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机械运动》重点知识解读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其他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m)、纳米(nm)。换算关系
(略)
2.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刻度尺;比较精密的测量工具有: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正确使用刻度尺
①会认:使用前认清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
②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③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即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④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教师解读:
1.数字是由准确数字和估读数字组成。
2.准确数字由刻度尺的分度值决定。
3.估读数字就是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0
(2)测量时间的工具:
①生活中常用:钟、表。
②实验室常用:停表。
教师解读:
1.认识机械停表:一般的停表有两个指针:长针是秒针,每转一圈是30秒,短针是分针,每转一圈是15
分。如图,这种停表的分度值是0.1秒。
2.停表的读数:机械停表从小盘读分,大盘读秒。短针的示数不超过0.5分,长针的示数读1、2、3……30
秒;若短针的示数超过0.5分,长针的示数读31、32、33...60秒。最后读出几分几秒。
4.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2)产生误差的原因: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的人。
(3)减小误差的方法: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做标准(假定不动)的另一个物体,叫做参照物。
教师解读:
1.描述物体是否运动决定于它相对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变化。若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随时间发生了
变化,那么,研究对象就是运动的;否则是静止的。由于所选取的参照物并不是真正静止的,所以运动的描述只
能是相对的。
2.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可能不同,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不管是运动的物体还是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应以观察方便和使对
物体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为原则。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同常选取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O
4.参照物一旦被选定,无论它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我们都假定它是静止的。
5.绝对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1)如图甲,在相同的时间内,比较物体通过的路程,物体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运动的就越快。
(2)如图乙,在物体运动路程相同时,比较所用的时间,所用时间短的物体运动的快。
2,速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计算公式:v=s/t
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单位:m/s或km/h。这两个单位的关系是:1m/s=3.6km/h。
3.匀速直线运动
(1)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沿直线运动且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4.变速直线运动
(1)物体沿直线运动,其速度的大小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
(2)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通常用平均速度:平均速度等于物体运动的路程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
教师解读:
1.平均速度粗略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物体的快慢程度。
2.平均速度是指,某一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离开一段路程或一段时间谈平均速度没有意义。
3.特别注意:一段时间是指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总共用的时间。
5.运动的图像问题
(1)s—f图像:s—f图像的横坐标表
示的是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路程。
反映了物体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教师解读:
1.①、②是过坐标原点的倾斜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倾斜程度越大,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越
大,Vl<K2o
2.③是过坐标原点的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
3.④表示物体从距坐标原点3m的地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历。
4.⑤表示物体从开始计时2s后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八,0~2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
5.⑥物体处于静止状态距坐标原点4m。
6.⑦物体从距坐标原点5m处起做匀速直线运动,且运动方向与①、②、④、⑤的运动方向相反。
(2)-f图像:—f图像的横坐标表示时间,
纵坐标表示速度,反映了物体运动的速度随
时间变化的情况。
教师解读:
1.①是平行于时间轴的一条线段,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6m/s。
2.②是一条与时间轴重合的线段,表示物体运动速度为0,处于静止状态。
3.③是一条过坐标原点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为3m/s2o
4.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加速度是-2m/s。
四.测量平均速度:
1.实验装置;如图
教师解读:
1.为什么要用斜面?
为了让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滑下。
2.为什么斜面的坡度较小点好?
斜面坡度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小,小车运动的时间越长,因此,为了便于测量小车的运动时间,斜面应
保持较小的坡度。
3.实验装置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什么?
