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国家开放大学(国学经典选读)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可谓知矣。A、敬鬼神而远之B、智者知人C、为生民立命D、先难后获2.现代学科,中国传统学术被划分为哲学、史学、宗教学、伦理学、文学、民俗学、艺术学、目录版本学等。3.《黄帝内经》中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说法,其实是说治病养生和治国的道理是一样的。4.“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的意思是()。A、那个仁厚的人就是自己想帮助别人树立起来,自己想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就近舍远,由近及远地施行仁爱B、那个仁爱的人,就是自己想要树立起来,也想帮助别人树立形象,自己想要达成目标,也想要帮助别人达成目标。能够接近取来就用的便利条件,可以说是仁德的方法了。C、一个仁人,只要自己想自立,便也帮助别人自立;自己想要通达,便也帮助别人通达。能够就近以自己的心作比而推及别人,已经可以说是实行仁德的方法了。D、夫子之仁德,就是自己欲立而且也要立人,自己欲通达,也要助人通达。能够就近取得帮助,可以说到处都能够表现出仁爱之心了。5.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的“中庸”的意思是()。A、中庸:就是中规中矩的道理,或者“中庸”就是调和、折中的意思。B、中庸:就是关于做事做人的一般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不左不右的意思。C、中庸:就是关于心理平衡地做事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中正、中行的意思。D、中庸:就是关于恰到好处的常理,或者“中庸”就是用中、中行的意思。6.“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大致意思是:第一个难处在于不能摆脱名利的束缚,第二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喜怒对自己的影响,第三个难处在于不能离开声色的干扰,第四个难处在于不能撇开滋味的妨碍,第五个难处在于不能消除神虑消散的负面影响。B、此句大致意思是:人生有五大难题,每一个难题都要好好解决,如果不解决就会发生疾病和混乱。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D、此句出自《千金要方》。7.“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的恰当意思是()。A、知道其荣耀,却安守其卑辱,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为了天下而虚怀若谷的人,在品德上达到满足完美的境地,就可以重新归于简朴了。B、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浑全未破的原始、真朴之地。C、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常德上达到了完美的境地,并复归于原初的真朴之地。D、深知身份荣耀,却安守卑辱的位置,其胸怀如同山谷一样博大。成为天下川谷一样的人在仁德方面永远不知足,循环往复地从简朴之道开始。8.“望人者不至,恃人者不久。君欲治,从身始。人何可恃乎?”的意思是:寄希望于别人的人,不会达到自己的目的,依赖别人的人不会长久。您要想治理好国家,还是从您自身做起罢!别人有什么可依赖的呢?”9.训诂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的学问。10.简述教材所举的研读《楚辞》的基本书目。11.所谓王道,即以仁义、礼教治天下。12.“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D、此句出自《大学》。13.(),()。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14.成语“沉鱼落雁”出自()。15.中国文学的特质体现在哪四个方面?16.《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17.天地人,万物之本也。天生之,地养之,人()之。(董仲舒《春秋繁露》)A、养B、化C、成D、生18.诸子百家有哪些主要学派? 19.子曰:“惟仁者能好人,能恶人。”——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孔子说: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B、孔子说: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C、孔子说:只有仁者真正懂得爱什么人,憎什么人,因为仁者有分辨善恶的标准,所以待人接物便能做到好恶分明。D、孔子说: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20.“ 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B、此句意思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要商量要研讨,才能逐步增加通晓和缜密的能力;对于所学新知要训练要累积,才能慢慢转化为深刻透彻的智能C、此句是孔子的名句D、此句中的“遂”:是通达, 通晓,洞达之意21.《战国策》是经由汉代学者()重新整理定名的。22.“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是说:“人人都可以记住,学习没有别的方法就是要不知疲倦和不厌烦。”B、此句意思是:“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C、此句中的“识”:是与“记”字通用,(默默然)领会在心之意D、此句出于《论语》中2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邪?