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实务习题参考答案_第1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参考答案_第2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参考答案_第3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参考答案_第4页
中级会计实务习题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总论...........................

第二章存货.............................................................

第三章固定资产...........................................................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第六章无形资产...........................................................

第七章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八章资产减值...........................................................

第九章金融资产...........................................................

第十章负债.............................................................

第十一章借款费用...........................................................

第十二章债务重组...........................................................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

第十四章收入............................................................

第十五章所得税.............................................................

第十六章外币折算...........................................................

第十七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第十八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第十九章财务报告.....................................................

第二十章预算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6〜101T1516〜19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11121314.

三,推断题

1~5XJXJJ6〜10XVVXX11X

第二章存货

一,单项选择题

「56〜101T1516〜2021~2526〜303:35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

三,推断题

1~5JJXXX6~10XXXXJ1T14V7V7

其中单选题:

2.【答案解析】选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合理损失应计入材料的实际成本,尚待查明缘由的25%

的部分应先计入待处理财产损溢,所以应计入存货的实际成本=750000X(1—25%)=562500(元)。

6.【答案解析】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10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

贷:银行存款5

营业外收入86.11

递延所得税负债30.89[(117-117/5)X33%]

7.【答案解析】计入营业外收入的金额=10.465+1.735—3.09—0.5=8.61(万元),

增值税进项税额=1.7+0.5X0.07=1.735(万元),

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0+0.5X(1-7%)=10.465(万元),

递延所得税负债=(11.7-11.7/5)X33%=3.09(万元)。

8.【答案解析】托付加工的产品收回后直接对外销售的,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应计入托付加

工物资的成本。

托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8500+285000)+(1-5%)=13300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330000X5%=66500(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8500+285000+8400+66500=1338400(元)。

9.【答案解析】由于托付加工的存货需接着加工,故A公司被代扣代缴的消费税不计入托付加工

物资的成本。托付加工物资成本=20000+1000+12000=33000(元)。

10.【答案解析】托付加工物资消费税组成计税价格=(979000+29425)+(1-5%)=1061

500(元)

受托方代扣代缴的消费税=1061500X5%=53075(元),

B材料实际成本=979000+29425+8400+53075=1069900(元)。

13.【答案解析】(1)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53000+26010+1000+500+600+538.5=181

648.50(元)

(2)该批原材料的安排成本=8992.50X20=179850(元)

(3)该批原材料的成本超支差异=181648.50-179850=1798.50(元)

14.【答案解析】原材料安排成本=20义5995=119900(元),原材料实际成本=102000+17340+1

400+359=121099(元),甲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实际成本一安排成本=121099-119900=1199(元)。

15.【答案解析】购进A材料发生的成本差异=(10200+1734+1200+166)-599X20=1

320(元)。

16.【答案解析】月末库存商品成本为:20000+8000-15000X(1-20%)=16000(元)。

17.【答案解析】甲商品在2005年5月末的成本=2400+1500-4550X(1-20%)=260

(万元)。

18.【答案解析】期末库存商品成本=期初库存商品成本+本月购进商品成本一本月销售商品成本

=20+60-(92-2)X(1-30%)=17(万元)。

19.【答案解析】月末结存商品的成本=21+31-60X(21+31)/(30+50)=13(万元)。

20.【答案解析】该企业年末库存商品成本=(45+120-120X85%)X(30+70)/(45+120)

X10038.18(万元)。

21.【答案解析】本月销售成本=100000X(1—(20000+10000)+(30000+120000))=80

000(元)。

22.【答案解析】当月售出商品应分摊的进销差价=(3+3)+(9+11)X15=4.5(万元)。

25.【答案解析】该批原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800+11.36+4+3)/998=0.82(万元)。

26.【答案解析】依据我国现行规定,总价法下购货方所取得的现金折扣,不影响材料选购成

本。因此,该企业本月增加材料的实际成本为550000+8000+50000+2000=610000(元),本月增加材

料的安排成本为60000X10=600000(元),产生材料成本差异10000元。本月材料成本差异率为(2

000+10000)+(400000+600000)X1001.2%。

不同用途领用材料,影响的是本期相关费用,不影响原材料账户的结存状况,因此,结存材料实际

成本为(400000+600000-700000)X(1+1.2%)=303600(元)。

27.【答案解析】特地为销售合同而持有的存货,应依据产成品或商品的合同价格作为其可变现净

值的计量基础。所以该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20X10-85-20X1.5=85(万元)。

