌学陶渊明像陶渊明;苏轼则认为,柳诗的成就不及陶诗。D.柳宗元的诗歌学习谢、陶,但不是模拟谢、陶的形迹,而是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第一段引用韩愈《调张籍》中的诗句,论证唐代有些文人所持的李杜优劣论错误。B.文章第二段多处引用韩愈的言论,同时引用张籍的有关诗歌内容进行论证,论据丰富。C.文章第三段将柳宗元的诗和韩愈、陶渊明等人的诗进行对比,论述他们的诗歌的异同。D.文章首先阐述了韩诗的继承性,接着阐述其诗的独创性,最后论述柳诗的特点和成就。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杜甫;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李白。韩诗与李杜诗精神融合成一体,他不刻意经营,却合于李杜。B.张籍擅长写作乐府诗,多用古乐府为题。他的诗辞意通显,不做雕饰,诗句通俗,但不同于元稹、白居易这种末流。C.柳宗元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所以受《文选》影响很深,他的古文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含有很多骈句。D.柳宗元的诗与陶渊明的诗相比,相当于山水记与《水经注》的写景文章相比,各自有优点,但是后面的模仿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源贺,自署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也。傉檀为乞伏炽磐所灭,贺自乐都来奔。贺伟容貌,善风仪。世祖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加龙骧将军。谓贺曰:“卿与朕源同,因事分胜,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进号平西将军。世祖征凉州,以贺为乡导。诏问攻战之计。贺对曰姑藏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世祖曰:“善。”于是遣贺率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馀万头。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迁征西将军,进号西平公。又从征蠕蠕,击五城、吐京胡,讨盖吴诸贼,皆有功。拜散骑常侍。高宗即位,社稷大安,贺有力焉。转征北将军,加给事中,以定策之勋,进爵西平王。高宗班赐百僚,谓贺曰:“朕大赍善人,卿其任意取之,勿谦退也。”贺辞,固使取之,贺唯取戎马一匹而已。是时,断狱多滥,贺出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贺之临州,鞠狱以情,摇役简省。武邑郡奸人石华告沙门道可与贺谋反,有司有闻。高宗谓群臣曰;“贺诚心事国,朕为卿等保之,无此明矣。”乃精加讯检,华果引诬。河西救勒叛,遣贺率众讨之,降二千馀落。倍道兼行,追贼党郁朱于等至枹罕,大破之,斩首五千馀级,虏男女万馀口、杂畜三万馀头。贺依古今法及先儒耆旧之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以上之。显祖览而嘉焉。贺以年老辞位,诏不许。又上书称病笃,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大和三年秋薨,年七十三。(选自《魏书•列传第二十九》)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B.贺对日/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C.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D.贺对曰/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是臣祖父旧民/臣愿军前宣国威信/示其福祸/必相率归降/外援既服/然后攻其孤城拔之/如反掌耳/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定策”,尊立天子时,记其事于简策以告宗庙,因称大臣等谋立天子为“定策”。B.“刺史”,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的最高军政长官,有时也称为太守。C.“乞骸骨”,古代指官员自请退职,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D.“薨”,古代称诸侯、有爵位的大官、皇帝的妃殡、皇子公主、封王的贵族死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源贺机灵巧辩,深受器重。世祖非常器重他的机灵巧辩,赐给他爵位,加授将军封号,并允许他改姓源。B.源贺有勇有谋,屡立战功。他每次跟随世祖攻讨时总是出谋划策、冲锋陷阵,所以因功劳而多次封官授爵。C.源贺为人谦让,体恤百姓对于高宗的奖赏,他仅要了一匹军马;任冀州刺史据情理审案,减省百姓摇役。D.源贺忠心为国,深受信赖。武邑郡的石华诬告僧人道可与源贺图谋反叛朝廷,皇帝亲自担保源贺的清白。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刮译成现代汉语。(1)于是遣贺率精骑历诸部招慰,下三万馀落,获杂畜十馀万头。(2)贺依古今法及先儒耆旧之说,略采至要,为十二陈图以上之。5、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州桥①王安石州桥踏月想山椒②,回首哀湍③未觉遥。今夜重闻旧鸣咽,却看山月话州桥。