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诊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中风
因素体痰热内盛、阴虚阳亢或气血亏虚,遇饮食、情志、劳倦诱因等
所致。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舌歪斜、半身不遂、语言骞涩,或仅见
口眼歪斜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脑,涉及肝肾。脑血管意外可参照本病
护理。
护理评估
1、生命体征、意识、瞳孔、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情况。
2、生活方式及休息、排泄等状况。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风火蔽状况窍、痰火闭窍、痰湿蔽窍、元气衰败之中脏腑证;
肝阳暴亢、风痰阻络、痰热腑实、气虚血瘀、阴虚风动之中经络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卧床休息,取适宜体位,避免搬动。若呕吐、流涎较多者,可将其头
偏向一侧,以防发生窒息;对烦躁不安者,应加床档保护。
3、注意患肢保暖防寒,保持肢体功能位置。
4、加强口腔、眼睛、皮肤及会阴的护理。用盐水或中药清洗口腔;眼睑
不能闭合者,覆盖生理盐水湿纱布;保持床单清洁,定时为患者翻身拍背;
尿失禁者给予留置导尿,定时进行膀胱冲洗。
5、伴神昏者参照神昏护理。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生命体征、神志、瞳孔、肢体活动等情况。
2、发生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呕血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
三、给药护理
1、服中药后避免受风寒,汗出后用干毛巾擦干。
2、服药后观察患者病情的逆顺变化。
3、及时记录服至宝丹、牛黄清醒丸、苏合香丸等辛香开窍、急救醒脑之
品时间,神志清醒后立即报告医师。
4、服降压药、脱水药时,应观察血压变化,防止头晕,注意安全。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易消化,以新鲜蔬菜、水果为主。
2、昏迷和吞咽困难者,可采用鼻饲,以保持营养。
五、情志护理
1、中风患者多为心火暴盛,应耐心做好情志护理。解除患者的恐惧、急
躁等情绪,避免不良刺激。
2、对神志清醒患者及家属进行精神安慰,使其清除紧张、恐惧、焦虑等
不良情绪,积极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高热者,头部给予冰袋冷敷。
2、元气衰败者,突然出现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开、手撒肢冷、脉微
欲绝,遵医嘱艾灸等救治。
3、尿潴留者,可按摩腹部,虚者加艾灸,必要时遵医嘱行留置导尿。
4、便秘者,医嘱给予通便中药内服。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急躁恼怒、情志过激而使疾病再度复发。
2、起居有常,避免过劳,适当休息。随天气变化增减衣被,注意保暖。
3、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宜,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及豆
制品,不宜过饱,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洒。
4、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过度,以免再发脑出血。经常食用含纤维素
多的新鲜蔬菜、水果,以润肠通便。
5、积极治疗原发病,按时服药,注意血压的变化,定期到医院复查。
6、根据自身的情况,适当参加锻炼,加强肢体功能活动。
中暑
因长夏之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以出汗、头晕、头痛、神疲、胸闷、
心慌、泛恶、少汗,甚至汗闭、高热,严重者以神昏、抽搐、肢厥等为特
征。病位表里兼有,多在脾、心。热痉挛、热衰竭、热射病和日射病,可
参照本病护理。
护理评估
1、中暑的经过和伴随症状。
2、周围的环境、工作种类、生活方式。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暑热侵袭证、热盛动风证、气阴两伤证。
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急症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轻症中暑者,应迅速撤离现场,转送至阴凉、通风处。患者取平卧位,
松解衣扣,给予清凉饮料。
3、重证中暑者,立即送至抢救室,不宜搬动,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吸气,
遵医嘱输液治疗。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体温、神志、瞳孔、二便、汗出、舌脉变化。
2、患者出现神昏、惊厥、四肢抽搐、息短气粗、四肢厥冷、冷汗不止、
瞳孔散大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抢救。
三、给药护理
1、按医嘱用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服药期间,禁食辛辣、生冷、油腻等食物。
3、应用冬眠药物期间,要密切注意体温、血压、心率的变化。
四、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或半流质。
2、多食清暑水果、蔬菜和绿豆汤等,忌食油腻及烟酒。
五、情志护理
1、中暑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医护人员须仪稳重,工作有条不紊,民减
少其紧张情绪。
2、对烦躁、焦虑不安者进行安慰,稳定情绪,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与护
理。
六、临证施护
热盛动风证:以清暑、解表、化湿为原则。
1、使病人尽快脱离高温环境,在凉爽处静卧休息,并给予清凉饮料。
2、头晕、胸闷、恶心者可服用十滴水、仁丹或蕾香正气水。
3、可用刮痴疗法。
4、中药偏温服。
暑热侵袭证:以清暑、开窍、防变证为主。
