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水循环.........................................................-1-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10-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18-

章末综合测验...........................................................-26-

第一节水循环

基础训练

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三种水循环都有的水循环环节是蒸发和降水。(J)

2.利用气象卫星对强降雨天气、水情进行监测,能够有效防止洪涝灾害的发生。

(J)

3.沙漠地区没有水循环。(X)

4.由陆地内循环运动而补给陆地水体的水量较多。(义)

5.水循环缓解了不同纬度地区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J)

二、选择题供7题,每小题2分,共14分)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凰完成1〜3题。

1.驱动水循环的能量包括()

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②太阳辐射

③重力能④机械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过程③和⑤体现了陆地内循环的主要环节

B.海陆间循环是④环节完成的

C.华北平原的形成体现了水循环塑造地表形态的作用

D.海陆间循环使陆地水资源得以不断更新和再生

3.目前,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最主要表现在()

A.人工降雨,促进大气中的水汽输送

B.植树种草,减少空气中的水汽含量

C.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改变局部地区地表径流

D.抽取地下水,加速地下径流的循环

【解析】1选D,2选B,3选C。第1题,促使水循环发生的主要能量是太阳辐射和

重力能。第2题,海陆间循环由图中的①②③④环节共同完成。第3题,目前人类

活动主要通过改变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来影响水循环,如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

等。

(2021•深圳高一检测)如图为“利用雨水设计的房屋效果图”,通过这种方式

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读图,完成4、5题。

4.图中雨水收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

A.降水B.蒸发

C.径流D.下渗

5.下列城市中,该类房屋进行雨水收集最能发挥作用的是()

A.北京B.兰州

C.乌鲁木齐D.拉萨

【解析】4选C,5选A。第4题,利用屋顶收集雨水,减少了地表径流,直接影响了

地表径流环节。因为如果这部分雨水不被屋顶截留,首先会通过地表径流流走,在

径流过程中,地表状况等因素才会影响蒸发和下渗;因而,图中雨水收集方式间接

影响降水、蒸发,不影响水汽输送。第5题,北京市地处我国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区,

降水相对较少,人口多,经济发达,水资源短缺,该种雨水处理方式,最突出的效益

是缓解城市缺水问题。而兰州和乌鲁木齐位于西北地区,降水较少,该方式不适合。

拉萨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人口较少,使用该集水房屋没东部效果好。

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乙丙丁

6.能正确反映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A.a-*ffhfgB.efffhfd

C.cfbfdD.dfa-*bfc

7.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意义是()

①加剧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促进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

③促进地球各圈层之间的物质转移和能量交换

④各种水体不断更新,维持全球水平衡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解析】6选D,7选B。第6题,海陆间循环的过程主要是d蒸发、a水汽输送、b

降水、c地表径流。第7题,水循环的意义有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实现能量交换

和物质迁移;促使陆地淡水不断更新。

三、非选择题(共11分)

8.下图为我国东部某沿海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1分)

(1)写出图中各序号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

称:①;⑤;⑦;⑧o

⑵图中最能代表我国夏季风的环节是(填序号)。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

叫O

⑶图中区域的城市发展较快,近年来内涝严重。试从水循环角度分析城市内涝发

生的原因。

【解析】第⑴题,图中①环节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应表示水汽输送;图中⑤

环节位于陆地表面,由陆地指向海洋,应为地表径流;图中⑦环节由地表指向地下,

应为下渗;图中⑧环节由植被指向上空,应为蒸腾。第⑵题,我国夏季风由海洋吹

向大陆,为大陆带来大量海洋水汽,图中最能代表的环节是水汽输送,序号为①。读

图可知,图中③表示海洋蒸发,②表示海洋降水,因此由②和③组成的水循环叫海

上内循环。第⑶题,题意表明,城市内涝发生的原因应从水循环角度分析。随着城

市快速发展,城市地域扩大,城市以硬化地表为主,则硬化地表增多,植被减少,降

雨后,雨水很难下渗,城市地表水下渗减少,地表水增多,容易积水内涝;城市发展

过程中,往往会尽量使地表平坦化,许多城市地势低洼,加上城市的排水系统不完

善,使得地表径流的速度慢,城市表面的雨水很难在短时间内排泄出去,从而容易

积水内涝。

答案:(1)水汽输送地表径流下渗蒸腾

⑵①海上内循环

⑶硬化地表增多,植被减少,城市地表水下渗减少,容易积水内涝;许多城市地势

低洼,排水系统不完善,地表径流的速度慢,容易积水内涝。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关于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下列

叙述不正确的是()

A.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B.库区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水位上升

D.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多

2.在F处建有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A.水库B.跨流域调水

C.海陆间循环D.地下水补给湖水

【解析】1选D,2选C。第1题,修建水库后,水域面积扩大,库区冬季气温偏高,蒸

发量相对增加,降水应增多。第2题,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抽到陆地上,然后生产出