州桥④范成大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注)①州桥:位于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市),本诗为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回想旧游汴京所作。②山椒:山顶。指在王安石金陵住宅不远处的钟山。③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④州桥:与王诗所永为同一座桥。此诗为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诗人奉命出使金国经过当时被金占领的汴京时所作。1.下列对两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诗先写于州桥踏月,思念家乡,后写在家乡赏月,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而忆及汴京。B.王诗中两次写到州桥和溪流,时空转换,交叉渲染,写出了人事的变迁和情感的变化。C.范诗通过两个典型细节“等”“询”,将强烈感情浓缩于此,真切而炽热,撼人心灵。D.范诗末句用一个“真”字作结,真切写出了被金占领区“父老”的哀怨、思念与失望。2.这两首诗虽内容各异,但都体现了一个“思”字,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这两首诗中“思”的异同。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1)“乡人皆恶之,何如?”曰:“未可也。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2)三岁为妇,__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氓》)(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_________,考之行事,________(司马迁《报任安书》)(4)____________,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_____________!

(李清照《声声慢》)(5)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_。(孟浩然《夜归鹿门歌》)7、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①中华民族有着英雄书写的悠久历史。远古时代,“鲧禹治水”“精卫填海”等故事,让我们感受到坚忍不拔和一心为民的品质与情怀;在现当代,英雄主义的书写被赋予极强的“唤醒”功能。请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要求:符合原著,表达清晰。②垃圾分类是一种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改善生活环境,节约使用资源。继上海之后,北京将于2020年5月1日大力推行垃圾分类。为助力此项措施的推行,请提出你的合理性建议。要求:观点明确,条理清晰。③“逆行者”是指那些灾难来临之际逆着逃生的方向朝着灾难点儿进发的人们。不管是在扑灭四川凉山森林火灾时不幸殉职的多名消防战士,还是在疫情蔓延时临危受命的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和那些不惧生死的白衣天使,他们都是和平年代的“最美逆行者”。请你为他们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诗歌。要求:感情真挚,语言流畅。8、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写作。①家庭生活中一定有引发你关注的细节。请以一次家庭聊天作为背景,刻画聊天场景以及你的心理状态。150字左右。②在疫情中奔赴一线有所作为的人,人们称之为“逆行者”。请写一段抒情文字,向这些“逆行者”致意。150字左右。③请从《呐喊》《边城》《红岩》《平凡的世界》及《老人与海》中任选一部,就其中某个片段写一段推荐阅读的文字。150字左右。9、作文人一旦喜爱某种东西达到狂热痴迷的程度,其关注点就会集中在那东西上,不知不觉中把其他方面的信息都给忽略了,从而失去了正常的判断力。然而,一些了不起的成就也源于此。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1、1.B2.D3.B【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对“元无知”理解错误。由原文“所谓‘元无知’,就是‘你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那种无知”可知,“元无知”的本质是连问题的存在都意识不到。由原文“由于知识的唾手可得,人们开始觉得‘无知’并不可怕,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可知,“一些人总认为在互联网时代只要上网一搜,随时就能解惑”这只是对一些人错误想法的描述,不是对“元无知”的解释。B错误。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D项,“多层次多侧面地闸述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这一观点”错误。第四段的段意主要是讲互联网时代需要掌握更多的零碎知识。“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无法再追求绝对完整性和系统性”只是指出了互联网时代学习的现状,并非语段的主旨。D错误。故选D。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A项,“可以说毫无障碍可言”错误,原文是“似乎已是一片毫无障碍的坦途”且这是一些人的认识,并非作者的观点。A错误。B项,正确。