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_第1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_第2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_第3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_第4页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测量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测量,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

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

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

实践才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

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2、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用不同方式进行测量。

3、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培养

实践才能力。

教学总课时:

七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毫米.教材P2-P3例1,练习•第2题。

教学要求: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

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2、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直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准备:

硬币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到长度

单位。你们还记得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吗?(米、厘米)它们之间的

进率还记得吗?(1米=100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大约有多长?

师:真能干!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测量。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1。

师:今天是新学期的第一天,你们手里都有一本崭新的数学书,喜欢吗?

那你能估计一下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吗?在小组里说说!

学生小组交流,交流完后教师组织全班交流。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这么多不同的长度,到底哪些同学估计对了呢?请

你们自己量一量吧!

学生动手测量,老师注意提醒学生测量的方法,并要求学生尽量测得准

确一点,为毫米的认识做铺垫。

师:把你测量的结果在小组里说说!

师:谁来说给大家听?……刚才哪些同学估计的数比较接近你测量出的

实际数据的,请举手!真不错!

师:刚才老师听到有几位同学说出了〃比15厘米多一点〃、“不到14

厘米,还差2格〃……这样的话,证明这些同学测量得非常仔细,观察得非

常认真。同学们,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就

来认识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一一毫米。

教师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师:瞧:这是放大的1厘米,有的同学刚才就已经发现了,1厘米被分

成了许多小格,那其中的1小格表示多长呢?谁知道?

师:对,其中的一小格就表示“1毫米〃!数数,1厘米的长度里有儿

小格?

师:对,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也就是1厘米=1。毫米(板

书)

自己读读!

师:用手指比比,1毫米大约有多长?谁来说说?

师:出示书上的图:1毫米大约有1分硬币那么厚,你们桌上有硬币,

自己感受一下1毫米的长度。

师:一起比比,1毫米大概有多长?那你能说出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

品一般用"毫米''做单位吗?

教师小结:量比较短的物体长度或者要求测量得非常精确时,可以用

毫米做单位。

2、完成"做一做

黑板出示做一做的3幅图。

师:请同学们准确的读出这三种物品的长度各是多少,然后完成下面

的填空!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订正。

2、活动:用毫米量。

要求:要求学生用毫米为单位量出自己文具盒里物体的长度,并在

组内交流。

形式:小组活动。

四、板书设计:

毫米的认识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认识分米.教材P4例2,练习一第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观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直或演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分米,

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I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准备:

米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弓I入。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谁来说说到现在为

止我们学习了哪儿个长度单位了?(米、厘米、毫米)

师:自己比比,这些长度单位大概有多长呀?

师:它们之间的换算呢?

(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师:今天我们还要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一一分米,那么1分米究竟有

多长呢?呆会你们就知道啦!

板书课题:分米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o

师:同学们,想知道课桌的长吗?同桌两个同学为一组,自己用尺子量

量吧!小组的同学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测量,老师可以适当提醒学生自己的尺子不够长可以采

用的办法)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多请儿组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聪明,虽然手里的尺子不够长却想到了这么多不同的方法

量出了课桌的长,有的同学是按照自己尺子上最长的刻度为标准来分段测量

的;有的同学是按照10厘米为一段来分段测量的;有的……。你们可真会

动脑筋呀!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呀,(齐读课题:分米的认识)

想知道1分米到底有多长吗?(想)告诉你们吧,刚才有的同学以10厘米

为一段来量课桌的长,10厘米的这一段呀就是“1分米”!(黑板出示1分

米长)

师:观察一下,1分米里面有多少个1厘米呢?(10个1厘米)

板书:1分米=10厘米

再想想,1米里面又有多少分米呢?在小组里说说!

谁来说说?(1米=10分米)你是怎样想的?

师:(拿出米尺)这是1米,请你们1分米1分米的数。看1米里到底

有多少分米?

板书:1米=10分米

师:你能用手比比1分米大约有多长吗?同桌互相比比!

师:请你用左手手掌对准0刻度线,右手手掌对准10厘米刻度线,再

抬起双手来,这样两手之间长度大约就是1分米,再试试吧!

2、完成"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订正。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填空,并说说为什么?

