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文质兼美成华章_第1页
+高中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文质兼美成华章_第2页
+高中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文质兼美成华章_第3页
+高中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文质兼美成华章_第4页
+高中语文高考写作指导+文质兼美成华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的锤炼

写作的语言,是相对稳定的一种能力,也是区分写作能力高低的最重要依据。怎样才能让自己的作文语言靓丽起来呢?例如:写热

很热?

非常热?骄阳似火,没有一丝风,树叶低垂毫无生气……避免用写作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眼例如:写说比较以下三句话:

张三说:“……”;

张三无可奈何地说:“……”;

张三摊了摊手,一副无可奈何的样子:“……”让人物说话有多种方式,可以不用出现“说”而是在语言前面加上动作和神态。

阿Q在这刹那,便知道大约要打了,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果然,拍的一声,似乎确凿打在自己头上了。(鲁迅《阿Q正传》

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分析:“抽紧”“耸了”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摹出阿Q等候挨打的样子,“等候”则表现出阿Q主动接受惩罚而不敢反抗的奴性人格。

艾青抓住“家”和“客”这一矛盾关系,用了“客”这一有悖常理的名词,表达了“我”在家里的陌生感和拘束感。然而,诗人又特意加了一个形容词“新”,使“我”在家里的陌生感和拘束感得到极大的强化,反衬出“我”在大堰河家里得到的爱与温暖使人难忘。小结1:锤炼词语

要使语言鲜明生动,新颖脱俗,应尽可能选用那些具体、形象、内涵丰富的词语来写景状物、表情达意。尤其要重视对动词、形容词的锤炼。作文语言的锤炼之升格1、词汇量要尽量多示例一:人生之蹭蹬,常十有八九,我们唯有坚韧不拔之志,方能转厄为顺。示例二:

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简而言之,那时跟现在非常相像,某些最喧嚣的权威坚持要用形容词的最高级来形容它。说它好,是最高级的;说它不好,也是最高级的。示例三:今天的青年与83年前的青年血肉相连,精神赓续。无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光辉征途,还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蓝图,都热切呼唤新时代的青年的敢于担当、敢于作为。cènɡdènɡ,困顿;失意。陆游有“少慕功名颇自奇,一生蹭蹬鬓成丝”之句。《蹭蹬》gēngxù,照原样继续下去。作文语言的锤炼之升格1、词汇量要尽量多(1)词语要丰富(古汉语、反义词、生僻词、近义词)示例一:专注于日积月累,所以成功才能举重若轻、驾轻就熟。然而,也有许多人,并不懂得这个道理,或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或是工于取巧、偷奸耍滑。殊不知,拔苗助长必适得其反,急功近利必自毁长城。成于坚忍,毁于急躁,倘若“时间感”被急躁和盲目所驱使,急不可耐、急于求成,到头来只会是万事归空、一无所成。示例二:

方法不行,功败垂成,任你拼了个七死八活,却让你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做事仅凭一腔热血,只靠学识修养,不见得会成功。做事,总是要讲究方法的,唯有行之以方,才能收之以利。示例三: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但同样也是一个机遇与诱惑并存的时代。90后开始踏入社会,却也有一些青年人似乎看破红尘滚流,早已“累觉不爱”;阔步奔走的00后,也有人调侃着“矮穷丑”和“土肥圆”,艳羡着“高富帅”和“白富美”……社会也给一些青年群体贴上诸如“丧”、“佛系”等标签。作文语言的锤炼之升格1、词汇量要尽量多(2)俗语要丰富(成语、俗语、网络流行语)原句:她长得很瘦。

修改:她瘦得如

。秋天的田野上一颗孤零零的高梁。(运用比喻,更加形象)朗读下面的语段,分析好在哪。

如果不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客观报道,和平年代的人们还会记得战争的血腥,警醒战争的再次降临?如果不是《海豚湾》的真实记录,品尝美味佳肴的人们会想到海豚的惨叫,思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如果不是《道德观察》的鲜活案例,悠然自得的人们会反省人性的卑劣,警惕自己重蹈覆辙?我们渴望光明与温暖,我们希望文明与有序,但我们不能否认世界有阴暗存在。正如鲁迅揭露中国人的劣根性,只是为了寻找救世之良方。

小结:句式变化,表达强烈的感情;借助关联词,表现逻辑性。

句式举例:“难道……难道……”“当……当……”

关联词语,体现句子逻辑关系:“尽管……但是……”“之所以……是因为……”“如果……怎么会……呢?”“假如……就能……吗?”“……然而……”等。小结2:巧用修辞,变换句式

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

排比句——给人一种一泻千里的气势之美。

对偶句——给人一种音韵和谐的整齐之美。

比喻句——给人一种形象生动的真切之美。

设问句——给人一种回旋思考之美。

反问句——给人一种不容置疑的铿锵之美。

……作文语言的锤炼之升格2、句式使用要灵活

示例一:

可曾想过,是什么使我们的国家日益强大?是什么让我们的生活日新月异?是天时地利?不,是奋斗不息!