淡水,这就相当于人为地制造出了海陆间循环。

(2021•宜宾高一检测)科学研究表明,地球上水量是基本稳定的,陆地水、海

洋水、大气水的水量也是相对平衡的。据此完成3、4题。

3.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

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径流

4.海洋水的矿物质含量()

A.基本不变B.总趋势为增加

C.总趋势为降低D.在冰期相对较低

【解析】3选D,4选B。第3题,陆地上的矿物质随着地表水汇集到河流,再注入海

洋,因此实现海陆间矿物质迁移的水循环环节是径流。第4题,海洋水的总量基本

不变,但是随着海陆间水循环,地表矿物质不断迁移到海洋中,因此矿物质总体在

增加。在冰期,由于地球上冰的体积增大,导致海洋水相对减少,因此矿物质的含量

在冰期相对较高。

(2021•如皋高一检测)下图示意某区域水循环过程。完成5、6题。

5.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大气、海洋、地表径流、蒸发

B.大气、蒸发、地表径流、海洋

C.蒸发、地表径流、海洋、大气

D.蒸发、海洋、大气、地表径流

6.在同一气候类型地区,影响③转化为地下水数量多少的因素有()

①降水量②地形坡度

③植被④土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解析】5选B,6选D。第5题,读图可知,从①出发的箭头指向雨和雪,雨和雪都

来自大气,①为大气;地下水体、河流湖泊水体以及冰川所形成的水体最终都汇入

到④,④表示海洋;②从海洋出发的箭头指向大气,②表示蒸发;从雨和雪出发的箭

头指向③,且③出发的箭头指向河流湖泊水体,③表示地表径流。第6题,在同一气

候类型地区,降水量差异小,降水量并不是影响③转化为地下水数量多少的因

素;③为地表径流,地形坡度越小,地表径流的流速越慢,越利于地表径流转化为地

下径流;植被覆盖率越高,地表径流的水体越容易被截留而逐渐下渗到地下形成地

下水;土质越疏松,越利于地表径流的下渗而形成地下水。

(2021•广州高一检测)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读图,回答7、8题。

——►流域内循环----流域间循环

7.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为()

A.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降水

B.降水、地表径流、蒸发、跨流域调水

C.跨流域调水、下渗、地下径流、蒸发

D.降水、蒸发、地表径流、跨流域调水

8.在水资源的社会循环各环节中,下列做法不够恰当的是()

A.取水一一保护水源地

B.输水---减少过程损耗

C.用水一一节约、综合利用

D.排水一一防止当地污染

【解析】7选B,8选D。第7题,先从图中找到最容易突破的环节,由②和地下水共

同流向地表水体,可推出②是地表径流,又由①是位于水汽输送和②地表径流之间,

则可知①为降水,③位于地表水体和水汽输送之间,即为蒸发,剩下④即为跨流域

调水。第8题,取水需要保证水质,则需保护水源地;从丰水区输水到缺水区的过程

要尽量减小过程中损耗,提高输水的效率;随着经济发展,人类需水量越来越大,水

资源严重不足,所以需节约用水,综合利用,提高利用率;排水则需要注意防止水污

染,除了当地污染还需考虑由于水体的流动对下游地区的污染。

2020年7月7日,是安徽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第一天,安徽省

黄山市歙县恰逢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洪水淹没了大部分道路,导致众多考生无法

按时抵达考点,考试时间不得不做出调整。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据此完成9~11

题。

9.图示水循环类型有()

A.1种B.2种C.3种D.4种

10.洪水淹没道路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

A.cB.fC.gD.e

11.为减小暴雨对歙县的影响可采取的合理有效的措施有()

①控制人口数量②植树种草

③修建水库④拓宽道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解析】9选C,10选D,11选B。第9题,读图可知,图示区域包括海上内循环、海

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三种类型的水循环。第10题,由图可知,图中水循环的环节

分别为:a为蒸发,b为水汽输送,c为降水,d为植物的蒸腾,e为地表径流,f为下

渗,g为地下径流。洪水淹没道路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即e。第H题,控

制人口数量,对减轻暴雨、对城市无直接影响;植树种草,可以涵养水源,增加下渗,

减弱地表径流,减弱暴雨对歙县的影响;修建水库可以起到蓄水调节的作用,可以

减轻暴雨对城市的危害;拓宽道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暴雨所造成的洪水威胁。

二、非选择题(共17分)

12.某实验学校高中部高一某班同学模拟实验“水循环主要环节”,根据实验步骤

和示意图,完成下列探究问题。(17分)

实验用品:烧瓶、石棉网、带有橡皮塞的弯玻璃导管、玻璃板、托盘、铁架台、酒

精灯、火柴、自来水、冰块等。

实验步骤:①往烧瓶内加入适量的自来水。按图所示,将装置连接好;②用酒精灯加

热烧瓶,待弯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在玻璃板上放置若干冰块;③

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再降落到托盘中。

(1)描述实验中水的运动过程,据此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⑵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的总量_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从水