(1)为了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
(2)便于计时。
2.实验原理:v=s/t
3.实验结论: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物态变化》重点知识解读
温度计:
1.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是根据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在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0℃和
100。。之间分成100个等份,每1个等份代表1。。。
3.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1)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
4.温度计的读数:
教师解读:
1.看清楚温度计的整数刻度是如何变化的:零上温度从下往上依次变大,读出的温度为“+”;零下温度
从下往上的绝对值依次变小,读出的温度为“-”
2.看清分度值,准确读出温度计的示数。
5.自制温度计(小制作)
用小瓶、细管和煤油制成的液体温度计(要求:量程0—100C,分度值2℃)。
(1)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人冰水混合物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I分)
(2)把自制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待液柱稳定后在液面处的位置标出100刻线和数
字100;(1分)
(3)在0刻线和100刻线之间分成5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部分数字;(1分)
(4)在自制温度计的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C。(I分)
熔化和凝固:
1.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2.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见课本)
①器材安装顺序:自下而上;
教师解读:
1.自下而上的安装顺序是为了确保:一是用酒精度的外焰加热,二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晶体
物质中。
2.石棉网的作用是为了使烧杯受热均匀。
3.搅拌器的作用是搅动物质使被加热的物质受热均匀
②加热方式及其优点:水浴法加热;优点是,一是固体物质受热均匀,二是温度上升缓慢
AB段表示熔化前:晶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处于固态;
BC段表示熔化过程:晶体物质温度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吸收热量,温度保持熔点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D段表示熔化后:吸收热量,温度升高。
B位置(力时刻)晶体物质处于固态,温度是熔点;C位置&2时刻)晶体物质处于液态,温度是熔点。
非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中,状态经历了硬、软、粘、稀、
流。
(3)晶体熔化条件:一是晶体物质的温度达到熔点,二是不断吸收热量,二者缺一不可。
3.晶体物质凝固规律:
(1)晶体物质凝固时,放出热量,温度保持凝固点不变,状态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2)同一种晶体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是相同的。
(3)晶体物质凝固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不断放出热量,二者缺一不可。
4.熔化是吸热过程,可以起到降温作用;凝固时放热过程,可以起到保温作用。
三.汽化和液化;
(一)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1.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并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②液体的表面积:液体的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越大,蒸发越快,反之,越慢。
(3)液体蒸发需要吸热,会导致所依附的物体温度降低,有致冷作用。
教师解读:
1.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速度,液体的质量。
在探究过程中必须特别注意控制变量。
2.夏天,人扇扇子感觉凉爽。是因为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了人体汗液蒸发,汗液
蒸发时要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人就感到凉爽。
3.夏天,在教室的地上撒些水就感觉凉。是因为地上的水蒸发时要吸收空气的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
低,所以人们就感觉凉。
4.人游泳之后刚从水中出来,为什么感觉特别冷?
因为人游泳之后,人体表面有大量的水,刚从水中出来,水蒸发从人体吸收热量,所以,人感觉特别冷。
2.沸腾
(1)沸腾是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2)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①实验目的:观察沸腾前后水中气泡的变化情况和温度的变化规律。
②实验器材:如图所示(略)。
教师解读:
开有小孔的纸板作用是:
一、是减少热量散失,缩短加热时间;
二、是固定温度计。纸板上开有小孔是为了防止水面上方气压过大,影响水的沸点。
③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水沸腾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④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⑤液体沸腾的条件:一是温度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收热量。二者缺一不可。
教师解读:
纸锅烧水的原因:纸的着火点是183℃,水的沸点是100℃,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当纸锅放在火上加
热时,水沸腾后温度保持100℃不变而纸的温度还没有达到着火点183℃,纸不会燃烧,所以纸锅能烧水。
(二)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1.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教师解读:
1.为什么戴眼镜的人从寒冷的室外进入室内,镜片上会蒙上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
遇到冷的镜片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镜片上。
2.北方的冬天,可以看到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由于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放热降温,
液化成小水滴悬浮在空气中。
2.压缩体积:在一定温度下,压缩气体的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三)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
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3.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4.
教师解读:
为什么放有碘的试管要在热水中加热,而不是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升华是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碘的熔点113.5℃,沸点184.35℃,水的沸点是100℃,在热水
中给碘加热,达不到碘的熔点,所以碘蒸气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如果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酒精灯火
焰的温度约400〜500℃,远远大于碘的熔点,这样碘就完全有可能是先熔化为液态而后又汽化为气态,不
能说明是由固态碘直接变为气态碘。
《光现象》重点知识解读
光的直线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2.99792x108m/s,在通常情况下,真空中的光速可近似取为C=3.0X1()8m/s。
光的反射
(一)光的反射定律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
(1)实验装置:
教师解读:
1.装置中有一个可转折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什么?