5厘米=()毫米30厘米=()分米

8米二()分米90毫米二()厘米

2、练习1第3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按要求完成书上内容。

四、板书设计:

分米的认识

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

第三课时

练习内容:

教材5—6也练习一1、4、5、6、7题。

练习目标:

1、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确立“1毫

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2、通过练习让学生对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更加清晰。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练习。

1、用手势分别表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的长短。

2、互相说说这儿个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二、基础练习。

1、练习一第1题。

要求:先判断、再测量。(注意提醒学生回忆正方形的特征)

2、练习一第4题。

要求:独立完成,老师订正。

3、练习一第5题。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教师适当照顾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三、发展练习。

1、练习一第6题。

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教师评讲时课件演示。

2、练习一第7题。

要求: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完成,教师要给予适当的提示。

3、游戏:排队。

要求:请学生将写有〃米〃、〃分米〃、〃厘米〃、"毫米''的纸块按照

从小到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例3、4P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1千米(公里)的实际长度,了解千米和

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公里)的实际长度,了解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小朋友,你们已经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谁来说一说它们之间有什么

关系(板书: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二、引入课题

大家来估一估长江大桥的正桥部分有多长?(大约500米、800米、1000

米……)对,长江大桥的正桥部分就是大约1千米,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

千米。(板书课题)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3

(1)自己认真看P7的内容,用波浪线勾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

(2)4人小组活动:说一说从书上你都了解了些什么?哪些知识比较重要?

(3)汇报: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千米也是一个长度单位,1千米=1000

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记住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呢?

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想自己走一走体验一下吗?

2、教学例4

(1)让学生走一走体验一下100米的距离有多远,自己走多少步?

(2)想一想,1千米有儿个100米?你大约要走多少步呢?

(3)完成做一做

学生和老师一起估计。(到黄化园、到大礼堂)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9、1、读懂题目要求后,学生独立完成。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P9、2、同上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长度单位有:1千米(公里)1000米10分米10厘米10毫米

1千米=1000米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千米的换算P8、例5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

单的计算,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餐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换算和简单的计算。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分米

1米(

A-

、-2厘米=()量米50厘米=()分米

1=(厘

13分米=()厘米80分米=()米

1千(}

£-

7冰

9^分

^-=()分米1分米-4厘米=()厘米

25厘米+15厘米=()分米23毫米+27毫米=()厘米

二、引入课题

今天我们来比一比,谁最聪明,能用已有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三、新授过程

1、教学例5

(1)这两道题你能自己完成吗?独立完成书上的填空。

(2)同桌的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你能出一道题考考大家?试一试

(4)老师这儿也有儿道题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全部都做对?

4千米=()米9000米=()千米

8千米=()米7000米=()千米

12千米=()米10000米=()千米

2、完成做一做p8

(1)弄懂题意后,学生独立完成。

(2)说一说通过填图,你有什么体会?

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P9、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一下你是怎么想的?

在生活中离不开今天学的知识,走,咱们一起去瞧瞧生活着的数学。

2、P10、4、

(1)仔细观察这幅图,他们在说什么呢?

(2)四人小组活动:讨论回答小精灵提出的问题

3、P10、5

(1)观察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画图

4、动脑筋题P10、6、

(1)读题,讲一讲(讲了一件什么事?还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什么问

题?你们能解决吗?)

(2)四人小组活动:回答书上的问题,说一说你们是怎么想的,你写出

算式吗?

12时-8时=4时4X80=320千米320千米)308千米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千米的换算

I千米=1000米进率:1000

例53千米=米

5000米=千米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P11、例6、例7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认识新的质量单位吨,了解它的实践重量,掌握吨和

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教学重点:

了解它的实践重量,掌握吨和千克之间的关系,能正确的进行单位间

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回忆一下:前面我们认识过哪些能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它们之间

有什么关系呢?(师板书)

2、出示图片•:请说出它们的重量个是多少?

鸡猴小鸭鹿

3千克8千克350克15千克

3、这些小动物的体重太轻了。但森林里的有些动物比这些动物重得多哟,

如果把它们的重量加起来那就更重了,我们必须认识新的重量单位,猜一猜

是什么呢?(板书课题:吨的认识)现在我们去森林里瞧一瞧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6

(1)仔细观察图意(学生自由看书学习)

(2)从图上你知道了一个什么故事?还获得了什么信息?它们遇到了什么

困难?(四人小组说一说)

(3)继续看书,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勾画出来。

(4)汇报:小精灵告诉了我们什么知识?你还知道了什么?

(5)现在你们能解决小动物们遇到的困难吗?(四人小组讨论怎么解决?

