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1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2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3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4页
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练习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一、选择题1.明朝曾设都察院,“纠劾百官,辩明冤枉”;设六科给事中,监察六部官员;设按察司,监察地方。同时,还设立了厂、卫隐私监察的特务制度。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A.减弱宰相权力B.防止地方分裂C.加强专制制度 D.健全监察体系2.明代的廷推制度,指当大臣缺员应补,不待考核期满而推升时,主要由吏部主持,会同九卿、科道官推举数人备皇帝简用,如保举不当,实行连坐。由于经过几方考虑,一般比较合适,“廷无闲议”。这反映出明代()A.君主专制得到了强化B.选官制度趋向多样化C.原决策机构权力丢失D.刑法比以往更为严苛3.有学者指出,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以藩王的身份起兵夺位,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致使藩王谋叛成为明代政坛上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这类藩王叛乱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徒然给明代社会增加了很多祸乱。作者意在论证()A.分封制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B.明代形成新的王位继承规则C.遵守规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D.朱棣的政绩为后世供应范例4.明成祖永乐年间,北征鞑靼、瓦剌,南征交趾,派郑和下西洋;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坚决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一政策改变的主要目的是 ()A.缓解财政压力 B.践行儒家仁政C.实行闭关政策 D.推动民族交融5.永乐年间,明政府制定了西藏的僧官制度,分为法王、西天佛子、大国师、国师、禅师、都纲、喇嘛等级。各级僧官由朝廷授予不同的品级和职位。法王是等级最高的僧侣,奉朝廷敕命,行使地方职权。这说明明朝()A.加强了与西藏的经济文化联系B.有效地对西藏行使管辖权C.在西藏建立了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度D.不干涉西藏的地方管理6.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民间海上走私活动被断,于是与倭寇勾结为乱。政府遣戚继光等人平倭,同时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的限制,沿海形势渐渐稳定。材料表明当时()A.东南沿海的私商是倭寇主力 B.倭患隔断了中外商品贸易C.政府失去对民间贸易的限制 D.政策转变促成倭患的解决7.《明实录》中记载的明武宗勤于国事,即使外出巡游,全部的奏章也要刚好批答。而在《明史》中则把他描述为“骄奢淫逸”的昏君。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A.史官个人才学不同 B.史著编撰意图各异C.史料运用方式有别 D.史著编撰体例多样8.1718年,年过六旬的康熙皇帝对人埋怨:“诸臣视朕如驾车之马,纵至背疮足瘸,不能拽载,仍加鞭策……惟从傍笑视,竟无一人怜恤,俾其更换休息者。”这反映了当时()A.中心集权加强 B.专制皇权强化C.社会冲突尖锐 D.军机大臣懒政9.雍正时期的朝廷规定,军机大臣昼夜轮替值班,随时以供召对,军机章京必需每日凌晨五点当值,确保当日谕旨当日发出。这反映出军机处()A.标记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促进了清朝统治吏治清明C.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D.强化了皇帝对官员的限制10.明代内阁高校士多为词臣入阁,品秩较低,一般限制在正五品,而到了康熙九年,清朝政府把高校士的品秩升至正二品,到雍正七年,又升至正一品。清代内阁高校士品秩的改变()A.反映出内阁位高权重B.折射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表明清前期以文治国D.表明中心权力体系完善11.清代在布政使上面又设有总督或巡抚,布政使成为其下属,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这种制度还是一种军事统治,可是真到军事时期,中心还要另行派人。可见,督抚()A.是临时性官职 B.行使职能单一C.完全代表中心 D.权力归属中心12.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明清之际,这种状况有所改变。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按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需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13.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很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A.中心集权制度的连绵不断B.多民族的交融与统一C.历代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D.困难地理环境的影响14.《清史稿·嘹亮吉传》记载:“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懦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形成此现象的社会缘由是()A.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B.科举考试的影响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D.清朝大兴文字狱15清朝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特地法规——《理藩院则例》《钦定藏内善后章程》《回疆则例》等,因俗而治。这些法规 ()A.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B.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意识D.加强了民族交融二、非选择题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代和明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比较表宋代明代地方行政每路设四监司,分掌财政、军政、刑法及仓谷;各州加设通判,知州发出的政令须由通判副署;通判可干脆向中心报告地方吏治的得失各省设三司,分掌行政、军事及司法,互不统属,直隶中心;分封子孙为王,以镇守地方,屏藩皇室监察制度设独立的谏院和御史台,监察百官,以监督宰相为要务中心设都察院,监察百官;置十三道监察御史,巡察地方材料二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持续至清代。清廷中持中国“居天下之中”的看法相当普遍。康熙帝认为,“我朝施恩于喀尔喀,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实也”。乾隆帝认为,“夫开边黩武,朕所不为;而祖宗全部疆宇,不敢少亏尺寸”。