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所迷,其日固久。”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大致意思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物极必反、苦尽甘来,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人们不要再被迷惑,要认清事物的矛盾本质,这样就可长治久安、牢固不破了。B、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但是,像这种祸福循环,物极必反的道理,有谁能够了解他的究竟,有谁能在无形中去认识这些真理呢?所以,本来是正直的道理,人们却认为那是奇谈怪论;本来是善意的教导,人们却认为那是妖怪的行为。因此使世人迷惑于邪正善恶的分辨中,这种日子,已经很久了。C、此句主要意思是:中,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行的大道。假如能够把中和的道理推而及之,达到圆满的境界,那么天地万物,都能各安其所,各遂其生了。D、此句中的“所迷”:指所迷惑的东西。24.中国古代神话主要集中于()和《淮南子》两部书中。25.“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B、此句意思是:“君子如果离开了仁德,又怎么能叫做君子呢?君子没有哪怕是一顿饭的工夫会背离仁德的,就是在最危急的时刻也必须按照仁德去办事,就是在颠沛流离、困顿挫折的时候,也一定会按仁德去办事的。”C、此句中“颠沛”:指困顿挫折。D、此句出自《论语》。26.子思受教于老子的高足曾参,子思的门人再传孟子。后人把子思、孟子并称“思孟学派”,因而子思上承曾参,下启孟子,在孔孟“道统”的传承中有重要地位。27.“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意思是:“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这样可以叫做‘仁’了。”B、此句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仁厚之心,做事莫过于讲求仁义了。C、此句中的“难”:是付出,奉献之意。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先难后易,可以较好地完成。28.魏晋南北朝儒经转型期的标志是什么?29.“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以下选项中,对这句话理解有误的是()。 A、慈者,所以使众也:对子女的慈爱,可以用于统治民众B、弟者,所以事长也:弟弟要侍奉兄长C、这句话是把家庭道德与治国行动相联系D、孝者,所以事君也:对父母的孝顺可以用于侍奉君主30.开凿门窗修建房屋,有了门窗和四壁内的空间,才有房屋容纳和通气的作用——这是老子说的“无”的作用。31.古人的养生理论十分完善,以下符合传统养生原则的是()。A、小李喜欢炒股,股市波动经常影响他的情绪B、小胖性格达观,不太看重得失,不过分思虑C、丽丽性格开朗,爱交朋友,经常泡吧、聚会到半夜D、小陈爱吃蔬菜瓜果,尤其喜欢买新鲜的反季节蔬果32.孔子身处乱世,所主张的“仁政”治国的思想得到了施展空间,他不仅政治上得志,而且在教育上收获甚丰,创立私塾,弟子三千,有名者七十二人,为后世乐道。33.关于“国学”,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张之洞主张“西学为体,中学为用”B、国学的概念和内容从古至今始终如一,一成不变C、季羡林认为,国学应该是“大国学”D、追溯“国学”一词,最早出自《论语》34.“经学”是以道家经典为研究对象的学问。35.“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别人不了解自己,却能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品格吗?”B、学生不知道努力学习,教师也不要生气,要循循善诱,这不才是真君子吗?”C、别人不知道没有关系,自己了解自己就行,不是君子就要装君子。D、别人不了解自己就马上生气,这哪里是君子所说的品格呢?3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恰当意思是()。A、“道”的运动变化是表面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道”的运用特征是表面柔弱的内心刚强的。B、“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C、“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不是“道”的运用特征。D、反方向运动,说明事物总是物极必反;欲强则弱,欲刚则柔,说明事物总是适者生存。37.“有教无类。”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是说:“人人都可以接受教育,没有区别。”B、此句意思是:教育是平等的,不论贵贱贤愚都给以教育C、此句中的“教”:是指学校教学、教师从教、师傅教导之意D、此句出于《论语》中38.有位国学大师把中国的传统学术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和文学,他是()。A、邓实B、刘师培C、章太炎D、季羡林39.关于传统学术的分类,筹划最早的是老子。40.君子上交不谄,下交不渎。——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C、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D、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41.孔子认为,陪着君子说话,不需要察言观色,直说即可。