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1页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2页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3页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4页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准确填涂。3.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非选择题答案使用0.5毫米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4.按照题号在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答案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世说新语》是一部采辑旧文编理而成的书,内容又只是分门罗列篇幅短小的人物故事乃至名流的片言只语,它何以可置于经典之列呢?简单地说,魏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转折性的时代,社会的政治结构、思想文化、文学艺术在这一时代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士族阶层则是魏晋社会的中坚,而《世说新语》一书正是通过汇辑各种有关文献资料并加以修饰整理,集中呈现了魏晋士人的精神面貌,从而反映了魏晋思想文化的基本特点。虽然它的内容都是以前就存在的,但是,不仅原来收录那些资料的书籍大多散佚,而且,如果不是经过编撰者有选择地博采群书重加整理,上述效果也并不能如此显明地体现出来。正是作为魏晋思想文化的集中载体、魏晋士人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世说新语》具备了成为经典的条件。士族势力的兴起和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大概地说,士族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他们拥有厚实的经济基础,优越的文化资源,其所统驭的依附人口在必要时即可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国家的政治活动并保护家族的权益,并由于条件的优越造成累世官宦的情形,同时士族的不同家族之间又通过婚姻关系相互联结,巩固和扩大他们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的力量。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而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则形成于东晋。在门阀政治时代,出现了一种过去所没有过的皇权与士族权力平行存在、相互制衡的政治结构。皇权虽然在理论上仍被视为最高的权力、国家的象征,但事实上,它并不能取消和超越士族的权力;在有的年代里,皇权实际上成为一种虚设的东西,对国家重大事务完全失去了控制。原因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官僚权力是由皇权派生的,士族权力则完全建立在自身力量的基础上。《世说新语》中对王、谢等家族成员言行的记录反映了这一点。在汉王朝趋向崩溃、士族势力不断成长、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历史过程中,作为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国家意识形态而存在的儒学也逐渐衰微。自东汉后期以来,在对儒家经典加以新的阐释的同时,老庄学说不断兴盛,佛教思想流布日广。所以魏晋成为自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解放、异说并存的时代,因而也是思想史上创获尤其丰富的时代。《世说新语》虽然并不收录长篇大论,但它所记人物言行,却生动地反映出这一时代的上述重要特色。《世说新语》常常被称为一部记录魏晋玄学清谈的书,这虽然不够全面,但也揭示了这部书的基本特点。所谓“玄学”,是一种会通儒道、进而又融合佛学的学说,流行于士族社会。它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究其根本,可以说玄学具有浓重的形而上性质,它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及语言表达质疑;“玄”这个概念常常和虚、远、深、微妙等形容词相联系,而玄学即使在讨论具有现实政治背景的问题-如“名教与自然”时,也喜欢从抽象原理的层面以逻辑论析的方式展开。所以,尽管自古以来指斥玄学不切实用者不乏其人,甚或加以“清谈误国”的罪名,它其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重要进步。《世说新语》不仅保存了许多魏晋玄学清谈的名目和若干重要内容,描述了清谈展开的具体场景和氛围,而且在更为广泛的范围内记录了魏晋士人经清谈风气熏陶而呈现的各种机智有趣的言论。