1、加强降温措施,室内用电扇、空调降温,或放冰块。但防直接吹风。
2、高热时头部冷敷或酒精擦浴或用冰帽,使体温降至38.5℃左右,继续
观察体温变化,防止复升。
3、高热者应密察病情:体温、神志、面色、脉搏、呼吸、血压变化,防
止发生热极生风,出现抽搐等危重证候。
4、神志不清、抽搐者,遵医嘱服用牛黄清心丸、或羚羊角粉、紫雪丹等,
要耐心喂服或鼻饲。
5、可饮用大量清凉饮料,给予素流食。
6、中药宜冷服。
气阴两伤证:益气养阴,救逆防变为主。
1、体弱正虚而中暑,易发生元阳欲脱证,应严密观察神志、面色、肢温、
脉象、血压等变化。
2、忌用冷敷法,宜用温水擦浴法降体温。可用热毛巾敷关元、气海穴,
或艾灸百会、关元、气海。
3、中药应偏温热时服下。
4、神志清楚者可口服生脉散或生脉饮。
七、健康指导
1、保持情志舒畅,心情愉悦,使之气血通畅。
2、注意水分的摄入,保持环境的通风,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
3、注意个人防护及个人卫生,在烈日下工作注意防晒,在湿热环境中宜
穿宽松、透气及浅色衣服等。
4、出现头晕、乏力、胸闷不适等中暑先兆,应迅速离开高温环境,在阴
凉通风处安静休息,并服用清凉饮料及解暑药物。
5、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夏季汗出较多者,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忌食油
腻、辛辣、烟酒之品。
内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胃院痛
因胃气郁滞,气血不畅所致。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
临床表现。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一、护理评估
1、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程度、疼痛有无规律性及饮食的关系。
2、饮食、生活习惯及既往病史。
3、心理社会状况。
二、护理诊断
西医护理诊断:
1、疼痛——与消化性溃疡有关。
2、组织灌注量改变一一与上消化道出血有关。
3、活动不耐力一一与上消化道出血、虚弱、疲乏有关。
4、恐惧——与疲乏、疼痛、消化道出血有关。
5、缺乏知识一一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中医护理诊断:
1、胃脱疼痛一一与受凉、伤食、饮酒、情绪等胃气郁滞而痛有关。
2.、恶心呕吐一一与胃气上逆和降失常有关。
3、纳呆一一与脾虚运化失司有关。
4、神疲乏力一一与脾胃气血、清阳不节、肢体失养有关。
5、焦虑一一与病久、求愈心切有关。
6、潜在呕血、便血一一与热伤胃络血不循环有关。
三、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2、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3、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
解后可下床活动。
4、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5、密切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与寒热、
饮食的关系。
6、注意呕吐物和大便的颜色、性状。.
7、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时,报
告医师,配合处理。
8、出现呕血或黑便、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
血压下降,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
(2)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10、饮食护理
5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少量、多餐为原则。
(2)戒烟酒、浓茶、咖啡。忌食辛辣、肥甘之品。
11、情志护理: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的影响,使其保
持乐观情绪。
12、临证(症)施护
(1)食滞胃痛者,暂时禁食;缓解后逐渐给予全流或半流饮食。
(2)胃痛发作可遵医嘱用针刺止痛。
(3)虚寒性胃痛者,遵医嘱热敷或药熨胃脱部,或艾条,或中药膏
贴敷。
13、健康指导
(1)禁烟、酒、浓茶、咖啡等刺激性食物。了解患者饮食习惯,必
要时推荐食谱,改善原饮食习惯。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睡眠,保持乐观情绪。
(3)如出现疼痛、反酸、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就医。
(4)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制疼痛的简单方法,
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力。
风温肺热病
多因人体正气虚弱,或过分劳倦,起居不当,感受风热毒邪所致。以
发热、恶风、头痛、咳嗽、咯痰、烦渴、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
涉及心、肾。流行性感冒、肺炎、急性气管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
2、咳嗽、咯痰的程度和性质。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风热犯肺证、痰热壅肺证、肺胃热盛证、热闭心包证、气
阴两虚证、邪陷正脱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风温初期,注意保暖防寒;邪入营血者,有条件安置在单人病
室,避免强光刺激。
(3)发热期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
(4)气息喘促不能平卧者给予伴卧位,并遵医嘱吸氧。
(5)汗出过多者,用毛巾擦干,及时更换湿衣和床单。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咳嗽、胸痛、汗出,痰的性状、颜
色、气味及量。
