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_第1页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_第2页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_第3页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_第4页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gb/t41540-2022》详细解读contents目录1范围2规范性引用文件3术语和定义4观测场命名5选址通则5.1区域代表性5.2开放性contents目录5.3便利性6选址一般要求6.1大小6.2地势6.3地表覆盖6.4环境contents目录7常规观测布设7.1气象要素观测7.2土壤要素观测7.3控制点布设和位置测量7.4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7.5通量观测7.6探空观测8待检遥感产品地面观测布设contents目录8.1基本采样单元布设8.2单点观测布设8.3多点观测布设8.4足迹观测布设8.5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布设9地面观测场报告附录A(资料性)地面观测场报告格式参考文献011范围适用于各类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为确保遥感产品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基础支撑。本标准规定了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原则、布设方法和要求。适用范围涉及领域涵盖农业、林业、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多个领域。针对不同领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选址和布设方案。““定义了陆地遥感、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等关键术语。确保标准在理解和实施过程中的一致性。术语定义022规范性引用文件引用文件概述本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引用了多个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国际标准,以确保内容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引用文件涉及领域广泛,包括但不限于遥感技术、地理信息、气象观测等,为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提供了全面的指导。《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通用方法》(GB/T39468-2020)作为本标准的核心引用文件,规定了真实性检验的通用方法,为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和布设提供了关键的技术支持。其他相关国家和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气象观测、地理信息数据获取和处理等相关标准,这些标准的引用使得本标准在技术和操作层面更具可行性和实施性。关键引用文件引用文件是本标准制定的重要依据,确保了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引用文件的重要性通过引用相关标准,本标准能够与其他国家和国际标准保持一致性,提高了标准的国际认可度和应用范围。引用文件的权威性和准确性,为实施本标准的单位和个人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和法律保障。033术语和定义陆地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地面观测场指为满足陆地定量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需求,在地面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相对均质的、稳定的、可重复观测的场地,用于获取地面真实数据。地面真实数据指通过地面观测直接获取的、用于评估遥感产品精度的数据,包括地表覆盖类型、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等。代表性指观测场能够代表所在区域典型的地表特征和生态环境状况,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术语解释定义要点数据处理与分析获取的地面真实数据应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处理,包括数据清洗、定标、校正等步骤,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同时,应采用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对地面真实数据与遥感产品进行比对和验证,评估遥感产品的精度和适用性。观测场布设观测场的布设应遵循规范、统一的原则,根据检验需求和观测目标,合理设置观测设施和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观测场选址观测场的选址应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类型等因素,确保观测场具有代表性和可观测性。044观测场命名命名原则唯一性原则观测场的名称应具有唯一性,避免与其他观测场混淆。名称应简洁明了,能够直观反映观测场的主要特征或所在位置。简洁明了原则命名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采用通用的命名方式和格式。规范性原则按位置命名根据观测场的主要功能或观测目标进行命名,如“XX类型植被遥感观测场”、“XX水体遥感观测场”等。按功能命名复合命名结合位置和功能进行复合命名,以更全面地反映观测场的特征,如“XX省XX市XX类型植被遥感观测场”。可根据观测场所在的具体位置进行命名,如“XX省XX市XX县陆地遥感观测场”。命名方法010203避免使用生僻字或易混淆的字词,确保名称的准确性和易读性。在命名时应考虑未来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避免过于具体或限制性的名称。如有多个观测场,可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和编号体系,便于管理和查询。命名注意事项055选址通则代表性原则地面观测场应选在具有区域代表性的地点,能够反映所在区域的典型地物特征和生态环境状况。