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_第1页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_第2页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_第3页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_第4页
崇尚道德模范 提升道德水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崇尚道德模范提升道德水平

公民的道德水平,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基本素质,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加

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的一项基础性工程。随着我国公民道德

建设的不断加强,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体现社会

主义道德要求的模范人物涌现出来。这次在全国评选表彰来自基层的道德模范,

用他们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

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

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这次评选表彰活动反响强烈,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踊跃参与,充分表明评选

表彰全国道德模范对于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推动作

用,是公民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

时代进步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

动。公民道德建设的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千千万万个道

德模范,也培育着千千万万个道德模范。崇尚道德模范,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

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

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

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

优,使道德模范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

提图。

我们国家正处在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

差异性不断增强,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道德观念呈现复杂多变的特征。

人民群众深情呼唤着、期待着良好的道德风尚。这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新机遇,

也是我国公民道德建设面对的新挑战。我们更加需要褒扬道德模范,弘扬社会正

气,树立道德新风,以社会主义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引领社会道德风尚,促进和谐

社会建设。

道德力量是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重要因素。公民道德重在养成,社

会风尚重在培育。大力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风尚,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吸引广大群众广泛参与、自觉实践,必定能够使全体公民的道德

素质提升到•个新的水平,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相适应的社会主义

价值观和道德体系,使古老的中华民族以新的道德风貌屹立在世界东方,为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增添新的光彩。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

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

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

事物负责,不伤害他人的一种准则

什么是道德?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

展的经济,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道德存在

的目的是直接关系到人们了解并掌握基本的为人之道,在此基础上,形成

正常完善的人猿,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理想。我们对道德看似非常重视,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简单化和片面化,重视高层次的道德理论教育,而对

社会道德等基础性的道德规范重视不足。无论人性本善还是本恶,教育对

一个人的影响是深远和长久的,本恶,道德促使他多从善。本善的,道德

促使他继续从善。作为某些受过几年到十几年教育的人,在接受了十几年

的系统教育后,依旧曝露出某些丑陋的一面,这不得不让人深思道德的缺

乏。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和效益的凸显使得教育等社会上的东西也

变得功利化甚至市场化。自古以来,培养“德才兼备”的学生是学校和老

师的基本方向和目标,但现代许多学校的教学理念里往往重视强调“才”

而忽视了“德”的重要性,教育的天平发生了倾斜,是导致了大量缺乏道

德的事情发生的重大因由之一。而一系列缺乏道德的事件的发生则说明道

德的缺失已经不再是个别现象,这不得不让人审视现代缺乏道德存在的问

题。虽然国家一直在提倡“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并行,在用人机制

上也倡导“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但在实际的贯彻落实中成效却不显著,

这也是当今社会道德缺失的主要原因。

道德作为规范人们行为的准则,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

着引导、促进人们向善的功能。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

变得温馨和谐。一个道德沦丧的社会是没有希望可言的,也不会走的长久。

法治作为强制性的惩罚手段是对道德约束的补充,但最终目的还是要实现

道德约束人的作用。道德能使人们主动去遵守行为规范,法律永远只能是

使人们被动的接受。因此,道德在规范人们行为和实现社会和谐中的作用

是无法取代的2。人才与道德应该是相对应的两个范畴,有德才有才。道德

的培养应该与知识的培养、能力的塑造同步进行,而其中若是出现道德的

滞后,最终的结果可能会给社会、国家带来严重的损失。一个没有道德,

不懂得遵守道德的人将来踏上工作岗位之后只能是中饱私囊、唯利是图、

置民族国家利益于不顾。从国家高级官员贪污腐败到企业老总不顾消费者

利益再到教师、医生的灰色收入,无不在说明一个问题:职业道德严重缺

失!虽然社会整个大环境对人们的思维和观念会造成一定的冲击,但人们

对道德操守的无视则是问题更根本的所在。而这些行为与某些人的缺乏道

德的致使这些所谓的人才在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不能将职业道德以及社会道

德作为自己行为的指南,对道德和法治的无视也造成了他们在迷途中越走

越错误。

竞争与忍让基本对立,博弈与道德基本对立。如果你一心胜在博弈,

就可能输在道德;你一心想赢得道德,就容易输在博弈。

领导人的行为一半是道德,一半是博弈。博弈是决策优先,道德是对抗默

认。超智慧的领导人知道多少忍让,又何时竞争。他们总是寻找战略主题,

制定规则,让他人竞赛。

道德是基于承认和保证人类社会存续的理金,发挥的旨在限制或倡导

人们行为的规迤。也可以说,道德是初始的具有柔性特征的法律。道德是

社会意识形态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一种制约,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

