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1页
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2页
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3页
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4页
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H8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K0+0.000~K0+202.765,实施起点为K0+026.932,实施终点K0+184.144)(一次性勘察)目录TOC\o"1-2"\h\z\u1前言 .2岩石物理力学特征本次详细勘察采集中等风化岩样4组,砂岩1组,泥岩3组(其中抗压4组),采用交叉道路秋成大道岩样结果2组(砂岩),中等风化试验结果统计见下表。表4.2-1中等风化泥岩岩石抗压强度统计表试验编号野外编号岩石名称取样深度(m)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软化系数001ZK16泥岩8.60-9.004.642.540.553.594.192.272.510.634.342.720.63002ZK19泥岩6.80-7.205.623.280.585.945.653.943.450.665.383.130.58003ZK21泥岩7.20-7.804.962.530.515.234.762.942.860.564.093.110.76样本数n99/最大值max5.943.94/最小值min3.592.27/平均值μ04.872.940.60标准差σ0.770.50/变异系数δ0.160.17/统计修正系数ψ0.900.89/标准值fk4.392.63/表4.2-2中等风化砂岩岩石抗压强度统计表试验编号野外编号岩石名称取样深度(m)天然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饱和抗压强度单值(MPa)平均值(MPa)软化系数007ZK01砂岩3.5-4.130.821.80.7129.17.8723.54.960.812823.40.84008ZK15砂岩3.2-3.832.424.270.7530.69.1222.975.930.7531.723.80.75009ZK08砂岩6.2-7.08.25.30.648.98.565.75.480.649.86.30.64010ZK05砂岩2.3-3.37.324.310.716.167.014.334.420.817.554.620.84011ZK12砂岩2.6-3.27.744.410.757.717.564.954.760.757.234.920.75样本数n99/最大值max32.3624.27/最小值min8.215.25/平均值μ023.2717.440.75标准差σ10.818.80/变异系数δ0.460.50/统计修正系数ψ0.710.68/标准值fk16.5111.93/4.3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表4.2-1-4.2-4的统计结果,结合野外钻探情况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表3.1.1、3.1.6-1、3.1.7确定岩石坚硬程度、岩体完整程度、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划分。得出岩体基本质量等级分级如下表4.3-1表4.3-1岩体基本质量分级岩性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岩石坚硬程度完整程度基本质量等级强风化岩体/极软岩破碎Ⅴ中等风化泥岩4.39极软岩较破碎Ⅴ中等风化砂岩16.51较软岩较完整Ⅳ根据钻探成果及地区经验判断:强风化岩体发育风化裂隙,岩体破碎,岩质极软,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泥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39MPa,为极软岩,岩体较破碎,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湿度条件下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16.51MPa,为软岩,岩体较完整,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4.4土石可开挖性分级前述统计的室内岩土试验成果、野外调查鉴别及地区经验,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对场区内土石进行分级。表4.4-1土石可挖性分级表岩土层名称土、石等级土、石类别人工填土Ⅲ级硬土强风化岩石Ⅲ级硬土中风化泥岩Ⅳ级软石中等风化砂岩Ⅴ级次坚石4.5岩土设计参数建议4.5.1岩土体参数建议本次勘察揭露的人工填土根据压实程度并参照地区经验进行取值;强风化基岩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野外鉴别按地区经验取值;中等风化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照《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其地基极限承载力特征值按计算确定。式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kPa)γf-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对土质地基取0.50,对岩质地基取0.33场区岩石地基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标准值参照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T-043-2016)第10.4.2条的确定方法进行。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可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当岩体受水浸泡时,用饱和值,本场地砂岩取饱和值泥岩取天然值计算)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本建筑场地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场内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岩体内摩擦角标准值由岩石指标乘以0.90折减,粘聚力乘以0.30折减,抗拉强度乘以0.40折减,本工程环境边坡为临时边坡。