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洛梅的健康人生_第1页
罗洛梅的健康人生_第2页
罗洛梅的健康人生_第3页
罗洛梅的健康人生_第4页
罗洛梅的健康人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罗洛•梅的“完整人格”

心理治疗者由于某种特权而有幸目睹许多人的内心挣

扎和他们与他们自己,与向他们的尊严发出挑战的外

部力量所作的往往是严肃而痛苦的搏斗,而获得了对

这些人的新的崇敬,获得了对人的潜在尊严的新的认

识。

——罗洛.梅

第一节罗洛.梅的生平

罗洛.梅(RolloMay1909—1994)出生于美国,是存

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奠基者之一。也是美国20

世纪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

罗洛.梅自小生活不是很快乐,父母不和,姐姐又有

精神病。他从小对文学艺术怀有极大的兴趣,大学期

间他因为与人合编了一本批评州立法机构的杂志,惹

了政治麻烦,不得不转到另一所大学,主修英语,兼

修希腊文学和历史。

大学毕业后他前往希腊边教英语边学习绘画。暑假间

他又去维也纳在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的暑期班学习精

神分析疗法。1933年回美国后他曾一度任一所大学的

学生辅导员。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人性和人生,罗

洛.梅考入一所神学院,在那里,他结识了一位欧洲

流亡到美国的持存在主义哲学观点的神学家保罗.蒂

利希,这位神学家使罗洛.梅对欧洲的存在主义哲学

产生更为极浓厚的兴趣。

后来,他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博士班。

他一边学习,一边教书以维持自己和兄弟姐妹的生计。

但不久,罗洛.梅因为积劳成疾得了肺结核,他不得

不在疗养院住了三年。疗养院的三年成为罗洛.梅思

想的转折点。随时面临死亡威胁的体验给罗洛.梅留

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此外,为了与面临死亡时的焦

虑和恐惧抗争,他住院期间读了很多的书,其中包括

丹麦哲学家克尔凯郭尔的著作,其存在主义思想为罗

洛.梅正在撰写的博士论文提供了大量的灵感。

康复后,罗洛.梅到著名心理研究所怀特学院学习心

理分析,在那里,他遇见了著名精神病学家沙利文和

哲学家、心理学家弗洛姆。1946年,罗洛.梅正式挂

牌做了心理治疗者,以后除了做治疗外,他还曾先后

任教于哈佛.耶鲁等大学,并担任两个心理研究所的

督导。1949年,罗洛.梅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他的PhD。

罗洛.梅把存在主义哲学、心理学和心理治疗余吉合起

来,在美国开创了存在心理治疗的先河。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前设是:人是自由的,人要

