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_第1页
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_第2页
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_第3页
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_第4页
JT-T-781-2010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代替JT/T4543—1993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Thedesignregulation(code)fornoisecontrolinships2010-04-22发布2010-08-01实施I前言 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船舶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 15隔声设计 36消声设计 67吸声设计 98隔振和减振设计 附录A(规范性附录)倍频带允许声压级查算表 附录B(资料性附录)各种结构的隔声量和吸声系数 Ⅱ——增加了在考虑板间介质密度时,双层板共振频率的计算公式(见5.3.2); 补充了机舱控制室隔声门隔声量的一般要求(见5.3.3g)]: 增加了隔声罩设计的要求(见5.3.5f)~h)]:——修改了消声器消声量的公式(见6.3.4); 修改了同消声量有关的无量纲值k的计算式(见6.3.5.1); 增加了共振消声器的设计要点(见6.3.5.3g)]:——增加了吸声构件的设计要求(见7.3.1);——更新了隔振设计时振动值应满足的标准(见8.1.5); 增加了隔振和减振设计中物理参数确定的内容(见8.2.4);——增加了隔振和减振设计中关于隔振器类型和技术参数的说明(见8.2.5);——增加了隔振和减振设计中关于频率调整的说明(见8.2.6);——增加了隔振设计要求(见8.2.9); 增加了隔声器的布置要求(见8.3.2a)和8.3.2f)]; 修改了振动激励源的减振设计中的安装位置(见8.4.1);——增加了采用阻尼减振时应满足的要求(见8.4.6e)]。本标准的附录A是规范性附录,附录B是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全国内河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30)提出并归口。1船舶噪声控制设计规程2规范性引用文件GB4595船上噪声测量GB5979海洋船舶噪声级规定GB5980内河船舶噪声级规定A声级A-weightedsoundlevel4船舶总体设计中的噪声控制4.1.2船舶动力装置噪声控制设计是指在确定位置及尺度时,以及在主辅机等设备选型中充分考虑低4.2.1机舱噪声控制4.2.1.2机舱尺度的确定,除应有利于机械及机器安装安全操作及维修方便外,还应尽量减小声辐射24.2.2动力机械噪声控制4.2.2.2应尽量在增压器进气口处设置消声装置,以消除其高频噪声;对不安装废气锅炉的柴油机排4.2.3传动设备噪声控制4.2.4管路系统噪声控制4.3.2居住舱室和工作舱室应远离机舱、船尾和烟囱等高噪声区,在机舱棚和居住舱室之间应设置走4.4居住舱室噪声控制设计a)弹性安装动力设备;a)设计具有足够隔声量的单层或双层隔声舱壁;b)舱室围壁敷设吸声材料或安装吸声衬层;4.5螺旋桨噪声控制设计3JT/T781—20105.1一般规定5.2隔声设计程序和方法a)参照有关船舶的声学资料估算受声点的各倍频带声压级;b)确定受声点各倍频带的允许声压级;d)设计合理的隔声结构和构件。b)居住舱室的甲板(包括露天甲板):Rsoo=40dB;5.2.6隔声罩或隔声间(控制室)的结构设计,应有足够的吸声衬面。各倍频带的插入损失,应满足所4JT/T781—2010若需要以较轻重量得较高隔声量(如超过30dB),则隔声构件应选用复合结构。附录B列举了若干 5JT/T781—2010~25dB.6JT/T781—20107JT/T781—20100.9~1.0注1:当消声器内有气流时,消声量将随气流速度增高而降低;注2:消声器长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由于气流再生噪声等原因,消声量随长度增加而线性增加,因此,不应单纯依靠增加消声器的长度来提高消声器的消声量。