拿出一个可行的方案)

(6)汇报:师板书:

方案一400+500+100=1000

方案二400+300+100=800

方案三300+100+500=900

2、生活中的数学

除了在书上看见这个吨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吗?

(1)看书。P12:小精灵又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读一读书上3个小朋友举的例子。

(3)你能举出重量大约是1吨的例子吗?

3、教学例7

(1)学生独立完成

(2)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完成做一做p12

1题:口答

2题:(1)读题,理解题意(载重,超载什么意思?)

(2)自己能解决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3)师:6X300=1800千克2吨=2000千克2000千克〉1800千克

四、巩固练习:

4吨=千克6000千克=吨

6吨=千克5000千克=吨

13吨=千克10000千克=吨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

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吨的认识(练习课)P13-P14.1-4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有关表示物体重量单位的有关知识,能

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学过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答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1克大约有多重?1千克呢?1吨呢?

2、填空

1吨=千克3000千克=吨

1千克=克7000克=千克

二、重点练习

1、P13、1、

(1)理解题意,独立连线,说一说你是这样想的?

(2)师提醒:做这类题,同学们要仔细,判断时不仅要看数字的大小,

还要看单位的大小,记住了吗?

2、计算

1400千克+600千克=()吨

2700+千克+3300千克=()吨

2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500千克=()千克

4、P13、3、

(1)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两辆、2吨、一次运完)

(2)四人小组活动:讨论,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3)汇报:师板书

A:600千克+400千克+1000千克=2吨

800千克+700千克=1500千克(小于2吨)

B:600千克+4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

10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都小于2吨)

C:600千克+400千克+700千克=1700千克

1000千克+800千克=1800千克(都小于2吨)

5、P13、4、汇报昨天的家庭作业

三、发展练习

P14(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1)图:自己看后,讲给同桌的听:你都经济了些什么?

(2)下图: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你知道吗?谁来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

四、独立作业P13、2、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六、板书设计:

吨的认识(练习课)

1、表示物体重量的单位:吨1000千克1000克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2、计算1400千克+600千克=()吨

2700+千克+3300千克=()吨

2800千克-800千克=()吨

1吨-500千克=()千克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会计算万以内的加减法。

2、使学生能结合具体情景进行估算,进一步领会加减法估算的基

本方法,增强估算意识。

3、使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知道如何验算,养成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是本单元的重难点。

教学总课时:十课时

1、加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例1,做一做及练习四『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加奠定基础。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

的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荀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

位加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

一、主题图引入(出示动物主题图)

同学们,我知道大家都喜欢我们的动物伙伴,都是富有爱心的好孩子,但是

你知道吗,由于人类的迅速发展,动物们的生存正在受到威胁,有的还可能

永远的离开我们。我们必须救救这些可怜的动物们!

如果你不相信,请看看下面的这个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类群已知种数中国特有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

哺乳类581110134

鸟类124498182

爬行类3762517

两栖类284307

二、教学例1

师:特有动物的种数,也就是只有我们国家才有,而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

的动物的种类数。

瞧,明明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

谁来把这个数学问题完整的说一说?

生:中国特有的动物种数,鸟类有98种,爬行类有25种,一共有多少种?

师:谁来说说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98+25

98加25你打算怎样算?

(1)可以把98看成100算100+25=125再减去多加的2,125-2=123

(2)用竖式计算(可以请一个学生上台板书其余的同学自己在草稿本上完

成。)

98+25=123(种)

98

+25

123

板书完后,一起检查回忆,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

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谁发现了,今天我们做的加法,和以前做的有什么不同吗?

以前得数的最高位是十位,这道题的最高位是百位。

以前计算时只进一次位,这道题进了两次位。

师:说得真好,像这样,在计算中不止一次进位的加法,我们叫它“连续进

位加"(板书课题)。

不论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

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做一做第1题,在书上写出竖式。

2、完成做一做第2题,在草稿本上列竖式完成。

做完后订正。

四、作业。

1、练习四第1题,连一连。

2、练习四第2题。先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再解答。

3、练习四第3题。先找出已知条件,再解决问题。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问

题。

五、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例1中国特有动物的种数

鸟类98

爬行类25

98+25=123(种)

98

+25

123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例2,做一做及练习四1-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加奠定基础。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

府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能进行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露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镜

昨天我们学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解决了明明提出的‘'中国

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数”的问题。今天聪聪又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新问题。

(板题)

二、探索新知

师:谁来说说聪聪给我们提了什么问?(先同桌互相说说)

生:中国部分动物已知总数爬行类376种,两栖类284种爬行类和两栖类一

共有多少种?

