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共8页)近代中国服饰的文化内涵分析摘要: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将中国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从此,中国进入多灾多难但又具有历史转折性的时期。一时间,中西两种制度、两种文化在华夏大地上不断交锋,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中国人民不断探寻出路。在这风云变幻的时代里,中国的服饰也不断创新,适应时代的发展,从鱼龙混杂到自成体系,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到积极主动的改造,并最终融入世界、影响世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文化的见证者。本论文主要从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近代西方先进文化对中国服饰发展的影响、近代中西服饰文化的交融、近代服饰文化的城乡差异四方面来分析当时服饰发展背后的文化内涵。关键词:服饰发展;中西混杂;时代文化Abstract:In1840,BritainlaunchedtheOpiumWar,theChineseturnedintoasemicolonialandsemifeudalcountry.Sincethen,Chinesetobedoggedbybadluckbuthasaturningpointofhistory.Foratime,twokindsofChineseandWesternculturesystem,twocontinuetobattleonthevastlandofChina,inthefaceofthethreatofChinaruinthestateanddestroytherace,peoplecontinuetoexploreawayout.Amidstthewindsofchangeinthisera,Chinacostumesareconstantlyinnovate,adapttothedevelopmentofthetimes,fromthedragonsandfishesjumbledtogethertobecomeasystemoneself,thetransformationfrompassivetoactive,andfinallyintotheworld,theimpactoftheworld,hasbecomeoneofthehistoricalandculturalperiodChinawitnessfor.Thisthesismainlyfromtheinheritanceoftraditionalcostumeculture,modernwesternadvancedculture'sinfluenceonthedevelopmentofChineseclothing,modernChineseandwesternclothingculture,moderndresscultureofurbanandruraldifferencesinfouraspectstoanalyzetheculturalconnotationbehindthedevelopmentofclothing.Keywords:Appareldevelopment;Chineseandwesternmixed;Eraculture清末民初,是中国面临重大变革的时代,社会剧烈动荡,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被动的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大机器工业化的潮流中。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意识到亡国灭种的威胁,他们尝试着接触西方这个蛮夷之地,学习他们的机器、制度、文化。洋务运动中提出的“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等思想,中西文化开始了最初的碰撞。戊戌维新运动,维新派不仅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们的技术,也主张学习他们的制度。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发动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中国的历史面貌焕然一新。五四新文化运动给急需思想文化方面解放的中国人们降了一场甘霖。中国历史不断向前发展,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也从未停歇。服饰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服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象,它有时会服务于落后势力,有时会成为先进分子冲破束缚的工具,亦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中国近代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中西文化互相交融的时代,因此,中国近代服饰发展不可避免的烙上了时代的印记,本论文就是通过对近代服饰的研究来分析服饰背后的文化内涵。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服饰的发展,儒家思想、程朱理学、宋明新学、民族交融等使中国服饰独树一帜。清朝以前,我国服装流行宽袍大袖,以宽松为主,这主要是受到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满族入关后,清统治者出于政治考虑,做出了坚持本民族传统服饰的决策。崇德二年(崇祯十年,1637年),清太宗谕诸王、贝勒:“……我国家以骑射为业,今若轻循汉人之俗,不亲弓矢,则武备何由而习乎?……”于是,清入关后便强迫汉人“替发易服”,可是汉人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所以多次与清王朝进行斗争,于是,清王朝实行了“十从十不从”的规定。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装风格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版,第87页。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装风格解读》,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7月版,第87页。国闭关锁国的大门一样,西方资产阶级文化带动中国文化被动的向前,但中国文化很快以其兼容并包的精神,开始主动接受西方文化,形成了中西交融的特点。中山装的出现及不断发展与不断改良的旗袍,恰是这一点的印证。中山装是孙中山根据当时的国情制定的,反映中国渴望以自由的姿态融入世界潮流中,同时也体现出当时的中国人要求独立、自主的思想。这一时期近代工业的发展也使中山装和旗袍在中国流行成为可能。1911年辛亥革命的胜利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虽然并未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其颁布的一系列政令,包括剪辫、易服、放足等,以及当时民主风气大开,提倡国货的运动,在很大程度上都促进了服饰的变迁,服饰在剪裁、样式、用料、颜色等方面都呈现出与以往的不同,服饰成为当时文明进步、与封建势力割裂的的一种象征。辛亥革命后,服饰形制大变,清代的官吏衣着和顶戴都被淘汰。最突出的就是剪辫,当时剪与留,已经成为革命和保守的分水岭。中国近代服装变迁/p/whufish。五四新文化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同时也是一场文化运动。这场反封建的文化运动,以1915年《新青年》的出版为其开端。当时运动的领导者陈独秀等人鲜明地树立起民主和科学两大旗帜。五四新文化运动反封建的彻底性是前所未有的,他们对一切旧思想、旧文化都作了激烈的评击。使新思想、新文化成为意识形态的主流。