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籍03 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原卷版)_第1页
秘籍03 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原卷版)_第2页
秘籍03 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原卷版)_第3页
秘籍03 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原卷版)_第4页
秘籍03 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原卷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4年中考化学抢分秘籍秘籍03考前抢分必会反应规律一、一、各类物质相互转化关系 记忆口诀两条纵线通到底(七条规律)(1)~(7)四条横线相联系(四条规律)(8)~(11) 六条交叉成网络(六条规律)(12)~(17)十七规律须牢记一、纵向:(1)金属+O2eq\o\ac(\s\up5(点燃/△),\s\do0(→))金属氧化物(碱性氧化物)4Na+O2=2Na2O2Cu+O2=2CuO(2)碱性氧化物(可溶)+水→碱(可溶) Na2O+H2O=2NaOH(3)碱(难溶)eq\o\ac(\s\up5(高温/△),\s\do0(→))碱性氧化物(难溶)+水 Cu(OH)2eq\o(,\s\up7(△))2CuO(4)酸+碱→盐+水 3NaOH+H3PO4=Na3PO4+3H2OCu(OH)2+H2SO4=CuSO4+2H2O(5)非金属+O2eq\o\ac(\s\up5(点燃),\s\do0(→))非金属氧化物(酸性氧化物)C+O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CO2S+O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SO24P+5O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2P2O5(6)酸性氧化物(易溶)+水→酸(易溶)CO2+H2O=H2CO3P2O5+3H2O=2H3PO4(7)酸(易挥发/难溶)→酸酐+水(易挥发/难溶)H2CO3=CO2↑+H2OH2SiO3eq\o(,\s\up7(△))H2O+SiO二、横向:(8)金属+非金属→(无氧酸)盐2Na+Cl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2NaCl(9)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 Na2O+CO2=Na2CO3(10)含氧酸盐→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CaCO3eq\o(,\s\up7(△))CaO+CO2↑(11)盐+盐→两种新盐NaCl+AgNO3=NaNO3+AgCl↓ 三、交叉:(12)酸+碱性氧化物→盐+水 H2SO4+CuO=CuSO4+H2O(13)碱+酸性氧化物→盐+水 2NaOH+CO2=Na2CO3+H2O(14)酸+盐→新酸+新盐 Na2CO3+H2SO4=Na2SO4+H2CO3H2CO3=CO2↑+H2O(15)碱+盐→新碱+新盐 2NaOH+CuSO4=Na2SO4+Cu(OH)2↓(16)金属+酸→盐+H2↑ Zn+H2SO4=ZnSO4+H2↑ (17)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Zn+H2SO4=ZnSO4+H2↑Zn+CuSO4=ZnSO4+Cu四、十七条规律的应用:(1)可知某物质的性质。(2)可知某物质的制法。如:(4)、(8)、(9)、(11)~(17)为盐的十种制法。(3)已知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五、十七条规律使用说明:1.以上各规律为各物质间相互转化的一般规律,具体到某些物质有些规律要具体分析,未必均适用。例如:制取ZnCl2的方法与制取CuSO4的方法各有几种?(思考)2.此外,在物质的制取中还有一些常见的规律,如:对于盐+酸→新盐+新酸,有如下规律:①强酸→弱酸 如:CaCO3+2HCl=CaCl2+H2O+CO2↑②稳定的(不易分解的)酸→不稳定的(另分解的)酸。CaCO3+2HCl=CaCl2+H2O+CO2↑③高沸点(不易挥发的)酸→低沸点(易挥发的)酸。如:H2SO4(浓)+2NaCleq\o(,\s\up7(△))Na2SO4+2HCl↑④可溶性酸→难溶性酸。如:Na2SiO3+2HCl=H2SiO3↓+2NaCl3.从反应规律与反应类型的关系来看。属于化合反应的有:规律(1)、(2)、(5)、(6)、(8)、(9)。属于分解反应的有:规律(3)、(7)、(10)。属于置换反应的有:规律(16)、(17)。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有:规律(4)、(11)、(12)、(14)、(15)。规律(13)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初中阶段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反应包括:CH4+2O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CO2+2H2OC2H5OH+3O2eq\o(\s\up8(点燃),eq\o(\s\up2(——),——,\s\do0()),\s\do4())2CO2+3H2OCO+CuOeq\o(\s\up8(△),eq\o(\s\up2(——),——,\s\do0()),\s\do4())Cu+CO2二二、核心物质的性质规律1.氧气的化学性质(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如3Fe+2O2eq\o(=,\s\up7(点燃))Fe3O4。(2)非金属单质+氧气→非金属氧化物如4P+5O2eq\o(=,\s\up7(点燃))2P2O5。(3)一氧化碳+氧气→二氧化碳2CO+O2eq\o(=,\s\up7(点燃))2CO2。(4)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如CH4+2O2eq\o(=,\s\up7(点燃))CO2+2H2O。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与水反应:CO2+H2O=H2CO3。(2)与碱反应:CO2+2NaOH=Na2CO3+H2OCO2+Ca(OH)2=CaCO3↓+H2O。(3)与盐反应CO2+H2O+Na2CO3=2NaHCO3CO2+H2O+CaCO3=Ca(HCO3)23.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可燃性:2CO+O2eq\o(=,\s\up7(点燃))2CO2(现象:产生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2)还原性:3CO+Fe2O3eq\o(=,\s\up7(高温))2Fe+3CO2(现象:红色固体变为黑色,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CO+CuOeq\o(=,\s\up7(△))Cu+CO2(现象:黑色固体变红,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3)毒性:CO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造成人体缺氧。4.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单质+氧气→金属氧化物3Fe+2O2eq\o(=,\s\up7(点燃))Fe3O42Cu+O2eq\o(=,\s\up7(△))2CuO。