28.【答案解析】A产品的可变现净值=65X6—24=366(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存货的账面

价值,故应计提跌价打算6万元。

29.【答案解析】甲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90X1-2=188(万元),由于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故材料

应当依据可变现净值计价,即账面价值应为188万元。

30.【答案解析】80000X(1-1%)X(1+17%)-50000=42664(元),特别缘由造成的存货毁损

其增值税是不可以抵扣的,要进项税转出。

32.【答案解析】甲企业记入“其他业务收入”账户的金额=49144-(1+17%)=4200(元)。

四,计算题

L【正确答案】由于大华公司持有的笔记本电脑数量14000台多于已经签订销售合同的数量10

000台。因此,销售合同约定数量10000台,应以销售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超过的部分4

000台可变净值应以一般销售价格作为计量基础。

(1)有合同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10000X1.5-10000X0.05=14500(万元)

②账面成本=10000X1.41=1410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打算金额=0

(2)没有合同的部分:

①可变现净值=4000X1.3-4000X0.05=5000(万元)

②账面成本=4000X1.41=5640(万元)

③计提存货跌价打算金额=5640-5000=640(万元)

(3)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打算640

贷:存货跌价打算640

(4)2005年3月6日向M公司销售笔记本电脑10000台

借:银行存款17550

贷:主营业务收入15000(10000X1.5)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550

借:主营业务成本14100(10000X1.41)

贷:库存商品14100

(5)2005年4月6日销售笔记本电脑100台,市场销售价格为每台1.2万元

借:银行存款140.40

贷:主营业务收入120(100X1.2)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

借:主营业务成本141(100X1.41)

贷:库存商品141

因销售应结转的存货跌价打算=640+5640X141=16(万元)

借:存货跌价打算16

贷:主营业务成本16

【答案解析】留意:期末对存货进行计量时,假如同一类存货,其中一部分是有合同价格约定

的,另一部分没有合同价格,则须要将该类存货区分为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和没有合同价格约定部分,分别

计算其期末可变现净值,并及其相应的成本比较,以分别确定是否须要计提存货跌价打算,由此所计提的

存货跌价打算不得相互抵销。

2.【正确答案】(1)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生产成本=88000+64000=152000(元)

(2)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800X80-4000=140000(元)

因为,用A材料生产的仪表的可变现净值140000元小于仪表的生产成本152000元,所以,A材

料应当按可变现净值计量。

A材料的可变现净值=1800X80-64000-4000=76000(元)

(3)2006年12月31日A材料应计提的跌价打算=88000-76000=12000(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存货跌价打算12000

贷:存货跌价打算A材料12000

第三章固定资产

一,单项选择题

「56~101T1516~2021~25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2021

三,推断题

「5XXJJX6~10XVXXV1T15XXXXX16~19XVVX

其中单选题:

1.【答案解析】该生产线的入账价值=234+200+210X(17%+10%)+100+14=604.7(万

元)。

3.【答案解析】厂房的入账价值=400+240+240X17150+21=851.8(万元)。

5.【答案解析】接受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按投资合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作为入账价值(但合

同或协议约定的价值不公允的除外)。该设备的入账成本为:450000+4000X(1+17%)+10000+24

000X(1017%)=471160(元)。

6.【答案解析】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是租赁开始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最低租赁付款额较低

者,假如在租赁中发生的相关初始直接费用也应当计入到资产入账价值中,所以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为

410+10=420(万元)。将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长期应付款的入账价值,则固定资产和长期应付款两者之间

的差额作为未确认融资费用。

9.【答案解析】年折旧额=(88000-8000)/8=10000(元);

2004年折旧额=10000X3/12=2500(元);

至2006年末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88000—(2500+10000X2)=65500(元),高于估计可收回金额