变形模量和弹性模量乘以0.70折减。地基岩土物理力学参数选用建议值见表4.5-1。4.5.2各类设计参数汇总表根据野外鉴别、室内岩石试验成果资料,并结合重庆地区经验,设计所需主要设计参数建议如下表4.5-1。表4.5-1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参数建议表岩土名称重度KN/m3天然*22.5*19.9*24.8*24.8*25.3*25.5饱和*22.9*20.30*25.0*25.1*25.5*25.8天然///4.39/16.51饱和///2.63/11.93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50*130*3001593*4004330内聚力(kPa)天然*6*23.3/*300/*500饱和*5*22////内摩擦角(°)天然*30*13.2/*32/*34饱和*2512*岩体理论破裂角°///61/62抗拉强度MPa///0.14/0.36弹性模量E(4MPa)///*800/*2000泊松比(μ50)///*0.36/*0.27基底摩擦系数/*0.30*0.30*0.35*0.45*0.35*0.55M30砂浆与岩石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300/*800岩层面粘聚力Kpa///*35/*38岩层面内摩擦角°///*15/*17裂隙面粘聚力Kpa///*36/*38裂隙面内摩擦角°///*19/*17永久边皮允许坡率值(无外傾结构面)(土质H≤5m,岩质边坡H≤8m)/1:11:11:0.51:11:0.5永久边皮允许坡率值(无外傾结构面)(土质5<H≤12m,岩质边坡8m<H≤16m)/1:11:11:0.51:11:0.5岩体水平抗力系数(MN/m3)////*100/*300注:取值说明:1)加*者为经验值。2)岩土重度由试验密度值乘以重力加速值9.8取得。3)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第14.3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由岩石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确定,场地中等风化岩石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其中砂岩孔渗性较好,容易达到饱和状态,故采用饱和值进行计算。4)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第4.2.6条规定:岩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乘以0.33确定,岩体较完整,地基条件系数取1.10。5)岩土与锚固体的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仅适用于初步设计,施工时应通过试验检验。6)中等风化岩体抗剪强度标准值的Φ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9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C值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3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抗拉由岩石标准值乘以0.4的折减系数后再乘以0.95的时间效应得来7)边坡理论破裂角:中等风化泥岩取61°,中等风化砂岩取62°。8)拟建场地砂泥岩互层现象常见,建议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统一取泥岩值。9)理论破裂角取值为45°+φ/2(φ为内摩擦角)5地震效应评价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路线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此段属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设防类别为标准设防类。根据以上数据,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的公式计算:Vse=do/t式中:Vse—土层等效剪切波速(m/s);do—计算深度(m),取覆盖层厚度和20mt—剪切波在地面至计算深度之间的传播时间;d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厚度;Vsi—计算深度范围内第i土层的剪切波速(m/s);n—计算深度范围内土层的分层数。根据地区经验,场地未来人工填土剪切波速(υS)取110m/s,粉质粘土剪切波速取160m/s;基岩强风化取500-800(m/s);基岩中等风化取>800(m/s)。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拟建道路场地类别如表5.1-1:表5.1-1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评价表道路区域段最不利覆盖层厚度(m)覆盖厚度钻孔位置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特征周期(s)地段划分填土粉质粘土覆盖层K0+026.932-K0+105.02.16/2.16ZK8110Ⅰ10.25有利地段K0+105.0-K0+184.1446.824/6.824ZK16110Ⅱ0.35一般地段按设计高程平场后,主要地层为填土、泥岩、砂岩。勘察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场地地形平缓,工程建设时按设计方案对边坡进行放坡或支挡后,岩土体能够达到稳定;建筑场地内及周边地带无滑坡、崩塌等不良地质作用,按道路设计地坪高程平整场地后无液化和震陷特性的特殊岩土等,场地岩土体地震稳定性好。6道路工程地质评价6.1道路稳定性及建筑适宜性路段区沿线未见危岩崩塌、断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地形相对较平缓,横向地形坡角一般在0°-5°。第四系覆盖层厚度较薄,平均厚度约2.5m,土岩界面总体平缓,稳定性好现状土体未见滑动变形;下伏岩体层位稳定,承载力高,岩土体经处理可作路基土。设计形成的路基边坡经防治后稳定性好,适宜拟建道路路基段建设。6.2路基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根据市政道路设计方案结合现状地形分析,该路划分为挖方路基,据道路实际情况,具体段划分详见下表表6.2-1拟建道路路基类型分段表序号里程桩号道路类型边坡安全等级1K0+026.932-K0+202.765一般路段三级道路工程地质评价如下:6.2.1、K0+0.00-K0+202.765(1-7剖面)(1)路基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本段为一般路基,长约为202.765m,实施路段为K0+026.932-K0+184.144,全长157.212m,拟建道路区现状地面平坦,岩土界面较平缓,整体现状稳定。