循环的角度说明理由。

(3)若要增加托盘中的水量,说出可以采取的措施。

(4)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如何改进实验使其更加贴近自然状况,并推测可能出

现的现象。

【解析】第⑴题,用酒精灯加热烧瓶,烧瓶里的水经过加热后蒸发变成水汽,待弯

玻璃导管中有充足的水蒸气释放出来,水蒸气遇到玻璃板后,冷却凝结形成水滴,

再降落到托盘中,类似于形成降水降落到托盘,这些水在托盘上流动,形成地表径

流。第⑵题,若该实验建立密封环境,水在不断的循环当中,水的总量不会发生变

化,即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第⑶题,若要增加托盘中的

水量,可以增加加热时间和加热强度,使更多的水汽蒸发,缩短导管的长度,让其尽

快到达玻璃板,玻璃板上增加冰块数量等。第(4)题,实验中模拟了蒸发、降水、地

表径流,但缺少下渗和地下径流环节,展现了水的动态平衡,缺少水循环对地表形

态的塑造和物质的迁移运动,可在托盘底部放置土壤,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

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发生变化,体现水循环对地表形态

的塑造;土壤位移体现水循环对物质的迁移运动。

答案:(1)运动过程:烧瓶中液态水加热变成水蒸气,通过导管输送到玻璃板下;在

冰块制冷的作用下水蒸气变成了液态水,在重力作用下降落到托盘中。

主要环节:蒸发、水汽输送、降水。

(2)不会地球上的水量是动态平衡的,基本上长期不变。

(3)增加加热时间和加热强度、缩短导管的长度、增加冰块数量等。

(4)改进:托盘底部放置土壤。

现象:土壤上部出现水,形成地表径流;土壤内部出现水,形成地下径流;土壤形态

发生变化(塑造地表形态);土壤位移(物质的迁移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创新题型

情境进入七月下旬,北方“七下八上”主汛期也正式拉开帷幕。气象大数据显示,

每年七月下旬到八月上旬,我国华北、东北等地降水最集中、强度最强、极端降雨

发生概率大,防汛也随之进入关键期。2020年“七下八上”期间,华北、东北部分

地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而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

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一一“城市内涝”。下面为华北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

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与该城市的水循环示意图。

年平均转化为径流的转化为地表转化为地下年平均

降水量总降水量径流的降水量径流的降水量蒸发量

城市中心区67540533768270

郊外平原区644.526796171377.5

华北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比较表(单位:mm)

华北某城市的水循环示意图

思考:

(1)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并从热力环流角度说明原因。

(2)根据表中数据变化,从水循环角度推断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近年来,北方“七下八上”主汛期间,华北许多城市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内涝。

试提出解决城市内涝问题的措施。

答案:(1)城市中心区降水量多于郊外平原区。城市中心区气温高,形成上升气流。

(2)城市中心区降水多,下渗量少,转化为地表径流多,超过了排水能力,形成内涝。

(3)增加城市绿地;使用透水砖(增加通透式路面);改善城市排水系统等。

以华北某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以及该城市的城市内涝为背

景,综合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

下:

(1)区域认知一一水平3

通过比较区域之间地理要素的区别,分析北方城市和南方城市在降水上的差异。

(2)综合思维一一水平3

通过比较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的水循环数据,结合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综

合分析该城市中心区与郊外平原区年降水量的差异。结合水循环的原理,从水循环

各环节的角度分析该城市中心区易发生内涝的原因。

(3)人地协调观——水平4

理解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条件下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改变。在不破坏环境的

前提下通过改变城市环境以改变水循环的各环节,进而防止城市内涝。

第二节海水的性质和运动

基础训练

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海水的温度主要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状况。(V)

2.赤道地区海水温度最高,因此表层海水盐度最高。(X)

3.一般来说,纬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X)

4.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X)

5.暖流的水温高于寒流的水温。(X)

二、选择题(共8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2021•沈阳高一检测)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海水盐度的分布,可以描述为()

①自河口向外海递增②自西向东递增

③自河口向外海递减④自东向西递增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影响图示海水盐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海域轮廓B.降水

C.河流径流D.蒸发

【解析】1选A,2选C。第1题,读图可知,海水盐度的分布自河口向外海逐渐递增;

海水盐度自西向东逐渐递增。第2题,图示海水的盐度自河口向海洋逐渐递增,说

明受到河流径流的影响较大,在河口处,汇入河流的径流较多,盐度较低。

读海水温度、盐度与密度关系图,回答3、4题。

温度/t

3.海水的密度()

A.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B.与海水温度呈正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C.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正相关

D.与海水温度呈负相关,与盐度呈负相关

4.下列四海区表层海水密度最小的是()

A.南极海区B.红海

C.赤道海区D.副热带海区

【解析】3选C,4选C。第3题,据图分析可知,海水温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小,两者

呈负相关;海水盐度越高,海水密度越大,两者呈正相关。第4题,结合上题的结论

可知,赤道海区海水温度高,且降水多,海水盐度低,因此海水密度最小。

5.下列关于波浪的叙述正确的是()