卷自己的选择以及行动负责。为此,存在心理治疗者

不把来访者看作病人,而将其看作是是暂时受限制的

存在个体。而存在心理治疗的重点不是放在技术上而

是放在了解来访者的深层体验上,放在了解来访者的

孤独、焦虑和空虚感上,同时帮助来访者学习信赖自

己自由选择的权利和个人成长的能力。

罗洛.梅在自己几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在竭尽全力帮

助病人发现并解决他们内心冲突的过程中不仅注意微

观分析而且重视对宏观的分析,例如,在对心理疾病

的病因解释中,他提出,病人的问题并非仅仅来自于

家庭而是来自于整个时代的处于分裂状态的文化,这

里的“分裂”指的是人与人之间无法沟通,脱离了亲密

的人际关系以及丧失了感受能力。因此,当一个病人

诉说他童年时的无助与被冷落时,其实这病人的父母

亦正体验着孤独无助,这就是说,出问题的不是个人

而是时代,心理问题是时代问题的个人表现。一个人

所以会得心理疾病,因为他比同时代的其他人更早地

意识到了社会出了问题,但由于他缺乏自我保护能力,

所以未能免除由此产生的创伤性后果。

和其他人格心理学家比,罗洛.梅更象思想家。作为

一个存在一一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不象罗杰斯和马

斯洛那么天真和盲目,他认为人是善恶并存的,他认

为:“不承认恶,这本身证明就是恶;它使我们成为站

在破坏狂一边的帮凶”。但他同时也坚信人只要敢于正

视并约束自己的恶,不断发掘并选择善,人就能发现

自身内在的力量并用以抵御时代所造成的不安全感。

作为一名心理治疗家,罗洛.梅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

当很多人把心理疾病当作不幸、痛苦、病态、无望的

代名词时,他从中看到的却是人的尊严与力量:“心理

治疗者由于某种特权而有幸目睹许多人的内心挣扎和

他们与他们自己,与向他们的尊严发出挑战的外部力

量所作的往往是严肃而痛苦的搏斗,从而获得了对这

些人的新的崇敬,获得了对人的潜在尊严的新的认

时代病了,而人却在坚持抗争,作为深入了解并坚信

人内在力量的心理治疗者,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心理

治疗者,罗洛.梅向世界开出了他的处方一一作一个

有健康人格的人,即寻找自己、重建自己,创造自己

存在意义的人。

如此,则不论世界有多少风雨飘摇,受益的都将不仅

仅是个人,而且还有我们的——时代!

