驿路梨花课件_第1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2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3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4页
驿路梨花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驿路梨花彭荆风

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天边遐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驿路梨花》吧。学习目标1、跳读,找出描写梨花语句;2、细读课文,分析、理解“梨花”在文中的不同含义。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习和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文题解说

课题“驿路梨花”一语双关,既写小屋外边的自然界的梨花,更写小屋主人梨花姑娘;譬喻恰切,以洁白美丽的梨花喻写出梨花姑娘的鲜明形象、纯美心灵;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以自然界梨花的美化环境象征出梨花姑娘的帮助路人。

彭荆风,当代作家。他只读过两年初中,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2年开始在报刊上发表作品。“文化革命”中,受到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坐了七年监狱。打例“四人帮”后重新提笔写作,《驿路梨花》是重新提笔后的第一篇。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作者简介读准字音驿yì路暮mù色

陡峭qiào

太阳寨zhài竹篾miè

倚yǐ着喷pèn香撵niǎn走

瑶yáo族扛káng着

麂jǐ子恍huǎng惚hū香气四溢yì

修葺qì菌子jùn

疲pí劳

悠yōu闲花丛cóng分析结构第一部分(1——8):写“我们”深山行走,在树林中发现茅屋。第二部分(9——12):写我们投宿小茅屋,猜测小茅屋的主人。第三部分(13——27):写瑶族老人述说小茅屋的主人是梨花。第四部分(28——36):写哈尼小姑娘讲述小茅屋的来历。第五部分(37):引用诗句点题。思考:1.课文中写了哪些人?他们出场的顺序是怎样的?2.本文以什么为线索?3.以上人物与小茅屋有什么故事?做过什么事?做这些事的时间?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梨花)

我”和老余一早一晚的见闻。出现顺序人物所做好事做好事时间早晨“我”和老余1修葺小茅屋,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瑶族老人2专门送粮食来,修葺小茅屋早晨、前天晚上

前几天,姐姐出嫁后

一群哈尼姑娘3常来照料小茅屋解放军4砍树割草建造小茅屋

十多年前路过时梨花5照料小屋解放军盖小屋后,她出嫁前

4、说说到底谁是小茅屋的主人?为什么?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一群哈尼小姑娘、解放军战士、梨花等小茅屋的建造者及所有的照料者都是主人,因为他们都有着一颗为人民服务、方便过路人的雷锋精神,他们都为小茅屋做出过贡献,使小茅屋长期为大家服务。5、找出课文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实写,我们看到了梨花就发现落脚的小茅屋,这里的梨花,出现在人们需要帮助的时候,带给人希望与温暖。作者借助梨花,赞美给人们提供帮助的梨花林边小茅屋的主人。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植物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作者写大自然梨花的香气四溢,赞美梨花姑娘助人为乐精神的发扬光大——大家都尽力照料小茅屋。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结尾:“驿路梨花处处开”,作者在这里以花喻人,喻示雷锋精神就像洁白的梨花,在祖国大地处处开放,照应题目和开头,深刻地揭示了主题。6.细读描写梨花的语句,梨花分别指什么?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梨花。

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花啊!”——这是写人。“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驿路梨花”写花和人,实际上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以花写人,以花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美。梨花一种花梨花姑娘雷锋精神驿路梨花处处开雷锋精神代代传(边疆少数民族朴实民风)7.“驿路梨花”为题的妙处?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处处盛开,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更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如流。“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结合在一起。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云南边疆哀牢山中路边一间小茅屋的故事,生动地表现了雷锋精神在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开花不断传递的动人情景,热情地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