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_第1页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_第2页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_第3页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_第4页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体育训练基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总论....................................................................4

第一节项目概况.................................................................4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4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8

第一节项目背景.................................................................8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2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15

第一节建设定位与目标..........................................................15

第二节建设规模与内容..........................................................15

第四章项目建设场地选址........................................................18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18

第二节气候条件................................................................18

第三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22

第四节建设场地................................................................23

第五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25

第五章工程设计原则及总平面布置................................................26

第一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26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28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33

第一节建筑结构设计............................................................33

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38

第三节体育场的结构设计.....................................................49

第四节天然草皮工程施工方法和维护...........................................51

第五节人造草皮工程.........................................................66

第七章节能节水.................................................................70

第一节编制依据................................................................70

第二节项目能耗分析............................................................71

第三节节能方案................................................................71

第四节节能节水措施............................................................71

第八章环境影响评价............................................................67

第一节项目区环境现状.........................................................67

第二节编制依据................................................................69

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69

第四节环境保护措施............................................................73

第五节水土保持................................................................76

第六节环境影响评价............................................................77

第九章劳动安全卫生消防.......................................................78

第一节安全因素分析及措施.....................................................78

第二节卫生....................................................................78

第三节消防火灾预防............................................................79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81

第一节项目建设管理机构.......................................................81

第二节项目运营组织机构.......................................................81

第十一章招投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84

第一节工作依据................................................................84

2、招标形式...................................................................86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进度..........................................................88

第一节项目实施阶段............................................................88

第二节项目实施进度安排.......................................................89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0

第一节投资估算................................................................90

第二节资金筹措与偿还.........................................................92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93

第一节财务效益基础数据选择...................................................93

第二节项目收支测算............................................................93

第十五章社会评价..............................................................95

第一节社会影响分析............................................................95

第二节互适性分析..............................................................98

第十六章风险分析..............................................................10。

第一节项目风险识别...........................................................100

第二节风险估计风险评估采用专家评估法。......................................102

第三节降低和防范风险的对策..................................................103

第十七章结论及建议............................................................105

第一节结论.................................................................105

第二节建议...................................................................105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XXX体育训练基地建设项目

2、项目承办单位:XXX体育局

3、项目负责人:XXX

4、建设性质:新建

5、建设总投资:XXX万元

6、建设工期:XXX个月

7、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XXX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节可行性研究的依据与范围

1、编制依据

⑴《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2、研究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

深度规定,XXX工程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接受XXX体育局体育训练基

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后,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

人员,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收集相关资料,

并多次与业主和规划设计单位沟通。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法规、政策、

规范、标准,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以及场馆工程的总图规

划、主要工程技术方案、环保、节能、配套设施、投资估算及资金筹

措、社会评价等进行分析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供建设单位和项

目审批部门决策参考。

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建设规模与内容

⑴建设内容

项目规划新建标准化11人制体育场6片、和一幢8层高的教学楼,

供教练及学生餐饮、住宿、办公使用。其中总客房数141间(含

5间套房),可供282人使用。总宿舍数60间,可供216人使用。大楼落

成可满足498人同时使用要求。

⑵建设规模

本项目用地面积45860疔,其中,6片标准化11人制体育场占地面

积为42840nf。教学楼建筑基底面积为3020nf,总建筑面积14161

m2,教学楼高30.75m。

2、主要建设条件本项目选址位于XXX江岸区,东邻幸福大道,南邻

金桥大道,西邻塔子湖东路,北邻城市规划路。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总

体呈不规则的长方形,按东北、西南走向分布。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要求,

本块土地规划为XXX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用地。建设用地符合城市规划要

求并已取得XXX规划部门的认可,项目建设用地有保证。

本次新建的体育训练基地和教学楼位于整个体育公园规划用地

的中段,距城市主干道仅200m左右,交通极为便利、环境条件良好、城

市公用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施工条件具备,完全能够满足项目建设需

要。

3、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本项目估算总投资为8228.80万元,全部为体育局自筹。由于本

