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养生的相关知识针灸与经络_第1页
保健养生的相关知识针灸与经络_第2页
保健养生的相关知识针灸与经络_第3页
保健养生的相关知识针灸与经络_第4页
保健养生的相关知识针灸与经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运动的其他好处:

1、使身体功能正常化、增加抵抗力和身体活力、促进代谢功能。

2、培养良好的健康习惯、改善睡眠状态、松弛压力更多乐趣。

3、美体塑身、减轻体重、改善身体姿势、增加身体弹性和柔软度。

4、强化运动场上的表现、强化及美化肌肉、防止肌肉萎缩、增加肌肉耐力。

5、学习正确的运动方法,增强身体健康

针灸保健防病常用穴位之常用体穴

常用体穴

1.百会

取穴: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或两耳尖连线的中点。简便而正确的取穴方法

为:于前后正中线和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取穴。

作用:本穴具有比较明显的双向调节,既可预防高血压,又能防止血压过低引起休克。

近年来还用于预防竞技综合征。

操作:(1)针法:用30号1寸毫针成15。角向后平刺入0.5〜0.8寸,也可从右往左刺入

-针,成十字刺法。留针30min(预防高血压)〜数小时(预防竞技综合征)。(2)灸法:

以艾条作温和灸或雀啄灸法。每次lOmin或据情况而定。

2.印堂

取穴:在额部,当两眉头的中间。

作用:本穴多与百会配合用于预防高血压、失眠及忧郁症等。

操作:针法:以1寸毫针自上至下平刺0.5寸。

3.素髅

取穴:在面部,当鼻尖正中。

作用:本穴为预防休克之要穴,可配合人中(水沟)同用。现代实验研究表明,本穴能

限止血压下降,促使血压上升,具有兴奋呼吸机能,以及提高机体对失血的耐受性和代偿能

力。

操作:针法:斜刺,针尖从鼻尖端斜向上刺入,深约0.5〜1.0寸,使产生酸麻感,可扩

散至鼻根及鼻腔。留针直到症情改善,留针期间宜间断运针。

4.风池

取穴:在项部,枕骨之下两侧,正当斜方肌外缘与胸锁乳突肌后缘之间的凹陷中。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普通感冒、流感、高血压。对预防某些眼病如青光眼、白内障、近

视等也有一定作用。

操作:(1)针法:本穴为易发生危险的穴位,作为预防用,必须注意安全。据解剖学研

究和大量临床实践证明,针尖向鼻尖方向刺入1—1.5寸最为安全。以针感向眼区、前额或

头部放射为佳。留针20〜30min。(2)灸法:用艾条作回旋灸10〜15min。

5.太阳

取穴:在颗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作用:预防感冒、急性结膜炎以及头痛发作。

操作:针法:1)直刺。以30号1寸针刺入0.5〜0.8寸,至局部有酸胀感,用以预防感

冒;2)平刺。以30号1.5寸针成15。角向耳尖方向刺入1〜1.2寸,用以预防头痛。以上均

留针30min。3)点刺。以消毒细三棱针点刺出血。用以预防感冒和急性结膜炎。

6.中院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上4寸。使病人仰卧,在胸骨剑突至脐心连线中点取之。

作用:能调节脾胃功能、增强食欲。为传统的防病健身穴。

操作:(1)针法:毫针直刺,深1.5〜2.0寸,至上腹部闷胀沉重,或放散性胀痛,或胃

部有收缩感。注意,毫针以28号〜30号为宜,不可过度深刺,避免穿破腹膜。留针15〜20min。

(2)灸法:着肤灸,灸3〜7壮,炷如黄豆大,宜无瘢痕灸;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7.神阙(脐中)

取穴:在脐窝正中。

作用:本穴是古代重要保健穴之一。如宋代《扁鹊心书》提到期“凡用此灸,百病顿除,

延年益寿明代《针灸集成》也记述一老者,“年逾百岁,而甚壮健”,原因是“每交(指春

分、秋分、夏至、冬至)灸脐中”之故。现代用它调节肠胃功能,提高免疫力,延缓衰老,

预防中风。

操作:灸法:隔盐灸,以黄豆至枣核大之艾炷,灸5〜30壮。关于壮数,《类经图翼》认

为:“若灸三、五百壮,不惟愈疾,亦且延年”。可作参考。艾条灸,每次15〜20min,以局

部潮红为度。

8.气海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取穴。

作用:培补元气、固益肾精。是防病强身穴之一。古人认为该穴是“元气之海”,也是“男

子生气之海也”(《铜人腌穴针灸图经》)。现代木穴用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延年益寿,改善

亚健康状态,以及预防休克,增强男性性功能。

操作:(1)灸法:本法为主,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不留疤痕灸。艾条灸,温利

灸15〜20min。(2)针法:直刺1.0〜1.5寸,针尖微向下,使针感如线状放射至会阴部,留

针15〜20min。

9.关元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取穴。

作用:本穴为历代重要的保健益寿之穴。《医经精义》有“元阴、元阳交点之所”的说法,

《扁鹊心书》对本穴颇为推崇,曾有诗云:“一年辛苦唯三百(壮),灸取关元功方多;健体

轻身无病患,彭镀(又称彭祖,相传为古代长寿者)寿数更如何。”可作为中老年保健、男

性性功能障碍防治等的要穴。

操作:灸法:1)着肤灸5〜9壮,黄豆大艾炷,宜疤痕灸。2)艾条灸,温和灸20〜30min。

针法:同气海穴。

10.中极

取穴:在腹正中线上,脐下4寸处取穴。

作用:用于预防妇产科病症及防治男性性功能紊乱。

操作:(I)针法:直刺1.0〜20、『深,局部酸胀,可扩散至小腹及线状放射到外生殖器,

留针15~20min。(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

11.天枢

取穴:在腹部,脐旁开2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胃肠疾病及术后腹胀等。

操作:(1)针法:直刺1.5〜2.0寸,局部酸胀,并可扩散至同侧腹部。注意不可刺至过

深,导致腹膜损伤。(2)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0-20mino

12.大椎

取穴:在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取穴。俯首时,当项后隆起最高处卜缘凹陷中为

该穴。

作用:主要用于预防各类急性传染病、对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和哮喘的发作和药物的毒副

