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同等学力(社会学)笔试考试历年高频考点试题摘选含答案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简要分析社会理论的来源。2.论述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点。3.为什么说“材料是社会研究报告的血肉”?4.简述社会群体的类型。5.简述探索性研究的方法特点是什么?6.简述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7.简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8.简述假设检验的过程。9.简述影响死亡的各类因素。10.试述三种集中趋势与变量测量尺度之间的关系。11.简述统计表的意义和结构?12.简述内容分析法的优缺点有哪些?13.简述等距离抽样的具体实施步骤。14.简述人类学的博物研究。15.简述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16.简述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的关系社会。17.简述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18.试述内容分析的主要环节有哪些?19.简述20世纪中国社会变迁的重大历史事件。20.试述计算机汇总的步骤有哪些?21.简述探索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22.论述霍曼斯交换理论的基本命题。23.试述社会学形成的社会、思想和科学发展条件。24.简述社区的构成要素。25.学术性研究报告撰写的结构是什么?26.简述社会研究的选题过程的程度和工作。27.简述组织与环境的关系。28.如何解决“测不准效应”?29.在访谈之初容易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30.简述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表现、成因,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及解决的办法。31.试析如何解决观察的效度问题?32.试述处理缺失值的常用方法。33.分层抽样需要注意哪些问题?34.如何清理数据文件中的人为误差?35.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最主要的差别是什么?36.简述民族志电影的实践特点。37.简述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38.冲突的研究(简述齐美尔的冲突思想,以及对当代冲突理论的影响)。39.在社会研究中如何设计研究方法有哪些?40.抽样的主要步骤是什么?41.试述当代社会研究中两种主流的研究范式。(后实证研究范式、阐释研究范式)42.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和特征。43.社会理论有哪些特点?44.社会制度的功能有哪些?45.论述冲突的社会作用和社会冲突的功能。46.简述二手资料分析的优缺点。47.论述吉登斯论现代性。48.简述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基本趋势。49.如何理解斯宾塞的社会进化论?50.简述社会保障的模式。51.如何理解资料收集方案的多样性?52.高质量问卷的标准包括哪些?53.解释性研究的方法特点是什么?54.理论研究包括哪些类型?55.试论述各种信度与效度的不足之处有哪些?56.在研究设计阶段需要从哪些方面去明确研究目的?5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交往理论。58.在具体的社会研究中有哪些主要的选题方式?59.简述角色扮演中的问题。60.简述社会化的机构。61.简述社会变迁的原因。62.简述定性资料分析的原则与功能。63.萨皮尔——沃尔夫假说64.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65.撰写研究报告在行文方面有哪些一般要求?66.对社会研究可以进行哪些分类?67.简述社会组织目标对组织的存在与发展的意义。68.论述家庭的功能。(改革开放后,家庭功能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69.研究设计一般包含哪些主要的内容?70.简要分析经验归纳原则在社会研究中的意义和局限。71.简述理想类型的认识作用。72.简述社会流动的类型。73.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如何划分?各类型的研究报告都有什么特点?74.简述手段——目标论。75.简述影响生育的各类因素。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测量对于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具有哪些意义?2.方法介绍包括什么内容?3.非概率抽样有哪些方法?怎样操作?4.简述概率抽样的过程。5.简述常见的涵化现象。6.简述现实社会的构成要素。7.马克思是怎样看待社会的?8.简述解放前中国的几个主要社会学派及代表人物。9.为什么说“街头拦人”不是随机抽样?10.社会需要的涵义是什么?11.简述社会流动类型及划分的意义。12.论述城市化与城乡协调发展。13.社会群体的特征是什么?14.简述权威的理想类型。15.简述我国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改革方向。16.简述研究单位的层次。17.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18.简述研究内容的形式。19.简述人类学者在做田野笔记时需要遵守的原则。20.辩证冲突论的主要理论命题。21.简述有控制组实验原理。22.简述统计分析的特点?23.社会研究选题过程包括哪些工作?24.论述社会问题的理论解释。25.简述从事田野研究的人类学者对不同的对象需要承担的责任。26.简述研究总体与目标总体的区别有哪些?27.对访问员进行培训包括哪些内容?28.失业问题有哪些类型?失业的社会危害是什么?29.简述田野资料的整理原则。30.判断越轨行为的标准是什么?31.简述效率评估的基本方法。32.试析文献研究的优点与缺点?33.简述焦点群体访谈方法的主要特点(优点)。34.为什么说社会问题阻碍社会发展?35.结果与讨论的写作应该遵循什么规则?36.简要分析社会研究中理论模型各种表述方式的优缺点?37.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特征。38.简述关于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理论。39.试析分层抽样和简单随机抽样哪一种方法能获得更具代表性的样本,为什么?40.简述社会工作的功能。41.简述劳动社会学的研究视角。42.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化。43.简述习俗与道德、道德与法律的区别。44.历史文献在社会研究中是怎样得到运用的?45.参与观察的运用需要掌握什么观察技巧?46.简述实验法的基本原理。47.解释问卷设计中的客观检验法和主观评价法?48.编码的过程与方法是什么?49.什么是文内注释和文后注释?50.简述社会互动的意义。51.试析观察法有哪些缺点和局限性?52.试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53.简述社会交往的意义。54.简述人际关系的基本理论。55.简述西方社会学产生的背景和科学条件。56.简述需求评估的步骤与方法。57.试析分层抽样与配额抽样的区别与联系?58.简述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59.试析实验法的特点有哪些?60.试析访谈法的优点和缺点。61.怎样理解组织目标是一个系统?62.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63.简述社会学的学科特点。64.试述迪尔凯姆的《自杀论》是如何利用现在统计资料分析方法的?65.问卷设计有哪些方面的基本要求?66.简述社会化的生物基础。67.什么是理解的解释?68.对于通过无结构式访谈获得的资料进行审核时,要特别注意什么问题?69.简述科学研究的主要特征。70.简述环境保护的若干社会学观点。71.测量有哪几个层次?72.简述科学发展中的问题。73.简述文化的类型。74.现存统计资料分析要注意哪些问题?75.简述文化的特征。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理论来源于社会实践。即通过有限的经验观察而获得的对一类社会现象的规律带有普遍性特点的概括。属于经验层次上对社会现象的反映,还可以用这个理论去解释新发生的现象,并预测未发生的现象。2.参考答案: 发展中国家由于较晚进入现代化而导致了特殊的发展过程,即出现“迟发展现象”。 (1)有目的、有计划、超越型的现代化过程。发展中国家一般是在同发达国家的强烈对比中,感到了自己的落后与贫穷,因而激发了社会现代化的决心和目标这种有目的的社会现代化过程,一般表现为借鉴甚至模仿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和发展道路。它们都试图跨越发达国家所经历的某些阶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里,赶上甚至超过发达国家。“赶超”因崦成为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一个突出特征。为了“超越”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一般采用某种程度上的“计划化”,以促进社会现代化过程。 (2)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授受。发展中国家在其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从外部输入各种现代化因素,包括经济模式、社会价值观念、发展战略、科学技术等。这种异质文化和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过程会带来许多特殊效应。