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_第1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_第2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_第3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_第4页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年级上学期期末考前模拟(四)·解析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在《红楼梦》,那可说而未经人说的就是那悲剧之演成。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我们先说第一个。“天地生人,除大仁大恶,余者皆无大异。”仁者秉天地之正气,恶者秉天地之邪气,至于那第三种却是正邪夹攻中的结晶品。《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林黛玉便是这第三种人的基型。普通分三种人为善恶与灰色。悲剧之演成常以这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惟《红楼梦》之悲剧,不是如此。《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悲剧就在这未通未遂上各人饮泣以终。这是最悲惨的结局。在当事人,固然不能无所恨,然在旁观者看来,他们又何所恨?希腊悲剧正与此同。国王因国法而处之于死地,公主因其为情人而犯罪而自杀,其妹因其为兄长而犯罪而自杀。发于情,尽于义,求仁而得仁,将何所怨?是谓真正之悲剧。善恶对抗的悲剧是直线的,而这种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是曲线的,令人失望的。《红楼梦》写悲剧已奇了,复写成思想冲突的真正悲剧更奇,《红楼梦》感人之深即在这一点。(摘编自牟宗三《〈红楼梦〉悲剧之演成》)材料二: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正因为如此,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红楼梦》被视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悲剧作品,原因正在于这种彻底的毁灭。构成悲剧的诸要素中,不幸和死亡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而在莎士比亚的悲剧中,人世间内在于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无一例外把罗密欧和朱丽叶、奥赛罗、安东尼和克里奥佩特拉等主人公带入死亡。比较起来,《红楼梦》似乎更接近于莎士比亚作品。虽然有一个神话的背景,但整部小说描述的不过是处在欲望、情感、秩序、伦理、宗教之间的心灵冲突和生命挣扎,不幸和死亡贯穿其中。十二钗中,元春、迎春、秦可卿、王熙凤、林黛玉的生命各个不同,却都无法躲过香消玉殒的结局。而在十二钗之外,作者不断地安排着冯渊、贾瑞、林如海、宝珠、秦钟、秦业、金钏儿、尤三姐、尤二姐、晴雯等的死亡,让那些刻意营造的成功或者欢乐显得非常苍白和脆弱。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摘编自王博《〈红楼梦〉的悲剧让美好的东西获得根基》)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一种是新生事物的毁灭,这就是贾宝玉、林黛玉爱情的毁灭;另一种是古老的荣国府、宁国府的毁灭。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而后一种毁灭,是腐朽加腐烂,是生命的尽头,最终是化为粪壤,永远成为过去、不可能再生。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曹雪芹的笔是非常狡狯的,他一再声称此书“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贪赃枉法的贪官贾雨村,是全靠贾府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枉断了薛蟠所犯的人命案以后,还直接向贾府和王子腾报告,这说明一切横行不法的事,都与“四大家族”有关。通过对这个具体的“贾”府的描写,也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四家皆连络有亲,一损皆损,一荣皆荣,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具体情况,而且“各省皆然,倘若不知,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这就是封建社会政治势力的一张关系网。