均有较为显著的作用。现代研究证实,电针或艾灸大椎穴,能增加抗体生成和增强网状内皮

系统吞食细胞的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抗力。

操作:(1)针法:直刺,微斜向上深刺至1.0〜1.5寸,局部酸胀,针向下及向两肩部扩

散。注意,不可过深,以免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或损伤脊髓。(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

15〜30min。(3)拔罐:可用闪火法或抽吸法吸拔10~15min»

13.身柱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取穴。

作用:本穴在日本属于养生灸的常用穴之一。尤其可用于小儿健身灸,《日常灸法》云:

“习俗称〈身柱灸〉,小儿必灸也“。小儿生后一百天,灸此穴可预防感冒、百日咳、吐乳、

消化不良等。成人用以预防疲劳、抗药物毒副作用等。

操作:灸法:1)着肤灸,成人3〜7壮,炷如麦粒大。小儿则可将艾绒搓成铅笔尖粗或

更细之炷,灸3壮。如加灸灵台穴,效更佳。2)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成人),或3〜

lOmin(小儿)。

14.命门

取穴:在腰部,后正中线上,第二腰椎棘突下取穴。可令病人正坐直腰或腑卧,先触到

十二肋端,平移至脊柱中点,其棘突间即为命门穴。

作用:重要保健防病穴。能增强体质、调节精神,可用作平时保健防病,改善亚健康状

态及防治男性性功能障碍等。

操作:(1)灸法:1)着肤灸,灸3〜5壮,炷如黄豆大,无疤痕灸为宜;2)艾条灸,温

和灸15〜20min。(2)针法:直刺,深1.0〜1.5寸,以局部酸胀为宜,留针15min。

15.风门

取穴:在背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作用:用以预防感冒、肺结核、痈疽等。《类经图翼•卷七》称,此穴“常灸之,永无痈疽、

疮疥等患另外,日本将风门称“打肩”,其民间习俗,人至U20岁,须行“打肩灸”来防病强

身。

操作:(1)灸法:着肤灸,3〜5壮,麦粒大艾炷。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2)针

法:同肺俞。

16.肺俞

取穴:在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调理肺气、祛邪扶正。常用以预防感冒及支气管炎、哮喘等发作。

操作:(1)灸法:着肤灸,每次3〜5壮,艾炷如麦粒大,要求疤痕灸。亦可用药物敷贴。

(2)针法:直刺0.5〜0.8寸.为避免伤肺造成气胸,可在穴位向外傍开1cm,成45。向脊

柱侧斜刺1.0〜1.5寸,局部酸胀感,一般不留针。

17.心俞

取穴:在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冠心病心绞痛等病症

操作:直刺0.5〜0.8寸。为避免伤肺造成气胸,可在穴位向外傍开1cm处,成45。角向脊

柱侧斜刺1.0〜1.5寸,酸胀感可向前胸放散,--般不留针。

18.膈俞

取穴:在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呃逆,与胆俞穴组成四花穴可用于戒烟。

操作:直刺0.5〜0.8寸。为避免伤肺造成气胸,可在穴位向外傍开1cm处,成45。度角向

脊柱侧斜刺1.0〜1.5寸,局部有酸胀感。

19.胰俞

取穴:在背部,第八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糖尿病等病症。

操作:灸法:艾条温和灸或隔物灸。亦可用温针隔橘子皮灸,方法为:先以毫针刺入,

取新鲜橘子皮一块置于穴区,针柄敷裹上艾绒行温针灸。

20.肝俞

取穴:在背部,第九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之。

作用:预防肝炎、胆结石及白内障等。

操作:针法为主,直刺进针0.5〜1.0寸,亦可在穴旁1cm处成45。角刺入1.5寸,局部酸

胀,有时可向肋间放射。

21.胆俞

取穴:在背部,第十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取穴。

作用:预防胆石病急性发作,与膈俞组合用于戒烟。

操作:针法为主,直刺进针0.5〜1.0寸,亦可在穴旁1cm处成45。角刺入1.5寸,局部酸

胀,有时可向肋间放射。

22.脾俞

取穴: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之。

作用:调理脾气、运化水谷、和营统血。用以预防脾胃疾患及体虚者可以作强壮穴应用。

操作:(1)针法同上。(2)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23.肾俞

取穴:第二、三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即命门穴旁开1.5寸。

作用:调肾气、强腰脊、明耳目,具保健抗老作用。

操作:(1)针法:微斜向脊柱直刺,深1.5寸〜2寸,针感以腰部酸胀为宜。(2)灸法:

艾条灸,温和灸15~20min。

24.膏肓俞

取穴:第四胸推棘突下,旁开3寸取之。

作用:健脾胃、培肾元,是防病延年的常用穴之一,《千金要方》有“膏肓无所不治”之说。

操作:灸法为主,着肤灸,3〜7壮,炷如黄豆大,以无疤痕灸为宜。艾条灸,温和灸15~

20min。

25.次髅

取穴:在舐部,当骼后上棘内下方,正好对准第二修后孔中。约于第二舐椎假棘突下缘

旁开0.8寸处取之。

作用:活血止血、理气防痛。多用于预防痛经及产后出血等。

操作:(1)针法:直刺1.0〜1.5寸,针应进入舐孔,局部有酸胀感,可放射至小腹或会

阴部。留针15~20mino(2)灸法:1)着肤灸,3〜7壮,如黄豆大艾炷,无疤痕灸:2)

