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年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考试押题卷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中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北京人遗址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据此得出的合理结论是()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B.北京人使用和保存火C.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D.北京人审美意识增强2.陕西西安有丰富的文物资源。下列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半坡人生活的是()A.人面鱼纹彩陶盆B.司母戊鼎C.甲骨文D.商鞅铜方量3.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A.禅让B.世袭C.分封D.专制4.房屋是人类适应和改造自然的重要成果,也反映了一定社会的发展状况。下图所示房屋中能反映夏朝社会阶级分化情况的是()A河姆渡遗址房屋B半坡遗址房屋C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D东汉陶院落5.阅读历史短剧本。与短剧中的事件产生相同影响的是()场景一时间:春秋时期某一个夏日地点:田野人物:郑庄公(郑国国君)祭足(郑国臣)内容:祭足率领郑国军队,抢夺周天的麦。A.西周实行分封制B.诸侯国设置县郡C.李冰修建都江堰D.秦末农民大起义6.2021年,四川三星堆遗址再次因出土的青铜神树、纵目青铜面具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文物而引起广泛关注。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以上现象说明()A.古蜀文化相对先进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C.审美观念趋向同一D.南北文化渐趋一致7.殷墟出土了大量的贝,商朝时期的一些文字都含“贝”字(如下表)据此判断,贝在商朝应该是()甲骨文对应汉字贝买贯宝A.货币B.礼器C.食器D.酒具8.《管·地图》载:“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孙兵法·地形篇》载:“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据此可知,当时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A.水利兴修B.诸侯征战C.儒学兴起D.私学发展9.《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国弃国逃跑井田制崩溃10.“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周天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A.史前时期B.夏商西周时期C.春秋战国时期D.秦汉时期11.下面材料内容反映的是()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A.管仲改革B.商鞅变法C.孝文帝改革D.王安石变法12.李冰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既免除了岷江泛滥的水灾,又便利了航运和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A.长城B.大运河C.都江堰D.灵渠13.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1)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这反映了()图1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A.古代冶炼工艺完善B.水利灌溉技术成熟C.生产力水平的提高D.土地私有制的确立14.如图是山东博物馆馆藏的“孔见老”画像石,画面中二人躬身相对,左边一人榜题“孔”,右边一人榜题“老”。画中人物孔和老所属学派分别是()A.道家和法家B.儒家和法家C.道家和墨家D.儒家和道家15.《荀》虽师法仲尼(孔),但它也主张法治;《韩非》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的思想。这反映了战国时期学派之间思想()A.互相排斥B.相互融合C.趋于一致D.独立发展16.《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先生的一部重要作品,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统一度量衡B.焚书坑儒C.统一文字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17.《汉书·食货志》记载,“至于始皇……男力耕不足粮饷,女纺绩不足衣服”“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这说明当时秦朝()A.刑罚残酷B.赋税沉重C.人民简朴D.徭役繁重18.2021年12月1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汉文帝霸陵所在地这一重大考古发现。汉文帝开启了“文景之治”,从下面汉文帝时期发布的几条诏令中,可以看出他的治国理念是()◆二年九月,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十二年三月,岁(每年)劝民种树◆十三年六月,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A.减轻农民徭役B.重视农业生产C.提倡勤俭治国D.废除严刑峻法19.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免,提拔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来还将儒生五十人批准为博士官置弟。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以下哪一政策的实施有关()A.“推恩令”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强化监察制度D.扩充国学规模20.一部电视剧的片头有这样一句话:“他建立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威严,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以下措施属于“他”的是()①实行盐铁专营②“罢黜百家,尊崇儒术”③派甘英出使大秦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21.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古老的丝绸之路焕发勃勃生机。西汉时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的起点是()A.洛阳B.长安C.开封D.大都22.东汉王朝是历史上大统一王朝,开国皇帝是刘秀。中期以后,政治黑暗最突出的表现是()A.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B.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C.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D.