(2)热入心包,神昏、追语等症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邪陷正脱、体温骤降、汗出肢冷、面色苍白时,报告医师,配
合处理。
(4)邪热内陷、津气枯竭、皮肤等部位出现斑疹或瘀斑连成大片、
色紫时,立即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实热证可偏凉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和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清淡、易消化、营养为宜。
(2)高热多汗烦渴者,可给予生津清热之品;饮食宜流质或半流质,
少食多餐,忌食肥腻、辛辣、硬固、海鲜等物。
(3)鼓励患者患者适当饮水。
5、情志护理
为患者创造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避免不良刺激。
6、临证(症)施护
(1)高热不退、无汗者,可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
(2)痰热壅肺,咯痰不爽者,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必
要时吸痰。
(3)呼吸困难、紫组者,遵医嘱给予吸氧。
(4)大便秘结者,遵医嘱给予淡盐水灌肠或番泻叶泡茶饮。
(5)高热多汗,可遵医嘱给予鲜芦根煎水代茶饮。
三、健康指导
1、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饮食有节。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2、注意四时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
3、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去公共场所的机会,服用预防药物。
4、避免对呼吸道的不良刺激,鼓励患者戒烟。
儿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小儿支气管肺炎(肺炎喘咳)
【护理评估】
1、测量生命体征,观察体温变化。
2、评估病情及呼吸情况。
3、咳嗽、咳痰症状。
4、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
【护理措施】
1、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新鲜和流通。保持室内的相对湿度18-22C,湿
度60%为宜。
2、尽量保持患儿安静休息,调整适当卧位,利于患儿休息。
3、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
4、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痰液。缺氧时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痰液
粘稠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5、体温升高者采用物理降温或医嘱给予药物降温,有高热惊厥史者应及
早降温,同时使用镇静剂。
6、遵医嘱给药,严格掌握药物使用时的剂量、时间、浓度,严格控制输
液速度及药物。
【健康指导】
1、环境要清洁:指导家长保持室内的空气流通,减少人员流动,定时通
风,取得配合。
2、饮食:高热期进食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半流
质饮食,缓解期可给普通饮食,鼓励患儿多饮水,以补充高热消耗的水分。
3、活动:患病期间应使患儿卧床休息。
4、教会家长拍背排痰的方法,交给患儿有效的咳嗽,讲解及时排痰的意
义,使患儿勤换体位,勤拍背,雾化吸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
小儿腹泻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
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主要是肠道内致病性大
肠杆菌或喂养不当而致病。6月-2岁患儿多见,夏秋季节发病较高。
一、护理评估
1.健康史:详细了解喂养史;注意有无不洁饮食史和食物过敏史,询问腹泻
开始时间、大便性状及量。
2.身体状况:评估脱水程度和性质,检查肛周皮肤有无发红、发炎和破损。
3.心理社会情况:家长心理状态,评估患儿家庭居住条件,经济状况。
二、主要护理问题
1.腹泻与感染、喂养不当有关、胃肠功能紊乱等有关。
2.体液不足与腹泻、呕吐致体液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3.体温过高与肠道感染有关。
4.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大便刺激臀部皮肤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集体需要量与腹泻、呕吐丢失过多和摄入不足有关。
6.知识缺乏:家长缺乏喂养知识及相关护理知识
三、护理措施
1.隔离:执行床边隔离,防止交叉感染,督促患儿家属加强患儿手卫生。
2.饮食:指导家长合理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按医嘱禁食者,给予口服或
静脉补液,禁食。恢复期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由淡到
浓,由稀到稠,逐渐增加。
3.观察病情:密切监测体温、脉搏、呼吸变化,观察并记录粪便的次数,
性质和水分的多少,发现粪便性状改变,如腥臭、有粘液、脓血时,立即
送粪便常规检查并做培养;观察患儿有无腹痛、呕吐情况,观察有无脱水、
酸中毒情况,注意有无低钾低钙表现,及时与医师联系。
6.皮肤护理:嘱家属勤换尿布,每次便后用温水洗臀部,预防红臀。局部可
涂紫草药保护皮肤。
8.用药护理:根据病情遵医嘱给予"口服补液”。静脉补液时,掌握“先快后
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的原则,按医嘱及需要量调整速度。详细记录
出入量,入量包括补液量及饮食量,准确记录尿量、呕吐物的颜色、性质、
量及次数。
四、健康指导
1.宣传母乳喂养优点,指导合理喂养,避免在夏季断奶。
2.注意食物新鲜,清洁和食具消毒,教育儿童饭前便后洗手,勤剪指甲。
3.气候变化时防止受凉或过热,夏天多喝水,加强体格锻炼。
4.避免长期、滥用广谱抗生素。