随着思想的解放、中国传媒的发展,人们对服装的穿着习惯和审美意识也不断的发生变化。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277页。在这一时期,产生了中国近代最重要的服装样式——龚书铎:《社会变革与文化趋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版,第277页。自20世纪20年代起,中西交流日益密切,中国的服装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了西方服饰文化的影响,许多进步人士脱去长袍马褂而穿起了西式洋装。这一时期,孙中山提出“礼服在所变更,常赐听民自便”的观点,希望能有一种集社交礼仪与日常穿着功能于一体,并符合中华民族审美习惯的现代服装样式。《中华文化习俗词典》中记载:孙中山参照中国原有的衣裤特点,吸收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西装样式”,本着“适于卫生,便于动作,易于经济,壮于观瞻”的原则,亲自主持设计,由黄隆生设计、裁制出的一种服装样式。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48、49页。中山装的服装细节与深厚的国学内涵相联结。首先是中山装前襟上的口袋,象征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对襟上的五粒纽扣,则与国民党的政治制度有关,即“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权分立。左右袖口的三粒扣子分别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和共和的理念(平等、自由、博爱)。中山装的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的是严谨治国的理念,中山装背部后来改为无缝也寓意着国家和平统一不容分裂。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4页。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48、49页。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4页。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0页。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女装就是旗袍。旗袍再次登上历史舞台,主要是由于女性争取权利的愿望,追求进步平等的女子认为既然男人可以穿袍,那么女人也可以,于是,旗袍被赋予了男女平等的意义在这一时期盛行。这时期的旗袍继承了以前旗袍的大部分内容,袖口窄小,边缘渐窄,曲线分明,还吸收了汉族服饰的斜襟。同时,女性受到西方审美标准和服饰风格的影响,开始借助服装展现自己的躯体美,追求时尚与自由,中国传统、隐晦的审美意识也逐渐被西方直观、暴露的审美观所影响。改良旗袍的变化速度,充分显示出人们的时尚观。旗袍在样式上的改变主要体现在下摆的长短、领口的高低、纽扣的多寡、侧开叉的高低等。30年代初期,旗袍的长度刚好能够盖住膝盖,腰身开始收小,下摆也变得收拢。到1931年又开始流行短旗袍,腰身更加合体,腰部曲线明显。1932年以后,旗袍下摆变长,有的甚至长至脚踝,需要搭配高跟鞋才能行走。旗袍边缘也开始镶嵌花边。旗袍的领子变得越高越时髦。同时为了方便行走,开衩的部分越来越高。袖子也开始变短,甚至出现了无袖旗袍。旗袍在搭配与用料方面也更为讲究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6页。。战争时期由于物资匮乏,这一时期的旗袍朝着更加简洁的方向发展,面料也多采用国产棉布和普通毛蓝布。战争胜利后,旗袍又迎来了一个黄金时期,大量融入西方服饰因素,如:采用了西式服装胸省和腰省的设计理念,打破了旗袍无省的格局;使炮身更为合体;另外,装袖的方式也改为西式装袖,使女性的肩型更加挺括,有的甚至加入垫肩;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62页。旗袍传统的盘扣也改为拉链或者掀扣;面料除了传统布料还采用进口的洋布、提花丝绒、镂空蕾丝。因此,这一时期的旗袍又称为“改良旗袍”。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56页。吴琳:《中外服饰文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4月版,第62页。此时西式服装已被人们所接受,并逐渐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款式。同时,反法西斯联盟的缔结,使美国夹克流入中国,并受到人们的喜爱。城乡的差异中国地域辽阔以及近代西方列强划分势力范围,造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地域性。中国城乡对先进文化的接受程度、速度等也均有差异。近代中国的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与外界交往频繁,快速且直接的接受西方文化。最为突出的是上海,由于租界文化的影响,这里的人们对外来文化没有其他地区那么排斥,西方的生活方式深深的影响着这里的人们。再加上当时广告、杂志、电影等传媒的发展,因此上海已经成为中国当时的时尚前沿。而乡村地区由于地处偏远,教育落后,人们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生事物的敏感程度大不如城市。如:当城市开始流行烫发、高跟鞋、丝袜等时,乡村的妇女依然梳着旧时的发髻,甚至仍在缠足。都市女子结婚已采用西式的“文明”结婚,女子头披白纱,身着白色婚纱,手持白色花束,而农家女子依然穿红袄戴珠冠,乘坐花轿,保持着旧式风俗。20年代,早已颁布新的服饰条例,但农村劳动人民由于劳动条件和生活方式,依然穿着中式袄衫和中式抿裆裤。如果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的开始,那么,戊戌维新运动就是中国近代服饰的开始。戊戌维新运动的领导者康有为提出:旧的发式、服饰不适应于“万国竞争”的时代需要,昭告天下,与民更始,令百官易服而朝,华梅,戟范:《服装艺术与社会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华梅,戟范:《服装艺术与社会教育》,人民出版社,2008年10月版。服饰与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的发展进程紧密相连,服饰是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宗教信仰以及其他意识形态的忠实映象,它有时会成为守旧传统的堡垒,有时会成为革命的旗帜,亦或两者交锋的导火线。中国近代服装变迁中国近代服装变迁/p/whufish。参考文献:[1]周梦.传统与时尚.中西服装风格解读.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7[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商务合同范本-工程合同模板
- 品牌策划合作协议-合同范本
- 合伙协议书范文
- 2024房屋租赁居间合同
- 2024运输合同物流运输合同纠纷案例
- 2024设立有限责公司出资协议模板
- 2024年冷库转让协议合同书
- 深圳发展银行委托贷款操作流程
- 2024年学校食堂用工合同协议书样本
- 北京借款合同的范本2024年
- 行政许可执法案卷自评表
- 最新一年级数学上册比轻重题汇总
- CNAS-GL004:2018《标准物质_标准样品的使用指南》(2019-2-20第一次修订)
- 科普知识讲座(火箭)PPT精选课件
- 高三一模动员主题班会-课件(PPT演示)
- 车辙的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 风电场升压站建筑工程主要施工方案
- 第五讲新闻评论的结构与节奏
- 从PK-PD看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 加热炉施工方案
- 意象对话放松引导词2[生活经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