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1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2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3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4页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 第6章 溶解现象 单元测试(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沪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溶解现象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A.硝酸铵 B.碳酸钾 C.苛性钠 D.花生油2.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3.人体健康及环境保护与化学息息相关,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用洗洁精可使餐具上的油污乳化B.土壤掩埋废含汞电池不会造成环境污染C.使用含磷洗涤剂可能造成水体污染D.天然气不完全燃烧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4.将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并搅拌,温度明显降低的是()A.硝酸铵 B.氯化钠 C.浓硫酸 D.苛性钠5.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B.a、c两点时,NaOH溶解度相同C.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6.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阴影区域中,A,C均处于不饱和状态B.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C>AC.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关系为A>BD.t1℃时,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6.7%7.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A.称量的葡萄糖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8.如图是氢氧化钙的溶解度曲线图。20℃时,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生石灰搅拌冷却至20℃,所得新溶液发生如下变化:①溶液变为不饱和②溶液仍然饱和③溶液质量不变④溶液质量增加⑤溶液质量减少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少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加。以上说法正确的是()A.②⑤⑥ B.②③⑥ C.①③⑥ D.②⑤⑧9.如图是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B.欲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钾可用蒸发结晶的方法C.把20℃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后,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D.60℃时,50克的KNO3放入50克的水中,完全溶解后可形成饱和溶液10.如图为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B.t2℃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C.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0%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甲11.医生常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给患者输液。下列对生理盐水的理解错误的是()A.生理盐水中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B.生理盐水中氯化钠与水的质量比为9:1000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0.9gD.输液时,输液管中和输液瓶中生理盐水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12.“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下列劳动所涉及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选项劳动项目化学知识A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B用明矾处理较浑蚀的天然水明矾主要起杀菌消毒作用C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盐除去泥沙即可得到纯净氯化钠D用含小苏打的发酵粉焙制糕点小苏打(NaHCO3)的化学名称是碳酸钠A.A B.B C.C D.D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C.t1℃时,将25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D.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14.如图所示,一木块漂浮于硝酸钠饱和溶液中,当温度由T1℃升高到T2℃时A.硝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C.升温时,溶液中硝酸钠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D.T215.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B.若乙中含少量甲,可用蒸发结晶法提纯乙C.20℃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D.30℃时,将30g乙充分溶解于50g水中,得到80g溶液二、填空题16.能够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是化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技能,请回答:(1)用固体氯化钠和蒸馏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氯化钠的质量为g。(2)用已配好的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加水的质量为g。(3)上述两个实验中,除玻璃棒外都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答2种即可)。17.如图是甲、乙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将a2℃时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a1℃,溶质的质量为甲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a218.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则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大”“不变”或“偏小”);取配好的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9.室温下,分别向A、B、C、D装有等质量水的烧杯中加入硝酸钾固体,且所加固体的质量分别为20g、15g、10g、5g,充分溶解后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A.B.C.D.(1)(填序号,下同)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若对A、B两烧杯进行加热,随着温度的升高,先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是。(3)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写出一种方法即可)。20.农业上常用16%的氯化钠溶液进行选种,若要配制80g该浓度的氯化钠液,需要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g,实验操作如图,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字母序号)。21.不小心新衣服上沾上了油污,也可以用汽油洗,原因。可以用清除掉油污,原理。2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t1℃时甲、乙、丙溶解度最大的是,将该温度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不考虑溶剂蒸发),有固体析出的是,此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三、实验探究题2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面是他们配制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1)该实验正确的操作顺序为(填序号)(2)同学们在称量氯化钠质量时,右盘未放纸片,则结果会导致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3)在用托盘天平称取氯化钠的过程中,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同学们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4)同学们量取水的体积如图2所示,则该小组同学实际量取水的体积为mL.(取整数).所取的水的体积.(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若其他的操作都正确,则结果配制的溶液的质量分数.(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D解析:A.硝酸铵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B.碳酸钾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C.苛性钠即氢氧化钠能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久置不分层,能形成溶液,故不符合题意;D.花生油不溶于水,与水混合物形成乳浊液,久置分层,不能形成溶液,故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溶液是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混合物。2.答案:A解析:A、碘酒中的溶剂是酒精,故A符合题意;

B、盐酸中溶质是氯化氢气体,溶剂是水,故B不符合题意;

C、氯化钠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故C不符合题意;