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

道德与自信没有法纪,是第三空地里游荡的个人意志,那里的灵魂正

将演变成智慧,它不是生也不是死,而是新文明的创生。其实人类的文化

进程无穷无尽,无终无果。

道德和文化有密切关系,有些时代又打上意识形态的烙印。人类的道德有共通

性。不过,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往往有一些不同的道德观念;不同的文化中,

所重视的道德元素及其优先性、所持的道德标准也常常有所差异。所谓“性相近,习

相远”,同样一种道德,在不同文化社会背景中的外在表现形式、风俗习惯往往也相

去甚远。

道德的主要功能

一个道德沦丧、缺失的国度,不可能有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经济,

也不可能有社会的正常发展、基本社会秩序的存在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

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归纳起来,道德具有五个方面的主要功能:

认识功能

道德是引导人们追求至善的良师。它教导人们认识自己,对家庭、对

他人、对社会、对国家应负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教导人们正确地认识社

会道德生活的规律和原则,从而正确地选择自己的行为和生活道路。

调节功能

道德是社会矛盾的调节器。人生活在社会中总要和自己的同类发生这

样那样的关系。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通过社会舆

论、风俗习惯、内心信念等特有形式,以自己的善恶标准去调节社会上人

们的行为,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使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

臻于完善与和谐。

教育功能

道德是催人奋进的引路人。它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意识、道德品质和

道德行为,树立正确的义务、荣誉、正义和幸福等观念,使受教育者成为

道德纯洁、理想高尚的人。

评价功能

道德是公正的法点’。道德评价是一种巨大的社会力量和人们内在的意

志力量。道德是人以评价来把握现实的•种方式,它是通过把周围社会现

塞判断为“善”与“恶”而实现。

平衡功能

道德不仅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且平衡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它

要求人们端正对自然的态度,调节自身的行为。环境道德是当代社会公德

之一,它能教育人们应当以造福于而不贻祸于子孙后代的高度责任感,从

社会的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开发自然资源,发展社会生产,维持生

态平衡,积极治理和防止对自然环境的人为性的破坏,平衡人与自然之间

的正常关系。

编辑本段中国幸福学之道德定义

什么是道德?因为人的本性是不满足,人们最终的追求是幸福,所以

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按照这个

定义,陈景润求证哥德巴赫猜想,聂文涛解析谷物保护曲线,都是一种职

业道德和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从物质和意识的领域来理解,信仰就是一种意识,道德就是意识对物

质的反作用。

从真理的概念来理解,信仰就是正确的意识,道德就是正确的行为。

如果我们站在个人的角度来讲:什么是信仰?信仰就是自以为是

的信念。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

因为人是时代的产物,因为物质决定意识,因为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尽

相同,所以,人与人的信仰是不尽相同的。当你幼小熏陶于清真教的教化

中,那么你的信仰就是真主了:当你幼小受教于天主教的感化里,那么,

你的信仰就是上帝了;如果你幼小污染于金钱铜臭之环境,那么,金钱就

是你的上帝了。

因为人的信仰不同,所以人们的道德观也就不尽相同,所以人们的道

德行为也就不尽相同,所以社会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是不和谐

社会的根本原因。

相反,如果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信仰,都崇尚一些共同的道德,那么,

我们的世界必然会是一个和谐的世界。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一个脱离了生存危机的人的崇高信仰,不是天

生俱来的,而是从优良的教育中学来的,是从爱的熏陶中萌发的,是在适

合环境中培养出来的。崇高的信仰,来自于一个伟大的时代,来自于伟大

的社会一一幸福主义社会。

物质决定意识,所以我们的信仰和道德应当服从于客观规律,服从于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因为地球是人类的摇篮,大地是人类的母亲,所以,