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强调个人服从群体,强调社会伦理对个人意志和欲望的抑制,历来是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尽管人必须结为群体谋求共同的生存,因而必须遵守一定的群体生活原则,但在根本上人又是一种只能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体性的存在;“除了我,就不是我”,我们也许可以用这样的句子描述一个独立的精神主体与整个世界的对峙关系。因而,对个体意识的压抑乃至抹杀,势必造成人性的扭曲和人的创造性才智的萎缩。从东汉中后期以来,社会的动乱,皇权地位的降低,国家意识的淡薄,士族社会身份的提高,都为士族文人的个体自觉提供了条件。从另一角度上说,这也是旧有文化传统内藏的不合理乃至荒谬性所引发的人性的反动。众所周知,魏晋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音乐、绘画、书法乃至围棋,大致也都是在魏晋时代产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联呢?因为,虽然文学也可以用于宣传、教化,虽然音乐、绘画之类也可以作为富贵者日常玩赏的对象,但它真正的价值是个人才智与创造力的显示,是自我表现、自我宣泄的途径。在一个社会中,如果文学艺术的创造主要不是由作者自身的精神需求决定的,它也许会有技艺上的成就,而生命力和感染力却只能是有限的。而魏晋时代正是由于士人个体意识的强烈,导致他们对文学艺术热烈爱好,同时也引发了它的兴旺成长。在《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有关的优美的故事,譬如嵇康奏一曲《广陵散》,从容就死的记载。总而言之,《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东汉末和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摘编自骆玉明《《世说新语>精读》)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世说新语》虽非原创作品,但其通过对魏晋时期士人言行的精心编纂,凸显了该时代士族阶层的精神特质与思想文化特点,从而展现出其经典的价值。B.在魏晋门阀政治时期,皇权虽然名义上是最高的权力象征,但在实践中却难以超越或取消士族的权力,有时甚至沦为虚设,这一政治结构在《世说新语》中有所体现。C.《世说新语》不仅收集整理了士族闲谈逸事,还涉及士族对宇宙本体及形而上学问题的探讨,后者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进步。D.作者认为,魏晋士族阶层的崛起与门阀制度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他们在经济、文化等都有着深厚的基础和广泛的影响力,《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士族阶层是由地方性势力发展起来的贵族阶层,拥有厚实经济基础和优越的文化资源。B.士族成员通过入仕参与政治活动,保护家族权益,并因条件优越形成累世官宦的情形。C.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标志着门阀政治的最终确立。D.魏晋时代思想解放、异说并存,儒家经典被重新阐释,老庄学说、佛教思想有所发展。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通过举例介绍《世说新语》的部分内容和形式。B.文章通过历史分析的方法介绍了门阀制度的形成。C.文章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与其他文献的不同。D.文章通过因果关系阐述《世说新语》对后世的影响。4.以下图表展示了魏晋时期士族阶层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根据材料和图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社会阶层经济基础文化资源政治活动军事力量士族厚实优越参与可转化其他阶层一般有限较少参与无或弱A.士族阶层在经济上拥有厚实的财富,而其他阶层则相对一般,这为士族阶层在其他诸多方面,形成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B.文化资源方面,士族阶层享有优越的条件,而其他阶层相对有限,这反映了士族在文化传承和教育方面的领先地位。C.在政治活动中,士族阶层积极参与并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而其他阶层则较少参与,这显示了士族在其中的重要作用。D.军事力量方面,士族阶层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在某种情况下可以与皇权平行存在,这与其他阶层相比有显著差异。5.《世说新语》中展现了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这种风貌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请谈谈你认为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中哪些方面对现代人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鲁先生传蔡骏1991年,深秋的某日,我的初中语文老师不辞而别,听说是去深圳下海做生意了。