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阶段限时作业(语文学科)(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宽宥(yòu)坍塌(tān)拘泥(ní)不醒人事(xǐng)B.褴褛(lǚ)琐屑(xiè)着落(zhuó)自惭形秽(huì)C.嗔怒(chēn)星宿(sù)腼腆(tiǎn)形消骨立(xiāo)D.聒燥(zào)嗤笑(chī)筵席(yàn)茅塞顿开(sè)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不经过现实的磨炼与洗礼,深刻的道理便成了孤立的思维游戏,人虽懂它,但如同,在现实面前便不堪一击。而你在现实中所的重任,你所遭受的磨难,会变成一束束光,照亮你未来的路。这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A如果纸上谈兵承担最终 B.即使纸上谈兵承载终于C.如果望梅止渴承担最终 D.即使望梅止渴承载终于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①以增强艺术表现力,②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③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子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或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⑤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所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A.加点的词语“截取”是动词,“和”是介词。“整个画面”是偏正短语,“强调新闻性”是补充短语。B.句⑤中“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其”指代内容是“新闻和文学的特点”C.将选文标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④②①。D.句⑤中的分句用“由于……所以……”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博观约取,古今荟萃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变色龙》作者契诃夫是法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B.闾,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右,富者居住闾左,故以“闾右”来指代贫苦人民。C.《五猖会》中,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会上最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D.《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而又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这部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潜心研思,感悟人生5.小说中,人物性格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正是因为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来证明这一观点。备选人物:A.林冲B.祥子C.保尔6.古诗文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5)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3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②建安骨③,中间小谢④又清发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①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jiào)书:官名。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②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③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道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这里用以自喻。⑤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事典,表达渴望回到君主身边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长风”一句语典和事典交融,表明壮志未减。B.【乙】诗起笔两句以重叠复沓的语言和一气鼓荡的句式,直抒内心郁结。三四两句突作转折,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表现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甲】【乙】两诗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甲】诗有词语的夸张,如“金樽清酒”;【乙】诗有奇特的想象,如“欲上青天揽明月”。D.【甲】诗从起篇到终篇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乙】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光明世界的追求。(二)(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①,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②,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节选自陆游《书巢记》)【注】①觌(dí):相见。②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或栖于椟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C.间有意欲起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D.因书以自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9.把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11.请根据选文回答问题。从【甲】【乙】两文分别能看出刘禹锡、陆游是什么样的人?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八一中学开展2024年读书节“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古诗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ΔΔ/ΔΔΔ”形式,七言句分成“ΔΔΔΔ/ΔΔΔ”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Δ/ΔΔ”“ΔΔ/Δ”或“ΔΔΔ”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ΔΔ/ΔΔ”形式。2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3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材料二·古诗热潮】①近年来,优秀诗词伴随着各类文化类节目的出现变得炙手可热。②从2016年起,《中国诗词大会》以高质量的诗意盛宴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全家老少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诗词热潮。《2022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累计观众规模超2.07亿,多次登上微博综艺榜冠军。相比2021年同期,15至34岁中青年观众占比显著增加,高中和大学及以上的较高学历观众占比明显提升。③《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中华文明长久以来的一种呈现和传承。这一形式让广大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增长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豪感。④《经典咏流传》以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关学引领的深度。材料三·古诗品赏】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就是在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中,观者往往会还原意象为具体的形象画面),画中有诗”。