呵护地球,保护自然就是爱我们的家,就是爱我们的母亲,所以让地球更

和谐地存在应当是我们最崇高的理想,因为他关系到我们人类的千秋万代。

历史地看,封建社会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和谐的社会,

因为它存在着高等人与低等人的矛盾,但它与自然却是相对资本主义社会

和谐的多了;现在的人类社会与自然却是有些不和谐,滥砍滥挖,乱捕乱

杀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大自然已被现代社会给破坏到了不适合人类

生存的危险程度。

中国传统道德

中国道德从上古发展而来,传说中尧、舜、禹、周公等都是道德的楷

模。孔子整理《六经》,到汉朝传为《五经》,其中便包含了大量的道德

思想。孔子发展的学说,被称为儒家学说,以后儒家又将《五经》发展为

《十三经》,这些儒家经典学说,成为中国道德的主要思想来源。尽管各

个时代中国社会的道德观并不完全符合孔子儒家思想,但儒家学说是历代

中国社会道德观的依据。

道德是判断一个行为正当与否的观念标准。道德是调节人们行为的一

种社会规范。按照孔子的思想,治理国家,要“以德以法”,道德和法律

互为补充。同时,法律反映立法者的意志,顺应民意的立法者制定的法律

条文,反映了社会道德观念在法律上的诉求。

道德具有普适性,对整个社会的所有人,不论身份,全皆适用,道德

面前人人平等。《大学》:“自天子以至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人

之有阶级、等差,各国均不能免。他族之言平等,多本于天赋人权之说。

吾国之言平等,则基于人性皆善之说。以礼之阶级为表,而修身之平等为

里,不论阶级、等差,人之平等,惟在道德"[1]。”

道德是人们评价一个人的一个尺度。一个人若违背社会道德,比

如不仁不义、不忠不孝,那么人们就会给他负面的评价,造成他没有好的

名声,从而对他形成一种来自周边人鞋的社会压力,约束他的行为。另一

方面,对很多人来说,道德是个人良心的自觉遵守,无需周边人群的社会

压力制约。人们对一个人的道德评判,主要来自于这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言

行。所谓“有言者不必直箧”,口头上标榜仁义道德的不必定真的有仁义

道德,因此人们往往“听其言而观其行”然后作出评判。个人对道德的意

见,对己对人,有宽容者,有苛求者。中国文化中多有提倡对自己严格、

对他人宽恕的思想。子曰:“厚以责己,薄以责人。”韩愈:“古之君子,

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道德的阶级学说

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在阶级社会中,道德是指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

行为规范。

它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利益的需要而创造的精神产物。目的是使被统

治者自愿的放弃自己的利益,心甘情愿的接受统治阶级的奴役。

因此阶级社会的道德往往是一种最卑鄙的双重标准,对于不同的阶级

有不同的行为规范。

统治阶级往往把自己的利益等同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要求被统治

者的个人利益无条件的服从虚幻的集体利益(即统治阶级的利益),甚至

必须毫不犹豫的牺牲个人的生命。

编辑本段道德与法律

道德总体而言是凌驾于法律之上的,因为道德来源于人类社会发

展过程中的人文自觉,但它在实践中又具有不能回避的尴尬境遇,因为它

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而就人文而言,我们不能强制要求人们都以这种

标准来要求自己的。并且在各种地区和宗教中的道德要求又是不一样的,

就导致了交流的不便捷。所以说,道德是法律最基本法理的来源,但不能

替代法律而存在。

道德认识形成的过程就是对道德知识的感知、理解、掌握的过程。

道德认识的形成在品德形成过程中是重要的开端。古人说,知之深、爱之切、行之坚,只有具备深刻

的道德认识,才能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知道为何行动、怎样行动,并把道德行为坚持下去。因此,

道德认识始终贯穿于品德形成的各个方面。

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既受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受自己的认识能力、心理成熟程度、

知识基础等内部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因素的不同,往往会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无论在数量上和质量上,

或是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别。

道德认识的形成,主要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信念的确立和道德评价的发展三个方面。

1.道德概念的掌握

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常常是以掌握道德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的。道德概念反映社会道德现象的•

般特征和本质特征,它是对具体的道德现象的抽象概括、掌握道德概念是形成道德认识的必要前提。

掌握道德概念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最初,学生掌握是非、善恶、美丑等道德概念是同具