所以“葫芦僧乱判”一案,实际上是对封建社会、封建官场的一个总揭露和总批判。当然《红楼梦》最最动人之处,是贾宝玉、林黛玉的生死不渝的爱情和他们的爱情悲剧,《红楼梦》是以宝、黛的爱情悲剧来贯通全局的。这个爱情悲剧的内涵是誓死捍卫爱情和婚姻的自主、自择权,主张爱情和婚姻的自由。(摘编自冯其庸《读〈红楼梦〉》)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悲剧之演成常以善恶与灰色三种人的互相攻伐而致成。而《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还因为兴亡盛衰之无常。B.鲁迅认为有意义的人生一定要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因为只有如此,价值的毁灭才能构成真正的悲剧。C.金陵十二钗认同的价值不同,选择的生活不同,但她们追求的价值和生活最后尽都落空,这体现了小说的悲剧性。D.曹雪芹在《红楼梦》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表面上对封建朝廷歌功颂德,但仍有较强的社会批判意义。【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A.“而《红楼梦》之悲剧,不只如此”错,原文是“不是如此”。B.“鲁迅认为”错误,原文的表述是“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有意义的人生一定建立在对某些价值的相信之上”是作者的观点。D.“曹雪芹在《红楼梦》的创作中虽有意规避‘伤时骂世’”错误。从原文中来看曹雪芹在创作中不仅没有规避“伤时骂世”,而且从开头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故选C。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红楼梦》的悲剧是各人性格、思想、见地、立场等方面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情有未通、欲亦未遂的真正的悲剧。B.早期的古希腊悲剧蕴含着人在面对不可抗拒的命运时所表现出的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赋予悲剧以崇高的意味。C.十二钗的悲剧各有不同,但从根本上看都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这与莎士比亚的悲剧所反映的人性和社会的矛盾有相似点。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荣宁两府的毁灭象征着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两种毁灭的社会意义不同。【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D.“宝黛爱情的毁灭,反映了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前者的毁灭是新的生命由于它还未成熟,经不起狂风恶浪的摧折而毁灭,但它健壮的根系和茁壮的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只要有适当的气候,它会继续生长,最终长成大树”,“幼芽仍在适宜的土壤里保存着”就说明“新生事物在历史前进中难逃灭亡的客观趋势”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D。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与《红楼梦》所体现的“真正之悲剧”不同的一项是()A.《罗密欧与朱丽叶》 B.《哈姆莱特》C.《雷雨》 D.《边城》【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原文的表述是“《红楼梦》里边,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也没有投机骑墙的灰色人。悲剧之演成,既然不是善恶之攻伐,然则是由于什么?曰:这是性格之不同,思想之不同,人生见地之不同”。B.《哈姆莱特》中有大凶大恶之人,即哈姆莱特的叔父克劳迪斯。这是与《红楼梦》不同的善恶对抗的悲剧。其余三项都没有大凶大恶的角色,都是各人性格、思想、立场上的冲突矛盾所造成的悲剧。故选B。4.材料二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请从论证方法、语言、论据中选择两个角度加以说明。【答案】①综合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如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阐述,论证有力。②论证语言严谨。