现代节目全新升级的“画中有诗”环节,除邀请嘉宾在宫灯、团扇、战鼓上描绘诗词,还邀请盆景、麦秆画等手工艺人在不同器物上勾勒诗词之美,扩容诗词表达的生活载体,加深观者对诗歌的理解。其实,不仅是与绘画,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艺术形式可以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声音、画面等多重感官的呈现方式,更好地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观者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如“诗词小剧场”实现了经典诗词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对话,与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交融,联通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意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材料四·古诗辑集】环节项目内容要求一确定专题,选择古诗。将相关古诗辑录起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名胜古迹等。二注释评点给每首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三编辑成集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设计版式、插图、封面;还可以写一篇“前言”或“编后记”,简单记录这本诗集的编辑过程。12.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泊船瓜洲》可这样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在宫灯、团扇、战鼓、器物上描绘诗词元素,是诗情画意的美学引领。C.演绎诗词故事对话陈列文物、交融古籍文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D.古诗编集成册首先要做好专题选择,最后还要写“前言”和“编后记”。13.下面是同学给柳宗元《江雪》配的两幅画,请根据【材料三】阐述选图理由及作用。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选图理由配图作用14.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完成下列“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方案。“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方案活动目的:_____活动内容:①声情并茂诵古诗:吟一首诗,歌一阕词,谱一首曲。②_____③_____活动时间:2024年4月活动地点:八一中学参与人员:八一中学全体师生(二)(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稻田里的等待①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里面依然是空空如也。天气转凉,稻子本该灌浆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邻居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②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好几亩稻田,如果不会灌浆,都是空秕,这一年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不出用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③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好的,再等等。”④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收成与汗水辛劳相比,确实少得可怜。⑤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真的像青春期里,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只会执拗地挺着脖子。“好像,还是差不多。”过了好一会儿,我弱弱答道。沉默好久,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些什么。今年的品种是我定的,我不能让父亲担心太多。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爸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会是一种更大的收获。”⑥这样的话,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对于父亲,能算得一种安慰吗?即便算得,这安慰也是空洞的。对于父亲,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而言,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再等等。”⑦几天来,我居然开始默默祈祷。和庄稼待久了,在田野待久了,开始有点迷信,因为知道有一些力量,是人力所不及的。种田种久了,人也会更谦卑,低下来,得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⑧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多少次陪着父母一起,守在田埂上,守护涓涓细流流进自家田垄;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农忙时节割稻和插秧,尽情地挥汗如雨,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田园犬。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⑨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其应有之义吗?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⑩时间长了,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亲,也慢慢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今天我们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低下头,也是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脚下的世界与生活。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刚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而我们的稻穗还带着稻花,仍执拗直立——当然,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一点,因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水稻田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⑪秋天快到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耐心等待稻子成熟。15.通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文章内容。(1)_____——安慰父亲,默默祈祷——(2)______——终于成熟,感悟等待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①段画线句。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再等等。”18.选文第⑧段有什么作用?19.选文⑩段中“另一种眼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三)(11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全民阅读魅力无穷①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全民阅读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成绩斐然。我想,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②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③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长眠于书桌上。