C项,“最需要的是质疑与广博”错误,由原文“而现在的学习应该是‘破案型’的,掌握某个领域的专业知识虽然也很重要,但远远不够,还需要很多零碎的知识作为解决问题的线索”可知,原文并没有提及“质疑”是“破案型”的条件。C错误。D项,“只要……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说法绝对化,有原文“而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其实就是线索。它不需要完备,不需要深刻,甚至不需要精确,而需要尽可能多样化。因为它不是答案,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这样的钥匙,自然是越多越好。我们所了解的再偏门再不起眼的一件事,都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可知,那些碎片化、浅表化的知识只是一把入门去寻找答案的钥匙,“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刻成为这样的线索,而不是“就能”使自己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上立于不败之地。D错误。故选B。【点睛】解答此题时要在原文中找对应句。先在选项中选定需要“定位”的关键词语,依据选定的“关键词”寻找、确定选项在原文中的对应句。然后首先将题干与选项进行对比,看题干问的是什么,选项回答的是什么,看看是不是考查答非所问类试题。如果题干中出现“不属于”“不能说明”这类词,考查的就是这类题;如果题干中仅出现“不符合原文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则可以不考虑此步骤。其次将选项与对应句进行比较,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时,应找到二者表述存在差异的地方,符合原文意思的是正确选项,否则是错误选项。最后选项与选项进行比较,选出错误或者最恰当的一项。2、1.D2.B3.①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②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③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④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⑤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⑥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⑦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⑧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D项,根据材料三可知,参与国际交流只是中外技术互补的一种手段,但这并不意味着“只有注重借鉴国际经验,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因此选项中的“只有......才.....”说法太绝对,将"借鉴国际经验”这个充要条件当成了“中国文化遗产的数学化发展才会越来越快”的必要条件。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B项,根据材料二中的信息源"但是古籍数字化存档也容易遭到病毒侵害,存在被人为误删或者掉电等故障的风险”可知,选项中说"数字化后可安全储存”是不恰当的。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文化遗产数字化,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由材料一中联合国和中国的各项举措可见:国家及时出台相关文件以做好政策引导。由“从技术层面未说,通过大数据及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可以实现对文物完整的数字化存档并永久保存,这已成为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方面”可见:对数字化后的文化遗产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以及政府应加大对文化遗产数字化工作的资金投入。由原文“由国家统一规划,通过政府牵头和社会参与,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把碎片化的信息聚合在一起,实现数字化、可視化建模,进行立体重构和生动再现”可见:在国家层面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综合数据源。由“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オ,支持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建设”可见:培养一批既懂文化艺术又懂数字技术,既具备理论知识又不乏实践经验的复合型人才。由“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可概括出:建立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实验室平台。由“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以项目立项的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处理”可见:鼓励积极申报文化遗产数字化项目。