A同本国原有的传统因素和社会结构发生对抗,引发多种社会矛盾和冲突,甚至民族矛盾与冲突。B社会的急剧变革和发展,使原有社会结构关系解体或重组,因而显得更加不稳定。C来自发达国爱的“示范效应”,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压力,损害发展中国家的正常稳定的发展。 (3)“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明显地同时并丰着比较现代化的城市社会和相对非现代化的农村社会。这种“二元社会结构”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二元社会结构明显地、长期地存在,将会成为导致或加剧社会冲突的重要因素。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关键在于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出发,积极而慎重地协调“二元社会结构”的关系,使其与整个国家统一的社会现代化过程协调起来。 (4)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现代化水平到了一定阶段以后,国家(政府)才开始发挥了重要和广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A政府是国家政治、经济独立的捍卫者、维护者;B政府是现代化的提倡者、计划制定者和组织者;C政府推动并且控制着社会现代化的过程;D政府通过投资基础设施、建立公营企业和控制重要的经济杠杆,直接参与经济活动。3.参考答案:确立了研究报告的主题之后需要根据主题筛选并组织与之相关的研究资料。是根据确立的报告主题有针对性地对所收集的原始资料进行深入分析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反映、说明和解释主题。4.参考答案: (1)初级群体与次级群体。这主要是依据群体成员之间关系的亲密程度所做的区分。初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次级群体,指的是其成员为了某种特定的目标集合在一起,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结成正规关系的社会群体。 (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这主要是依据群体的正规化程度及其成员间的互动做的区分。正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高,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式;非式式群体的正规化程度低,其成员间的互动采取随意的、常规的方式。 (3)血缘群体、地缘群体和业缘群体。社会学将人们结成群体的缘由或纽带主要分为三种:血缘关系、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由此形成三类社会群体。5.参考答案: 比较简单,不太严格。观察法、访谈法等,有时也进行小规模问卷调查,一些典型个安调查,结果并不用来推论总体,也不用来检验某种假设,而是为提出理论假设提供初步的根据和其他相应的信息。6.参考答案: 社会组织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有计划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基本特征: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导和调节;成员的可替代性强。7.参考答案: 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渊源已久。现根据我们认识,二者关系可以基本上以下述三点作一个较全面地表述: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学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历史唯物主义是从哲学的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的研究,找出社会构成和发展的具体规律。 3)社会学研究的科学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发展的源泉之一。历史唯物主义只有不断吸取具体社会科学,包括社会学的研究成果,扎根于具体科学之中,和能更加充实地发展自己。二者是一般与特殊、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8.参考答案: (1)建立研究假设(H1)和虚无假设(H0),习惯上总是把希望证明的假设作为研究假设。 (2)选择适当的统计检验方法,同时列举检验方法成立的前提假设或要求。 (3)确定抽样分布,即在虚无假设成立的前提下,根据概率原则,推算相同大小的随机样本的统计值的分布情况。 (4)选择显著性水平α(即小概率的大小),同时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决定选用单尾或双尾检验,然后抽样分布中求出否定域的位置和大小。 (5)根据样本资料计算检验统计量的统计值。同时根据显著性水平α,查出检验统计量对应的临界值。作出拒绝或接受虚无假设的决策,即将样本资料计算出的统计值,与临界值进行比较,若统计值大于临界值则拒绝虚无假设,接受研究假设;反之,则接受虚无假设,拒绝研究假设。9.参考答案: (1)生理因素:遗传基因,先天性遗传疾病,生活方式,性格特点等。 (2)自然因素:自然条件中可能导致意外死亡的因素(山区交通条件„„),自然灾害(地震、水灾„„); (3)社会经济因素: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患病率、治愈率、意外死亡的个人因素,如收入水平,教育程度等;影响人们健康水平和患病率、治愈率、意外死亡的社会因素,如社区公共设施的水平,社会医疗设施与条件,社会治安状况等。10.参考答案: 集中趋势是从一组数据中计算出的一个典型数值,以反映数据的集中程度,可以用来说明某一社会现象在一定条件下数量的一般水平。 (1)算数平均数:是一组数据中所有数值之各除以所有数值个数之和的商。平均数仅适用于定距及定距以上层次测量。 (2)中位数:是按照顺序排列的一组数据中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中位数可以描述定序及定序以上层次测量的集中趋势。 (3)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那个数值。众数可适用于任何层次的测量。对于定类和定序测量,可直接通过观察变量取值的频数分布获得。对于定距测量,则用出现频数最多的组的组中值表示。11.参考答案: 意义:1.能有条理、有系统地排列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一目了然。 2.能合理地、科学地组织统计资料,使人们在阅读时便于对照比较。 从外表形式上看,统计表由总标题(上端中部)、横行标题(左端)、纵栏标题(表上方)、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部分构成。12.参考答案: 优点:成本低、省时省钱。便于重复研究。允许研究者对一段历史时期内发生的过程进行定量研究。 缺点:只能研究记录下来的信息内容,同时由于研究者不能控制文献资料的记载和编制过程,内容分析常常要面对信度和效度方面的问题。13.参考答案: 首先,确定开始抽取人选的位置。 其次,计算抽样间距。k=N/n K.抽样间距N:总体规模n:样本规模 第三,确定抽取元素的方法。 等距抽样是从起始点开始每隔一个抽样间距抽取一个元素。14.参考答案: (1)理论探索。博物馆中进行的人类学研究必须涉及“物品”的研究,以建立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网络。 (2)人与物。博物馆中的“物品”,多是前辈人类学者从田野时收集来的,又由于他们的研究而上升为“藏品”得以永久典藏。这些藏品成为可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有力物证。博物馆中的物质文化研究与人类学研究有着密切的关联性。 (3)藏品反思。一,博物馆中的“物”,一旦脱离了原来的文化生态环境,它的意义在多大程度上是完备的?二,物质文化只是整个文化中的一部分,博物馆展览中的某族群文化并不能代表文化的整体。三,普通大众是通过博物馆中的展览,而不是通过人类学=家所写的论文论著,来认识和了解某族群文化和私生活的,这个由博物馆再现出来的文化图景其真实性是颇有折扣的。15.参考答案: 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一般被区分为三个阶段: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法约尔的行政理论和韦伯的科层制管理理论。古典理论是以等级规则和非人格因素为基础建立的。 行为科学管理理论流行20世纪30年代以后。代表人物包括梅约和巴纳德等。这种理念在组织形态上重视民主的、非集权而少等级结构的组织形式,强调权力均等,反对非人格化的科层制。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些理论注重全面、系统的研究组织管理,提出了若干重要观点、权变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16.参考答案:社会态度是一种心理倾向,也是人们社会行动的准备状态,而社会行为是社会态度的外显,是在社会态度的导引下对对象表现出来的具体反应。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保持一致,别一种是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不一致。决定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是否一致的因素有两类,一是以社会态度为核心的个人因素,二是具体社会环境的运动变化尾部。这两大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社会态度与社会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呈现一致,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又不相一致。