随着沙俄等国对中国边疆的觊觎,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卫体系,定期巡边。边疆将军管理所辖区的边防、屯田、贸易和征税诸事务。清廷还对边疆各族实行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宋、明两代地方行政和监察制度的异同。(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学问,概括清朝前期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及主动作用。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两个聋人之间的对话”1793年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一节,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行行。……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留,以便收存货物一节。……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画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摘编自《清实录》(1)依据材料,指出英使马戛尔尼向乾隆提出了哪些要求。(2)乾隆帝拒绝马戛尔尼所提要求的理由是什么?(3)有学者认为,双方的此次交涉是“两个聋人之间的对话”,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7从明朝的建立到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1.C这些举措体现了监察制度的强化,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是为国家利益和皇帝利益服务的,强化监察的目的是加强专制,故选C项;明朝时期已废除了宰相,解除A项;防止地方分裂是通过减弱地方权力实现的,材料信息与此无关,解除B项;厂卫特务制度是为皇帝个人服务的,并不能说明监察体系的健全,解除D项。2.A据材料可知,明代通过廷推制度强化了皇帝的用人权,同时又防止官员结党营私,强化了君主专制,故选A项;明代选官制度仍旧是科举制,廷推制度并不是选官制度,解除B项;材料说的是明代皇帝在任官方面的规定,与决策机构权力无关,解除C项;材料未涉及刑法,解除D项。3.C由材料可知,朱棣起兵夺位的行为违反了民众对传统政治合法性的相识,成为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所以臣民遵守规则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故选C项;材料论述的是朱棣以藩王的身份夺位带来的影响,与分封制无关,解除A项;明代并未形成新的王位继承规则,解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朱棣的谋叛行为,而非其政绩,解除D项。4.A明成祖统治时期,不断地南征北战,且派郑和下西洋,国力耗费巨大,到明仁宗朱高炽继位后坚决地停止北征、停罢营建工程和西洋宝船,实行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可见明朝统治政策的调整,旨在缓解财政压力,故选A项;B项体现的是明朝统治政策调整手段而非目的,C、D两项在材料信息中未体现,均解除。5.B僧官制度是明朝统治西藏的重要特色,各级僧官事实上是明朝的地方官吏,表明明朝有效地行使管辖权,B项正确。6.D明朝时期厉行海禁,这导致了民间海上走私困难,从而导致部分走私商贩和倭寇勾结,在戚继光等人平倭后,渐渐放松对民间海外贸易限制,从而使沿海形势渐渐稳定,这说明海禁政策的放松促成了倭患问题的解决,故选D项;东南沿海的私商不是倭寇主力,解除A项;明朝时期还有正式的对外贸易,解除B项;C项“失去”一词表述错误,解除。7.B《明实录》是明朝史官的实时记载,而《明史》为清朝史官编撰,对明武宗的记载迥然不同,主要是由于史著编撰意图各异,故选B项;史官个人的才学不会造成完全相反的记载,解除A项;史料运用方式有别主要是因为两个朝代的政治需求不同,解除C项;编撰体例仅为形式而不是主要缘由,解除D项。8.B据材料可知,康熙帝政务极其繁忙,甚至得不到休息,说明皇帝大权独揽,无人帮助决策,反映了专制皇权的强化,故选B项;中心集权体现的是中心和地方关系的处理,不符合题意,解除A项;材料仅提及皇权,并未提及社会其他方面,无法体现社会冲突尖锐,解除C项;军机处是雍正帝时才设立的,解除D项。9.C材料中的规定反映出军机处办事有严格的时间限制,这提高了中枢机关行政效率,故选C项;材料未体现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解除A项;吏治清明指为官者清正廉洁,少有贪污腐败现象,材料信息与此无关,解除B项;材料未涉及强化皇帝对官员的限制,解除D项。10.B11.D督抚制度下的督抚长官隶属于中心机构,依据材料“可是真到军事时期,中心还要另行派人”,可知督抚的权力归中心全部,故选D项;从材料中“总督、巡抚变成正式的地方行政首脑”,可知督抚不是临时性的官职,解除A项;督抚既是地方行政首脑,还可以管理军事,可知督抚行使的职能不是单一的,解除B项;“完全代表中心”表述过于肯定,解除C项。12.D材料“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必需请示”等信息体现了专制权力的加强,导致管理不够敏捷,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故选D项;材料没有反映明清政府办事效率低下,解除A项;材料强调“有例可援”,说明标准并不严格,解除B项;材料“必需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说明权力没有分散,解除C项。13.B由材料“很多原先分散孤立的民族单位,渐渐形成一个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多元统一体”可知,中国疆域最终奠定主要得益于各个民族的交融和统一,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中心集权制度、政府合宜的民族政策以及困难地理环境,故A、C、D三项错误。14.D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学问分子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学术探讨迎合官府的观点,这是清朝文字狱造成的恶果,D项正确。15.A清朝结合详细民族状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有利于多民族国家巩固,故选A项;仅仅从制定了针对蒙古族、藏族、回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特地法规,无法体现形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解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结合详细民族状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与“天朝上国”的意识无关,解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清朝结合详细民族状况治理少数民族地区,与民族交融无关,解除D项。16.参考答案(1)同:分散地方的权力,加强中心对地方的限制;设立特地的监察机构,监察百官。异:宋代设置通判,监督地方行政长官。明代三司和分封并存;监察体系更加完善。(2)特点:“守中治边”,对开疆拓土持谨慎看法;重视军事管辖和边防稳定;陆疆、海疆并重,兼理边疆地区经济事务;因俗而治,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民族制度(实行多种形式管理);肯定程度上实行民族自治;维护领土的完整性。主动作用:肯定程度上抵挡了外敌入侵,维护了边疆稳定;亲密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促进了边疆开发。17.参考答案(1)要求:要求派特地商务监督常驻中国管理对华贸易;要求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