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26.章门

取穴:在侧腹部,当第十一肋下游离端的下方。简便取法为:屈肘合腋时,约当肘尖尽

处。

作用:化积滞、助运化。预防胆石病等。

操作:针法为主,直刺0.8〜1寸左右。快速进针,缓慢送至肋尖端,有局部酸胀感后,

反复运针•2min左右取针。注意:针前应先触摸一下肝、胆、脾等脏器是否肿大,以免刺中,

造成事故。

27.期门

取穴:在胸部,乳头直下,第六肋间隙处取穴(乳头位于第四肋间隙)。

作用:舒肝健脾,活血化瘀,可用于预防胆石病及具有降血脂,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还

发现,健康人灸期门后,淋巴细胞显示增长趋势,表明可增强抵抗力。

操作:(1)针法:斜刺,针尖向肋缘刺0.5〜1.0寸,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2)灸法:

艾条灸,温和灸10—15mino

28.曲池

取穴:在肘窝横纹梳侧端与肱骨外上牌之中点,屈肘取之。

作用:祛风解表、调和营血、主泄逆气强壮明目。古代将本穴称为“目灸”穴,可防止老

年视力减退、巩固牙齿,调整血压,并有预防感冒等传染病作用。

操作:(1)针法:直刺或针尖微斜向肢远端,深1.5〜2寸。感应出现后,一般运针1〜

2min后即出针。(2)灸法:着肤灸:3〜5壮,炷如麦粒大。艾条灸:雀啄灸5〜15min。

29.孔最

取穴:前臂梯侧,腕横纹上7寸处。

作用:调和营卫、宣肃肺气。用以预防肺结核咯血及扁桃体炎。

操作:(1)针法:毫针0.8〜1寸,局部酸胀针感,或向前臂放散。不留针,或留针15〜

20min<,皮肤针叩刺,中等量刺激,至皮肤潮红。(2)灸法: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30.内关

取穴:伸臂仰掌,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间取之。

作用:宁心通络、调血和营。本穴具有明显的改善冠脉循环,调整心脏功能,调节血脂

代谢的作用,是预防冠心病的要穴。和足三里配合,可防止人流综合症。

操作:(1)针法:进针后,针尖略向上(肩关节方向)至得气,用提插探寻之法,激发

针感上传至肩、腋下或前胸。然后再反复运针1〜2min,留针15〜20min。(2)灸法:艾条

灸,温和灸15〜20min。

31.合谷

取穴:手背,拇食指间,当第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侧。

作用:振奋卫阳,获卫肌表。对预防多种急性传染病有效。

操作:(1)针法:直刺0.8〜1寸,局部有较强烈之酸胀感。一般不留针。(2)灸法:艾

条灸,以雀啄法灸10〜15min。

32.鱼际

取穴:在手本节(第一指掌声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槎侧,赤白肉际处。

作用:能防咳喘、利咽喉,用于预防哮喘及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操作:向掌心方向斜刺进针0.3〜1寸,提插捻转待得气感强烈后取针。

33.少商

取穴:在手拇指末节挠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作用:醒神、清热。用于预防休克、晕厥和扁桃体炎。

操作:点刺放血。

34.血海

取穴:屈膝,在大腿内侧,腕底内侧端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简易取穴

法:以对侧的手掌按其膝盖,手指向上,拇指偏向股内侧,拇指指端所止处即为本穴。

作用:调血清血,用以预防子宫出血和尊麻疹发作。

操作:直刺0.5〜1寸。

35.足三里

取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的1横指。

作用:健运脾胃,补中益气,增强体质,延年益寿。本穴自古就是预防保健的要穴,《医

说•卷二》云:“若要安,三里莫要干现代临床上观察到,可预防中风、冠心病及流感等

传染病。实验研究证实,对循环、消化、神经、血液及内分泌、呼吸等系统均有调整作用,

能提高机体整体代谢水平。

操作:(1)灸法:着肤灸,3〜9壮,艾炷如麦粒至黄豆大。艾条灸,每次15~20min»

(2)针法:垂直刺,深1.5〜2寸,针感以向四周扩散为主。如为预防传染病,可使之放射

至膝或踝部。手法宜轻捷,运针后即出针。

36.阳陵泉

取穴: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可令病人正坐屈膝,按取腓骨小头和胫骨粗

隆,向下呈等边三角形,其下角端即是穴位。

作用:疏肝清胆、舒筋活络。有消除疲劳,预防胆石病之作用。

操作:(1)针法:直刺1.0〜1.5寸,待局部酸胀明显后运针,针感向下放射至踝,亦可

上传至膝及大腿。不留针。(2)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37.委中

取穴:胴窝横纹中点,注意避开动脉。

作用:解血毒、强腰膝、固肌表。为预防小儿急性灰髓炎常用穴之一,尚可防感冒、中

暑、中风等。

操作:针法:毫针直刺1.0〜1.5寸,局部酸胀,或有麻电感放射至足,不留针。三棱针

点刺,出血数滴。

38.行间

取穴:在足背侧,第一与第二足趾之间。

作用:疏肝明目。本穴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不仅能调整血压,也能降眼压,对预防高血