42.关于仁爱,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道德仁爱应该是一切行为的前提和归宿C、仁者爱人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达到“仁”的一个途径43.()先秦诸子主张“天治天事,人治人事”。44.“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此句出自()。A、《论语·卫灵公》B、韩非子《韩非子·解老》C、王守仁《大学问》D、范仲淹《岳阳楼记》45.上善若水,(),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A、水有七善B、水善利万物而不争C、天下莫柔弱于水D、江海所以能成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46.孙思邈是唐代著名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后来人尊称其为“药王”。他编著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反映了唐初医学的发展水平,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极大。47.墨子认为为政之根本是()。48.中国传统学术及其知识体系主要集中在经、史、子、集“四部之学”之中。49.老子如何论天道与人道之不同? 50.“默而识之”里的“识”在古代汉语中是与“志、记”字通用,所以“默而识之”这句话是说:做学问要懂得知识,要多学习知识,要识人,要默默地学习知识,不要大呼小叫。51.“集”包括了各种诗文集子。52.大学之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B、在为万世开太平C、在止于至善D、在亲民53.“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是“()”。54.王守仁是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犯罪”。55.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A、腹心B、手足C、父母D、犬马56.简答《尔雅》的研究价值?57.祖国医学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以下不符合传统中医理念的是()。A、顺从自然,按照四季交替的自然秩序养生B、喜怒有节,喜怒有度C、不治已病治未病D、滋味不绝58.孔子主张“以直报怨”,他认为,一个人隐瞒着心中的怨恨而与他人做朋友,是可耻的。59.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焉。A、一家B、天下C、一国D、一人60.钱穆推荐的《论语》注释是哪四种?作者是谁? 61.写出道家与法家的价值序列。 62.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63.“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一句中的“率”恰当意思是()。A、率性而为B、遵行,遵循C、率领,领导D、率先,领先64.《论语》是孔子的著作。6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呢!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C、此句出自《老子》。D、此句出自《论语》。66.道、儒、墨、法各家的主要主张是什么? 67.《孟子》在仁义和民本思想四个方面的讨论是什么?6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人在有关生死的关键时刻,才知以往建立的情谊的真假;在贫穷与富足的不同状态,才知世态人情的冷暖;在贵贱不同情形,才显现友情的真伪。B、君子相处和谐而不结党,小人结党而内部并不和谐。C、道德高尚的人,与地位比自己高的人交往,不奉承讨好;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交往,不轻慢高傲。D、君子与人交往, 对上不奉承拍马, 对下不傲气凌人。69.“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A、所以,有和无相互生成,难和易共同成长,长和短相互形容,高和下一起倾斜,声和音相互呵护,前和后相互追随。B、所以,有和无相互对立而生,难和易相互对立而成,长和短相互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相互对立而呈现,声和音相互对立而产生协和,前和后相互对立而产生顺序。C、全句表现的是老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说明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又都是互相依存的。D、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70.孙子,名武。后世尊称他为“兵圣”,东方兵学的鼻祖。71.荀子批判儒墨:“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72.唐代兴起的用文言写作的短篇小说被称为()。73.庄子著有《庄子》一书,又称《南华真经》。74.孔子说:“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这段话是说,如果一个人把《诗经》倒背如流、烂熟于心,但给他一个事情做,他却怎么也完成不好,让他出去跟人谈个话也谈不好,那么这人就算把《诗经》都背会,又有什么用处呢?这里所说的是学以致用的问题。75.“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的意思是()。A、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B、仁者见它说是仁,智者见它说是智。