f=1.85c/d(11)能透过为原则,折角不宜超过20°;其A声级消声量可按20dB/m估算,阻力系数可取1.5~;8JT/T781—2010d)穿孔板的板厚宜取1mm~5mm,孔径φ宜为3mm~10mm,穿孔率宜为0.5%~5%,腔深宜为9JT/T781—2010径的5倍;JT/T781—2010用公式(20)计算室内声压级时,室内吸声处理前的平均吸声系数ā,(或总吸声量A₁)可由计算求可取3mm~6mm,穿孔率宜小于5%,也可采用薄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结构,微穿孔板的板厚及孔径均应不大于1mm,穿孔率可取0.5%~3%,总腔深可取面积的15%左右。8.1一般规定8.1.2对振动控制要求较高的居住舱室、工作舱室或设备,应远离振动较强的机械设备或螺旋桨等激励源。8.1.4减振设计应根据振动激励源和结构特性以及减振的技术要求来确定。8.1.5各类场所的隔振设计目标值,除振动值应满足GB/T7452《机械振动客船和商船适居性振动测8.2设计程序和方法a)确定振动传递比(或隔振效率);g)柔性连接。8.2.6频率调整应使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f₆满足f≥√2f₀,f为扰动频率。通常频率比宜取2.5~5,严8.3隔振器的选择与布置8.3.1隔振器的选择a)频率范围为1.5Hz~5Hz,选用金属弹簧减振器;b)频率范围为5Hz~15Hz,选用橡胶减振或玻璃纤维板;c)频率范围为10Hz~25Hz,选用橡胶减振垫或金属丝网减振器d)频率范围为20Hz~30Hz以上,选用软木或毛毡;8.3.2隔振器的布置隔振器的布置要求如下:a)安装隔振器前要对隔振器进行预压,然后再校准轴线。隔振器布置,通常采用平置式(见图1)斜置式(见图2)、全对称式和全斜置式;图1平置式图2斜置式b)隔振器对称布置时,应使受力和静压缩量基本一致;c)如有条件,机组应设置具有足够刚性的公共基座;旋桨与主机的连接也要配以弹性连接轴装置,并且要注意稳定装置处的船体结构应有足够的刚性。8.3.3隔振系统中的管道柔性连接8.3.3.1下列管道系统的隔振应采用柔性连接:a)低压的风机进出口风管隔振可采用帆布接头(或人造革接头)、橡胶管以及隔振吊钩(或支架);橡胶软接头,柴油机、空压机排气口及真空泵出口等管道系统应采用不锈钢或其他材料的波8.3.3.2软管位置应设置在激励源附近或振幅较大处。8.3.3.3穿过隔振器的螺栓应采用软垫圈和软套管。8.4振动激励源的减振设计的设备宜安装在船体梁低阶总振动振形节点处的波峰(谷)处。8.4.2当改变激励系统的固有频率或激励频率以及隔振系统的固有频率避开船体二次振动和螺旋桨叶8.4.4当肋距为500mm,单面附连水、4mm板厚的板格频率为3000r/min,这与转速为1500r/min的四d)结构阻尼在处理前,最好先根据振动模态,确定最大振幅,然后在结构最大响应处进行阻尼8.4.8某些机组或设备对隔振要求较高,利用单层隔振装置尚不能满足要求时,可以采用双层隔振噪声限制值倍频带允许声压级注:进行隔声、吸声设计,通常只考虑125Hz~4000Hz六个倍频带。这时,本附表所列允许声压级值可放宽1dB。(资料性附录各种结构的隔声量和吸声系数见表B.1。隔声量/吸声系数(%)吸声频率(Hz)f.≈3200HzTLf.=29.5dB6钢板65×65×6f≈2000HzTlf.=38dB8钢板65×65×6f.≈1600HzTLf,=35dB50玻璃棉玻璃布(密度25kg/m³)f.≈3200HzTLf,=40.5dB(密度15kg/m³A50玻璃棉6塑料装饰板f.≈3200HzTy。=43.5dB(密度15kg/m³)f.≈2500HzTLg,=37.0dB4弹性板50玻璃棉个隔声量/吸声系数(%)吸声频率(Hz)4.54.5(密度15kg/m³)50玻璃棉6穿孔板个TUf.=41.0dB(密度15kg/m³)50玻璃棉4穿孔板Ty。=39.5dB50玻璃棉(密度15kg/m³)6穿孔板f≈3200H₂TLf,=39.5dB木垫6塑料装饰板f≈3200HzTUf.=40.0dB6塑料装饰板6塑料装饰板Ty。=39.0dB50玻璃棉(密度15kg/m³)Tf.=43.0dB6塑料装饰板50玻璃棉(密度15kg/m³)f.≈3200HzTy.=44.5dB6穿孔板25塑料装饰板25塑料装饰板TUf.=20.5dB隔声量/吸声系数(%)吸声频率(Hz)25塑料装饰板25塑料装饰板4塑料装饰板门620×1510蜂窝式夹层结构门周围间隙用油粘处理7地毡9胶质地板覆盖7地毡9胶质地板覆盖8钢板员6塑料装饰板9胶质地板覆盖9胶质地板覆盖9胶质地板覆盖4.550玻璃棉Tlf.=45.5dB2乙烯合成树脂板2乙烯合成树脂板7胶质地板覆盖7钢板2乙烯合成树脂板2乙烯合成树脂板7胶质地板覆盖7钢板25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