我对她的印象,永久性停留在浓密茂盛的波浪卷发上。顶替她的是一头衰败的地中海,周围一圈灰白的毛笔头,头顶心如同十六瓦电灯泡,黑框眼镜下荡了深厚的眼袋,矮胖身躯披了蓝大褂,略有点跛脚,几乎从朱自清的《背影》中走上讲台,捏着粉笔在黑板上写一个“鲁”。午后头一堂课,秋阳晒了窗台,中午食堂伙食蛮好,我的肚皮盛满油水,看到一只只瞌睡虫飞过。鲁先生又在黑板上写一个“迅”,跟在“鲁”的后面,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便让我们翻开这一篇课文。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像一根濒临死亡的心电图,一路拉平进了太平间。我打一个哈欠,偷瞄最后一排,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提高调门念课文:“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以钢铁般的意志坚持到最后一个,等到藤野先生送给鲁迅一张相片,背后写上“惜别”,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七荤八素去了日暮里驿站。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鲁先生布置写作文,标题《记我的老师》。隔日交了作文,鲁先生就从几十篇中独独选出我的。催眠大法施到最末一句:“当我在语文课堂上睡着的时候,鲁先生从不叫醒我,更不用教鞭打我,也没有把家长叫到学校来。我很感激他。”我低了头准备被惩罚,却听到鲁先生说,蔡骏同学,文章写得蛮好,蛮好。后来鲁先生说,蔡骏同学,你不大跟人讲话,但你在心里头响,在作文里响,好像闷在搪瓷杯里的炮仗,有朝一日放出来,便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自从鲁先生当了我们的代课老师,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要么放学乘电车到十三路终点站,要么礼拜天逛曹家渡新华书店,兜兜转转,我总是爬上先生二楼的斗室。每趟来还一本书,又要借走一本书。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彷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鲁迅有一句“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第三遍读罢《祝福》的夜里,我先是梦到了鲁镇的冬天,落了头皮屑似的大雪,又梦到了一个头发雪雪白的老太婆,她一把揪着我的红领巾,像一台英语复读机,呜里哇啦讲不停,我是半句都没听懂,后来隐隐听出“魂灵”“地狱”还有“死掉的一家人”。我晓得自己在做梦,却没法从梦里逃出去,只好一路奔啊奔。我到了白茫茫一片野地,迎面碰着一匹狼,露出两排白森森牙齿,喷着腐臭气味,流着闪光的哈喇子扑上来。我变成几岁的小毛,被狼拖到山埃的草窠里,锯齿一样的牙齿撕开肚皮,吃干净我的五脏六腑,剩下一具小小的躯壳,手上还捏着小篮子。“我真傻,真的。”我睁开眼乌珠,心肝脾肺肾同时痛起来。我去借《鲁迅全集》,鲁先生却摇头说,你还是回去吧。我说,你讲过你房间里的书都可以借给我。鲁先生说,《鲁迅全集》例外,一来呢,这是我的宝贝,当初是省吃俭用好几年,方才存得一点积蓄,集齐了这一套书;二来呢,鲁迅绝大多数文章,并不适合你这样年纪的小囡,就连《野草》也得慎读。我心想,小气鬼。我说,你是觉着我读不懂?鲁先生摇头不响,敞开房门,这是要赶我走了。我急了说,等我十八岁成人可以读了吧?鲁先生说,十八岁,勉强可以读茅盾、读巴金、读老舍,但不可以读鲁迅。我哼一声说,那要几岁?鲁先生说,等你结婚娶了媳妇。鲁先生又说,就算是《呐喊》《彷徨》还有《野草》,你也根本没读懂,等到三十年后,再读第二遍、第三遍,才能从字里看出字来。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鲁先生留给我一本《死魂灵》-封面上不但印了“果戈理著”,还有“鲁迅译”。我轻轻翻开黄兮兮的书页,却滑出一张黑白相片。相片里是一个中国男人,穿着深颜色长衫,坐一张圈背藤椅,背景是虚的,但是堆满了书。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悍,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凝望你的双眼。夕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春风习习吹皱酱油色苏州河水,马达轰鸣的船队逆流而上穿过三官堂桥。有个男人立在窗框之中,观赏一台盛大的社戏。(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3分)A.“我”在作文里说,“我”很感激鲁先生,并不是真心感激,而是在用反语讽刺老师。B.鲁先生不肯借给“我”《鲁迅全集》,但称呼“我”为“小囡”,充满了亲呢和期待。C.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说明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D.“我”从照片里觉出鲁迅先生的眼神“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感受到了温暖和指引。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3分)A.