第二节罗洛.梅的健康人格观

罗洛.梅用“完整人格”这个概念描述健康人格。罗

洛.梅认为:有完整人格的人是能创造自身存在意义

的人,这样的人是具备了自由、勇气、爱以及意志等

能力的人格特点的人。尽管罗洛.梅自己也承认,从

来没有人能完美无缺地全部拥有这些人格特点,但这

可以成为人类的心理目标,因为正是它们为人类的活

动赋予了意义,使有智慧的人有了可以遵循的生活准

则。

现在我们来看罗洛.梅有关完整人格所具备的“自由”、

“勇气”、“爱”和“意志”究竟包括了哪些具体内容。

一、自由

很多人把自由的消极形式,如任性妄为、盲目反叛、

放任不管等误认为自由。

而罗洛.梅所提倡的“自由”是指人在面对个人和社会

局限的前提下,参予自身发展以及塑造自己的意向与

能力,一种心态开放、准备成长,富有弹性、柔韧可

塑的意向与能力,一种为了实现人自身的价值而改变

自己的意向与能力。

很多人以为自己生来就拥有自由,其实不然,且不说

社会与个人的局限对我们的自由的限制,就我们个人

而言,每一个人想要拥有的心灵的自由都是要靠我们

自己去寻找并且发现的。

一个人是否拥有自由的标志是:在同时面对很多选择

时能够坦然说出:“我能……”("1can……”)或者是“我

愿……”(nIwill……”)。换言之,就是在面对选择时

能够坚定而又从容地作出自己的选择。

显然,罗洛.梅所推崇的自由是一种人发自内心、收

放自如的精神状态,是人对自身处境及其目标的一种

自觉状态,是人在个人与社会的局限的前提下最大限

度塑造自己、创造自己、使自己'成为真正的自己'的

一种能力。这和目前很多人理解的要求外界容忍自己

随心所欲、任性妄为的所谓“自由”不是一个概念。

我们在心理咨询中发现,有些青少年所以总是抱怨缺

乏自由,其根源在于他们误把自由的消极形式等同于

自由。他们把社会、学校与家庭的规章与规则视作剥

夺他们自由的锁链,于是便以任性妄为、盲目反叛的

形式为自己“争取自由”。

其实,作为一个社会人,我们从来都只拥有思想的自

由而非行为的自由,人的自由与否更多地是指人的心

灵而非行为,不了解这一点,盲目追求绝对的自由,

这是心理不够成熟并且缺乏社会适应力的表现,如果

一个大学生还没有能走出这个误区,其发展就会受到

较大的阻碍。

二、勇气

说到“勇气”,人们想到的常常是人对环境(物理环境

与人文环境)的一种态度和对策,但在罗洛.梅看来,

真正的勇气指的是人对待自身的一种内在素质,如勇

于正视自己成长中的焦虑体验以及勇于追求自我认识

和自我实现。

罗洛.梅认为,当一个人在对待自我的问题上取得成

就后,才能以泰然而又镇静的态度去面对外部的危险

和威胁。

在这里,勇气的标志不是是否敢于与天地和他人抗争,

而是指是否敢于成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说,是否敢

于深入认识自己,是否能够在必要时维护并坚守自己

以实现生命的意义,以及是否能够在必要时奉献甚至

放弃自己以成就一种更高的价值。

我们以往在想到勇气的时候,总是会立刻联想到一个

人在战胜环境中所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而罗洛.梅则

把一个人是否勇于正视自己、成为自己当作衡量勇气

的首要标准。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其中最容易造

成我们困扰的问题都来自于我们的内心,“我是谁?我

从哪里来?我将往何处去?”,不少青少年在这些有关

同一性的困扰前常常因为不堪忍受思考的痛苦而选择

放弃,选择放弃思想的自由,选择在从众中缓解内心

的焦虑,他们为此付出的代价就是推迟了自己的成长。

罗洛.梅提倡的是:勇于与自己成长中所遇到的种种

问题与情绪同行,勇于选择正视成长中的烦恼,勇于

承担认识自己的自由。

在现实生活中,在面对自己所不满意的学习环境与人

文环境时,我们可以问一问自己,以了解自己是否具

备了罗洛.梅所提倡的勇气:“我是否选择了承担起过

去选择的失误并积极主动去解决问题?”“我是否选择

了停止抱怨并以建设性方式解决我目前的问题?”“我

是否选择了以创造性的方式去改变我目前的环境?”

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很多心理疾病患者,其根源往

往不是由于缺乏自我认识的勇气,就是由于缺乏自我

成长的勇气。所以,一个被强迫症所困扰的人往往是

一个不敢正视自身暗影的人;而一个被社交焦虑所折

磨以至于无法与人交往的人,则往往是一个暂时放弃

自我成长的人。

凡是勇于承担自我认识与自我成长的责任的人,其不

仅心理健康水平较高,而且其处理生活事件的能力也

都非同寻常,因为,对一个有勇气面对自己并且做自

己的人而言,生活中往往已不再存在畏途。正因此,

一个有勇气战胜自己的人常常就成为不可战胜的人。

三、爱

罗洛.梅所关注的另一种人格特质是“爱”。在罗洛.梅

看来,爱首先是一种关系模式,在这种关系中,人力

图去培植、生产和塑造世界;爱也是人的一种内在渴

望,它引导人为寻求高贵善良的生活而献身;爱还是

一种内驱力,它激发人渴求知识,追求真理,使人趋

向于自我实现。

罗洛.梅对爱的强调基于这样一个背景,他在其发表

于1969年的《爱与意志》一书中提出:西方技术的高

度发达和西方社会性自由主义者所推进的性解放运动

导致了人的异化,其最具象征性地表现为爱与性的分

裂,爱被压抑,性被放纵,在这种放纵中,人不是得

到了更多的自由,相反,而是有了更多的内心冲突;