A.波浪是海水最常见的运动形式,主要是由月球引潮力产生的

B.平常在海边见到的波浪是涌浪

C.海啸只能由地震、火山爆发引起

D.海浪是塑造海岸地貌的主要动力,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重大影响

【解析】选D„波浪主要是由风力作用产生的;平常在海边见到的波浪是风浪或涌

浪传至浅水区,受到海底摩擦作用,海浪能量很快衰减而形成的近岸浪或拍岸浪;

海啸可以由地震、火山喷发引起,也可由台风引起。

6.江厦潮汐电站于20世纪80年代建成,利用潮汐的水位差,涨潮和落潮时均可发

电,是我国最大规模的潮汐发电站。利用潮汐发电,可造福人类。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潮汐能来源于太阳辐射能

B.潮汐能属于可再生能源

C.潮汐发电会带来严重海域污染

D.潮汐能与波浪能来源相同

【解析】B。潮汐能属于引力能,是可再生能源。

7.关于图中海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A处有暖流经过

B.位于北半球,A处有寒流经过

C.位于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降温减湿作用

D.位于北半球,A处洋流对沿岸陆地起到了增温增湿作用

【解析】Ao读图根据图中水温分布自北向南递减,可知该海区位于南半球,根据A

处等温线向南凸出,为暖流流经,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作用。

8.下列属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是()

A.西欧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B.我国冬季吹偏北风,夏季吹偏南风

C.秘鲁大西洋沿岸呈现荒漠景观

D.非洲气候带呈南北对称分布

【解析】Ao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阔;秘鲁的荒漠景观

在太平洋沿岸;B、D与洋流作用无关。

三、非选择题(共9分)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9分)

材料一图1为全球降水、蒸发、海水盐度变化曲线图,A、B、C、D分别表示四

个海区。

材料二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寒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寒、

暖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图2为日本本土附近

海域洋流示意图。

(1)简析A海区盐度比B海区盐度低的原因。

⑵说出②海域容易出现海雾的原因。

⑶图中海域有一世界著名的大渔场一一北海道渔场,试分析该渔场形成的有利条

件。

【解析】第(1)题,由于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其降水量高于蒸

发量,因此其盐度并非最高,而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

高,蒸发量大,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第(2)题,寒暖流交汇处易形成

海雾,因此②海域易出现海雾。第⑶题,图示海域有著名的北海道渔场,位于温带

浅海大陆架海区,阳光充足,且有日本暖流与千岛寒流交汇,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

饵料多。

答案:(DA海区位于赤道附近,气温高,蒸发量大,但其降水量高于蒸发量,因此其

盐度并非最高,而B海区位于副热带海区,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温高,蒸发量大,

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因而盐度高。

(2)②海域是寒、暖流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

(3)位于温带大陆架海区,又位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处,浮游生物繁盛,鱼类的饵料

多。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每年春季和初夏都会有近千座冰山漂至纽芬兰岛东北海岸,这里被称为“冰山

胡同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同纬度水温西高东低

B.随纬度增加水温升高

C.西部水温温差大,东部水温温差小

D.由南向北递减变化均匀

2.影响图示区域海水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光照B.海拔、地形

C.纬度、洋流D.海陆位置、盛行风

【解析】1选C,2选C。第1题,根据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可知西

部较东部密集,因此西部温差大,东部温差小。第2题,影响大洋水温分布的主要因

素是纬度和洋流。

读“某海域等盐度线图”,回答3、4题。

3.图示整个海域盐度普遍较高,最主要的原因是()

A.河流径流量小,海水渗透量大

B.区域降水量小,蒸发量大

C.海水通过运河流失多,河流径流量小

D.海水淡化量大

4.该海域内盐度分布规律表明()

A.印度洋是这里海水交换的主要水源

B.北回归线处降水季节变化大

C.两岸国家都是无流国

D.沿岸地区人口稠密

【解析】3选B,4选A。第3题,从图示纬度和海陆轮廓可以判断出该海区为红海,

红海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红海东岸是沙特阿拉伯的沙漠地区,

西岸是撒哈拉大沙漠,四周几乎没有淡水注入;海域较为封闭,与其他海域海水交

换较少。第4题,从等盐度线分布规律可以看出,该海域南部盐度较低,很明显是与

印度洋盐度较低的海水交换的结果。

海水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海水质量,其大小取决于盐度、水温和压力。读海水

温度、盐度、密度随纬度变化图,完成5、6题。

数值增加

20°

40°

60°

5.由图可知,赤道附近的表层海水()

A.温度低、盐度较高、密度小

B.温度高、盐度较高、密度大

C.温度高、盐度较低、密度小

D.温度低、盐度较低、密度大

6.下列关于海水密度分布及其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表层海水密度的分布规律是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水密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从表层向深层逐渐增加

C.海水最大密度出现在低纬地区的海面

D.海水密度与洋流运动无关

【解析】5选C,6选B。第5题,根据全球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可知,副热带海区最高,