文章开篇写辞职的女老师,一方面交代鲁先生代课的原因,另一方面反衬鲁先生的外貌特点。B.“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以抽象写具体,表达出“我”与鲁迅笔下人物的共情。C.作者先写了鲁先生其貌不扬,又写了鲁先生其言乏味,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人物形象。D.鲁先生的故事平淡无奇,读来却妙趣横生,得益于夸张、比喻等手法的运用和口语化的表达。8.文章两次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所在语段一繁一简,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两次称呼涵义的不同。(5分)9.小说中,“我”对鲁先生和对鲁迅先生的情感交织展开,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昔者晋献公欲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君其以垂棘之壁与屈产之乘,赂虞公,求假道焉,必假我道。”君曰:“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马也。若受吾币不假之道,将奈何?”荀息曰:“彼不假我道,必不敢受我。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马犹取之内厩而著之外厩也。君勿尤。”君曰:“诺。”乃使荀息以垂棘之壁与屈产之乘赂虞公而求假道焉。虞公贪利其璧与马而欲许之。宫之奇谏曰:“不可许。夫虞之有虢也,如车之有辅。辅依车,车亦依辅,虞、虢之势正是也。若假之道,则虢朝亡而虞夕从之矣。不可,愿勿许。”虞公弗听,遂假之道。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荀息牵马操璧而报献公,献公说曰:“璧则犹是也。虽然,马齿亦益长矣。”故虞公之兵殆而地削者,何也?(节选自《韩非子·十过》)材料二:贞观四年,太宗谓公卿曰:“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卿等若能小心奉法常如朕畏天地非但百姓安宁自身常得欢乐。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曰:“古人云“鸟栖于林,犹恐其不高,复巢于木末;鱼藏于水,犹恐其不深,复穴于窟下。然而为人所获者,皆由贪饵故也。”今人臣受任,居高位,食厚禄,当须履忠正,蹈公清,则无灾害,长守富贵矣。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卿等宜思此语为鉴诫。”(节选自《贞观政要·第二十六》)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卿等若A能小心B奉法C常D如朕E畏天地F非但百姓安G宁H自身常I得欢乐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献公,与“系心怀王”一句中的“怀王”均为谥号,高度地概括了他们的一生。B.币,与“厚币委质事楚”一句中“币”的意思不同,前者指礼物,后者指金币。C.中心,指与四周距离相等的位置,也可以指事物的主要部分,这里指人的内心。D.食,与“廪食不至”一句中“食”的意义不同,前者指享、享受,后者指粮食。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荀息建议晋献公以自己的骏马和祖先的珍宝为礼物向虞公行贿,果真从虞国借来了道,这就帮助晋国灭掉了虢国。B.宫之奇识破了晋国的图谋,用车的护木设譬陈述了唇亡齿寒的危机,希望国君引起高度警觉,不要答应晋的请求。C.太宗以恳切的言辞告诫官吏以百姓为念才能拥有长久的富贵,倘若因为懈怠而伤百姓,则常会恐惧甚至导致死亡。D.既然身居高位,不管是公卿还是侍臣,都应当清廉无私。太宗运用了引证和类比论证的方法,阐述了这样的道理。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若受我,而假我道,则是宝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2)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14.综合两则材料,概括贪图财利的危害。(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春望梁石头城罗邺柳碧桑黄破国春,残阳微雨望归人。江山不改兴亡地,冠盖自为前后尘。帆势挂风轻若翅,浪声吹岸叠如鳞。六朝无限悲愁事,欲下荒城回首频。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紧承题意,写诗人春天眺望古城金陵,于残阳微雨中见柳碧桑黄,荒城残迹。B.颔联两句中“江山不改”与“冠盖前后”对举,引发对朝代更迭,盛衰无常的喟叹。C.“浪声吹岸”与“惊涛拍岸”,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绘就急浪翻涌的壮阔景象。D.吊古之作多借景、事抒发感慨。本诗写景时感情色彩浓郁,抒情时笔调深沉悲凉。16.本诗与《桂枝香·金陵怀古》都属怀古之作,但诗中尾联与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运用的抒情方式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陈情表》中“”一句十分巧妙地将自己尽孝道的行为和晋武帝“治天下”的纲领相联系,表面上是恭维晋武帝,实际上是为自己“”的行为取得合法的伦理依据。