体的、个别的事物联系在一起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许多具体的道德现象,并从父母、老师那里

获得有关的道德评价。这时,他们就从外部表现、个别特点、直接效果等方面认识社会道德现象和道德规

范的一般特征,开始初步掌握一些粗浅而不准确的道德概念。因此,对他们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

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要按照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规律,提供典型事例和具体榜样,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

价,这样就有助于对道德知识的理解。

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学生通过抽象、概括,逐渐达到对社会道德现象及道德规范的本质特征

的理解。他们开始能以比较抽象的道德规范来评价行为的是非、善恶、美丑,并能在类似的道德情境中发

生迁移。

掌握道德概念、认识社会道德现象的道德特征、有赖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概括力的发展,有赖于理解

道德行为规范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教师应当通过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必要的具体事例,

以帮助学生理解有关的道德知识及其意义。同时,要运用变式规律,剔除同类道德现象的非本质的特征,

突出其本质特征,分清概念的界限,帮助学生掌握概念的实质和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学生理解「道德概念,有的会很快地付诸行动,但有时也会不按要求去做。在心理上.产生所谓“意义

障碍”,就是指学生在头脑中所存在的某些观念阻碍着他们对道德要求的真正理解,从而不能使其转化为

个人信念的心理因素。“意义障碍”可以划分为认知障碍、情绪障碍和行为障碍。“意义障碍”产生的原

因:(1)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不符合学生原有的需要;(2)教师提出要求比较频繁而又不严格检查执行;(3)

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由于学生经验的局限性,对道德要求的实质产生误解;(4)教师提出要求时采取了强制

方式,触犯了学生的自尊心;(5)学生感到教师处理问题不公正等等。因此,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防止这些情

况的出现,促使学生提高道德认识,并自觉地付诸行动。

2.道德信念的确立

道德信念是在已有的道德概念的基础上确立起来的。它既是对道德规范的深刻理解和牢固掌握,又是

同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密切联系的。道德信念可以作为道德动机的高级形式,激发道德情感,推动道德行

为的发生,并表现出坚定性和一贯性。因此,道德信念是道德教育的一个中心环节。

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的道德信念的确立,一般地说,是从初中开始,学生比较自觉的、稳定

的道德信念才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因此初中学生的道德行为也就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原则性和坚定性。

学生确立道德信念不仅取决于道德认识的深度,而更主要的是通过自己或集体的实践活动获得行动的

经验和富有情感色彩的体验,证实并体会到道德要求的正确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可以取得个人

经验,同时,个人经验又被集体经验所验证、所丰富;另一方面,实践的效果可以引起个人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内心体验又会被集体舆论所肯定、所加强。这时学生就会在原有道德认识的基础上确信道德要求的

正确性。获得情感体验,并且产生按道德要求继续行动的决心。这些都有助于道德信念的确立和稳定。

与道德信念密切联系的是道德理想。道德理想是人们对于未来的道德面貌的稳定的想象。人们的道德

理想来自自己的道德信念,而人们对道德理想的持续追求,又会使道德信念进一步发展、坚定。

道德理想同道德信念一样,包含着对所追求的道德目标深刻的情感体验,它既可以作为高级的道德动

机,对道德行为产生定向作用,又可以对道德行为的坚定性和一贯性产生巩固强化作用。

学生道德理想的形成,受到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外部条件和认识、兴趣、情感等内部因素的制约

影响。一般说来,学生道德理想的发展,经历着具体形象理想、综合形象理想、概括性理想等三种水平。

初中学生开始有具体形象理想的水平。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把某些具体的人物形象作为自己道

德理想的目标。父母、教师、同学的要求和愿望对他们影响很大。现实生活中,历史上、文艺作品中的一

些英雄模范人物经常被他们奉为楷模。他们热爱这些人物,对这些人物的言行举止很感兴趣,并以此进行

对比、仿效。高中学生开始进入综合形象理想的水平。在这个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学生把自己敬佩的许多具

体的理想人物的形象加以综合,以能够体现这些理想人物的综合形象,作为自己道德理想的目标。他们不

仅能从理想人物身上鉴别出个别品质,而且还会把这些人物的一些共同品质同自己进行对照。到高中高年

级,学生的道德理想已发展到概括理想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学生的道德理想具有更为明显的概括性。他