依次向高、低纬度递减,即曲线②;海水温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即曲线①;③

则为密度曲线,这样就可以从横轴0°上判断出赤道地区海水温度高、盐度较低、

密度小。第6题,海水密度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增,说明密度与温度呈负相关;由赤

道到副热带的盐度与密度曲线关系还可看出,密度与盐度呈正相关;而海水由表层

到深层温度降低、密度增加。

7.2018年9月16日,超强台风“山竹”袭击香港,引发有史以来最大的风暴潮,造

成相当大的损害,由于防备工作准备充足,香港特区整体上安然度过。香港岛外海

上出现了巨浪,其主要成因是()

A.台风活动带来的强风吹拂

B.洋流运动引起的海水波动

C.夏季风带来的风暴增水

D.海底地震导致的海水猛涨

【解析】Ao由材料可知9月16日外海出现的巨浪是台风“山竹”造成的。

读潮汐电站剖面示意图,完成8、9题。

潮汐电站大坝

—水位二

水位一।

8.若H表示潮汐发生时大坝两侧的水位差,当H在一个月内最大时,这一天可能是

农历()

A.初八B.十六

C.二H•"一D.二十八

9.若水位二是位于大坝靠大陆一侧的水位,当H增大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段内,当地海滩游泳比较安全

B.是盐田灌水的最佳时期

C.是渔民拾贝的最佳时期

D.此时段,海洋船舶靠港的速度相对较快

【解析】8选B,9选C。第8题,潮汐发电利用了海水涨落的水位差。图中H最大

时,表示涨或落的最大值,因此可能为农历十六。第9题,题干说明海水处于落潮阶

段,由于海水在落潮时水平运动方向是离岸而去,海滩游泳不安全。盐田灌水取决

于当时盐度,雨天由于径流冲淡海水,应灌入潮尾时段的海水,晴天则是灌入潮头

时段的海水。落潮时船舶向岸线行驶的速度因水流方向而变慢。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0.(2021•淄博高一检测)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纽芬兰渔场位于北美大陆的东海岸,处于寒流和暖流的交汇海域。在16世纪,

这里鳄鱼群非常密集,人们甚至用“可以踩着鳄鱼背在海面上行走”来形容,也被

誉为“大西洋巨大金矿经过几个世纪的开发和捕捞,该渔场鱼类资源急剧减少。

下图为纽芬兰海域示意图。

60°80°40°(T

(1)说明纽芬兰渔场的形成原因。

(2)简述①处海域表层海水盐度比同纬度其他海域低的原因。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纽芬兰渔场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容易发生扰动,海

水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随着营养物质的增多,浮游生物也随之增多,浮游生

物为鱼类的饵料,该地丰富的饵料吸引的大量鱼群并不断繁殖,便形成渔场。第(2)

题,盐度的影响因素有陆地径流、洋流、降水量、蒸发量等。结合图示可知,①处

海域靠近陆地,且位于河口附近,有大量淡水汇入,所以盐度较低;据图可知,该处

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其他海域交换少;受全球变暖影响,北极地区冰山崩解,并随洋

流向南漂移,使海水得到稀释,盐度降低。

答案:(1)位于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增多,

有丰富的饵料。

⑵靠近陆地,有河流淡水汇入;海域较封闭,海水与其他海域交换少;高纬度低温

海水注入。

创新题型

情境江厦潮汐电站位于浙江省温岭县江厦港,是我国海洋能开发利用的先驱者,

也是我国第一座潮汐能双向发电站。它利用潮汐形成的落差来推动水轮机,再由水

轮机带动发电机发电,当水从海洋流向水库时进行反向发电,从水库流向海洋时进

行正向发电。该电站利用已建原“七一”塘围垦海涂工程改建而成,大坝的选址要

考虑海洋水文、地域地形、泥沙特性、枢纽布置和社会经济等多种因素。图1示

意江厦电站位置。图2示意江厦电站景观。

图2

思考:

⑴江厦潮汐电站每天能发电几次?

(2)据图指出江厦潮汐电站大坝选址的有利自然条件。

答案:(1)每天发电四次。

(2)口小库大,利于储备大量海水;处于海岸相距最窄处,利于建坝,工程量小。

以江厦潮汐电站的建设及选址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两大核

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一一水平3

结合潮汐发电的原理分析江厦潮汐电站每天的发电次数。

(2)综合思维一一水平4

根据图1、图2及浙江省温岭地区区域自然地理特征综合分析江厦潮汐电站选址的

条件。

第三节海洋与人类

基础训练

一、正误判断题(共5题,每小题1分,共5分)

1.海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因此人类要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J)

2.滨海砂矿是在海滨地带或陆架区沉积富集而成的矿藏,因此滨海砂矿来源于海

洋。(义)

3.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陆地空间日益拥挤,所以我们可以尽可能多地利用海

洋空间。(X)

4.伏季休渔可保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态势。(J)

5.海平面上升是全球变暖导致的两极冰川融化、上层海水热膨胀等原因引起的。

(V)