(2)归有光在《项脊轩志》中,不直抒时光流逝之慨,睹物思人之伤,而借写庭中的枇杷树“,”,寄寓深沉的情思,含蓄隽永。(3)《兰亭集序》中“,”两句批判了当时士大夫的虚无思想,表达了王羲之对生死的看法。三、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面对手机屏幕,我们在不断地浅阅读中消耗着精力,使得注意力日渐碎片化。①专注思考、自我反思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觉间慢慢消磨,持续的专注力俨然变成一种“稀缺品”。诚然,作为一种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浅阅读方式,在于获取一般知识、方便日常生活等方面非常高效、实用。但同时,也应注意避免将注意力和时间淹没在②的各类信息中。做时间的主人,就是要对自己的注意力进行合理分配,多挤出一些时间深入阅读、专注思考、躬身审视。深阅读作为个人行为,不受外界干扰。在这种③的阅读状态下,人们得以从生活的压力中短暂抽离出来,注意力从外在世界向内在世界转移,主动、持续、专注地吸纳知识养分。在当下快节奏生活中,阻碍我们进行深阅读的一大原因是时间不足。但是,即使只有碎片化的时间,只要能够坚持深阅读就能从文本中感受到情感和思想的共鸣,收获人生与学问的洞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20.下列句子中的“和”与文中加点的“和”,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去和不去,由你自己决定。B.我的观点和你的观点正好相反,C.我愿意和大家讲一讲党费的故事。D.躺在岸上的翠翠和黄狗也睡着了(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很多人拿到手机的第一件事,恐怕就是给手机贴膜。迈入信息化时代,个人信息隐私保护,逐渐成了整个社会的一项新课题。于是,防窥膜应运而生了。防窥膜,顾名思义,就是防止别人窥屏的手机膜。这种膜对倾斜角度的光透过率极低,而对垂直角度的光透过率高。屏幕只具有正面及侧面30°以内的可视性,①,则无法看清屏幕内容。这样能让使用者在垂直方向看清屏幕内容,周围人在倾斜方向则看到黑屏状态,起到了阻挡周边视线的作用,保护了使用者的隐私。不少使用过防窥膜的网友反映,贴上防窥膜后,②,需要调亮屏幕亮度才能达到原来的视觉效果。目前还没有关于使用防窥膜是否会对眼睛造成损伤的相关研究,因此防窥膜伤眼的说法缺乏循证医学的证据。但是,如果屏幕亮度过低,眼睛在看东西时会更加吃力,有可能诱发或加重视疲劳。尤其是长时间用眼时,③。使用电子产品时间过长时,眨眼次数低,也很容易导致干眼症的发生,同样造成眼睛酸涩疲劳。因此,使用手机时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到眼睛舒服的亮度,避免长时间用眼。同时,由于使用材料的参差不齐,质量差的防窥膜对屏幕亮度的影响更大,也可能会影响屏幕的分辨率,建议在购买时选择正规厂家的防窥膜产品。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22.根据第三自然段,用两个包含因果关系的语句给防窥膜使用者提出两条忠告。要求:表达简洁流畅,每条不超过50个字。(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别人爬到山顶很厉害但你从深渊爬到地面一样也很厉害(选自《小林漫画》)请结合漫画的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二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参考答案1.D2.C3.C4.D5.①首先,他们自我尊重,自我觉醒,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鼓励现代人在尊重社会规范的同时,勇于展现自我,追求个性化的发展。②其次,魏晋士族文人的独立思考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价值。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对既有的观念和制度提出质疑。③最后,魏晋士族文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提醒现代人应当重视文化和艺术的滋养作用,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文中信息的能力。D.“《世说新语》对此做了翔实记录”错误。文中对这一历史过程只是作介绍,并未指出《世说新语》对此作详细的记录。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士族阶层的兴起标志着”错误。由原文“一般认为,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标志了国家对士族特权的认可,同时也标志了门阀政治的成立”可知,作为标志的是曹丕建魏以后实行“九品中正制”,且最为典型的门阀政治形成于东晋。选项张冠李戴。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通过对比”错误。