17.参考答案: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激励理论强调两点:人的需求极少达到满足的状态,一个欲望满足后另一个迅速出现并取代它的位置。他把人的需要论,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种需要的关系是:一是需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二是较低需要得到部分满足之后高需要才会成为追求的需要; 三是高级需要更能持久地激励人; 四是可以同时部分满足几种需要,但总有一个是主要的即优势需要; 五是并不是所有人的需要都按这个顺序发展,有时可以颠倒或超越。18.参考答案: 1.抽取文献样本。 首先要确定文献总体,即与研究问题有关的所有的文献。然后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从中抽取用于分析的文献。 2.确定分析单位。 分析单位是我们需要描述和解释的个体单位,它需要根据研究目的来确定。要保持清醒,否则极容易产生“区位谬误”。 3.进行编码。 1.明确计数单位。 2.建立分类体系并编制编码表。 3.对计数单位进行编码。 4.数据的加工处理。 5.信度和效度检验。 一是检验其内在效度; 二是检验其外部效度。19.参考答案: 1911年的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灭了延续数千年的剥削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基本上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发展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20.参考答案: 第一,编码。(主要是建立编码手册) 第二,登录。(过录到资料卡片上) 第三,录入。(录入到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上) 第四,程序编制。(计算机输入指令,指令就是程序)21.参考答案: 三部分:一是实地考察; 二是请教专家; 三是查阅资料。22.参考答案: (1)成功命题:个人的某种行动越是经常地得到相应报酬,他就越可能重复这一行动。这一命题是主要涉及行动和报酬之间的次数关系,即人最可能从事那些经常获得报酬的行动。 (2)刺激命题:相同的刺激可能带来相同或相似的行动。这一命题的意义是用过去发生的情况预测目前或将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以往的经验会变成日后行动的准则。 (3)价值命题:某种行为的后果对一个人越有价值,他就越可能采取该行动。这一命题提示了人们在选择行动时要考虑价值的大小。 (4)剥夺与满足命题:某人在近期内重复获得相同报酬的次数越多,那么,这一报酬的追加部分对他的价值就越小。这一命题提示了价值受时间制约的特点,与经济学中边际效益递减率是一致的。 (5)攻击与赞同命题:一个人期望得到的报酬没有得到,就会产生愤怒情绪和攻击行动;反之,当得到的报酬超过期待值或没有得到预期惩罚时,就会出现高兴和赞同的心理。这一命题指出报酬期待与实际报酬不一致,就可能产生情绪波动。 (6)理性命题:人们在选择行动时,不仅考虑行动后果价值的大小,而且考虑获得该后果的可能性,通过理性权衡,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行动。 霍曼斯将上述六个命题看成一组“命题系统”,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23.参考答案: 社会学是社会历史的产物,它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思想条件和科学发展条件下形成的。 (1)社会条件。社会学是工业化在英国及西欧国家得到发展,社会发生重大变造时代的产物。它产生的主要社会条件是:第一,工业革命和西方社会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工业革命一方面大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工业革命直接推动了西方社会由传统封建向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西方社会众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从思想观念到人们的社会行为模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作为这种巨变之突出表现的工业化、都市化、人口流动,以及与相联系的各种社会问题的出现,都引了学者和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对社会学的产生有着直接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社会学从一开始就是社会转型的产物。第二,1789年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一声政治大革命,同时也是思想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倡导自由、平等、博爱,对社会权力、社会结构提出新的要求,促进了西欧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也促进了对理想社会的研究。许多学者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构建社会学学科的。 (2)思想条件。社会学由以出发的思想资料一般地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历代思想家在其哲学、政治和伦理观点中包含的社会思想。这些社会思想尽管属于作为学科的社会学的史前阶段,但也给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带来这样那样的启示和影响。第二,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以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的英国古典经济学,以傅立叶特别是圣西门为代表的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也是其社会学的三个来源。西方社会学中的反实证主义思潮也受到德国古典哲学传统以及社会科学历史学派的影响。孔德的社会学直接受到圣西门思想的影响。 (3)科学发展条件。自然科学成就及其方法的发展对社会学的产生发生了直接的影响。物理滨重要发现促使圣西门、孔德等学者直接用物理学的方法去研究社会现象。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规律、生物进化等三大发现,既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自然科学基础,也促进了孔德、斯宾塞等人为代表用进化论解释社会变迁、用自然科学方法研究社会的实证主义思潮的发展和盛行。24.参考答案: 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的、进行共同的社会生活的人群;一定的有界线的地域;共同的社会生活;有自己的社区文化;社区居民在情感及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的社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25.参考答案: 1.标题。 多采用直陈主体式或双标题式,有时也采用结论展示式。 2.导言。 a.说明研究问题的性质和意义; b.文献综述; c.介绍研究目标与假设; d.重要概念的界定。 3.介绍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a.介绍研究对象及其基本状况; b.说明研究工具; c.介绍研究步骤。 4.报告和分析研究结果。(报告的主体部分) 5.摘要与结论。 6.参考文献与附录。26.参考答案: (1)了解社会实践和理论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1.在相关领域中有哪些应该研究的问题?(提出问题) 2.这些问题是否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重要性) 3.其他人是否已经解决了这一问题?(新颖性) (2)初步选择研究题目。(最为重要、新颖、最值得研究的问题) (3)论证研究题目的意义。 (明确研究的目标和价值、使上级领导和研究资助者明白题目的意义,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 (4)确定研究的范围、层次和内容。 (5)论证研究项目的可行性。(进一步理解研究项目及其所需要的方法,获得上级的技术和经费支持)27.参考答案: 开放的组织观;社会组织与环境的交换关系。组织环境的涵义:社会组织的环境是与该社会组织的存在、运行和变化有关的社会现象的总和。环境与组织之间的交换关系;环境对社会组织变化的影响。组织中应有专门处理同环境关系的部门,环境变化时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也会随之变化。28.参考答案: 在采用观察法时,由于调查人员的介入,被调查单位或个人也会做出种种假象来掩饰事实的本来面目,产生“测不准效应”。我们获取资料时要注意:1.检查观察资料是不是严格遵循调查提纲获得的。 2.如果能用多种方法收集相关的资料,则应把通过观察法获取的资料和通过其他方法获取的资料进行比较、核实。 3.当观察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时,调查人员要随时将获取的信息同小组其他调查人员所取得的信息进行比较。 4.对于较重要的问题要注意调查时间的长短。29.参考答案: 1.由于陌生感而使被调查者拘束无言。 2.调查对象以各种原因拒绝受访,访谈者因此产生怯场或不耐烦情绪。 3.由于调查者与被调查者地位不平等,产生不自然感。 