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难点04 物质间的转化(原卷版)(苏州专版)_第1页
重难点04 物质间的转化(原卷版)(苏州专版)_第2页
重难点04 物质间的转化(原卷版)(苏州专版)_第3页
重难点04 物质间的转化(原卷版)(苏州专版)_第4页
重难点04 物质间的转化(原卷版)(苏州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难点04物质间的转化1.实现物质转化的基本依据: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会发生改变,即遵循质量守恒定律。2.常见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1)实例eq\x(Ca)eq\o(→,\s\up7(①))eq\x(CaO)eq\o(→,\s\up7(②))eq\x(Ca(OH)2)eq\o(→,\s\up7(③))eq\x(CaSO4)eq\x(C)eq\o(→,\s\up7(④))eq\x(CO2)eq\o(→,\s\up7(⑤))eq\x(H2CO3)eq\o(→,\s\up7(⑥))eq\x(CaCO3)上述转化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类型:序号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①2Ca+O2=2CaO化合反应②CaO+H2O=Ca(OH)2化合反应③Ca(OH)2+H2SO4=CaSO4↓+2H2O复分解反应④C+O2eq\o(=,\s\up7(点燃))CO2化合反应⑤CO2+H2O=H2CO3化合反应⑥H2CO3+Ca(OH)2=CaCO3↓+2H2O复分解反应(2)归纳:单质到盐的转化关系[202*@2%版新教#&材教3.确定制取某类物质的方法(1)确定依据(2)实例——碱的制备[202#&@2版新*教材%教辅](3)工业生产方法的选择[202*&2版^新教材教#辅%]①最适当方法的选择②实例——工业上制取NaOHa.一般不采用Na2O与H2O反应的原因:Na2O作为原料,来源少、成本高;b.主要采用方法:电解饱和食盐水;[20%*2^2版新教材教@辅~]c.过去曾采用方法:盐(如Na2CO3)与碱[如Ca(OH)2]反应。例1.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Cueq\o\ac(\s\up5(O2),\s\do0(→),\s\do5(△))CuOeq\o\ac(\s\up5(稀H2SO4),\s\do0(→),\s\do5())CuSO4溶液 B.Seq\o\ac(\s\up5(O2),\s\do0(→),\s\do5(点燃))SO2eq\o\ac(\s\up5(H2O),\s\do0(→),\s\do5())H2SO4溶液 C.Fe3O4eq\o\ac(\s\up5(CO),\s\do0(→),\s\do5(高温))Feeq\o\ac(\s\up5(稀HCl),\s\do0(→),\s\do5())FeCl3溶液 D.NaOH溶液eq\o\ac(\s\up5(CO2),\s\do0(→),\s\do5())Na2CO3溶液eq\o\ac(\s\up5(KCl溶液),\s\do0(→),\s\do5())NaCl溶液例2.下列物质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转化的是()A.Seq\o\ac(\s\up5(O2),\s\do0(→),\s\do5(点燃))SO3eq\o\ac(\s\up5(NaOH溶液),\s\do0(→),\s\do5())Na2SO4 B.Zneq\o\ac(\s\up5(稀H2SO4),\s\do0(→),\s\do5())ZnSO4eq\o\ac(\s\up5(BaCl2溶液),\s\do0(→),\s\do5())ZnCl2C.Seq\o\ac(\s\up5(C),\s\do0(→),\s\do5(高温))Cueq\o\ac(\s\up5(Al2(SO4)3溶液),\s\do0(→),\s\do5())Al D.NaCleq\o\ac(\s\up5(AgNO3溶液),\s\do0(→),\s\do5())NaNO3eq\o\ac(\s\up5(KOH溶液),\s\do0(→),\s\do5())KNO3例3.