由“建立一种公共性、开放性、互动性的国际对话与交流机制,通过定期的技术文流与对话,加深中外技术互补,促进双方在技术领域持续、深入、全面的合作与发展”可见其措施为:加强国际交流以促进中外技术互补。3、1.B2.C3.B【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B项,“他们可以并驾齐驱,不分伯仲理解错误。”原文是“韩愈承认张籍学李杜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颉颃同飞”,韩愈认为张籍学习李白、杜甫,与自己有同样的成就,可以与自己并驾齐驱。故选B。2.本题考查分析文中结构,分析文本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项,“论述他们的诗歌的异同”不恰当,第三段只论述了柳宗元的诗和陶渊明的诗的异同,而柳宗元和其他人的诗只论述其异,没有论述其同。故选C。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整合文中信息并进行分析和推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张冠李戴,由原文“韩诗变化怪奇,主要得自李白;法度森严,主要得自杜甫”可看出,李白和杜甫位置错误。C项,强加因果,从原文“他虽与韩愈同为古文运动的创始人,但受《文选》影响甚深,他的古文含有很多骈句,特别是最著名的山水记”可看出前后之间是转折关系而非因果关系。D项,“但是后面的模仿者都不如他们两个人”错,原文“后起的模拟者总不免比创始者要稍逊一筹”中的“模拟者”指柳宗元,“创始者”指陶渊明。故选B。【点睛】论述类文本阅读常见设误类型:(1)无中生有。把文章里没有的内容加进答案中去。(特别提醒:关注未然与已然、原因与结果、先与后、夸大与缩小、部分与全体的区别)(2)主次颠倒。把次要的说成主要的。(3)以偏概全、张冠李戴。即偷换概念,明明是那件事,答案里却说成是这件事。(4)因果颠倒。或者把因说成果,或者把果说成因,这一点最具有干扰性,望同学们认真甄别。4、1.B2.D3.B4.(1)(世祖)于是派源贺率领精锐骑兵到各个部落进行招安抚慰,共招降三万余部,获得各种牲畜十余万头。(2)源贺依照古今兵法和古代儒者、年高望重者的言论,简略地采用最重要的内容,撰写了《十二阵图》,把它进献给皇帝。【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能力,还要在整体把握句意的前提下,抓住关键点: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语气词、动宾搭配、句式整齐等。要根据语意做题,可用排除法。译文:源贺回答说:“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自作为姑臧城的外援。但他们都是我祖父属下的旧民,我愿意到军前向他们宣扬大魏国的威信,昭示他们祸福所在,他们必然会相率归降。外援已经降服,然后再攻打姑臧这座孤城,占领它真是易如反掌。”“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中主谓宾结构完整,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A项;其次,“然皆是臣祖父旧民”中的“臣”是指源贺的自称,“臣愿军前宣国威信”中的“臣”也是指源贺的自称,所以“臣愿军前宣国威信”中的“臣”后不应断开,可排除C项;最后,“拔之如反掌耳”陈述的是在上述条件下攻城的容易,中间不可断开,可排除D项。故选B。2.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考生平时要注重文化常识的积累,尤其是课本注释的相关内容,需要分门别类,进行归纳识记。对于考题中出现的比较生僻的古文化常识,根据文意仔细甄别正误。D项,“皇帝的妃嫔、皇子公主”错,应该是“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故选D。3.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看清题干要求,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较,做好理解分析,找出与原文不符合之处。B项,“他跟随世祖攻讨时都是出谋划策、冲锋陷阵的”错,如“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陈”就没有说他“出谋划策”。故选B。4.本题考查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按照翻译六字诀换、调、补、刪、留、变的方法,做到字字落实。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得分点:历,到;招慰,招安抚慰;下,说下、拿下,引申为“招降”;“获杂畜十馀万头”定语后置,正常语序为“获十馀万头杂畜”。译为:(世祖)于是派源贺率领精锐骑兵到各个部落进行招安抚慰,共招降三万余部,获得各种牲畜十余万头。第二句得分点:耆旧,年高望重者;说,言论;为,撰写;上,进献。译为:源贺依照古今兵法和古代儒者、年高望重者的言论,简略地采用最重要的内容,撰写了《十二阵图》,把它进献给皇帝。【点睛】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信达雅,要想翻译得通顺正确,平时要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做题时要兼顾上下文,分析把握关键词,注意特殊句式,并做到通畅表述。关键词,一般是通假字、古今异义词、活用字、多义词等;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敲断定它们的含义即可。译文:源贺,是自封的河西王秃发傉檀之子。秃发傉檀被乞伏炽磐灭亡之后,源贺从乐都前来投奔大魏。源贺容貌魁伟,仪表堂堂。世祖向来听说他的名声,及至见到他后,非常器重他的机灵巧辩,赐给他西平侯的爵位,加授龙骧将军。