比喻仁者和智者都喜欢从自己仁爱的立场和智慧角度去看待同一或不同一事物的。C、仁者见到他就说要去爱他,智者见到他就说要去启蒙他。比喻教育者对同一个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教育立场或方法。D、仁者见到他就说仁爱之语,智者见到他就说智慧之语。比喻一个人会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意思是:君子以自己所处的地位行事,不谋求本职之外的事。2.曾参、闵子骞、孝己都以“忠”著名。3.“孩提之童,无不知爱其亲者,及其长也,无不知敬其兄也。亲亲,仁也;敬长,义也;无他,达之天下也。”的比较恰当的意思是()。A、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亲爱自己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这没有其他的原因,因为这两种品德是通行天下的B、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爱护他的亲人的;等他长大后,没有不知道尊敬他的兄长的。亲近亲人,是仁;尊敬师长是义;心里没有他人,只有自己是行不通的C、年幼的孩童,没有不知道亲爱自己父母的;长大以后,没有不知道尊敬兄长的。亲爱父母,是仁的表现;尊敬兄长,是义的表现;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人可以帮助你,达到天下至圣的境界D、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能够离开父母亲人的,长大之后,出门在外,没有能够离开亲朋好友的;亲亲爱爱,是仁的表现;恭恭敬敬,是义的天下。天底下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比父母和亲友更重要的了4.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5.孟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6.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孔子说的“五者”为()。A、历史上五位奉行仁义的人B、金、木、水、火、土C、仁、义、礼、智、信D、恭、宽、信、敏、慧7.《黄帝内经·素问》认为人要顺应季节的变化来养生,依照《黄帝内经》的说法,冬季人们应该怎么养生最为适宜()。A、早早起床,漫步在庭院里,舒展形体B、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相仿佛,收敛神气C、早早起床,让心中不存在郁闷,对外界事物保持兴趣D、早睡晚起,等到天亮才起,使神志深藏于内8.“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用武力使人屈服,并不是真的让别人真心服气,只是力量不足罢了B、君子要以中庸之道,使人心服口服C、用武力使人信服的人,别人不一定心服,是因为他打不过人缘故;用道德感化使人信服的人,别人内心服了嘴上也不服D、倚仗力量来使人服从的,别人并不是真心服从,只不过力量不足相敌罢了;依靠道德来使人服从的,却是心悦诚服,好像七十子归服孔子一样9.“吾不试,故艺”这句话的意思是()。A、我没有盲目尝试,因此有时间掌握很多谋生的技能B、我考试做官不成,所以从事艺术C、我没有做过官,所以掌握了很多谋生的技能D、我没有做过官,就掌握了“六艺”10.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作为一代理学名家,著述甚多,主要有《史记》、《楚辞集注》及门人所辑《四库全书》等。11.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一句中的“畏”的恰当意思是()。A、畏惧B、畏缩C、敬畏D、崇敬12.下面出于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语句有()。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C、是进亦忧,退亦忧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1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的意思是()。A、自己所以不想要的原因是,别人不要的强加给了我们。B、凡是自己不喜欢别人对我们做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施加到别人的身上。C、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就不要去做,也不要让我们喜欢的人去做。D、凡是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要强迫地送给别人。14.庄子的思想立足于哪两个基点?15.韩非对儒墨之学怎么看?16.指事字指纯用点划描摹物体的字。17.“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是()理想。18.“总揽其全”的先秦学术是()。19.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2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A、此句中的“反”:即复,相反相成,对立转化B、此句是指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C、此句中的“动” :指“道”的循环运动方式D、此句意思是“道”的运动变化总是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变化的,处事柔弱、不争、谦下,才是“道”的运用特征21.南宋时,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22.