5.提倡母乳喂养,注意饮食卫生。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由少到多。加强营
养,增强抵抗力。
五、护理评价
1.患儿腹泻次数减少至停止,大便性状正常。
2.患儿脱水、电解质紊乱得以纠正。
3.患儿体温恢复正常。
4.患儿无臀红的发生。
5.患儿无酸中毒、低血钾等并发症发生。
妇产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崩漏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年龄、月经史、婚育史、避孕措施。
2、环境起居、卫生管理、心理社会影响及饮食嗜好。
3、有无贫血、盆腔包块、肝病、血液病等慢性病。
4、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5、辩证:肾阳亏虚证、肾阴亏虚证、血热内扰证、淤滞胞宫证、气不摄
血症。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
(2)慎起居,多休息,少活动。血崩时绝对卧床,必要时采去枕平卧位。
(3)保持外阴清洁,忌盆浴,勤换内裤及会阴垫。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阴道出血的量、色、质及气味、神色、血压、呼吸等变化。
(2)阴道出血量多,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准备,卧位。
3、给药护理
(1)服清热固经汤剂时宜偏凉服,注意观察服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2)服用活血化瘀、通利血脉之剂时,宜在餐前服用;
(3)中药汤剂宜热服,忌食生冷,服药后注意保暖、注意休息、避免重
体力动。
(4)服用回阳救逆之药时,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
4、情志护理
对患者多关心体贴,精心护理,消除不良刺激,安心治疗
5、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而富有营养,易于消化为宜,多食鱼、瘦肉、鸡、蛋类
等血肉有情之品和新鲜蔬菜,忌辛辣、煎炸、活血等食物。
(2)肾阳虚者饮食应热服,忌食生冷,肾阴虚者忌食辛辣动火刺激之品,
多食滋阴类食物,可用藕汁、梨汁代茶饮。
6、临证护理
血热内扰证
(1)病室宜通风凉爽,衣被要适中,不宜过暖。腹痛拒按者,禁用热敷
及艾灸。
(2)观察阴道出血的颜色、质、量,以及神志、血压变化。出现面色苍
白、汗出、肢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者,须做好输液、输血等抢救准备。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用。观察用药后阴道出血情况
气不摄血证
(1)崩漏期出血量多时,应绝对静卧,切勿劳累,以保养正气。
(2)体虚怕冷者,要注意保暖。并加强平时的饮食营养,滋补气血。
(3)气虚引起的崩漏,主要是由于身体虚弱或劳累过度所致,往往会造
成阴道出血不止,故这些病人应多食牛肉、蛋类、猪肝等,不宜食螃蟹、
田螺等寒性食品,以免损伤脾气,造成气虚下陷,统摄无权,冲任不固
二加重出血。
肾阳亏虚证
(1)病室宜向阳。病人应保持心情舒畅,使气血流畅,经络畅通,血归
经而行。
(2)病人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阳虚易生外寒,故要注意腹
部的保暖,不要受寒着凉。
(3)饮食宜乘热进食,及时生冷食品。寒冬季节,可选食补肾之品,
如鳍鱼、鸡肉、黄鱼等,多食羊肉、狗肉等温补之品。
(4)中药汤剂宜热服。
肾阴亏虚证
(1)衣被不宜过暖。盗汗者应勤换内衣,以防感冒。
(2)饮食及中药汤剂宜热服。可选食滋阴之食品,如甲鱼、淡菜、等,
以滋补肾阴。忌食冷及寒凉食物。
(3)平时可以药膳作调治,如当归山鸡汤。
瘀阻胞宫证
(1)小腹疼痛拒按者,可予腹部热敷,使淤血排出。
(2)腹痛如伴有呕吐,可针刺内关、合谷等穴。
(3)血瘀所致的崩漏多因肝气郁结、精神受刺激有关,平时可以药膳调
治,忌食生冷、酸涩、刺激性的食品,以免壅阻气机,加重阻滞症状。
(4)服药期间,应保持心情舒畅,避风寒,适温凉,勿劳累。
三、健康指导
1、劳逸结合,勿过度劳累,损伤心脾
2、饮食有节、起居有常。
3、对先天不足的少女,应及早治疗月经不调。
4、调情志,尤其对更年期妇女,应避免不良因素的刺激。
5、做好计划生育,避免房劳多产。
6、可常灸足三里、肾月俞穴、能健脾益肾,固摄冲任,生活气血,预防崩
漏发。
7、指导患者正确服用激素类药物。
带下病
因湿热、湿毒或脾虚、肾虚等所致。以带下量明显增多或色、质、气
味异常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1、月经史或孕产史,既往史。
2、白带增多,外阴瘙痒的时间及程度,有无伴随症状及诱发因素。
3、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脾虚湿困证、肾阴亏虚证、肾阳亏虚证、湿热下注证、湿
毒蕴结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妇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外阴瘙痒者,嘱其勤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抓伤皮肤。
(3)清洗会阴部的用应清洁,专人专用,忌盆浴。
(4)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裤或使用卫生垫,勤洗外阴,保持会阴
'青?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及全身情况。
(2)带下量增多,出现脓样、夹血、有恶臭味时,应报告医师并配
合处理。
3、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一般宜温服,观察服药后的效果。
(2)服用温补脾肾、祛湿止带之药者,忌食生冷、肥甘之品及饮酒。
(3)使用外用药时,应注意观察局部有无不良反应。
4、饮食护理
(1)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有营养之品为宜。
(2)忌食辛辣、油腻、煎烤之物。
5、情志护理
患者因患带下病而困惑,思想负担重,故应做好心理疏导,使其情绪
稳定,并能安心养病。
6、临证(症)施护
(1)脾虚者勿过度劳累,遵医嘱针刺或艾灸足三里、三阴交、脾俞
等穴。
(2)局部瘙痒者,遵医嘱每日坐浴熏洗。
7、并发症的护理
'慢,件^.