如“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表述严谨。③论据选择典型,文中选择了莎士比亚悲剧和《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从论证方法来看,文章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佐证,论证有力。从论证的语言来看,用语严谨,如“一定是不可或缺的”“几乎所有的”“似乎更接近于”等词语的使用,表述严谨。从论据的选择来看,文中选择了莎上比亚悲剧来论证“在欧洲,最早的古希腊悲剧表现了命运的不可抗拒,基于神的意志和人的性格,无奈或者悲惨的结局都无法避免。同时,其中蕴含的人对于自由、正义和伦理的追求,与命运的冲突和抗争,让悲剧充满了崇高的意味”。选择《红楼梦》以及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为论据,说服力强。论据与论点高度统一,论证有力。5.三则材料论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说明。【答案】材料一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材料二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的艺术价值;材料三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整部作品的社会意义。【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一“悲剧为什么演成?辛酸泪的解说在哪里?曰:一在人生见地之冲突,一在兴亡盛衰之无常”“在为人上说,都是好人,都是可爱,都有可原谅可同情之处,惟所爱各有不同,而各人性格与思想又各互不了解,各人站在个人的立场上说话,不能反躬,不能设身处地,遂至情有未通,而欲亦未遂”,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悲剧形成的原因。材料二开篇引用鲁迅对悲剧的看法“鲁迅先生曾经说,‘悲剧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有利的论证了“价值的毁灭才构成真正的悲剧”这一观点;然后举《红楼梦》的例子“以曹雪芹笔下的金陵十二钗为例,她们认同不同的价值,选择不同的生活,但所有的这些价值最后都无一例外地落空”来说明“《红楼梦》描述的毁灭,针对的不是某一种价值或人生,而是几乎所有的价值和人生。不是某一个人的毁灭,而是大观园的灰飞烟灭”。文中还提到“每个人的悲剧被安放得自然而然又合情合理,更突出了生命和世界之间无法克服的矛盾”。所以材料二侧重论述《红楼梦》悲剧的艺术价值。依据材料三“我认为《红楼梦》是康、雍、乾三朝的社会生活、社会矛盾、历史趋向的一个艺术的总概括和总反映”“《红楼梦》里写了两种毁灭……所以这两种毁灭,具有两种完全不同的社会意义。前者反映的是历史前进的客观趋势,后者反映的是由荣、宁二府象征的那种腐朽势力的必然死亡”“表面上说得非常好听,都是对封建皇帝和朝廷的歌功颂德,但一开头他就写了一桩贪赃枉法的人命案,同时带出了炙手可热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由此开头,也就开始了他对封建社会的大揭露,大批判”可知,材料三侧重于论述《红楼梦》整部作品的社会意义。(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楚霸王自杀(节选)①郭沫若“大王,请你不要迟疑,”亭长又敦促着,“追兵万一赶到了……”“不行,不行,”项羽依然摇着头,自言自语地说,“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呵!”他长叹了一声,把两手握成拳头,向空中举了一下,望着天。“我还有这么大的气力,就要被消灭了吗?““大王,”亭长又说,“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不行,不行,”项羽又摇起头来,“我是晓得的,亭长,你一定是好人,但我有什么面目回到江东去呢?”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还有我这匹乌骓马,”项羽接着又指着他的那匹青白色的马说,“这马我骑了五年,我不忍杀它,这也让亭长把它打救了吧。”“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古话说得好,‘天道远,人道迩’,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在这时候从西北角上又隐隐腾出了一片声息,声息愈见逼近了,听得出是一大群人马的马蹄声,听来是有几百人的光景。“大王,”亭长叫着,“不要再狐疑,你赶快上船!赶快上船!”项羽没有作声。他的左手把盾牌拿着了。其他二十五名壮士就像受了命令的一样,也一同拿起了盾牌。项羽的两个眼仁②愈见对紧了,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五名的壮士也不期而同地把剑拔出了鞘来向空中举起。