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项目,所需资金全部来自于体育彩票基金。

4、实施进度计划

本项目建设工期为18个月。从2013年7月中旬动工兴建,至

2014年年底竣工,2015年3月前验收、投入运营。

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XXX体育场和教学楼主要经济技

术指标见下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指标名

称单位数据备注

1总用地面积m245860

2体育场用地面积m242840

3教学楼用地面积m23020

4建筑面积m257001

5教学楼建筑面积m214161

6体育场建筑面积m242840

7教学楼建筑高度m30.75

8建筑层数层8

9停车位数量辆435

10自行车车位个

11项目总投资万元8228.80

12劳动定员人33

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必要性

第一节项目背景

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本项目承办单位是XXX体育局。XXX体育局

为XXX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局机关编制29名,

直属事业单位16个,事业编制460名。局机关办公地点在江岸区后湖

大道95号。

XXX体育局主要职能为;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市关于体育工作的

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研究制定全旗体育事业发展战略,指导和

推动全市体育体制改革,编制全市体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

织实施。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指导并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

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其中,加强的职责有两

项:一是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加速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职责。二是

加强城运会、省运会的备战和参赛工作,办国际和全国性赛事的职

责。而兴建体育训练基地正是该局加强的职责的具体体现。

2、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基本情况武汉是中部地区中心城市,拥

有长江黄金水道、全国铁路公路交通枢纽和中部最大的航空口

岸,具有承东启西、联南接北、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其经济总

量、生产规模、发展质量,还是体制基础,在

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均具有明显优势,综合经济实力在中部地区城市

中居于首位。

2011年XXX全年地区生产总值6756.20亿元,比上年增长

12.5%,全国各省区市地区生产总值排名中位居第十位。2011年XXX农

民人均纯收入逼近一万元,达到9814元,比上年增长18.31%,

连续4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XXX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

3500多年。明代中期成化年间,由汉阳龟山之南入长江的汉江主道改

由山北入长江,由此形成汉口新镇,奠定了武汉三镇的地理基础。咸

丰七年(1857年),湖广总督官文又分设宗关(今汉口上茶庵)、汉关(今

汉口下茶庵)等10个征税关卡。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出任湖

广总督后,在汉施行洋务“新政”,兴办工厂和学校,编练新军,民

族工业乘势得到发展,武汉由此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光

绪二十五年(1899年)分汉江以北地域置夏口厅,治所即今汉口。至此,

汉口与汉阳城区、武昌城区统称“三镇”。

1911年10月10日,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在武昌爆发,建立湖

北军政府,进而推翻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1926年12月,国民政

府迁都武汉。1927年1月,汉口、武昌合并为XXX,划为京兆区。

1949年5月16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武汉,三镇合并,XXX正式

建置。1950年2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决定XXX为中央直辖市;1954年6

月,改为XXX省辖的省会城市。1984年5月,XXX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批

准为经济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计划单列市。1986年12

月,被国务院命名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2年7月,被国务院批准

为对外开放城市。2007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

套改革试验区。

3、XXX体育设施现状多年来,伴随XXX经济社会的发展,武汉体育

事业取得了长足

进步。但由于历史及观念、体制的原因,体育场馆建设还相对滞后,

与打造国家中心城市的要求还不适应。

目前,全市的体育设施大多数分布在城区的各学校、机关和事业

单位里。而学校、机关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一般不对外开放,或者是

有条件的对外开放,供市民使用的公共体育设施修修可数。XXX城区现

有三座政府投资建设和管理的体育馆:武汉体育馆是XXX体育局主管的

公共体育设施,XXX省最早的大型室内体育馆。位于汉口桥口区崇仁路

口,1956年4月建成。占地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4.

490平方米。由于当时条件所限,建设标准较低,设施非常落后。另

一座武昌洪山体育馆,是XXX省体育局主管的公共体育设施。是XXX省

第一个现代化多功能大型体育馆,位于武昌小洪山。1985年竣工,投资

2700万元,占地3.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还有一座为江岸

合作路体育馆,也是XXX体育局主管的公共体育设施,位于江岸区合作

路34号,1953年1月竣工。是武汉地区最早的露天灯光球场,现已改

为保龄球馆。

从横向比较看,XXX的体育设施现状还落后于国内其它兄弟城

市,有的还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与XXX的经济地位和建设现

代化都市的目标还不相称。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

断拓展,XXX体育设

施落后的矛盾将越来越突出,远远满足不了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这

不仅影响到XXX竞技运动水平的提高和体育人才的培养,还造成群众体

育活动无场地设施,影响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影响城市品位

和档次的提升。

4、项目提出的过程体育基础设施是体育事业发展和人们开展体

育活动的重要载体,

加快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XXX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却相对滞后,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与现行文化基础设施不相