⑴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⑵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2.为了测量和研究,需要把光路记录在纸板上,你的方法是什么?
在两纸板的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上分别标注两点,再分别与入射点。连接,即可确定光线的位置。
3.实验中,为什么要将光屏折转一定的角度?
为了验证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4.实验中,使瓦尸在同一平面上,让入射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上的。点,观察从镜面反射的光线的方向。改变
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怎样改变。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4.做多次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使实验结论更具有普遍性。
(2)光的反射定律
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
等于入射角。
教师解读:
(作光的反射图时的规范要求力
(1)光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作光线时必须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法线与平面镜垂直,画法线时要用虚线画出并标出垂直符号。
(3)如没有已知入射角(或反射角)度数(或入(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最后要标出反射角等于入射
角。
【例题1]('15广西南宁)如图是一束光射到平面镜后的反射光线,请画出其入射光线和法线。
【深度解读】法线与平面镜垂直且过入射点,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从而
确定法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
作图步骤:
(1)作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并标出垂直符号。
(2)作入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左侧作出入射光线,并标上斜向下的箭头。
(3)标出反射角和入射角,并在合适的位置写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例题2】('13山东枣庄)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0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画出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并标出
反射角大小。
作图步骤:
(1)作法线:过入射点作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用虚线表示,并标出垂直符号。
(2)作反射光线: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并标上斜向上的箭头。
(3)在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标60°。
(二)光路的可逆性
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教师解读:
欲探究“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如何进行实验操作?
让光线逆着原来反射光线的方向入射,观察反射光线是否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
(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镜面上后,会被平行地反射。(如图甲)
2.漫反射: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平行的入射光线向四面八方反射。(如图乙)
教师解读:
一个雨后的晚上,天空晴朗,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踩在积水里,下面判断正确的时()
A.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发亮处是积水
B.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积水
C.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暗处是积水
D.无论迎着还是背着月光走,地面上暗处都是积水
【深度解读】如图所示,迎着月光走时,光照在地面上遇到水面会发生镜面反射,反射光线向同一方向射出,会
有很多光线进入人眼,所以看上去积水处是亮的;此时,光照在地面上发生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进
入人眼的光线较少,看上去地面显得很暗。所以,迎着月光走时发亮处是积水,较暗处是地面。背着月光走时,
人与来自月亮的光线在同一侧,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的光线不可能进入人眼,而在地面发生漫反射还有少量的光
线进入人眼,看上去积水比地面还暗。这是暗处是积水,较亮处是地面。
月亮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①实验装置:
教师解读:
1.为什么要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
由于玻璃板既能观察到点燃蜡烛的像,同时也能观察到没有点燃的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是在“较明亮”还是在“叫昏暗”环境中进行?
在“较昏暗”处进行,这样过观察到的像较明亮。
3.为什么选用两只完全相同的蜡烛?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和比较像的大小。
4.实验中刻度尺、白纸的作用是什么?
刻度尺是为了测量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使用白纸是为了在白纸上标注镜面、物、像的位置。
5.如果点燃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在玻璃板后面的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
完全重合,其原因是什么?
玻璃板和桌面不垂直(或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好)O
6.寻找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还是B的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能否在光屏上
看到蜡烛A的像?这说明了什么?蜡烛B和蜡烛A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什么?
寻找蜡烛A的像时,眼睛应该在蜡烛A一侧观察。将光屏放在蜡烛A的像的位置时,在光屏上看不到蜡烛
A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虚像。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又说明了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7.验中若测得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和像到玻璃板的距离不等,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好;后支蜡烛和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没有完全重合;玻璃板有厚度;测量长度是
存在误差。
8.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前支蜡烛在玻璃板中的像以及透过玻璃板看到后支蜡烛的像,它们的形成原因是否相同?
前者是光的反射,后者是光的折射。
9.在玻璃板的同一侧,有时通过玻璃板会看到同一支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这
种情况的出现?