压、青光眼有较明显的效果。古人认为还有防治消渴病(包括现代的糖尿病)的作用。

操作:针法:针尖略向上斜刺0.5-1寸,局部酸胀向足背放射。留针20-30min。

39.至阴

取穴: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约0.1寸处。

作用:对纠正胎位,预防难产有特效。古籍中即有记载,如明代《类经图翼》一书中就

有:“横逆难产—急于本妇右脚小指尖,灸三壮,炷如小麦,下火立产如神。盖此即至

阴穴也现代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证实这一作用。

操作:灸法:着肤灸,3〜5壮,炷如麦粒大;艾条灸,温和灸20〜30min。

40.三阴交

取穴:内踝尖直上3寸,当胫骨后缘。

功效:健脾、益肾、疏肝、调经血、主生殖。本穴对增进腹腔脏器,尤其是生殖系统健

康,有较重要作用。可防治男性之性功能障碍、妇女之经带疾病。

操作:(1)针法:毫针直刺1〜L5寸,局部酸胀,留针15〜20min。(2)灸法:着肤灸,

3〜7壮,艾炷如黄豆大;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41.涌泉

取穴:足底中线之前、中1/3处。足趾跟屈(向足心方向屈曲)时,于足心出现凹陷处

取穴。

作用:补肾壮阳,有增强体质和延年益寿的作用。

操作:因本穴针刺剧痛,以灸为主。灸法:艾条灸,温和灸10~20min»

42.正光

取穴:位于眶上缘之下方,有两点:正光1穴位于眶上缘外3/4与内1/4交界处,正

光2穴位于眶上缘外1/4与内3/4交界处。

作用:用于预防青少年近视眼、老视等。

操作:一般以皮肤针叩刺,每穴点50〜100下,或用指压法,每穴按压2〜3min。

43.四缝

取穴:在第2〜5指掌侧,近端指关节中央,一侧四穴。

作用:预防小儿厌食症、促进脾胃功能。

操作:用粗针或三棱针点剌,挤压出黄白色的粘液或血液。

44.命关

取穴:位于胁下宛宛中。具体取法为坐位,先取中脱,以中腕与乳中穴连线为一边,作

等边三角形,此三角形之另一角尖端即为命关穴。

作用:补脾阳、益脾气,本穴首载于《扁鹊心书》,是培补后天之重要穴位。

操作:灸法为主,着肤灸5〜9壮,炷如黄豆大,无疤痕灸;艾条灸,雀啄灸15-20min»

常用耳穴

常用耳穴

1.口

取穴:位于耳甲腔,紧靠外耳门后壁。

作用:戒烟、减肥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

压。

2.心

取穴:位于耳甲腔正中央凹陷处。

作用:预防冠心病、心律失常以及减肥和预防竞技综合症。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3.肺

取穴:耳甲腔,心穴的上下和后方呈马蹄形区。

作用:预防哮喘、感冒及戒烟等。

操作:(1)针法:肺区范围较大,应找出反应点后,进针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4.内分泌(现作“屏间”)

取穴:耳甲腔底部,屏间切迹内。

作用:预防胆石病、减肥及治疗性功能障碍。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5.胃

取穴:耳轮脚消失处。

作用:减肥、戒酒。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6.十二指肠

取穴:耳轮脚上方外1/3处。

作用:预防胆石病。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

压。

7.肝

取穴:胃和十二指肠穴的后方。

作用:预防胆石病、白内障、肝炎、近视眼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8.脾

取穴:肝穴下方,耳甲腔外上方。

作用:减肥、戒酒及预防消化不良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9.皮质下(现作“脑”)

取穴:对耳屏内侧面。

作用:减肥、戒烟、戒酒、缓解疲劳。预防输血输液反应及竞技综合症、药物毒性反应

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0.肾

取穴:对耳轮下脚的下缘,小肠穴(耳轮脚上方中1/3处)之直上方。

作用:强身防老、预防疲劳及治疗性功能紊乱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

压。

11.大肠

取穴:耳轮脚上方1/3处,位于耳甲艇。

作用:减肥、预防消化道疾病。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2.平喘(现作“对屏尖”)

取穴:对耳屏尖端。

作用:预防哮喘、支气管炎及腮腺炎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3.饥点

取穴:耳屏前面中点(即外鼻穴)之下方。

作用:减肥。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4.肾上腺(现作“下屏尖”)

取穴:耳屏下部隆起的尖端。

作用:预防哮喘、感冒、疟疾及输血输液反应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5.神门

取穴:对耳轮上、下脚分叉处,三角窝的外1/3。

作用:戒烟、戒酒、减肥,预防输血输液反应及休克。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臧。(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6.交感

取穴:对耳轮下脚与耳轮内侧交界处。

作用:戒烟、减肥、预防输血输液反应及休克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7.子宫(现作“角窝”)

取穴:三角窝内,近耳轮的中点凹陷之处。

作用:预防产后出血、痛经等。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8.风溪

取穴:将耳舟分为5等分,在第一等分(指)与第二等分(腕)之间。

作用:预防尊麻疹、过敏性皮肤病及哮喘发作。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3)

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19.升压点(现作“切迹下”)

取穴:屏间切迹下方。

作用:预防休克。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埋针:以撤钉状皮内针埋藏。

20.目1

取穴:屏间切迹外前下方。

作用:预防近视眼、白内障等。

操作: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21.目2

取穴:屏间切迹外后下方。

作用:同目1。

操作: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22.腮腺

取穴:对耳屏尖角(若尖角不显,则取对耳屏边缘之中点)内侧。

作用:预防腮腺炎。

操作: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23.眼

取穴:在耳垂5区。

作用:预防急性结膜炎、近视眼及白内障等。

操作:(1)刺血:以粗毫针或细三棱针点刺,并挤出血数滴。(2)针法:刺至耳软骨,

留针20〜30min。(3)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

24.扁桃体

取穴:耳垂8区正中。

作用:预防扁桃体炎。

操作:(1)针法:针刺至耳软骨,留针20〜30min。(2)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

