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童话故事点亮数学的光芒-徐跃 论文_第1页
用童话故事点亮数学的光芒-徐跃 论文_第2页
用童话故事点亮数学的光芒-徐跃 论文_第3页
用童话故事点亮数学的光芒-徐跃 论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童话故事点亮数学的光芒摘要:童话故事是培养孩子优秀品质、保护孩子美丽心灵的重要载体。小学数学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演绎成生动的童话故事,让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都像听童话故事一样。以教学内容为载体的童话故事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探究、沟通交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等数学品质,让其感受学习数学带来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关键词:童话故事教学内容数学品质一、聆听童话故事,感受数学中的魅力儿童天生就喜欢听童话故事。童话故事中的趣味性能给儿童带来无比的喜悦感和满足感,因此也成为儿童健康成长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蕴数学于童话故事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吸引其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在听童话故事过程中,充分感受某一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以及数学中的美妙。在学习《小数的加、减法》时,根据以往经验,很多学生会忽略小数点的意义,在练习中经常丢掉小数点或者错点小数点,导致计算结果谬以千里。笔者进行了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聆听一个童话故事:今天是零王国庆典,三声炮响,庆典开始了。忽然从零国王的宝座下面,钻出一个黑乎乎圆溜溜的小家伙。国王大喝一声:“谁如此大胆敢来扰乱庆典?”小家伙慢条斯理地回答:“怎么。你们连我都不认识?我就是大名鼎鼎的小数点。”国王问:“你来干什么?”小数点说:“我是来参加庆典的,请你把我也安排到祝贺队伍中去吧,我想看看热闹。”零国王轻蔑地看了小数点一眼说:“把你也安排到队伍中去?那怎么能成!我们整数王国一向以组织严密、排列整齐、秩序井然而闻名于世。你看宫外这长长的祝贺队伍,武官从1司令开始,每后一位都比前一位大1。这里连一个空位置也没有,把你往哪放呢?”听完零国王这番话,小数点脸色陡变,厉声说道:“怎么?好言好语和你商量你不答应,那可就别怪我小数点不客气了,让你们知道我的厉害。”零国王听罢勃然大怒,向宫外喝道:“谁来把小数点给我拿下。”话间刚落,数5从外面跳了进来,伸手来捉小数点。只见小数点不慌不忙地往5的前面一靠,“嗖”的一声,数5一下子缩小为原来的1/10,变成0.5了。零国王又向外面大喊:“快来一个大数,给我把他捉住。”从外面“噔噔噔”走进一个大高个儿,个头比山还高一截儿,他是66000000,六百六十万上前就捉小数点。小数点面对这个庞然大物,毫不畏惧,小眼睛一转就来了一个新招儿。只见他跳上王位揪起零国王往数6600000前面推去,自己就站在国王的前面。“唿”的一声响,高大的6600000立刻变得比凳子还矮,成了0.066了。零国王一见大惊失色,高喊:“谁能抓住小数点,我封他为王侯!”只见从外面不慌不忙地走进一个长得像不倒翁的数,原来是数8。数8对小数点抱拳拱手说:“小数点,刚才我目睹﹑你的本领,的确身手不凡。但是你只会把一个数变小,把5变成了0.5,把66000000变成了0.066。数8向零国王说:“国王陛下,从小数点刚才施展的招数,臣已看出我王国中只有一位高手不怕小数点的法术,可以捉拿小数点。”零国王向前探着身子忙问:“这位高手是谁?”数8回答:“就是国王陛下您呀!唯独站在您左右不会发生变化。因为0.0仍然等于零呀!”小数点只对于您是不起作用的。如果您能亲手捉他,准能成功。”小数点在一旁听到零国王能降伏自己,十分害怕,没等数8把话说完,“哧溜”就从王座底下钻跑了。学生们在聆听童话故事过程中脸上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然后互相交流并积极发言,说出心中的感受。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内心既深深感受到了小数点的巨大作用,也让学生在以后的计算过程中对小数点的使用上更加慎重和规范。与此同时,童话中的数学也为学生带来了学习的乐趣,让数学的“魅力之音”在学生耳畔来回萦绕!二、创设童话情境,思考数学中的奥妙情境教学法创始人李吉林说:“情境教学是充分利用形象,创设典型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创设童话情境能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到探究学习的情境中,使学生动起来,使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互相沟通,从中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惊叹数学中的奥妙,获得数学品质。在学习《分数乘法》后,笔者创计了这样一个童话情境:一天,小兔、小牛和小猪在山羊爷爷的农庄里争吵不休。原来他们一起在山羊爷爷农场里种植了一块红薯地,秋天到了,地里一共收获了19个红薯。他们想按照每个人付出劳动的多少来分掉这些红薯。小兔子理直气壮地说:“这些红薯是我种的,我付出的最多,我应该分其中的二分之一。”小牛憨厚地说:“是我浇的水,我能分其中的四分之一。”小猪嚷嚷道:“是我除的草,我至少能分其中的五分之一!”可是红薯的只有19个,怎么办呢?就在他们争执不下,吵得面红耳赤的时候,山羊爷爷走了过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笑道:“原来就是为了这点小事啊!让我来帮助你们吧!”。