们不仅把理想人物的概括形象作为自己道德理想的目标,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人物形象的影响,能

以抽象的道德规范支配自己的道德理想,并且依此进行道德评价和指导自己的道德行为。

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是一项深入细致的工作。对初中学生,教师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学习中的威信,通

过讲故事、指导阅读、组织参观访问、学习先进人物等活动,为学生形成道德理想打好基础。教师要根据

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帮助他们选择道德理想的榜样和分析先进人物优秀的个性品质,引导他们爱英雄、

学英雄,踏踏实实地在行动上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而努力。学生进入到高中阶段,乃是道德理想形成的

重要时期,这时道德理想教育需要进一步加强。教师要切实掌握他们思想的脉搏,帮助他们学习社会道德

规范,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深刻区分现象和本质、主流和支流的界限,确立坚定正

确的远大志向,并排除内外干扰,为追求自己的道德理想而坚持不懈地学习、工作、锻炼。

3.道德评价的发展

道德评价就是学生应用已掌握的道德观念,对自己或别人行为的是非、善恶等进行评价。道德评价的

过程,贯穿在道德认识发展的始终。学生经常进行道德评价,能够不断地加深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

增强自己的道德认识和调节支配自己道德行为的能力,提高自己的道德评价水平。

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道德评价能力是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发展趋势如下。

(D从“他律”到“自律”,即从仿效别人的评价发展到独立地进行评价。

初中学生最初•般只能模仿,重复老师和其他成人的评价。老师、家长的要求看法很容易被他们接受,

成为他们评价的标准。他们比较注意奖励和惩罚,凡是成人夸奖或要求的就容易认为是好的,凡是受成人

惩罚的就容易认为是坏的。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其他成人应当注意实事求是地给学生作出评价示范,不要

轻率地下结论,以免对他们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

能力从仿效别人的评价到学生独立地进行道德评价。

(2)从“效果”到“动机”,即从重视行为效果的评价转向重视行为动机的评价。

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最初比较注重行为的效果,以直接后果如何来衡量行为的是非好坏。随着道德认

识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注重对动机的分析。到高中阶段学生还能够逐渐把道德动机与行为效果结合起来

进行评价。

⑶从“对人”到“对己”,即从偏向评价别人发展到学会评价自己。

初中学生的自我评价往往落后于对别人的评价。他们虽然能进行一些自我评价,但还只能叙述自己行

动的表面现象,不能涉及行动的内部原因和自己的内心活动。到高中阶段学生能“以人为镜”,他们是在

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评价自己的。他们不仅能评价自己的行为,而且逐渐学会认识和分析自己的内

心活动等。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初中学生对别人的评价比较深刻而且严格,对自己的评价就比较笼统、

模糊。到高中阶段,学生才能比较自觉地进行自我评价。并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

我控制等能力。

⑷从“片面”到“全面”,即从带有较大片面性的评价发展到比较全面的评价。

初中学生的道德评价带有较大片面性,他们往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容易做出绝对的肯定或否定。

他们的道德评价还不够稳定,容易发生情境性的变化。进入高中阶段,学生评价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才开

始带有全面、客观、深刻的性质,评价时开始学会区分主要和次要、一贯与偶然,并能把动机与效果、成

绩与过错等联系起来分析;同时还能适当地考虑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和方法。

总之,学生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和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密切相关,也和他们的思维发展与心理成熟程

度有关。教师应当做学生道德评价的模范,经常利用教材内容和学生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典型事例,有意识

地培养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

(二)道德情感的激发

道德情感是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人们在认识道德现象,进行道德评价和考虑采取什么态度时,

是不会无动于衷的,而总会产生种种情感上的体验。人们对社会道德现象及其规范有了认识,社会的道德

要求就转化为人们的道德需要,人们对自己或别人的言论、态度和行动是否符合道德需要,就必然会引起

肯定或否定的体验。它是人们产生道德行为和进行自我监督的一种内部力量,它可以使人自珍、自爱、自

重、自强。因此,教育工作者在提高学生道德认识的同时,应当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