不仅如此,在这种“杯水主义”的两性关系中,人由最

初的丧失对他人的爱的能力到丧失对自己的爱的能力

再扩展为丧失对世界的爱的能力,其结果对个人而言

是产生无法摆脱的分离感和孤独感,产生了很多分裂

型的人或者说是心理疾病患者,而对国家与世界而言,

则是文明的衰落如:西方国家内部人与人之间的纷争

以及更为严重也更具灾难性的国际纷争。

在丧失爱的过程中,人丧失的还有另一种特质:意志。

而这正是罗洛.梅认为的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所具有的

一种人格特质。

四、意志

此处的“意志”是指:不仅敢于正视自身的欲望,而且

能够建设性地保护、指导并且满足个人欲望的一种内

在人格特质。这种意志不以否定人的愿望为目标,而

是一种要保护和指导人以建设性方式满足愿望的一种

内在品质。这种意志在与爱的结合中承担了对自己的

亲密关系和个人行为的责任。

罗洛.梅所倡导的意志与西方维多利亚时代所提倡的

那种压抑人性的意志力不是一个概念。那样的“意志

力”我们常常会在专制和独裁的社会见到,那种所谓的

意志力使人把自身的欲望视作敌人,把与自己对抗视

作美德,其结果是使人总处于极度的焦虑之中,它所

带来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毁灭而且还有社会的灾难。

罗洛.梅在其大量的个案研究中发现,正是这些压倒

一切的焦虑摧毁了人对世界的知觉和想象,使人缩回

到有限的自我中,把全部的能量用以抵御和抗争而非

希望与创造。

在罗洛.梅的观念中“意志”与“愿望”的关系是:如果

一个人只有“意志”而没有“愿望”,他就会是一个干瘪

的新清教徒,而如果一个人只有“愿望”没有“意志”,

他就会是一个受欲望摆布的、不由自主的成年的儿童。

和前面所介绍的许多临床心理学家相比,罗洛.梅也

是在对病态的研究中发现了健康人格的核心特质,他

在主宰心理疾病患者的焦虑、孤独、空虚与无助感中

发现了可以与之抗衡并促使人成长的人格特质,那就

是:自由、勇气、爱与意志。

第三节成为具有完整人格的人

尽管真正具有完整人格的人在现实中并不多见,但作

为一种人格理想,还是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去逐步接近

的,对此,罗洛.梅提供了许多可以操作的方法。

一、具备自由感

1.增强自我意识

要了解罗洛.梅的这一观点,首先需要了解罗洛.梅

有关“正常焦虑”的说法。罗洛.梅在其心理治疗的临

床实践中发现,最常困扰现代人的情绪之一就是焦虑

(其余的有恐惧、孤独和无助)。

焦虑构成对人人格甚至生命的威胁,意味着人所把握

的一些基本的东西受到了恐吓。

焦虑使人警觉将要面临的问题,并对之作出相适应的

反应。

罗洛.梅把焦虑分作正常焦虑和神经症性焦虑。

所谓“正常焦虑”(normalanxiety)是一种与客观现实

相匹配的紧张情绪如考试前等,并且不会导致会产生

抑郁或其它情绪障碍的内心冲突。正常焦虑也不会激

发过度的防御反应,而且只要情境发生改善,焦虑就

会消失。正常焦虑是青春期人常常会遇到的情绪。

人,尤其是青年人在自我认识的时候常常会体验到的

紧张、不安与担心就是“正常焦虑”,因为人在客观了

解自己,认识自己的时候常常会与自身的弱点(或者

说是暗影)相遇,加之青年人常常有完美主义倾向,

于是就容易因为自身的不完美而产生内疚与焦虑,很

多时候,由于人们害怕这种焦虑的体验,往往就可能

放弃对自我的主动认识。

罗洛.梅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想具备充分的自由感,

首先就要学会去忍受并且体验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焦

虑”,并且学会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自我认识是人参与自我成长的前提,是一个人塑造自

己的前提。一个人的自我认识越深入,其自我意识就

越强,信心也越强,其被自身防御机制控制的可能性

就越小,因而内心的自由度也就越大。

而一个缺乏自我认识与自我意识的人,则容易受制于

焦虑、愤怒、冲动和怨恨,这样的人是很难行使自由

的。

其实会影响青少年自我认识的不仅仅是“正常焦虑”,

还有懒惰、缺乏恒心和方法以及太容易被环境影响等

因素。

问题是,不论是什么原因妨碍了我们自觉进行自我认

识,从长远看,都会影响我们的成长,就如同物质不

灭一样,人的发展任务也是不灭的,更何况,人的发

展是建立在对自己的认识的基础之上的,总是被动地

在遇到问题后才做自我调整与主动、自由地去选择自

己的人生相比,其个人的成长一定是大相径庭的。

2.选择自己的自我

罗洛.梅持典型的存在一一人本主义哲学观,相信人

具有发展的潜能,并确信人若不完成自身潜在的可能

性,心理上就会受到压抑并可能患病。但是他也认为

人不象一棵树那样可以自动生长,人只能在有意识的

计划与选择中实现其潜在可能性。

因此,要具备自由感,需要靠人用努力去获得,其方

式之一便是:选择自己的自我,也就是说:对自己的

存在负责,为自己作出基本的生或死的选择。

这里的生与死具有宽泛的意义,是指一种充满活力的

积极的生活或一种消极怠倦地活着的生存态度;也指

选择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还是一种无价值、无

意义的生活。而选择自己的自我就是选择积极地生,

就是在选择自由与责任的同时为实现自我而选择对自

身的约束。

大学校园中,那些为了从众而挤在同一个专业中的人,

那些为了虚荣而谈恋爱的人,那些为了出国而出国,

为了逃避工作而考研的人……所做的大都是违背自

我、违背自由意志的选择,因此,这些人在得到了他

想要的之后却总是不快乐,并且总摆脱不了被束缚甚

至被窒息的感觉。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感觉生活

没有意义的原因所在,因为他所过的是别人而不是他

自己的生活。

而在符合自我——即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潜能、

环境、条件等——的选择中,人不仅在自我塑造与发

展上表现出充分的自由,而且能够充分体验生命的意

义和乐趣。

3.接受现实

建设性地接受现实、面对现实,并在现实允许的情况

下改变现实,这是具备自由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不少青年人以盲目反抗现实的方式追求自由感。这是