除对访谈对象表示礼貌外,可以先谈谈调查对象具备或熟悉的方面,有利于调查的气氛后,就可详细说明要调查的内容,提出第一批问题。30.参考答案: 我国人口问题的实质:人口问题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表现:人口数量多。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分布不平衡;人口素质低。包括人的身体素质、人的文化和精神素质。成因:政治原因。在“人多热情高,干劲大”口号的鼓舞下,我国人口严重失控;人口惯性。我国1953—1957年,1963—1973年两次生育高峰,为我国人口周期性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影响:大量新增人口消耗掉了物质生产的新增部分,也就降低了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大量新增人口日后必然会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我国人口文化程度低,必将对现代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我国老龄群体迅速扩大,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也对经济的发展,对老年人的赡养及人们的家庭生活带来重要的影响。 解决办法:控制人口数量。严格实行计划生育(强化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少生优生,不早育超生);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对计划生育的认识,强化管理。提高人口素质,主要是文化素质;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轻就业压力,缓解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矛盾。31.参考答案: 观察的效度指的是观察所获得的资料能够准确、真实、客观地反映被观察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程度。 影响观察的效度的因素: 1.观察方式、观察人员、观察地点和观察时间对于研究课题的适当性。 2.观察内容的选择与操作化的方式。 3.“观察者偏见”。 4.“被观察者效应”。 5.观察者的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 措施:1.在观察的准备阶段注意根据研究课题的要求和收集资料的性质选择适当的观察方式、观察人员和观察时间。 2.针对研究需要选择确定观察的内容,尽量明确和具体。 3.虽然在观察和处理资料过程中不能做到完全客观,不存偏见,但承认存在观察者偏见的可能性就为减少或消除偏见提供了可能性。 4.在不违反科学研究伦理规范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匿名的方式。 5.对观察者进行必要的训练,提高其观察的敏锐性和记忆的准确性。32.参考答案: 首先,如缺失值占的比重不大,可考虑删除那些有缺失值的被访者。考虑:一是剩下的数据是否还能满足统计分析的需要;二是否会使样本代表性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到分析结果。 其次,如果指数有多个指标,可以考虑用已有数据的平均值来代替缺失值。当指标太少时,最好不用平均值方法。 第三,在大样本和指标较多的情况下,还可以用随机方法给缺失值赋值。如果在统计分析时还要将该指数与其他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则最好不要采用随机赋值的方法,因可能会增大相关分析中的误差。33.参考答案: 首先要确定根据什么原则确定分层变量,分层变量的值就是总体的层次。 其次要确定各层之间的样本比例,可采取等比例分层和不等比例分层抽样。 第三是确定实际分层抽取样本的方法。一是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并计算各层在总体中的比例。接着如果采用等比例分层抽样,则直接将总体比例视为样本比例;如果采用不等比例分层抽样,则需要对样本比例做一定的调整。然后,再按确定的样本比例,用简单随机或系统抽样方法,抽出适量的样本元素。另一种方法适用于等比例分层抽样。先将所有总体元素按分层变量进行分层,然后将各层的总体元素,一层一层连续排列,最后,对连续排列的总体元素进行等距抽样。34.参考答案: (1)有效范围的清理:对于问卷资料的每一个变量,其有效编码值一般都有一定的范围,如果数据文件中的某一变量值,走出编码值的有效范围,可以肯定这个数值是错误的。 (2)逻辑一致性清理:根据问题之间内在的逻辑联系,检查前后数据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3)数据质量抽查:随机抽取2%-5%的个案,将数据和问卷核对,估计数据质量。 对于编码和录入错误,可以通过问卷核对进行纠正,而对于问卷填答错误,则只能将回答作为缺失值来处理,应坚持“宁可废卷,不能改卷”的原则。35.参考答案: 理论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发展知识,寻找社会运行的规律; 应用性研究强调通过研究来直接帮助解决社会实践中的各种实际问题。36.参考答案: (1)开山作品。“影视人类学”这个术语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出现的。从时间上看,属于“开创之作”的影视人类学作品中,最早的雷格纳特等人拍摄的片子。 (2)文字与影视合璧报告。20世纪30年代,贝特森和米德才将电影和照片运用到人类学研究中去,他们认为,电影可以实现文字调查报告不能表现的东西。 (3)解说电影。人类学电影大都采用专家解说与画面例证相结合的方式或叙述电影形式。解说或叙述电影主张通过拍摄者的旁白来强调对某种文化叙述的理解,主张所有人类学信息以旁白和画面的简单结合来实现。 (4)观察电影。观察电影可视为对解说式电影的抬头,认为影片应该如镜像一样反映世界而避免个人权威式的价值关头。观察电影摄影机要保持一种客观、中立的态度来记录事件的发展。 (5)分享人类学。超越了认定的“客观”、“真实”的单向度把握,摆脱了“科学”的束缚,肯定了人类学家以影视手段对文化建构的作用以及表现了人类学家、摄影师共同对人性、偷、价值、政治、权力的关注,达成分享、人性的人类学的理想,即分享的人类学。37.参考答案: 追求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几十年来梦寐以求的崇高目标。中国的现代化的目标在20世纪50年代已确定,并在以后逐渐明确分三步走的战略。 从满足人民的需要的角度来理解我国社会现代化的战略决策,有以下几点:党的现代化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战略布署,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马克思主义需要学说的光辉体现。人们的社会需要是推动个人或社会集体前进的重要的动力,重要的激励因素;“人是一种不断需求的动物,除短暂的时间外,较少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我们应善于掌握这个规律,为我们社会义义的建设和发展服务。38.参考答案: 齐美尔反对当时流行的看法,即把冲突视为“病态”的、破坏社会结合的现象,提出冲突是一种正常的交往形式的见解。与社会结合对立的概念不是冲突,而是冷漠、疏离、不介入。而冲突与结合却是密切相关的。 (1)冲突是社会赖以形成的基本形式。齐美尔把冲突视为一种主要的社会交往形式,它是以交往各方的不一致、差异、分歧、对立、敌意为前提的,只有把上述因素带入效过程,才会产生冲突。冲突是一种社会交往形式,而且是效中的固有组成部分,没有不包含冲突因素的交往,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稳定的交往关系意味着在冲突与协调两种货币之间建立平衡,而不在于它排除了冲突倾向。 (2)冲突的类型。齐美尔对冲突类型作了以下两种区分:一是把冲突分为手段型冲突和目的型冲突。手段型冲突是针对特定目标的,它的理性色彩较强,感情色彩较弱;目的型冲突不针对任何特定目标,单纯为了宣泄敌对情绪,具有强烈感情色彩。二是将冲突划分为个人冲突与超个人冲突。个人冲突是行动者单纯为了自己而进行斗争,超个人冲突是指行动者作为某一集体的代表而参与冲突。 (3)对群体内冲突的分析。一,群体内关系性质与冲突强度,冲突的强度取决于成员之间的相似性及以往关系的全面性;二,群体内冲突的功能,任何交往关系中都存在吸引和排斥两种倾向,而冲突能够消除敌意,缓解紧张关系;三,冲突与交往关系的稳定性,密切性涉及各方的投入程度,多么稳定性则涉及交往关系的基础和持续性。 (4)对群体之间冲突的分析。一,群体规模及冲突强度对冲突群体的影响,群体间冲突对一个群体的影响取决于参与冲突的群体的内外条件:群体规模和冲突强度;二,群体之间冲突对群体内部交往关系的影响,A改变群体成员的结合程度,或者更加紧密地结合,或者完全互相掩护。B提高群体内部关系的集中化和专制化程度;三,战斗群体与虚构冲突,战斗群体需要的不一定是真正的敌人,完全可以由虚构的敌人、虚构的冲突来代替。 (5)冲突的社会结合功能。一,冲突促进共同规范形成并强化了这些规范;二,冲突推动了各组织化的发展;三,冲突通过各自实力的显示和较量而有助于和解;四,冲突创造了联合。39.参考答案: 研究者要根据研究的目标、性质、研究对象和研究的各种条件等因素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从程序上看包括:确定研究方式、确定具体的研究方法和安排研究工作的组织方式及工作程序。 选择研究方法的第一步是选择研究方式。(调查研究、实验研究、文献研究、实地研究,可用一种或多种) 第二步是选择资料收集方案。(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的具体方法) 第三步是设计资料分析方案。(内容、方法、技术)40.参考答案: 设计抽样方案、抽取样本、评估样本等步骤。 设计抽样方案:首先界定总体;其次是介绍抽样框的具体内容;第三是要确定样本所含个体数目;最后是根据不同的目标总体选择合适的抽样方法。41.参考答案: (1)后实证研究范式坚持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强调客观性、实证性和“价值中立”,注重对普遍性和因果规律的探寻,因此它侧重用定量方法、统计方法来分析和概括宏观的或普遍的社会现象。