1.道德情感的内容

人们在进行是非评价或考虑如何行动时,总要受到•定情绪和情感的支配,或者激动、振奋、自豪、

心安理得;或者愤慨、不安、厌恶、惭愧等。这些带有道德评价色彩的内心体验就是道德情感。它是随着

人的认识、信念、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道德情感的内容非常丰富,如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革命人道主义情感、责

任感、义务感、自尊感、荣辱感、同志友谊感、信任感等。所有这些情感都与个人的态度和道德信念交织

在一起,成为一个人品德的核心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的教育和道德行为的训练时,应该不断

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促使他们以鲜明的态度对正确和错误的言行做出相应的反应。

2.道德情感的表现形式

(1)道德的情绪体验

这种情绪体验是由于对某种情景的直接感知而引起的。例如当人们进入会场或其他公共场所后,就会

不知不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或是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迅速地制止属自己不当的需要和行为。尽管这种直

觉的情绪体验来得突然且自觉性低,但它仍然和人们过去在道德实践中受到集体舆论的影响和取得行为成

败的经验有关。例如自己或别人出现某种行为曾受到人们讥笑,议论等等。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引导

学生在集体中形成健康的舆论是非常必要的。

(2)与具体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这种道德情感体验是在联想某些有道德意义的人或事物的形象时激起的较向觉的情感体验。比如一个

人想起了岳飞、文天祥、杨靖宇、刘胡兰、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或看到一颗劲松的形象时.,往往会产生一种

对高风亮节、坚贞不屈行为的敬仰之情,于是激情满怀,表现出坚定性或自我牺牲的壮举。显然,这类体

验之所以发生是由于人们受到了生动的道德范例的感染,领会到其中的含义,并铭刻在心的结果。为了培

养这种道德感,教育者应当充分利用有道德教育意义的文艺作品,经常去教育学生或引导学生自己去和这

些人物进行对照是很必要的。

(3)与道德信念相联系的情绪体验

这是一种意识到道德伦理的更自觉的情感体验,是把道德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

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的最概括的情感体验。如爱国主义情感就属于这一类形式,它是和爱党、爱人

民、爱故乡、爱母校、爱国旗、爱领袖、爱祖国的文化遗产和山川地理,对旧社会的厌恶,对敌人的仇恨、

对共产主义远景的向往,对工作的高度责任感等情感交织在一起而形成的。但是只有当人们逐渐意识到个

人与祖国的关系、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以及祖国的繁荣富强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作用时,上述体验才

能成为深厚而持久的道德感。培养这种道德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满足于感染

而不进行必要的说理。对学生动之以情、寓理于情,然后根据其理解能力,学生就会将已有的道德体验在

道德理论认识的基础上加以概括,成为自觉的、深刻的道德感。

(三)道德意志的锻炼

道德意志在人的道德实践中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按照道德规范要求,经历道德

动机斗争,自觉地确定道德行为的目的。第二,积极地调节自己的心理活动,排除内部障碍和外部的客观

困难,执行由道德动机引出的行为决定,或者当行则行,积极进取,或者当止则止,坚忍自制,努力实现

既定的道德目的。

道德意志在由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的过程中起着中介作用。有的学生有了道德认识,也有道德行

为的愿望,但由于意志薄弱,不能做出相应的道德行动。有的学生在道德行为中也能付诸实施,但由于缺

乏毅力或不能抵制诱惑,而不能坚持到底。所以,进行品德培养必须同时对学生加强道德意志的锻炼。

1.让学生获得道德意志的观念和榜样激发意志锻炼的自觉性。

心理学研究资料表明,向学生进行关于意志锻炼必要性的谈话或讨论,可以使其形成意志观念与发展

意志的意向,产生锻炼意志的正确动机,如安伦富里德(Aretfreed)发现,在抵制诱惑情境中,告诉被试禁

令的理由,会产生行为控制的效果。提供良好的道德意志榜样,可以激发学生锻炼意志的愿望。榜样具有

浓厚的情感色彩和感人的精神力量,能深深陶冶学生的情操,鼓舞他们的意志。为此教师应经常向学生介

绍一些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或请英雄模范人物给学生作报告,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意志教育。

2.组织道德行动练习,使学生获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道德意志始终是在道德实践过程中,为实现既定的目的,在与各种困难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