稳定性原则选址应考虑地面观测场的长期稳定性,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可达性原则地面观测场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方便人员和设备进出,以及观测数据的传输。地面观测场选址原则应选在地形相对平坦、开阔,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地点,避免地形起伏过大对遥感观测造成影响。地形地貌要求应选在土地利用类型相对单一、均质的区域,以减少地物类型复杂带来的观测误差。土地利用类型要求地面观测场周边应无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确保遥感观测的视场角不受限制。周边环境要求地面观测场选址要求初步筛选根据选址原则和选址要求,初步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候选地点。实地考察对候选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详细了解其地形地貌、土地利用、周边环境等实际情况。综合评估根据实地考察结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候选地点进行评估和排序。最终确定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地面观测场选址流程065.1区域代表性定义区域代表性是指所选地面观测场在地理、生态和土地利用类型等方面,能够代表更大范围区域的特点和状况。重要性确保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提高遥感数据的精度和有效性。定义与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能反映区域内主要土地覆盖类型和生态系统特征。典型性原则在区域内均匀布点,确保各个子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代表。均匀性原则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选择易于到达、方便观测和维护的地点。可行性原则选址原则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在每个网格内选择代表点进行布设。网格布设法根据土地类型、生态系统等分层,再在各层内随机抽样选择布设点。分层抽样布设法结合网格布设法与分层抽样布设法,兼顾整体与局部特点进行布设。综合布设法布设方法010203对于易发生动态变化的区域,应增加观测频次或调整观测场位置。考虑动态变化减少对观测场的人为干扰,保持其自然状态,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保护观测场环境地面观测场的规模和分布应与遥感数据的空间分辨率相适应。与遥感数据分辨率相匹配注意事项075.2开放性地面观测场应公开观测数据,以便科研人员、政府机构和社会公众等各方利用。公开性开放共享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共享平台,实现观测数据的实时更新和在线获取,提高数据使用效率。数据共享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和质量标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数据标准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组织和相关国家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提升遥感技术的国际影响力。科研合作鼓励国内外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等参与地面观测场的建设和运行,共同推动遥感技术的发展。社会参与通过科普宣传、教育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遥感技术的认知度,引导更多人参与到地面观测工作中来。鼓励多方参与建立严格的数据保护机制,确保观测数据不被非法获取、篡改或滥用。数据保护加强网络安全防护,防止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等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网络安全制定应急响应预案,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确保地面观测场的稳定运行。应急响应保障数据安全01创新驱动鼓励在地面观测场开展遥感技术、数据处理与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创新研究。促进技术创新02技术研发支持研发新型遥感传感器、数据处理算法和模型等,提高遥感技术的先进性和实用性。03成果转化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085.3便利性选址应考虑场地所在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确保人员和设备能够便捷到达。道路交通条件场地周边环境应急救援设施检验场应远离复杂地形和危险区域,以减少到达场地的难度和风险。场地附近应具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施,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场地可达性基础设施完善性010203供电与通信设施检验场应确保稳定的电力供应,并配备完善的通信设施,以满足数据传输和通讯需求。给排水设施场地应设有合理的给排水系统,确保观测设备和人员的工作环境良好。场地平整与维护检验场应保持平整,并定期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观测条件的稳定性和一致性。选址应考虑工作人员的生活需求,如住宿、餐饮等,提供必要的生活设施。生活设施配套场地周边应具备必要的公共服务设施,如医疗、教育等,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便利性。周边公共服务工作人员生活便利性场地规划前瞻性在选址和布设时,应考虑未来可能的扩展和升级需求,预留足够的空间。设备更新与维护便利性检验场的布局和设计应便于未来设备的更新和维护,降低升级成本。未来扩展与升级空间096选址一般要求地面观测场应位于所代表区域的核心地带,确保观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该区域的典型特征。观测场周边环境的自然地理、生态系统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等应与所在区域相一致,以减少外部环境对观测数据的影响。代表性稳定性地面观测场应选在地质结构稳定、地形地貌不易发生变化的区域,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应避免选在易受自然灾害(如洪水、滑坡等)影响的区域,以减少不可控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干扰。