D、酒精溶液中溶质是酒精,溶剂是水,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起溶解作用的叫溶剂。3.答案:B解析: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可以去除油污,故正确,不符合题意;B.掩埋废含汞电池,会造成电解液流出,里面的重金属离子会对土壤造成污染,故错误,符合题意;C.使用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引发水体污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D.天然气不完全燃烧,会有一氧化碳产生,一氧化碳为有毒气体,故正确,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B、汞属于重金属,会对土壤造成污染。C、使用含磷洗涤剂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D、根据一氧化碳有毒,进行分析。4.答案:A解析:A、硝酸铵溶于水时吸收热量,溶液温度降低,符合题意。B、氯化钠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不符合题意。C、浓硫酸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D、苛性钠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硝酸铵溶解吸热分析。5.答案:C解析:A、由图象可知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故选项说法正确;B、其他条件相同时固体溶解度只与温度有关,a、c两点时,温度相同,则溶解度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C、b点时温度最高,氢氧化钠完全溶解,不能确定是否是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D、c点时溶液中有固体,则c点时为饱和溶液,c-d过程中温度降低,氢氧化钠溶解度降低,则d点时一定为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溶解放热分析;

B、根据温度相同时同种物质溶解度相同分析;

C、根据完全溶解的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分析;

D、根据饱和氢氧化钠溶液降温会析出固体仍是饱和溶液分析。6.答案:D解析:A.阴影区域中,处于A、C曲线的上方,所以A,C均处于超饱和状态,故错误;

B.t2℃时,A、B、C的溶解度顺序为A>B>C,t1℃时,A、B、C的溶解度顺序为B>C=A,将t2℃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B>A>C,故错误;

C.没有指明饱和溶液的质量,无法比较将A和B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关系,故错误;

D.t1℃时,A的溶解度为20g,将50g固体A加入到200g水中,最多溶解A的质量=20g100g×200g=4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故答案为:D。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7.答案:C解析:A.葡萄糖固体中含有不溶性杂质,会使溶质质量减少,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B.有少量葡萄糖留在纸上,会使溶质质量减少,溶液浓度偏低,不符合题意。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会使量取的水偏少,使配置的溶液浓度偏大,符合题意。D.配好溶液后洒出,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对于配置溶液中的误差分析,造成误差的原因有溶质质量不准确或溶剂质量不准确,溶质质量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溶质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剂质量偏多,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溶剂质量偏少,溶质质量分数偏大。8.答案:A解析:原溶液为饱和溶液,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出热量;

根据溶解度曲线图,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且随着水的消耗,溶质会以晶体的形式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但溶液仍然饱和,由于温度不变,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所以②⑤⑥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溶解度曲线上的点有三个方面的作用:根据已知温度查出有关物质的溶解度;根据物质的溶解度查出对应的温度;比较相同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或者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9.答案:C解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温度小于2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温度大于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钾的溶解度,不符合题意;B、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明显,氯化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不大,若除去硝酸钾溶液中有少量的氯化钾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不符合题意;C、把20℃时氯化钾和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升温至60℃,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变大,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符合题意;D、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110g硝酸钾,50g水中最多溶解55g的KNO3,若将50gKNO3放入50克的水中,能够完全溶解,形成的是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与温度有关进行分析

B、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进行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进行分析

D、根据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进行分析10.答案:B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中可以看出,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乙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仍为饱和溶液,A不符合题意;

B.t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故形成饱和溶液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可知,溶质的质量一定是甲大于乙,B符合题意;

C.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都是50g150g×100%≈33.3%,C不符合题意;

D.甲溶液中含有少量乙,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A.利用乙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情况分析;

B.利用同温度下溶解度越大,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等质量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越大分析;

C.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以及溶解度的定义分析;11.答案:B解析:A、生理盐水即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故氯化钠是溶质,水是溶剂,不符合题意;B、溶质质量分数=溶质质量C、每输入100g生理盐水,进入患者体内的氯化钠质量为100g×0.D、输液时,上方的输液瓶中生理盐水受重力随着输液管流到病人血管中,输液管中的生理盐水来自于输液瓶,两者是同一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有水的溶液水作溶剂分析;

B、根据溶质质量分数是溶质与溶液质量之比分析;

C、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分析;

D、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分析。12.答案:A解析:A、煮水时,若水的硬度大,易结垢,是因为硬水中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选项说法符合题意;B、用明矾处理较浑浊的天然水,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作用,会加速泥沙的沉降速度,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C、在盐田中晾晒海水,得到粗盐,粗盐除去泥沙得到的食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故得不到纯净的氯化钠,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D、发酵粉中NaHCO3的化学名称是碳酸氢钠,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硬软水的概念进行分析