玻璃板较厚,朝着观察者的两个面对光同时发生反射,每个面各成一个像;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10.该实验,你认为选用白纸和方格纸哪种做法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选用方格纸更好。可以准确地确定像和物的位置。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3)平面镜成虚像
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现象形成,每个物(发光或反光)点,都有其对应的虚像点,虚像用虚线。
教师解读:
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像点。
(4)平面镜的应用
①成像②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教师解读:
K利用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图时的规范要求1
1.平面镜成的是虚像,像要用虚线画出。
2.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连线用虚线(不标箭头),标出垂直符号。
3.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要用线段相等标号分别标出。
4.表示光的传播路径的用实线画并标上箭头,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用虚线画不标箭头。
5.根据平面镜特点完成光路的作图,不画法线;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完成光路的作图,画法线。
【例题1】('14贵州遵义)小芸家在装修房子时,为了美观,在客厅的天花板上安装了一块平面镜,如图
所示,请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深度解读】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分别作出A、B两点
的像,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用虚线连接AB,并标出对应于物体的箭头就是AB的像。即平面镜所成的像
与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作图步骤:
(1)作出A点的像,用数学知识作出过A点垂直于平面镜的直线,用虚线画出,并标出垂直符号;根据像与物
到镜面的距离相等,作出A的像点,并标出线段相等标号。
(2)同理作出B的像点,用虚线连接AB并在A端标上箭头
【例题2]('16甘肃天水)如图12所示,A、B是镜前一个点光源S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
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S和像点S'的位置。并完成反射光路图。
【深度解读】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图。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所以只要反向延
长两条反射光线,它们的交点就是发光点的像的位置;然后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像与物的连线垂直平面镜且
被平面镜平分,确定发光点的位置,再画出入射光线。
作图步骤:
(1)分别用虚线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并确定其交点的位置就是S的像的位置S'。
(2)利用数学知识,过S'用虚线作出平面镜〃的垂线,并标出垂直符号。
(3)利用对称知识,标出线段相等标号,确定像S的位置,并用实线画出入射光线。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规律
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入射角增大时,折
射角也增大。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传播方向不变。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五.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各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光的色散。
教师解读:
1.牛顿光的色散现象说明了什么?
该现象说明了白光不是单色光。白光是由七种单色光(红、橙、黄、绿、篮、靛、紫)组成的。光也是一种
波,我们称之为光波。波长单一的光叫做单色光,所有单色光的颜色叫做光谱色。不同颜色的光的波长不同,依照
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它们的波长一个比一个短。
2.上面的实验现象是怎样形成的?
由于波长不同的光折射时偏折能力不同,红光的偏折能力最小,紫光的偏折能力最大。光经历了一次反射两次
折射而被分散为各种单色光形成的。光路图如下图所示。
2.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3.看不见的光
(1)红外线
①红外线的特性:
I.一切物体都在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出德尔红外线就越多,物体在辐射红外线的同时,
也在不断地吸收红外线。
II.热作用强,物体吸收红外线后温度会上升。
III.穿透能力强,可穿透云雾
②红外线的应用:①红外线夜视仪。②远红外烤箱。③电视机遥控器。④红外遥感。
(2)紫外线
紫外线的特性:
(1)化学作用强:能使相机底片感光。
(2)生理作用强:能杀死微生物,可用来杀菌;适当的紫外线能促使人体合成维生素D,这种维生素有助于
人体对钙的吸收。
过高的紫外线会使皮肤粗糙甚至诱发皮肤癌。
(3)荧光效应强:紫外线能使荧光物质发光。验钞机。
《透镜及其应用》重点知识解读
—.透镜:
(一)凸透镜
1.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焦点: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尸表示。
焦距:焦点到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
2.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教师解读:
材料、口径相同的凸透镜,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越厚),凸透镜焦距越短,折光能力越强;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小
(越薄),凸透镜焦距越大,折光能力越弱。
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教师解读:
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的理解:入射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向主光轴靠近,即为会聚。(如下图)
(二)凹透镜