(如各个国家、各个群体、各个历史时期的自杀率、离婚率、犯罪率等)。 (2)阐释研究范式以人文主义方法论观点为依据,它强调社会人文现象的历史性、独特性和差异性,注重对社会行动的意义进行主观理解和阐释,以便对具体事件和人物的特殊性或典型性做出个性解释。它通常采用定性研究的方法。42.参考答案: 内容: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城乡社区现代化;群体组织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特征:社会现代化是一场涉及到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内容广泛的社会变迁;社会现代化必须以近、现代文化、现代科学技术为后盾,科学技术不发达,文化教育不发达,就不具备现代化的基本条件;社会现代化不是一时一国的追求,而是全球性长远的追求。43.参考答案: 1.社会理论来自于社会实践; 2.社会理论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点,能够反映一类社会现象的共同特点; 3.社会理论具有解释和预测社会现象的功能。44.参考答案: 社会制度满足着人们的多方面的需要,发挥着重要的功能。具体说来,社会制度的功能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满足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提供社会化和社会选择机制;对社会起整合作用;传递社会文化,促进社会发展。45.参考答案: 冲突的社会作用 (1)外部冲突与内部冲突。一个社会群体与外部群体的斗争和对抗称为外部冲突,而发生于群体内部的斗争称为内部冲突。外部冲突有助于明确群体之间的界限,确立群体成员的认同感,强化群体共同意识。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增强群体奏鸣曲的参与感,使群体发展、壮大和巩固。内部冲突通过发泄敌对情绪而有利于群体的统一、团结和平衡,条件是冲突不涉及相互关系的基础和根本原则;内部冲突可以在压力状态下,通过排队反对者来避免群体解体。 (2)社会安全阀制度。冲突有可能充当发泄敌意的出口。当冲突在保护原有关系结构的前提下为及时排泄积累的敌对情绪提供了出口,便被称为社会安全阀。安全阀体制与社会结构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社会结构越是僵化,安全阀体制就越重要。 (3)现实冲突与非现实冲突。现实冲突是指的是人们只是把冲突作为一项有效的方法来达到自己确定的目的。非现实冲突是以宣泄敌对情绪为目的的冲突,其对象不一定是冲突的根源。 社会冲突的功能 冲突具体要求有正功能和反功能两种不同后果。决定冲突功能性质的因素一是问题的性质,二是冲突发生于其中的社会结构。如果引起冲突的问题不涉及冲突双方关系的基础,则冲突就具有保护和加强关系结构的积极功能;反之,如果冲突涉及双方关系的核心价值,冲突就具有破坏关系结构的消极功能。 发生冲突的社会结构是决定冲突功能性质的另一重要因素。结构僵化的社会,即压抑冲突、没有将冲突制度化的社会,冲突往往具有反功能。如果社会结构富有弹性,允许冲突的存在并将其制度化,就会将分歧和敌意分散到各个方面,冲突往往对社会结构产生积极功能,促进社会的联结和社会结构的完善。 科塞既批评功能主义忽视冲突,也批评冲突理论忽视冲突的正功能,养生阐述冲突如何维持和重建系统的整合并以此适应环境的变化,因而他的理论被称为功能冲突论。46.参考答案: 1.二手资料分析的突出优点是省钱、省时、省力。比较容易做对比研究和趋势研究。 2.二手资料分析也有明显的缺点:二手资料的效度有时难以保证。有时候原始资料中包含一些错误和偏差,二次分析者对此不了解,可能使结论发生偏差。47.参考答案: 在结构化理论的基础上,吉登斯概观了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变迁过程中的各种社会制度以民族国家的兴起为中轴,集中探讨了西欧现代性的形成。 (1)资本主义社会的时空形成。吉登斯强调指出,我们绝不能把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看做是从“以往”各个社会类型中发展而来的高级进化形式,它只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具有全球性意涵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在西方的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共同作用之下,历史发生“断裂”的结果。 (2)高度现代性的总体特征。吉登斯提出现代性发展的三大动力机制:一,时空的分离及其不断的重新组合,在这种方式下所产生的社会生活有着精确的时空“区分”。二,与时空的分享直接相关的是社会系统(从局部性中)逐渐脱离的过程。三,知识对个人和群体的行动产生持续的影响,社会关系不断地进行反思性的调整。 (3)现代性制度的多维分析。他的现代性制度“丛”包括以下四个维度:一,资本主义,劳动力和产品竞争下的资本积累;二,工业主义,主要是自然界的转化、“人造环境”的发展。三,军事权力,以战争的工业化为背景的对暴力手段的控制;四,监控:信息监控和社会管理。吉登斯还认为,现代性的高度发展面临着以下四项主要威胁:极权主义力量的增长、核冲突或大规模常规战争、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灾难、经济增长崩溃。目前的社会运动则分别针对这四个方面体现为自由言谈、民主运动、和平运动、生态(环境保护)运动以及劳动运动。这些运动所渴望贯彻的道路是多层面的民主参与、非军事化、技术的人道化以及超越短缺经济的经济伦理。48.参考答案: (1)本土化趋势。中国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主要是“西学东渐”的结果,因此,从它产生的那天起就面临着一个中国化的问题。 (2)国际化趋势。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中国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注目,中国社会学的国际化也日益突出。社会学本土化和社会学国际化是两个不同但又紧密联系的过程。 (3)综合化趋势。中国社会的快速全面发展要求社会学及时提供全面准确的描述和解释,这卞必然促进中国社会学的综合化。 (4)盛衰化趋势。随着中国社会学本土化、国际化与综合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社会学的成熟度亦将不断提高。49.参考答案: (1)一般进化论。进化概念具有下述含义:A方向性; B.整合性增长; C.有序性。万事万物都在“永恒的力”作用下不断进化。“永恒的力”表现为“引力”和“斥力”两种基本作用方式。遵循“同质化——分化——异质性——整合”这样一条进化路线。 (2)社会进化过程。A社会进化的动因。社会均衡状态是指社会外部环境同社会内部条件的相互协调、相互适应,因崦打破社会均衡,推动社会进化的启动机制也是这两方面的变化。 B.社会进化的环节。分化——异质性增长——凝聚——确定。 C.社会进化的结果。斯宾塞用“生存竞争,适者生存”的原则解释具体社会在进化过程中的不同命运。 D.社会进化的性质和方式。社会进步不完成等同于社会进化;社会进化是不可逆转的过程;进化是相对独立的过程,因而是发散式的。50.参考答案: (1)就业保障制:这是一种与工作相关联的保障制度。职工享受养老金和其他保障项目,主要取决于其工作的年限和交纳保险费时间的长短。 (2)普遍性保障制。每一个公民或居民,无论其是否就业,是否有收入和收入多寡,政府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发给现金补助。 (3)以经济状况调查为基础的补偿制。政府根据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生活水平,以个人或家族为单位,制定一个最低生活需要标准,也就“贫困线”。凡是低于贫困线的,均给予相应的现金或实物补偿。 (4)这是一种强制性的储蓄保险基金制度。它是一种自助式社会保障模式。51.参考答案: 资料收集方案是指收集资料的内容和各种收集资料具体方法的总和。 包括:各种抽样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技术、文献选择及文献收集技术等等。 每种研究方式有各自的收集资料方案,每种研究方式中也可以有多种多样的收集资料方案。52.参考答案: 1.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一方面问卷中每一个问题的确是测量着我们所要测量的变量(效度);另一方面测量不受时间、地点和对象变化的影响(信度)。 2.问卷适合研究的目的和内容。 3.问卷适用于研究对象。 4.问卷中的问题少而精。53.参考答案: 解释性研究的目标是回答“为什么”,是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说明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首先进行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需要比描述性研究的程序更复杂,方法更精致、更严谨,针对性也更强。54.参考答案: 一般来说,即包括在抽象层次进行学术探讨; 也包括在理论层次上运用实证方法研究现实问题(实证研究,是理论性社会研究的重点) (建立假设得到理论解释——观察、概括、抽象、检验已有理论,提供新理论解释)。55.参考答案: 再测信度是最简单、最直接评估信度的方法。不足:第一次测量产生的“练习效应”会对第二次测量产生影响,如缩短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比较容易回忆出测试的题目,延长间隔则容易受外部影响而变化。 复本信度是等值性信度的一种,比再测信度的工作量大,但完善的复本是很难构造的。 折半信度,没有一种理论推导,严格证明其有效性。带有一定随意性。 表面效度最容易评估、也是最基本的效度类型,但没有被学术界广泛接受,一方面它的评估比较容易受到测试者个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每种测量方法总有一些表面效度,很难判定哪个测量不具备表面效度,也就无法评估测量质量。 内容效度是通过主观判断来实现的,但由于有概念定义作为客观依据,随意性比表面效度小。 