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23.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为中国医药学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A.扁鹊B.张仲景C.华佗D.王羲之24.有学者指出:“简牍书写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本时代书写便利,载体容量扩大。”由此可知()A.使用简牍成本较高B.专制统治禁锢思想C.纸的应用影响文辞D.纸张利于典籍流传25.成书于东汉时期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提到了很多多面体体积的算法,主要是有关筑堤、造台、开河、掘窖的体积问题,以及谷仓、米囤、粮窖的容量问题。由此可知中国古代()A.数学家多出生于农民家庭B.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C.数学普及促进农业的发展D.科举制促进了数学的进步26.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一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据此可以判断,台湾和大陆的联系开始于()A.史前时期B.尧舜时期C.夏商时期D.三国时期27.西晋鉴于(曹)魏一朝薄待宗室以致为自己所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同姓王在中央和地方均可以担任重要职务,此举埋下了国家祸乱之源。上述材料中的“国家祸乱”指的是()A.国人暴动B.八王之乱C.七国之乱D.楚汉之争28.图1反映的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战役。下列关于该战役的叙述正确的是()图1A.东晋强征北方各族人民当兵B.东晋以少胜多打败前秦进攻C.为前秦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D.战后南方陷入分裂混战局面29.“声不能传于异地,面于异时,于是乎文字生,文字者,所以为意与声之迹。”因此,产生了文字,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是在()A.战国B.南北朝C.魏晋时期D.东汉末年30.天和核心舱是中国空间站天宫的组成部分,展示了新时期中国航天领域的伟大成就,早在中国古代,就有科学家对天体运行展开探索。其中有一位科学家,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也以他的名字命名。他是()A.蔡伦B.钟繇C.柳公权D.祖冲之二、非选择题(40分)31.(10分)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材料一关于北京人的考古发现清单相关结论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10万件石器大量的动物化石灰烬、烧石和烧骨等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补全表格。(3分)材料二遗址名称部分考古发现①用牛或鹿的肩胛骨制作的骨耜和刃口呈锯齿状的骨镰;大量的稻谷遗存,最厚处超过1米;干栏式建筑遗迹;刻有猪纹的陶钵等②40多处圆形或方形的半地穴式房屋遗迹;石斧、骨针、彩陶等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多达数斗的粟;贮存芥菜或白菜菜籽的陶罐等(2)依据材料二,请写出①②对应的遗址名称。A:半坡遗址
B:河姆渡遗址(2分。填写字母。)归纳①②处居民生产生活的共同点。(3分)材料三良渚遗址和陶寺遗址的部分考古发现①陶寺遗址的墓葬89%的小型墓几乎没有随葬品,8座大型墓发现随葬品200多件。②良渚古城北面丘陵地带一个延绵20余千米的外围水利系统,影响面积达100平方千米。③良渚城内权贵的墓地里,随葬着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普通墓葬随葬品较少。④陶寺古城的内城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的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3)请用材料三中的史实证明下面的观点。(2分。填写序号。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A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统治者有较强的调动和组织能力。__________B当时社会贫富分化和阶级分化相当明显。__________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下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目录中第三章的目名称第三章第一节1.王室衰微大国争霸2.铁犁牛耕的出现井田制的逐渐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工商业的发展3.老孔第二节1.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封建集权制度的初步形成2.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商业的活跃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合纵连横的斗争长平之战与赵的削弱4.诸百家——摘编自詹庆《中国古代史(上)》(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第三章”所述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变化。(10分)(2)请你为“第三章”确定一个主题名称。(2分)33.(18分)创新对国家兴盛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以来之所以会诸侯混战,连年不断,根源正在于分封制。而今终于实现了统一,若回头再搞分封,那就势必架空中央政权,重蹈诸侯割据争战的覆辙。而只有实行郡县制,才能断去诸多功臣的非分之想,也才能确保中央集权,确保国家的安定和统一。——摘编自曹德本主编《中国政治思想史》材料二列宁从俄国实际出发,根据新情况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结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列宁主义阶段。在列宁主义指引下,俄国人民夺取了十月革命的胜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使社会主义从一种崇高的信仰、理想变成现实的社会主义制度。十月革命的道路,从根本上说是全人类发展共同的光明大道。——摘自《人民日报》材料三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前例的……而中国革命却不是这样,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方法夺取全国政权,这是一条前人从来没有走过的路。——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1)依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相比于分封制具有的进步性。(6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宁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并分析这一理论创新的历史影响。