59750元,则应计提减值打算5750元,并重新按原折旧方法将估计可收回金额在剩余5年零9个月的时

间内折旧,因此,2007年的折旧额=(59750-8000)/(5X12+9)X12=9000(元)。

10.【答案解析】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85+3+0.51+5+6X175.47=600(万元);该设备于2005年

10月28日完工投入运用,应从2005年11月份开始计提折旧,本题属于会计年度和折旧年度不一样的状

况,第一个折旧年度应是2005年11月份到2006年10月末,所以2005年应计提的折旧=

600X2/5X2/12=40(万元);

2006年的前10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X2/5X10/12=200(万元);

2006年的后两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年度的前两个月,应计提的折旧=(600-600X2/5)

X2/5X2/12=(600-600X2/5)X2/5X2/12=24(万元)。

所以,该项设备2006年应提折旧=200+24=224(万元)。

11.【答案解析】第一年计提折旧:600000X2/5=240000(元),

第二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X2/5=144000(元),

第三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T44000)X2/5=86400(元),

第四年计提折旧:(600000-240000T44000-86400-50000)/2=39800(元)。

12.【答案解析】该设备第一年计提折旧=200000X4080000(元),第二年计提折旧=(200000-

80000)X4048000(元),第三年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X4028800(元)。第四年前6个月应

计提折旧=(200000-80000-48000-28800-200000X5%)4-2X6/12=8300(元),该设备报废时已提折旧

=80000+48000+28800+8300=165100(:元)。该设备报废使企业当期税前利润减少=200000-165100+2000-

5000=31900(元)。

13.【答案解析】该设备的入账价值=1500+255+50+8.5+10X(1+17%)+20+5-2.34=1847.86(万

元);

第一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X2/10=369.572(万元);

第二个折旧年度的折旧额=(1847.86-369.572)X2/10=295.6576(万元);

2000年度的折旧额=369.572X3/12=92.393(万元);

200L年度的折旧额=(369.572-92.393)+295.6576X3/12=351.0934(万元)。

14.【答案解析】在采纳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的状况下,该项设备第二年应提折旧额=(172-16)

X4/15=41.6(万元)。

15.【答案解析】(740-20)X5/154-2=120(万元)

16.【答案解析】(630000-30000)X4/10X11/12=220000(元)。

17.【答案解析】2005年H月1日购入,从2005年12月份开始计提折旧(当月增加的固定资产

当月不计提折旧),2005年依据年数总和法应计提的折旧额=(498—30)X5/15X1/12=13(万元);

2006年前11个月和2005年最终一个月是第一个折旧年度,2006年前11个月应计提的折旧额=

(498-30)X5/15X11/12=143(万元),2006年的最终一个月属于第二个折旧年度中的第一个月,应

计提的折旧额=(498—30)X4/15X1/12=10.4(万元),所以:2006年应计提的折旧额=143+10.4=

153.4(万元)。

19.【答案解析】2006年度,甲公司应计入损益的金额为(280/2)X3/12=35(万元)。

21.【答案解析】改扩建时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120-57=63(万元),因可收回金额为78万元,所

以该企业2006年6月份可以予以资本化的甲设备后续支出为15万元,另5万元应费用化。

24.【答案解析】设备原入账价值=50+8.5+1.5+5=65(万元);

已提折旧=65X4/10X9/12=19.5(万元);

报废净损失=65—19.5—3—2=40.5(万元)。

四,计算题

L【正确答案】(1)本题中应当计入固定资产的总成本的金额包括买价,增值税额和包装费。

7800000+1326000+42000=9168000(元)

应当将总价值按设备公允价值的比例进行安排,因此

A设备应当安排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2926000/(2926000+3594800+1839200)X10035%

B设备应当安排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3594800/(2926000+3594800+1839200)X10043%

C设备应当安排的固定资产价值的比例为

1839200/(2926000+3594800+1839200)X10022%

A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X353208800(元)

B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X433942240(元)

C设备的入账价值=9168000X222016960(元)

(2)会计分录如下:

借:固定资产——A3208800

——B3942240

——C2016960

贷:银行存款9168000

2.【正确答案】丙股份的账务处理如下:

(1)购入为工程打算的物资

借:工程物资585000

贷:银行存款585000

(2)工程领用物资

借:在建工程一厂房545000

贷:工程物资545000

(3)工程领用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一厂房74880

贷:原材料640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0880

(4)协助生产车间为工程供应劳务支出

借:在建工程一厂房50000

贷:生产成本一协助生产成本50000

(5)计提工程人员工资

借:在建工程一厂房95800

贷:应付职工薪酬95800

(6)6月底,工程达到预定可运用状态,尚未办理结算手续,固定资产按暂估价入账

借:固定资产一厂房765680

贷:在建工程一厂房765680

(7)剩余工程物资转作存货

借:原材料34188.03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5811.97

贷:工程物资40000

(8)7月中旬,按竣工决算实际成本调整固定资产成本

借:固定资产一厂房34320

贷:应付职工薪酬34320

3.【正确答案】(1)购买和领用物料时:

借:工程物资460050(390000+66300+3750)

贷:银行存款460050

借:在建工程460050

贷:工程物资460050

(2)领用本公司原材料

借:在建工程42471

贷:原材料363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6171

(3)领用本公司产品

借:在建工程61500

贷:库存商品48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50000X17%)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5000(50000X10%)

(4)应付安装工人工资

借:在建工程7200

贷:应付职工薪酬7200

(5)设备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运用状态

借:固定资产571221(460050+42471+61500+7200)

贷:在建工程571221

(6)2008年应计提的折旧=571221+8=71402.625(元)。

借:制造费用71402.625

贷:累计折旧71402.625

4.【正确答案】(1)借:在建工程700000

累计折旧700000

贷:固定资产1400000

(2)借:在建工程240000

贷:银行存款240000

(3)借:固定资产940000

贷:在建工程940000

(4)改造后的生产线年折旧额=940000/4=235000(元)

借:制造费用235000

贷:累计折旧235000

5.【正确答案】(1)借:固定资产605(500+85+20)

贷:银行存款605

(2)2004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605-5)/10=60(万元)

(3)2004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打算=(605-60)-500=45(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45

贷:固定资产减值打算45

(4)2005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500—5)/9=55(万元)

(5)编制2005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445

累计折旧115

固定资产减值打算45

贷:固定资产605

(6)编制2006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30

贷:银行存款30

借:固定资产475

贷:在建工程475

(7)2006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75-11)/8X9/12=43.5(万元)

(8)2007年年末处置时的账面价值=475—43.5—(475-11)/8=373.5(万元)

处置净损失=373.5—45—28.5+5=305(万元)。

(9)编制2007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373.5

累计折旧101.5(43.5+58)

贷:固定资产475

借:银行存款45

贷:固定资产清理45

借:银行存款28.5

贷:固定资产清理28.5

借:固定资产清理5

贷:银行存款5

借:营业外支出305

贷:固定资产清理305

6.【正确答案】(1)计算该设备的入账价值

该设备的入账价值=680+115.6+26.9(运费)+24+3.51+6+3.99=860(万元)

(2)计算该设备2000年,2001年和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

因为采纳的是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率=2/5=40%

2000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X40%X9/12=258(万元)

2001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X40%X3/12+(860-860X40%)X40%X9/12=240.8(万元)

(属于折旧年度和会计年度不一样的状况)

2002年应计提的折旧额=(860-344)X40%X3/12=51.6(万元)

计提折旧时须要留意当月减少的固定资产当月照提折旧,因此在2002年计提折旧的时间是3个

月。本题中采纳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不考虑固定资产的净残值,另外,计提折旧是以期初固定资产账面

净值为基础计算的,而不是以固定资产原价为基础计算,在计算2002年应计提折旧,由于2002年只有3

个月须要计提折旧,依据折旧年度而言,2002年前3个月属于折旧年度的第二年,第一个折旧年度是

2000年4月1日至2001年3月31日,第二个折旧年度是2001年4月1日至2002年3月31日,双倍余

额递减法下每个折旧年度中每个月的折旧额相同,因此计算2002年1〜3月份的折旧事实上就是第二个会

计年度中三个月的折旧。

(3)编制出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309.6

累计折旧550.4

贷:固定资产860

借:银行存款306

贷:固定资产清理306

借:固定资产清理0.4

贷:银行存款0.4

将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余额转入营业外支出:

借:营业外支出4

贷:固定资产清理4

7.【正确答案】(1)借:固定资产411(350+59.5+1.5)

贷:银行存款411

(2)2001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411-15)/10=39.6(万元)

(3)2001年12月31日该设备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打算=(411-39.6)-321=50.4(万元)

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50.4

贷:固定资产减值打算50.4

(4)2002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21-15)/9=34(万元)

(5)编制2002年12月31日该设备转入改良时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87

累计折旧73.6

固定资产减值打算50.4

贷:固定资产411

(6)编制2003年3月12日支付该设备改良价款,结转改良后设备成本的会计分录

借:在建工程25

贷:银行存款25

借:固定资产312

贷:在建工程312

(7)2004年度该设备计提的折旧额=(312-16)/8=37(万元)

(8)处置时的账面价值=312—27.75—37=247.25(万元)

处置净损失=247.25—10—30+3=210.25(万元)

(9)编制2004年12月31日处置该设备的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247.25

累计折旧64.75

贷:固定资产312

借:银行存款10

贷:固定资产清理10

借:银行存款30

贷:固定资产清理30

借:固定资产清理3

贷:银行存款3

借:营业外支出210.25

贷:固定资产清理210.25

第四章投资性房地产

一,单项选择题

「56~10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9.10.

三,推断题

P5XXVXV6~9XJXX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乙公司2007年的有关会计处理如下:

借:投资性房地产—成本2030

贷:银行存款2030

借:银行存款150

贷:其他业务收入15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30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一公允价值变动30

2.【正确答案】

借:固定资产78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0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一成本700

——公允价值变动100

3.【正确答案】

(1)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800

贷:银行存款800

(2)借:其他业务成本46.69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46.69

(3)借:银行存款90

贷:其他业务收入90

(4)借:其他业务成本50.93

贷: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50.93

2008年末的账面价值=800—46.69-50.93=702.38万元

(5)借:固定资产800

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148.55

贷:投资性房地产800

累计折旧148.55

4.【正确答案】

(1)2005年12月31日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17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600

累计折旧400

贷:固定资产2700

(2)2006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13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30

(3)2007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

借: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5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0

(4)2008年12月31日

借:银行存款200

贷:其他业务收入200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20

(5)2009年1月5日

借:银行存款1800

贷:其他业务收入1800

借:其他业务成本1760

贷:投资性房地产一公允价值变动60

投资性房地产一成本1700

借:其他业务收入54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540

第五章长期股权投资

一,单项选择题

1~56~101T1516D

二,多项选择题

12345678

三,推断题

「5JXXXX6~8JJJ

其中单选题:

L【答案解析】依据新准则的规定,同一限制下的企业合并,合并方以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

对价的,应当在合并日依据取得被合并方全部者权益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

2.【答案解析】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200(1500X80%)

贷:银行存款1000

资本公积200

3.【答案解析】依据新准则的规定,非同一限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应在购买日按《企业会计

准则第20号一一企业合并》确定的合并成本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合并成本其实就是公允

价值,是购买方在购买日对作为企业合并对价付出的资产,发生或担当的负债的公允价值。

4.【答案解析】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12.【答案解析】2006年A公司应确认的投资收益:-100X40-40(万元),2007年A公司应确

认的投资收益:-400X40-160(万元),应确认入账的投资损失金额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至零为

限:180-40-160=-20(万元),尚有20万元投资损失未确认入账。2008年应享有的投资收益:

30X4012(万元),但不够弥补2007年未计入损益的损失。因此,2008年A公司计入投资收益的金额为

0。

13.【答案解析】A公司能够对B公司施加重大影响,A企业对该长期股权投资采纳权益法核算。

由于初始投资成本2200万元小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分辨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8000X30%,所以应当调

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则A公司应进行的处理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0

贷:银行存款2000

借:长期股权投资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其中推断题:

L【答案解析】A公司是通过分步购买最终取得对B公司的限制权,形成企业合并。在购买日,

A公司应进行以下账务处理:

借:盈余公积15

利润安排一一未安排利润135

贷:长期股权投资150

借:长期股权投资4000

贷:银行存款4000

企业合并成本:3000+4000=7000(万元)。

2.【答案解析】无论是采纳企业合并方式还是其他方式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支付的价款或对价中

包含的,被投资单位已经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应作为应收项目单独核算,不构成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本题A公司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为314000元(322000-8000)。

5.【答案解析】投资企业在确认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净损益的份额时,应当以取得投资时点被投资

单位各项可分辨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对被投资单位的净利润进行调整后确认。本题依据被投资单位的

账面净利润计算确定的投资收益应为150(500X30%)万元。如按该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计算的净利润

为450(500-50)万元,投资企业依据持股比例计算确认的当期投资收益为135(450X3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XX企业(损益调整)135

贷:投资收益135

四,计算题

1.【正确答案】(1)2007年1月1日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500

贷:银行存款500

(2)2007年5月2日

借:应收股利8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80

(3)2008年5月2日

借:应收股利240

贷:投资收益160

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80

(4)2009年5月2日

借:应收股利160

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80

贷:投资收益240

2.【正确答案】(1)购入B公司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220000

贷:银行存款220000

(2)2007年5月2日,B公司宣告安排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2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20000

(3)2008年5月1日,B公司宣告安排股利:

借:应收股利60000

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20000

贷:投资收益80000

(4)2009年4月20日,B公司宣告安排现金股利:

借:应收股利110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B公司10000

投资收益100000

3.【正确答案】

(1)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成本)1000

贷:银行存款1000

(2)借:应收股利60(200X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成本)60

借:银行存款60

贷:应收股利60

(3)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360(1200X30%)

贷:投资收益360

(4)借:应收股利90(300X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90

借:银行存款90

贷:应收股利90

(5)借:投资收益180(600X3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180

(6)此时,长期股权投资新的账面价值=(1000-60)+(360-90-180)=1030(万元),应计

提减值打算:1030-900=13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130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打算130

(7)假如只考虑此事项应当做处理: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60(200X30%)

贷:投资收益60

(8)借:银行存款880(1100X80%)

贷:预收账款880

(9)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一乙公司(损益调整)120(400X30%)

贷:投资收益120

4.【正确答案】(1)甲上市公司对乙企业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成本)234

贷:主营业务收入200

应交税费一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34

借:主营业务成本180

贷:库存商品180

(2)2007年乙企业实现净利润6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120(600X20%)

贷:投资收益120

(3)2008年乙企业发生亏损2200万元,应确认亏损2200X20%=440(万元),而此时长期股权

投资的账面价值=234+120=354(万元),另甲企业账上有应收乙企业长期应收款80万元,所以应做如下

分录:

借:投资收益354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354

借:投资收益80

贷:长期应收款80

经过上述处理后,仍有未确认的亏损6万元(2200X20%—354—80),应在账外备查登记。

(4)2009年乙企业实现净利润1000万元,应确认收益1000X20%=200(万元),先冲减未确认

的亏损额6万元,然后回复长期应收款80万元,再确认收益200—6—80=114万元:

借:长期应收款80

贷:投资收益8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114

贷:投资收益114

5.【正确答案】(1)20X1年1月2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成本)2700

贷:银行存款270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成本)200

贷:营业外收入200

(2)20X1年乙公司实现净利润800万元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160

贷:投资收益160(800X20%)

(3)20X2年4月乙公司宣告安排20X1年现金股利300万元:

借:应收股利60(300X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60

(4)20X2年乙公司发生净亏损100万元:

借:投资收益20(100X2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20

(5)20X3年1月1日出售10%股权:

借:银行存款180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成本)1450[(2700+200)X50%]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40[(160-60-20)X50%]

投资收益310

借: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1490

贷: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成本)1450

长期股权投资一乙公司(损益调整)40

(6)20X3年3月1日,乙公司分派20X2年度的现金股利,甲公司可获得现金股利45万元。

借:应收股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