1.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如下图):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教师解读:
对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理解:入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偏离主光轴,即为发散。
(三)凸透镜和凹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对比
%y乂初中物理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凸透镜静态成像规律及应用
教师解读:
一倍焦距分虚实,物距小于焦距成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内虚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缩小的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成放大的像(远小近大)。二倍焦距处成等大的
像。
(二)凸透镜动态成像规律
教师解读:
在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也就是说,在凸透镜成实像的过程中,
物体靠近凸透镜,像就远离凸透镜,像将变大;物体远离凸透镜,像就靠近凸透镜,像将变小。
在凸透镜成虚像的过程中,物远像大,物近像小。即:物体离凸透镜越远,所成的虚像越大;
物体离凸透镜越近,所成的虚像越小。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了_,一尸,雷_______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
物体—f—**
凸透镜九屏
教师解读:
1.烛焰、凸透镜、光屏的安装位置;
在光具座上从左自右依次安装蜡烛凸透镜光屏,然后点燃蜡烛,调节蜡烛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大致在同一
高度。
2.点燃蜡烛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的原因;
①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
②物体放在了焦点上或放在了一倍焦距内。
③凸透镜的焦距较大,当物距略大于一倍焦距是像距太大,光具座长度有限。
3.光屏上的像不在光屏中央,应如何调节?(假如光屏的像偏上)
①调节物体应适当向上调。②调节凸透镜应适当向下调。③调节光屏应适当向上调。
4.半透镜成像问题
不论遮住凸透镜的那一部分,成像性质(像的大小、正倒、虚实)不发生变化,只有像的亮度比原来暗一些。
5.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跟原物体的上、下和左、右都相反。
6.柱状凸透镜横向比纵向放大程度大,圆形凸透镜各方向均匀放大。
【例题】(2009江苏).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
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四)眼睛和眼镜
、r”,fi'HKIK
B9示成因
啰
用状体更厚,曲状休的代而文行,折此能力
文强人<Uh南后才向上长的大长.他本应说成,在
用时也优圻发供作用的因沌出没上的便或在了祝同收而力.
隼成戊视刈及内遗健中工
玩祝*-rA..品认体空薄.*状体的双由1.长,折花徭力
xZZz史勒及瓶珠前后方向上长的大代代应的视在
用时光残有会聚作用的凸流
像或在机河膜后说向风上的他A.6•了<M0」二.〃初中物经
他修正
S••••————■•-♦-•.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的镜头成放大、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X目镜放大倍数
3.望远镜: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4.望远镜看物体是拉近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增大视角,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
《质量和密度》重点知识解读
—.质量:
1.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常用单位:吨⑴、克(g)、毫克(mg)。关系:1t=103kg,1kg=103g,1g=103mg»
3.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4.测量质量的工具:
生活中常用的有:
实验室常用的有:
5.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1)使用前注意的事项:
①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②向盘中加减祛码时要用镜子,不能用手接触祛码,不能把祛码弄湿、弄脏。
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2)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①估测被测物体的质量。
②观察托盘天平的称量和分度值。
③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台(或水平桌面)上,把标尺上的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④调节横梁平衡:观察指针在分度盘的位置,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平衡螺母向右调;若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偏侧,
平衡螺母向左调;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或中线处)或指针左右摆动的幅度相同为止。
⑤把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祛码放在天平的右盘。在右盘添加祛码时,按照估计质量从质量大的祛码到质量小的祛码依次
加。当加一个最小磋码时指针右偏,就用镜子把这个最小祛码放回祛码盒,然后向右调游码,直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⑥物体的质量:m»=m流码区数
教师解读:
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祛码的总质量数与游码所指示数之和。
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方法:以游码左侧边缘所指的刻度数读。(如图的示数为:1.6g)
⑦整理器材,把物体取下,用镣子把祛码放回祛码盒,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6.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1)测量微小物体的质量:可测量50(或100)个相同微小物体的总质量M,然后用总质量除以个数就是一个微小物体的
质量。
(2)液体质量的两种方案:分析哪种方案合理,说出理由?