原文说《世说新语》的特点并没有与其他文献进行对比。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D.“士族阶层拥有独立的军事力量”错误。根据文本内容,士族阶层不仅在经济和文化资源方面具有优势,而且“在必要时”,其所统取的依附人口可以“转化”为独立的军事力量。“必要时转化”而非“拥有”。故选D。5.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世说新语》主要反映了东汉末和魏晋士族文人的精神风貌。从文本中去找写及精神风貌的内容,然后结合其作用和影响分析对现代人的启发和借鉴意义。由“玄学具有浓重的形而上性质,它关注宇宙本体,追究物象背后的原理,并且经常对人类自身的思维规则及语言表达质疑”“它其实代表了古人对人与世界之关系的深入思考和思想方法上的重要进步”可知,魏晋士族文人的独立思考精神在今天同样具有价值。他们不拘泥于传统,敢于对既有的观念和制度提出质疑。由“研究者普遍重视魏晋时代个体意识的觉醒,认为这一现象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知,魏晋时期士族文人的自我尊重,自我觉醒,他们对个性自由的追求,鼓励现代人在尊重社会规范的同时,勇于展现自我,追求个性化的发展,努力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由“魏晋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音乐、绘画、书法乃至围棋,大致也都是在魏晋时代产生了质的变化并呈现前所未有的兴盛”一段可知,《世说新语》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文学、音乐、绘画、书法有关的优美的故事,体现了多重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魏晋士族文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在艺术领域的成就,提醒现代人应当重视文化和艺术的滋养作用,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要做好保护和传承。6.C7.B8.①作者首先浓墨重彩地描述了鲁先生上第一堂课的情形-学生全部睡着,之后称鲁先生为催眠大师。此时,这个“雅号”充满戏谑和讽刺的意味。②作者写先生请假到离世,笔墨极为简略,但时间节点写得非常清楚,暗示着作者的挂念。在交代先生去世时再次称其催眠大师,蕴含亲切、怀念之情。9.①鲁先生给我们上的第一节课就是鲁迅先生的文章,他们联手成功催眠了包括我在内的整个班的学生,我觉得鲁先生的课堂和鲁迅先生的文章都十分枯燥。②随着慢慢熟识,鲁先生的家成了我的图书馆,我阅读了很多鲁迅先生的作品,我在曹家渡“看见两个先生”,内心对他们充满敬意。③鲁先生离世后,他生前立在二楼窗框边的形象与照片里鲁迅先生的形象融为一体,最终他们共同成为了我的精神导师。【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错误。在鲁先生请假不久以后,班里再也没有人提起他,不能推出除了我,班里没有人喜欢鲁先生。选项对文本过度解读。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B.“以抽象写具体”错误。“我”梦见变成被狼吃掉内脏的阿毛,是以具体写抽象,表达“我”对鲁迅笔下人物痛苦的理解和同情。故选B。8.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由小说“我打一个哈欠”“非但没让我们打起精神,中间一排同学不分男女,仿佛吸入克格勃的麻醉气体扑下困着了”“我也惜别了清醒世界”,鲁先生开始上第一节课,课堂的氛围让学生昏昏欲睡,由此得此“雅号”,表达了学生对老师的戏谑和讽刺。由小说“1991年冬至,上海落了一场大雪,鲁先生请了假。过了1992年元旦,班级里没人再提起鲁先生。来年春天,开学一个礼拜,催眠大师走了”,从开头的深秋到结尾的冬至,作者写认识鲁先生到送别他,时间过度的极快,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怀念。最后再次称其为“催眠大师”却寄托了作者对老师的怀念之情。9.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表达的情感的能力。由小说“再写四个字《藤野先生》”“咬字不清,既没重音,也没起伏,断句都属罕见”“已有两个同学扑在台板上困着”“鲁先生和鲁迅先生联手成功催眠了我们全班同学,经此一役,鲁先生遂得一雅号'催眠大师'”可知,鲁先生讲鲁迅,一个讲课乏味,一个难以理解,两者让学生昏昏欲睡。由小说“他的家里就变成我的私人图书馆”“这年秋天,我读了两遍《呐喊》《彷徨》还有《野草》-鲁迅先生不再是被切片的标本,而是一个四肢健全双目炯炯的男人”“在沪西曹家渡,我也可以看见两个先生,一个是鲁先生,还有一个是鲁迅先生”可知,我慢慢和鲁先生熟悉起来,到他家借书,读懂了鲁迅也对老师心生敬意。由小说“男人的头发一根根竖直,浓密漆黑的胡须、眉毛还有瞳仁,几乎占了一小半面孔。他的眼神并无传说中强悍,反而有一点温柔,像良宵里擦出一根火柴,凝望你的双眼”“阳斜刺里穿过二楼窗门,黑白相片有了彩色幻觉”可知,鲁先生离世后的遗照和加在书中的照片一起成为我的精神向导。10.CFH11.B12.D13.(1)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这块宝玉就相当于从内府取出来然后把它藏到外府一样。