(1)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取半坐卧位,以利以炎症局限;保
持外阴清洁,注意经期卫生,禁房事。
(2)保持心情舒畅、气血调和。
(3)饮食有节,宜清淡、富有营养之品,忌食辛辣、甜腻、助湿食
物。
(4)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倡淋浴,避免盆浴。
月经不调:
(1)起居有节,避免劳累,经期保持外阴清洁,避免盆浴、房事。
(2)保持情绪稳定,七情有节,避免不良情绪。
(3)饮食宜清淡、富含蛋白质及维生素,忌食生冷寒凉、燥热食物。
(4)定期妇科检查,积极治疗原发疾病。
三、健康指导
1、慎起居,避寒湿,防劳累,节房事。
2、宣传计划生育政策及措施,减少人工流产,避免多产。
3、注意经期卫生,保持外阴、卫生垫、内裤等清洁,提倡淋浴。
4、正确对待疾病,保持精神愉快。
5、治疗原发疾病。如阴道炎者,连续复查三个月经周期,直至痊愈
为止。
骨伤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常见的有锁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骸
上骨折、肱骨外股骨折、尺模骨干骨折等。
【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病室环境宜整洁、安静、空气新鲜、温度及湿度适宜,根据病症性质
使用空调或暖气适当调节室温。
2、加强饮食调理,以增强抗感染和骨折修复能力,根据骨折三期分别指
导病人的饮食,忌食寒凉、肥腻、辛辣及发物。
3、注意保持肢体功能位:锁骨骨折病人再卧床休息时,两肩部中间区应
用40cm*5cm软垫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肱骨外科颈骨折病人再仰卧时,
头部应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体平行,避免前屈或后伸。
4、小夹板外固定注意事项
(1)需密切观察患肢动脉搏动、肤温、肤色、肿胀、感觉、活动情况,
搬动病人时要防止骨折移位。
(2)根据患肢肿胀消退情况,适时调整夹板绷带的松紧度,以布带能上
下移动1cm为度,固定过紧或过松应及时给与调整。
(3)经常检查及时纠正错位,固定后1周内X线复查两次,如骨折有错
位,宜拆除夹板重新整复固定。
(4)知道与协助病人做功能锻炼,加强生活护理,预防压疮。
(5)拆除夹板可用熏洗、按摩等方法促进伤肢恢复肌力和关节运动。
(6)先用手法或牵引复位后,再用此法外固定。
(7)夹板固定的时间应在骨折端达到临床愈合后。
5、石膏外固定的注意事项
(1)病人的搬动石膏未干透时,不够坚固,易变形断裂,也容易受压
而产生凹陷,因此石膏需干硬后才能搬动病人,同时搬动时只能用手掌
托起石膏而不能用手指,以免形成压迫点。
(2)患肢抬高,适当衬垫给骨突部减压:如下肢石膏固定后要用硬枕垫
在小腿下使足跟部悬空,上肢石膏固定后,可用绷带悬吊将前臂抬高。
(3)促进石膏干固夏季可将石膏暴露在空气中,或用电风扇吹干,冬
天可电烤灯烘干,使用时注意让石膏蒸发的水蒸气散出被罩外,注意用
电安全,烤灯的功率不能过大,距离病人身体不可太近,照1〜2小时应
关灯10〜15分钟,以免灼伤病人。神志不清,麻醉未醒或
不合作的病人再使用烤灯时要有人看护,以免发生意外。
(4)患肢的观察石膏固定后,既要用温水将指端石膏粉迹轻轻拭去,以
便观察。
1)观察肢体末端血循环:颜色是否发紫、发青,肿胀,活动度、感觉是
否麻木、
疼痛;如有须及时报告医师,可采取石膏正中切开,局部开窗减压等措施,
不要随便给镇痛剂。
2)观察出血情况:切口或创面出血时,血迹可渗透到石膏表面上,可沿
血迹的边缘用红笔画图将出血范围定时作标志观察,伤口处学校多时可
能从石膏边缘流出,因此要认真查看血迹可能流到外面,棉褥是否污染。
3)有无感染征象:如发热,石膏内发出腐臭气味,肢体邻近淋巴结有压
痛等。
二、辩证施护
1、初期一一血肿机化期
(1)病室宜安静、空气流通,避免穿堂风。
(2)饮食宜用活血祛瘀、清淡薄素、易消化食物,如山斑鱼粥、胡萝卜、
青菜、西洋菜生鱼汤等,多饮水、果汁、茅根竹蔗水、季养胡萝卜水,
忌食油腻、生冷、酸辣及发物。
(3)中医治法外治采用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内治宜活血化瘀,消肿
止痛。中药汤剂宜在午后温服或凉服、顿服。
(4)发热、便秘者应定时测量体温、脉搏,用开塞露塞肛帮助排便;或
遵医嘱针刺退热,取合谷、曲池、腹结等穴位,用泻法,以清热润肠通
便;尿潴留者可使用诱导法、针刺法排尿。
(5)局部肿胀者可遵医嘱选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膏药等外敷患部。
(6)疼痛的护理向病人解释损伤性疼痛的规律,使病人有充分的思想
准备,以提高忍受力;按医嘱使用止痛药时,尽量向病人解释止痛药的
使用时间、效果和不良反应,可遵医嘱进行针刺止痛,并观察止痛效果。
(7)情志护理做好入院宣教工作;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时,首先应
向病人解释清楚,以取得合作,操作时动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病人的恐惧
心理及疼痛。
(8)伤后1-2周,外伤性炎症恢复期可指导病人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2、中期一一原始骨痂期
(1)饮食宜用清补食物,如雪耳瘦肉汤、田鸡田七汤、白鸽汤等。
(2)中药治法外治采用固定,功能锻炼;内治宜和营止痛,接骨续
筋。中药汤剂宜在中午前后温服、顿服。
(3)遵医嘱选用和营生新、续筋接骨的膏药外敷。
(4)伤后3-5周,肿胀消退,骨痂逐步形成,骨折端较稳定可指导病人