密度:
(一)物体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
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跟体积成正比,即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定值。
2.不同物质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不同。
3.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反应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把这种特性叫做密度。
(二)密度
1.定义: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它的体积之比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计算公式:
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3.单位:国际单位:kg/rr?或g/crr?。关系:")g/cm'1XICPkg/rr?。
4.水的密度是/?7k=1.0x1()3kg/m3的物理意义:Im3水的质量是1QX103kg。
5.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可以用密度鉴别物质。
(三)测量物质的密度
1.量筒的正确读数:读数时,视线一定要与凹液面的底部(或凸液面的顶部)相平。
2.几种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教师解读:
1.如果要测量的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过大无法浸入现有的量筒内,你有什么办法测量它的体积?
方法:溢杯法
具体操作步骤:将物体浸入盛满水的容器内(溢水杯),同时将溢出的水接到量筒中,读取的数值便是该物体的体积。
如果现有量筒一次仍不能盛取溢出的水,可慢慢将物体浸入,并多次盛接和读取数据,最后相加得到物体的体积。
2.如何用量筒测量在水中不下沉的不规则物体(如石蜡)的体积?
(1)压入法:
具体操作步骤:在量筒中装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匕用一根细而长的铁丝将物体压入水中,记
下此时量筒中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用,那么物体的体积为%-匕。
(2)配重法
具体操作步骤:用细线将一个金属块系在物体下面,用细线吊着物体和金属块放入量简,金属块先浸入水中,记
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及,然后将金属块和物体一起浸入水中,记下此时量筒中水面对应的刻度值松,那么物
体的体积为K-Ho
3.测量固体物质的密度
(1)方案一:
।i।zx
ABC
方案1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X。
2.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
3.把小石块从量筒中取出,擦干,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质量m。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略)
教师解读:
1.“适量”的含义:在量筒中加的水一是固体物质放入后能全部浸没,2.是固体物质放入后,,水面不能超过量筒的最大
测量值。
2.该设计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用量筒测完小石块体积,再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小石块上要附着一定量的水。使测出的小石块的质量偏大,密度
值也偏大。
(2)方案二:(合理方案)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X。
3.用细线吊着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以。
4.小石块密度的表达式:(略)
表格设计:
小石块的质量m/g小石块放入前的体积IZ/cn?小石块放入水后总体积Vz/cm,小石块的体积V/cn?石块的密度p/(g・cm3)
4.测量液体的密度
(1)方案一:
方案1%初中物工
实验步骤:
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盐水,记下此时水面所对应的刻度值k
2.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3.把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内,测出其总质量)2。
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略)
教师解读:
1.“适量”的含义:盐水的体积不能超出量筒的最大测量值,二是倒入烧杯测盐水和烧杯的质量时不能超出天平的称量。
2.这种设计方案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把量筒中的盐水倒入烧杯测出其总质量时,量筒内会有残留的盐水,导致测出盐水质量偏小,测得的密度值偏小。
(2)方案二:
AB
方案2-"初中物"
实验步骤:
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i.