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④全民阅读,领导干部应成为带头读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仍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他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锻炼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⑤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所谓好书,一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三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好书与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籍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书香社会更是大有裨益。⑥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读书,也可以在手机应用上阅读;既可以是大块时间的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车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规,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⑦读书可以是一种主观爱好,因为有兴趣,读书会感到愉悦,如饮佳酿,如沐春风,同时又能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觉悟,广博见识。读书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胜任工作,跟上形势,从容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阅读选文第②段,厘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首先,(1)_____;接着从多个角度阐述读书的好处,再(2)____;最后(3)______。22.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为什么?【材料一】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材料二】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23.小明周末放假,沉迷于玩电脑游戏,一旁读书的妈妈把他叫到身边进行教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对话。妈妈:小明,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如打开书本好好阅读。(1)__________,等等。读书的好处多着呢!小明:妈妈,您说的有道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书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妈妈:(2)_______,按照这些标准去读准没错!小明:妈妈,我懂了,可是我平时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妈妈:读书既可以用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利用(3)___________,总之,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小明;妈妈,我懂了,我不玩游戏了,让我们一起读书吧!四、写作(50分)从下面两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24.题目:我的小小博物馆我们的人生就像一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面陈列的物品都承载着珍贵的记忆。请从你的“博物馆”里挑选几件物品,讲述它们的故事。要求:①自选角度,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作、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25.按要求作文。欲速则不达。——孔子请根据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②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套写、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第三阶段限时作业(语文学科)(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宽宥(yòu)坍塌(tān)拘泥(ní)不醒人事(xǐng)B.褴褛(lǚ)琐屑(xiè)着落(zhuó)自惭形秽(huì)C.嗔怒(chēn)星宿(sù)腼腆(tiǎn)形消骨立(xiāo)D.聒燥(zào)嗤笑(chī)筵席(yàn)茅塞顿开(s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字形。A.拘泥(ní)——nì,不醒人事——不省人事;C.星宿(sù)——xiù,形消骨立——形销骨立;D.聒燥——聒噪,筵席(yàn)——yán;故选B。2.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不经过现实的磨炼与洗礼,深刻的道理便成了孤立的思维游戏,人虽懂它,但如同,在现实面前便不堪一击。而你在现实中所的重任,你所遭受的磨难,会变成一束束光,照亮你未来的路。这便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智慧。A.如果纸上谈兵承担最终 B.即使纸上谈兵承载终于C.如果望梅止渴承担最终 D.即使望梅止渴承载终于【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第一处。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如果:表示假设。两个词都表示假设,但是“如果”表示的假设的让步语气更强烈,所以此处用“如果”;第二处。纸上谈兵: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望梅止渴:指想象杨梅,流出口水而解渴,比喻从不切实际的空想中来宽慰自己。本处指的是“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的结果。“纸上谈兵”强调空谈的结果,所以此处用“纸上谈兵”;第三处。承载: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承担:担负;担当。两个词都有担当的意思,但是“承载”强调托着物体,承受它的重量,所以此处用“承担”;第四处。终于: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最终:最后,末了。两个词都有最后的意思,但是“终于”强调经过种种变化或等待之后出现的情况。此处没有“等待”的意思,所以用“最终”恰当;故选A。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所谓特写,本是摄影、电视、电影的一种常用手法,①以增强艺术表现力,②使之放大占据整个画面,③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④形成强烈视觉效果。新闻特写,是采用类似于特写的手法,以形象化的描写作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件最具有价值、最生动感人、最富有特征的片段和部分子以放大,从而鲜明再现典型人物、事件或场景的一种新闻体裁。新闻特写兼有新闻和文学的特点,⑤但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所以更接近于通讯体裁。所以,消息和新闻特写并不完全相同。A.加点的词语“截取”是动词,“和”是介词。“整个画面”是偏正短语,“强调新闻性”是补充短语。B.句⑤中“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其”指代内容是“新闻和文学的特点”C.将选文标序号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最恰当的排列顺序为③④②①。D.句⑤中的分句用“由于……所以……”连接,表示二者之间是因果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语法知识和句子理解。A.“和”是连词;B.句⑤中“由于其强调新闻性,时效性和真实性”的“其”指代内容是“新闻特写”;C.③“指拍摄人或物的某一部分”是对前面“一种常用手法”的解释,为首句;②是对③的说明;④是效果;①是目的。因此最恰当的排列顺序是③②④①;故选D。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博观约取,古今荟萃4.下列各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变色龙》的作者契诃夫是法国作家、戏剧家。主要作品有小说《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B.闾,居民聚集处。古代二十五家为一闾,贫者居住闾右,富者居住闾左,故以“闾右”来指代贫苦人民。C.