压。

25.耳尖

取穴:将耳轮向耳屏对折时,耳轮上面尖端处。

作用:预防腮腺炎、结膜炎等。

操作:刺血:以粗毫针或细三棱针点刺,并挤出血数滴。

26.降压沟

取穴:在对耳轮上下脚的年廓背面呈“Y”形的凹沟,位于耳背。

作用:预防高血压、中风等。

操作:(1)压丸:用王不留行、磁珠等贴压。(2)埋针:以揪钉状皮内针埋藏。

常按摩五个保健部位效果胜过吃补药

现代上班族常常久坐.办公室,表面看似轻松简单,背后却隐藏着很大的健康隐患,腰疼就是

其中之一。你是不是也曾抱怨,做了一整天,感觉腰酸背痛、脖子酸痛呢?腰疼会影响白领

的工作效率和正常生活,腰疼怎么办?下面教你5个按摩法,缓解腰疼。

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

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的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

它们分别是腋窝、胴(音guo,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保

健金窝窝

从中医来说,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宏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

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按摩

方法如卜: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

然后,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

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胴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

挛的功效。胴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

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如何祛痘美颜经络排毒祛痘超有效

青春少不了青春痘的“陪伴”,和青春痘打过交道的人都对它深恶痛绝,一脸的脓包、坑注真

是大煞风景,严重影响学习、工作、社交、心理等。许多患者尝试各种遍产品,效果并不

是很明显,有时候还会有副作用。专家表示,一些祛痘产品和祛痘方法只能“治标”,想要"治

根''还需从经络排毒、调节脏腑、平衡体内激素入手。下面就一起来具体了解一下如何通过

经络排毒战胜痘痘。

痘形于外病根于内

青春痘是一种山毛囊及皮脂腺阻塞、发炎所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认为雄性激

素代谢异常是致痘主因,而现代中医研究发现,青春痘与五脏六腑有关,认为外感风热、肺

胃积热、血热偏盛是诱发青春痘的“元凶”,多为肌体阳热偏盛,肺经蕴热,过食辛辣、肥腻

甘甜食物,以致助湿化热,湿热互结,或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障碍,导致体内湿热,使面部

产生座疮。

中西结合经络排毒

现代中医提倡经络排毒治疗青春痘,通过辨证施治,采用推拿、按摩、针灸等对人体经

络穴位的刺激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调理脏腑气血,并内服中草药,调节内分泌、平衡体内

激素,从内部阻断座疮发病根源,促进皮肤微循环,恢复皮肤水油平衡。同时,利用现代光

学物理治疗,杀灭座疮丙酸杆菌,消除炎症,调节患部微循环,修复毛囊,从而达到经络排

毒祛痘,延缓皮肤哀老和养邈差容的目的。

经络养生掌握12个关键点

的是古人在长期生活和医疗实践中逐渐发展并形成的理论,它是以手、足三阴和三阳经

以及任、督二脉为主体,网络遍布全身的一个综合系统,它不仅指导着中医各科的临床实践,

而且是人体保健、旌祛病的重要依据,经络养生最重要的是把握12个要点。

关键点1:外眼角。

所属经络:足少阳胆经。

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关键点2:拇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太阴肺经。

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秋季,

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拇指尖

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

关键点3:大腿根部。

所属经络:足厥阴肝经。

摩擦大腿根部至发热,能促进肝脏造血和排毒。为避免皮肤受损,建议在润肤露或沐浴

露的滋润下进行。

关键点4:手掌中央。

所属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

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关键点5:腿伸直时膝盖内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足太阴脾经。

可用拇指按压或热水热敷。按压时尽量用力至感到明显酸胀。经常操作能调理脾脏功能,

并有助于增加食欲、促进消化和营养吸收。

关键点6:肩窝。

所属经络:手少阳三焦经。

用力按压肩窝处,不仅能调节全身体液循环、增强免疫力,还能刺激大脑皮层、放松神

经,改善头痛、耳鸣、目痛、咽喉痛等身体不适。洗澡时利用热水柱按摩肩窝也是不错的方

式。

关键点7:脚底中心。

所属经络:足少阴肾经。

睡前按摩能提高睡眠质量,清晨按摩能带来一天的旺盛精力。常常按摩更有利于泌尿和

生殖系统健康。建议用弯曲的食指关节挤压2分钟左右。

关键点8:曲肘外侧凹陷处。

所属经络:手太阳小肠经。

曲手肘,按摩手肘外侧凹陷处能进行小肠保健,促进营养吸收。特别推荐有贫血症状者

经常按摩此处。

关键点9:足背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阳明胃经。

用力按压足背横纹中央能促进胃的蠕动,调节胃液分泌。胃疼、胃胀时按压或热敷此处,

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关键点10:鼻翼两侧。

所属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造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定

改善。

关键点11:小指尖端。

所属经络:手少阴心经。

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于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尖

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关键点12:臀横纹中央。

所属经络:足太阳膀胱经。

按压臀横纹中央有利膀胱健康,还可治疗痔疮、坐骨神经痛、便秘,并且有提臀功效。

注意按压时先垂直向下用力,再用指力向上勾。

女性经络排毒养颜秘方

中医的经络养颜已经成为了现代女性的一种养牛潮流,健康、美丽,通过经络调理便能做到,

经络调理通过推拿,按摩等方式刺激•些穴位,便能排除体内的毒素,调和经络的组织,下

面就来介绍几个按摩的部位给大家:

鼻翼两侧

经络:手阳明大肠经

功效:用食指指腹轻轻按压鼻翼两侧对大肠健康有益,便秘或腹泻时按压此处对症状也有一

定改善。

外眼角

经络:足少阳胆经

功效:闭眼,用中指指腹按压外眼角是促进胆囊健康的有效方法,此外还有明目的功能。

小指尖端

经络:手少阴心经

功效:经常摩擦、按压小指尖端有利心脏健康,胸闷,心慌,晕车,晕船时,用力重掐小指

尖端,也能迅速缓解不适症状。

拇指尖端

经络:手太阴肺经

功效:经常摩擦、按压拇指尖端有宣肺、利肺的功效,有助于维持呼吸系统健康。尤其是在

秋季,经络运行到手太阴肺经,更是进行呼吸系统保健的最佳时机。此外,咳嗽时用力重掐

拇指尖端,还能缓解咳嗽症状。对于女性朋友来说,按摩此经脉,具有增加面部色泽的作用,

对面色白,指甲苍白或暗紫效果较好,同时可起到改善情绪激动、消除疲劳,减少皱纹的作

用。

手掌中央

经络:手厥阴心包经

功效:经常用食指指关节挤压手掌中心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能增加面部红润,减少皱纹,

并能宁心安神,镇定神经。对调理月经,肤色都有一定功效。此外,还有利于心脏健康。

九大中医养生秘方防治疾病延年益寿

秘方一: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

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养生学家认为,疏

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

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秘方二: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

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

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秘方三:固精养生

中医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

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

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秘方四:饮食养生

中医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

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

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秘方五:顺时养生

中医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

外。因此,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

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

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秘方六:排毒养生

中医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

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

此提出以“排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秘方七: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

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减肥和延年益寿。反之则怒

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秘方八:修身养生

中医认为,凡追求减肥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

多行善事。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秘方九:调气养生

中医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

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

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腰酸背痛怎么办七妙方剪断根源

现代生活压力逐渐增大,人们正在慢慢受到亚健康的侵蚀。腰酸背痛眼睛痛是常有的事。

如果你正遭受慢性疼痛的折磨,你会有两个选择:吃药或是战斗到底。令人欣慰的是,医生

们正在逐渐转变慢性疼痛的治疗方法,像针灸,瑜伽,按摩,推拿等都是减轻患者疼痛的方

法。

1、按摩

专家认为,按摩的感觉很棒,除了能缓解局部疼痛外,还可以放松全身肌肉。按摩疗法

可以提高脑内啡肽水平,是身体天然的止痛剂,并能降低情绪应激激素的水平。

梅奥诊所的Weil医生通过研究发现,按摩能显著减少疼痛,并有助于降低焦虑情绪。

腰痛、关节炎、紧张性头通、纤维肌痛、颈痛和手术相关不适都可以通过按摩方法治疗。

2、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行为疗法可以改变你思考疼痛的方式,并能减少压力,从而减轻许多种类的痛苦。

专家认为,认知行为治疗可能是最有效的治疗慢性疼痛的方法。这种方法之所以有效,

是因为它可以改变生活方式,并能减轻压力,不仅有助于减轻疼痛,也可以帮助你应对不良

情绪。

3、针灸

梅奥诊所的Bauer医生在25年的医学实践中发现,针灸在治疗慢性疼痛方面起到了令

人难以置信的效果。它不仅能减少痛苦,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和肌肉骨骼系统,这些通常都是

引起痛苦的原因。针灸对慢性背部疼痛、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纤维肌痛、关节炎、坐骨神

经痛、类风湿性关节炎都有很好的效果。

4、瑜伽

目前大约有2000万美国人在练瑜伽,因为它能让你全身心的放松。最近的研究表明,

经过两个月的瑜伽练习,患有下背部疼痛的患者减少疼痛症状的有42%,减小抑郁症状的

有46%。瑜伽对慢性背部疼痛、关节炎、偏头痛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5、催眠状态和引导想象

催眠疗法将人诱导进入一种特殊的意识状态,将医生的言语或动作整合入患者的思维和

情感,从而产生治疗效果。它能创造积极的身体生理改变,包括引起的疼痛。慢性背部疼痛

和纤维肌痛都可以通过催眠疗法治疗。

6、冥想

有研究显示,冥想训练可有助于治疗慢性疼痛。如果你想试试冥想,但是不确定该从何

处开始,尝试一下简单的呼吸练习。坐着或躺在一个舒适的位置,呼气时完全通过嘴巴。闭

上嘴巴,用鼻子吸气,安静的呼气数到4;然后屏住呼吸数到7;最后,完全呼出数到8。

将这种4-7-8呼吸法重复三次,坚持不懈便可以缓解慢性疼痛。

7、气功和太极

有研究发现,尽管气功和太极的动作都比较舒缓,却可以像处方止痛药一样有效。马里

兰大学大学的研究也指出,当气功结合冥想,可能会更有效地减少痛苦。此外,《新英格兰

医学杂志》刊登的•篇研究也发现,纤维肌痛患者也可能受益于太极,尽管这种联系的潜在

机制还没有完全弄清楚。

8、草药

姜黄、鱼油和维生素D三者搭配可以起到较好的抗炎作用,并能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疼