“人皆可以为尧舜”是说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23.痛斥荀子乡愿、卖孔的是()。24.大学之道,(),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A、在明明德,在亲民B、在名名德,在亲民C、在明明德,在兴民D、在明名德,在亲民25.《国学经典选读》教材所选国学经典语录123句,正是中华民族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文化特质交汇融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基本价值观和独特生活方式的载体,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26.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A、德B、教C、礼D、仁27.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一句中的“中庸”的恰当之意是()。A、恰到好处的常理B、极致的常理C、中规中矩D、平庸的做法28.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义”,荀子继二人之后提出“礼”,重视社会上人们行为的规范,反对神秘主义的思想,重视人为的努力。29.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三省”指的是()。A、传不习乎?B、与朋友交而不信乎?C、为人谋而不忠乎?D、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30.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的恰当意思是()。A、孔子说:“天何曾说过什么呢?春夏秋冬按天时运行,万物因而生息循环,天何曾说过什么呢?”B、孔子说:“天何曾有言语呢?四个时令运行,百物生长,天何曾说话呢?”C、孔子说:“天怎么有语言呢?四季运行在天地之间,百物茂盛生长,天有什么说的呢?”D、孔子说:“天呢!怎么说这样的言语?四时运转得很快,万物生长得茁壮,天呢用雨水说话。”31.“国学”一词,出自《周礼》,该词的原义指的是中国的学问。32.子曰:“君子有三畏()。” A、畏天命B、畏大人C、畏孔子之言D、畏圣人之言33.“行成于思,毁于隋。业精于勤,荒于嬉。”是韩非子的名句。34.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35.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一句的恰当意思是()。A、孔子说:“恭敬而没有礼貌就会劳顿,谨慎而无礼貌就会恍惚,勇敢而无礼貌就会忙乱,直爽而无礼貌就会纠结”B、孔子说:“注重外在的恭敬,却不知礼,就会徒劳;注重外在的小心翼翼而不知礼,就会匆忙;勇往直前,却不知礼,就会乱了阵脚;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绞痛。”C、孔子说:“恭敬不如从命,恭敬知礼,就会劳而有获;谨慎而知礼,就会避免草率;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妄为;直来直去,却不知礼,就会。”D、孔子说:“注重外貌态度的端庄,却不知礼,就未免劳倦;只知谨慎,却不知礼,就流于畏葸懦弱;专凭敢作敢为的胆量,却不知礼,就会盲动闯祸;心直口快,却不知礼,就会尖刻刺人。”36.中国传统的四部之学指()。A、集B、子C、史D、经37.“凡为天下国家有九经,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民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中的“子庶民”:是以平民为子。B、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C、此句是说:治理天下和国家有九条准则:修养自我;尊重有才能的仁;敬爱自己的亲人;敬重大臣;体谅群臣;把老百姓当成自己的孩子;吸收、招纳各种技艺的人才;优待远方而来的客人;安抚诸侯。D、此句中的“体”:指体恤,体察;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38.从认识的角度来讲,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五千年历史中未曾间断的文化。39.何为训诂学?学习训诂学有什么意义?40.“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一句恰当的意思是()。A、所谓的仁爱之人,是说其中有人欢欣地去爱别人;他喜欢的人很有福,而他厌恶的人就有灾祸B、所谓的仁爱之人,是说他从心底里很高兴很自然地去爱别人;他喜欢别人也有福,而且不喜欢别人有灾祸C、仁义的人,所谓从他的心里乐意接受别人的爱护之意;他令人可喜的给予别人幸福感,而且给予恶人祸患D、仁爱的人,是所谓真心欣赏他人爱护他人的人;是喜欢有福同享的人,不喜欢有祸共担的人41.“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中悌:tì,本义:敬爱兄长,亦泛指敬重长上。B、此句中“愠”:生气、怨恨之意,指心中有烦厌、厌恶、怨恨之感。C、此句意思是:“学习要趁年轻,工作之后有余力再去学习文史哲。”D、此句意思是:弟子们小时候在家里,就要听父母话,要孝顺父母;长大了出门在外,要敬爱兄长,尊重师长。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亲自积极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可以学习典籍、文章了。42.北宋的程颢与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两人不但学术思想相同,而且教育思想基本一致,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在洛阳讲学,故世称其学为“洛学”。43.