《五猖会》中,父亲责令“我”去看五猖会前背书,让“我”无比沮丧;《无常》中,“我”在乡间迎神会上最愿意见到的是“活无常”。D.《简·爱》成功塑造了一个追求自由平等、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而又有反抗精神的女性形象。这部书的作者是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A.契诃夫是俄国作家;B.古代贫者居住闾左,富者居住闾右,“闾右”指富贵人家;D.《简·爱》的作者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故选C。潜心研思,感悟人生5.小说中,人物性格往往具有一定的复杂性。也正是因为人物形象性格的复杂多变,小说的主题才更加深刻。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相关情节来证明这一观点。备选人物:A.林冲B.祥子C.保尔【答案】示例一:我选择林冲。林冲被人陷害时委曲求全、逆来顺受,风雪山神庙后奋起反抗深化了小说“官逼民反”的主题。示例二:我选择祥子。祥子从一开始的吃苦耐劳、积极向上,到三起三落后的自私懒惰、麻木堕落,深化了旧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的主题。【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林冲。涉及林冲的情节主要有误入白虎堂,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并王伦,征讨方腊,病逝六和寺等。从最初得知娘子被高衙内所欺,到陆谦等将其领入白虎堂,甚至到野猪林遭刺杀等情节,他都逆来顺受、委曲求全、隐忍不发;直到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他怒杀陆虞侯,到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他开始敢爱敢恨,敢于反抗;他想鲁智深相交,后拒绝首领之位,推举晁盖,开辟梁山新局面,可见其有情有义,充满正义感;看守草料场时,他前往买酒前,先把火炭盖住,后攻打曾头寺一战,他劝晁盖有诈,可见他心思细致,做事谨小慎微;除此,林冲还有一定的报复心理,他手刃陆谦,恨高俅入骨,最终病逝六和寺等,也可见其心量狭窄的性格特点。祥子。在《骆驼祥子》中,祥子的性格同样展现出了复杂多变的特点,这种变化与小说主题“揭示当时城市贫民悲剧命运”紧密相连。祥子最初是一个充满梦想和希望的青年,他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实现拥有一辆属于自己车的梦想。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祥子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生活也陷入困境。他经历了失业、贫困和家庭的破裂,最终走上了堕落的道路。祥子性格的复杂多变体现了他面对命运时的无奈与挣扎。他既有勤劳、善良的一面,也有自私、麻木的一面。这种变化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当时社会环境下城市贫民的普遍命运。通过祥子的经历,小说深刻地揭示了当时城市贫民所面临的困境和苦难,以及他们无法摆脱悲剧命运的无奈与悲哀。保尔是一个自觉的、无私的革命战士,总是把党和祖国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在那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保尔和父兄们一起驰骋疆场,为保卫苏维埃政权而努力奋斗,同外国武装干涉者和白匪军浴血奋战,表现了甘愿为革命事业献身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在那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的艰难岁月中,他又以全部热情投入到和平劳动之中。虽然他曾经金戈铁马,血染疆场,但他不居功自傲,也没有考虑个人的名利地位,只想多为党和人民做点事情。为了革命,他甚至可以牺牲爱情。在全身瘫痪、双目失明后,他生命的全部需要,就是能够继续为党工作。正像他所说的:“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根据以上分析,从以上三个中任选其一,结合人物的变化或成长经历来谈,言之有理即可。6.古诗文默写(1)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李商隐《无题》)(2)此中有真意,________(陶渊明《饮酒(其五)》)(3)________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4)黑云压城城欲摧,_________。(李贺《雁门太守行》)(5)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用我们学过的(《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答案】①.蜡炬成灰泪始干②.欲辨已忘言③.八百里分麾下炙④.甲光向日金鳞开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⑥.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名句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炬、辨、麾、炙、鳞”等字词容易写错。二、古诗文阅读(17分)(一)(3分)7.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甲】行路难(其一)唐·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乙】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①唐·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②建安骨③,中间小谢④又清发⑤。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①谢朓(tiǎo)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是南朝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校(jiào)书:官名。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②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③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道劲,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④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这里用以自喻。⑤清发: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诗文俊逸。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七八句用姜尚、伊尹的事典,表达渴望回到君主身边一展宏才的愿望和有为于当世的政治理想。“长风”一句语典和事典交融,表明壮志未减。B.【乙】诗起笔两句以重叠复沓的语言和一气鼓荡的句式,直抒内心郁结。三四两句突作转折,展现出一幅壮阔明朗的万里秋空图画,表现出诗人豪迈阔大的胸襟。C.【甲】【乙】两诗都以浪漫的笔法抒写了诗人的人生感慨和精神追求。【甲】诗有词语的夸张,如“金樽清酒”;【乙】诗有奇特的想象,如“欲上青天揽明月”。D.【甲】诗从起篇到终篇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最后两句表明诗人对前途仍有所期待。【乙】诗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激烈愤懑,表达了对光明世界的追求。【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D.【甲】开始由诗人“停杯投箸”“拔剑四顾”两个细节,可以看出诗人的茫然,然后感慨“冰塞川”“雪满山”,心生失望之感。中间又想到“垂钓碧溪”和“乘舟梦日”的两位历史人物,又心生希望。结尾二句,经过前面的反复回旋以后,境界顿开,唱出高昂乐观的调子,相信自己的理想抱负总有实现的一天。从诗人的前后情感的变化可以看出,诗人是乐观、旷达的。选项“始终笼罩在苦闷、惆怅的情绪中”有误。故选D。(二)(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选自《陋室铭》)【乙】陆子曰:“子之辟辩矣,顾未入吾室。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藉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痛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①,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则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耶?’”