适应,尤其是多功能、高档次公共体育活动设施缺乏,不能满足人们

多层次的体育活动需要。同时,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包括体育活

动设施在内的公益设施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与支持,以达到物质文明和

精神文明两个文明建设的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随着城市发展和人们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尽快建设一座多功能、高品位的文化体育广场,

一直是市政府的设想和广大市民的愿望。

近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XXX体育事业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XXX男女体育队在六城会上双双夺冠,七城会上又

获冠、亚军,创造了全运会、城运会体育项目的新纪录,圆满承办

FIFA2007年中国女足世界杯赛系列活动,有效的扩大了武汉

市的国际影响。

据悉,国家体育总局将充分发挥“举国体制”的成功经验,对国

内体育联赛、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实行“双轨制”改革,对七城会体

育赛制实行重大调整,XXX体育事业将面临严峻的挑战。市足管中心现

有条件已不适应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因而必须走超常规,跨越式、

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尽快实现与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现有功能的无缝

对接,做大做强体育项目,加强男女体育运动的统一管理,增强生存

发展空间,加大战略选择余地。推动体育事业健康发展、持续发展,

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新兴的集聚地,亟需兴建一座融训练、比赛、培训

于一体的体育基地。因此,XXX委、市政府借此东风,本着以人为本”

的理念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指导思想,把建设XXX体

育训练基地提到了重要议事日程上。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是城市建设发展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的需要XXX体育训练基地

的建设,既完善了城市基础设施,解决城市

体育用地和体育设施不足的矛盾,又使城市整体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给城市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项目选址于XXX江岸区后湖大道

95号,距离XXX汉口火车站仅3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项目的建设,

可以推动项目区附近其它建设项目的快速发展,提高XXX城市化水平,

符合XXX城市建设开发发展战略。

2、是推动XXX经济发展的需要

XXX体育场馆的建设,可提高XXX的知名度和竞争力,通过

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和文娱、商贸活动等,可吸引大量的外地人员来

武汉参观、游览,从而带动交通、商业、旅游、宾馆服务业等相关产

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就业人口,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推动武汉经济的发展,同时还可以促进武汉对外经济技术和文化交

流。

3、是发展体育事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

进程中,文化体育既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提

供强大的精神动力,也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当前,XXX群众性体育

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

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

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经济建

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随着城市发展

和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XXX公共体育基础设施还相当缺乏,现有

体育场馆设施无法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

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多,全民健身工作的

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实施本建设项目

对进一步加强全民健身,发展群众体育,增强人民体质,实现体育与

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国运盛、体育兴随着人们物质文

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有更多的休闲时间和更强的经济能力,更需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

投入到经济建设的大潮中,因此,体育运动与全民健身活动日益成为

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人们需要健康,健康离不开运动,体育设施的

建设和体育运动水平的高低已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象征。

同时,依托先进的体育设施,有利于开展各类体育比赛,可以激发人

们积极进取、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和昂扬斗志,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

国热情,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窗口。群众性体育健身活动的开展

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社会进步与

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5、是改善城市环境,塑造城市景观,树立城市形象,提高城市