中国以儒家为主体的传统文化对鬼神、生死的态度,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敬鬼神的目的是使人追怀往古,不忘记自己生命的由来B、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C、儒家重视现实生活,主张不敬鬼神D、对鬼神应采取尊敬而不迷信的态度44.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顺应自然,在乱世力求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而无拘束的精神自由。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45.假借与转注一样,都是造字法,是解释文字既定意义的一种方法。46.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47.由子学看中西哲学的方法差异有哪些?48.谈谈阅读儒家经典的三大原则和四种方法?49.“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的意思是()。A、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B、恭侯客人时要有礼貌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地对待客人就会得到众人的拥护,信任别人就会得到他人的信任,敏捷地做事就会快速见效,给别人恩惠就会使人满足。C、恭敬不如从命,过于宽松不会得到大众的拥护,信任别人还要任用别人,敏捷地做事使人有功,互惠才是使人满足的根本。D、恭敬待人就是不要公开场合侮辱别人,人们都是喜欢宽大为怀的,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敏锐而且有效率地做事,恩惠足以使人感到欣慰。50.儒家集大成者是孔子。51.“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是()。A、因此,圣人以无为的态度行事传递无声的教诲。B、所以用圣人思考问题的方法对待问题,保持无为的心态,身体力行地做事,以身作则。C、此句出自《老子》第二章。D、是这样的,我们要把圣人无为而治处理事情的做法,应用到教育方面,就是提倡默默无闻或不说话不沟通不管理的教育方法。52.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人所迷,其日固久。A、一阴一阳之谓道B、中庸之为德也C、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D、正复为奇,善复为妖53.孔子的亲身体验是:“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是说一个人整天连饭都不吃,觉都不睡,天天在冥想,是没有益处的,还不如去好好学习。54.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出自《荀子》。B、此句是告诉人们做事要有恭敬之心,做事莫过于没有后悔。C、此句中的“远”:指避开,不亲昵。D、此句意思是:孔子答道:“把心力专一地放在使人民走向善与德的道义上,敬畏鬼神而保持高远的距离不随意亲昵,这样可以叫做‘知’了。”55.以子学学派的地域性特点简介几个主要学派。56.吕不韦组织门客编写的《吕氏春秋》,汇集了先秦各派学说,“兼儒墨,合名法”,史称“杂家”。57.老子说“域中有四大”,请问是哪“四大”?它们之间是怎样的相互关系?58.子夏认为,君子有三变,“三变”指的是()。A、望之俨然B、即之也温C、子温而厉D、听其言也厉59.国学的范围,在晚清民初发生了变化,由中国传统学术的四部之学(经、史、子、集)转变为现代学术七科之学(理、工、农、医、文、法、商);其内在精神血脉是不同的。60.“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孔子教授学生要精通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以及各种职业、技能、爱好等。B、“默默地记住知识,勤奋学习不知厌烦,循循善诱不知疲倦,有谁会让我做比这更多的事情呢?”C、“默默地去做好事,学习不知厌烦,教学不知疲倦,对于我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事情吗?”D、“默默地把知识牢记在心,勤奋地学习不知厌烦,教诲别人不知疲倦,对于我来说,还有什么遗憾呢?”61.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很,以危父母,五不孝也。”——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孟子说:世人所谓不孝的行为有五项:四肢懒惰,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一不孝;博弈饮酒,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二不孝;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C、穷困也乐,显达也乐,穷困显达像春夏秋冬,得道至这种境界,穷困显达都无所谓了。D、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也是一种生活的乐趣。用不义手段而使自己大富大贵,这些对我来说,就如浮云般一般轻。62.会意字是由两个以上意符构成的字。63.汉字强化了民族的凝聚力,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64.()、()为先秦显学。65.以《周礼》作为衡量标准,传统学术分为经、史、子、集四部。66.“克己复礼”是孟子的主张。67.“间世”是()主张。68.“道未始有天人之别,但------ ”之后的三句话是()。A、在天则为天道B、在地则为地道C、在法则为法道D、在人则为人道69.子曰:“君子不器。”——此句恰当的意思是()。