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客去,陆子叹曰:“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②,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节选自陆游《书巢记》)【注】①觌(dí):相见。②堂奥:房屋正中偏前的厅堂之中,此指道的精微之处。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B.或栖于椟或异二者之为(《岳阳楼记》)C.间有意欲起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D.因书以自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9.把选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②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10.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11.请根据选文回答问题。从【甲】【乙】两文分别能看出刘禹锡、陆游是什么样的人?【答案】8.C9.(1)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2)客人不到这,妻子儿女不相见,连风雨雷雹的变化都不知道。10.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11.刘禹锡是一个高洁傲岸、安贫乐道、生活情趣高雅、淡泊名利的人;陆游是一个热爱读书、豁达、眼见为实、亲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要根据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辨别词义。A.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B.代词,有的/副词,或许;C.都是副词,偶然;D.连词,表目的/连词,表因果;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重点词有:①乱耳,指扰乱心境;乱: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之:语气助词,不译。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案牍,官府文书;劳,使……劳累;形,形体、躯体。②至,到;妻子,妻子儿女;觌,相见;而,连词,表递进;之,的。【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句意: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天下之事”是句子的主语,后边断开;“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两句结构一致,从闻和见两方面来说明,中间断开。故断为: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11题详解】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根据甲文“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可知作者刘禹锡从陋室的环境入手,写与自己交往的都是文雅之士,写自己的爱好高雅,多角度多方面极力形容陋室的不陋,点明“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中心,运用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出室主人刘禹锡生活情趣高雅,有高洁傲岸、不慕名利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从乙文中的“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薪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可知,室主人陆游情趣高雅,热爱读书;从“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可知,陆游生活的环境简陋,但他不拘小节,依然坚守自己的情志趣;从“陆子叹日:‘天下之事,闻者不如见者知之为详,见者不如居者知之为尽。吾侪未造夫道之堂奥,自藩篱之外而妄议之,可乎?’因书以自警”,意思是: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如果没有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研究,就在藩篱之外胡乱议论。可见作者的写作意图是“自警”,即用来警示自己这个道理,这表现了作者陆游是一个注重眼见为实、亲自实践的唯物主义者。【点睛】参考译文:甲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神伤身。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乙文:陆子说:“您的话很有道理,只是您没进过我的屋子。我屋子里(的书),有的藏在木箱里,有的陈列在眼前,有的排列在床头,俯仰观看,环顾四周,没有不是书的。我的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伤忧虑,愤激感叹,没有不和书在一起的。客人不来,妻子和儿女都不相见,连天气风雨雷雹的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站起身,可乱书围着我,如同堆积的枯树枝。有时甚至到了不能走路的地步,于是自己笑着说:‘这不就是我所说的巢吗?’”于是带领客人进屋观看。客人开始不能进来,进来了又不能出去,于是也大笑说:“确实是像巢一样啊。”客人离去之后,我叹息说:“天下的事,听说的不如看到的了解得详细,见到的不如身居其中的了解得详尽。我们这些人如果没有到道的精微之处去考察、研究,却在藩篱之外胡乱议论,那可以吗?”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自警。三、现代文阅读(36分)(一)(8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特别是古典诗歌,源远流长,名家辈出,佳作如林,在中华文明史上蔚为壮观。八一中学开展2024年读书节“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材料一·古诗诵读】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有助于理解古诗的内容,领悟只能意会而无法言喻的意境和韵味,是综合感受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理解是朗读的基础。只有正确理解内容,朗读才可能表情达意。因此在正确理解诗歌的意思后,必须读好古诗的节奏、重音及语调,准确表现诗意。1节奏:划分节奏的一般规律是:首先将句子分成前后两大部分,五言句分成“ΔΔ/ΔΔΔ”形式,七言句分成“ΔΔΔΔ/ΔΔΔ”形式,然后再根据结构、内容等具体情况,将后一部分三字划分成“Δ/ΔΔ”“ΔΔ/Δ”或“ΔΔΔ”停顿形式,有时七言句的前部分划分成“ΔΔ/ΔΔ”形式。2重音:诗句的意思和情感的表达是依靠情感语气来实现的,其中语音轻重是关键。因此必须根据诗歌的表达重点,确定少而精的词语加以重读处理,并用着重号“·”标示。3语调:根据诗歌的情感表达确定哪句(部分)用升语调,哪句(部分)用降语调,分别用“↑”“↓”表示,注意诗句前后部分语调要相反或相对配置,如“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可作如下语调处理:明月何时↑照我↓还?读升语调时音量逐次加大,力度渐次加强,语尾音节上扬且拖长;读降语调时力度从强次减弱,语速平缓。而且就整首诗而言,上句与下句,前两句与后两句语调配置也要交错对应,以取得起伏跌宕、相应谐趣的效果。【材料二·古诗热潮】①近年来,优秀诗词伴随着各类文化类节目的出现变得炙手可热。②从2016年起,《中国诗词大会》以高质量的诗意盛宴在社会上掀起一股“全家老少齐上阵,天南地北共此情”的诗词热潮。《2022中国诗词大会》于3月在央视综合频道和科教频道播出,累计观众规模超2.07亿,多次登上微博综艺榜冠军。相比2021年同期,15至34岁中青年观众占比显著增加,高中和大学及以上的较高学历观众占比明显提升。③《中国诗词大会》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尊重,也是对中华文明长久以来的一种呈现和传承。这一形式让广大观众在欣赏比赛的同时,增长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豪感。④《经典咏流传》以原创“和诗以歌”的模式,用流行音乐演绎经典诗词、经典文学作品,将文学性和音乐性合二为一,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关学引领的深度。【材料三·古诗品赏】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苏轼评价唐代王维的诗和画是“诗中有画(就是在描绘自然景物的诗篇中,观者往往会还原意象为具体的形象画面),画中有诗”。现代节目全新升级的“画中有诗”环节,除邀请嘉宾在宫灯、团扇、战鼓上描绘诗词,还邀请盆景、麦秆画等手工艺人在不同器物上勾勒诗词之美,扩容诗词表达的生活载体,加深观者对诗歌的理解。