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_第3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_第4页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原卷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侵略)肉食者谋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B.何以战!(凭\靠)弗敢专也(不)C.神弗福也!(福气)齐师败绩(大败)D.既克公问其故(取胜)望其旗靡(倒下)倒下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未能远谋B.可以一战C.登轼而望之D.再而衰3.下类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弗敢专也()(2)弗敢加也,必以信()(3)虽不能察必以情()(4)既克()(5)望其旗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3)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字)(4)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课文整体把握7.本文简明完整地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围绕'论字把()的准备()的指挥()的总结作了简练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8.本文有两条线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

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胜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参战()重点语段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12.翻译下面的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答:1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1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课内外对比阅读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宋公及楚人战于泓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答: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沙场点兵——中考体验(2021·云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答:(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答: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答: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和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有哪些?请作简要分析。答: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经典练习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加点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师伐我(侵略)肉食者谋之(居高位享厚禄的人)B.何以战!(凭\靠)弗敢专也(不)C.神弗福也!(福气)齐师败绩(大败)D.既克公问其故(取胜)望其旗靡(倒下)倒下

【答案】C【解析】福是名词做动词,赐福、保佑

2.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未能远谋B.可以一战C.登轼而望之D.再而衰【答案】B【解析】可以:古义是两个单音节词语,可是可以的意思3.下列句子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朗读节奏的掌握能力。朗读节奏的划分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来分析,要考虑到意义上是否恰当,有没有把意义划“破”。总之,要灵活掌握,具体分析。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弗敢专也()(2)弗敢加也,必以信()(3)虽不能察必以情()(4)既克()(5)望其旗靡()【答案】(1)独自占有(2)虚夸谎报!诚实(3)实情(4)已经(5)倒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重要词语的含义和用法。解释时还要注意古汉语的语义变化,如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案】(1)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3)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衰退,第三次击鼓士气已经消失了!【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对文段的意思有整体的理解和把握,然后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准确理解每个词意,最后结合句式特点连缀成完成句子。重点词语“遍”“狱”“竭”6.用课文原句填空!

(1)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2)战前鲁庄公在曹刿的启发下采取取信于民的措施是(3)曹刿阻止鲁庄公追击的原因是!"限四字

(4)曹刿向鲁庄公解释可以追击齐军的原因的两句是【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惧有伏焉!"限四字(4)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性默写。顾名思义,理解了才能默写出来;理解了才能记得久、记得牢。只是摇头晃脑不加理解地背是没用的,因为你所记忆的东西,能用的地方,远远不止于默写这点范畴。所以平时一定要加强理解性默写的训练。根据题干与诗文内容选准诗句是作答的关键。课文整体把握7.本文简明完整地记载了春秋争霸时期齐鲁长勺之战的史实,围绕'论字把()的准备()的指挥()的总结作了简练的描述,短小精悍,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8.本文有两条线索$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将下面的空缺补充完整!