品位,完善城市功能的需要

体育基地的建设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需要,它不但体现了城市的

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也是衡量城市文化素质和文明修养水平的标志

之一。XXX全民健身中心建成后,将成为XXX的一个重要景观,一个亮

点,对于体现新时期XXX的城市建设水平、树立XXX城市形象、提升城

市品位和档次,完善城市功能以及提高城市的知名度都将起到重要的

作用。同时,因体育馆周边设施绿化用地较多,还具有较好的环境效

益。

第三章建设规模与内容

第一节建设定位与目标

根据国家、XXX省有关体育场馆建设标准及XXX的具体情况,

并参考国内同类城市体育场地规模现状,规划中的XXX体育公园

(体育训练基地为其一期工程)定位为市级体育设施,承接全国性的

青少年训练营、比赛及国家青少年队集训、市级专项体育比赛、全国

性单项室内比赛、举行公共集会和演艺演出活动等。项目建设按甲级

体育馆标准建设。

建设等级参考标准见下表3-L

表3-1体育建筑等级表等

级主要使用要求

特级举办亚运会、奥运会世界级比赛主场

甲级举办全国性和单项国际比赛

乙级举办地区性和全国单项比赛

丙级举办地方性、群众性运动会

第二节建设规模与内容

1、建设规模与内容

①本期建设一幢综合教学楼,建筑面积为14161平方米,教学楼

建筑基底面积3020肝,总建筑面积14161n1二教学楼高度30.75m,

层高8层,主要供队员生活,训练使用。

②片11人制标准体育场(场地尺寸105mx68m),其中3片人工草

皮,3片天然草皮,其中1片天然草皮附设看台。占地面积为42840

平方米。

项目总投资为8228.80万元。

2、使用功能XXX体育训练基地按照相关竞技体育标准进行建

设,功能完

备,设施先进,力图为运动员创造良好的比赛和训练环境,为观众创

造安全和良好的视听环境,为工作人员创造方便有效的工作环境。

建成一座以备战城运会体育项目为核心任务,适应国内体育联赛

双轨制改革要求的青少年培训基地,力争建设成为中国足协授牌的青

少年体育基地。主要能够满足下述需求:

——备战城运会男、女体育队伍的日常训练、生活、学习;

——承接全国青少年体育训练营、比赛及国家青少年队集训;

一一举办全国青少年男女体育“夏令营”、“冬令营”以及武汉城

市圈比赛;

一一亚洲展望计划武汉活动营地,组织教练员、裁判员、管理人

员培训以及体育赛事活动;

——承接全国性或区域性裁判员、教练员、行管人员等培训。

体育训练基地,可满足6支体育队常年驻训。

教学楼可满足200人训练住宿,280人比赛住宿,同时满足其教学、

餐饮、会议等多重功能。

第四章项目建设场地选址

第一节地理位置及环境条件

1、地理位置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X江岸区后湖大道95号。江岸区位于长江

北岸,汉口东北部。东邻黄陂武湖农场,南临长江与武昌区和洪山区

天兴乡隔江相望,西沿江汉路、三眼桥路与江汉区接壤,北接东西湖

区。东西最大距离13.3公里,南北最大距离7.4公里。总面积

64.2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23万人,区辖16个行政街道。区域内交

通便利,通讯发达,电力充足。

江岸区是一个环境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的滨江城区。沿江岸线长

达16.2公里,江滩宽阔,岸线平直,水文化优势得天独厚,亚洲最大

的滨江绿化广场“江滩公园”,已成为XXX新世纪形象的标志性景观。

同时,江岸区是中共XXX委、XXX人民政府所在地,是XXX重要的政治、

金融、信息和文化中心,发展环境良好。

2、地理环境江岸区境内河流湖泊较多,水资源丰富。主要的河

流有长江、府河、朱家河、黄孝河。湖泊有后湖、换子湖、塔子

湖等。

第二节气候条件

武汉地处中纬度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常年雨

量充沛,热量丰富、雨热同季、旱涝更替、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以

夏季最长约130多天;春秋二季各约60天。气候温和湿润,光能充

足,日照时间长,雨热同季,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气候

条件。山、丘、平原湖泊均有,地形比较复杂,又处于XXX省南北、东

西气候过渡区之间,所以气候资源丰富多样。总的特点是:热量资源

丰富,降水东多西少,光能资源充足。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5.8℃〜17.5℃,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为5200

(-5300℃。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3℃,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8.8

℃o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41.5(,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18。(3。年

无霜期一般为211天〜272天,初霜日一般在11月16日左右,终霜日一

般在3月4日前后。降雪日年平均10天左右,一般在12月和

1月。

2、地温

XXX近郊年平均地面温度18.9℃〜19.3℃,地面极端最高温度达

68℃—70.7℃o平年平均地面温度18.5℃。历年地面极端最高温度

69.5℃,出现在1966年8月14日;历年地面极端最低温度为零下

15.7℃,出现在1955年1月5口。地面温度的差值较大,一般日较差在

20C以上,而气温只在KTC左右;最高月和最低月差值为

29.2℃,而气温的差值为24.9(。就气温与地温比较,地温一般高

于气温。但地中在夏季随着深度的加深,温度有所降低,冬季又随着

深度的加深而有所升高。

3、降水量XXX雨量丰沛,雨热同季,但分配不均,易涝

易旱。

降水量及其分布。XXX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40T265mm年降

水,主要集中在6至8月。平均为963mm,占全市年降水量的70%—

80%,显示出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雨量在四季分配上.夏多冬少,春

多于秋。在地理分布上,大体是南多于北,东高于西,南部为1079mm,北

部为923mll1,东部为1026mm,西部为878nlm。在季节分布上,以夏季最

多,春秋次之,冬季最少。各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例是:春季

占29.5%,夏季占41%,秋季占22.1%,冬季占7.4%,具有明显的

雨热同季的特点。

4、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1964年最大为81%,1956年最小为

72%;月平均相对湿度以7月最大为81%,1月最小为71%;历年月

最大相对湿度是1964年9月、10月为89%;月最小相对湿度是

1963年1月仅为50%。

5、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偏多,是XXX省和武

汉地区的高值区。年平

均太阳总辐射能在106.36-113.93千卡/厘米2o年内各月分布呈单峰

型。年际变化不大,最大的1959年为120.4千卡/cm?,最小的1980年为

104.1千卡/cm1辐射量在地理分布上,南部为107.7至108.6千卡/cm:

中部为108.9至112.4千卡/cnf,北部为106至108.4千卡/ck,多年平

均实际日照时数1923-2085小时,占当地可照时数的

43%47%。在空间分布上,大体是以郢中镇为高值中心,向南北两方递

减。在季节分布上,以夏季最多,辐射量占总量的36.4%,冬季最

少,辐射量占总量的16.2%,日照时数占总时数的12.8%。全市光能

利用率很低,只在1%左右。

第三节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

XXX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地质特征为褶皱断块山

地,由古生界、中生界碳酸盐岩、碎屑岩以及元古界变质岩构成,形

成低山或丘陵,发育着残积坡积物、洪积冲积物、河流阶地等地貌景

观。

武汉区域内地层出露较全,从元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分布。主要为

第四系堆积物所覆盖,其成因类型主要为冲积、湖积、冲湖积,厚度

大于16.0m,常具二元结构或多元结构,下优基岩为白垩系(K)长石

砂岩。

从地形特点看,XXX总的地形为北高南低,以丘陵和平原相间的波

状起伏地形为主,黄陂区北部和新洲区以东部分地区则有低山地形显

示。黄陂区北双峰尖最高高程为874米;中南部以长江、汉水冲积平原

为主,地形平坦开阔,地面标高分别为19-22米、22—24米;垄岗地形在

平原区穿插,形成披状起伏形态,地面标高一般为25—45米。

在长江纵贯全市145公里的河段上,呈叶状分布着东荆河〈又称通

顺河〉、汉水、府河(论水)、聂水、倒水、举水等支流,南接金水、巡司

河、青山港等较大支流。这些河流,每年都有大量客水过境。据汉口

水文站多年观测资料计算,长江年均过境客水量为7106.55亿立

方米,客水的分布具有面广线长的特点。

第四节建设场地

1、项目建设条件本项目区位于XXX后湖大道,本地自然资源充

足,水、电均能

够充分供应;公路、水路、铁路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对项目建设十

分有利。项目区内公用设施及社会依托条件较好,通讯通畅,程控电

话连天下,电力供应充足,水、电、气及其它基础设施完备,符合XXX

行业布局和国土开发整治规划,能充分满足项目建设和运营需求。

2、地震烈度

据《中国地震目录》记载,于1605年3月19日〜4月17日之间、武

昌府发生了3次烈度为6的地震,1614年5月10日武昌府发生了烈度为6

度的地震,1634年6月25日汉阳附近发生了强烈地震,其烈度为6度,震

级4.5—5级。XXX地震烈度为6度,震源深度一般在8千米左右,震级

亦不大,历史上从未发生过破坏性地震,工程设计按6级地震裂度考虑。

3、交通条件XXX地理位置优越,公路、铁路、水路运输均非常发

达。市内

交通公交线路延伸到每条街道,早已实现了无盲区覆盖。地铁1号线2

号线已经开通运营,3号线4号线正动工兴建,不久的将来也将投入运

营。铁路方面已经建成以武汉为中心,辐射全国的铁路交通网。京广

高铁、京九高铁、沪汉蓉高铁、武杭高铁、银福高铁、武昆高铁

武蒙高铁等。高速公路已经建成环武汉周边城市,“四纵四横一环”