(2)这样的话,让自己犯法(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什么不同呢?14.①国家军危地削。②害了自己性命或富贵。③使子孙蒙受羞耻。【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小心奉法”是偏正结构,“小心”修饰“奉法”,它们都是假设的内容,与“若”不能分开,故在C处断句;“常”“如朕”都作“畏”的状语,“畏天地”是动宾结构,中间不断开,F处断句;“安宁”是同义词构成的词语,中间不断开;“自身”作“乐”的主语,其前H处断句。故选CFH。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文言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B.错误。都指礼物。句意: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拿着丰厚的礼物作见面礼去侍奉楚国。C.正确。句意: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D.正确。享、享受;粮食。句意:享受优厚的俸禄。/不给他粮食。故选B。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无类比论证,“陷其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应为比喻论证。故选D。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若”,如果;“假”,借;“是”,这;“犹”,如同,当做。(2)“陷”,使……陷,让……犯法;“为”,因为;“贪冒”,贪图;“何以”,宾语前置,以何。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材料一中“虞公贪利其璧与马”,借道给晋国,结果“荀息伐虢克之,还反处三年,与兵伐虞,又克之”,国家军危地削。材料二唐太宗告诚群臣要长守富贵,“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如果太贪婪会害了自己性命或富贵,使子孙蒙受羞耻。参考译文:材料一:过去晋献公想向虞国借路去讨伐虢国。荀息说:“您最好是用垂棘的宝玉和屈产的良马贿赂虞国君主,向他要求借路,他定会把路借给我们。”晋献公说:“垂棘宝玉是我祖先的珍宝,屈产良马是我的骏马。假如他接受我的礼物又不借给道路,怎么办?”苟息说:“他不借给我们道路,必定不敢接受我们的礼物。假如接受我们的礼物而借给我们道路,那么这块宝玉就相当于从内府取出来然后把它藏到外府一样,骏马就像是从内厩牵出来拴到外厩一样。您别担心。”晋君说:“好吧。”就让荀息用垂棘宝玉和屈产良马,去贿赂虞公,向他借路。虞公贪得宝玉和良马的小利而打算答应借路。宫之奇劝谏说:“不能答应。虞有虢好比车两边有护木。护木依靠车子,车子也依靠护木,虞虢两国的地理形势正是这样。假如借路给他们,那么虢国早上灭亡,虞国晚上就要跟着灭亡了。不能借,希望您不要答应。”虞公不听,于是借路给晋国。荀息讨伐虢国取得了胜利,回来后过了三年,发兵伐虞,又打败了虞国。荀息牵着马拿着壁回来报告晋献公,献公高兴地说:“壁还和以前一样。虽说如此,马却长几岁了。”那么,虞公军危地削的原因是什么呢?材料二:贞观四年,太宗对公卿说:“朕整天都不敢懈怠,不但忧念爱惜百姓,也想让你们能够长守富贵。你们如果能小心遵守法令,总是像朕敬畏天地那样,这样不但百姓安宁,自己也可常得快乐。如果徇私贪污,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岂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呢?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贞观十六年,太宗谓侍臣说:“古人说:“飞鸟栖息于树林,唯恐树木不高,所以筑巢于树木的顶端;鱼藏于水中,唯恐水不深,所以穴居于水底洞穴中。然而能被人们所捕获的,都是因为贪饵的原故。'现在大臣受任命,居高位,享受优厚的俸禄,应当要履行忠诚正直,遵循清廉无私,这样才能没有灾祸,长守富贵啊!古人云:“祸福无门,惟人所召。”让自己触犯法律(以身犯法)的人,都是因为贪图财利,这与那些鱼鸟有甚么不同呢?你们应当好好想想这些话,作为借鉴和告诫。”15.C16.①本诗的尾联直抒胸臆。诗人频频回首,既有对六朝兴亡的感慨,又有对现实的忧思。表现了诗人心系国家、忧国忧民的情怀。②词中的句子寓情于景。六朝旧事已随流水消逝,剩下的只有寒烟惨淡、绿草衰黄。抒发了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寄寓着作者对历史的兴叹与惋惜,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与焦虑。【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都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错误,“浪声吹岸”主要运用的是听觉元素,描述的是波浪拍打岸边所发出的声音,而并没有涉及到视觉元素。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能力。本词采用的是直抒胸臆的抒情方式。诗人通过直接表达“无限悲愁事”,毫不掩饰地抒发了自己对于历史沧桑和兴衰无常的感慨。同时“欲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