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1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2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3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4页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题,共20分)1.小智同学想要设计建造自己的高塔并检验高塔承受压力的能力。下列方法中,按操作的先后顺序排序,正确的是()。①测量高塔的高度和承受力

②画出设计草图

③选择制作材料和连接物,确定合适、牢固的连接方法A.②①③

B.②③①

C.①②③2.2021年3月19日,江山市老年活动中心作为新冠病毒疫苗的方舱接种点正式启用。下图是江山老年活动中心的雨棚,以下描述不符合科学原理的是()。A.支架顶部利用了拉索结构,确保结构坚固B.顶棚利用了拱形原理,既坚固又便于排水C.支撑部分利用了框架结构,但抗风能力弱D.支撑部分使用了空心钢管,既轻巧又坚固3.由横梁抗弯曲能力实验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增加宽度或增加厚度,横梁抗弯曲能力的增强效果是相同的B.宽度能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C.厚度能更多地影响材料的抗弯曲能力4.楼板、立柱做成空心的目的是()。

A.美观B.通风C.增加抗弯力,不易弯折5.()是在天然黄土上开凿出来的,冬暖夏凉,防风挡沙。

A.窑洞

B.蒙古包

C.竹楼6.下列物体最不易倒的是()。

A.底部越大越轻的物体B.底部越大越重的物体C.底部越小越轻的物体7.天枢星是“北斗七星”中距离地球最远的一颗星星,它与地球的距离是()。

A.124年

B.124万千米

C.124光年

D.1.5亿千米8.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距离太阳远近排列第三的是()

A.金星

B.地球

C.水星9.下列活动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A.纸燃烧

B.铁熔化C.蜡烛点燃

D.鸡蛋放入醋中10.各种生命息息相关,都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需要相互尊重和关爱。下列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草坪上放置“小草正在休息,请勿打扰”的牌子B.积极保护珍稀濒危动植物C.人类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可以随意开发自然资源二.填空题(共10题,共36分)1.不同地区房屋的特点与当地(

)和人们的(

)相适应。2.像埃菲尔铁塔这种骨架式的构造常被叫做(

)结构,这种结构的“小格子”基本都是(

)形。3.通过对高塔的研究知道:(

)、(

)的物体稳定性好。4.我们人体的形状和结构很精妙。头脑近似于(

),胸廓近似于(

),它们护卫着我们的大脑和心肺。

5.北京特色民居是()。

A.窑洞

B.竹楼

C.四合院6.太阳系中最亮、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

)。7.水的三态变化是(

)的变化;秋天来到,树叶变黄是(

)的变化。8.铁生锈的环境有(

)、(

)。9.我们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来源于(

)。10.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会看到有层红色的物质附着在铁钉表面,这种物质是(

)。三.判断题(共10题,共20分)1.人类最早建造的房屋是山洞。()2.盘山公路、楼梯、剪刀、斧头都应用了斜面的原理。3.三角形和四边形是最基本的框架,四边形框架的稳定性最好。()3.上大下小的物体比较稳定,如世博园中的中国馆。()4.框架铁塔结构具有底面大,下面重,风阻小等特点。()5.矿泉水瓶的底部比较厚,这是由生产工艺造成的不可避免现象。()6.在牛奶中加入柠檬汁,牛奶没有变化。(

)7.牛奶和柠檬汁混在一起,既发生了形态变化,又产生了新物质。(

)8.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河流和湖泊,水资源丰富,所以不用提倡节约用水。(

)9.建立自然保护区,禁止滥捕乱猎,可以减缓物种灭绝速度。(

)10.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生成二氧化碳,剩下的液体是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溶液。(

)四.综合题(共5题,共42分)1.2020年伊始,很多人出现了发热、乏力、干咳等症状,于是开启了全民抗疫之路。科学家研究发现新冠状病毒只有100-120纳米大小,比细菌小100倍,类似皇冠形态。我们知道防范疫情需要戴口罩、勤洗手,因为医用口罩分为三层,内层是亲肤无纺布,二层是熔喷布材料制成的隔离过滤层,第三层为特殊材料抑菌层。各层作用不同,可以有效地隔离病毒。(1)选择合适的工具才能进行有效的观察,我们要观察研究新型冠状病毒标本需选用()。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2)小凯在家自制放大工具观察口罩,需要到的材料是()。

A.两个凹透镜B.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C.两个凸透镜(3)第二层熔喷无纺布层吸附病毒,属于哪种变化?()。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2.根据实验完成填空。会议小苏打和醋混合的实验。取一只烧杯,倒入三匙醋,然后倒入一匙小苏打,烧杯里的混合物产生了变化。(1)这是一种(

)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的特点是(

)。(2)混合变化产生了一种气体,把燃烧的火柴伸进烧杯里,发现(

),说明这种气体(

)。把烧杯中的气体倒在蜡烛的火焰上,发现(

),说明这种气体比空气(

)。(3)虽然以上两个实验还不足以判断产生的是什么气体,但是,科学家经过大量的研究,已经确定这种气体是(

)。3.阅读实验内容,回答问题。实验问题:研究方法:往两个装有同样多水的大烧杯里分别放入一小勺洗衣粉和一小勺肥皂粉,分别放入并搅拌3分钟。

每组选择一种污物,并把2块带有同样污物的布条分别浸泡在2种溶液中。

观察布条上的污物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1)在“(

)”上写出实验研究的问题。(2)以上实验不需要改变条件是什么?(3)小明认为:“布条干净了是因为洗涤用品使污物发生了变化。”你同意小明的观点吗?说明理由。4.研究蜡烛受热变化的实验实验材料:蜡烛、蜡块、酒精灯、三脚架、蒸发皿、火柴、澄清石灰水、白瓷片实验过程:实验结论(1)实验一,蜡烛受热的变化中(

)(有/无)新物质产生,叫做(

)。(2)实验二,蜡烛然后的变化中(

)(有/无)新物质产生,叫做(

)。5.下表是研究影响铁生锈因素的实验记录表.在研究中用三个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菜油,三枚同样大小的铁钉,把—枚铁钉放在盘子里与空气接触.另—枚铁钉完全浸没在菜油里,还有—枚铁钉一半放在水里.每天观察记录。(1)以上实验的方法是(

)。

(2)铁生锈速度最快的是在(

)盘子.铁生锈速度最慢的是在(

)盘子。(3)通过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2.C3.C4.C5.A6.B7.C8.B9.B10.C二.填空题1.环境;生活方式2.框架;三角3.上小下大;上轻下重4.球形;拱形5.C6.金星;水星;木星7.没有产生新物质产生;新物质8.水;空气9.食物10.铜三.判断题1.×2.×3.×4.√5.×6.×7.×8.×9.√10.×四.综合题1.(1)C(2)C(3)B2.(1)化学;产生了新物质(2)火焰立即熄灭;不能支持燃烧;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