2.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盐水,测出其总质量m2。
3.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k
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略)
教师解读:
这种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把烧杯内的盐水倒入量筒测盐水的体积时,烧杯的内壁会粘有一定量的盐水;导致测出的盐水体积偏小,测出的
盐水密度偏大。
(3)方案三:(合理方案)
实验步骤:
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其总质量。
2.把烧杯内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测出其体积k
3.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o
4.盐水密度的表达式:(略)
表格设计: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3盐水的密度P(-3)
烧杯和盐水的质量nh/g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m2/gV/cm量筒中盐水的质量m/gg*cm
四.密度与社会生活(略)
《力》重点知识解读
—.力:
(一).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力用符合F表示,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是1N。
教师解读:
1.物体之间的这种“作用"是通过"推"、"拉"、"举"、"提"、"压"、"吸引"、"排斥"等形式表现出
来的。
2.力的产生至少需要两个物体。我们把其中一个物体叫做施力物体,另一个物体叫做受力物体。
3.相互接触的物体可能没有力的作用;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二).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使它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或从运动变为静止;
(2)物体运动快慢变化;
(3)物体运动方向变化。
(三).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控制变量法)
(四).力的示意图
具体画法:
1.确定研究对象(受力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
2.确定力的作用点。
3.从力的作用点起沿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线段的长表示力的大小,在线段的末端标上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在箭头的
旁边标上力的符号及数值与单位。
4.同一图中,力大的画的线段长,力小的画的线段短。
教师解读:
1.力的示意图要表现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在同一个示意图中,不严格要求线段的长短与力的大小的比例关系。
(五).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教师解读:
1.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2.相互作用的两个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6⑨想想做做
1.如图7.1-5甲,在两个轴得较近的小车上
分别放一块磁体,松手后观察发生的现象
2.让一位同学
穿上旱冰鞋推墙
(图7.1-5乙),观
察发生的现象一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用手推塔
--弹力:
(一)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弹性形变
2.塑性:物体形变后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这种形变称塑性形变
3.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教师解读:
1.弹力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对于同一物体,在弹性限度内,形变越大,产生的弹力也越大。
2,弹力的大小还与物体本身材料有关。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形变方向相反,指向物体恢复原状的方向。
4.任何物体都能发生形变,不能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只是有的形变比较明显可以直接看见;有的形变极其微小,
要用特殊的方法将微小
形变放大后才能显示出来(这种方法叫转换法或放大法)。
(二)弹簧测力计
1.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
2.构造:主要由刻度盘、弹簧、指针、挂钩等组成。
3.各式各样的弹簧测力计
教师解读:
1.弹簧的长度和伸长量是不同的概念。弹簧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时的长度叫弹簧的原长,一般用表示;弹簧受到拉力后的
长度是弹簧的实际长度,一般用L表示;弹簧的伸长量等于弹簧的实际长度减去弹簧的原长,一般用AL表示,即AL=L
—L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L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所以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是均匀的),
而不是弹簧的长度L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2.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要做到“三清一查不倒挂"。
(1)认清量程:看清量程是为了避免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超过它的最大测量值;否则会损坏弹簧测力计。
(2)认清零点:测量前检查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若不指零,需要调零(校零)。
(3)认清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多少牛,看清分度值是为了准确读数。
(4)检查拉力是否在弹簧的轴线方向上,指针、弹簧和外壳之间是否有过大的摩擦,保证测量准确。
(5)被测力一定要作用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严禁倒挂。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板面垂直"卬视会使测量结果偏大,俯视会使测量结果偏小。
4.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利用了转换法,即用可直接测量的量去间接表现那些不便于直接观察、直接测量的量。弹簧长
度的变化是可以直接观察、直接测量的,力的大小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而力的大小与弹簧长度变化有关系,所以弹簧测
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是转换法。
4.自制测力计
用弹簧或橡皮筋制作的简易测力计(要求:量程5N,分度值0.5N)。
(1)悬挂弹簧(或橡皮筋)让其自由下垂,在刻度板上指针所指的位置标出0刻线和数字0;(1分)
(2)用标准的弹簧测力计拉自制的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当标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时,在自制弹簧测力计刻度板指