““可达性与安全性地面观测场应具备良好的交通条件,便于人员和设备进出,以及观测数据的及时传输。观测场应远离危险源(如高压线、易燃易爆物品等),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地面观测场的选址应考虑未来可能的观测需求变化,预留足够的扩展空间,以便在需要时能够增加新的观测项目和设备。观测场的布局和设计应兼容多种遥感传感器的观测需求,提高观测数据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兼容性与扩展性106.1大小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地面观测场的大小应足够大,以包含各种典型地物类型,从而确保观测结果的代表性和可靠性。这有助于减少因场地规模过小而导致的观测误差。满足遥感产品分辨率要求观测场的大小还需与遥感产品的分辨率相匹配。对于高分辨率遥感产品,需要更大规模的观测场以捕捉更多细节信息;而对于低分辨率产品,较小的观测场可能更合适。适当的场地规模考虑实际条件限制资源和成本限制观测场的建设和运行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在确定观测场大小时,需综合考虑资源可利用性和成本效益,确保在有限资源条件下实现最佳观测效果。地形地貌影响在选择观测场大小时,需充分考虑地形地貌因素。复杂地形可能需要更大的观测场以涵盖不同地貌单元,而平坦地区则可能相对较小。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的变化,观测场的大小可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这要求我们在规划和建设阶段就具备前瞻性和灵活性,以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优化。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大小对于大型观测场,可以考虑分阶段实施和扩展的策略。先建设核心区域,满足基本观测需求,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向外扩展,以更好地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分阶段实施与扩展灵活调整与优化116.2地势地势平坦度要求确保地面观测场内各观测点地势相对平坦,以减小因地势起伏引起的遥感数据误差。在选址时,应避开陡峭的山坡、崖壁等复杂地形,选择地势相对平缓的区域。坡度与坡向考虑地面观测场的坡度应适中,既便于排水,又不会影响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坡向的选择需考虑太阳辐射的影响,以确保观测场内的光照条件具有代表性。在选址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对遥感观测的遮挡情况。确保观测场周边无高大建筑物、山体等遮挡物,以保证遥感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地形遮挡情况分析地势对数据影响评估分析地势因素对遥感数据质量的可能影响,如地势起伏引起的阴影、反射率变化等。在布设观测点时,应根据地势特点进行合理布局,以最大程度减小这些影响。““126.3地表覆盖详细分类体系标准提供了详细的地表覆盖类型分类体系,包括森林、草地、水体、裸地等多个一级类别,并进一步细分为多个二级和三级类别,以满足不同精度和应用需求的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01地表覆盖类型划分类型定义与描述对每一类地表覆盖类型给出了明确的定义和描述,包括其物理特性、空间分布、季节性变化等信息,为选址和布设提供了重要参考。02代表性原则选址应充分考虑地表覆盖类型的代表性,确保所选场地能够反映区域内主要地表覆盖类型的典型特征。稳定性原则可达性与安全性选址原则与要求场地应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避免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地表覆盖类型发生显著变化。选址还需考虑场地的可达性和安全性,确保人员和设备能够顺利进入并开展观测工作。布设方法与要点布设方案设计根据选址原则和要求,设计合理的地面观测场布设方案,包括观测场的形状、大小、内部结构等。观测仪器配置针对不同的地表覆盖类型和观测需求,配置相应的观测仪器,如光谱仪、雷达、气象站等,确保能够获取准确且全面的地面观测数据。维护与更新定期对地面观测场进行维护和更新,包括仪器的校准、数据的备份与整理等,以确保观测场的持续稳定运行和数据的可靠性。136.4环境代表性观测场应设在具有代表性的下垫面,能够反映所在区域的典型环境特征。稳定性观测场周围环境应相对稳定,避免受到人为或自然因素的显著干扰。安全性观测场应设在安全区域,远离潜在危险源,确保人员和设备安全。观测场环境要求观测场环境保护措施定期巡查与维护定期对观测场进行巡查,发现并及时处理潜在的环境问题,确保观测环境的稳定与可靠。限制人为活动限制观测场附近的人为活动,如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以减少对观测环境的干扰。设立保护标志在观测场周围设立明显的保护标志,警示他人注意保护观测环境。环境对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影响大气环境大气中的气溶胶、水汽等成分会对遥感信号的传输和接收产生影响,从而影响遥感产品的真实性。地表环境地表覆盖类型、植被状况等环境因素会改变地表的反射和发射特性,进而影响遥感产品的准确性。周边环境观测场周边的建筑物、水体等环境因素也会对遥感信号的接收和产品质量产生影响,需要在选址和布设时予以充分考虑。017常规观测布设可比性原则观测设备的布设应考虑到不同设备之间的可比性,便于进行多源数据的融合与对比分析。代表性原则观测设备应布设在能够代表研究区域典型特征的位置,确保观测数据的代表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原则观测设备应布设在地质条件稳定、受人为干扰较小的区域,以减小观测数据受外界因素影响的波动。观测设备布设原则气象观测站应布设在开阔、平坦且下垫面均匀的区域,避免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对观测数据的影响。气象观测布设要求气象观测设备的高度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设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定期对气象观测设备进行维护和校准,保证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土壤观测布设要求土壤观测点应布设在具有代表性的土壤类型区域,以反映研究区域内土壤的真实状况。01根据研究需求,合理确定土壤观测点的数量和分布密度,以获取全面、准确的土壤信息。