二、选择题供6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海洋覆盖地球表面7设的面积,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据此,完成1、

2题。

1.下面关于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海洋与人类关系就十分密切

B.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沿海地区

C.目前,世界上的人口和城市向内陆集中

D.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

2.海岛经济开发的潜力包括()

①海运和港口优势②优美的自然景观

③丰富的土地资源④丰富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解析】1选D,2选A。第1题,古代,人类主要活动在内陆地区,海洋对人类的影

响很小。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大陆内部。目前,世界上人口、城市向沿海集中。海

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具有阶段性。第2题,可以充分利用海运和港口优势,促进经

济的快速发展。可以利用优美的自然景观发展旅游业。一般来说,海岛面积较小,

人口较少,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并不丰富。

古老的湖泊或海洋在封闭的环境或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盐类矿物

不断浓缩形成蒸发岩。蒸发岩包括岩石盐、钾盐、杂卤石、石膏、硼砂等。宁夏

有20多种石膏矿床,是我国最大的石膏蕴藏地和输出地。据此完成3、4题。

3.蒸发岩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暖B.空气干燥C.断层发育D.降水丰沛

4.宁夏有大量蒸发岩矿,与其类似的地区是()

A.新加坡B.日本C.智利D.刚果

【解析】3选B,4选C。第3题,材料信息表明,古老的湖泊或海洋在封闭的环境或

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的条件下,盐类矿物不断浓缩形成蒸发岩,由此可知,蒸发岩

主要由可溶性的盐类物质构成,因此蒸发岩得以保存的自然条件是空气干燥;气候

温暖、断层发育与蒸发岩保存无关;蒸发岩易溶于水,因此降水丰沛不利于蒸发岩

保存。第4题,宁夏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符合蒸发岩形成的气候条件,因此当地有

大量蒸发岩矿。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加坡、刚果位于赤道附近,以热带雨林气候

为主,降水丰富,不利于蒸发岩的形成,与宁夏不同;日本是群岛国家,气候具有明

显的海洋性特征,降水丰富,不利于蒸发岩的形成,与宁夏不同;智利北部位于

20°S〜30°S的大陆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和寒流的影响,形成热带沙漠

气候,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容易形成蒸发岩,与宁夏相似。

钓鱼岛列岛(如图所示)由钓鱼岛等8个无人岛礁组成,钓鱼岛面积居八小岛之

冠,约3.91平方千米。钓鱼岛盛产山茶、棕桐、仙人掌、海芙蓉等,其周边海域不

仅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还有铳、钻、镇等矿产资源。2012年9月

10日,我国政府根据1992年2月2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就中华

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发表声明。据此完成5、6题。

5.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火山岛

B.隶属于福建省

C.岛上全年高温多雨

D.基线往外延12海里为中国领海

6.推测钓鱼岛及其周边区域可以利用的资源类型主要有()

①渔业资源②地热资源

③矿产资源④药材资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解析】5选D,6选D。第5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属于大陆岛,是大陆地壳陷落

形成的;隶属于台湾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基线

往外延12海里属于中国领海。第6题,钓鱼岛及其周边区域有丰富的渔业资源;周

边海域不仅蕴藏着800亿桶的海底石油和油气,还有镒、钻、银等矿产资源,矿产

资源丰富;钓鱼岛盛产山茶、棕桐、仙人掌、海芙蓉等,海芙蓉是珍贵中药材;该海

域不是处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并不活跃,没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三、非选择题(共13分)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南海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

的最南端,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南

海东北部经台湾海峡和东海与太平洋相通,南部经马六甲海峡与印度洋相通。

材料二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种类丰富。南海海底资源十分

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海底资源还包括各种金属矿产资源。南

海诸岛岛礁上有绚丽的热带海岛环境和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

材料三南海部分区域图。

2O°N

(1)判断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A,Bo

(2)根据材料分析,南海可以开发资源、资源、

资源。

(3)近期,菲律宾、越南等国家在我国南海不断挑起事端,南海问题不断升级。结合

所给的材料,分析南海争端不断的可能原因。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等深线的分布特点可知,A水深较小,为大陆架,B水深

较大,等深线较稀疏,为洋盆。第(2)题,南海有丰富的生物资源,鱼、虾、蟹、贝等

种类丰富,说明南海可开发的资源有海洋生物资源;材料提到南海海底资源也十分

丰富,尤其是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巨大,海底资源还包括各种金属矿产资源,说

明南海可开发的资源有海底矿产资源;材料提到南海诸岛岛礁上有绚丽的热带海

岛环境和波澜壮阔的自然景色,说明南海可开发的资源还有海洋空间资源等。第(3)

题,南海争端的原因主要从资源、战略位置、历史问题、大国势力干扰等方面分析。

结合上题我们知道南海有丰富的生物、矿产和海洋空间资源;南海的地理位置优越,

其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南海争端还有历史遗留问题;来自其他国家的干扰进一步加

剧了南海的紧张局面。

答案:(1)大陆架洋盆

(2)海洋生物海底矿产海洋空间

(3)资源丰富;战略位置重要;历史问题;大国势力的干扰等。

提升训练

一、选择题(共10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利益,是由相互影响、相互交

织而又不能相互替代的几种权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据此完成1、2题。

1.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属于()