准则效度的不足之处在于准则的选择,仍然是靠主观判断的,有些作为准则的测量工具,只是被假定是有效的,没有理论依据。56.参考答案: 首先,研究者需要确定研究目的的层次。(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等不同层次) 其次,研究者还需要对研究项目的具体目的做出分析和陈述。57.参考答案: 揭示了社会交往的物质条件;指明人的需要是产生社会交往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社会交往的层次,指出经济交往是其他一切交往的基础。58.参考答案: 研究者选题、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学术界选题等方式。 研究者选题又分:纯自主选题、课题申报二种。实际工作部门定题又分:上级定题、委托研究课题等方式。59.参考答案: 由于人的活动的多样性、活动情境的复杂多变以及个人能力的限制,人闪在角色扮演中可能会产生一些问题,以致发生不能有效地扮演角色的现象。 (1)角色混淆。是指人们对自己所要扮演的角色和角色规范认识不清,从而使扮演该角色的行为与其他角色 的要求发生混淆的现角。角色混淆的发生的主要原因有:A角色认识不清;B场景分辨不清。 (2)角色紧张。主要是个人的时间、精力、能力不适应他所承担的过多角色的要求,这种现象可能是暂时的,也可能是长期的,长期的角色紧张会带来心理压力,以致引发心理疾病。 (3)角色冲突。一个人同时承担了多种角色,而其中的两种或多种角色对承担者的期待发生矛盾,难以协调,从而使角色扮演者左右为难,这种现象称为角色冲突。 (4)角色失败。是角色扮演过程中发生的一种极为严重的失调现象,是角色承担者严重不称职或已不能继续承担这种角色的情况。角色失败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角色承担者未能有效地按照社会的期望进行表演,从而角色失败。另一种是角色关系解体,原来的角色承担者无法再继续扮演原来的角色。60.参考答案: 所谓社会化的机构,是指承担着社会化任务或者发挥着社会化功能的各种社会机构或社会环境。这里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同龄群体、邻里、工作单位、大众传播媒介等。 (1)家庭:是个体接受社会化的第一个社会环境,家庭的教育和影响对个人的早期社会化甚至一生的社会化都具有重要意义。家庭对儿童-青年社会化的内容是全面的,包括教导生活技能、教导社会规范、树立生活目标。它培养了儿童的感情和爱,并且借助于父母的权威,使得早期社会化非常有效。 (2)学校:是专门为社会化目的而设立的学习机构,它为学生接受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系统化教育提供了条件。同时,学生在这里将面对次级群体一中的权威,遵守带有强制性的行为准则,并学会过一种群体生活。 (3)同龄群体:是指由那些在年龄、兴趣爱好、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等方面都比较接近的人们所自发结成的社会群体,它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龄群体中的规范和价值往往成为个人的重要参照系。在同龄群体中,个人学会平等地与他人交往,学会扮演多种角色,并培养独立精神。同龄群体是个人认识、了解和适应社会的重要渠道。 (4)邻里:是基于居住的互相临近和交往而形成的群体,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它通过现实的社会生活,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许多方面,从而增进个人对于社会的了解,促进个性的成长。 (5)工作单位:是个人进行职业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人学习职业规范和职业技能,学会扮演职业活动中的各种角色,掌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的技巧。同时,工作单位也提供了一个检验家庭和学校社会化成果的场所。 (6)大众传播媒介:是指社会组织为在广大社会成员之间传递信息、互通情报所采用的各种通信手段,如广播、电视、报纸、书籍、杂志等。现代社会中大众传播媒介日益发达,它在向人们宣传社会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引导着人们的社会态度、社会行为、生活方式等许多方面。61.参考答案: 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是人类社会变迁的最主要的最原始的因素之一;人口的变动。人口是社会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组织的基础。人口的发展变化,对社会必然带来一定的影响;文化、科学技术的发明、发现与传播,最终引起社会的变迁;社会生产力的变化。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告诉我们,生产力的变化是社会变迁的原始因素。62.参考答案: (1)确立分类标准的原则。一,有效性,即分类方式对于研究目的是有效的,并能有效地反映社会现象的本质特征。二,互斥性,要保证一个资料只能归属于一类。三,完备性,要保证每一份资料者能被包容到分类体系中去。四,同层次性,要保证分类体系中的不同类别属于同一分类的层次。 (2)确立分类标准的功能。对定性资料而言,分类不仅仅是一种整理资料的手段,同时也是一种分析资料的方法。通过对定性资料的分类可以指出社会现象或社会单位的类型,反映总体的内部结构,分析社会现象间的依存关系。定性资料的整理过程与分析过程是不能截然分开的。63.参考答案:语言决定思维观点。64.参考答案: 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处于非常关键的位置,表现在: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人的行为追求一定的目的,包括物质利益、成长条件、社会关系和精神食粮,这些目的构成人们行为的动力,构成人们向自然和社会进取的、积极的动力源泉;社会需要是人们社会关系构成的基础;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社会的发展。65.参考答案: 原则:1.对事实的陈述,要力求客观平实,避免在文字中使用主观且带有感情成分的词句。 2.不要试图去说服读者,而要深度把事实告诉读者。 3.避免使用第一人称。 4.避免借权威之名来增强文字的力量。 5.避免哗众取宠。66.参考答案: 从研究的性质上看,可以分为理论性研究、应用性研究; 从研究的目的上看,可以分为探索性研究、描述性研究、解释性研究; 按照调查对象的范围,可以分为普查、抽样调查、个案调查; 从研究的方法上看,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定量研究; 从研究的时间尺度上看,可以分为横向研究、纵向研究。67.参考答案: 社会组织目标简称组织目标,它是该组织努力争取希望达到的未来状态。它包括组织的使命、目的对象、时限和指标几部分内容。社会组织目标的意义在于:第一,目标是社会组织生存合理化的根据,是组织承担社会职能的集中体现。组织只有承担有利于社会的职能,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帮助,也才能正常运转。 第二,目标是各种不同类型社会组织之间相互区别的标准。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组织,只有通过其目标才能区分其性质与职能。 第三,目标是社会组织内部分工合作的基础。各个社会组织根据其目标给其成员下达各种工作任务,形成工作关系。 第四,目标是团结和鼓舞社会成员的力量。成员加入组织都是抱有某种目的,因而组织目标就成为引导、鼓舞成员努力工作的力量。 第五,目标是衡量社会组织活动成效的尺度。组织成员通过工作实现的状态与目标规定的希望状态的吻合程度,来衡量其活动成效的高低。68.参考答案: 家庭是建立在姻缘关系和血缘关系基础上的人类共同生活的初级社会群体。 (1)生物功能。家庭的生物功能包括性生活的满足和生育两个方面。性行为的满足方式是社会性的,生育是两性结合的产物。 (2)经济功能。家庭的经济功能包括生产和消费。在传统的社会中,家族是基本的生产单位,生产组织与生活组织合一,家族通过组织生产满足着家族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的物质需要。在现代社会中,家族的生产功能外移,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表现为组织消费。 (3)抚育功能。养育子女不但是一项社会责任,也是人们对未来的寄托,而且生育子女有利于家庭的稳定。儿童少年社会化,对儿童少年的关怀和培养是家庭的一项重要功能。 (4)赡养功能。对老人的赡养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精神上的慰藉,家庭成员之间因为相互之间的亲和性而在赡养老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传统社会,养老责任是由家庭来承担的;在现代社会,社会福利制度的发展不能完全替代家族的赡养功能。 (5)休息与精神满足。家庭作为工作之外人们活动的另一重要场所,发挥着休息和满足家庭成员精神满足的功能。 改革开放后,家庭功能存在的问题变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离婚问题、养老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69.参考答案:明确研究目的与研究性质、确定研究对象与分析单位、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以及选择研究方式和具体的研究方法等方面。70.参考答案: 经验归纳是指人们通过对特定自然或社会现象进行大量经验观察的资料累积中总结出关于该现象的普遍性命题。 在社会研究中遵循归纳原则最大的好处是保证研究结论能够建立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为建立普遍性命题打下基础。但研究者常常无法观察到某一自然或社会现象的所有情况。因此仅靠归纳法来得出对某一社会现象的普遍性概括是具有缺陷的。71.参考答案: (1)集中研究者的注意力。