高速公路骨架网,高速公路纵贯东西南北。水路更有长江黄金水道提

供廉价且便捷水路运输。国道有107国道,318国道经由境内穿过,交

通条件十分便利。

4、原材料供应项目所需建筑材料可立足本市及周边县市供

应,以本市供应为

主。砖材可由本市环保砖厂及周边县市等众多生产厂家供应;XXX水泥

厂生产的425#、525#等各种品质和型号的水泥常年供应,生产能力

有保障;碎石、木材等均可在本地采购;石灰可由江夏区等地石灰厂

供应;黄砂可由长江从举水、汉阳等地购进。

5、施工条件XXX有多家具有资质等级的建筑公司,他们有较强的

建设与开

发能力、较为丰富的开发和建设经验;同时为了保持项目的建设进度,本

项目将采取公开招标、询价采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项目的建设,

可较好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本项目建设地点目前均通路、通水电力

电讯也十分畅通,施工条件完全具备,项目施工建设条件优越。

6、项目布局规划情况本项目利用闲置土地资源进行建设,对整

个城市的规划及布局不

会产生影响。同时本项目的规划布局与城市公用工程设施配套,不会

产生资源浪费。

第五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

本项目为一般建设项目,建设场地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为简

单,评估分级级别为三级。

通过地层、构造、地震、水文、粘土等特征的综合评估,本区内

发生地质灾害或潜在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还是应采取适当

的防治措施。

第五章工程设计原则及总平面布置

第一节规划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

1、指导思想XXX体育训练基地建设应满足城市整体规划和后湖

旅游景观

带的建设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和谐统一,充分体现一个现代化的、自

然环境良好的旅游城市风貌。在项目规划设计中,既要从长远考虑,

也要从现实出发,设施的建设要考虑具有较长期的先进性,建筑设计

依照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应体现新

时代的城市建筑风貌,无论是在空间布局和建筑体量上,还是在建筑

功能、设施上都应追求21世纪体育建筑多功能化的要求。

体育训练基地作为城市大型公益性建筑,应以人为本,从不同人

群的不同层面需求出发,亲人、为人设计良好的训练比赛、健身休闲、

交流发展的现代化设施、环境。

设计应充分发掘本地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分理解、尊重地域文化,

利用特定的符号、特征,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通过有机组织,体

现地方特色,延续和创新历史文脉。

本该项目属大型公共设施,设计建设应使物流、人流通畅,交通

便利,并符合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法律法规。

2、原则依据以上指导思想,确立如下规

划原则:

⑴整体综合性的原则:建筑从功能安排和视觉空间形象上应协调

共生,独具特色,使城市空间形象既统一又丰富多彩。

⑵特殊性的原则:具有自身的个性特征,别具一格。

⑶超前性的原则:规划设计应有一定的超前性,符合长远(可持

续发展)的要求。

⑷可操作性的原则:以现实条件为基础,做到规划设计在建设实

施阶段现实可行。

第二节总平面布置

1、设计理念XXX是荆楚文化的发祥地,XXX体育训练基地的设计

不仅应该

担当起传播本土文化的重任,还应该在造型形象上彰显楚地文化特

色。

体育建筑是反映一座城市“精、气、神”的公共艺术,XXX体育训

练基地教学楼的设计更应该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质、文化情趣、文化追

求以及演变的文脉轨迹。

功能方面,教学综合楼具备满足体育队伍训练、学习、餐饮等功

能,同时也具备满足体育工作人员的培训、会议等多种功能。设计定

位为满足6支运动队的生活、学习,兼具办赛和承接培训任务。

2、整体设计方案项目建设用地地处后湖金桥大道与幸福大道交

汇处,整个用地地

势平坦,视野开阔,空气清新,环境清爽宜人。在设计中将体育与公

园结合起来,使“体育园林化,园林体育化”,

通过大面积的生态绿化景观、大众休闲的健身场所、完善的配套服务

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一个环境舒适、功能完善的体育公园,打

造成集竞赛训练、健身休闲、配套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体育基地。

本项目与相邻市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现有功能用房及体育场地无缝对

接,推动体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全民健身活动新兴的集聚地,

成为一座融训练、比赛、培训与一体的体育基地。

项目建设应注重生态建设,追求“绿色规划”,在整个体育基地

内建设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使其成为后湖居住片区的生态绿化中

心。将建筑主体与绿化环境紧密结合,生态的环境作为建筑的前景和

映衬,建筑与环境二者交相辉映,构成和谐的自然景观。对建筑主体

的设计,除强调和环境共生的同时,也要重视个性的塑造,努力打造

标志性和独创性的建筑形象。

设计通过人车分流、完整的步行系统、广场的连续性、完整性,

人行道路的便利可达性,地面停车场的合理配置,以及关怀弱势群体

的无障碍设计来达到“以人为本”的优质交通体系。

为避免空间的浪费,将建筑各组成部分有机地加以划分,采用高

效实用的立体交通体系,合理组织人流,发挥综合体的整体效益。利

用原有市全民健身中心的规划内部主干道为基地内部主干道,既最大

限度地节约了土地资源,控制了开发强度,又形成了一个空间丰富、生

意盎然的现代化环境。设计应充分考虑体育场馆各种设施赛后、平时的

可继续利用性。在总体规划中,尽量做到布局紧凑,节省用地。

3、总体布局

根据XXX体育局塔子湖全民健身中心总体规划方案,XXX足

球训练基地位于整个体育公园内部中段位置。本期将建设体育运动基

地教学楼一栋及6片H人制标准化体育场,其中5片用于训练,1片比

赛专用。体育训练基地位于园区景观道路两侧,紧邻城市规划道路一

侧为4片体育训练场,其中3片一字排开并排建设为人工草皮球场,1片

天然球场位于3片联排人造草球场的东北侧,呈90°角垂直于3片建设。

另外1片天然草球场位于景观道路东侧,与对面办公教学楼遥相呼应。

比赛专用的带看台11人制天然球场位于园区的最东北部,将来规划为

球场周边建有看台及停车场,东出入口紧邻城市规划道路。

有机自由的建筑布局:人行主入口设置在基地南面,从入口进入

后,沿规划景观主干道由北向南到达南面的次要出入口,通过规划景

观主干道将各功能场馆有机联系。各室外体育场地规整成片布置在规

划景观主干道两侧。规划景观主干道保证了体育基地自然景观的渗透

几个功能区的便捷联系。

流线清晰的交通系统:位于用地中心的一条规划景观车行道路架

起整个体育基地的交通纽带,共设有3个车行道路的出入口,与城市道

路相连,车辆进出方便快捷。根据用地周边主导车流分析,将人行主

入口布置在南面,人行次入口和车行主入口布置在西面靠城市规划道

路一侧上、在基地北面布置人、车行次入口,主要满足体育场平时使

用和基地紧急疏散的要求。利用连续的绿化,流畅的曲线形道路,采

用对景、借景等手法,形成视觉上连续性和新鲜感,在绿化景观上

达到“步移景异”的效果。停车场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布置方式,

体育场周围布置大片集中型外部生态停车和若干内部小型停车场,通

过用地中心环状道路相连通,到各场馆的服务距离均匀合理,合计约

有435个停车位,基本上满足体育赛时体育馆的停车需求。

生态合理的休闲系统:体育基地用地上以一条串联各个功能建筑

的景观绿化带贯通,大气磅礴而富有变化,成为体育公园的活力纽带,

体现生态规划和绿色运动的先进理念。在其周围是当地布置休闲场地

及配套的服务用房,成为一条集锻炼、休闲、配套服务于一体的运动

休闲带。

建筑物的布置既有逻辑关系又灵活自由,主次分明又不拘一格。

体育场地旁边综合教学楼的布置,有利于功能的互为补充。教学楼位

于用地的东北角,相对独立,方便使用和人员疏散。建筑南侧布置数

个体育场地,建筑群体体态轻盈,景观视线优良,建筑群体高低错落,

和谐一致。

体育场总图设计强调环境景观,建筑、广场、绿化相结合,共同

构成XXX体育公园优美宜人的环境,形成城市建设的亮点。

4、功能要求教学楼:作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位于项目用地中部

靠东北的部

分,紧邻城市规划道路,建筑高30.75m。本项目功能用房较多,依据

合理的功能分区,将这些功能用房分

为以下几个区:

1、训练住宿区:位于塔楼西段3-8层,在训练期间可容纳210

人的入住,满足6支平时训练的队伍住宿需求。每层可容纳一支35

人左右的体育队,每层有8间4人间宿及2间双人间宿舍单间。每间都有

独立卫浴及储物柜、鞋柜和生活阳台。每层设置公共洗衣间和卫生间,

满足日常个人衣物清洁和来访客人的使用。

2、比赛住宿区:位于塔楼东段的2-8层,在比赛期间共可接待

282人的入住,满足8支参加体育比赛的队伍住宿的需求。2-6层每层

设置一个套间客房,其余均为2人标准客房。

3、教学区:位于塔楼西段2层,共有6间标准教室和一间阅览室。

4、医务区:位于塔楼东侧的一层,共有2间医务室和1间保健室。

5、接待区:位于塔楼中部一层,满足接待、闻讯、服务等需求。

6、餐饮区:位于塔楼西段一层,有大、中、小餐厅各一间及咖

啡、茶座一间,共可接待310人左右,满足训练、比赛、培训人员的就

餐需求。

7、会议区:位于裙房东侧及北侧,共有大会议室两间、小会议

室3间及350人多功能会议厅一间,共可接待800人左右。

体育场地:6片11人制室外球场可满足6支球队同时训练、比赛

使用。

第六章工程建设方案

(教学楼部分)