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A.Cueq\o\ac(\s\up5(O2),\s\do0(→),\s\do5(点燃))CuOeq\o\ac(\s\up5(稀硫酸),\s\do0(→))CuSO4溶液 B.Seq\o\ac(\s\up5(O2),\s\do0(→),\s\do5(点燃))SO2eq\o\ac(\s\up5(H2O),\s\do0(→))H2SO4溶液 C.Fe3O4eq\o\ac(\s\up5(CO),\s\do0(→),\s\do5(高温))Feeq\o\ac(\s\up5(稀盐酸),\s\do0(→))FeCl3溶液 D.NaOH溶液eq\o\ac(\s\up5(CO2),\s\do0(→))Na2CO3溶液eq\o\ac(\s\up5(KCl溶液),\s\do0(→))NaCl溶液物质转化关系及其示例解读序号物质转化关系示例化学方程式①金属单质eq\o(→,\s\up7(O2))碱性氧化物4Na+O2=2Na2O②碱性氧化物eq\o(→,\s\up7(H2O))碱CaO+H2O=Ca(OH)2③金属单质eq\o(→,\s\up7(酸))盐Zn+H2SO4=ZnSO4+H2↑④碱性氧化物eq\o(→,\s\up7(酸或),\s\do5(酸性氧化物))盐CaO+2HCl=CaCl2+H2O⑤碱eq\o(→,\s\up7(酸或盐))盐Ca(OH)2+2HCl=CaCl2+2H2O⑥非金属单质eq\o(→,\s\up7(O2))酸性氧化物C+O2eq\o(=,\s\up7(点燃))CO2⑦酸性氧化物eq\o(→,\s\up7(H2O))酸CO2+H2O=H2CO3⑧非金属单质eq\o(→,\s\up7(金属单质))盐2Na+Cl2eq\o(=,\s\up7(△))2NaCl⑨酸性氧化物eq\o(→,\s\up7(碱或),\s\do5(碱性氧化物))盐CO2+2NaOH=Na2CO3+H2O⑩酸eq\o(→,\s\up7(碱或盐))盐HCl+NaOH=NaCl+H2O1.物质间的转化体现了化学核心素养之一——变化观念。下列物质间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C.NaCl→NaNO3 D.C→CuO2.X、Y、Z、W各代表一种物质,若X+Y=Z+W,则该反应不可能是()A.盐和盐的反应 B.碱性氧化物和水的反应C.酸和碱的反应 D.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3.铜器久置于空气中会和空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氧气作用产生“绿锈”,该“绿锈”俗称“铜绿”,又称“孔雀石”(碱式碳酸铜),“铜绿”能跟酸反应生成铜盐、二氧化碳和水。某同学利用下述系列反应实现了“铜→铜绿→……→铜”的转化。铜eq\o(→,\s\up7(①))铜绿eq\o(→,\s\up7(②))甲eq\o(→,\s\up7(③))Cu(OH)2eq\o(→,\s\up7(④))乙eq\o(→,\s\up7(H2),\s\do6(⑤))Cu,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绿属于碱 B.乙为氧化铜C.④为分解反应 D.⑤为置换反应4.下列变化,只有加入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优化&方案%》^教辅#]A.Zn→ZnSO4B.CaCO3→CO2C.MgO→MgCl2D.BaCl2→BaSO45.在“P+Q→盐+水”的反应中,物质P和Q可能是()A.HCl,Ca(OH)2B.SO2,Na2OC.BaCl2,H2SO4D.H2SO4,ZnCl26.现有CuO、Fe、H2、Ba(OH)2溶液、K2CO3溶液、NaOH溶液、稀硫酸七种物质,在常温下上述物质两两间能发生的反应最多有()A.4个 B.5个C.6个 D.7个[2&02*2@版~新教材教#辅]【答案】C7.如图表示连线的酸、碱、盐之间可以发生复分解反应,下表提供的四组物质符合如图要求的是()[2^*0&22版新教材教@辅~]物质酸碱盐1盐2AH2SO4Ca(OH)2BaCl2Na2CO3BH2SO4Ca(OH)2Na2CO3BaCl2CHClNaOHNa2CO3BaCl2DH2SO4Ba(OH)2Na2CO3CuSO48.甲、乙、丙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各组物质按照甲、乙、丙的顺序不符合要求的是()[《*@~优&化%方案》教辅]A.C、CO、CO2 B.H2O2、H2O、O2C.KOH、K2CO3、KNO3 D.Fe2O3、FeCl3、Fe(OH)3[《~优化#方案》%&9.在Zn、ZnO、ZnCO3、盐酸和CaCl2溶液这五种物质中,每两种物质反应能生成ZnCl2的组合有()A.2种 B.3种C.4种 D.5种10.无色溶液X是下列选项物质中的一种。将其分成等量的三份,向其中分别加入少量AgNO3溶液、CuO固体、NaOH溶液,产生的现象如下表。则物质X是下列选项中的()AgNO3溶液CuO固体NaOH溶液现象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变蓝无明显现象A.NaCl溶液 B.Ca(OH)2溶液C.稀硝酸 D.稀盐酸1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①中的酚酞溶液变红B.②中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2~02&2版#*新@教材教C.③中与硝酸钠溶液能发生反应[202@^2版新教材%#~教辅]D.④可解释久置的澄清石灰水变质12.