02土壤观测设备应避免布设在人为活动频繁的区域,以减小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03水文观测站应布设在河流、湖泊等水体的代表性地段,以获取具有代表性的水文数据。根据水体的特征和流动情况,合理确定水文观测设备的类型和布设位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水文观测布设要求定期对水文观测设备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障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稳定性。027.1气象要素观测观测要素温度包括空气温度、土壤温度等,反映观测场热量状况。湿度空气湿度,与植被蒸腾、土壤水分等密切相关。风向风速反映观测场风场特征,对遥感产品的精度验证有重要影响。气压观测场的大气压强,与天气系统、海拔高度等相关。自动观测利用自动气象站进行连续观测,获取实时数据。人工观测在特定时间进行观测,记录相关数据,与自动观测形成互补。观测方法用于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要求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温湿度计测量风向和风速,反映风场特征。风向风速仪测量观测场的气压,要求精确度高、稳定性好。气压计观测设备010203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观测频率,如每小时、每日等。观测频率详细记录每次观测的数据,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值、观测设备等,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要进行数据的质量控制,剔除异常值,保证数据质量。数据记录观测频率与数据记录037.2土壤要素观测反映地表特征土壤是地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直接影响遥感产品的精度。验证遥感数据服务于多个领域土壤要素观测的意义通过对土壤要素的实地观测,可以验证和校正遥感数据,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土壤观测数据不仅可用于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还可为农业、环境、生态等领域提供基础数据支持。土壤要素观测的内容土壤质地与结构观测包括土壤颗粒大小、土壤结构等,这些性质影响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土壤水分观测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及其变化,对于理解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水分循环具有重要意义。土壤温度观测记录土壤温度,分析土壤热状况对植物生长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土壤化学性质观测测定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评估土壤肥力状况。土壤要素观测的方法与技术采样点布设根据研究区域的特点和目的,合理布设采样点,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数据处理与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提取有用的土壤信息,为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和其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观测仪器选择选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观测仪器,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频次与周期根据研究需求和土壤要素的变化特点,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和周期。047.3控制点布设和位置测量控制点应布设在地面观测场内具有代表性的位置,能够反映观测场整体的特征。代表性原则控制点应在观测场内均匀分布,确保各个区域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均匀性原则控制点应布设在稳定且不易受干扰的位置,以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稳定性原则控制点布设原则高精度测量控制点的位置应使用高精度测量设备进行测量,确保测量结果的精度满足要求。多次测量取平均为提高测量精度,应对控制点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定期检查与复测对已布设的控制点应定期进行检查和复测,确保其稳定性和可用性。控制点位置测量要求控制点布设与位置测量的意义提高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精度通过科学合理的控制点布设和精确的位置测量,可以提高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精度和可靠性。为后续遥感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控制点作为地面观测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准确的位置信息可以为后续遥感应用提供基础数据支持。推动遥感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控制点布设和位置测量是遥感技术的重要环节,其规范化和标准化有助于推动整个遥感技术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057.4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观测观测意义评估大气环境质量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是反映大气中颗粒物含量的重要参数,通过观测可以了解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状况。校正遥感数据气候研究气溶胶对遥感信号的散射和吸收作用会导致遥感数据失真,观测光学厚度可用于校正这些影响,提高遥感数据的准确性。气溶胶对气候系统具有重要影响,观测其光学厚度有助于深入了解气候变化机制。利用太阳光度计测量太阳直射光在不同波段的衰减,反演得到气溶胶光学厚度。太阳光度计观测通过卫星遥感数据,结合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反演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卫星遥感反演激光雷达能够穿透大气层,直接探测气溶胶的垂直分布和光学性质。