其实,不仅是与绘画,诗歌与很多艺术形式都有相通之处:许多诗歌都可以借助其他的艺术形式来表现,艺术形式可以是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戏剧等。通过声音、画面等多重感官的呈现方式,更好地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观者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如“诗词小剧场”实现了经典诗词与陈列在博物馆中的文物对话,与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交融,联通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意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材料四·古诗辑集】环节项目内容要求一确定专题,选择古诗。将相关古诗辑录起来,并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如古诗中的春夏秋冬、古诗中的名胜古迹等。二注释评点给每首古诗作注释,并撰写简要的赏析、评点文字。三编辑成集为诗集起一个新颖别致的名字:设计版式、插图、封面;还可以写一篇“前言”或“编后记”,简单记录这本诗集的编辑过程。12.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不正确一项是()A.《泊船瓜洲》可这样划分节奏并用符号加以表示: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B.在宫灯、团扇、战鼓、器物上描绘诗词元素,是诗情画意的美学引领。C.演绎诗词故事对话陈列文物、交融古籍文字,让传统文化活起来。D.古诗编集成册首先要做好专题选择,最后还要写“前言”和“编后记”。13.下面是同学给柳宗元《江雪》配的两幅画,请根据【材料三】阐述选图理由及作用。江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选图理由配图作用14.请你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材料四】完成下列“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方案。“古诗苑漫步”主题活动方案活动目的:_____活动内容:①声情并茂诵古诗:吟一首诗,歌一阕词,谱一首曲。②_____③_____活动时间:2024年4月活动地点:八一中学参与人员:八一中学全体师生【答案】12.D13.选图理由:图1描画千山万径,人鸟绝迹,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江乡雪景图,与诗的意境相似;图2勾画渔翁独处孤舟,独钓寒江的形象,与诗中人物活动相同。配图作用:更好地激发观者的情感共鸣,增强观者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14.①.活动目的:增长了对中华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提高了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并激发了对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自豪感。②.活动内容:示例:别出心裁品古诗:诗意画创作,诗意卡制作,诗词小剧场。③.分门别类辑古诗:选择主题,辑录顺序,评注编写,诗集雅称。【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材料的理解和运用。D.“最后还要写‘前言’或‘编后记’”表述有误,根据材料三“还可以写一篇‘前言’或‘编后记’,简单记录这本诗集的编辑过程”可知,并未要求必须要写“前言”或“编后记”;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可选择你认为更合适的一幅图,结合画面与诗歌内容,阐述理由充分即可。图一:画面宏阔渺远,白茫茫的一片,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清高,渔翁的性格孤傲。图二:画面上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两幅图片,在宏阔的背景下彰显老渔翁寒江垂钓的情形,借以表现诗人高洁傲岸的节操,更加深了读者对诗歌内涵的理解。【14题详解】本题考查活动目的及活动策划。仿照示例,围绕“古诗苑漫步”这一主题展开即可。活动目的:根据“古诗苑漫步”的主题,结合材料二第④段“采取星素结合、老少同台、中外交融的形式,将传统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上升到全民参与的高度、美学引领的深度”、材料三第二段“与沉睡在古籍中的文字交融,联通古代和现代的文化意趣,让传统文化活起来”、材料四“古诗辑集”可知,开展此次活动的目的主要是感受诗词之美,传播和传承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心等,活动目的围绕这些方面展开,言之有理即可。活动内容:仿照“声情并茂诵古诗:吟一首诗,歌一阕词,谱一首曲”的句式来写,内容合理即可。示例一:诗中有画绘古诗:作一幅画,赏一处景,悟一分意。示例二:下笔有神写古诗:谱一首诗,承一份情,正一颗心。(二)(17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稻田里的等待①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里面依然是空空如也。天气转凉,稻子本该灌浆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邻居家的杂交稻一丛丛的稻穗已经低下了头,散开了谷粒,显得低调而又成熟,相比之下,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②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好几亩稻田,如果不会灌浆,都是空秕,这一年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我想不出用什么言辞来宽慰父亲,只好说:“没有关系,我们就顺其自然吧,好好观察记录它的生长,就可以了。收成的事,也急不来,能收多少是多少。”③在种田这件事情上,我的经验是苍白的。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专家说,问题不大-看起来,水稻才刚开过花,还没有到散粒的时候。吃了一颗定心丸,我便也这样安慰父亲。父亲说:“好的,再等等。”④接下来,父亲每天都会去田间察看,并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我。到周三,父亲终于又忍不住了,问我:“邻居家的杂交水稻已经垂下头,颗粒饱满,浆水很多。我们的水稻还依然直立。……我担心,如同去年的黑糯稻。”去年我们试种了一点新品种的黑糯稻,不知是缺乏种植经验还是品种原因,也是灌浆不良,最后半亩田的水稻,只得了二十来斤稻谷。收成与汗水辛劳相比,确实少得可怜。⑤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真的像青春期里,那些不知轻重的孩子,只会执拗地挺着脖子。“好像,还是差不多。”过了好一会儿,我弱弱答道。沉默好久,我觉得有必要再说一些什么。今年的品种是我定的,我不能让父亲担心太多。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爸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会是一种更大的收获。”⑥这样的话,是我真实的想法,但对于父亲,能算得一种安慰吗?即便算得,这安慰也是空洞的。对于父亲,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而言,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再等等。”⑦几天来,我居然开始默默祈祷。和庄稼待久了,在田野待久了,开始有点迷信,因为知道有一些力量,是人力所不及的。种田种久了,人也会更谦卑,低下来,得听稻子的话,听天的话。⑧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多少次陪着父母一起,守在田埂上,守护涓涓细流流进自家田垄;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农忙时节割稻和插秧,尽情地挥汗如雨,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田园犬。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⑨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其应有之义吗?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⑩时间长了,种了一辈子水稻的父亲,也慢慢学会用新的眼光来看待这一切。今天我们离开城市回到水稻田,低下头,也是在用另一种眼光看待脚下的世界与生活。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刚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而我们的稻穗还带着稻花,仍执拗直立——当然,我们是后来才知道这一点,因为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水稻田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⑪秋天快到了,我们就在这样的时光里,耐心等待稻子成熟。