使研究者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面前不至于分散注意力。 (2)提供了比较基础。理想类型的认识功能并不体现在它的真实性上,而体现在它为研究者提供了比较的参照系。 (3)有助于对经验事实做出因果解释。理想类型以最简洁、最纯粹的方式把握现象中的共性和通则,从而对“偏离”作出因果解释,排除和控制了非本质因素,在理想状态下考察一般规律。72.参考答案: (1)根据流动方向可以把社会流动区分为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水平流动是人们在同一阶层内部位置的变化,垂直流动是人们在高低不同的社会阶层之间的变动。 (2)根据衡量流动的不同参照基点可以把社会流动区分为一生中的流动(参照基点一般是个人的初职)和代际流动(参照基点一般是父母与本人在同一年龄时的职业或其他地位)。 (3)根据流动原因可以将社会流动分为自由流动和结构性流动。自由流动是由于个人原因所造成的地位变化,结构性流动是由于社会结构的变迁而造成的个人地位变化。73.参考答案: 根据研究的性质,研究报告可以区分为定性研究报告和定量研究报告。 定量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量化资料的统计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展,特点:多采用公式和图表等数量化的工具来表达其研究结论。 定性研究报告:主要通过对定性资料的文字描述和分析展现研究的结果和发现,特点:非数量化和以文字表述为主。74.参考答案: 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手段——目标论”。他认为越轨行为是由于社会为人们提出的目标(文化目标)与达成目的合法手段(制度化手段)不配套,不统一造成的。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文化体系为每个社会成员都规定了目标,但是社会在结构的安排上并没有为每一个人提供达到上述目标的合法手段,即社会结构的特征并不一定能为每一个成员都提供条件,达成目标。这样按照社会的价值标准,创新、形式主义、逃避、反叛都对社会的要求发生一定的偏离,属于越轨行为。75.参考答案: (1)生理因素:一,妇女生育生理发展过程;二,不受孕因素;三,妇女随着年龄增大,受孕概率降低;四,随着社会发展和营养改善,女孩初潮不断提前。 (2)自然环境因素:对生育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主要有气候、季节等。 (3)经济因素:一,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决定生育模式的是基本因素;二,经济因素对生育率的影响带有“综合”的色彩,它常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契机,通过改变生育观念而影响生育行为,它反映着一系列的社会变迁。 (4)宗教、文化因素。宗教是许多社会传统文化(宇宙观、价值观、行为规范)的集中体现,这些文化传统和宗教观念对人们的生育行为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5)政治因素。军事冲突的胜负主要取决于科学技术时,人口规模的重要性下降,在和平选举时,所能争取的选民人口数量非常重要 (6)制度和政策因素。土地制度;财产继承制度;妇女社会经济地位;就业制度;老年保障制度;生育管理制度;婚姻制度;由社会制度造成的贫富差别。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第一,测量可以使人们客观和精确地把握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存在的状况。 第二,测量工具通常比人的感官更敏感,因此通过一定工具而进行的测量往往比仅靠人自身感觉的测量要精确得多。 第三,通过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测量,有时候还可以发现一些未知的物体和现象。 第四,靠一定标准化工具测量的结果不会随特定观察者而变化。 第五,测量还能帮助人们观察非物理世界的存在。2.参考答案: (1)研究设计的说明。一,对研究方式进行说明,包括对研究中使用的资料收集方法和资料分析方法的说明。二,对研究对象进行说明,首先包括对研究对象总体和总体的构成情况进行说明,其次要对具体研究的样本进行说明;三,对研究变量进行说明,包括说明研究变量的类型、研究变量的抽样定义和操作定义、研究变量的测量指标、研究变量的测量方式和程序。 (2)资料收集和分析的说明。资料收集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收集的过程;资料分析的说明就是具体介绍资料分析的过程。 (3)研究质量和局限性的说明。对研究的质量及局限性的说明,包括对研究方式、样本、资料收集和分析等方面的质量进行评估。3.参考答案: (1)偶遇抽样:是按照方便性的原则,由研究者在一定时间、地点、环境中遇到的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 (2)主观抽样:一,研究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认为可以代表整体的个体作为样本的方法,也称判断抽样;二,研究者有目的地选择样本,也称立意抽样。 (3)配额抽样:是按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将总体中所有个体分为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按其在总体中的相应比例非随机地、主观地抽取样本。 (4)滚雪球抽样:是首先从几个适合的调查对象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调查对象,一步步扩大样本范围。滚雪球抽样适用于调查对象群体成员不易寻找、调查内容较敏感的情况。4.参考答案: 概率抽样的过程一般包括界定总体、制定抽样框、决定抽样方案、实际抽取样本和评估样本质量等几个基本的步骤。 (1)界定总体是对样本选取的范围和界限所作的规定,它与研究课题的内容密切相关。研究课题的任务和内容决定了将对什么样的总体进行研究,对总体的界定就必须依据课题要求的研究对象来决定。 (2)界定了总体的范围,就需要进一步收集全部总体的名单,并对全部名单按照特定的方式进行统一编号,或给出特定抽样单位的编号范围,从而获得一个关于总体的抽样框。 (3)选择抽样方案实际上是指对抽样方式的选择。研究目的、研究对象的范围、研究内容的性质、研究总体的特征以及研究的客观条件不同,都有影响到我们对抽样方式的采用。 (4)实际抽取样本就是按照所选择的抽样方式,从抽样框中一个一个地抽取样本的过程。 (5)实地调查结果后,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要对抽样进行评估,即初步检验样本的代表性和偏差程度,以便了解样本的质量,大致掌握从样本分析所得出的研究结论的可靠性程度,防止由于样本偏差过大所导致的研究失误。5.参考答案: (1)同化现象。当一个族群进入另一个主流族群之中,钻凿文化适应主流文化,逐渐合成进支配性文化中,不再作为一个分开的文化单元。 (2)整合现象。指既保持了原有的文化特征,又吸收异文化因素,把两种文化因素融为一体。 (3)混合现象。指不同文化接触于交流过程中的文化混生状态。 (4)分化现象。指拒绝接受异文化的传播,保持原有文化要素。 (5)边缘化现象。这一现象比较特殊,指的是既无意保持原有文化,又没有吸引异文化,处于两种文化的缝隙之间。6.参考答案: 现实社会最基本的构成要素至少包括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社会活动与文化。 (1)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自然环境提供了人类生存与活动的场所,也为人类提供了生活与生产的资源。 (2)人或人口是社会能动要素。人是社会的主体,人本身的一切要素与现象对社会的存在形式及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3)经济-社会活动是人类的本质性的活动,通过经济-社会活动,人们形成各种社会关系,借助经济-社会活动,人类得以生存、延续和发展。 (4)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人类在改造自然与人类自身的过程中,创造了文化。7.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生活费的总和;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二个论点是: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的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马克思主义对“社会”的第三个论点是: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8.参考答案: (1)乡村建设学派。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不少地区兴起的一声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一般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其代表人物包括梁漱溟主持的邹平乡村建设实验;晏阳初主持的定县乡村实验;在邹平、定县乡村建设实验影响下的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 (2)社区学派。社区学派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学派,其代表人物有吴文藻、费孝通、林耀华等。 (3)综合学派。综合学派把社会看做一个整体,认为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因此必须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其代表人物包括孙本文、朱亦松、柯象峰、龙冠海、高达冠、吴文藻、蒋旨昂、简贯三等。 (4)马克思主义学派。运用唯物史观这一根本法则,在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社会学应用研究及有关社会结构的理论与实证探讨等方面都取得了不少成就。