地面激光雷达探测观测方法观测站点应具有区域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地理、气候和污染特征下的气溶胶状况。代表性原则观测站点应在区域内均匀分布,以确保数据的空间代表性。均匀分布观测站点应具备长期稳定运行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时间连续性。长期稳定性观测站点布局数据预处理针对不同观测方法和仪器特性,优化数据反演算法,提高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反演精度。数据反演算法优化数据质量评估与验证通过与其他观测手段或模型模拟结果的对比,评估数据质量并进行必要的验证。对原始观测数据进行去噪、订正和归一化等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067.5通量观测定义通量观测是指对生态系统与大气间物质和能量交换进行定量测量的过程。重要性通量观测有助于理解生态系统功能、评估碳收支、水资源管理等,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提供关键数据支持。通量观测定义与重要性包括涡度相关系统、气象观测站、土壤观测站等,用于连续监测和记录数据。观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质量控制与保障确保观测数据的实时采集、传输和存储,以便后续分析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通量观测系统组成代表性选址应能代表所在区域或生态系统的典型特征,确保观测结果的普适性。稳定性观测场应远离干扰源,确保观测环境稳定,减少数据波动。可行性考虑实际条件,确保选址方案的可实施性,包括基础设施、人员配备等。通量观测场选址原则通量观测布设要点010203布局规划根据观测目标和生态系统特点,合理规划观测设备的布局,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有效性。设备安装与调试严格按照设备安装要求进行布设,并进行必要的调试和校准,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安全防护措施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确保观测设备和数据的安全,防范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等风险。077.6探空观测探空观测是指通过放飞探空气球,搭载各种传感器,对大气层中的温度、湿度、气压等要素进行垂直剖面观测的方法。定义探空观测是获取大气垂直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对于研究天气过程、气候变化以及大气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重要性探空观测的定义与重要性探空观测的选址要求安全性选址时需考虑气球放飞与回收的安全,避免对航空、军事等活动造成干扰。稳定性观测站应远离大型水体、高山等影响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代表性探空观测站应选在具有代表性的地点,能够反映所在区域的大气状况。01布设原则根据观测需求和目标,合理规划探空观测的频次、时间和高度等。探空观测的布设与仪器配置02仪器配置选用高精度、稳定性好的传感器和数据处理系统,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实时性。03备份与冗余设计为确保观测的连续性,需对关键设备和系统进行备份与冗余设计。数据处理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质量控制和误差分析等,以获取高质量的探空数据产品。数据应用探空数据可广泛应用于天气预报、气候监测、大气环境评估等领域,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探空观测的数据处理与应用088待检遥感产品地面观测布设布设原则代表性地面观测场应具有区域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在区域的典型地物特征和遥感产品真实性。稳定性地面观测场应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以确保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均匀性在地面观测场内,各观测点应均匀分布,以充分代表整个观测场的状况。根据待检遥感产品的类型和需求,明确地面观测的具体目标和内容。综合考虑地形、地貌、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安全等实际条件,对候选地点进行评估和筛选。基于选址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地面观测场布设方案,包括观测点的数量、位置、观测频次等。按照布设方案进行实地布设,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观测效果达到最佳。布设流程确定观测目标选址评估布设方案制定实施与调整在布设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确保观测活动的合法性和合规性。遵守法律法规注意事项在布设和观测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对于观测过程中获取的数据和成果,应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防止数据泄露和非法使用。数据安全与保密098.1基本采样单元布设布设原则01基本采样单元的布设应充分考虑地面观测场内的空间异质性,确保所布设的采样单元能够代表该观测场内的主要地面类型和特征。在布设基本采样单元时,应尽可能保证其在观测场内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过于集中或过于稀疏的情况。基本采样单元的布设应便于实地观测和采样,同时考虑观测人员的安全和便利性。0203代表性原则均匀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布设方法分层布设法根据地面观测场内的不同地面类型或特征,将其划分为若干个层次,然后在每个层次内分别布设基本采样单元。这种方法能够更好地体现观测场内的空间异质性,提高采样精度。网格布设法将地面观测场划分为若干个大小相等的网格,每个网格作为一个基本采样单元。这种方法适用于地面类型较为均一、空间异质性较小的观测场。布设要求对于特殊地面类型或关键区域,应加密布设基本采样单元,以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和精度。在布设基本采样单元时,应同时考虑观测的连续性和动态性,便于长期观测和数据分析。采样单元的大小和形状应根据具体观测需求和地面类型确定,确保能够准确反映所代表区域的地面特征。