展起来的。为了培养学生的道德意志,提高其自制力和抵制诱惑的能力,应当有意识地为学生在日常生活

和各种实践活动中创设一些困难情境,给他们提供某些克服困难的条件,引起学生的动机斗争和意志行动

上的努力。例如给学生布置一项不能立即引起兴趣但必须完成的任务,并适当地创设一些外部困难。在这

个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给予某些帮助和支持,如鼓励,信任,方法指导,暗示后果等,激发他们克服困难

的决心,使他们经过主观努力并获得成功,从而取得了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严格要求和有规律的生活制度

一个人在道德实践中能严格要求自己、遵守纪律,行动之后能坚持经常进行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

我教育。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习惯有助于意志锻炼和培养自制能力。因此,教师和家长一定要严

格要求学生,帮助他们对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进行妥善安排,形成制度,严格执行。但应注意,教师和家长

不要经常以琐碎的监督去折磨学生,固执地要求学生,这样容易养成他们总是按照别人的暗示去行事,或

跟别人的要求相对抗。所以在培养学生道德意志过程中,教师在合理的范围中使学生在行动上有相对独立

自主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4.按学生意志特征有针对性地进行锻炼

学生的意志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在引导他们进行意志锻炼时,要根据其意志特征,采取不同措施。

有些学生沉着坚韧,往往缺乏主动性和果断性,对这类学生要进行自觉性和果断性教育;有些学生积极活

跃,朝气蓬勃,感情易冲动,常常表现出轻率与鲁莽,对这类学生应加强坚持性和自制力的教育;有的学

生热情主动,而做事不能持之以恒,就应锻炼他们的毅力,如此等等。

心理学的研究资料表明,学生处于积极心境时,表现出较强的抗诱惑能力,而在消极的心境下,抗诱

惑力降低。由此可见,意志和心境有着密切联系。学生在积极的心境中,会感到更有信心和力量。因此,

教师对学生不要经常批评、指责、惩罚,以激起他们的焦虑和烦躁,影响他们的心境,甚至因此产生消极、

厌恶的情绪,阻碍道德意志的培养和发展,应当注意善于引起和维持学生积极的心境,使其愉快地、主动

地接受教育。

(四)道德行为的训练

道德行为是人在其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表现出来的,对待他人和社会的有道德意义的活动。任何品德都

要以道德行为及其效果来表现,来说明的。列宁曾明确地指出:“判断一个人,不是根据他自己的表白或

自己的看法,而是根据他的行动。”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14卷,第226

页。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在掌握有关行为方式的知识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练习与实践形成的。因此,

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包括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这两个方面。

1.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

教师帮助学生掌握有关行为方式的知识,这是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前提。在这方面,教师有许多工作

要做,例如:通过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讲解与练习,使学生熟知学校生活中具体的行为要求;通过

阅读课外读物或课文的讲述,使学生了解在某种道德情境中模范人物行为方式的合理性;组织学生讨论为

了做一件好事应采取的行动步骤;分析与总结学生道德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等。在掌握道德行为方式知

识的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掌握一些行动的具体要求,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此基础I:概括地认识到在不

同情况下决定采取某种行为的客观依据。这种指导、训练,不只是让学生记住几条行动规则,更重要的是

使他们逐渐形成独M地、主动地和创造性地选择道德行为方式的能力。

2.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

道德行为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和实践逐步形成的。学生在掌握了有关行为方式的知识以后,如果能运

用于自己的行动实践,这是转化为道德品质的关键。道德行为习惯是与一定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相联系

的自动化的行为动作,它不仅使学生获得了易于实现道德动机的行为手段,而且还能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去

行动的内驱力。一个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都需要经过自觉地练习和实践才能形成。

中学阶段是学生形成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为了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应注意

下列几点:

(1)激发学生形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意向。

(2)提供道德行为练习与实践的榜样,让学生进行模仿。

(3)创设良好的行为情境,避免重复不良行为的机会。

(4)通过各种有益活动使学生在有意练习中要明确练习的目的意义与阶段要求,要不间断地坚持练习,

并且让学生知道练习的成效,体验到愉快和了解成败的原因。

(5)与坏习惯作斗争。教师要注意及时克服某些坏习惯,在根除坏习惯的同时,要让学生了解其害处,

增强他们克服坏习惯的信心。帮助学生克服坏习惯时,教师要信任学生,切不可说“不可救药”之类的泄

气话,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奖惩来巩固好习惯,抑制坏习惯。

一个社会是否稳定,是否公平,主要看其法律的健全程度和实施情况。而一个社会是否

进步,是否文明,则主要看人们道德认同和道德表现水准的高低。道德建设对于促进物

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2001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是提

