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_第1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_第2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_第3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_第4页
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二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湘教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湘

教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1课巧妙的组合

巧妙的组合

一、教材分析

本课巧妙的组合是在学习过的三种基本形的基础上,安排的

一堂设计绘画课。巧妙的组合其中包含两个主要内容:

*超越单纯基本形的概念,发现新的图形结构形式。小学美

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1课巧妙的组合

*感受透叠图形及着色后产生的效果。

许多大小不同的基本形相互穿插后,原基本形被打破,失去

本身的意义,巧妙的组合由此产生了新的图形结构,而在作

业过程中,又可能发现新的形状和现象,增添了作业的趣味

性。由于学生个性的原因,新图形给人既与原基本形完全不

同性质的感受,又有区别于各人的造型特点和色彩效果。通

过对完成后的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学生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疏

密、虚实所产生的效果。

教材巧妙的组合中呈现了部分学生作品,提示学生可从作品

中发现一些新的形象。教材选登了著名画家米罗的美术作品

《太阳、人和鸟》。通过欣赏,分析画家怎样运用三种基本

形和画,以激发学生联想。

这类作业有较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儿童容易作业,也易出

效果,一般都能饶有兴趣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学目标

*学习形与形相透叠的表现方法和透叠图形的涂色方法。

*在组合透叠练习中感受新的平面组合形式,形成调控画面

的意识。

*在形的自由组合和换色平涂活动中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设计建立在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始终以

学生为主体。从基本形的回忆、归纳到认识透叠图形,理解

透叠的涵义,再到对作业步骤的分析、归纳,都要充分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

教学实施以回忆导入新课。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三种基

本形,并感受到这几种形可有长短、大小等变化。在此基础

上,教师演示三种形的透叠效果。可采取逐一叠加的方法,

让学生清晰地观察到形的组合变化过程;也可从欣赏完成的

范作入手,让学生比较、分析单独的形和透叠图形之间的区

别,明了透叠的涵义。

透叠效果的演示过程应精心设计,根据学生年龄及身心特

点,使学生轻易理解其涵义并充分感受到趣味性。可采取在

黑板上板画、利用幻灯机演示和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进行演

示等方式。

在演示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观察透叠图形着色后的效果,感

受画面的美感。透叠部分的色彩可另外着色,也可随原形叠

加着色,如果是后一种,学生会注意到颜色重叠后的变色现

象,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关注色与色叠加的变化。

指导作业环节可先由学生根据范图一起讨论作业步骤,再由

教师归纳、总结。教材中基本的作业步骤是:在任意位置先

画三种较大的基本形,要求形与形之间要有部分穿插(即透

叠);然后用同样方法任意添加大小不一的基本形;画到一

定的时候即可停下,根据画面需要添画更小的基本形,可丰

富和装饰画面;最后,再分格涂色完成。

学生活动的开展以自主表现为主,教师要注意在作业方法上

加强指导,在作业步骤上予以控制。

教学评价涉及画面构图、线条流畅程度、形与形之间的透叠

程度、色彩搭配等方面,先由学生自评、互评,再由教师归

纳、总结。

作业要求:任选一种彩色笔作业,用大小不同的三种基本形

互相穿插,组合成一幅画面,再自选颜色填色。填色时,每

种色不宜画出线外。

四、教学建议

*该课教学过程主要是指导学生作业的过程,应以指导作业

方法为主。

(1)画基本形时,应鼓励学生大胆地徒手作业,或扁、或

长、或正、或歪均可。

(2)基本形的大小对画面影响较大。太小则效果较差,而

且完不成作业。应指导学生画大些,特别是主体基本形。透

叠上去的其他基本形可逐渐画小。

(3)应指导学生适当地控制画面。可用对照作品作范图,

说明画得太满和不加分辨地简单排列会出现“板”、

“乱”、“挤”的现象。

*为使课堂气氛更加轻松、活泼,学生活动的开展可采取合

作的形式。两人或四人合作完成一幅作业,学生可自由交流

绘画体会。还可在学生自主表现的同时,分组在黑板上合作

作业,由各小组成员按顺序轮流上台添画。让学生在竞争的

氛围中体验到成功的快感,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第2课加一加变一变

加一加变一变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变集写生

与想像添画为一体,有一定的难度。教材以学生生活中常见

的物品为切入点,让学生备感亲切,拉近了生活与绘画的距

离,降低了本课的难度,有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和表现创

造的欲望。教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2课加一加变一

变的呈现以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相对照,教师不要急于用简

单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感悟和认识,应当通过比较、讨论等方

法,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在体验、思考中明确本课的学习

任务和要求,努力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审美趣味。教学中

物体外形特征的描画是本课的重点,想像添画是难点。

二、教学目标

*能辨识和描画出物体的基本形状,并能想像添画成有趣的

形象。

*渗透轮廓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表现能力和想像创造能力。

*培养观察习惯和对绘画的兴趣,激发学生善于发现并乐于

用绘画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创意。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引导学生观

察、描画、想像添画和交流,让学生掌握物体基本形状的画

法,在感悟和体验中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展开丰富的联想。

教学组织形式:小组交流式。课前要求学生寻找、发现自己

喜欢的、造型具有特色的物品,将其带入课堂。教师随机摆

放成几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自由组合成组。教师

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整齐划一的学习走向充分个性化

的学习,为学生自主性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

教学基本环节设计:

*欣赏激趣,明确目标。以教材为载体,引导学生观察、比

较教材呈现的实物图片和学生作业,让学生获得感悟和认

识,充分感受和领略创造的愉悦,同时明确本课“做什么”。

*观察、触摸实物,感知基本形。第一步,师生互动:选择

有典型性的物品为范例,引导观察其基本形状,表述其外形

特征。第二步,学生活动:自我尝试,小组交流。

*指导用线描画基本形。教师示范后学生练习,强调用线流

畅,让学生明确“怎么做”。

*想像添画,创造新形象。强调以基本形为主体,充分发挥

联想,添画宜少又恰到好处,再涂上自己喜欢的色彩,使变

出的形象生动有趣又漂亮。

*欣赏评析,交流感受。可采用师生互动、小组互动、下位

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开放的美术课堂,让学生畅所欲言,表

达自己的想法,充分感受“丰富多彩的探究发现、个体各异

的创造表现”带来的愉悦,从而知道“为什么做”。

作业要求:观察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将它们的基本形描画下

来,再想像添画成有趣的形象。

四、教学建议

*本课的课前准备非常重要,对学生所带物品要给予提示,

如自己喜爱并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均可以。绘画工

具不限,彩色笔、油画棒、水粉颜料等都可以。

*教学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可根据学情和条件进行调整。

*教学时若能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如运用多媒体演示物

品基本形的辨识和描画的过程及方法,演示由同一种基本形

想像变出不同的有趣的形象,或者能让学生亲自想像添画,

不仅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更有助于学生求异思维

的培养和想像创造潜能的开发。

*对学生作业的要求不必过于强调形的完整,允许将错就错,

引导学生较细致地观察并适当注意线的曲直、转折和形的对

应关系,并能关注物体的外形特征。

第三课彩点点

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水与色的关系;观察水彩

色浓淡、渗化、交融的特性。

2、初步运用水彩画工具,表现水彩色的渗化、交融的特点。

3、使学生在色彩游戏中提高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水彩画渗化的特性。

教学难点水分的把握。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出示范画一张,提问:“你们看漂亮吗?能给它取个合

适的名字吗?”

板书:彩点点

2、拿出几幅范画欣赏、讨论这些画给我们什么感觉。

3、知道这几幅画是怎样画出来的吗?请你们选用桌面上的

工具两人合作也来试试画一画。

4、学生尝试绘画。

二、新授

1、大家的作品完成了吗?把你们的作品贴在黑板上,互相

欣赏一下,再和范画比较一下,看看你们的作品画的完美

吗?哪些地方不一样?上海版美术教案

2、学生讨论作品的不足之处。

3、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呢?大家讨论一下。上海版美术教

4、学生共同解决不足。

5、同学们懂动足了脑筋,那让我们再来按照刚才所说的方

法再来试试,还是两人合作。

6、学生再次尝试绘画。

7、看来第二次的作品比前一次的有了进步,但好像还缺了

些什么,下面来看看我的演示对你是否又有帮助呢?教师演

(1)先把纸用毛笔涂湿,如天气较热,纸面上水分蒸发很

快,可以涂两次,让画纸充分吸水,但纸面不能有积水,若

有积水可以用毛笔将积水吸掉,使纸面湿润,保持平整。如

作画在雨天,天气比较潮湿,纸面只要湿润即可,接着便是

点色。在点色时注意:水和色的量比。

(2)色少水多,色水太淡。

色多水少,色水就滴不下来。

水色量比要适当,并要使笔肚吸色到饱和程度,即将笔竖起,

用手指挤一下笔肚,使色水滴下来,毛笔沾色水,要使色水

欲滴而未滴的样子,才能捏挤。

(3)彩点点可以大一些,也可以小一些,还可以把两个点

并联起来,让它们相互交融、渗化,出现另一种颜色。而这

一切的关键在于水与色的比例。

8、看清楚了吗?现在你的问题都能解决了吗?谁能来说一

说。

9、学生回答讲解。

10、既然问题都解决了,那现在请大家都拿起画笔,画出你

胸中最美的彩点画吧。

n、学生作业,教师指导巡视。

(1)能基本掌握水与色的比例。

(2)能表现水彩色的特点。

三、小结

1、展示作业。

2、讲评作业。

3、教师小结。

第四课鲜艳的包装纸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发现小图案组成的包装纸具有美观效果。

2、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媒材工具,利用各种小图案进行规律

排列,做一张包装纸。]

3、用你的包装纸装饰一件小礼物送给你喜爱的亲人或朋友,

传达你的情意。

教学重点、难点:能否通过观察发现包装纸图案的组合规律,

并极积开动脑筋,设计有规律的组合花纹。

教学准备自制的可移动的包装纸(三张)、各种绘制包装纸

的工具(按组不同)、带有各种包装纸图片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的爸爸生日了,老师自己亲手制作了一份礼物,但

总觉得缺点什么,你们能帮助老师出出主意吗?

2、让学生充分的说,当有学生发现到:如果用包装纸就会

使自己的礼物更美观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可移动的包

装纸贴在黑板上。

二、游戏,引导学生观察

1、老师也同意你们的想法,老师这里有几张包装纸,你们

能不能帮老师来挑选一下。(这几张包装纸在图案,颜色,

排列在都要有所不同。)

2、学生交流自己的选择及原因。(引导学生从图案,如几何: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排列:横,竖等。颜色等方面去

观察。)

3、让几个同学根据自己人性化的意见,上来移一移教师自

制的包装纸,用游戏的方法。激发学生开动脑筋,设计排列

有规律的花纹。其他同学在自己的位子上试着画一画。(这

里学生可能会根据自己的个人或所送对像的喜好,有自己的

个性化的意见,其实这里有两个层次的观察。)

4、教师总结:用自己喜欢的简洁的图形,按不同的横,坚,

斜等有规律的进行排列,就可以绘制出一份符合自己的心意

的包装纸了。(一边总结一边在电脑中呈现一些包装纸的图

案)

三、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媒材工具进行创作。

1、这些图案都很有规律,你还喜欢用什么工具来绘制符合

你心意的有规律图案的包装纸。(绘、拼贴、拓印,教师同

样可以在电脑中呈现各种工具绘制的包装纸)

2、学生制作。(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天,会送一件礼物给自

己最爱的亲人和朋友,你会为这份真心的礼物绘制怎样一件

新衣。)

3、可以按个人,也可以找同组的合作。(教师可以为学生准

备大小或不同形状,带有不同花边的纸)

4、教师巡徊。

四、作品展示。

1、教师要以用采访的口吻引导学生说,然后也使用很人性

化的评价来评价学生的作品。(如:那收礼物的人一定会笑

得很甜等。)

2我的礼物送给

¬¬¬¬¬¬¬¬¬¬&

not;¬¬¬¬¬¬¬¬¬&n

ot;¬¬¬¬¬¬¬¬¬&no

t;()的(),我选择()颜色,()花纹,()排。你的祝

福:()(让图案,颜色,排列都有学生很人性化的意见和真

挚的情意得到充分的交流。达到感情的升华。)