(6分)(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创新(6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BAACBBA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CCDBDBBBA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BDBABBDD1.【答案】B【解析】据“发现了‘5个灰烬层及大量动物烧骨’”可知,生活在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前的北京人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从而改善了自身的生存条件,故选B项;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为云南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排除A项;题干主旨未涉及北京人已具备人类的基本体质特征,排除C项;审美意识增强多指山顶洞人,且题干并无材料支撑北京人的审美意识到底如何,排除D项。2.【答案】A【解析】半坡人生活在距今约6000年前,半坡人的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最具特色的为彩陶,在半坡遗址出土了人面鱼纹彩陶盆,故选A项;司母戊鼎是商朝时制作的青铜器,排除B项;甲骨文主要出现在商朝,排除C项;商鞅铜方量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铜器,排除D项。3.【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原始社会末期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首领的确立通过禅让制进行,其标准是德才兼备,故选A。4.【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里头遗址一号宫殿反映的是夏朝出现了辉煌的宫殿,反映了夏朝的社会阶级分化的情况,故C符合题意,故选C项。河姆渡遗址房屋反应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与夏朝无关,排除A项。半坡遗址房屋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反映的是原始社会时期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与夏朝无关,排除C项;东汉陶院落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社会生活,排除D项。5.【答案】B【解析】据材料“春秋时期某一个夏日……内因容祭足率领郑国军队,抢夺周天的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但是诸侯在地方上有较大的自主权,到了后来春秋时期分封制走向瓦解,周天势力衰落,诸侯势力发展壮大,不再听从周天的号令,题干所述正是反映郑庄公作为诸侯之一,挑战周天的权威,诸侯国设置县制度也有利于冲击分封制,B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春秋时期诸侯对周天权威的冲击,体现了西周分封制逐渐衰微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水利工程,排除C项;春秋时期,秦朝尚未建立,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根据“该遗址其实也发现了如青铜尊、青铜鼎、玉璋、玉琮、玉壁等与黄河流域一致的文物,而浙江良诸遗址也曾出土了与之造型相似的玉琮。”可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一体的,B正确;没有比较是谁更先进,排除A;CD项都太绝对,排除。故选B。7.【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买”“贯”“宝”中都含有“贝”字,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最早的货币是贝币,起源于商朝,故选A项;商朝礼器以青铜器和玉器为主,排除B项;“贝”不适合用来作食器,排除C项;“贝”不是酒具,排除D项。8.【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凡兵主者,必先审知地图”“夫地形者,兵之助也”表明地形对军事的重要性,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诸侯征战频繁,因此地理知识的运用适应了诸侯征战,故选B项;“兵法”的应用与水利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不止儒学,排除C项;私学发展与地理知识无关,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本题的关键词为“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有众多的诸侯国,其中比较强大的有十几个。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各诸侯国为了自身的利益,相互之间展开激烈的争斗。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而题干中的“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表明了在争霸的过程中大量的诸侯国被消灭。故答案为C。10.【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争战局面。春秋时期,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争夺土地、人口,不断进行兼并战争,诸侯争霸战争频发,这反映了周王室衰弱,分封制逐步瓦解,故选C项;史前时期、夏商西周时期与题干无关,排除A、B两项;秦汉时期是大一统时期,排除D项。11.【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表格“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有与题干表格内容一致,故选B项;管仲改革的内容士农工商分居,职业世代相传等,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排除A项;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等,排除C项;王安石变法的内容有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排除D项。12.【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李冰主持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并结合所学可知,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了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故选C项;长城不是水利工程,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与“成都平原”不符,排除B项;秦始皇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使长江水系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