B、根据明矾的性质进行分析

C、根据粗盐的成分进行分析

D、根据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分析13.答案:B解析:A.从溶解度曲线看出,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A正确。B.t2℃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形成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但选项中没有说饱和。B错误。C.t1℃时,丙物质的溶解度为40g,即在t1℃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丙。故在t1℃时50g水最多溶解20g。所以在t1℃时将25g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得到饱和溶液。C正确。D.可以设甲、乙、丙都是t3℃时水是100g时形成的饱和溶液,则此时溶解的溶质质量和溶解度一致。溶质质量关系为甲>乙>丙。降温至t1℃,甲、乙溶解度变小,丙溶解度增大,则甲、乙中会有固体析出,析出后溶液中剩余的溶质质量为t1℃,甲、乙的溶解度对应的溶质质量,丙中的溶质质量不变。比较t1℃,甲、乙、丙中的溶质质量,得乙>甲>丙,故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到的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乙>甲>丙。D正确。故答案为:B

分析:同一温度下,两种物质若溶解度相同,形成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要注意题目中是否说了“饱和”这一前提条件。14.答案:B解析:A、由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根据公式V排=F浮ρ液g,木块处于漂浮状态,说明浮力等于重力,V排变小,F浮和g不变,所以ρ液必须不断增大,液体密度增大的原因是溶液中的溶质增加,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A正确;

B、T2℃之后,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继续减小,则T2℃时未达到饱和,T2℃之后,若木块排开水的体积不再改变,则T2℃时已经达到饱和,图中没有画出T2℃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木块排开水的体积变化情况,所以无法确定T2℃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由以上分析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升温时,烧杯内溶剂不变,溶质质量增加,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增大,故C正确;

D、T2℃时,向该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氯化钠溶解,使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增大,溶液的密度变大,浮力增加,木块上浮,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15.答案:D解析:A、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

B、若乙中含少量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乙就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20℃时,甲、乙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相等的说法错误;应该是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才会相等,或者说甲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故不符合题意;

D、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60g,那么将30g乙充分溶解于50g水中刚好饱和,得到80g溶液的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A、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来解答;

B、根据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明显,提纯乙就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来解答;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或者说甲乙的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来解答;

D、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知30℃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是60g来进行计算解答。16.答案:(1)3(2)50(3)烧杯、量筒、胶头滴管解析:(1)根据计算,氯化钠的质量为:50×6%=3g,故答案为:3g。

(2)根据稀释公式,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故设稀释后溶液的质量为xg,

50×6%=x·3%x=100g,故需要加100-50=50g,故答案为:50g。

(3)根据稀释的实验,需要玻璃仪器除了玻璃棒还需要量筒、烧杯、胶头滴管。17.答案:小于;10解析:由溶解度曲线可知,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中,甲物质的溶剂质量小于乙,降温到a1℃,甲、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所以溶质的质量为甲小于乙,a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30g,所以65g甲饱和溶液稀释到20%,由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可知,需加水65g×30g18.答案:玻璃棒;偏大;NaCl+AgN解析: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

若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溶液的质量偏小,则导致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氯化钠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l+AgNO3=AgCl↓+NaNO3,故填:玻璃棒;偏大;NaCl+AgNO319.答案:(1)AB;D(2)B(3)降低温度(加入硝酸钾或恒温蒸发溶剂)解析:(1)A和B中都有固体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C中加入10克物质完全溶解,可能刚好饱和,可能是不饱和,D中加入5克物质形成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A和B溶液中,A中硝酸钾质量大于B,加热过程中,B先变成不饱和溶液。

(3)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欲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降低温度、蒸发溶剂或加入硝酸钾等。

分析:(1)根据有固体剩余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固体能完全溶解,溶解的少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分析;

(2)根据相等量的水中加入固体少的先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分析;

(3)根据加溶质和蒸发溶剂或改变温度能使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分析。20.答案:12.8;CBDEA解析:根据溶液中溶质和溶液质量的关系,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故配制80g溶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的溶质质量为80g×16%=12.8g,故填12.8;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过程中,先计算出溶质质量和溶剂质量,然后用天平称量出溶质质量,用量筒量、胶头滴管精确量取,然后放入烧杯后开始溶解,并用玻璃棒进行搅拌,加速溶解,然后装入试剂瓶并贴标签保存。故顺序为CBDEA,故填CBDEA。

分析: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是:计算、称量、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