A、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皿一样小家子气。”B、孔子说:“君子不是器物,可以随便装东西。”C、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作用仅仅局限在某一方面。”D、孔子说:“君子不能像器具那样固定了形状,要么方要么圆。”70.周代国学的教育内容是礼乐文化,周代以后国学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目标是培养修己治人之才。71.吕思勉认为,中国学术纯属自创的是()阶段的学术。72.浅谈研究国学应具备的素养?73.“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不辱,其下能养。”——此句的恰当之意是()。A、喜好钱财,偏爱妻子儿女,不顾及赡养父母,是三不孝;放纵声色欲望,给父母带来耻辱,是四不孝;逞强好斗,因而危及父母,是五不孝。B、孝子只要对父母怀有深爱,一定心怀和气;心中和气,表情必然欣悦;表情欣悦,面容必然柔顺。C、“孝分三种(境界),最大的孝是尊重双亲,其次是不使他们受辱,再其次是能赡养他们。D、君子应刚毅坚卓,发愤图强;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74.从子学的内容回答中国哲学关注的问题是什么?75.道家主要代表人物是()、()。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正确3.参考答案:正确4.参考答案:C5.参考答案:D6.参考答案:A,D7.参考答案:C8.参考答案:正确9.参考答案:正确10.参考答案: 研究《楚辞》的代表性性作有如下几种: 1、王逸的《楚辞章句》 2、洪兴祖的《楚辞补注》 3、朱熹的《楚辞集注》11.参考答案:正确12.参考答案:A,C,D13.参考答案: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14.参考答案:《庄子》之《齐物论》15.参考答案:中国文学有着与西方文学不同的特质,就文体来说,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诗歌重抒情而轻叙事西方文学有着发达的史诗系统,如《荷马史诗》等。但中国古代却没有,蒙古族和藏族的史诗也是后来才整理出来的。中国诗歌重视感情的表达,而轻视对事件的叙述,这是一个基本倾向。二、小说重情节而轻人物中国传统小说重视情节的叙述,相对忽略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这是由于中国小说在明清时期,多出于说书人表演的缘故。中国具有发达的史传系统,侧重刻写历史人物,小说有一部分是从史传系统中分化出来年,在形式上多有要采用纪传体,不可避免地更注重对故事情节的刻画。三、戏曲重写意而轻情节中国古典戏曲与西方戏剧之间存在很大差异:中国戏曲追求的是一写意性,而西方戏剧追求的是写实性。西方的戏剧重视三一律,即要求时间、地点和人物要有一致性。中国戏剧的写意性表现在:一是程式化;二是抒情性;三是虚拟性;四是综合性。四、文论重参悟而轻分析西方文论靠的是逻辑的力量和推理的过程,因而其文论重思辨。中国文论则重参悟而轻分析,在表述话语上常常点到辄止。中国艺术讲究感悟,感悟完全是一种心领神会的沟通。它不追求说服对方,不依靠严密的论证,而强调一种觉悟,即重知音、重意会、重神通。受这种方法的影响,中国古典文论中有很多术语,如妙赏、风骨、神韵、肌理等,都是带有形象感的总结,其追求的是一种参悟式的理解。16.参考答案:正确17.参考答案:C18.参考答案:道家、儒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名家、兵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19.参考答案:C20.参考答案:A,B,D21.参考答案:刘向22.参考答案:B,C,D23.参考答案:B,D24.参考答案:《山海经》25.参考答案:B,C,D26.参考答案:错误27.参考答案:A,C28.参考答案: 魏晋是经学的转型期。 这一转型期的标志有两个:一是今古文经学的融合。 二是经学玄理化。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正确31.参考答案:B32.参考答案:错误33.参考答案:C34.参考答案:错误35.参考答案:A36.参考答案:B37.参考答案:A,B,D38.参考答案:C39.参考答案:错误40.参考答案:D41.参考答案:错误42.参考答案:A,B,C,D43.参考答案:荀子44.参考答案:C45.参考答案:B46.参考答案:错误47.参考答案:尚贤48.参考答案:正确49.参考答案: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50.参考答案:错误51.参考答案:正确52.参考答案:A,C,D53.参考答案:陈子昂54.参考答案:正确55.参考答案:A56.参考答案:《尔雅》的价值,一在于作为训诂的基础,使我们了解到很多字的本义。二是奠定了类书先例。古代的类书就是按类编纂,《尔雅》也是按照天地、日月、四时、禽兽来划分的,这是最早的类书体例,对后世很有启发。三是博物资料。其中了很多名物资料,如四野、五方等,对汉代博物意识的形成很有启发,博物意识催生了汉赋的排比和博物。四是作为汉语史料《尔雅》保存了大量先秦时期的语言,我们可以把它作为资料,来研究上古汉语。57.参考答案:D58.参考答案:正确59.参考答案:D60.参考答案:何晏《集解》,皇侃《义疏》,朱熹《集注》,刘宝楠《论语正义》。61.参考答案:道家:道德仁义礼乐名法;法家:道法术势。62.参考答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63.参考答案:B64.参考答案:错误65.参考答案:A,D66.参考答案:道家:天道,无为,间世,齐物,自由。儒家:仁义礼智忠孝,王道。墨家: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法家:以吏为师,以法为教,霸道。67.参考答案:第一,《孟子》将《论语》的“仁”发展成“义”。第二,孟子把孔子的“人本”落实到“民本”,从而使他的政治思想更具有时代感。