对自由的误解。而真正的自由意味着能够承认自身的

局限怀,并在尊重自身局限性的前提下发掘内外资源

以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

以身患重病的人为例,缺乏内心自由的人会心存怨恨,

把生命消耗在怨天尤人,自怜自悯的消极情绪中,而

具有内在自由的人却会运用自己心灵的自由,努力寻

找使自己患病的原因如以往的生活方式等,然后对之

加以改善,通过这种自由的选择,不论现实多么严峻,

后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处境,提高自己生

命的质量。

再以高考失利未能进入理想大学的同学为例,他们中

绝大部分人能在几个月内调节好自己的情绪,并进入

良好的学习状态。但是,有极小部分同学在进入到大

二甚至直到毕业时都拒绝接受现实,在这样的情绪状

态下,不仅其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而且其个人成长也

会出现停滞。

其实,面对自己不满意的环境时,如果一个人暂时无

法改变它(就被不理想的大学所录取而言,一个人是

可以通过复读或者放弃上大学这样的自由选择去加以

改变的),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先去适应它,否则盲目

地拒绝接受甚至反抗现实,只会使自己陷入更大的束

缚之中以至于完全失去选择的自由。试想,一个因为

不喜欢所在大学而拒绝学习的同学,4年后大学毕业

时,他还有多少资源使他能够自由选择他喜欢的工

作?

所以,无论生活在什么样的时代或说历史处境中,只

要人具备自我意识,能够选择自己的自我并建设性地

面对现实,他都能自由地超越他所生活的时代,拥有

充实、丰富的人生和最大限度的选择自由。

二、具备勇气

罗洛.梅认为勇气的获得可以经由以下方式:

1.能够承受自我认识

很多时候,自我认识是需要勇气的。这方面最极端的

个案当属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王所面临的困境,当他

隐约知道自己的身世有问题而执意要了解清楚时,他

周围的人多次劝说他不要继续了解真相,但是,这个

希腊神话中著名的悲剧英雄仍然坚持要认识真相,其

结果便是他为自我认识付出了极为巨大而又惨痛的代

价。

尽管这是一个极其极端的个案,但是,由于我们每个

人都是善恶并存的,因此,人的自我认识就包括了对

人自身善恶的全面了解,人在认识自己善的一面的时

候,会感觉鼓舞、欣慰、振奋并且信心倍增。但是,

当人们看到自身的弱点甚至恶的一面时,情形就完全

不同了,那时人们会因为焦虑、不安和痛苦的情绪感

受,而在无意识中调动起心理防御机制,从而使人产

生逃避真相的冲动与行为。

罗洛.梅认为,一个人要具备勇气,首先就要能敢于

面对自己,面对真相,尽管认识自己是一件冒险的事,

会发现自己不愿知道的一些事,但只要一个人对善有

信心,就能认识并且正视自己善恶并存的事实,努力

发扬光大自身的善,控制并削弱自身的恶,这样的人

比起那些不敢正视自身的恶以至于被恶所左右甚至控

制的人要健康许多。

例如,强迫症是拒绝认识并且接受自身不完美的典型

表现。强迫症患者以无法控制的洁癖、对所做事情的

吹毛求疵的苛求和对完美的一丝不苟的追求,来逃避

与自身弱点的相遇,他们因为缺乏承受自我认识的勇

气而躲在症状中无法自拔。结果便不可避免地总是被

自己的弱点所左右、所奴役,以至于完全丧失思考与

行动的自由。

2.接受自己的局限性

这是指尽管认识到自己有局限性,知道自己不仅不完

美,甚至还存在恶的一面,知道自己不仅不能穷尽真

理而且还会犯许多过失甚至错误,但仍然信赖自己,

相信自身的善足够强大到抑制并削减自身的恶;还指

相信自己只要采取负责任的行动就可以光大自身的

善;指能够勇敢地接受自己的局限性,并且去积极地

行动、去爱、去思考并且去创造。

临床上我们证实,青年学生的很多困惑与无法接受自

己的局限性有关。

青年人由于上进心极强的缘故,多少都有一些完美主

义的倾向,由于中国的高考制度,中学阶段评价体系

基本比较单纯,就是学习成绩,因此,大家对自己的

认识大多是围绕课本学习能力的,那时彼此的差异不

是很显著。上大学后,情况有很大的改善,课本学习

能力不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其它如文体能力、

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都成为衡量人的标准,这导致

缺乏此种能力的同学的自卑。

他们无法接受自己的局限性,无法忍受自己的不完美,

他们把很多能量用在自责与苦恼上。其实人人都有自

己的局限性,扬长避短是一个人超越自身局限的最好

方法,如果我们只知道把注意力聚焦在自己的局限上,

不知道在现有主客观条件下发挥并且发掘自己的长

处,我们就有可能被自身的局限所限制,以至于再也

没有心情和能力去顾及自己的成长。

3.能够维护内心的自由

罗洛.梅一向认为维护自己内心的自由,以使自己保

持坚韧的成长要比维护外在的自由需要更大的勇气。

要获得这种勇气,取决于一个人是否敢于冒险面对别

人的批评,敢于忍受坚守自己所带来的孤立状态,敢

于挑战不适合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否敢于为了信仰

而孤军奋战以及是否能够承受成长所需要付出的代价

(如暂时的不安全感、焦虑感以及孤独感等)。

一个能维护内心自由的人就是能对上述问题作出肯定

的选择并付诸坚定的行动的人。

罗洛.梅当年所看的到的问题正是我们今天中国青年

学生所面临的问题。现在,由于传媒业和讯息技术的

高度发达,报纸、电视、广播、广告、通讯联系、手

机短信等引导着的种种潮流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使人

们尤其是青年人很容易就被社会影响而放弃自己。那

些为数极少的想要坚持自己的青少年虽然有自己的想

法,但往往又会因为害怕孤独或者抵制不住周围人的

影响中道而止。于是,青年人在越来越相似的生活方

式、追求目标中迷失了自己,原来为了避免孤独而选

择的从众给自己带来的仅仅是短暂的安全感和满足

感,而在从众中所丧失的内在的自由却长久地破坏着

自己的心情甚至包括对自己的评价。

心理咨询中,我们见到过太多因丧失内心自由而感觉

不快乐的青年学生,他们由于放弃自己而产生的自我

怀疑给我们留下了太深的印象。

4.选择做自己

事实上这是前3项坚持的必然结果。

一个人若勇于承受自我认识,勇于接受自身的局限性

并勇于维护内心的自由,那么,他就有可能选择做自

己。

在生活中要做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时甚至要

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一个选择努力学习的同学有可

能失去其周围整天混日子的同学的“友情”;如一个注

重思考的同学有可能被其周围不爱思考的同学视作

“另类”;再如一个拒绝从众的学生有可能被其同学所

孤立等等。

但是,在罗洛.梅看来,一个人若不能抵御内心的对

安全感的需求,不能放弃对社会赞许和认可的依赖,

不能舍弃眼前已成惯性的能使人有舒适感和安全感的

生活方式,他就很难发现并且实现自己内在的潜能,

困而也就很难实现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的使命。

因此,做自己就是要特立独行,就是要只听从内心善

的引导,是要坚定不移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潜能。

三、学会爱

在罗洛.梅看来,爱不仅包括了两性爱,更包括人与

人之间的关怀、友爱和支持,正因此,爱与欲的分离

会造成人的异化,并最终导致人丧失爱的能力。

此外,爱是需要学习的,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它不会

自然而然地降临。因此,”使自己具备爱的能力,并乐

于接受爱,是整合的最大问题,而且实在也是通向拯

救的关键”

o

1.具备“自我意识”与“自由”

这是爱的两个先决条件。有较强“自我意识”的人不仅

了解并且接纳自己而且懂得认识并欣赏他人。而缺乏

自我意识的人往往缺乏自信,由于防御机制中投射作

用的缘故,他还会把不自信投射为别人不信任和不尊

重他,这样的人,是很难与他人建立爱的关系的。

“自由”也一样,真爱是自由选择的结果而非不得己而

为之的一种情感联系。所以,人与人之间如果是出于

孤独、空虚与焦虑而不得己达成的一种亲密关系不是

爱,如同现在的许多人刚刚结识就以“朋友”相称一样,

那只是一种极为肤浅甚至虚伪的人际关系。人与人之

间因为了解、欣赏、倾慕、吸引而自由地走向对方并

与之建立起一种亲密的相互关切与支持的情感联系那

才是值得珍视的爱。

现在大学校园中有一种现象,那就是不少青年学生不

是出于爱而是出于害怕孤独、害怕被别人说成缺乏吸

引力等原因而进入与异性的亲密关系之中,这样的“恋

爱”是既缺乏自我意识也缺乏自由意志的,这种“恋爱”