世祖对源贺说:“你与我渊源相同,因为某种原因才分属别姓,你现在可以改姓源。”源贺跟随世祖攻讨叛逆的胡人白龙,又征讨吐京胡,都是在前头冲锋陷阵,晋封为平西将军。世祖征讨凉州,以源贺为向导。向他询问攻击作战的计谋,源贺答道:“姑臧城外有四部鲜卑,各自作为姑臧城的外援。但他们都是我祖父属下的旧民,我愿意到军前向他们宣扬大魏国的威信,昭示他们祸福所在,他们必然会相率归降。外援已经降服,然后再攻打姑臧这座孤城,占领它真是易如反掌。”世祖说:“很好。”于是派源贺率领精锐骑兵到各个部落进行招安抚慰,共招降三万余部,获得各种牲畜十余万头。到了围攻姑藏的时候,因此而不再担心有人声援,能够集中兵力攻打它。平定凉州之后,源贺升任征西将军,爵位进封为西平公。源贺又随从世祖征伐蠕蠕,攻击五城、吐京胡,讨伐盖吴诸贼,都建立了战功。源贺被授予散骑常侍之职。高宗即位,大魏社稷得以安定,源贺立下了汗马功劳。转授征北将军,加任给事中之职。凭着在关键之时决定对策的功勋,进封爵位为西平王。高宗颁令赏赐文武百官,对源贺说:“朕要大大奖赏有功之臣,你需要什么可以任意选取,千万不要谦让。”源贺极力辞让,高宗坚决要他选取,源贺仅仅要了一匹军马而已。当时,官吏断案多有量刑过度等不当之处,源贺出任为征南将军、冀州刺史,改封为陇西王。源贺到了冀州以后,凭着情理来审讯囚犯,尽量减省百姓的徭役。武邑郡有个奸邪之人石华,状告僧人道可与源贺图谋反叛朝廷,有司将此事上奏皇帝。高宗对群臣说:“源贺忠心耿耿为国效力,朕向你们替他担保,没有此事是非常明显的。”就令人细致地加以侦讯检查,石华果然犯了诬告之罪。河西敕勒人叛乱,朝廷派源贺率领部众前往征讨,降服部族二千余落,昼夜兼行,追击贼党郁朱于等人到达批罕,大败敌军,斩首五千余级,虏获男女一万余人、各种牲畜三万余头。源贺依照古今兵法和古代儒者、年高望重者的言论,简略地采用最重要的内容,撰写了《十二阵图》,把它进献给皇帝。显祖读了之后十分称赞。源贺因年老而请求辞去官职,皇帝不准。源贺又向朝廷上书说自己病重,请求辞去官职,直至两次三次上书,皇帝才予准许。朝中凡是有大事要商议都要征询他的意见,又赐给他衣服药物美味。太和三年(479)秋天,源贺去世,终年七十三岁。5、1.A2.同: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和思考,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之情。异:①王诗先写自己在京时对家乡的思念,后写晚年回到家乡后对京都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峥嵘岁月的回想,虚实结合,感情丰富深沉;②范诗主要写中原父老的故国之思,暗含了自己的亡国之痛,隐晦地流露出对议和政策的不满。【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A选项“因再次听到生民哭声”错误,由上一句诗中的“哀湍”(指山间发出凄切声音流得很快的溪流)可知,此处的“旧鸣咽”是指想象中家乡的溪水的声音。故选A。2.本题考查了比较诗歌的感情态度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应联系时代背景和作者的境遇,分析作者的心情;根据诗歌的类型,分析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再结合全诗内容,分析诗歌主旨,进行恰当的鉴赏。《州桥》这首诗是王安石晚年回忆往昔的作品,抒写了州桥夜景和自己的感受,表面上是消遣之作,其实抒发的是深沉、含蓄的爱国之情。范成大的《州桥》,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作者以白描手法,撷取了一个特写镜头,表现了沦陷区人民盼望光复的殷切心情,隐晦地流露了作者对议和不战政策的不满,全诗在朴素的语言中把遗民盼望王师北返的急切而又失望的心情刻画得极为真实感人。【点睛】不同的诗人或者同一诗人在不同阶段,在诗歌中出现同一内容,往往寄托着不同的情感,抒发着不同的情志。这都是由个人所处时代及经历的不同而导致的。6、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靡室劳矣夙兴夜寐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稽其成败兴坏之理满地黄花堆积独自怎生得黑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解析】

本题考查名句的默写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靡”“夙”“放失”“稽”“寂寥”“惟”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7、①孙少安从饥饿到企业家的挣扎,他所承受的痛苦和考验不仅仅存在于肉体之上,更多的还在于心灵上。平凡世界里的英雄,他们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过好自己的一生,他们真实又有些卑微,但他们却像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星一样照亮了整个天空。伟大诞生于平凡,抑或伟大本来就深埋在平凡中。他让我们回到善良、回归质朴、回归自强不息。他唤醒了中国千千万万平凡的人内心的火种,这是英雄之火,它照亮了一代又一代平凡的中国人。②第一,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加入普及垃圾分类和可循环利用科学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的归类知识的宣传教育。第二,以街道和社区为单位,培训宣传人员,进行垃圾分类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可以专门为市民发放说明手册。