进行中期功能锻炼,以握拳为主,加大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
3、后期一一骨痂改造塑形期
(1)饮食宜补肝肾、壮筋骨、大补元气,用滋补食物。如动物的肝肾脏
煲汤,枸杞子、大枣、鹿脚根汤等。
(2)中医治法外治采用固定,功能锻炼;内治宜补肝肾、养气血、壮
筋骨。中药汤剂宜用文火煎煮,入夜热服,可顿服或分两次服。
(3)局部用中药熏洗,先熏后洗,边洗边运动关节和按摩肌肉,每日1-2
次。
(4)伤后第6周以后,骨愈合已经较坚固,骨折已达临床愈合可指导病
人进行后期功能锻炼。
【健康教育】
1、锁骨骨折初期可做腕肘关节屈伸活动;中、后期逐渐做肩部练功活动,
如外展和旋转运动。
2、肱骨外科颈骨折初期可做握拳、屈伸肘及腕关节,舒缩上肢肌肉等活
动,3周后练习肩关节各方面活动,4周后解除外固定配合中药熏洗及促
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3、肱骨干骨折需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相对稳定。
4、肱骨牌上骨折、肱骨外踝骨折复位后只可做手指轻微活动,忌做握拳、
前臂回旋活动。
5、楼尺骨骨折复位后宜做手指、腕关节屈伸活动,不宜做前臂旋转活动。
下肢骨折
因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所致。病位常见有股骨颈骨折、股
骨粗隆间骨折、股骨干骨折、骨宾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
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用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过敏者及时揭去,并注意
观察药后反应。
3、饮食护理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4、情志护理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5、临症护理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股关节屈曲15。、外展10°、膝关节屈曲15°、
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
旋内收。
(3)定时协助患者坐起,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6、并发症护理
(1)出血
1)观察体温、神志、尿量、创面出血情况。
2)给予局部压迫止血或手术。需要是补充血容量。
(2)神经损伤
1)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
2)避免石膏支具卡压神经。避免肢体过度牵引。如发现异常,及时汇
报医生。
(3)感染
1)观察创面、骨牵引或外固定支架针孔有无红、肿、热、痛,渗液,
体温,血象变化。
2)及时换药,每日两次给予75%酒精消毒针孔,抗炎治疗。
(4)骨筋膜室综合征
1)观察有无进行性疼痛、活动障碍、肿胀、压痛及肌肉被动牵拉痛,
观察肢端血供活动感觉及全身情况,观察石膏支具绷带绑扎的松紧度。
2)预防:平时要及时调整石膏支具的松紧度,避免过紧,抬高患肢,
按医嘱正确使用甘露醇。
3)如怀疑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应立即通知医生,解开石膏或支具,
平放患肢,患肢避免按摩、热敷,配合医生做好切开减压的准备。
(5)肺栓塞:
1)观察神志、生命体征、氧饱和度、胸闷胸痛、皮肤情况。典型表现
为发热、体温突然升高、脉快、呼吸困难、低氧血症、意识障碍、嗜睡、
朦胧或昏迷、周身乏力、可出现抽搐、皮肤有出血斑,肺部X线可见全肺
暴风雪状阴影。
2)做好预防,骨折部位给予确实的外固定、制动,操作手法轻柔,小
心搬运,患肢抬高位放置,预防感染和防治休克,纠正酸中毒,给氧。
3)严重骨折创伤有明显低血氧,又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有明显的
诊断次要指标(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等)可以初步诊断,应密切观察。并应
开始治疗。
4)治疗以症状治疗为主。可给予呼吸支持疗法,头部降温,脱水疗法,
镇静齐I肝素、低分子右旋糖酎、激素、抑肽酶、利尿剂,严格控制晶
体液量,加强抗感染等。
(6)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注意观察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征象,如发现肢体肿胀、麻木、疼痛
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
2)预防:加强小腿肌肉静态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理疗、预防性抗凝
治疗。
3)教会陪护人员按摩患肢并指压有关穴位,如涌泉、三阴交、承山、
足三里等穴,以活血通络、止痛。
4)血栓形成后,避免患肢活动,忌做按摩、理疗等,按医嘱予抗凝溶
栓治疗。
5)如有肿胀,遵医嘱用芒硝2000克、加冰片10克外敷患侧下肢,以
渗湿利水消肿。
(7)肌肉萎缩、关节僵硬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早期进行肌肉收缩锻炼。
2)在不影响骨折断端移位的前提下,尽早进行肌肉收缩放松运动及未
固定关节的各项运动。
(8)压疮
1)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皮牵引或石膏支具对皮肤的卡压情况,注意