按道路设计高程填方后道路左右侧形成填方或者挖方边坡,左右侧填方边坡最高为2.0m,为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边坡工程安全等级为三级,挖方边坡最高约为1.7m土质边坡,破坏模式为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破坏,边坡安全等级为三级;建议进行放坡处理,放坡坡率取1:1.0,做好排水措施。路基岩土多为人工填土,按设计路面高程整平后,填筑土厚0.00-6.80m,新填筑土下伏为填土和强风化泥岩,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表塌陷不良地质现象,地下水贫乏,故路基整体稳定。(2)路基持力层评价及施工建议新填土结构松散,承载力低,不能直接作为天然地基土利用,建议采用压实填土层作路基,建议对新填土进行分层(30-50cm为宜)堆填、逐层压实(碾压或夯实)处理,压实处理后的填筑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4%,且做好地表水的疏排措施。压实填土地基承载载力特征值:取150kPa(应根据施工填料、组成及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粉质粘土取130kPa(现场静载试验综合确定)。基底摩擦系数填土取0.30。6.3边坡防护措施建议拟建道路边坡不高,且多为临时边坡,建议采用放坡处理,回填土,粉质粘土建议坡率为1:1,中风化基岩建议坡率为1:0.5。6.4路基评价未来按设计高程场平后,勘察区地基土主要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基岩及中等风化基岩组成。有关各层均匀性评价如下:人工填土:场地内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大部分场地,主要物质成分为砖块、砂土及粉质粘土组成,结构结构稍密-中密,总体厚度分布不均,局部厚度大,堆填时间较长,物质组成变化大,均匀性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强风化基岩:主要为砂岩,质极软,承载力低,且高程起伏大,属不均匀地基,经处理后可做路基持力层。中等风化基岩:主要为泥岩、砂岩,分布较有规律,岩石试验强度离异性小-中等,均匀性较好,总体上中风化基岩均匀性较好可做路基持力层。6.5特殊性岩土评价人工填土:场地内人工填土主要分布于场地大部分地区,主要物质成分为砖块、砂土及粉质粘土组成,结构稍密-中密,总体厚度分布不均,局部厚度大,堆填时间较长,物质组成变化大,均匀性差,压缩性较高,承载力低,存在不均匀沉降和湿陷性特征,需对该层土进行压实加固处理。6.6路基干湿类型评价拟建道路勘察期间正值雨季,路基为中湿状态。拟建道路路基多为人工填土,属透水层,加之场地排泄条件较好,路基结构较稳定,路基为中湿-干燥状态,综上,拟建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中湿。6.7地下水作用评价在本次所有钻孔完工后,均提干了钻孔内残留的施工循环水,提干后经24-48小时孔内水位观测,未见地下水位恢复或恢复缓慢,规律性差,在刚下大雨后恢复水位出现较大增长,为季节性水体,无统一的稳定地下水位存在;总体上场区地形特点及地层结构不利于大量地下水存储,结合所有钻孔终孔水位观测结果,表明勘察期间,在钻孔揭露深度范围内地下水贫乏。在雨季,由于大气降雨补给、施工排水及场地附近的生产、生活排水补给,可能赋存季节性地下水,因局部排水不畅,致使水量较大。应做好排水截水措施,冲沟地带地势低洼,汇水面积大,大气降水在斜坡坡面形成片流、面流,汇集于地势低洼地带。填土孔隙率高、相对松散,地表水体容易渗入土体当中,受季节影响非常明显,雨季地下水量大,旱季地下水量较小。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总体上相对简单。沿线道路建议修建排水管涵。拟建道路完善截排水系统后可不考虑抗浮设计。6.8场地水土腐蚀性评价本次勘察未采取地表水样,根据地区经验:土的腐蚀性评价:附近无工业污染,综合分析:土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有微腐蚀性。场内地表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结构具有微腐蚀性。6.9道路施工对邻近建(构)筑物影响评价拟建道路已基本平场。拟建道路设计起点与已建成通车秋成大道K0+64.1m处相交,且拟建道路K0-00-K0+61.00位于轻轨保护线以内。拟建道路修建对正在修建道路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拟建道路修建时应避免采用超大型机械;加强轻轨保护线内建筑检测;先编制《轨道交通保护范围专项施工方案》并报审,再进行道路的修建,修建道路时严格按照CJJT202-2013《城市轨道交通结构安全保护技术规范》CJJT202-2013和专项施工方案进行修建,已减少施工对轻轨的影响。6.10施工条件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评价拟建场地基本平场,起点为已建成秋成大道,道路中断有施工便道穿过,施工条件一较好;施工用水及生活用可排入地下污水管线。施工易扬尘,做好扬尘处理。6.11地质条件可能造成的工程风险分析拟建场地未见滑坡、崩塌、泥石流、断层和地下洞室等不良地质现象,无抗震不利带。但按设计标高开挖以后,会形成大量挖方边坡,如形成超限边坡,应按渝建发【2010】166号文规定进行安全专项论证。施工前,应先完善排水设施,挖土机在作业前必须发出信号,挖土机作业半径范围内不得有人作业或穿行,开挖或弃土时,确定危险范围内无人和障碍物时,方可启动设备,弃方下方有道路时,应安排专人看守,防止滚动散石伤人。现场施工人员,要时刻注意边坡的变化,防止〝坍塌〞或〝滑坡〞事故发生,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施工图纸及施工方案所规定的要求执行。7结论及建议7.1结论(1)路段区沿线未见危岩崩塌、断层、泥石流、地下采空区等不良地质现象,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土岩界面总体平缓,稳定性好;斜坡地段土体厚度薄,现状土体未见滑动变形;下伏岩体层位稳定,承载力高,岩土体经处理可作路基土。设计形成的路基边坡经防治后稳定性好,适宜拟建道路路基段建设。(2)通过本次勘察工作,已查明线路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未见滑坡、崩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