第一节建筑结构设计

1、设计依据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T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2009

2、建筑工程概况建筑

工程等级:二级设计

使用年限:50年

结构安全等级:二级

耐火等级:一级建筑与抗震设防烈度:6度建筑

结构类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3、结构方案

本项目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

⑴抗震设计本工程抗震设防分类为丙类。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

范》(GB50011-2001)的有关要求,框架

按照“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以

增强其延性和耗震能力。对非结构件采用设置拉墙筋、构造柱、水平

系梁等构造措施增强其抗震能力。

⑵荷载取值

项目所在地基本风压O.BKN/nf,抗震设防烈度6度,地面粗糙度B

2

类,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05g,基本雪压:0.35kn/mo

本工程设计采用的均面活荷载标准值为:不上人屋面:0.50KN/

m2,上人屋面2.OOKN/nf,走道:3.50KN/

222

m,楼梯:3.50KN/m,卫生间(分隔蹲便):8.00KN/mo

⑶主要结构材料

G普通钢筋

HPB300强度设计值:fy=270N/nun2

主要用于梁、柱及边缘构件箍筋。

HRB400强度设计值:fy=360N/mm2

主要用于楼板配筋、框架柱、梁主筋和抗震墙及其边缘构件纵筋

或箍筋

钢筋使用前应按混凝土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相

关标准进行检验。

注:

a.吊钩、吊环均采用HPB235级钢筋,不得采用冷加工钢筋。

b.钢筋的强度标准值应具有95%的保证率,抗震等级为一二级的

框架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

值不应小于1.25,且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

应大于L3,且钢筋在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

②昆凝土

XXX体育训练基地教学楼,主体结构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抗震等级设计为三级。

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要求见下表6-1。

表6T混凝土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表

位置地下部

其它地下

基础、基础、

外墙墙及室周其他梁

构件名称板、底部板、顶部

外侧地下边梁/柱钢

钢筋钢筋

钢筋室顶柱夕卜筋

板恻

保护层厚4332325/30

LLr\r~

位地下部

构件名称柱粱楼板、钢筋混梁、板

楼梯凝土墙中预埋

保护层厚度32113

nAAn

基础、基础拉梁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C30;梁、楼

板、楼梯混凝土强度等级:C30;基础垫

层混凝土强度等级:C15;其余混凝土构

件混凝土强度等级:C25O

③啬体

填充墙

±0.000以下:MU10蒸压粉煤灰实心砖,M7.5水泥沙浆砌筑。

±0.000以上:干重度W6.5KNWm3,MU2.5蒸压粉煤灰加气柱砌

块,M5混合砂浆砌筑。直接搁置于楼板的墙体重量不应大于L0KN/n)2

的轻质墙板。

④冈结构钢材、预埋件等均采用Q345B级以上等级钢材。

⑤旱条:焊条采用E43、E50、E55系列。

⑥由漆:凡外露钢铁件必须在除锈后涂防腐漆、面漆两道,并经

常注意维护。

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

本项目公用辅助工程主要包括给排水、电气、弱电系统、消防、

暖通(空调)等。

1、给排水

(1)设计依据业主对给排水

专业的要求。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3P2003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50099〜2011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规范》GB50189〜2005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1年版)建

筑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图纸资料。

(2)设计范围

6度外给排水系统设计。

②宦外消防系统设计。

G窟内给排水系统设计。

Q屋内消防系统设计。

(3)室外给水及消防

体育训练基地教学楼近邻城市主干道路,设有DN400的市政给水

干管,水源拟由该给水管网供给。各单体分别从市政给水管网引入两

路DN150、DN200给水管,基地内水管线呈环型分布。市政水压满足最

不利点0.lOMPa水压要求。沿建筑均匀设置地上式室外消火格消火栓

间距不大于120m,并距建筑物水泵接合器15〜40m。室外消火栓用水量:

20L/s;火灾延续时间:2h«

体育公园内绿化用水可就近由塔子湖明渠抽水解决。

(4)室外排水

①^水体制:雨污分流,污废合流制。

②污水系统: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含油污水经隔池处理后排

至市政污水管网。

Q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