牵引部位或边缘皮肤有无破损或出现水疱。
2)注意舐尾部皮肤情况。卧床患者定时翻身、抬臀,及时调整皮牵引。
(9)便秘
1)评估患者的饮食结构、排便习惯、目前的排便情况、活动情况。
2)很多患者不习惯床上排便,怕造成别人麻烦,应消除患者的心理顾
虑,宣教便秘及便秘防治的相关知识,宣教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三、辩证施护
1、气滞血瘀证
(1)病室应保持安静、整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温湿度适宜,定时
门窗通风,但应避免患者受凉。
(2)新伤、肿痛较剧或有感染发热者,饮食宜清淡。待病情稳定,大便
通畅,舌苔转为正常时,再进清补之品,忌辛辣、腥膻、肥甘厚腻之品。
(3)加强情志调护,消除不必要的顾虑,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保持
良好的精神状态,进行有效地肢体功能锻炼,增强治疗信心,促进早日康
复。
(4)密切观察患者的神志、损伤情况及全身状况,如有面色苍白、气短
懒言、四肢阙冷、大汗漓淋、脉搏细数,甚至昏迷等血虚气脱时,应立即
通知医师,配合抢救。
(5)开放性骨折患者,在清创术中应注意创口大小、出血量的多少、有
无异物及重要血管、神经的损伤等。
(6)患肢疼痛影响睡眠及休息时,除抬高患肢、消肿外,局部可外敷消
淤膏,临时遵医嘱可服止痛药治疗。
(7)瘀血肿痛明显者,可用中药外敷;如局部发痒,出现皮疹时,停用。
(8)外敷中草药单方:如新伤红肿,可用生桅子、接骨木,捣烂外敷或
调面粉敷。
(9)针刺止痛上肢宜选合谷、外关穴,下肢宜选足三里、阳陵泉、解溪、
内庭等穴。
(10)本证宜选服活血祛瘀、消肿止痛之中药方剂。中药汤剂宜温服。
(11)保持大便通畅,大便干燥者,选用麻子仁丸,水煎服。也可选用番
泻叶代茶饮或蜂蜜开水冲服。
(12)加强功能锻炼,防止发生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关节僵硬等并发症,
以促进功能的尽快恢复。
(13)指导患者注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协助患者擦身、
按摩、翻身等,以防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
2、肝肾亏虚证
(1)病室环境宜安静,室温宜偏暖,注意气候变化,避免六淫侵袭。
(2)饮食宜用补益肝肾的食品,如枸杞、山药、桑意、芝麻等。忌辛辣、
肥甘厚腻之品,如韭菜、生姜,戒烟酒。
(3)久病宜致各种情志问题,可见失眠、多梦、纳差、烦躁不安或沉默
寡言等症状,故要加强情志调护,必要时配合疏肝理气佐以补益肝肾的中
药治疗。
(4)头晕目眩者嘱其静养休息,可佐以中药治疗。
(5)腰酸腿软者可针刺肾俞、腰俞、环跳、血海等穴。
(6)骨折康复期,气候变化时,若局部疼痛、关节僵硬者可做局部按摩
或局部用宽筋散洗剂熏洗,以舒经通络,通利关节,每日2次,注意防止
烫伤。
(7)本证可选服补益肝肾之地黄汤加味,如阴虚者,用麦味地黄汤、杞
菊地黄汤;偏阳虚者,用桂附地黄汤;气血虚者,用八味汤等。汤剂宜温
服。
四、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发
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仆。
6、定期到医院复查。
外科常见病中医护理常规
肠痈
阑尾炎是指阑尾由于多种因素而形成的炎性改变。临床上常有右下腹
部疼痛、体温升高、呕吐和中性粒细胞增多等表现。阑尾炎是阑尾的炎症,
最常见的腹部外科疾病。中医认为因饮食不节、湿热内阻,使败血浊气壅
遏于阑门所致
一、护理评估
1、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腹肌紧张度,有无压痛、反跳痛等。
2、心理社会状况。
3、实验室检查、腹部X线平片。
4、辩证:气滞血瘀证、瘀滞化热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①观察腹痛的部位、性状、程度、时间、肌紧张程度、腹部包快等情况。
②观察患者神志、生命体征的变化,
2、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多次温服,并观察腹痛是否减轻,体温是否下降。
(2)服用通里攻下药时,应注意大便情况,泻下太过者应报告医生,并
鼓励患者多饮水。
3、情志护理
向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手术相关知识及配合要点,以消除紧张、恐
惧心理。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维生素、高蛋白饮食,忌生冷、辛辣、
油腻、鱼腥食物。
5、术前护理
(1)饮食:术前一日流质饮食,术前晚10pm禁食、次晨4Am禁饮。
(2)做好各项常规检查:心电图、凝血三项常规、大小便检查。
(3)术野备皮。
(4)腹痛甚时遵医嘱针刺止痛。
6、术后护理
(1)术后取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术后6小时血压平稳后取半
坐卧位。
(2)观察生命体征监测,P、R、BP每小时一次做好记录。
(3)术后敷料观察有无渗血、渗液,敷料是否移位,保持伤口外层敷料
干燥、清洁。
(4)引流后观察:保持引流后通畅,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形状和数量。
(5)早期活动:术后24小时可起床活动。
(6)饮食:6小时禁饮禁食,次日改为流质,逐渐过度到半流质、少渣饮
食、软食及普食。