事件发展的线索:迎战()胜战()。

人物活动的线索:请见()参战()【答案】7.战前战中战后8.备战、评战;请问、释疑【解析】考查对课文内容及文章线索的理解,要抓住主要内容归纳。重点语段阅读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肉食者鄙(2)神弗福也【答案】(1)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2)赐福,保佑。【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释义。“鄙”为古今异义词,古义为“目光短浅”,今义为“粗俗”“看不起”;“福”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赐福,保佑。12.翻译下面的句子。忠之属也,可以一战。【答案】(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解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从句式上看这是一个省略句,翻译时要将主语“这是”添上,同时要把关键词“属”(类)、“可以”(可以凭借)翻译正确。句语言完整流畅即可。1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古今异义的辨析。D.“反”的古今义相同,均指返回。A.“狱”古今义分别为:案件/监狱;B.“牺牲”古今义分别为: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舍弃自己的生命;C.“交通”古今义分别为:交错相通/各种运输与邮电通信的总称。1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答案】示例:我赞赏曹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而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作答时,先要明确观点,即赞赏曹刿的做法。面对“齐师伐我”的局面,“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看出同乡人对战事漠不关心,觉得事不关己。而曹刿的一番“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的言论,道出了他请见的原因,我们还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普通的百姓,在国难当头之时,他主动请求进见鲁庄公,足见他一腔爱国的热情和一份以国事为己任的责任心。综上,扣住“爱国”或“责任感”组织答案作答。课内外对比阅读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子鱼论战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⑪,不鼓不成列。”【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⑪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1)牺牲玉帛()(2)肉食者鄙()(3)门官歼焉()(4)公伤股()【答案】(1)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2)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3)被杀死;(4)大腿。【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把握能力。解答此种题型,积累识记是基础。对于课外的文言词语,可以以课内推课外的方法。(1)(2)两题是课本上内容,注意识记。(3)文言文中的“歼”是动词,但这里是被动用法。(4)“股”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语,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大腿”。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宋公及楚人战于泓【答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答好这类题,首先能正确翻译出句子的意思。“宋公及楚人战于泓”意思是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根据这句话的句子成分,“宋公及楚人”是主语;“战于泓”是谓语,不难划分朗读停顿,同时还要注意题干要求“只标一处”。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答:【答案】(1)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2)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注意重点词一定要翻译正确无误。如(1)“鼓”是动词,翻译为“击鼓”;(2)注意“济”“击”等词语。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1)【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2)【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答案】(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第(1)题先要分析曹刿与乡人的对话,找到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然后分析曹刿与庄公的对话,找到第三次对话是可以一战的理由,应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第(2)题也要抓住子鱼的两处“以告”,第一次是“及其未既济也”,第二次是“既济而未成列”,这是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答:【答案】示例: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主旨的理解能力。这是一道比较分析题,答题时注意分析两场战役取胜、失败的原因所在。【乙参考译文】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告诉宋襄公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进攻,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险要的地势。我虽然是亡国者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沙场点兵——中考体验(2021·云南)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节选自《曹刿论战》)(乙)呜呼!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言语非不工也,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然至于临大事,鲜不忘其故、失其守者,其器小也。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①已有公辅②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③物,以色假④人。虽对人主⑤,必同而后言,毁誉⑥不动,得丧若一,真孔子所谓大臣以道事君者。(节选自苏轼《乐全先生文集叙》)(注释)①颀然:高大的样子。②公辅:三公首辅。③徇:追求。④假:看待、对待。③人主:君主。⑥毁誉:毀谤和称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又何间焉()(2)小大之狱()(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答案】(1)参与(2)案件(3)广博(4)声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1)“又何间焉”句意为:你又何必参与呢:间:参与。(2)“小大之狱”句意为:大大小小的案件。狱:案件。(3)“政事文学非不敏且博也”句意为:政事文学也不是不敏捷而且广博。博:广博。(4)“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句意为:但仪表堂堂已有三公辅相的声望。望:声望。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小惠未遍,民弗从也。答:(2)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久矣。答:【答案】(1)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2)读书人不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已经很久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为:“惠”,恩惠;“遍”,遍及;“从”,听从。第(2)句得分点为:“以”,把;“重”,重大的事情;“自任”,自己的责任。3.认真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曹刿与乐全身上有哪些共同品质?答:【答案】(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1)根据“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作者通过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显示了曹刿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仍关心国事,是个有远谋的人。庄公提出治理讼狱“必以情”时,曹刿认为“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直接要求参战,表明他是一个直言进谏,勇于担当的人。曹刿指挥鲁军在“齐人三鼓”之后才开始反攻,曹刿在观察了齐军败逃的情况之后才决定追击,曹刿的两个“未可”,两个“可矣”,表现了曹刿胸有成竹,沉着思断,善于捕捉于反攻和追击的时机,表明他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2)语段就抨击当时“士不以天下之重自任”,从反面赞扬乐全先生是一个以天下事为己任的有责任担当的人。“公(乐全先生)为布衣,则颀然已有公辅之望。自少出仕,至老而归,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分析可知,乐全先生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具有“公辅”的声望,直言进谏具有治国才能的人。综上分析,曹刿与乐全虽出身平民百姓,地位低微,但他们都以国事为己任,具有卓越才能,勇于担当的人。4.(甲)文中特别写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