A.海洋经济权益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D.海洋科学利益

2.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属于()

A.海洋经济权益

B.海洋安全利益

C.海洋政治权益

D.海洋文化利益

【解析】1选C,2选D。第1题,海洋权益属于涉及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的核心

利益。海洋权益的内涵主要包含海洋政治权益、海洋经济权益、海上安全利益、

海洋科学利益。其中,海洋主权、海洋管辖权、海洋管制权等是海洋政治权益的核

心。第2题,海洋科学利益主要是使海洋成为科学实验的基地,以获得对海洋自然

规律的认识等。此外,海洋文化利益,如海上观光旅游、举办跨海域的文化活动等

也属于海洋科学利益。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岛以棕相树为设计原型,跨度达15千米,增加海岸线720

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

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示意杰贝勒阿里人工港设计图。据此完成3〜

5题。

3.棕桐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A.增加湿地面积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D.扩大国土面积

4.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A.旅游功能突出

B.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5.杰贝勒阿里人工港对沿海生态的影响是()

A.海洋生物种类增多

B.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C.天然沙滩范围扩大

D.自然海流运动改变

【解析】3选B,4选A,5选D。第3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棕相岛跨度达15千米,增

加海岸线720千米,建有65个港口泊位,由此判断棕桐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

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第4题,根据材

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说明岛屿建设

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商业功能、高级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

绿化率没有数据显示,无法确定。第5题,随着人工港的建设,人类活动对海洋的影

响加大,海洋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天然沙滩面积缩小,人工沙滩面积扩

大,自然海流运动会被改变。

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

工程。1955年,连岛海堤的建成让厦门岛成为半岛,铁路和国道得以连入厦门。21

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与

此同时,厦门开始启动拆堤建桥工程。左图示意厦门岛位置,右图示意温州位置。

据此完成6〜8题。

6.温州半岛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A.促进工业转型B.增加城市功能

C.增加城市用地D.促进旅游业发展

7.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甲海域()

A.滩涂淤积增强B.盐度明显下降

C.深水泊位增加D.海水污染减轻

8.厦门拆堤建桥是为了()

A.改善交通安全B.降低维护成本

C.促进海洋运输D.修复海洋生态

【解析】6选C,7选A,8选D。第6题,结合材料半岛工程是指通过桥梁、海堤及

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21世纪以来,由于港口规模较

小,温州开始推进连岛兴港、围涂造地的半岛工程,因此温州半岛工程的主要是为

了增加港口的建设用地,扩大港口的规模,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第7题,

结合图示信息可知,温州半岛工程两段海堤建成后,将会减缓流水的速度,增加滩

涂淤积的速度;内外海水交换的频率下降,盐度会发生变化,但不会明显下降;由于

淤积增加,则深水泊位会减少;水体的交换减弱,流动性减少,海水污染增加。第8

题,将原来填涂的堤坝拆除,主要是为了恢复海洋原来的生态环境,遵循自然规律,

其目的是修复海洋生态环境;改善交通安全和促进海洋运输不是主要目的;拆除以

后会增加维护成本。

我国是海洋大国,海洋资源开发是我国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依托。下图示意

渤海和黄海局部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40°

L-20一等深缈m

38°淤泥硒岸

9.乙地建设晒盐滩地的优势条件有()

A.距河口近,河流带来盐分多

B.夏季伏旱时间长,降水日数较少

C.鹅卵石多,增温快利于晒盐

D.春季干燥多大风,利于海水蒸发

10.与乙地相比,丙地附近冬季海冰资源开发潜力较大,因为丙地附近海冰

()

A.资源更丰富B.开采更方便

C.运输更便捷D.需求量更大

【解析】9选D,10选A。第9题,乙地位于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温差大,雨带

未至,多干燥大风天气,利于海水蒸发;乙没有靠近河口;夏季发生伏旱的地区是长

江流域;乙沿岸为淤泥质海岸,多泥沙。第10题,丙地纬度比乙地更高,水温更低,

海冰更丰富;乙、丙都是淤泥质海岸,开采条件相同;乙靠近京津冀地区,社会经济

条件更好,交通和市场需求量更有优势。

二、非选择题(共10分)

11.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海南岛海岸类型多样。自然岸线包括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其中生物海岸

(包括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口、文昌和储州等旅游业为主的城市;人工岸线以养殖

围堤和建设围堤为主。位于海南省西北部的储州市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

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随着人

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可能导致岸线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减退等一

系列环境问题。

材料二下图为海南岛信州红树林及海岸线资料图。

(1)分析近三十年彳詹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及原因。

(2)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发现状,请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解析】第(1)题,近三十年僧州段海岸线变化特征:海岸线不断向海洋方向推进。