15.通读全文,仿照示例,概括文章内容。(1)_____——安慰父亲,默默祈祷——(2)______——终于成熟,感悟等待16.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第①段画线句。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17.结合选文内容,分析第⑥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好在,父亲过了一会儿,还是回复我:“好的,再等等。”18.选文第⑧段有什么作用?19.选文⑩段中“另一种眼光”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答案】15.①.稻穗挺立,让人担心;②.回忆劳作,慢慢改变16.用了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表现出稻子尚未灌浆时的状态,也侧面表现出“我”和父亲的焦虑。17.“还是”,依然的意思,面对总不灌浆的稻谷,承受着可能没有收成的焦急和沮丧,父亲依然说“好的,再等等”,表现了父亲的理解和耐心。18.插叙。插叙了年幼时和父母一起守护稻田,挥汗如雨的场景,表现了劳作的辛苦和对收获的敬畏,丰富了文章内容。结构上,为下文领悟“等待”与“收获”的内涵做铺垫。19.①成熟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或水稻新品种的特性与旧品种不同,不能用旧品种的标准对待新品种)。②收成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也是收获。③尝试和创新要承受失败风险。【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的概括。第一空,由第①段“稻子们高傲地昂着头,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里面依然是空空如也”,第②段“周一那天,父亲问我:‘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好几亩稻田,如果不会灌浆,都是空秕,这一年的汗水和心血都会白费”可概括出:稻穗挺立,让人担心;第二空,由第⑧段“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多少次陪着父母一起……累到像一条只会伸出舌头喘气的田园犬”,第⑨段“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可概括出:回忆劳作,慢慢改变。16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词句的赏析。“我们的稻田就令人焦虑不已,像是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一句中,把“我们的稻田”比作“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结合前文“稻穗挺立,捏一捏其中的一颗两颗三颗,里面依然是空空如也。天气转凉,稻子本该灌浆了,再不灌浆,很可能意味着收成不佳”可知,“没心没肺的浪荡少年”这个比喻生动形象表现出稻子尚未灌浆时的状态;结合下文第②段“我们的水稻不会灌浆,稻穗不低头,我担心可能没有产量”、第③段“我拿着稻子的照片,去请教水稻研究所的专家”等内容可知,这个比喻还从侧面表现出“我”和父亲的焦虑。【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词句的赏析。“还是”是“仍然”的意思。根据第⑤段“周四清晨,父亲又去田间拍了照片,问我:‘你觉得,有变化吗?’我看了十几分钟。虽然稀稀拉拉有几株稻穗已开始散粒低头,可大多数依旧故我”“我一字一句地斟酌:‘爸爸放宽心,我们静观其变吧。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风险和变化,或许会是一种更大的收获。’”、第⑥段“对于父亲,一个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而言,有什么会比自己田里没有收成更令人沮丧的呢”可知,面对我们家稻谷大多数依然直立,总不灌浆,虽然“我”有安慰父亲,但是对于种了一辈子田的农民而言没有收成是很沮丧的,而此时的父亲正承受着可能没有收成的焦急和沮丧,但是父亲还是回复了“我”,“好的,再等等”,表现了父亲对“我”的理解与耐心。【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语段的作用。阅读全文可知,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和父亲面对自家稻田中新研制的水稻灌浆不良、稻穗不低头的情况,经历了从焦虑到等待、再到理解和接受的过程。由第⑧段“我记得年幼的时光里”“也曾拿着脸盆,在小小一方池塘里舀水入渠,为久旱的稻田送去甘露。当然更不会忘记”可知,本段主要是回忆年幼时与父母一起守护稻田,在稻田里挥汗如雨的场景,是插叙部分。由第⑧段“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劳作里,人变得敬畏。种田人常常不明白,这世上有些人的不可一世,是从哪里来的”可知,正是幼时有与父母一起守护稻田,在稻田里挥汗如雨的劳作经历,让“我”懂得了对收获的敬畏,插入这一段回忆,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为下文第⑨段“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也是意义非凡的”领悟“等待”与“收获”的内涵做铺垫。【19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结合第⑨段“面对一块稻田,我和父亲都有变化。父亲慢慢理解我,知道我们期待的收成,其实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即是收获。即使是一把空稻,也是意义非凡的。我们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所需要承受的失败风险,不正是其应有之义吗?会低头的水稻才有收成”可知,“另一种眼光”指收成不只是稻谷,劳作本身也是收获。父亲和“我”开始认识到,劳作本身也是一种收获,即使最终没有获得预期的稻谷产量,但过程中的努力和尝试同样具有价值。结合第⑩段“我们这一季的水稻品种,是刚研制的新品,一种长粒粳稻,与我们故乡历来种植的籼稻很不一样,首先生长时间就不一样——这也便是为什么,邻居家的水稻已经散粒结实,而我们的稻穗还带着稻花,仍执拗直立”可知,“另一种眼光”指尝试和创新要承受失败风险。种植新品种的水稻意味着面临更高的失败风险。然而,在“另一种眼光”下,父亲和“我”学会了接受这种风险,并将其视为尝试和创新的一部分。他们明白,每一次的尝试和创新都需要承受失败的风险,这是其应有之义。结合第⑩段“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家的水稻田的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慢慢地显出成熟与内敛”可知,“另一种眼光”指成熟是需要耐心和时间的,面对不确定性和挑战时能够保持冷静和乐观的态度。由于新品种水稻的生长时间不同于传统品种,导致稻穗的成熟时间也较晚。在“另一种眼光”下,父亲和“我”开始尊重并理解这种生长规律,不再过分焦虑或急于求成。稻穗“终于也日渐一日地低下头来,显露出成熟与内敛”,让父亲和“我”更加敬畏自然和生活的力量,学会了低下头来,用更加谦卑的态度面对这个世界。(三)(11分)阅读下列文章,完成下面小题。全民阅读魅力无穷①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是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可或缺的文化建设。全民阅读活动自开展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热烈响应,成绩斐然。我想,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②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由此可见,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③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无论生活再贫苦困顿,都始终不忘读书,常废寝忘食,夜以继日,最后长眠于书桌上。坚持读书的楷模,令人高山仰止。遗憾的是,我们有些人读书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兴时读几页,郁闷时束之高阁;闲暇时翻几篇,工作一忙就忘到脑后。这样的读书态度,心猿意马,一曝十寒,很难有所收获进益。有鉴于此,读书也要持之以恒,长流水不断线,日积月累,水滴石穿,方可读出收益,读出效果。④全民阅读,领导干部应成为带头读书的楷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习近平总书记夙夜在公,仍挤出时间坚持读书学习,在谈到自己的爱好时他说:“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正是因为长期孜孜不倦地读书学习,锻炼了他非凡的领导才能和卓越的政治智慧。⑤全民阅读,要加强引导,让大家多读好书,多读经典。