13.【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在我国出土的文物中,有春秋时期的铁制农具(如图1)在《战国策·赵策》中有秦国用牛耕田,用河流运粮食的记载“可知,材料反映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故选C项;AB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项;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确立,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老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选D项;法家的代表人物是韩非,排除A、B项;墨家的创始人是墨,排除C项。15.【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师法仲尼……也主张法治”“熔法、术、势于一炉,同时也吸收了老的思想”等内容可知,《荀》虽然是儒家经典,但也吸收了法家思想,《韩非》虽然是法家经典,但也吸收了道家老的思想,这说明战国时期各学派之间相互借鉴、相互融合,故选B项;从材料内容可知,各家学派之间在坚持本学派核心的同时,也会吸收其他学派,这说明学派之间的思想既不完全是势同水火的相互排斥,也没有失去自己特点的趋于一致,排除A、C两项;从材料展示的相互借鉴可知,独立发展的说法不准确,排除D项。16.【答案】D【解析】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六国后,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此后,统一一直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同时,秦始皇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但是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所沿袭。可见,材料中“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故选D项;统一度量衡促进了秦朝经济的交流和发展,此后各个朝代度量衡各有变化,排除A项;焚书坑儒是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采取的措施,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一次浩劫,排除B项;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有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和政令的颁布,此后中国汉字经历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等变化,排除C项。17.【答案】B【解析】材料“男力耕不足粮饷,女纺绩不足衣服”的意思是男努力工作的收获不够国家赋税,女辛勤纺织不够穿衣所需。材料说明了秦朝赋税沉重,故选B项;材料反映的是赋税,没有涉及刑罚,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赋税,没有体现人民简朴,排除C项;徭役是指统治者无偿征调各阶层人民所从事的劳务活动,材料没有涉及,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材料“农‘天下之大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意思是农业,为天下之本,民生之所倚持,若民众轻本(农事)而以其它末节为生,这样生活就贫贱不能顺从人意;“岁劝民种树”意思是每年鼓励农民多种树;“农,天下之本,务莫大焉”意思是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最大的事情,结合所学,汉文帝和汉景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才会发材料中的诏令,因此看出材料反映出的汉文帝的治国理念是重视农业生产。故选B项;ACD是“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但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CD项。19.【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公元前134年,汉武帝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一律罢免,提拨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为丞相,后来还将儒生五十人批准为博士官置弟。汉武帝的这一做法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有关。根据所学可知,汉武帝在位时,诸百家的思想还比较活跃,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为了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独尊地位,成为此后整个汉代以至两千年封建社会间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当时太学的教材主要有《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故选B项。20.【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他”指的是汉武帝,材料中所给出的“他的国号成为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这个名字为汉。班超在西域期间,还派甘英出使大秦,③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汉武帝还在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故选A。21.【答案】B【解析】据“丝绸之路”“西汉时”“起点”可知,自从西汉武帝时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商人们载着汉朝的丝绸等货物,从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经西域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又把西域的物产和奇珍异宝运到中原,这条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B项正确;洛阳、开封、大都都不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起点,长安能成为丝绸之路起点很大原因是因其首都位置,而洛阳在丝绸之路开通后成为都城要到东汉,排除A项;开封成为都城要到北宋时期,此时路上丝绸之路已经受阻,北宋疆域不包含河西走廊,排除C项;大都指的是元大都,元代都城,也不符合“西汉时”的限定条件,排除D项。22.【答案】D【解析】东汉中期以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亲戚,导致外戚势力膨胀。皇帝长大后不甘被外戚摆布,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以来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了东汉中后期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故选B项;“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皇帝昏庸愚昧,不理朝政”“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是汉朝中期以后政治黑暗的表现,但不是最突出的表现,排除A项、C项、D项。