针所指位置标出5刻线和数字5;
(3)在0刻线与5刻线之间分成10等份,标出各刻线和对应的部分数字;(1分)
(4)在自制弹簧测力计刻度板上适当的位置标出单位N。(I分)
三.重力:
(一)认识重力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教师解读:
1.地球上的一切物体,不论质量是大还是小,也不论运动状态如何,皆受重力作用。
2.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重力一般小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重力是非接触力,抛出去的物体在空中运动与静止时受到的重力是相等的。
4.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物体。
2.地球附近的所有物体都受到重力的作用。
(二)重力的大小
1.实验: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的关系
(1)提出问题:地球附近的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越大。
猜想的依据:托起质量不同的物体,会感觉所用的力不同。
(3)设计实验:选取质量已知的钩码为被测物体,如右图所示,把钩码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当钩码静止时,弹簧测力计
的示数等于钩码所受重力的大小。
(4)进行实验:逐次增挂钩码,分别测出它们所受的重力,并记录在表格中。
(5)记录表格(略)
(6)画出图像:(略)
(7)分析归纳:由图像可知,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当质量成倍增加时,重力也成倍增加,它们的比值不变。
(8)结论: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跟它的质量成正比关系
2.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3.G/m=g或G=mg
4.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是9.8N。为计算方便在粗略计算时可取g=10N/kg。
教师解读:
1.g值在不同的星球上数值不同,如在月球上,g月=1/6g地
2.在地球的不同位置,g值也略有不同,在地球的赤道附近g值最小,越靠近两极g值越大。因此,同一物体在不同的位
置重力一般是不相等的。
(三)重力的方向
1.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2.重力方向竖直向下的应用(略)
教师解读:
1.竖直向下是一个特定的方向,是垂直于水平面向下的方向。如上图的方向。
2.垂直向下不是确定的方向,只是垂直于某个平面向下。如上右图的虚线方向。
(四)重心
地球吸引物体的每一部分。但是,对于整个物体,重力作用的表现就好像它作用在某一个点上,这个点就叫做物体的重心。
教师解读:
1.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有关。
(1)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它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下图,方形博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球
的重心在球心,粗细均匀的直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2)不规则物体找重心的方法:如下图,薄板的重心位置可用悬挂法找出,45和5的交点就是薄板重心的位置。将汤勺
放在手指上,使其平衡,则汤勺的重心在支撑点的上方。
2.物体重心的位置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如下图,平板的重心在板上,而铁环的重心不在环上。
3.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在的位置、放置状态及运动状态无关。
4.“稳度”:稳度是指物体的稳定程度,稳度越大,物体就越不容易倾倒。提高稳度的方法:一是增大物体的支持面,二
是降低重心。重心的高低会影响物体的稳度,重心越低,稳度越大。
(五)重力的由来
S3I想想做做
用一根细线拴一决橡皮,甩起来,住耀
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需
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图7.3-8)。
教师解读:
1.细线对橡皮的拉力是改变橡皮运动状态的原因,正是由于拉力的存在,才使橡皮做圆周运动。与此相似,月球也在围
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月球没有跑掉,是因为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2.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3.通常情况下,我们周围的任何两个物体,由于质量很小,所受万有引力很小,远远小于物体受到的阻力,微小的万有
引力不足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所以,我们觉察不到。
(六)重力跟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教师解读:
重力质量
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区单位牛顿(N)千克(kg)
方向竖直向下没有方向
别是地球施加给物体的力,重力的大小随所在是物体本事的属性,质量的大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及位置的改变
性质位置的变化而变化。而改变。
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天平
联系物体所受的重力与其质量成正比,G-mg
(七)作重力的示意图
教师解读:
1.作重力示意图时,关键是理解重力的三要素,即重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然后根据力的示意图画法,正确作出力的
示意图。
(1)重力的大小:小侬(在地球附近,粗略计算:交10N/kg)
(2)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平面向下,如下图,与运动状态无关。
(3)重心:重力的作用点。
2.作重力示意图的基本方法:
(1)明确受力物体,确定重心;
(2)明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3)有时还要标出重力的大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版权许可合同新标准
- 2024年版幼儿园资产转让具体合同版B版
- 2024年度高级技术项目保密违约金协议书3篇
- 2024版二手房交易定金合同范本(含税费支付约定)3篇
- 2024版SPF猪饲养项目科技研发与费用支持协议3篇
- 2024年物业管理员工职业安全职责协议版B版
- 2024年公关活动服务合同
- 2024年度第四章:新能源项目投资双方责任义务实施细则3篇
- 2024年大数据分析软件开发框架委托开发合同2篇
- 2024年二零二四年度广告创意策划合同3篇
- 中国古代寓言故事
- 镀锌钢板风管施工方法
- 《理想信念主题班会》课件
- 大豆介绍及病虫害课件
- 手外伤患者的康复 手外伤的康复治疗
- 顶管施工详解课件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全册课时练习课件(2022年11月修订)
-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八单元总复习全套课件
- 保健食品GMP质量体系文件
- 焊接材料烘焙记录表
- 招标采购履约验收报告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