一边说着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红薯递过去说:“这是我的红薯,你们拿去分吧!”这下可好了,现在有20个红薯了,终于可以按照他们的要求分红薯了,他们拿了自己应得的数量:小兔分了10个,小牛分了5个,小牛分了4个。“咦!怎么还剩下一个?”小猪不解地问道,并把剩下的1个还给了山羊爷爷。山羊爷爷哈哈大笑道:“小兔种植,小牛浇水,小猪除草,你们都付出了很多,这几个环节在红薯生长过程中缺一不可,红薯的丰收应该是大家共同辛劳、团结协作的结果啊!你们都应该感谢有其他人的帮忙才对呀!”听完山羊爷爷的话,三只小动物羞愧地低下了头,都为自己的自私而感到羞愧。聪明的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山羊爷爷是怎样做到的吗?学生们开始思考,不一会儿有同学手举的高高的:生1:很简单,原来19个红薯,拿来一个,现在20个,20的二分之一是10个;20的四分之一5个;20的五分之一是4个,总共分了19个,所以最后剩下1个。师:思维反应真快!沉默了一会儿,大部分同学点点头,但是还有少部分同学眉头紧皱,似乎不太同意。生2:因为++=++=,所以20×=19(个),一共有20个,三人一共分了19个,所以还剩1个。我微笑着轻轻地问了一句:“只有这样吗?分谁的红薯呢?”还有几个同学还在思考,其中一个平时不怎么爱思考的学生一边思考还一边用笔计算着,还时不时和旁边学生讨论着,突然他大叫道:“我知道啦!你们说的都没错,现在是20个红薯,但是这时候的单位“1”已经变了。”说到这,有同学已经明白过来了,他继续说道:“其实原来的,,的单位‘1’都应该是19才对。”旁边另一个学生补充道:“他们分的应该是19个红薯,也就是19的,也就是说分完后还有剩余,但是这样分每个人分到的都不是整数,所以山羊爷爷改变了单位‘1’,让人都分到了整数,最后刚好剩下一个,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说完,全班为他们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在此过程中,笔者创设的童话故事打破了学生原有的在乘法中单位“1”不变的固定思维定式,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和讨论探究时间,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过程中思维上的碰撞,在不断错误中寻求问题的答案,从而加深了解决分数乘法问题中对单位“1”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思考童话故事中的数学激发了学生潜在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数学的奥妙,让数学的“奇妙之花”在学生心中悄然绽放!三、创编数学童话,辨析数学中的规律《新课标》中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是体现学生数学素养高低的一个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直是数学学习中的重中之重。在学习完“商不变性质”后,笔者发现学生对于商的变化规律都能掌握,但是对于余数变化还是不太理解。于是笔者布置学生课后自己创编一个关于余数的变化规律的数学童话故事在班级里分享。一名学生创编了这样一个数学童话《余数的妙用》:森林里有20只猴子,他们和睦相处,有什么好吃的东西总是大家平分,从不亏待哪一个。有一次,20只猴子共采到130只野梨,可就是算不出每只猴子应当得几只梨。猴子们忙了半天,肚子饿得咕咕叫,又不能马上吃到梨,有的急得乱蹦乱跳,有的急得抓耳挠腮。猴子分梨的情景早已给躲在外面的一只狐狸看得一清二楚。这时候,狐狸大摇大摆地向猴子们走来,“猴老兄,什么事使你们这样着急啊?”不等猴子回话,狐狸就接着说:“是梨子分不均匀吧,这件事好办,让我来帮帮忙,怎么样?”“太好了!”几只猴子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于是狐狸装模作样地一五一十地数着,接着又数了数猴子的只数说:“你们的130只梨,给20只猴兄弟分,按算式‘130÷20’,每只猴兄弟应当得……”狐狸一边说,一边在地上写出了除法竖式,130÷20并且在13的后面划去一个0,在2的后面也划去一个0,这样很容易算了。猴子们一边看着还连连点头,一只猴子抢着说:“我们各得6只梨,还余1只梨”。狐狸拍了拍那只猴子的肩膀:“老兄很聪明,现在你们大家都来拿6只梨走,最后余下的一只就给我来尝个鲜吧。”“慢着!”这时,一只金丝猴跳到狐狸面前,指着他写的除法竖式说:“竖式中除数、被除数都划去一个0,表示把它们同时缩小了10倍,因而余数被缩小了10倍,这样,你要的那余下的不是1只,而是10只。”如果不相信的话可以检验看,每人6只,一共20只猴子,一共分了6×20=120(只),还剩下130-120=10(只)。因此130÷20=6(个)......10(个),而不是余1个。“原来狐狸帮忙,没安好心呀!”其它的猴子一下子都明白了,狐狸只能灰溜溜的跑了。学生在创编童话的过程中,也是对数学知识的进行再梳理,对数学思想和数学规律的再次辨析和巩固。通过对数学童话中小动物们犯的错误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学童话创编,学生能从各方面分析和理解以及运用数学知识中的变化规律,对于问题出现的情境也能有一个很好的再现,同时也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了一个全新的把握,真可谓是“一举多得”。由此可见,创编数学童话,既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里收获颇多,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的高阶思维得到了充分发展,从而让数学“规律之线”在学生头脑中清晰穿行!童话故事富有童趣,数学知识蕴含真理,只有在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情境中用满载数学知识的童话故事之火点亮数学的光芒,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