四、拓展欣赏

用电脑呈现出国内外一些精典的包装有生活中的运用。

五、课后拓展

1、集体生日

2、根据社会上的一些公益活动。(如山区小朋友手拉手等)

3、传统的文化节日。(同时也要求学生符卡片)

教后小结:

第五课三个好伙伴

三个好伙伴

一、教材分析

三原色通常是指颜料或染料中的品红、柠檬黄、湖蓝三种颜

色,是最基本的颜色。三个好伙伴这三种颜色是其他颜色调

不出来的,而用它们却能互相调配出许多颜色,当适量的原

色混调时可成为灰黑色。

本课三个好伙伴教学内容包含对三原色的认识,对三原色作

用的了解以及三原色的运用,三个好伙伴学科性较强。为了

避免在色彩知识概念上纠缠,本教材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

心理特点,进行了增强情意性的处理,即将三原色处理成

“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可爱的卡通形象,并用

琅琅上口的儿歌将本课学习的内容编入其中。通过学习儿

歌、认识卡通形象、吹画等一系列直观、有趣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去发现、去感知、去总结规律,形成认识,也使他们

更进一步体验到美术学习的乐趣。

本课由“红红”、“黄黄”、“蓝蓝”三个小伙伴引导学生

去寻找、发现、认识自然界和生活中的三原色,并互相交流

自己对三原色的色彩感受,再通过有趣的吹画活动去观察三

原色互相融合后的色彩变化,直观地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

其他许许多多的颜色,从而更深刻地理解儿歌中“组成色彩

大家族”这句话的含义。最后通过即兴创作,强化体验与感

受。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5课三个好伙伴

活动一为吹画彩色树。吹画是一种具有浓厚趣味性、偶然性

和游戏性的美术活动,它所表现的形象自然、生动、奇妙,

让人感到韵味无穷。这种不用笔而能表现出奇妙效果的画,

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促进有意观察和分析能力的发展。吹

画是把含色量较足而浓度适中的彩色水滴于纸上,然后用嘴

或通过小管子吹气,驱使色彩水在流动中产生各种不同形态

的痕迹。当一种彩色水与另一种彩色水互相混合时,它们相

互渗透,混合变化为新的颜色。本活动就是利用这一特点,

让学生了解到三原色能调配出其他许多颜色的概念。

通过前面一系列活动的直观感受、问答描述和交流讨论,激

发学生的审美感受,随即再运用三原色进行即兴创作。这是

活动二的主要学习要求。教材中呈现了西班牙画家米罗的作

品《夏天》。大面积红黄色的运用,烘托出夏天的气氛,突

出画面的主题。画面中小面积的蓝色和大面积的红黄色形成

冷、暖对比,黑色的运用使画面增强了分量感,层次更加分

明,节奏感更强,色彩更响亮。教材中的三幅学生作品主题

各不相同,有动物、汽车以及对红、黄、蓝三个小伙伴的拟

人表现。小作者在三幅画的色彩使用中均大胆地运用了三原

色,或是单色平涂,或是双色重叠,或是红黄蓝三色交叉互

搭,完全是学生本能情绪的宣泄和自由自在的表现。

二、教学目标

*认识三原色,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对色彩敏锐的感受力和运用色彩大胆

表现的能力。

*让学生充分体验美术学习的乐趣。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中要强调观察和感受体验,要注意营造一个宽松、

愉悦的学习氛围,启发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和自主的绘画方式

大胆地表现对色彩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过程可做如下安排:

活动一,儿歌导入一一欣赏感受一一交流讨论一一活动体验

——观察获得一一儿歌小结。

活动二,欣赏评述一一创作表现一一讨论评析。

活动一可从摄影作品中寻找红、黄、蓝三个小伙伴入手,让

学生认识三原色,感受到画面的美,色彩的美。对三原色有

了一定认识后还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色彩感觉训练,如出

示一张以红色为主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地谈谈他对色彩的感

受,让学生在感受和表达交流中有所收获。

有了认识基础后就可开始吹画的教学。教师可先出示吹画的

彩色树,让他们猜一猜它是如何绘制出来的,以引发学生对

这一特殊技法的兴趣。在学习这一技法之前,还应给学生看

一些姿态优美的树,帮助学生认识树的形象特征。接着可让

学生试着用红、黄、蓝三色吹出树的形象,试吹后学生提出

自己在吹画时所遇到的问题,教师可让同学们互相交流,自

己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借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的能力。教师在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就一些关键的难

点问题,如色彩的浓淡程度、色滴的大小、吹气的方向、力

度等做一些示范,以体现教师的指导作用。作品完成后可安

排一个观察活动,让学生在观察中发现三原色在自然融合中

所产生的色彩变化,了解三原色的重要作用,并复诵儿歌加

深学生对儿歌内涵的理解。

活动二可从欣赏优秀绘画作品入手。除了教材上的作品还可

以选择以一种原色或两种原色为主画出的作品,既可抽象也

可具象。通过欣赏先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色彩的运用对画面效

果所产生的影响,然后再引导学生大胆地运用三原色进行创

作。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的形式巩固并提高认识。

作业要求:活动一,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水,吹出美丽的

彩色树,并观察发现色彩的变化,掌握简单的色彩知识。活

动二,大胆运用红、黄、蓝三色创作一幅想像画。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对色彩知识的教育应注意点到为止,不在概念上纠

缠,只要让学生有所了解,有所感受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色彩教学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cAI课件,如投影以红

色为主的生活画面,并从中抽离出红色再变化成“红红”的

卡通形象,并让“红红”用充满童趣的语言作自我介绍。再

如出示一幅由红、黄、蓝三色组成的画面,让学生谈对画面

色彩的感受,然后去掉画面中的红色,只留黄、蓝两色又让

学生谈产生了什么不同的色彩感觉,等等。充分发挥CAI

课件视觉冲击力强、灵活多变的特点,以增强趣味性、直观

性,强化体验与感受。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诸多因素调动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的

感受,让他们畅所欲言,大胆地用色彩表现。

*吹画的技巧主要是控制气流的力度和气流的角度。教师示

范时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嘴形及吹气的角度,使之感悟。

*吹画彩色树要注意以下过程:

首先想一下你将吹出什么样的树,找到树根处滴上适量的颜

色。点色后从下向上吹出主干,可在要分叉的地方添滴一点

色继续吹。吹小枝时要大口地、短促地横向吹,一气呵成。

为了能观察到色彩融合后产生的变化,不要等一种色干了后

再吹另一种色。

*活动二的画具建议使用彩色水笔或油画棒等硬笔。如使用

毛笔等软笔,应适当给予作画方法的指导。

第六课海底世界

海底世界

一、教材分析海底世界

鱼是儿童喜爱表现的对象之一,海底世界深蓝色的海水里生

长着各种各样的鱼类,同时还生长着各种门类的海洋生物,

海底是一个充满了神秘色彩的水下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以此为内容题材,分别通过剪刻、制作和绘画

的三种表现形式来实施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认识鱼的形状特

征,色彩变化,从而了解海底世界对称形和不对称形之间的

差异以及表现时方式方法的不同,使之在学习和操作的过程

中加以区别,并在此基础上促发儿童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想像

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剪刻、制作、绘画的学习活动,用自己

的作品来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和对海底世界美好未来的丰

富的想像。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6课海底世界

本课海底世界通过动手制作、游戏活动、绘画表现等三种不

同的教学活动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表现鱼的多种形态

以及想像中的海底世界。

剪纸鱼是认识、了解、表现鱼的形状变化的形式;做手摆鱼,

是了解立体鱼制作的基本方法,并通过游戏活动让学生学

习、感受鱼儿在水中游动的各种动态变化,激发学习的兴趣;

绘画表现鱼是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创作出自己心目

中的鱼以及海底世界的美好景象。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并能剪、做、画各式各

样的鱼。

*了解对称形和不对称形的区别,掌握基本的制作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和保护生态的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对称形的特征,与

不对称形的区别以及鱼的各种形状和色彩的变化;并运用不

同的彩色纸,通过剪刻造型的方法创造表现出对称和不对称

鱼的各种不同形态的形象。

*教师在学生了解鱼的基本形状和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制作

手摆鱼,使其对立体纸工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通过

折、画、剪、做等学习活动,掌握手摆鱼的基本制作方法和

要求,并能制作出造型新颖、形状各异的鱼儿形态;同时通

过游戏活动使学生从中感受鱼儿水中游的各种动态变化和

学习成功的快乐。制作手摆鱼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剪出

的鱼儿形状比学生本人的手要适当大一些,便于手能套进

去。

*在绘画创作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运用各种媒体形式,增

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和对海底世界的了解、认识,充分调动儿

童的好奇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丰富的想像力,表

现出海底那个神奇美丽的世界和开发建设海底的美好设想

和愿望。学习活动的展开可以用分组的形式进行,共同完成,

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观念;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教师可视情

况而定。在鼓励学生画好鱼的基础上,教师要提供给学生更

多有关海底面貌的资料,如其他生物、植物等,便于他们的

创作。

在教学过程的安排上,教师要注意教学实施中各个活动环节

和层次的处理。可以通过观察记忆一一动手制作一一游戏活

动一一创造表现一一评价交流的教学活动来引发学生的思

维发展,学习兴趣。

教学评价:采用相互交流讨论的方式,欣赏别人的作品,谈

自己的体会,在交流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表现能

力。

作业要求:能剪刻出几种对称和不对称的鱼形;制作出形态

各异的手摆鱼;发挥丰富的想像,画出一幅表现海底景观的

作品。

四、教学建议

*教学前,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去海洋公园或海族馆参观,感

受其中环境的变化,了解鱼类生活的习性等等,如果没有条

件,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光碟,录相等形式让学生观察、了解

海洋的情况,使之有感性的认识,便于教学和学习。

*制作手摆鱼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强调,鱼形做得比

自己的手大一些,但又不能太大,能放手进去就可以了。

*创作表现的教学活动中,分组的作业纸可由教师准备,对

开即可。教师应在课堂位置安排上的基础根据学习需要组织

教学。

*本课包含三个既相关联,又在形式内容方面存在一定差别

的学习活动。其教学流程的设置应充分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

统一,力求在学习方式上的变化,既富有任务区分的针对性,

又能较好地体现学习优势的发挥。

第七课小泥人

小泥人

一、教材分析

本课小泥人是在捏泥动物一课基础上运用已学过的制作立

体泥塑动物的基本技法,学习徒手捏制泥塑人物,以拓宽儿

童泥土造型的表现内容。

本课小泥人教学通过捏制小泥人,让儿童认识、了解人体的

基本结构、特征,在揉、搓、捏、接的过程中逐步掌握泥塑

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塑造出自己熟悉的、常见

的、生活中有趣的人物形象。小泥人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装饰

打扮人物,表现出人物的表情、性格、动态等方面的特征,

让学生有意识地通过捏制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发展有个

性的表现力。

本课小泥人的教学是为了加深儿童对立体造型表现的认识,

教师应该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将个人的制作与集体活动相互

结合。通过设置情境、场景等形式,激发儿童学习的兴趣,

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一个场景,如踢球、老鹰捉小鸡、丢手

帕等来做不同动态、不同表情的人物形象,最后组成一个活

动场景供大家共同游戏,使儿童的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想

像能力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提高,同时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