师:说得真棒!我们先来估计一下,两种类型的动物大约有多少种。

生:376大约是400,284大约是300,它们的和大约是700。

376不到400,284也不到300,它们的和肯定不到700。

师:如果我们要准确的算出一共有多少种,又该怎样算呢?

生:376+284=

师: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你们会算吗?自己试一试!!

一生上台板书,其余独立完成。

376+284=660(种)

376

+284

660

板书完后,一起检查回忆,用竖式计算时要注意: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

起;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十位满十向百位进一。

聪聪还提醒我们: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注意提醒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1,而且

前一位上的数相加时,都要加上进上来的1。

2、练习五1题,在练习本上笔算完成。完成后订正。

3、练习五2题,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笔算连续进位加法的时候要注意……

五、板书设计:

连续进位加

例2中国部分动物已知种数

爬行类376

两栖类284

376+284=660(种)

376

+284

660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练习五3-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反叙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

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让学生掌握反叙

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掌握反叙的求一个数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

关系和解题方法。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口算

8+5+1=7+6+1=6+9+1=3+8+1=7+8+1=

2、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多3朵。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少3朵。第二组有儿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多3朵。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少3朵。第二组有儿朵?

后两题是逆向思维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是谁比谁多(少),求的是多

的还是少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五3题。先让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再独立解决。计算时适当提示

可以怎样简便计算。

2、练习五4题。这是一道反叙的比多少的题,先让学生完整的叙述问题,

弄清楚是谁比谁矮,求的是高的还是矮的。再决定用什么方法解决。

计算时提醒中间有0的算法,以及某--数位上相加刚好是十,就写0占位。

3、练习五5题。独立完成再作业本上。

4、练习五6题。先计算然后连线。

5、练习五7题。先观察,找出错误并改正。

(1)数位没对齐。(2)个位满十没有向十位进一。(3)满十向前一位进的

一没有加上去。

二、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问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

注意的?

逆向思维的题目一定要让学生弄清楚是谁比谁多(少),求的是多的还是少

的。

笔算时要注意……

四、板书设计: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多3朵。8+3=11(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二组比第一组少3朵。8-3=5(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多3朵。8-3=5(朵)

第二组有几朵?

第一组有8朵花,第一组比第二组少3朵。8+3=11(朵)

第二组有儿朵?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加法练习五8To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巩固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的能力。

2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3、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重点: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难点:

开放性的思维训练,让学生的思维更开阔,考虑问题更全面。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笔算

85+26=97+43=125+287=256+737=859+389

2、练习五8题。

先由老师举例下面哪两个数相加得1000。456789211544

通过这两组数,让学生发现相加得1000的数的方法。(可以用估算,也可以

用从末位看起的方法……)

二、提高练习

1、练习五9题。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

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使整个路线最短,就要

每段局部路线最短,其中,从家到邮局,从邮局到书店都只有一条路线,而

从书店到超市的两种走法中,回到邮局再去超市的走法更近,从超市回家的

路线中,不经过学校的走法是最短的。在比较两条路线的路程长短时,可以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

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

即可。

本题可让小组充分讨论后派代表上台讲解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2、练习五10题。可由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三、自由练习

回到本小结主题图。让学生在小组中,根据统计表上给出的信息,自己提出

问题解决。小组内可以轮流提问,全体解答。看看哪组提的问题好,提的问

题多。最后各小组汇报自己的问题。

2、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万以内减法例1,做一做及练习六2、3题。

教学目标:

1、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

教学重点: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一般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教学难点: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同学们,在暑假里你们出去旅游了吗?你们去了什么地方?

老师也去了,我去的是美丽的云南。想知道我都去了那些地方吗?

来,看看导游图。(出示图1)

我先来到了云南省的省会昆明,昆明有著名的石林;又去了大理,那儿有白

族的大理三塔;最后到达丽江,看到了巍峨的玉龙雪山。从我的导游图上你

还发现了什么?