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在朝阳中交织着了无数的虹彩。二十六个人呐喊了一声,迎接着涌上了前去。亭长这时候把船离开了岸,隔得一箭远的光景,又停着了。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项王呢?项王呢?”钟离昧焦急着问。“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哦,那不危险!”“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项王呢?项王呢?项王没受伤吗?……”“……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项王呢?项王呢?”“他没有倒。但他的头受了伤,只剩下他一个人了!他的身边就只有几个黑盔甲的尸首僵伏着,一个敌人的尸首也没有。他现在拾起了一把剑来了……哦,你注意听,他好像在说话,他指着一个好像叫吕马童的人在说话……”“……你不是吕马童吗?我听说刘邦悬着千金的赏格,购我的头首,得到我的首级的还可以封万户侯。你从前对于我是有过好处的,我现在就把我这个首级送给你罢……”这一片宏大的声音,几乎是一字一顿吐出的,连船上的人也听得清楚。钟离昧早已经硬着颈子在吞眼泪,亭长依然还在马上看。“呵哈,”亭长最后叫着,“项王刎了喉,在一群黑盔甲的尸首里面,倒了。”亭长的脸上也悬着了悲怆的眼泪,他不忍再看了,从马上下来,把船起了碇,向江心摇去。岸上的泥雪中狼藉着一片的剑和戟,人和马的死尸。……(有删改)【注】①本文取材于《史记》,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后被收入郭沫若历史小说集《豕蹄》。②据《史记·项羽本纪》,项羽是“重瞳子”,即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亭长的敦促,项羽产生迟疑并拒绝渡江,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已无颜面对江东父老B.项羽临别时不但赠送乌骓马给亭长,而且请求亭长将其受伤部将钟离昧渡过江去,体现了他还有亭长所说的那种“仁心”C.“二十六道和四围的冰雪争着寒意的剑光”衬托出项羽和他的将士们勇于应战的英雄形象,与下文具体的作战过程相呼应。D.小说结尾处写这次激烈的交锋过后战场上一片狼藉,这一环境描写不仅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也折射出项羽的悲剧命运。【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因为他认识到导致自己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去民心”错。结合原文“我们起初起兵的时候,随处都有人来参加,随处都有人来欢迎,我们是没有愁过兵马和粮食的缺乏的。现在不同了。我们每到一处,人都逃得精光。没有逃的,连乡里种田的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可知,项羽并未认识到他自己失败的真正原因,还在感叹是老天爷在作弄他。故选A。7.关于文中亭长在“观战”时与钟离昧的对话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亭长传达自己所见时,钟离昧始终关心项羽是否安全,可见他很忠诚B.项羽部将人数逐渐减少到最后仅剩项羽,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C.项羽愿意把自己的首级送给吕马童去领赏,说明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D.项羽自刎,照应上文托付钟离昧、赠送乌骓马,暗示当时已抱必死决心【答案】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段内容的鉴赏能力。B.“证明他采取了错误的作战策略”错。证明战争的残酷,项羽的失败已是必然的。故选B。8.郭沫若在《豕蹄》序言中说,自己始终是站在现实的立场来创作历史小说,请结合这句话分析小说中划横线句子的丰富意蕴。【答案】①亭长首先否定了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原因归为上天的观点,劝诫项羽不要一味沉湎于“天要亡我”的感伤之中;②然后指出应把目前对部将钟离昧和乌雅马的“仁心”推广到天下百姓身上,暗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民心;③表面上是劝诫项羽“得民心者得天下”,实际上是借历史题材讽喻政治,呼吁国民党先“尽人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重要句子含义、探究文本写作意图的能力。画线句之前,亭长针对项羽“连乡里种田老百姓都要欺骗我。