的结果往往是自我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更多的丧失。

心理咨询中,那些前来咨询究竟是继续“爱还是不爱”

的同学,他们被眼前缺乏爱的爱所困扰,但又担心如

果终止这种没有爱的爱会使自己成为“被别人取笑为

没本事的人”。这样的“爱”不仅无发提升人反而可能导

致人的下滑。

2.能够自爱

自爱不是自私也不是自我中心。自爱是指对自身价值

有充分的认识与体验,是指尽管知道作为个人,自身

的力量十分渺小,但仍然坚信自己是整个世界向善中

不可缺少的一环,坚信自己向善的努力会让周围乃至

世界受益,为此,他不仅尊重自己而且善待自己。

一个人如果缺乏健康的自爱,他就很难健康地去爱人

与接受爱。

因为坚信个体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一个人不仅能够自

爱自重,很自然地,他也就能发自内心地爱与敬重他

人,于是,自爱不仅成就了完整的爱而且增强了人爱

他人的能力。

很多在恋爱中因为缺乏爱的能力而总与对方产生矛盾

的同学来咨询时,我们都能够发现,他的根源往往在

于自卑,在于他缺乏自爱的能力。他们通常是由于早

年经历中长时期被否认的经验而丧失了自信与自爱的

能力。以至于在当前的恋爱关系中,他们常常会被不

安全感、怀疑感等控制,并在防御机制的作用下投射

到对方的身上,其表现形式就是经常会怀疑对方的忠

实和爱的程度。极端的个案是以各种方式去考验对方,

其结果当然是使两个人的感情受到腐蚀。

这样的同学想要学会建设性地去爱人,是要首先从学

会爱自己开始的,只有当他们学会了无条件地爱自己

的存在和生命价值,他们才能真正坦然、安全地去爱

别人。

3.能够从爱本身体验幸福感

罗洛.梅对爱所下的定义是:“与对方共处的喜悦以及

对自己与对方的价值和发展的确认。因此,爱总具有

两大要素——对方的价值与美德以及自己在与对方的

关系中所得到的欢跃和幸福。”

罗洛.梅对爱的强调是与当时他所批评的爱的异化的

现实相联系的,他认为由于种种原因,现代人企图通

过性来摆脱人生困境,结果却是加剧了自己的困境,

并使人渐渐丧失了爱自己、爱他人以及爱世界的能力。

为此,罗洛.梅提出要能够从爱本身体验幸福感。他

认为一个健康的人是能因爱本身而体验幸福的人,因

为给予爱的过程能使我们有新的自我发现,能使我们

感到自己和他人更有价值并更懂得善待自己、他人与

世界。

如果我们学会从爱本身去体验幸福感,我们还能使自

己免于受制于他人和自己的欲望,并使自己的心灵获

得自由。

4.学会关切

“关切,是对他人,对一个象我自己一样的同胞的承认;

是把他人的痛苦和欢乐视为自己的痛苦与欢乐;是一

种罪孽感、怜悯感,是意识到我们所有人都具有我们

由以发端的共同的人性基础。”

在行为上,关切表现为我们与他人共同分享愉悦并且

分担痛苦。

罗洛.梅认为关切是爱、意志与良知的源泉。因为关

切,所以人会产生柔情与爱;也因为关切,人产生愿

望和实现愿望的坚韧意志;与此同时,关切还是良知

的表现形式之一。

尽管在其心理治疗的过程中,罗洛.梅发现他那个时

代最大的威胁是人的冷漠、不介入和追求外在剌激,

从而成为心理疾病的成因之一。

但是,作为一个存在一一人本主义哲学家,罗洛.梅

仍然坚信关切是人存在的基础,坚信不论外界发生了

什么,不论世界表面上看起来正变得有多么冷漠,但

因为有关切作为解毒剂,人与人之间仍然存在着爱与

同情,存在着对他人的关怀甚至愿为他人忍受痛苦。

但是,关切这种潜能不是自然而然就能表现出来的,

它需要人们有意识地去发现并发掘。为此,罗洛.梅

主张,一个人若想健康,他就应该问自己:有没有什

么人或事对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是值得我去关心、

牵挂并且爱护的?如果没有,我能否为自己找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