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诵读《书愤》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披文入情,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陆游的爱国精神。
2.进一步掌握“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
【教材分析】
《书愤》是陆游的七律名篇之一。全诗感情沉郁,气韵深厚。紧扣“愤”,句句是愤,字字是愤。愤而为诗,愤中含悲,愤中含忧,愤中有报国之意。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身上有一种可贵的情感。屈原说“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司马迁说,“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曹植说“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谭嗣同说,“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世纪伟人邓小平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我们一起来学习陆游的《书愤》,来体验和感受这份激荡、滚烫的情怀。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
1.回顾“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其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对于陆游,你了解多少?如果让你用“一个()的陆游”介绍作者,你会在括号里填什么词或词组?为什么填这个词或词组?
3.写作背景
这首有名的七律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他已是62岁的老人。从淳熙七年起,他罢官在家闲居了6年。少年时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当时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人占领,苟且偷安的南宋小朝廷,除了向敌人称臣进贡外,什么作为都没有。
三、整体感知
1.初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2.再读诗歌:结合注释,梳理诗意。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还有豪壮的感情蕴藉其中。)
4.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读出这种感情来。
5.听一听朗诵,体会这种感情。
6.齐读。读准字音和节奏的同时,要读出悲愤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1.这首诗的题目是“书愤”,是什么意思?
明确:“书愤”——抒发胸中抑郁、悲愤之情。
2.有人说:全诗无一“愤"字,却处处有“愤”。你们认可吗?
(一)首联:“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1.联系时代背景,回答:“世事艰”具体指什么?
明确:投降派对敌人妥协退让,对爱国志士排挤打压。)
2.补充: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陆游《夜读有感》)
剧盗曾从宗父命,遗民犹望岳家军。(陆游《书愤》)
3.慨叹追思当年立志恢复中原的曲折艰难,激愤地指斥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不思恢复的软弱。“那知"一词,深沉真切地吐露了时过境迁之后,有志之士的辛酸失望感和忧愤创痛感。其悲其恨,其愤其忧都是本出于“中原北望气如山”的坚定信守,都是本出于“扫胡尘"、“靖国难”以“见九州同"的忠心赤胆。追怀往事,叹惋当年,浓重深永地在志不获展、才不见用的悲愤之情上刻下了一个大写的“义”字。
(二)颔联:“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1.书写的正是早年宋军在瓜洲渡和大散关与金兵作战,宋军大败金兵、收复失地、大获全胜令人鼓舞的两大战事,而诗人也曾在此两地亲上前线,勘查地形,刺探敌情,可以想见他当年投身战斗恢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2.这两句写景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明确:纯意象的组合,战船、战马、酷烈的战争坏境、险要的军事据点,组成了两幅气势宏大的战争场面,形象地描绘除了了水陆两路大军进攻敌人的壮丽场面,画面开阔、壮观。有力地烘托了作者早年“气如山”的豪情壮志。
并没具体描写战争,只是写出了两地的场景:雄关秋风立战马,雪夜渡口列战船。营造了一种浓重的战争氛围,没写战争场面而战争确实存在。楼船、铁马、雪夜、秋风给人以战争的悲壮苍凉感。
3.昔年之壮举与今日之衰颓形成对比,对比之中可见诗人之悲愤——大业难成、壮志未酬。
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这里运用了哪一个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用了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自许为“万里长城”的典故。作者以檀道济自喻,“空自许”,跟“世事艰”照应,既是对自己年事已高,壮志难酬的感叹,又是对投降派的愤怒指责。
2.一个“空"字,抒发了诗人慨然长叹的的失望之情。诗人以“镜中衰鬓已先斑”的这种“顾影自怜"的举止思绪,完成了“愤”而“忧"之的情志辐射。
(四)尾联:“《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1.这里又采用了哪一个典故?用意何在?
明确:用了诸葛亮上表后主刘禅,出师北伐的典故。——赞扬诸葛亮坚持北伐的壮举,表明自己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谁堪伯仲间”,含蓄地谴责了南宋朝廷畏敌如虎、苟且偷安,以致收复大业无人领军,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诸葛亮之积极进取与南宋统治者之苟且偷安对比。
2.不仅是在呼唤盼望如诸葛亮般的旷世英才挺身而出,挽狂澜于即倒,而且是追慕效法诸葛亮来自励心志自明信念,深沉而又强烈地抒发了诗人虽“愤”犹“忠"的立誓报国之情。
3.补充: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出师一表通古今,夜半挑灯更细看"——《病起书怀》
4.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明确:诸葛亮率军伐魏,临行前上《出师表》给主刘禅,表示“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段话正表达了陆游的心声。因此他反复吟唱,以表明自己恢复中原的志愿。
五、课后小结
1.四愤——愤报国无门、愤壮志未酬、愤年华空老、愤无人领军。
2.《书愤》,首联“愤"中彰“义”,颔联“愤"中发“悲”,颈联“愤"中寄“忧”,尾联“愤"中铸“忠”,全诗落笔于大义,显志于尽忠,起承转合皆以“愤"字贯串,是一首气韵浑厚,感情激昂悲怆,沉郁愤激的著名诗章。
3.造成诗人“愤”的根源是什么?
明确:愤的根源是南宋朝廷的“主和派”,他们是阻挠抗金救国的绊脚石,是绞杀爱国力量的刽子手。陆游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他的悲愤更是那个时代所有英雄的悲愤!