这正是天老爷在作弄我”的说法,指出“天是助成你的,请你不要迟疑。你身经百战仍还健在,不正是天意吗?”“大王,我看你的仁心是很可动人的。但我觉得你不好在那种感伤的陶醉里沉湎”,亭长首先否定了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原因归为上天的观点,劝诫项羽不要一味沉湎于“天要亡我”的感伤之中;接着亭长说“只要你把你目前的这种仁心,能够推广出去,真真正正把天下的人打救起来,真真正正把还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天下的老百姓放在你的念头上,以你的雄才大略专于用来救世济人,我看不要说天,什么人都是会帮着你的,江东的父老也一定会帮助你的。现在还不迟啦……”,指出应把目前对部将钟离昧和乌雅马的“仁心”推广到天下百姓身上,暗示项羽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失去民心;再看画线句,“我们应该先尽人事,然后再听天命吧”,“尽人事”指的是项羽应该努力在天下推行“仁”,从而得到百姓的拥护,这样就能够得到天下了;联系注释部分,“写于1936年郭沫若游历日本期间,此时国内国民党仍正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可知,此句表面上是劝诫项羽“得民心者得天下”,实际上是借历史题材讽喻政治,呼吁国民党先“尽人事”,停止内战一致对外。9.在《史记·项羽本纪》中,确有项王临终托付乌骓马于乌江亭长的记载,但只字未提钟离昧。而在这篇小说中,郭沫若特意安排这一人物。这样安排有什么文学效果?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答案】①安排钟离昧被项羽托付于乌江亭长的情节,更能突出项羽的关爱部将的英雄形象,表达对项羽失败的惋惜之情。②通过写钟离昧与乌江亭长的对话来展示项羽乌江奋战以及自刎的全过程,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③安排钟离昧这一人物,更能全面刻画项羽的形象,引发读者思考其失败的原因,实现作者借历史人物来讽喻政治的目的。【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首先找到关于钟离昧的描写,“他这时心机转了一下,看到了伏在江边不能起来的他的那位部下。他指着他说:‘那是钟离昧啦,他腰上受了伤,不能动了。亭长,就请你把他打救了去啦。’”项羽已经自身难保,但他还在关系部下,请亭长搭救钟离昧,由此可见,安排钟离昧被项羽托付于乌江亭长的情节,更能突出项羽的关爱部将的英雄形象,表达对项羽失败的惋惜之情。“他爬在乌骓马的背上去观起战来,对着坐在船尾上焦急着的钟离昧传达着他的所见”“……就跟冲进了羊牢的一群猛虎一样啦。哦,只见人在倒,马在倒,敌人溃乱了,就像一群蜂子啦”“看不清楚啦。……哦,还在,还在。他最厉害。他是没有戴将军盔的……”“真不愧是身经百战、力能拔山的大王……二十五个都不弱……哦,真巧妙,真灵敏,真神速呵,二十六个人就像有二十六双手足的一个人啦。不是人的力量啊!”“……哦哈,他把盾牌也抛弃了,抓着敌人在当盾牌。他把手里抓着的人像肉弹子一样乱掷!敌人都闪开了,没人敢应战,只是把他们重重围困了起来。遍地都是死伤啦……哦哈,黑盔甲倒了一个,又倒了一个!……”等,通过钟离昧与亭长的对话,来展示项羽乌江奋战以及自刎的全过程,营造了紧张刺激的气氛,增强了文本的“现场感”。次要人物总是起着烘托主要人物的作用,小说安排钟离昧这一人物,更能全面刻画项羽的形象,如他对部下的关爱,作战的勇猛等,从而引发读者思考其失败的原因,实现作者借历史人物来讽喻政治的目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请郭君,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靖郭若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靖郭君因见之。客趋而进曰:“海大鱼。”因反走。君曰:“客有于此?”客曰:“鄙臣不敢以死为戏。”君曰:“亡,更言之。对曰:“君不闻大鱼乎?网不能止,钩不能牵,荡而失水,则蝼蚁得意焉。今夫齐,亦君之水也,君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降薛之城于天,犹无益也。”君曰:“善。”乃辍城薛。齐貌辨之为人也多疵,门人弗说。靖郭君善齐貌辨。其子孟尝若窃以谏,靖郭君大怒曰:“铲而类,破吾家。苟可慊【注】齐貌辨者,吾无辞为之。”于是舍之上舍,令长子御,旦暮进食。数年,威王薨,宣王立。靖郭君之交,大不善于宣王,辞而之薛,与齐貌辨俱留。无几何,齐貌辨辞而行,请见宣王。宣王闻之,藏怒以待之。齐貌辨见宣王,王曰:“子,靖郭君之所听爱夫。”齐貌辨曰:“爱则有之,听则无有。王之方为太子之时,辩谓靖郭君曰:‘太子相不仁,过颐豕视。若是者信反,不若废太子,更立卫姬婴儿郊师。”靖郭君泣而曰:‘不可,吾不忍也。’若听辨而为之,必无今日之患也。此为一。至于薛,昭阳请以数倍之地易薛,辨又曰:‘必听之。’