该地位于河流入海口,故产生变化的自然原因为泥沙淤积引起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根据材料,该地养殖业迅速发展,故人为原因为发展海洋水产养殖,水产养殖大坝

的建设;“到了21世纪初,海岸开发逐渐偏向于建设”,故随着海上交通的发展和

堤防的建设,天然海岸线减少,人工海岸线增加。第⑵题,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

发现状,提出相应措施。针对红树林等生物海岸的破坏,应该保护沿海植被,重点在

于保护红树林;大力建设人工红树林,归还耕地和种田以恢复其原有的外观。针对

养殖业等带来的问题,应规范红树林地区水产养殖、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要保护

海岸生态环境,控制污染。政府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如政府更加重视海岸侵蚀,增强

公众对海岸线保护的意识;严格禁止在发生侵蚀的区域采沙和损坏岸坡。

答案:(1)特征:海岸线向海洋推进。

自然原因:泥沙淤积引起海岸线前进;人为原因:海水养殖,建设养殖围堤;海运发

展,建设围堤,自然岸线减少,人工岸线增长。

⑵保护海岸植被,重点保护红树林;规范红树林区养殖捕捞业、旅游业的发展;控

制污染;大力营造人工红树林,退耕、退养使其恢复原有面貌;政府对海岸侵蚀现象

加大重视力度,提高公众海岸线的保护意识;严禁在侵蚀发生区采沙和破坏岸坡。

(答对其中两点则可)

创新题型

情境沙特阿拉伯是高收入国家,也是世界最大的海水淡化国,有三十多年海水淡

化历史,其产能占世界的20%,全国70%的饮用水来自海水淡化。海水淡化属于高耗

能产业。图1为沙特阿拉伯地理事物分布图,图2为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

思考:

(1)红海是世界上盐度最高的海域,从水循环角度分析该海域盐度高的原因。

(2)指出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3)分析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产业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答案:(1)气候干旱(热带沙漠气候),降水量少;位于副热带海区(纬度较低),气温

高,蒸发量大;入海河流稀少,淡水注入少。

⑵能源(石油)资源丰富;资金充足;国内淡水资源缺乏,海水淡化市场需求量大;

海水淡化经验丰富,技术先进。

⑶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温室气体;化石能源燃烧过程中排放有害气体,导致

大气污染;海水盐度增大,水污染严重,海洋生物多样性受损。

以沙特阿拉伯的海水淡化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三大核心素养,具体质量水平如下:

(1)区域认知一一水平3

结合图1和水循环的环节,分析红海海域盐度高的原因。

(2)综合思维一一水平4

根据材料内容和图1.分析沙特阿拉伯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3)人地协调观——水平4

根据图2的海水淡化工艺流程图,从人地关系的角度分析沙特阿拉伯海水淡化产业

可能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

章末综合测验

限时.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共25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青岛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淡化海水”的模拟实验(图1),图2

示意当日透明水箱内外气温变化。据此回答1、2题。

1.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主要模拟的水循环的环节是()

①蒸发②降水

③水汽输送④径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

A.0时左右B.6时左右

C.14时左右D.18时左右

【解析】1选B,2选C。第1题,图1获取淡水过程中,海水受热蒸发,水汽遇冷凝

结降落,有水汽蒸发、降水环节;水再汇集到储水器中,模拟的是径流环节。第2题,

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气温最高、水汽蒸发最多的时段,在14时左右。

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

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

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城市

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图示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

A.降雨量B.蒸发量

C.地表性质D.外排量

4.对城市补水入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

A.雨水罐B.蓄水池

C.渗透病D.下凹绿地

【解析】3选&4选D。第3题,读图可知,与低影响开发相比,传统开发的径流峰

值出现时间较早,径流峰值较高,主要原因是传统开发不透水地表面积较大,使雨

水下渗量急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导致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

的直接因素是地表性质。第4题,雨水罐、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蓄积雨水,而非增

强入渗效果;渗透砖具有补水渗透功能,但与下凹绿地相比效果较差。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正发生着变化。下图为城市某小区雨水开

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雨水排放模式比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图传统雨水排放模式图

城市.集雨管网城市排水系统

5.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地面被大规模硬化对区域水循环造成的影响是()

A.蒸发量增加B.地下径流量增加

C.降水量增加D.雨季地表径流量增加

6.图示小区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与传统排放模式相比,具有的优点包括

①减少土壤侵蚀②补充地下水

③增加下渗量④解决城市洪灾

⑤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A.①②B.④⑤

C.③④D.②③

【解析】5选D,6选D。第5题,随着城市不断发展,城市地面逐渐硬化,使用不透

水砖,导致下渗量逐渐减少,地下径流减少,地表径流增加。对蒸发量和降水量影响

不大。第6题,读图可知,雨水开发应用排放模式,使用了渗水路面,下渗量增加,补

充地下水资源;增加了绿化带,可以延长径流汇聚的时间,但是不能解决城市洪灾;

图中对雨水进行收集,可以缓解城市缺水问题,但不能解决城市缺水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