(7)术后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7、临证施护
气滞血瘀证
(1)饮食以半流质或软食为宜,如米粥、莲子粥等,忌辛辣、油腻之品。
也可食山药粥、大枣粥等健脾润燥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2)腹痛时可针刺足三里、阑尾、天枢等穴;伴恶心、呕吐配内关、中
脱;腹胀配大肠俞,留针半小时;耳穴压豆取神门、交感、大肠穴。
瘀滞化热证
(1)患者宜卧床休息。
(2)饮食以流质或半流质为宜。鼓励患者多饮水,也可给予西瓜汁、橘
汁、苹果汁饮用。腹胀恶心者少食多餐,忌辛辣之品。
(3)发热时可针刺大椎、曲池等穴泄热。
(4)右下腹外敷大黄、芒硝。取大黄、芒硝各30g与醋调成糊状,敷于
疼痛部位,1日1次。
热毒炽盛证
(1)密切观察T、P、R、BP、舌象、脉象、二便及腹部体征变化,发现
异常及时报告。
(2)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呕吐频繁者应禁食,根据医嘱应用抗生素,补充体液,防止水电解
质紊乱。腹胀严重者应予胃肠减压。中药汤剂可由胃管注入,注入药液后
夹管2小时。
三、健康指导
1、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可取半坐卧位
2、指导患者尽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防止肠粘连的发生。
3、慎起居、避风寒(避暑湿)畅情志、饮食宜规律,忌暴饮暴食,餐后
不剧烈运动。
4、注意劳逸结合,近期内勿用肥皂擦洗伤口,一个月内避免做使腹内
压增加的剧烈运动,出现体温异常、腹部疼痛、伤口局部红、肿、热、痛
应随时到医院就诊。
痔
因饮食不洁,燥热内生,下迫大肠及久坐、负重远行等所致。以便血、
肛门有肿物、坠胀、异物感或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根据发病部位的不同,
分为内痔、外痔和混合痔。
一、护理评估
1、患者的职业、饮食、排便习惯及诱发因素。
2、排便有无疼痛、便血,便后有无肿块脱出等。
3、直肠检查结果。
4、心理社会状况。
5、辨证:风伤肠络证、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虚气陷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肛肠科中医一般护理常规。
(2)痔发作期要侧卧休息。
(3)保持肛门及会阴部清洁,便后熏洗。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排便时如痔核脱出,应及时还纳。
(2)外痔伴有感染或发生嵌顿、或突发血栓外痔者应卧床休息并报告
医师。
3、给药护理
大便后遵医嘱用复方硝矶洗剂熏洗。
4、饮食护理
(1)鼓励多饮水,多进蔬菜、水果以及含纤维素的饮食,忌烟、酒、
辛辣等刺激之品。
(2)气滞血瘀者给予补中益气温阳之品;脾虚气陷者忌酸冷食物,宜
进温补食物。
5、情志护理
疏导患者情志,使之配合治疗。
6、临证(症)施护
风伤肠络证
饮食宜多食新鲜水果,少食辛辣之品,戒烟酒,局部熏洗,用五倍子
汤或苦参汤,或选用芒硝、银花、连翘1-2味煎洗,可活血、消肿、清热
止痛、收敛、止痒之功效。
湿热下注证
宜进有清热、收敛、止血之功效的饮食。
(1)避免易怒,应保持乐观情绪。
(2)局部:①熏洗五倍子汤或苦参汤煎水熏洗。②外敷按上法熏洗后,
再用五倍子消痔散加枯矶外敷。
气滞血瘀证
(1)局部熏洗,用五倍子汤或苦参汤,或选用芒硝、银花、连翘1-2味
煎洗,可活血、消肿、清热止痛、收敛、止痒之功效。
(2)实证治以清热凉血,可选用凉血地黄汤加麻仁等。中药汤剂宜凉服。
脾虚气陷证
(1)痔核脱出,应立即将痔核还纳,出现水肿者,可用5%硫酸镁热敷,
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
(2)气虚甚者,以补气益气汤,配以逍遥散养血柔肝,使之升而不燥,
补而不滞。血虚甚者,以四物汤合当归黄黄汤补之。气血俱虚者,可用十
全大补汤或归脾汤补之,以上中药汤剂宜浓煎温服。
三、健康指导
1、保持肛门清洁,坚持每晚用温开水或复方硝矶洗剂熏洗。
2、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避免排便时间过长。习惯性便秘者,多食粗纤维
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避免肛门局部刺激,便纸宜柔软,不穿紧身裤和粗糙内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纸袋制作课件教学课件
- 防蜇课件教学课件
- 获奖 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度农产品收购合同
- 2024年企业安全评价与咨询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空气能设备安装与验收合同
- 2024国际快递服务全面合作协议
- 2024桩基工程施工合同范本桩基工程施工合同
- 2024年企业合并收购协议
- 2024个人租房的合同模板范本
- 著作权法概述课件
- 2023-2024学年人民版六年级下册劳动教学设计(第6课)学用洗衣机(教案)
- 人工智能在教育行业的远程学习应用
-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秋天的怀念》表格教案
- 用盐酸和碳酸钠测定氯化钠的实验
- 足底按摩课件
- 拓培非格司亭注射液-临床药品应用解读
- 房地产行业营销策划培训讲座
- 安保方案模板
- 体育室内课《篮球ppt课件》
- 安装培训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