靖郭君曰:‘受薛于先王,虽恶于后王,吾独谓先王何乎!且先王之庙在薛,吾岂可以先王之庙与楚乎!’又不肯听辨。此为二。”宣主大息,动于颜色,曰:“靖郭君之于寡人,一至此乎!寡人少,殊不知此。客肯为寡人来靖郭君乎?”齐貌辨对曰:“敬诺。”靖郭君衣威王之衣冠,带其剑,宣王自迎于郊,望之而泣。靖郭君至,因请相之。谢病强辞,宣王三日而听。当是时,靖郭君可谓能自知人!能自知人,故人非之不为沮。此齐貌辨之所以外生乐患趣难者也。(节选自《战国策·齐策》)[注]慊,qiè,满足,满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己矣/益一言/臣请烹/B.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C.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D.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日/臣请三言而己矣/益一言/臣请烹/【答案】B【解析】靖郭君将城薛,客多以谏。靖郭君谓谒者,无为客通。齐人有请者曰:“臣请三言而已矣!益一言,臣请烹。”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御,驾车,与“礼、乐、射、书、数”并称“六艺”,是古代六种学问和技能之一。B.薨,死亡,古人为避讳,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用“薨”表明齐威王是诸侯。C.豕视,指像猪一样看,齐貌辨认为齐宣王长相丑陋、不仁慈,这样的人定会造反。D.恶,此处指厌恶,与“物或恶之”“恶施不孝”中的“恶”读音、含义均不相同。【答案】D【解析】与第一个读音、含义相同,wù,厌恶;与第二个不同,wū,何、怎么。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靖郭君有知人之明,因此门客甘愿用巧妙的方式来劝阻他筑城,齐貌辨甘愿舍生冒死帮助他化解齐宜王对他的怨恨。B.靖郭君不计较齐貌辨的缺点,面对儿子的劝告发下离亲破家的狠话,足见其决心之大,侧面写出齐貌辨有过人之处。C.齐貌辨请求面见齐宣王,听出了齐宣王的言外之意后,机智地予以回应,并举两例佐证说明,最终令宣王感慨动容。D.文末的议论,表明了对靖郭君与齐貌辨的看法,靖郭君的优点是因,齐貌辨的行为是果,二人一主一次,相互成就。【答案】A【解析】门客甘愿用巧妙的方式来劝阻他筑城与靖郭君知人之明没有因果关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君有齐阴,奚以薛为?失齐,虽隆薛之城于天,犹无益也。(2)靖郭君至,因请相之。谢病强辞,宣王三日而听。【答案】(1)(如果)你拥有齐国的底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失去了齐国,即使加高薛邑的城墙到天上,还是没有用处。【解析】4分。阴,底护;奚以……为,为什么要……呢/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隆,隆起,加高;犹,还是,仍旧。每点1分。(2)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托病谢绝坚决推辞,齐宣王三天后答应了。【解析】4分。相,做宰相;谢病,托病谢绝;强辞,坚决推辞;听,应许,允许。每点1分。14.门客劝说靖郭君与齐貌辨劝说齐宜王,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3分)1【答案】①门客采用故弄玄虚(卖关子)和比喻(类比)的方法,先用海里大鱼吊起靖郭君的胃口,再用大鱼可能遇到险情来比喻(类比)靖郭君可能遇到的情况,警醒对方。②齐貌辨采用抑己扬人(贬损自己抬高他人)的方法,用自己的卑鄙自私来衬托靖郭君对齐王的忠诚。【评分标准】3分。答出一点得1分,两点得3分。故弄玄虚(卖关子)和比喻(类比)答出一点即可。参考译文:靖郭君,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同父异母的弟弟。靖郭君(田婴)准备在封地薛修筑城墙,不少门客去谏阻他。靖郭君吩咐传达人员不要为劝谏的门客通报。有个请求拜见的门客说:“我请求只说三个字罢了。多说一个字,我愿意领受烹刑。”靖郭君于是接见他。门客快步进前说:“海大鱼。”就转身跑了。靖郭君问:“先生在这里有要说的话?”门客说:“我可不敢拿性命当儿戏。”靖郭君说:“没事,先生接着讲。”门客回答:“你没听说过海里的大鱼吗?鱼网不能阻止它(游泳),钓钩不能钓到它,但冲荡(到岸上)离开了水域,那么蝼蚁也能随意摆布它。现在的齐国,也就是您的水。(如果)你拥有齐国的庇护,要了薛地有什么用呢?失去了齐国,即使加高薛邑的城墙到天上,还是没有用处。”靖郭君说:“好。”于是停止了修筑薛地城墙。齐貌辨为人多有些小瑕疵,门客们不高兴。靖郭君对待门客齐貌辨却非常友好。他的儿子孟尝君(田文)暗中劝说,不料靖郭君非常生气地说:“(即使将来)铲除你们这些人,破坏我们家族。只要能对齐貌辨有好处,我不会推辞做这些。”