010203108.2单点观测布设布设原则单点观测布设应确保所选观测点具有区域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在地区的典型地表特征和遥感产品真实性。代表性原则观测点应选择在地表覆盖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相对稳定的区域,以减小地表变化对观测数据的影响。稳定性原则观测点应便于人员到达和设备安装,确保观测工作的顺利进行。可达性原则地面实地踏勘通过地面实地踏勘,了解观测区域的详细情况,包括地形、地貌、植被覆盖等,为单点观测布设提供基础数据。布设方法遥感影像分析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观测区域进行详细的地表覆盖分类和变化检测,辅助确定观测点的具体位置。综合考虑因素在布设单点观测时,需综合考虑观测目的、遥感产品类型、地表覆盖特征、气象条件等多种因素,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人为干扰观测点应尽可能远离人类活动频繁的区域,以减小人为因素对观测数据的影响。定期维护更新布设注意事项对已布设的观测点应进行定期维护和更新,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为陆地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提供持续有效的地面观测数据支持。0102118.3多点观测布设代表性原则多点观测布设应确保所选观测点具有区域代表性,能够反映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和生态环境特征。均匀性原则观测点应在研究区域内均匀分布,以获取全面的地面观测数据,减少空间异质性对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影响。可行性原则观测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包括交通可达性、观测设备安装的适宜性等因素。020301布设原则网格布点法将研究区域划分为若干网格,在每个网格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空间分布的均匀性。分层抽样布点法根据研究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等特征进行分层,然后在各层内随机抽取观测点,以体现不同特征层对遥感产品真实性检验的贡献。布设方法注意事项观测点周围环境在选择观测点时,应尽量避免受到周围建筑物、高大植被等遮挡,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观测点维护定期对观测点进行维护和校准,确保观测设备的正常运行和数据质量。数据记录与整理对观测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包括观测时间、观测设备、观测人员等信息,以便后续数据整理和分析。128.4足迹观测布设VS足迹观测是指通过特定仪器和方法,对遥感卫星过境时地面目标物的光谱反射特性进行同步测量。目的确保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地面真实情况与遥感影像之间的直接对比。定义足迹观测定义与目的在遥感影像范围内,尽可能均匀地布设足迹观测点,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均匀性选择地面目标物变化较小、相对稳定的区域进行布设,以减少观测误差。稳定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面目标物进行布设,以反映所在区域的整体特征。代表性足迹观测布设原则实地踏勘通过实地踏勘,了解地面目标物的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布设位置和观测方案。布设实施根据前期调研和实地踏勘结果,按照布设原则进行足迹观测点的布设,并安装相应的观测仪器。前期调研收集研究区域的基础地理信息、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等数据,为布设提供基础。足迹观测布设方法对收集到的足迹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归一化等,以便于后续分析应用。数据处理将处理后的足迹观测数据与遥感影像进行比对分析,评估遥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提供重要依据。同时,足迹观测数据还可应用于遥感算法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遥感技术的整体性能。数据应用足迹观测数据处理与应用138.5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布设定义与目的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旨在通过不同尺度的观测设备和方法,全面、准确地获取地面遥感产品的真实性检验数据。组成部分该系统通常由多个不同尺度的观测站点、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组成,共同实现对地面遥感产品的高精度观测。观测系统概述代表性观测站点的选择应具有代表性,能够反映所在区域的典型特征和遥感产品的真实性。均匀性观测站点应在空间上均匀分布,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全面性和可靠性。可行性观测站点的布设应充分考虑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包括站点可达性、设备安装条件等。030201观测站点布设原则观测设备根据观测需求,选用适当的观测设备,如光谱仪、辐射计等,以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01观测设备与数据采集数据采集制定详细的数据采集方案,包括采集时间、频率、方法等,以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02对采集到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格式转换等,以便于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应用。数据处理建立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对观测数据进行质量评估,剔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质量控制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多尺度嵌套观测系统的应用与意义意义与价值通过多尺度嵌套观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