4.作者的“愤”中含“恨”,“愤”中含“悲”,“愤”而生“凉”,“愤”而生“叹”,从而形成了本诗沉郁豪雄的风格。
5.这首诗被称为是陆游“一生感情(爱国)经历的艺术概括”,请找出诗歌中陆游的情感经历。
明确:早年:“气如山”,恢复中原之志
壮年:“楼船”“铁马”,抗金胜利的豪迈之情
晚年:“衰鬓”,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6.自由读背,各自读背,齐背。
六、比较阅读
临安春雨初霁
陆游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背景:作于宋孝宗十三年,此时陆游已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之后,奉召到临安,宋孝宗任命他权(代理)知严州(现在浙江建德)军州事,并对他说:“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两诗有哪些不同之处?
明确:
(1)内容上,《书愤》追溯往昔,《临安春雨初霁》立足现实。
回顾往事和感喟人生绾合一处,是《书愤》选材熔材的特点。在大散关前线的从戎经历,是令诗人激动万分的人生辉煌一页。而今,朝中无诸葛亮式的人物,陆游“报国欲死无战场”(《陇头水》),只落得两鬓染霜扼腕长叹。
《初霁》则聚焦于客居京华“小楼一夜"的生活和感触。淅沥春雨之中,杏花叫卖声里,陆游草书品茗百无聊赖。朝廷诸公尸位素餐不图恢复,诗人虽蒙起复实为闲官。与《书愤》直抒悲愤不同,《临安春雨初霁》面对冷酷的现实,心灰意懒无可奈何,只得在寂寞无聊中打发时光。
(2)情感上,《书愤》直抒胸臆,《临安春雨初霁》深沉含蓄。
《书愤》以酣畅淋漓之笔猛力抨击了死气沉沉的现实政治。《临安春雨初霁》的思想情感则显得深沉含蓄。“闲作草”“戏分茶"的表面闲适之中,透露的是客居京师的烦闷郁抑。“素衣莫起风尘叹”,表面上是告诫自己不必作杞人之忧,然而,读者分明听到诗人对“世味"的一声声低沉叹息。所“叹”者何?表面上是叹息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己不如挂冠归去躬耕乡野,实质上是叹息自己报国无门不受重用。“谁令骑马客京华"一语透露了此中信息。天子诏令入京,陆游本欲有所作为,一句“赋咏自适”的评语令陆游壮志难酬欲哭无泪,酸楚、抑郁和愤懑,真是铭心刻骨难以排遣。但《临安春雨初霁》并未将这种情感直露出来,而是隐藏于“听春雨"卖杏花”“闲作草"戏分茶”的表面文章之下,显得深沉含蓄。
风格上,《书愤》悲壮苍凉,《临安春雨初霁》清丽婉转。
这种风格,集中表现于两诗颔联。在陆游的作品中,“铁马秋风"和“杏花春雨”是带有强烈个性、凸现风格特征的两种意象。“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作者用经济洗练的笔墨勾勒出两个战争场面。这是南宋初对敌战争的两次胜利。寒夜雪飘,纷纷大雪给两军决战营造了悲壮的氛围,深秋风劲,飒飒秋风给跃马击敌染上了苍凉的色彩。给人以一种壮美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给读者带来的审美感觉则是柔美。思前想后彻夜难眠,淅淅沥沥的春雨滴落在诗人心头,直至次日凌晨听到深巷中传来断断续续的杏花叫卖声。作者“写哀”,而以“乐景”衬之,用清新隽永的语言,描绘出“杏花春雨江南"的地域风貌,构成了清幽空寂的意境,表现出清丽婉转的风格。
(4)结构上,《书愤》时空交错,《临安春雨初霁》定点描摹。
《书愤》像一幅幅零散的图画被作者以“愤”这根贯穿首尾的红线连缀,不相连属的多种意象的融合。结构上超越时空,便于总揽一生经历,也便于发抒一腔悲情。《临安春雨初霁》则更像一帧风景长卷,一幅幅翻过,每一幅都衔接自然耐人寻味。
《书愤》的结构方式,一、二两联以简洁概括的语言叙事,三、四两联以慷慨悲凉的笔触抒情。从歌舞升平的南宋都城,到铁蹄践踏的中原大地,从淮左东路的瓜洲渡口,到汉中南郑的大散关头,缩万里于尺幅之内,诗人“视通万里"。从诸葛武侯的挥师北伐,到南宋朝廷的屈辱求和,寓古今于片言之中,诗人“思接千载”。《临安春雨初霁》叙事,立足于临安“深巷"客舍的一所“小楼”之中,摹状的是辗转反侧忧思愁闷的“一夜"景象。动词的连续运用形成了清晰的叙事脉络,使全篇衔接自然婉转流利。《书愤》抒报国无门之“愤”,记事融情,情缘事生,事与情紧密相联;《临安春雨初霁》生客居京师之“叹”,以事为主以感为宾,事与情妙合无垠。
七、总结全文
1.陆游用他的诗文和行动来表达他对祖国最深沉的爱。爱国主题不但贯穿了他长达60年的创作历程,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保护个人隐私强化医疗健康大数据的伦理监管
- 2025年中国摆针杆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抽真空台车线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折边式全自动包装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投影高速钻定位孔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人体组织学与胚胎学辅导教案
- 2025年中国手提杯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成人型维生素片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年机械工程师资格证书考试重要事项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彩照证书印制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改革开放简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北方工业大学
- DB3309T 104-2023 石油化工装置雷电防护检测业务规范
- 密室逃脱NPC协议
- 物业公司保安巡逻岗巡查记录表(完整版)
- 儿童胰岛素注射部位选择及轮换的循证护理实践
- DRG疾病分组培训
- 《跨境电商平台运营》课件-任务3产品定价
- 体彩店雇佣合同
- 幼儿园警察安全课示范课
- 全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CAD机械设计项目)选拔赛理论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重庆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