痛。但是不同的人体质不同,如果想通过中草药和补品来减缓疼痛,还需要咨询一下医生。

经络通畅4妙招中医专家来支招

无论是推拿按摩,还是针灸刮痂都是为了使人体的气血与经络更加通畅。从中医养生角度来

说,养生的目的之•就是保持人体经络通畅。中医认为心情不好易导致气机郁结,最终的结

果是导致经络不通。所以人们要保持平常心,但凡是碰到什么不愉快的事情,要想的开,这

样才能保持经络的通畅。

除了上述提到的几种方法以外,日常生活中还不乏其他保持经络通畅的小妙招。

第一、多吃蒿子杆、葱、蒜、海带、海藻、装上、金橘、山楂等具有行气活血作用的

食物。

也可以服用逍遥散、柴胡疏肝散、越鞠丸等中成药进行调节。

第二、经常运动。

因为“动形以达郁”,"动则不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经常运动,气血才能周

流全身,经络也才能通畅。

第三、保持心情愉快。

因为人心情不好时气机就会郁结,气机郁结就会导致经络不通。人们常说的“气死周瑜”

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此不管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也要想得开,这样才能保持经络的

通畅。

第四、通过刮疮、按摩、拔罐等来解决。

刮痂、按摩、拔罐等都能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做这些都要到正规的

中医医疗机构,否则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中医认为常按耳穴降血压

中医认为,高血压可分为肝阳上亢等几个证型,但总体而言,肝阴不足、虚阳上亢是其常见

病机。患者除血压升高外多兼见头痛、眩晕、面红、耳鸣、便秘、口苦等症状,心脏、血管、

肾、眼底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近年来,耳穴按摩疗法」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

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

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

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

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

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

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

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之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

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

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

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

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

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不同体质要排毒中医可针对治疗

中医不同疗法帮助不同体质女性排毒,恢复女性活力!

一.脾虚湿阻型体质

脾虚湿阻型体质胃口并不好,但体重却只增不减,且出现舌苔重、大便稀的症状,这

也许就是由脾虚湿阻型体质导致的。脾脏功能不佳,脾的运化功能差,不能祛痰化湿,导致

湿气大量存于体内,体重不断上升。专家解惑:瘦身根本在于健脾行气。提高身体的化湿功

能,达到降低体重的目的。

A.针灸法-疏通经络中降低体重

针对脾虚湿阻型体质非常有效,疏通不同穴位(如丰隆穴、三阳穴、内关穴)来疏通经络,

调节内分泌和肌体平衡,有效提升脾脏的除湿功能,另外也能加快人体新陈代谢,让健康瘦

身达到由内而外的调理。

B.运动法-活络气血促进脂肪燃烧

这种体质的女性,运动意识一般都很弱,是不折不扣的“御宅族”,这也造成大量湿气与

热量在体内聚集,因此运动法能达到不错的效果。每天清晨先慢走3分钟,让整个身体舒

缓下来,再进行3分钟的急速走。如此交替15分钟,加速体内气血循环,可改善脾虚,加

速脂肪燃烧,减轻体重。

脾肺两虚型体质

脾肺两虚型体质天气已经转暖,但依然怕冷,经常手脚冰凉。即使生活习惯良好,运

动规律,但体重还是上升。这很可能是由于先天性不足所造成的脾肺两虚。中医认为肺主水,

当肺脏功能不佳,体内的水气化效果不佳,淤积于体内,就会导致瘦身屡战屡败。专家解惑:

瘦身秘诀在于健脾超脏,改善水在体内的气化,从根本上解决瘦身问题。

A.食疗法-以内养外轻体重

食疗法减重、强身完美兼顾,保持身体良性循环,提升肺部功能。银耳莲子羹最好能出

现在晚餐后的甜品单中,可以补肺固表、益气健脾,润肺化痰。让水在体内进行良性的气化,

体重自然也会有效控制。

B.足浴法-由下至上润脾脏

足底穴位丰富,而涌泉穴可以有效刺激肾经畅通,提高肺脏功能,调节脾肺虚弱的问题,

从根本上清除瘦身障碍。买一个檀木足浴盆,放入薰衣草精油或者天山藏红花足浴盐,对足

底各穴位进行刺激时能让肺脏强壮,并加速身体脂肪代谢。

三.肝郁气滞型体质

肝郁气滞型体质气血在体内郁滞也造成体重上升。肝郁气滞体质的女性不仅受到体重

问题困扰,还经常月经不调、心情焦躁、幽。专家解惑:活血化淤,舒肝理气是必需之选,

肝经疏通,心情放松,体重自然回落。

A.心理疏导法-心灵瘦身体轻盈

这类女性脾气较大,易暴饮暴食,可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内心焦灼状态,避免过度饮食。

最佳自我心理疏导法是深呼吸,紧张时让自己静下来,保持匀速深呼吸,在较短时间内舒缓

情绪,可以辅助肝脏的疏通。

B.推拿法-由表及里加速脂肪分解

推拿法沿肝经的走向进行特定手法按摩,减少脂肪聚集,加速脂肪分解。并且通过对肝

经的推拿,调节阴阳,有效疏通肝经经络,从而提高肝脏机能,并改善肝郁气滞的体质特质,

从而阻断体重上升的根源。

中医常识之针灸惯用体位

针灸养生针灸体位你知道多少?现代中医养生,针灸是最重要的养生方法之•,不但如此,

针灸也能预防治疗各种疾病。针灸有修复组织、增强免疫、活血、镇痛等多重功效;要使针

灸的种种功效得以发挥,针灸时,常用的体位选择很重要。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针刺时常

用的体位。

1、伏卧位: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腌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腌穴。