高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弘扬优秀文化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是保持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

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在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同时,必须切实加强公民的思想道德建设,真正实现把法制建

设与道德建设、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形成良好的社

会秩序和道德风尚。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辅相成。要建立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那么,为了不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道德建设工作就需要进行检查,然而检查的

内容是什么,评价的标准又是什么呢?

一、道德建设需要评价标准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各级文明委和党委宣传部,在公民道德建设中

担负着指导、协调、组织的具体职责。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了解新情况,分析新问

题,及时发现、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新鲜经验,探索道德建设规律,改进方式方法,

指导面上工作。”“要在各项创建活动中充分体现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内

容,明确具体标准,制定落实措施,力求取得实效。”

公民道德建设的实施情况和实际效果,需要定期进行检查。而检查只有通过量化指

标的衡量,才能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因此,制定一个衡量道德建设发展水平的指标体

系,是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需要。

道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检查和促进工作的作用。通过检查评比,可以分出优

劣快慢,促进竞争,激励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市民群众更加积极地参加道德建设,为

社会文明的发展多作贡献。

道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地区道德水平判断和社会发展走向预测的用途。道德

的继承和发展是以社会的发展为依托的。通过各项指标的检测,可以判断社会的各种动

向,预测社会的发展趋势,为新的道德建设规划的制定,为社会文明的进一步发展提供

真实可靠、全面而又具体的数据。

道德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具有道德价值变化前瞻和导向的功能。由于道德本身所具

有的不断发展进步的性质,衡量道德的指标体系就应该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这样可以

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可以把握公民道德建设的正确走向。

二、道德建设评价体系研究

中央要求,公民道德建设要从基层抓起,要融入到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来。城

市街道办事处是政府的派出机构,是联系社会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组织体系健全,职

责范围广泛,资源比较丰富,又负责社区居委会的领导工作,是推动基层公民道德建设

的重要环节。所以,根据基层公民道德建设的实际需要,本指标体系将适用范围确定为

城市的街道办事处的管辖区域,而对于上面区县政府和下面社区居委会的工作都有关

联。

街道和社区居委会的公民道德建设,关键是要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要加强

道德环境的建设,另一方面要号召人们进行自我道德修养。道德环境和自我道德修养相

互作用,相互促进。道德环境对于公民的思想和行为有熏陶和约束作用,自我道德修养

对于道德环境的形成又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公民道德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设立

“道德环境建设”和“公民道德素质评估”两大部分。

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首先使用发散思维方法,即不分类别、不分层次、不管可行与

否地广泛选取指标,凡是与道德评价相关的指标都尽可能地找出来,这样一共选取了180

多个指标。然后再用聚合思维的方法,将指标进行分类,并考虑指标的层次性和可行性,

最后确立了7个一级指标、20个二级指标和100个三级指标。

在评价“道德环境建设”的指标中,大部分都是街道和社区居委会已经开展的实际

工作演化出来的指标,这样有利于指标的可操作性,也不过多增加街道接受评比检查时

的负担,如“道德建设规划、计划”、“人均文化教育投入”、“小广告治理情况”、

“文体活动组织次数”等;也有一些指标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如“单位文化资源共享率"、

“公共艺术环境”、“社区报发放覆盖率”、“老人精神慰藉人次”、“社区民主自治”

等。对于“道德环境建设”的指标确定比较容易,因为数据容易取得。

可是,对于公民的道德水平,直接对个体的评价几乎是不可能的。由于道德是人们

的一种高尚的精神境界,其道德的表现往往都是内在的,即对道德规范的认知和对•自己

的自觉自愿的约束。除了一些慈善的道德行为有外在表现,如扶贫济困、志愿服务、公

益劳动、助人为乐等等,这些行为是可以通过量化指标衡量的,而道德行为绝大多数都

是不为,如不妨碍他人、不粗俗无礼、不破坏环境、不白私自利、不违反法规,等等。

对于这一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