第三,在中小学教育中,增加专门的垃圾分类、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这些学生回到家是很好的普及宣传员和监督员,将对家庭及周围人员进行教育,使得整个社会逐渐形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③你,逆行的背影,牵动着多少颗心。伸出你那温暖的手,托起无数的生命。一纸请战书,满满的红手印,生死线上方显你的深情。84岁的钟南山,73岁的李兰娟,还有一群背影,我看不到他们真实的面目,只知道他们是新闻报道的书写者,他们是图片影像的记录者。他们为民生福祉急急奔走,为城市建设悉心戮力,为国家发展鼓劲呐喊。义无反顾冲在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们,你们用一颗颗热忱的医者之心诠释了人性最无价的一面——担当、大爱。虽然你我素昧平生,但你已成为我心中的民族英雄。【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微写作的能力。写好微写作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考虑:①为什么要写作,即写作目的;②写给谁或写给谁看,即写作对象;③用什么形式来承载表达的内容;④语言表达。根据写作目的、写作对象所需要的得体的语言。微写作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明、合理、得体。①要求从《平凡的世界》《红岩》《呐喊》《边城》中选择一个英雄人物,谈谈他(她)的“唤醒”功能。“唤醒”功能,就是能够激起人们的某种情感,起到激励和推动作用。考生要选择一个最容易得到人们认可的“英雄”人物,简述他(她)的事迹,重点说说他(她)给人的启发或激励。比如,可以选择《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他是农村改革的先觉者,为此付出了很多,在他的带领下,农村改革如火如荼。这样的人物,敢想敢干,务实上进,无论在什么时代,都需要这样的英雄。②要求为即将到来的“垃圾分类”提出合理建议。这是考查考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考查考生有条理的表达的能力。考生可按照一定思路思考,不如分类实施之前要先宣传,该如何宣传;实际操作可能遇到哪些问题,比如有人不懂分类的知识,那么该如何让人人都懂得这些知识;该如何引导、监督等。或者按照政府、社区、居民各自该做什么来思考。表达要有条理,可以用数字表述。③为“逆行者”写赞歌,这要求语言要抒情、深情,可以用排比、比喻等修辞增加感染力,可以罗列“逆行者”的事迹。当然最主要的是,要把他们的精神品质揭示出来,把他们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之美写出来。8、例文①“爸爸,我的生日快到了,你打算送我什么礼物?”同桌新买了平板电脑,向我炫耀好几次了。这次赶上我生日,我心想,爸爸肯定会说“你想要什么?”,然后我就顺势也要一个。“对呀,送什么呢?中国人讲究礼尚往来,去年我的生日,你送我了什么呢?”突然,我觉得无比惭愧。“对不起爸爸,我只知道要礼物,却从未给过你和妈妈礼物。”“傻孩子,你每年都在成长,这就是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啊!”例文②致敬“逆行者”!因为他们给予了我们直面苦难的力量。面对疫情,内心蕴藏的善良与勇敢促使他们逆流而上,成千上万的医疗、警务、铁路等不同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同气连枝、心手同向,义无反顾坚守岗位。是他们为我们的平安幸福保驾护航,用责任和担当奏出了“逆行者”的最美旋律;是他们让蓬勃的希望从人心的地平线升起,一寸寸照亮大江南北,唤起我们内心的希望。例文③沈从文先生用极为优美、流畅的文字,描绘了白河沿岸如诗如画般恬静幽美的山村、湘西边城浓郁的风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做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处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走进《边城》吧,你定会获得极美的享受。【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关键信息、核心话题、指定意象,审清题干中的写作要求,起笔直击题干中心,在150字左右展现文字精雕细刻之美,“微”中显个性,“微”中抒性灵;其次要对相关的名著的内容、主旨或某些概念有准确的理解,这就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多读多积累。考生如果选择①,要注意三点:第一,内容为“家庭聊天场景”,且要有自己的“心理描写”;第二,要以记叙、描写为主要的表达方式;第三要表达明确的主题。考生如果选择②,首先要明确写作任务,即致敬疫情中奔赴一线的逆行者;其次要以抒情为主要的表达方式;最后力求语言优美、情感真挚。考生如果选择③,首先要明确写作目的,即“推荐阅读”;其次,必须要结合作品内容片段;最后要明确推荐理由。【点睛】微写作的考查要求常常与表达方式、修辞、句式、人称、角度等语言表达联系起来。从本质上说,微写作是语言综合运用题。微写作的形式多样化,可以改写、扩写、缩写、仿写以及种种片段性写作。9、痴迷方能成大器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为了探索宇宙的奥秘,痴迷地眺望星空以至掉到眼前的坑里。这一举动似乎不可思议,难怪有人嘲笑他虽然认识天上的星辰,却看不见脚下的东西。而我却极其赞赏泰勒斯如醉如痴、凝神专注的精神,因为唯有痴迷,方能成就大器。的确,泰勒斯的行为让很多人不解甚至嘲笑,走路竟然不看路,只知道看天;掉到坑里,路人将他拉出来时他对过路人所说的话并不是“谢谢”,而是“明天有雨”。然而,第二天,果然下雨了。他之所以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