23.【答案】B【解析】根据“《伤寒杂病论》”“医圣”结合所学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他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一书。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故选B项;扁鹊是春秋战国的名医,已经懂得用针灸、按摩、汤药等多种方法治疗疾病,他总结出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排除A项;华佗东汉末年名医,发明“麻沸散”,创编五禽戏,排除C项;王羲之是东晋书法家,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简牍书写空间狭小,书写不便。纸本时代书写便利,载体容量扩大”结合所学可知,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变革,此后纸的使用日益普遍,成为人们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也便利了典籍的流传。故选D项;材料内容体现的是空间和载体大小,没有涉及成本,排除A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纸本的使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没有涉及专制统治禁锢思想,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纸本的使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没有涉及文辞,排除C项。25.【答案】B【解析】数学知识源自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计算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实际问题,说明数学知识与农业生产相关,故选B项;材料主要涉及数学内容,未涉及数学家,排除A项;“筑堤、造台、开河、掘窖”与“农业生产”没有必然联系,排除C项;隋朝创立科举制,与“东汉时期”无关,排除D项。26.【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根据近代考古发掘,在台湾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遗址,如台北市园山贝冢出土的石斧、石锛;台南县出土的黑陶,高雄市出土的彩陶,质地、形状同大陆东南沿海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文物十分相似,特别是—种几何形花纹的陶器,和福建一带的原始文化有着相同的特征。这充分表明了台湾和大陆在新石器时代就有着密切的文化联系。27.【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晋”“大封同姓诸王”可知,材料中的“国家祸乱”指的是八王之乱。西晋初年,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晋武帝的儿晋惠帝昏庸无能,无力治理国家,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史称“八王之乱”。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故选B项;国人暴动是西周后期的平民起义,排除A项;七国之乱是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的一次诸侯国叛乱,排除C项;楚汉之争是秦末刘邦和项羽之间进行的战争,排除D项。28.【答案】B【解析】观察图1并提取关键信息“前秦”“东晋”“淝水”,结合所学知识,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百万大军与东晋8万将士战于淝水,最终东晋取胜,故图1所反映的是淝水之战,东晋以少胜多打败了前秦进攻,故选B项;东晋的疆域地处淮水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并未强征北方各族人民当兵,排除A项;前秦统一北方后,苻坚发动了淝水之战,前秦战败后很快土崩瓦解,排除C项;淝水之战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排除D项。29.【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的是古代中国书法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便利,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专门供人们欣赏的艺术了。故答案为D。30.【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的人”及所学可知,有此贡献的人是祖冲之,故选D项;蔡伦改进了造纸术,排除A项;钟繇、柳公权都是书法家,排除B、C项。二、非选择题31.(10分)【答案】(1)体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会打制石器;以采集和打猎为生;会使用和保存火种。(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每点1分,总计3分。)(2)①:B②:A(2分)共同点:会种植农作物;会使用磨制工具;会制造陶器;过定居生活;会建造房屋等。(答出任意三点即可得分,每点1分,总计3分。)(3)A:②④B:①③【解析】(1)根据材料一“6个头盖骨化石、40多个个体的直立人化石。”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北京人体貌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会直立行走;根据“10万件石器”可以得出北京人会制造工具;会打制石器;根据“大量的动物化石”可以得出北京人以捕食动物为主;根据“灰烬、烧石和烧骨等”可以得出北京人会使用火。(2)根据材料二“骨耜、稻谷、干栏式房屋、刻有猪纹的陶钵”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使用的生产工具是骨耜,主要种植水稻生,生产用具是黑陶。故与①对应的是B。根据材料二中“半地穴式房屋、粟、彩陶、石斧、骨针”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半坡遗址。半坡原始居民住半地穴式房屋,主要种植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五年级数学小数乘除法竖式计算练习题
- 土方分包合同范本-合同范本
- 《美容项目专业知识》课件
- 《医院急诊科的管理》课件
- 届每日语文试题精练
- 更新采伐公路护路林许可申请表
- 《家用医疗用具使用》课件
- 金融产业电话理财顾问绩效总结
- 快递公司保安工作总结
- 医疗器械行业安全工作总结
- 针灸推拿习题库+参考答案
- 手术区皮肤消毒及铺单法课件
- 血液科侵袭性真菌的治疗
- 浅析岩溶地区工程地质勘察手段及应用
- 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期末数学考试试卷附答案解析
- 罗伊模式个案护理
- 公益性岗位开发申请审批表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安交通大学
- 组织协同运用平衡计分卡创造企业合力
- 车辆剐蹭自愿和解协议书模板
- 儿科课件过敏性紫癜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