2、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月俞穴。

3、仰卧位: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腌穴,和上、下肢部分腌穴。

4、侧卧位: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腌穴和上、下肢的部分腌穴。

5、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腌穴。

6、侧伏坐位: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腌穴。

中医养生,上述就是临床上针刺时常用的体位,希望对大家针灸养生、防病有所帮助。

中医面瘫十二针治面瘫有疗效

满某,女,22岁,送货员.9月12日初诊。主诉:左侧面部肌肉板滞麻木不适,说话时自

觉下唇变厚5天。患者曾于7岁时得过面瘫治愈。5天前送货卜乡,夜归着凉,晨起刷牙漱

口发觉口角漏水,遂来我科要求针灸治疗。查:左额纹消失,眼裂变大,露晴流泪,左鼻唇

沟变浅,口角下垂歪向健侧,病侧不能皱眉,蹙额、闭目、露齿、鼓颊。左耳后翳风穴处压

痛明显。

取猪牙皂200克,研成细末,取适量以醋调如糊状,涂于患侧颊车、地仓穴之间,一日

换药2次,10天为一疗程,同时配合“面瘫十二针”治疗。两个疗程后,诸证悉除。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穴取“面瘫卜二针:“二白(阳白、四白),二竹(攒竹、丝

竹空),二风(网池、翳风),地仓、颊车,均用患侧,合谷,足三里,均用双侧,一共十

二针。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薄氏腹针0.22x30毫米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行平补平泻手法,

每日针一次,先针6次,再隔日针一次,针六次,共12次为一疗程。

面瘫即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以U角、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中医又称口眼歪斜。

主要病因是由风寒之邪,侵袭面部的手足阳明、太阳、少阳之经络,以致经气阻滞,经筋失

养、气血不和筋肉纵缓不收而致。

“面瘫十二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针灸科高立山医师近40年的临床总结。笔者

在临床中多遵此法治疗面瘫,再配合眉弓、颔醪穴、口腔内咬齿线点刺放血,患部葱浴,每

获良效。

高立山教授体会,因头面部的经脉循行走向较复杂,手足三阳经及任督二脉,八条经脉都循

行过头面部,故临床所见虽然是面瘫一症,但其病变部分涉及到八条经络,这就要求在临床

治疗中全面兼顾,不可顾此失彼。“面瘫十二针”的辨证选穴,就是根据这一指导思想确定的,

十二穴的四白、地仓、颊车、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翳风、丝竹空属手少阳三焦经,阳白、

风池属足少阳胆经,攒竹属足太阳膀胱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可见十二针把面部经络(除

手太阳小肠经外)几乎全部兼顾,但重点又放在阳明和少阳二条经上,这种主次分明,各经

兼顾的辩证用穴思想,有效地指导了临床治疗,尤其是足三里穴在十二针中有重要的治疗作

用。其一,因足阳明胃经在面部循行较广,受邪时也较多,又“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

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足三里正合此意。其二,针足三里可以鼓舞胃气以祛邪外出。

其三,《慎斋医书》中说“诸病不愈,寻到脾胃而愈者颇多针足三里治顽固面瘫也合其理。

高立山认为面瘫多因风寒袭络,故选用葱白连根带须味煮水,以热气熏患部达辛温散

寒通络祛邪目的,面瘫日久多瘀,点刺患侧眉弓处、额髅穴、口腔内咬齿线部位出血。实为

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治感冒咳嗽中医针灸疗法

入秋天气渐凉,温度降低感冒也趁虚而入。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打针、

输液、吃药效果不明显,而且对身体的伤害也不言而喻,这时不妨试试针灸。

--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空调冷气、初秋早晚间的凉气即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这类咳

嗽多数是轻咳,程度不剧烈,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有的没有痰;

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一般认为抗生素属寒性药物,所以虚

寒体质者不宜长时间使用抗生素。针灸、拔罐、衣位红外线照射综合疗法治疗效果比较好,

不妨一试。

如果由于工作忙等原因没有时间到医院治疗,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坚持治疗一

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还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列缺、尺泽、肺俞是治疗

咳嗽的常用穴位,取穴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在家进行。

取穴方法

列缺:前臂税侧缘,梳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取穴时两手掌心向下,虎口交

叉;左手在上时,左手食指指尖处为右手列缺穴;右手在上时,右手食指指尖处为左手列缺穴。

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槎侧凹陷处。取穴时掌心向上,手臂上抬,手臂内侧中央

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处即为尺泽穴。双侧尺泽穴取穴方法相同。

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低头,颈后突出的椎骨是第七颈椎棘

突,其下第三突起处即为第三胸椎,肺俞穴(双侧)在第三椎骨旁边开一指处。

艾条灸法

点燃艾条靠近穴位3〜5分钟。若皮肤感觉发疼可晃动艾条,增减艾条与皮肤的距离。

若艾条没有用完,在艾条燃烧端滴几滴水熄灭艾条,防止意外情况发生。

在&逡之前推按这些穴位,可以增强疗效。具体方法为:大拇指指尖按压双侧列缺、尺

泽穴,每个穴位15〜30次;用食、中二指端按揉肺俞穴约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

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大便经常稀或较软者,可配合服用参苓白术散;晨起可用淡盐水漱口润咽喉。

小编温馨提示,如果一种方法治疗感冒咳嗽感觉疗效不明显,那么不妨针灸、拔罐、穴

位红外线照射综合治疗,效果会更好,不妨一试。

冬季着凉易落枕中医推荐针灸穴位治疗

冬季天气寒冷时,人体颈部肌肉的组织活性会下降,易致肌肉痉挛,再加上有些人睡觉姿势

不正确等等因素,都会导致落枕。那么冬季落枕怎么办?落枕的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有哪些?

下面中医给大家支支招,针灸治疗冬季落枕效果不错,一起来试试吧。

冬季是落枕的多发季节,寒冷的天气会降低颈部肌肉组织活性,很容易导致肌肉痉挛,

加之睡眠时睡姿不当,枕头不合适等因素,反复落枕就发生了。一觉醒来全身酸痛不说,身

体还像个机器人般不能行动自如。中医专家介绍说:落枕归属于中医“落枕风”、“失枕”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