于是就安排齐貌辨住在上等的客舍,派长子去赶车,早晚(给他)送食物。几年以后,齐威王驾崩,宣王即位。靖郭君的交情,跟宣王非常不好,于是告辞来到(自己的封地)薛地,和齐貌辨一同留在薛地。没多久,齐貌辨辞别出发,请求回齐国见宣王。宣王知道他来,掩住怒气等着齐貌辨。齐貌辨拜见宣王,宣王说:“你是靖郭君听信、喜爱的人吧。”齐貌辨回答说:“喜爱并不错,听信倒没有。大王在做太子时,我曾对靖郭君说:‘太子相貌不仁厚,从身后能看到两腮,像猪一样看东西。像这样的人(当国君)必然违背正道,不如废掉太子,改立卫姬之子效师做太子。’靖郭君哭着说:‘不可以这样做,我不忍心这样做。’假如(靖郭君)听信我的话做了这件事,那么也必定没有今天的忧患了。这是第一件事。靖郭君到了薛城,楚相昭阳请求用几倍的土地来交换薛地,我又说:“一定要答应这个请求。’靖郭君说:‘从先王那里接受薛地,虽然与后王关系不好,(如果把薛地交换出去)将来我自己该向先王说什么(如何交待)呢?况且先王的宗庙就在薛地,我怎么可以把先王的宗庙交给楚国呢。’又不肯听从我的。这是第二件事。”齐宣王叹息,脸色变了,说:“靖郭君对寡人的感情,竟然深到这种程度啊!我太年轻了,很不了解这些事情。您愿意替我把靖郭君请回来吗?”齐貌辨回答说:“遵命。”靖郭君穿戴上齐威王赐给的衣服帽子,佩带赐给的宝剑,齐宣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望着靖郭君哭泣。靖郭君到了(朝廷),(齐宣王)就请他做国相。(靖郭君)托病谢绝坚决推辞,齐宣王三天后答应了。在这时,靖郭君可以说自己能够识别人了啊!自己能够了解别人,所以即使有人非议那个人,也不停止(对那个人的信任)。这就是齐貌辨置生死于度外、乐于解人忧患、急于救人危难的原因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5~16题。致酒行李贺零落栖迟一杯酒,主人奉觞客长寿。主父①西游困不归,家人折断门前柳。吾闻马周②昔作新丰客,天荒地老无人识。空③将笺上两行书,直犯龙颜请恩泽。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拏云④,谁念幽寒坐呜呃⑤?【注释】①主父:即汉朝时的主父偃,久不得进,后终得汉武帝信任,官至齐相。②马周:唐朝人,西游长安时宿于新丰,被客店老板冷待,后因替他人上书陈事切中时弊,得到唐太宗赏识,拜为监察御史。③空:只。④拏云:凌云,比喻高昂的志趣。⑤呜呃:悲叹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零落栖迟”与“一杯酒”连缀,从诗人对酒兴怀落笔,突出了悲苦愤激的情怀。B.“家人折断门前柳”表家人望眼欲穿,从对面落笔,写诗人失意和思乡之苦,委婉含蓄。C.主人用马周的典故,表明政治出路不只有一种途径,勉励诗人厚积薄发、静待时机。D.全诗运用了主客对话方式:“吾闻”的“吾”指劝酒的主人,“我有”的“我”指诗人。【答案】C【解析】意在鼓励少年要敢于进取,创造成功的条件16.明代黄淳耀评价李诗“绝无雕刻,真率之至者也”,即行文不事雕琢,表情达意纯真坦率。请结合画线句子简要分析。(6分)【答案】①“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直接写主人的开导生出奇效,使他的心胸豁然开朗;②末二句直抒壮志凌云;“谁念”句,同时也是自我批判;③“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终直抒胸臆,真率之至。景象光明璀璨,情感激越,抒情有力,使全诗具有积极的思想色彩。(6分。每个要点3分,答出2点得满分,意思对即可)(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白描的手法重现了妻子生前的美满生活。(2)“云”在古代诗词中有时比喻浪迹四方的游子,如《春江花月夜》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李白《送友人》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诗句。(3)孔子在《论语》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答案】(1)小轩窗,正梳妆(2)白云一片去悠悠浮云游子意(3)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梨园戏诞生在福建泉州,和闽南方言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韵味浓厚。在几代人的努力下,已有八百多年历史的一度面临断层失传的梨园戏不仅生存下来,而且发展得很好。10多年来,每逢周末和演出季,500多个座位的剧场____________________。梨园戏虽剧种古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只能做传统戏。由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的融合了梨园戏艺术形式和红色题材精神内核的戏剧《英雄虎胆》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演绎了红色故事。