(2)活泼金属+酸→盐+氢气Fe+H2SO4=FeSO4+H2↑2Al+6HCl=2AlCl3+3H2↑。(3)金属+盐→新金属+新盐Fe+CuSO4=Cu+FeSO4Cu+2AgNO3=2Ag+Cu(NO3)2。注意:①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覆盖在铝的表面,从而保护内部的铝不再被腐蚀,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②铁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2的亚铁盐,而非+3价的铁盐;铁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生成物中的铁元素也显+2价。5.常见酸的化学性质酸具有通性的原因:酸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H+(或酸溶液中都含有H+)。(1)与指示剂作用酸+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酸+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2)酸+碱→盐+H2OHCl+NaOH=NaCl+H2O。(3)酸+某些金属→盐+H22HCl+Fe=FeCl2+H2↑。(4)酸+某些金属氧化物→盐+H2O6HCl+Fe2O3=2FeCl3+3H2O。(5)酸+盐→新酸+新盐2HCl+CaCO3=CaCl2+H2O+CO2↑。6.常见碱的化学性质碱具有通性的原因:碱在水溶液中都能解离出OH-(或碱溶液中都含有OH-)。(1)与指示剂作用碱+紫色石蕊溶液→变蓝碱+无色酚酞溶液→变红(2)碱+某些非金属氧化物→盐+水如2NaOH+CO2=Na2CO3+H2O。(3)碱+酸→盐+水2NaOH+H2SO4=Na2SO4+2H2O。(4)碱+盐→新碱+新盐2NaOH+CuCl2=Cu(OH)2↓+2NaCl。7.常见盐的化学性质(1)盐+金属→新金属+新盐CuSO4+Fe=FeSO4+Cu。(2)盐+酸→新酸+新盐AgNO3+HCl=HNO3+AgCl↓。(3)盐+碱→新碱+新盐MgCl2+2NaOH=Mg(OH)2↓+2NaCl。(4)盐1+盐2→新盐1+新盐2Na2SO4+BaCl2=BaSO4↓+2NaCl。三三、金属活动规律1.金属活动性顺序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规律(1)金属的位置越靠前,它的活动性就越强(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不可用浓硫酸、硝酸)(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4)越活泼的,开发利用的越晚。3.金属与酸反应有关量的规律(1)等质量金属跟足量酸反应,放出氢气由多至少的顺序:Al>Mg>Fe>Zn。(2)等质量的不同酸跟足量的金属反应,酸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放出氢气越多。(3)等质量的同种酸跟足量的不同金属反应,放出的氢气一样多。4.金属与盐溶液反应有关量的规律(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重,金属变轻。(2)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新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时,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变轻,金属变重。三三、元素周期表规律(一)元素周期表编排规律1、周期表中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2、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电子层数相同。3、周期序数=电子层数,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0族除外)。4、罗马数字Ⅰ、Ⅱ、Ⅲ等表示族序数,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5、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做副族。(二)元素周期表递变规律(1)除第一周期外,元素周期表中每个周期以金属元素开头、稀有气体元素结尾。(2)同一周期(横行)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依次增大,最外层电子数依次增大。(3)同一主族(纵行)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4)元素的化合价与元素周期表:①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族序数;②元素的最低负化合价=最高正化合价-8(稀有气体元素除外)。四、元素周期表规律四、元素周期表规律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①“化学反应”是前提。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②“参加反应”是基础。只计算“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③“质量总和”是核心。质量总和包括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和反应后生成的物质的质量。如沉淀、肉眼看不见的气体也应考虑。④“质量守恒”是目的。定律只适用于质量守恒,不包括体积守恒、分子数守恒等。易错警示(1)质量守恒定律应用于化学变化,不能应用于物理变化。(2)质量守恒定律说的是“质量守恒”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恒。(3)化学反应中,各反应物之间要按一定的质量比相互作用,因此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任意比例的反应物质量的简单加和。(4)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2.利用原子、分子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1)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变化过程可表示为:分子eq\o\ac(\s\up5(分裂),\s\do0(→))原子eq\o\ac(\s\up5(重新组合),\s\do0(→))新分子eq\o\ac(\s\up5(聚合),\s\do0(→))新物质(2)质量守恒的原因①宏观上: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元素的质量也不变,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②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本身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3.化学变化中的“变”和“不变”五、酸碱度五、酸碱度(pH)规律1.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酸性;pH>7,溶液呈碱性。六六、酸碱盐间的反应规律(一)酸与碱反应:如:2NaOH+H2SO4=Na2SO4+2H2O(二)酸与盐反应:如: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