所谓好书,一是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二是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三是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若按这三个标准衡量,好书与古今中外那些经典书籍最为接近。人生如白驹过隙,书籍却浩如烟海。为提高生命的知识含量和学习效率,就一定要多读经典,以便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取更有价值的知识。多读经典,于个人可以广见识、明事理、受熏陶,善莫大焉;对社会而言,则可教化民众,端正风气,提高全民族精神文明素质,对于我们正在建设的书香社会更是大有裨益。⑥全民阅读,要方式多样与时俱进。既可以是平面的纸质书阅读,也可以是电子书阅读;既可以在电脑网络上读书,也可以在手机应用上阅读;既可以是大块时间的专心研读,也可以是边角料时间的随意浏览;既可以是教室里的书声琅琅,也可以是忙里偷闲的“车上、枕上、厕上”。总之是不拘一格,不循常规,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⑦读书可以是一种主观爱好,因为有兴趣,读书会感到愉悦,如饮佳酿,如沐春风,同时又能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高觉悟,广博见识。读书也是一种客观需要,可以获取知识,学习技能,增长才干,拓宽思路,从而胜任工作,跟上形势,从容迎接挑战,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1.阅读选文第②段,厘清论证思路,补全下面的分析。首先,(1)_____;接着从多个角度阐述读书的好处,再(2)____;最后(3)______。22.下面两则材料,哪一则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为什么?【材料一】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材料二】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23.小明周末放假,沉迷于玩电脑游戏,一旁读书的妈妈把他叫到身边进行教导。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对话。妈妈:小明,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如打开书本好好阅读。(1)__________,等等。读书的好处多着呢!小明:妈妈,您说的有道理,但是现在市面上的书太多了,我不知道该读什么书。妈妈:(2)_______,按照这些标准去读准没错!小明:妈妈,我懂了,可是我平时学习压力也很大,没有那么多时间读书。妈妈:读书既可以用大块时间专心研读,也可以利用(3)___________,总之,读了就好,读了就有进益。小明;妈妈,我懂了,我不玩游戏了,让我们一起读书吧!【答案】20.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21.①.提出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②.列举孔子、高尔基、郑成功、季羡林好读书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该段观点(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③.得出结论: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22.材料一。因为材料一列举了毛泽东从少年时开始坚持读书的事例,与第③段“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的观点相一致,能证明该段观点;材料二则引用了鲁迅“挤时间”的话,与第③段观点不一致,不能证明该段观点。所以材料一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23.①.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②.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可读性,经得起时间检验,能够传世,被评论家广泛认可,拥有大量读者③.边角料时间随意浏览【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中心论点。第①段以在全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为引子,引出作者的观点“我想,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第②段论证了“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第③段至结尾,论证了如何开展开展阅读,因此全文是围绕“全文阅读”来论述的,作者在第①段结尾提出的“提倡全民阅读,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既是理性的自觉选择,也是适应客观形势的需要”即为全文的中心论点。【21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思路。第②段首句“为何要提倡全民阅读”,是作者提出的观点;然后具体论证了这一原因,“简而言之,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冶情操。一人读一人受益;全民读,全民受益。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对个人来说,读书能提高素质,改变命运;对民族而言,读书可传承文明,播撒科学”,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读书的好处;接着,“所以,孔子一辈子手不释卷,七十多岁还‘读《易》,韦编三绝’;高尔基‘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郑成功慨然有感‘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季羡林由衷赞叹‘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列举了孔子、高尔基、郑成功、季羡林好读书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证明本段的观点;最后,“由此可见,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得出结论:阅读让人乐此不疲,甘之如饴,大得裨益,受惠终生【2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据补充。第③段首句“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为本段的分论点。材料一“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好学不倦,博览群书,爱读书的习惯保持了一生,临终前几个小时还在读书”,列举了毛泽东从少年时就开始读书,坚持终生的事例,与“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的观点相一致,能证明该段观点;并且与“马克思终生勤奋读书,视读书为生命”的论据相一致,因此适合放在第③段作为论据。材料二“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是鲁迅的名言,告诉我们:时间是有限的,但只要我们愿意,总能够在有限的时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这主要从有效利用时间的方面来说的,与“全民阅读贵在坚持,久久为功”的观点无关,不能证明该段观点,因此不能作为本段的论据。【23题详解】本题考查阅读运用。第一空。根据“小明,你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游戏上,不如打开书本好好阅读”“读书的好处多着呢”可知,要填入“读书的好处”的内容,可用第②段中“读书可治愚,益智;长见识,广思路;学技能,增本事;丰富思想,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永金融知识竞赛策划
- 厨房安全卫生
- 【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下册【辽海版】《综合实践活动》八年级上册6.1防毒禁毒多宣传·毒品预防知多少 课件
- 医疗机构财务会计聘用合同
- 家具制造存储协议
- 投标联合体文化融合协议
- 城市安全用车租赁合同样本
- 建筑混凝土工程皮卡租赁协议
- 城市广场绿化工程合同协议书
- 体育馆玻璃膜施工合同
- 铝熔铸设备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关于学生数学思想方法的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 数学名词中英文词汇表
- 甲醇-水精馏填料塔的设计
- 吹风机成品过程质量控制检查指引
- 中介人合作协议(模版)
- 财务管理制度-家电行业
- 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形象标识、金属牌匾样式
- 班主任工作满意度测评表
- 德国WMF压力锅使用手册
- 《寻找消失的爸爸》(图形)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