第三,孟子把商周时期的“天德”思想和孔子的“仁爱”思想结合起来,阐述为“性善论”。第四,从“性善”论出发,孟子认为统治者有可能实行仁政;从“民本”说出发,统治者必须施行仁政,从而使“仁政”成为孟子主导的政治思想。68.参考答案:B69.参考答案:B,D70.参考答案:正确71.参考答案:错误72.参考答案:传奇73.参考答案:正确74.参考答案:正确75.参考答案:A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正确2.参考答案:错误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李白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D7.参考答案:D8.参考答案:D9.参考答案:D10.参考答案:错误11.参考答案:C12.参考答案:A,B,C,D13.参考答案:B14.参考答案: 庄子的修养立足于两个基点: 一是心斋。庄子所强调的心斋,就是虚心应物。虚心是让心灵清虚,把心灵打开;应物就是应对天地之万物,完全泯灭自己的内心,泯灭自我和万物之间的界限,而把天地万物都摄入自己的心中,把自己和宇宙运行的大道、宇宙混沌状态结合在一起,排除自己的一切杂念。 二是坐忘。坐忘就是独处。儒家所讲的独处,叫坐忘。慎独是指在你独处的时候也不要忘记了道德。15.参考答案:愚诬之学,杂反之行。16.参考答案:错误17.参考答案:孔子18.参考答案:道家19.参考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0.参考答案:A,C,D21.参考答案:正确22.参考答案:正确23.参考答案:谭嗣同24.参考答案:A25.参考答案:正确26.参考答案:B27.参考答案:A28.参考答案:正确29.参考答案:A,B,C30.参考答案:A31.参考答案:正确32.参考答案:A,B,D33.参考答案:正确34.参考答案:错误35.参考答案:D36.参考答案:A,B,C,D37.参考答案:A,C,D38.参考答案:正确39.参考答案: 训诂学是一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技术性特点的学问。它要应用文字学与音韵学以及关于古典的相关知识,来解决文献的阅读、诠释问题。 学习训诂学的意义: (1)明训诂首先在于它能够令我们正确地理解古籍的意义。 (2)进一步说,明训诂可以自觉地发现古籍诠释中的问题,并提出新的见解。 (3)明训诂可以使我们对汉语言文字的意义作根本性的了解,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与知识领域,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总之,训诂学是汉语言文字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门技术性学问,是开启古典之门的钥匙。40.参考答案:B41.参考答案:A,D42.参考答案:正确43.参考答案:C44.参考答案:正确45.参考答案:错误46.参考答案:错误47.参考答案: 视角决定内容,内容决定方法,中西哲学之间的方法差异也是非常鲜明的。 一是求道理与求知识的不同。西方哲学注重追求对知识性的掌握,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道理,即侧重探讨天地运行和社会运行中所蕴涵的伦理和道德。西方哲学求知识是注重研究客观规律,而不甚关注这些规律的文化意蕴和伦理意义,在思考的时候强调细部分析;而中国哲学追求的是整体的观照。 二是主体化和对象化的不同。中国哲学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常常是将对象主体化。西方哲学常常采用对象化的方法,把要分析的事物作为客体,即把它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加以思考。 三是重整体和重个体的不同。中国哲学或者中国学术对万物进行讨论的时候是从整体着眼的。重视整体的圆融观照,更关注物与人、天与人、人与人交际的领域,并将各种关系作为讨论的焦点。 四是重变异和重概括的不同。西方学术强调使用计量的方法来分析,而后通过归纳或演绎将各种现象概括出来,并通过形而上来概括描述自然、社会、人生的规律,这种概括更多是看到了事物的不变性。而中国哲学看来,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pdf合同范本模板制作
- 电力安全管理中的智能科技应用
- 美容院七夕节活动方案8篇
- 全新车购车合同范本
- 中国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个人借款还款计划合同范本
- 代租车合同范本
- 智能总线驱动器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产品意向合同范本
- 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电商直播销售策略分析
- 2025届高考化学二轮复习:晶胞的相关性质及计算(含解析)
- 2024年沙洲职业工学院高职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春新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全册课件
- 2025年春新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第七章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
- 2025年中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山东省邮政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血透室停电停水应急预案
- 《零售药店实务》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 校园安全案例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