示例二:

抗疫一线的“铿锵玫瑰”,用她们在这场严峻斗争中的行动和精神证明,她们不愧为新时代的中国女性,不愧为中华民族的巾帼英雄、女中豪杰!(1)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示例一:厉害了,我的国!

我爱你,可爱的祖国!

好神奇啊,这片土地!示例二:壮哉,那永远的苏武!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啊,我们永远的苏武!(2)倒装句: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前置示例一:大道不孤,人类必胜。

不惧风雨,勇挑重担。

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银河。

千锤百炼的钢最硬,风吹雨打的松最挺。示例二:每当国难来临,我们中华儿女便会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用火一样的赤子之心去战斗,用海一样的宽广胸怀去奉献,用山一样的坚实力量去抗击。示例三:自卑者无自信,无自信者无勇气,无勇气者无行动,无行动者无成功。可见,有时候你的失败不取决于你的才学,而是取决于你的自信。抛去自卑心,获取自信心,才能踏上成功之路。示例四:我以爱心帮了你,你以爱心帮了别人,别人再以爱心帮了我。这种爱心传递,正是爱的真意所在。(3)修辞句:对偶句、排比句、顶真句、回环句示例一:各民族人民,海内外炎黄子孙,人人同心,个个戮力,尽志尽力,便能铸就一座屹立不倒的长城。示例二:众人拾柴火焰高,(所以)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优势得到彰显;正是这万众一心的人和优势,(所以)才使中华民族一次次渡过劫难,获得重生。示例三:如果说人心凝聚成一面铁壁,那么意志便是火焰,将铁壁炼成钢,又将铸钢为城墙。示例四:集体主义属于我国的人文传统,在此基础上不仅形成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良好社会风气,还创造了坚固凝实的家国体系,更缔造了打不倒、摧不垮、磨不灭的中华文明。示例五:众志成城虽然是一个普通的词汇,但在我眼里她却具丰富的内涵和磅礴的力量。(4)关系句:条件、因果、假设、并列、递进、转折、目的、顺承原文: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修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感谢小草教给我坚强;“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感谢落花教给我奉献。

生命有时是“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的无奈,但更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生命有时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的困窘,但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迈与乐观!小结3:适当引用,增添文采

精当灵活地引用古今中外的诗文佳句、歌赋名言、警句俗语等,既可以展示我们丰厚的文化积累,又可以增加作品的灵动色彩和文化底蕴,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示例一:西南联大莘莘学子与教授们是我们的典范。雨声扰课,他们于教室内静坐听雨;空袭轰炸,他们在防空洞中孜孜不倦。示例二:你的样子我们铭记在心,你的精神我们世代传唱,你的勇气我们继承发扬,因为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让14亿中国人都成为你的样子,我们就能在春暖花开之时,看到你脱下防护服、揭开口罩露出灿烂的笑容。示例三:在城市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示例四:岁月行走,或许我们已经看不见枪林弹雨中前赴后继的身影,也看不见硝烟弥漫中高高飘扬的旗帜。但时代转轮的指针已落在这一代青年身上,青年责无旁贷。作文语言的锤炼之升格3、语言表达形象化描写句、抒情句、情景交融句、散文化语句【文题速递】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里记述了一个故事,张瀚初任御史,去拜访好友王廷相。一路上他看见两个轿夫都穿着新鞋,走路很小心,生怕弄脏了,便择地而行。这时突然下起雨来,道路变得泥泞,一不小心踩入水坑,于是轿夫就不复顾惜地向前走了。

王廷相听说此事,就告诉张瀚:“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①”张瀚记住此言,终身不敢掉以轻心,一生清廉为官,遂成名节。

读了这则故事,你得到怎样的启发?

要求:请修改所给初稿。PS:①修身立命的本源和道理就是这样的,倘若做错事走错路,以前的种种美好将会不复存在了.【初稿】

守住心灵的那份洁白

①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太多的欲望抑制了我们的追求,玷污了我们的心灵,所以面对社会的种种诱惑,我们都应该守住心灵的那份洁白,守住心灵的那种高度。(材料作文的观点提出,最好简单地点一下材料,这样更显得贴近主题。)

守住心灵的那份洁白,能赢得人生的最高境界。屈原出身贵族,生活无忧,但是在“举世皆醉”中,他不愿苟合,而是执着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即使被放逐,也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最终跳进汨罗江,留下了高贵的人生境界。(引用屈原的例子较为典型,但是叙述语言略显幼稚,缺乏艺术感染力,需要锤炼一下。)

③霍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