对于硫酸铜的制备方法提供了以下四种方案,对这四种方案评价不正确的是()甲:Cueq\o(→,\s\up7(O2),\s\do5(△))CuOeq\o(→,\s\up7(稀硫酸))CuSO4乙:Cueq\o(→,\s\up7(FeSO4溶液))CuSO4丙:Cueq\o(→,\s\up7(AgNO3溶液))Cu(NO3)2eq\o(→,\s\up7(NaOH溶液))Cu(OH)2eq\o(→,\s\up7(稀硫酸))CuSO4丁:Cueq\o(→,\s\up7(浓硫酸),\s\do5(△))CuSO4[2022版&*新%^教材@教辅][丁同学通过查资料得知:Cu+2H2SO4(浓)eq\o(=,\s\up7(△))CuSO4+SO2↑+2H2O]A.甲符合绿色理念,无污染、耗料少[《&优化%^方~#案》教辅]B.乙步骤少,产率高C.丙方案太过烦琐,产率较低,且所用硝酸银溶液成本较高[《优化#&方案》*教^~辅]D.丁产生大气污染物,不符合绿色化学理念13.对于化学反应:A+B=C+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0@2%2&版新*教^材教辅]A.若A、B为酸和碱,则C、D中不一定有水B.若A、B为两种化合物,则C、D也一定都为化合物[《^优化方案》教@&#~辅]C.若生成物C和D分别为两种沉淀,则A、B可能为盐和碱D.若生成物C、D中有一种为单质,则该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14.三种物质间只通过一步反应就能实现如箭头所指方向的转化,下列符合要求的组合是()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①②③[《优化@&方案》^教辅*#]15.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物质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应,“→”表示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乙。下面四组选项中,符合图示要求的是()选项甲乙丙丁AH2SO4Na2SO4NaOHNaClBKClK2CO3KOHHClCO2COCCuODFeCuCl2ZnHCl16.现有A、B、C、D四种物质,它们分别是Fe、HCl(稀)、NaOH(溶液)、AgNO3(溶液)四种物质中的一种,它们之间的反应关系及所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如图:则物质B为()A.Fe B.HCl(稀)C.NaOH(溶液) D.AgNO3(溶液)17.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A.Na2CO3→NaOH B.CaCO3→Ca(OH)2C.NaNO3→NaCl D.FeSO4→CuSO418.下列各组物质之间可以按下图所示关系直接转化的是()eq\x(物质A)→eq\x(物质B)→eq\x(物质C)→eq\x(物质A)A.Fe→Fe2O3→FeSO4→FeB.CO→CO2→H2CO3→COC.NaOH→NaCl→Na2CO3→NaOHD.HCl→CuCl2→BaCl2→HCl19.下列变化,能通过加盐酸一步反应实现的是()①AgNO3→HNO3②Fe2O3→FeCl2③Cu→CuCl2④Cu(OH)2→CuCl2⑤Fe→FeCl3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⑤20.以下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Ceq\o(→,\s\up7(CuO),\s\do5(高温))CO2eq\o(→,\s\up7(H2O))H2CO3eq\o(→,\s\up7(CaOH2))CaCO3eq\o(→,\s\up7(高温))CO2A.化合、置换、分解、复分解B.置换、复分解、化合、分解C.置换、化合、分解、复分解D.置换、化合、复分解、分解21.下表所列各组物质中,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不能通过一步反应实现如图所示转化的是()物质选项甲乙丙ACuOCO2H2OBCCOCO2CCaCO3CaOCa(OH)2DH2SO4H2OH222.A、B、C、D、E五种物质均为中学化学中常见的化合物,已知A、B、C、D、E五种物质里含有相同的一种金属元素,并且A、B、C、D都可与物质M反应生成E,物质之间按箭头方向都可通过一步反应实现转化。实验室通常用碱B检验CO2。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E________。[《优化#方*^@案~》教辅](2)用“酸、碱、盐、酸性氧化物或碱性氧化物”填空:M属于_________,N属于___________。[《@优化方案》教&#%辅^](3)写出正盐C转化为酸式盐D的化学方程式: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