《英雄虎胆》利用梨园戏独特的幕后“回声报事”的表现手法,虽只有3个演员,却营造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梨园剧团团长经常告诫演员,一个演员在学徒期时,重在模仿;____________________时,容易浮躁;沉淀之时,往往也是瓶颈期;有所突破时,进入成熟期。这之后,需要积累大量的舞台表演经验。只有有传统、有生活、有观众、有心,才能让古老的戏曲生机不断,枝繁叶茂。梨园戏,如果只是躺在“模仿借鉴”的温室里,迟早有一天要走进博物馆。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脉相承济济一堂金戈铁马骈露头角B.一脉相承座无虚席金戈铁马初出茅庐C.息息相关座无虚席千军万马崩露头角D.息息相关济济一堂千军万马初出茅庐【答案】C【解析】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密切。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出席的人很多。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千军万马:形容雄壮的队伍或浩大的声势。金戈铁马:金属制的戈,披铁甲的战马,借指威武雄壮的军队,也指战争或军旅生涯。崭露头角:比喻突出地显示出才能和本领。初出茅庐:比喻刚进入社会或刚到工作岗位上来,缺乏经验。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政变原意。(4分)【答案】①戏剧《英雄虎胆》由梨园戏传承中心创作,②它融合了梨园戏艺术形式和红色题材精神内核,③以全新的艺术形象演绎了红色故事。【评分标准】4分。每句1分,表达流畅1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答案】①比喻:把戏曲的“模仿借鉴”比作温室,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只模仿借鉴给梨园戏带来的不利影响。②拟人:将梨园戏人格化,“躺”“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如果梨园戏一味模仿借鉴,终将被时代抛弃。【评分标准】4分。每个要点2分。意思对即可。(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宇宙无垠,空间轨道资源却并非无限。最具应用价值的地球轨道主要集中在2000公里以下的轨道区域,而这里也成为空间碎片的“集散地”。空间碎片是指①。这些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天任务过程中的抛弃物、空间物体之间碰撞产生的碎块等,是空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载人飞船是典型的低轨道航天器,其轨道所处区域空间碎片密度较大,碎片撞击对飞船运行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当航天员进行舱外活动时,由于失去了舱壁的保护,②甚至直接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动力学专家曲广吉介绍。中国空间站已在轨安全运行一年多,经受住恶劣空间环境的严峻考验,保障了航天员安全顺利出舱,成功完成多项空间科学任务,这些都离不开航天科技集团五院总体设计部空间碎片防护设计团队。20年来,该团队通过不懈探索与努力,打造出固若金汤的防护“铠甲”,为中国空间站长期在轨安全运行提供了③。21.下列句中的引号与文中第四段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沉着应对、果断决策。B.米考伯先生的事,虽然渡过了最危急的关头,但是由于过去有张“契据”什么的,所以依然还有纠葛。C.调查队在风里、雨里、沙窝里、激流里度过了一个月又一个月,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D.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例句“铠甲”引号用法是特殊含义。A.表引用;B.表强调;C.表特定称谓;D.表特殊含义。故选D。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答案】①人类空间活动的所有产物②碎片撞击的危害(后果)会更加严重③强大的空间碎片防护保障【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此处是解释“空间碎片”,根据后文“这些产物包括完成任务的火箭箭体和卫星本体、火箭的喷射物、在执行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