其代表人物包括李大钊、瞿秋白、李达、许德珩等。9.参考答案:虽然方便抽样旨在排除主观因素的影响,纯粹依靠客观机遇来抽取对象,但它并没有通过随机过程,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元素有相等的被抽中概率。10.参考答案: 所谓需要,就是人们在一定的情景下,对客观事物产生的匮乏感,而要求得到满足的社会心理反应。人的社会需要是在人自身的生理、心理条件和外在环境条件的结合下,通过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的。人们的社会需要是人们行为的基本动力,就哲学意义说,人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其具有必然性、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特征。11.参考答案: 社会流动可以有广义、狭义两方面涵义。从广义讲是个人、家庭以及其他社会群体在不同的社会部门间的运动。狭义的社会流动一般仅是指个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社会流动是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类型:按照流动的主体划分,有个人流动、家庭流动、群体流动;按流动方向划分,有水平流动和垂直流动;按流动参照物划分,有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12.参考答案: 城市化是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数量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一般说来,它是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城市化是农村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衡量某一国家或地区城市化程度的指标是城市化水平,它是指该区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比重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可以由两种方式来实现:一种是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另一种是城市人口的机械增长,即由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而提高城市化的水平。相对于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来说,农民人口迁入城市更有助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推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几个方面:A工业化,指由农业占主导的经济向商品制造业在总产量中的比重日益增长的经济转变的过程。B社会管理机构的膨胀及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C城乡差别,城市优于农村的物质生活、文化生活吸引着农村居民,当农村居民具有进入城市的能力时,城市的扩展就是必然的。D城市的中心作用。城市作为经济、政治、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中心,在国家的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转型期中的城乡协调发展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计划经济下我国的城乡关系。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城乡对立的局面,然而由于诸多原因,我国城乡之间的差距十分明显,这突出地表现为城乡居民在经济收入、社会福利、发展机会方面的巨大差异。 (2)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所谓城乡二元结构,就是指城市和农村在经济类型和经济发展水平,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享受的社会福利待遇和受教育机会,政治和社会权利方面存在重大差别的现象。城乡二元结构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对我国城乡关系造成的负面影响。 (3)户籍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户籍制度是以户口登记为基础,对人口进行管理的制度。随着城市中市场化改革的深入,由户籍制度给城市人口带来的特权逐渐消失。这种具有革命意义的变革对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会产生明显影响。 (4)农村城市化的策略。农村城市化不但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变为城市居民,而且包括农村居民过上城市式的生活。我们可以把农村居民过上城市居民那样的生活,即生活方式的城市化称为城式化,这是农村居民的就地“城市化”。13.参考答案: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成员关系;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14.参考答案: (1)传统权威。是一种从古代沿袭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中获得合法性的权威。传统权威是一种宗法制统治形式,具有等级制、世袭色彩,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初计划外有较强的人身依附关系。 (2)感召权威。这是一种建立于某种特殊的人格品质基础上的权威。感召权威依赖于领袖个人突出品质,因而其行使期限往往是终身的,且不受任何规范的约束。 (3)法理权威。它建立在人们对理性规则的共同认可和普遍支持的基础上。法理权威的典型特征是“非人格化”。从行使权威的主体看,它只与一定的职权地位相联系,因而其行使期限是规定了一定任期。在任期内处于某一职位上的人便获得职权,成为法理权威。15.参考答案: 特点:城乡社会保障的二元性;城市社会保障的包办性和农村社会保障的自助性;行政推动;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社会工作的开展主要由各类国家干部、公职人员承担。 改革方向:改革城市原有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社区服务。16.参考答案: (1)个人。个人是社会科学中最常用的研究单位,大部分社会研究都要通过分析个人特征来解释和说明各种社会现象。 (2)群体。群体主要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一群人,它们可作为社会研究的独立的研究单位。 (3)组织。组织是指由具有共同目标和正式分工的一群人所组成的单位。社会组织是社会的基本构成单位,它是社会研究的重要对象。 (4)社区。社区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社会单位。将社会作为研究单位通常是描述社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交往活动、文化活动、行为规范以及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 (5)社会产物与社会结构。研究单位还可以是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事件以及更高层次的社会关系结构。研究单位是研究者所要了解的一些个案,它在很大程序上决定了抽样方案和调查方案的制订。17.参考答案: (1)普遍性与变异性。社会问题的普遍性指:第一,任何国家和社会都存在社会问题;第二,一个国家和社会在其不同时期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社会问题。同时,社会问题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以及不同时代又有不同,这就是其变异性。 (2)复杂性与周期性。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指:第一,社会问题的成因是复杂的;第二,社会问题的影响是复杂的。社会问题的周期性是指社会问题在一定时期内具有反复出现的特性。 (3)破坏性与集群性。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是指它违背了人们所希望的社会状态,不符合人们的价值期望,并对人们所期望的正常生活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社会问题的集群性是指社会问题往往不是单个独立地出现,而是呈现出相互联系,并集中爆发的性质,从而使得社会问题的破坏性更强。 (4)客观性和主观性。所谓客观性是指社会问题总是以特定社会中客观存在妨碍社会运行和发展的社会现象为依据的,没有客观现象的存在,社会问题也就无从确认;所谓主观性是指对社会问题的发展、认识、评估和解释,总是带有相当浓厚的主观成分,不同的人们对于同一社会现象是否成为社会问题,以及对社会问题的性质等作出的判断往往有所不同。 (5)时空特征。时间性是指社会问题所具有的社会进程的阶段性特征,社会运行的规律性使得社会问题的发生带有时间性特点。空间性是指社会问题的地域空间和社会空间特征,不同空间中的社会问题各有自己的特点,其表现方式、解决方式可能各有不同。18.参考答案: (1)存在状态。存在状态是一些客观指标,通过它们可以描述研究单位的基本状况。分析对象的状态常常包括多个方面。正式社会组织的状态有组织结构、人员规模、组织外部环境等,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假设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