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7课小泥人

二、教学目标

*认识、了解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培养立体造型能力。

*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基本方法和制作步骤。

*养成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记忆、想像,培养儿童的造型表现能

力,通过多种游戏形式来刺激儿童的学习热情,使儿童的能

力、个性在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和发展。

本课教学是以人为对象的学习表现活动,通过捏制不同造型

的人物动态,引发学生的兴趣,在动手制作的活动中学习、

创造、表现。教学中,教师要对人物结构的各个组成部分以

及造型的方法,制作的步骤进行适当的演示。捏制时要从整

体出发,强调人的动态变化,各人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愿对

人体各部位作适当的夸张变形,使之达到形神兼备。人物身

体的各个部分可以整体捏塑,也可以视神情体态分别捏塑,

再粘接到躯干上。新-课-标-第一-网

本课的教学安排应考虑活动的合理性、趣味性、环节设置的

条理性。可以通过观察记忆——感受体验——造型表现——

游戏活动一一交流评价,在教学活动中,激发兴趣,培养能

力。

作业评价:通过组织游戏、情境的活动,让儿童相互交流,

谈自己的想法、意见和认识、以及自己的愿望。

作业要求:掌握立体人物造型的方法,捏几个自己喜欢而熟

悉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途径给学生提供可观察的人物形

象以及人物活动的场面(片段),使学生了解人物的结构、

动态,便于作业和活动的开展。

*作业的呈现教师可根据本地区、学校的情况选择材料,陶

泥、彩泥或普通的粘土均可使用。

第八课蹦蹦跳跳

[分析]蹦蹦跳跳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8课蹦蹦跳跳

本课蹦蹦跳跳目是从民间折纸“纸弹簧”的基础上发展起

来的,集折、剪、贴、画为一体的综合制作课。

教材蹦蹦跳跳主体部分的呈现,表现出了儿歌创设的情境,

一群活泼可爱、蹦蹦跳跳的小朋友、小动物开开心心地在一

起说说笑笑,他们那生动的表情、动作,能把学习者带入到

热烈的情境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制作热情。

教材蹦蹦跳跳中主要展示了两大类能蹦蹦跳跳的玩具。蹦蹦

跳跳一是利用纸弹簧做身体,在它的基础上添加四肢和头

部,玩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按,它就能蹦蹦跳跳;另一类是利

用纸弹簧来制作身体的其他部位,如长颈鹿的脖子、四肢。

教师可启发学生变化出各种形象。教材除了对纸弹簧的制作

方法作了提示外,还呈现了用铁丝做弹簧的方法,学生可以

通过自学在家完成一个利用铁丝弹簧做的小玩具。

由于本课蹦蹦跳跳学习内容为制作玩具,所以在如何玩得

巧、玩得有趣上也要开动脑筋。教材对所呈现的学生活动的

场面作了相关的提示,我们可以用线绳连着玩具的头、四肢,

用小木棒提起就能进行类似于木偶的表演。那些纸弹簧部分

较短的玩具还可以固定在桌上作摆件装饰美化环境。教材在

最后提示学生可将玩具放在纸盒内,只要打开盒子它就会弹

出来,非常有趣。

本课学习内容将制作和玩乐充分地融为一体,无论是在玩具

的制作上,还是在玩具的玩法上都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趣味

性,学生都能以极大的学习兴趣投入其中。

二、教学目标

*掌握纸弹簧的基本折叠和制作方法。

*体验和了解纸弹簧的形态特征。

*结合纸弹簧的形态特征,创作有趣的玩偶形象。

三、教学设计

本课蹦蹦跳跳在制作方法这一教学环节中,采用鼓励学生自

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巧妙利用纸弹簧制作的构思上可通过

思考、讨论、交流等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

新精神。学生的制作行为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以小组为

单位的集体制作。

教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情境导入一一探究质疑一一尝试制

作一一交流讨论一一综合制作一一欣赏评价一一表演游戏。

教师可出示几个“蹦蹦跳跳”的玩具实物,用故事表演的形

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由此导入新课的学习。吸

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了学生的兴趣后,可将这几个玩具

分发给各组的学生,让他们看看这些玩具是如何制作而成

的,观察后互相交流自己的看法,使他们明白这些玩具都是

在纸弹簧的基础上通过剪贴添加而成的。然后让学生参考书

上的提示或拆开教师提供的玩具范品尝试制作纸弹簧。

让学生设计制作出各种有趣的玩具和玩法是本课的难点。可

采用“金点子”等竞赛方法,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充分利用

所带的材料,做出与众不同的创意。

在欣赏评价中,可让每小组推举几个同学上台用自己的作品

进行表演,大家一起评选出“最佳创意”、“最佳形象”、

“最佳制作”等奖项。最后的游戏环节,学生可自由或有组

织地表演玩乐。

四、教学建议

*制作时要注意材料的选择,用来做身子的纸弹簧要适当的

厚一点,要有一定的韧性,这样才能支撑起头和四肢。

*制作玩具要注意将各部分粘接紧密,以防在玩乐表演中散

掉。

*可和其他学科联系,使小玩具不但能玩还能派上用场,如

为语文课目设计制作形象,用来表演课本剧等。

第九课快乐的舞蹈

快乐的舞蹈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09课快乐的舞蹈

舞蹈是学生常见并乐于参与的艺术活动。快乐的舞蹈人们在

舞蹈时身体随着音乐的节奏进行美的运动,再加上舞蹈者的

服饰、道具等极具表现性,非常适合学生用绘画的形式来表

现。

本课快乐的舞蹈的学习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和感受,

充分运用所掌握的形色知识和方法进行感性表现,充分地宣

泄他们的快乐情绪。快乐的舞蹈在表现中可让学生运用自己

喜爱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表现快乐舞蹈者的姿态,对于

人物动态画得准确与否不作过高的要求。

教材快乐的舞蹈欣赏主图选择了法国画家德加的作品《舞蹈

者》,此作品所采用的视角非常独特,表现了舞蹈者优美舒

展的舞姿,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在舞台上盛开了一朵迎风招展

的鲜花,给人以美的感受。教材中呈现的画家赵士英的几幅

舞蹈速写,以简洁、流畅、富有韵律感的笔触,快速而生动

地描绘了舞蹈者的各种姿态。此图的选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

解,舞蹈动作是靠身体各部位和谐优美的运动所产生的,只

有大胆地画出人物头、躯体、四肢的动态,才能表现出舞蹈

者的姿态。

教材快乐的舞蹈还提供了三幅学生作品和一些小朋友身着

漂亮民族服装、手拿道具的舞蹈表演造型图片。这些画和图

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素材,丰富了学生的记忆表象,从而

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手法进行有个性的表现。

本课的学习将带给学生极大的身心愉悦。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运动中形象的观察力、记忆力和表现力。

*了解人物动态产生的原理。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怀。

三、教学设计

这是一节和音乐、舞蹈综合的课目。教学设计必须考虑利用

多方面的因素,如音乐、录像、道具等手段来激发调动学生

的情绪,让他们融入到音乐的欢快节奏中,以促进大胆自由

地表现。

教学过程的安排可设立如下程序:

欣赏感受一一引导回忆一一综合体验一一观察分析一一赏

析评述一一创造表现一一交流评析。

欣赏感受可借用舞蹈表演录像带,给学生欣赏各种门类的舞

蹈,如民族舞、芭蕾舞等,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受到美的

熏陶。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并交流他们见过的最美或最有趣的

舞蹈,既可以是生活周围的,也可以是电视或舞台上的。

综合体验这一环节可播放一些欢快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一些

简单的道具,如红绸、扇子等。教师应和学生一起舞起来,

要带动他们,让他们尽情地欢乐、尽情地舞蹈,以增强情感

体验。体验活动之后再结合画家赵士英的速写,简单分析人

物动态产生的原因,可以让学生用简洁的线条试着画一画舞

蹈者的姿态。

在欣赏画家和小朋友作品这一环节时,可引导学生观察这些

画中除了描绘舞蹈者优美而富有动感的舞姿外,还画了些什

么来丰富画面效果,烘托快乐的气氛。通过观察让学生了解

人物的表情、发型、服饰以及道具灯光等细节描绘对画面效

果起到的重要作用。学生创作表现之前要在画面构图方面稍

作提示。

本课的学习评价可让学生讲讲自己在创作时的感受并介绍

评价自己的作品。

作业要求:根据记忆和想像,运用所学的形色知识,画一幅

快乐舞蹈的图画。

四、教学建议

*人物舞蹈动态的教学可利用类似一年级教材《伸伸腿弯弯

腰》一课的人物分解卡片,让学生摆出各种人物舞蹈动态,

为下一步绘画表现作铺垫。

*在综合体验活动,学生自由舞蹈时,可玩一个“木头人”

的游戏,老师一声令下,学生动作就保持定格,然后大家互

相观察动态,这样既能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又能让学生认识

到动作姿态的多样性。

第十课望远神镜

[分析]望远神镜

一、教材望远神镜分析

望远镜真神奇,它能帮助航海员寻找远处的海岸,望远神镜

还能帮助天文学家眺望远处的星空……望远镜是儿童喜爱

的玩具,他们总是喜欢神气地手执望远镜好奇地探索远方神

秘的世界。

本课望远神镜是一节制作课。利用各种废旧圆筒状的纸筒,

运用各种制作方法进行组装后,适当加以装饰,制作成各式

各样的望远镜。这也是望远神镜学会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创作

的一个途径。

纸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如:卫生纸巾中的纸筒、保鲜膜中

的纸筒、包装薯片用的纸筒以及捆扎布匹中的纸筒等等。他

们一是在形状上与望远镜相似,只需要采用拼、粘、套、剪

等方式的加工,比较容易进行制作;二是便于绘画等装饰活

动,适合低年级学生制作。望远神镜

望远神镜是一种远距离观察工具。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从样

式上大致可分成单筒和双筒望远镜。望远镜用途很广,有用

在军事上的军用望远镜,有用在天文研究方面的天文望远

镜,还有用于宇宙探测的空间望远镜,以及生活用望远镜等

等。望远神镜

纸筒的选择和拼接组合是本课教学指导的一个重要环节。学

生将带来的材料分组集中,有相对自主的材料选择空间,才

能创作出更多有特色的望远镜的外形。拼接组合也有多种方

式,如可以用胶带粘贴连接,用大小不同的纸筒穿插连接,

用纸包卷固定等,以保证制作的成功。

望远镜的基本形制作好后,学生还可以选择各种方式方法来

进行装饰美化,如添画、粘贴花纹,或用挂历纸、包装纸来

装饰等。

二、教学目标

*了解和掌握望远镜的外形特征。

*了解望远镜整体造型与大小、形状、材料选择的关系。

*尝试、探究合适的组拼粘接方法。

*在摹拟活动的行为中体验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设计

本课可设定为制作活动课,突出学生选材、动手能力的培养,

为了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更好的让学生体验创作的乐趣,在

设计教学流程时可以做如下安排:

情境导入一一拓展交流一一选材组装一一装饰美化一一作

品展示。

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引入一个寻找星球的故事情境中,让学生

思考自己需要借助什么工具才能观测到宇宙中的星球,并说

说为什么选择天文望远镜,从中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功能。

结合前一个教学活动,在认识了解天文望远镜的基础上,拓

宽视野,通过学生交流或采用课件介绍的教学手段,使学生

对不同用途的望远镜的外形结构和特征有个初浅的了解,为

下一环节的教学作好铺垫。

选材组装可以先由学生自己尝试,动手拼一拼、套一套或摆

一摆,看看能做成什么形状的望远镜。设计好基本形后,教

师可以让学生以伙伴学习的形式一起完成组装工作,在活动

中做到能发现问题,并能努力去解决问题。

装饰美化之前,可以发布举办作品展示会的公告,各组将有

机会向所有人推荐自己的作品。以此来鼓励学生进一步努

力,保证装饰美化的质量。作品展示中要力求发现每件作品

的亮点。

作业要求:利用废纸筒,运用合适的方法制作一副自己的望

远镜并加以装饰,用它玩一玩,看一看。

四、教学建议

*教师可以多提供一些望远镜的式样,使学生的学习呈现多

样化,同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式样。

*可以开展模拟的作品交易、望远镜展示会等活动,使学生

体验创作的成就感。

*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去查询了解望远镜的有关知

识,如望远镜的种类、功能、造型等等,使他们在主动学习

的状态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课堂上互相交流或展

示自己获得的信息,使学生对望远镜有更多的了解、认识。

*当学生提出望远镜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清晰地看见远处的景

物的问题时,教师在教学中可简单介绍望远镜的工作原理,

并给学生留下一个学习悬念,为以后的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

作一个铺垫。

第十一课看大夫

“看大夫”在儿童的生活体验中总是和恐惧、痛苦联系在一

起,所以在他们的记忆里是比较深刻的。因此儿童对以这一

题材为学习内容本身有较强的敏感性。本课“看大夫”目就

是利用题材来诱发学生的兴趣,使之进行创造。

教材“看大夫”中选用了台湾小朋友创作的《牙科医院》作

为重点欣赏作品。该画“看大夫”是作者在对生活感知的基

础上,经过加工创造出的新形象,表达了他的情感与愿望。

画中医院场景的主色调为黄色,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画面主

体画的是一个神态略有一点紧张的小患者躺在床上,张着大

大的嘴巴,露出了虫牙,医生正在全神贯注地进行治疗,护

士阿姨则笑眯眯地托着器械站在旁边。画中这一组人物非常

突出,神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画中背景也处理得非常有特色,

药品柜、器械、“妙手回春”及“医术高明”的匾,交代了

医院这一特殊的环境,体现了小作者对生活细微的观察,而

条纹、墙纸、盆景、挂画等又有别于一般的医院,使医院像

一个温暖的家。所以色彩的巧妙运用、人物形象的生动刻画

以及背景的主观添加,使此画有别一般表现医院题材的儿童

画作品。

教材中此画的下面呈现了三幅小图片,一幅将主体人物缩小

其余不变,一幅将色彩改变为冷色其余不变,另一幅将背景

全部简化,其余不变。出示这三幅画的目的在于利用反证这

一揭示规律的途径,使学生更深刻地感受了解到,由于构图

不同、画面环境的不同以及色彩搭配的不同都会使画面产生

不同的效果。教材中还呈现了一些学生作品,它们生动地表

现了打针、医生疗伤等场景。这些题材大都是孩子们经历过

的场面,是他们真情实感的体现。通过这一系列的欣赏活动,

丰富了学生的形象储存,相信能为活动一的绘画创作打下良

好的基础。

活动二是为自己家或班级制作一个保健盒。让学生对生活中

废弃的纸盒进行内外部改装,使它能分门别类地存放一些药

品和病历,然后对其外部进行装饰,使一个普普通通的纸盒

变成能装一些简单药品的漂亮的保健盒。这一活动能让学生

将学习成果直接运用到生活中,从而使他们感受设计制作活

动的乐趣。教材中呈现了盒子的改装、隔板的基本做法及制

作好的成品,它给学生以提示,帮助他们自主地学习。

本课学习中还应通过描绘看病的经历和保健盒的制作,对学

生进行健康保健教育,提高他们的防病意识。

二、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绘画表现力和设计、动手制作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儿童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

*增强学生的保健意识,消除学生对医院、医生的恐惧感。

三、教学设计

本课活动一教学重点应放在欣赏评析《牙科医院》这幅画上,

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欣赏评述一幅作品,让他们了解一幅生

动的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同时也借此画引发学生对

“看大夫”的记忆,要让学生积极投入到回忆所见、所闻,

体味当时感受的心情中去,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储备和形

象组织能力,根据记忆加上一定的主观想像,大胆画出明了

生动的画面。教学中可作如下安排:欣赏评述一一引导回忆

——创作表现。

欣赏评述时可采用自主探究或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自己

看书上的范画以及下面的三幅小画,看看他们有什么细节不

同,看看由于这些不同产生了什么不同的效果;再经过小组

讨论《牙科医院》这幅画的特点后,由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

结果。通过这种比较引导学生体验、思考、鉴别、判断,提

高他们的审美趣味。

引导回忆时可先让学生谈一谈他看病的经历,以及对医院、

大夫、护士等的印象,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玩一玩“看大

夫”的游戏,把学生带入到“看大夫”的情境中以帮助学生

回忆、联想。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应消除学生对医院对大夫

的神秘感和恐惧感。

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启发、激活了学生的记忆储存后,

就让他们开始创作。在创作时提醒学生注意人物情绪的表

现、环境的添加以及色彩的运用。

活动二要综合运用剪、贴、画等手工制作方法进行制作。教

学过程可作如下安排:观察分析一一尝试制作一一提供指导

——综合制作一一交流评析。课前要布置学生带好相关的材

料,既可以是个人形式的也可以是集体合作形式的制作。保

健盒的制作可分为两个阶段:改装和装饰。纸盒的改装是本

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可通过自己对教材范作、制作步

骤的观察分析,尝试练习和教师的指导来解决。装饰有几个

基本要求:一是要有文字(保健箱、班级等),二是要有红

十字,它们都要美观、醒目。其他的装饰美化则不需要过多

干预。交流评析这一环节,可让学生把各自的保健盒陈列出

来,布置成自选商场中专柜的形式,同学们互相交流自制保

健箱的功能、特色,玩一玩购买保健箱的游戏。

作业要求:活动一,欣赏教材上的范画,回忆自己看大夫时

的情景,并把当时的感觉画下来。活动二,寻找合适的盒子

和其他材料,对盒子进行简单的改装并适当地添加装饰,使

它成为一个家用或班级使用的保健盒。

四、教学建议

*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借一些医生的服装和简单的医疗器械,

如注射器、听诊器等。还可以到医院去拍摄一些场景,以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回忆。

*引导学生创作时,可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交流谈话,启发

他们的发散思维,要避免题材的单一性,使他们取材的角度

尽量与众不同。

*制作保健盒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厚度和硬度,要能耐用。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保健盒隔板的制作以及改装方法

不能过于复杂,但要粘接牢固。

*可教授学生简单的药品分类知识,如认识常用的内服药、

外用药以及外用药应和内服药分类存放等。

第十二课我爱我家

我爱我家

一、教材分析

我爱我家是我们一生的港湾,是孩子们赖以生存与成长的地

方,每个人都应该拥有并热爱自己的家。在小学生的生活范

围里,最熟悉的环境莫过于是自己的我爱我家,且家中每一

个角落、每一件物品都承载着他们的情感,让他们回忆、牵

挂,我爱我家对父母亲及其家人更是一往情深,永远依恋。

《我爱我家》是在这样一个情感基础上编排的,因而对它的

学习与表现具有特别意义和诸多内容,也有较大的教学拓展

余地。

教材我爱我家在编排上考虑到了家的空间秩序和情感的由

浅入深,学习活动有家居环境的绘画表现、给家人画像和制

作全家福相框。走进家门一般首先见到的是客厅,客厅重要

的是整洁、温馨与质朴的个性,并不在豪华。儿童的起居室

也很重要,玩耍、学习、休息都在其中,它庇护孩子的成长。

因此,在选择什么样的家居图片时编者经过了一番苦心。我

爱我家通过遴选,呈现在教材上的应该是最合适的:温暖、

美观、实用,可作为教学时对家的认识与生活追求的一种标

准。对父亲及家人并不存在要了解,只需要让学生加深对他

们的认识(甚至脸上的皱纹)。教材安排有父亲、母亲的照

片,用于教学时对男女不同形象特征的区别与把握,使学生

能举一反三画出自己父亲、母亲的形象与性格,加深对双亲

的认识。学生作业分别从线描画头像、画全身像和表现家中

快乐生活的不同场景,体现家庭生活的丰富多彩,也暗示可

以用不同的绘画工具和不同表现形式来画父母之像、来画家

人的生活。家庭迪斯科、给妈妈洗头、用餐、看电视、做家

务等都是很好的表现内容。

本课是单元课,安排有密切相连的三个教学活动内容,最后

一个活动是在前两个的基础上设置的,即做全家福立体纸相

框。单元学习过程是总结性的,其意义是要大家热爱自己的

家,珍惜每一份亲情,懂得表达对全家人的爱。自己亲自动

手做一个小相框,在对家的表现形式上又有新的趣味。安排

此活动时还提升了一定难度,即要有立体花边,教材已呈现

花边的制作方法及相框的一般制作步骤,当然不限制用更好

更有趣的形式方法来制作,最好能就地取材,不拘一格。

全课的三个活动内容是一脉相承相互联系的,但又相对独

立,教学时也可自主合理变序。

二、教学目标

*进一步了解自己的家人,自己的起居环境,学会制作立体

纸相框。

*引导学生凭记忆画出自己家的一隅,给父母家人画像或画

一幅表现家人生活场景的画。

*培养学生更好地热爱生活与家庭,孝敬长辈,珍惜快乐幸

福的童年生活。

三、教学设计

本课宜用较为充裕的课时安排教学。第一课时:进行认识家

居环境和怎样给家人画像的指导,可用记忆的形式初步画出

家居的一隅,布置学生回家写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第

二课时:作业交流评析后,再做进一步的创作(画家人的生

活物景)。第三课时:制作相框。

第一课时可按以下程序进行。

1.切入新课。

播放歌曲《我想有个家》的音乐后设问:为什么要想有个家

呢?学生发言后教师小结(家充满温暖、乐趣、祥和、安宁

和关怀)。

2.引导记忆。

设问: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喜欢自己的家吗?为什么?

让大家充分讲述后教师小结,家由两部分组成:物的部分(房

子、家具等)和人的部分(父母、家人等)。教师提出并告

诫:不论自己的家是什么样子都应该热爱自己的家和家里的

人;在家里,大家都应该相互尊敬,听长辈的话,做个乖孩

子,任何嫌家、怨家、不尊敬父母的心理、言行都是不应该

的。

3.技法传授

设问:怎样画出自己的家呢?

①要充分熟悉了解自己家的陈设特点和家庭成员的形象特

征。陈设上是朴素的、艺术化的还是富裕的,家人的形象是

严肃的、慈祥的还是快乐的,应从他们的精神面貌以及发式、

脸型、穿戴和爱好上加以把握。如果要同时画家居陈设和家

里的人,应该选取家人平常最爱进行的活动,如会餐、看电

视、做美食等;先画出人的面貌与活动,后画(添加)家具

陈设,可以相互遮挡、映衬。如果只画家里的家具陈设,应

选取最能表现自己家气氛特点的一个房间或一角,主次有

别,恰当地安排好前后关系、陈设间的构图位置关系。

②教师在黑板上徒手画出一些家具的样式与构图关系示意

图,补充说明以上创作指导,之后观摩教材上的学生作品。

4.作业要求:可用记忆画的形式初画家居一隅,或回家写

生画家居环境和父母之像。

四、教学建议

*在授课时,可边描述家具的形状特征边示范画一个家具,

使学生掌握一种画家具的具体方法,帮助学生克服学习活动

中的困难。

*简单分析人物、家具的前后遮挡关系和远近、上下位置关

系。但在学生作业时,由于各人认知能力的差别,可任其自

由安排。

*学生画自己最关心的家具和物件,提倡画自己家最独特的

物件。

*要考虑到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的不完整,父母离异或父或

母去世或寄养等情况,教师要从语言上婉转地安慰、鼓励,

布置作业不要为难他们,可暗示他们变通处理。

*制作全家福相框的学习活动,可以布置学生做课前准备(有

色硬纸、五寸照片等),在家根据照片大小裁剪相框底框及

框撑,有利于课堂上重点进行纸立体花边的制作与相框的装

饰完善。纸立体花边在制作时要细心折、勒(即压划折痕)、

剪、粘,使之立起后美观大方。相框的框撑(即支撑相框立

起的支架物)可以多样,教材中的框撑是做框时的多余部分

粘接而成的。

第十三课堆沙

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小学美术教案二年级下册:13课堆沙

堆沙是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之一,堆沙具有造型表现的功能,

且适合集体合作参与。

本课堆沙通过大家一起玩沙,自由或小组堆雕有趣的事物,

增加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参与体验。教学内容侧重于对泥沙立

体造型的浅显认知,在堆沙玩中获取泥沙造型的多种方法,

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发现能力,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课堆沙学习的材料沙子易堆易雕,又好玩,工具有成套的

沙滩玩具(小水桶、小铲子、小水壶等),可选择可替代的

工具易准备,参与形式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很符合学生的情

感需要。堆沙在教师有效地组织、合作、参与下,学生既能

够尽情体验到堆沙造型活动的愉快,也能在活动中提升美术

学习能力和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

*体验一起堆沙和合作进行造型活动的愉悦,培养对美术学

习活动的浓厚兴趣。

*了解和发现堆沙造型的不同方法,学会巧妙地利用不同的

工具进行堆沙造型游戏。

*培养初步的立体空间想像能力,体现相互配合的群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教学以参与体验为学习原则,注重在玩中学,将沙雕知

识教学建构在快乐堆沙游戏的情境之中,从而把对沙雕造型

知识与方法的学习转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