生:还发现从昆明到丽江有517千米,昆明到大理有348千米。

一路上,老师还遇到了一群小朋友,他们也和你们一样是些爱动脑筋的好孩

子。(出示图2)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你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同桌的同学商量一下,谁能把他们的问题完整地说出来。

生:昆明到丽江有517公里,从昆明出发到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到丽江

还有多远?

二、探索新知。

说得真好,老师把这个问题用线段图表示了出来,我们一起来把这个问题再

说一遍。找一找题目告诉我们了哪些条件,提出了什么问题。

(看线段图再读题)

生:条件:昆明到丽江有517公里,从昆明出发到大理已经走了348千米。

问题:到丽江还有多远?

师:聪聪想请你们先估计一下“大理到丽江有多远?”

生:517可以看作500,348可以看作350,500-350=150,大理到丽江大约

150千米。

师:孩子们估算的能力真棒,不过我们还得来算一算大理到丽江的准确距离。

自己动手算算口巴!

先由学生独立计算,老师巡视。再由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计算。

个位7—8不够,从十位退一17—8=9。再算十位,儿减4?

(0减4。)该怎么办?(从百位退一,)算几减4?(10减4得6)

百位算?(4减3得1)517-348=169

517-348=169(千米)

517

-348

169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做一做

先找出题目告诉了我们儿个条件?再选择条件提出问题并解答。

可先请小组讨论,再汇报,最后自己选择问题解答。

3、练习六2题。读题独立解答,订正时在分析不同的方法。

410-152-174=86(千克)410-(152+174)=86(千克)

3、练习六3题。这道题思维较复杂,先由老师带领读题(注意有两个问题),

再由小组讨论解决,最后请小组派代表讲解算法。

四、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五、板书设计:

连续退位减

517-348=169(千米)

517

-348

169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P24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多位数减法,能进行连续退位减、被减数中间

有零的减法的计算,初步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讨论得出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问:有那位小朋友知道,昨天我们学的什么?

出示习题:537-348问:这道题会做吗?抽生说说,然后齐练,抽生板演,

全班订正。

教师把537改为507,问:现在还能做吗?

二、新课

1、出示例1507-348

学生试做,集体讲评,注意强调先估算,计算时注意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

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师边讲评边板书

2、出示例3怎样计算500-185

(1)请大家估计一下,差大约是多少?你是怎么估计出的?

(2)估计得对吗?下面我们就来算一算。

①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巡视。注意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

②汇报讨论结果

◊可用竖式计算;

◊185可以分成100和85,500-100=400,400-85=315;

0185+15=200,500-200=300,300+15=315

教师进行表扬、鼓励。

你比较喜欢什么方法?为什么?

鼓励全班发言

(3)教师根据学生情况进行小结。

三、练习

P25第2题

教师先用课件做出副食店运来鸡蛋的动画,然后让学生根据动画编出应用

题。

你能估算出还剩多少千克吗?

独立列式解答,抽生板演,集体讲评。

四、游戏。找朋友。P26第5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增加和减少

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总结

六、板书设计:

例1507-348=159例2500-185=315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P25第3、4题、P26第6题。

教学目标:

巩固多位数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灵活、正确的进行计算,养成

估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熟练地计算多位数减法。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00-3524+1852-1649+10276+240+27521-521

二、填表。P25第4题。电脑出示。学生用竖式计算,并汇报结果。

抽生说说多位数减法的竖式计算的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和本

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三、出示科技游园图,见P25第3题

故事引入。故事中叙述出题中的条件和问题。然后请学生编出应用题。

①你估计以下这时园内有多少游客?

②列式解答,抽生板演

③教师讲评,激趣厉志。

四、动画故事《小明和小红》。见P26第6题

教师做出相应的课件

学生观看后进行讨论。注意让学生畅所欲言,尽情发挥,找出解决的方案。

五、有余力的学生做思考题。

3、加减法的验算

第一课时加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27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掌握用多种方法验算加法计算的正确性

(三种: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培养学生灵活

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

分间关系等。

教学重点: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故事《买衣服》。

出示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的图,通过计算两个物品的总价,计算找零两个

问题引出例1、例2的内容。

二、探索新知,

1、讨论:找的钱对吗?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出示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先让学生估算,再列式解答:

135+48=183(元)

学生列式解答,集体评讲。

3、问: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的结果?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分组讨论。

方法一: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方法二: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方法三: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o

你还能想出别的方法吗?

你认为那种方法最好,为什么?

4、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抽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三、课堂作业

1、练习七第1题的第一排

2、练习七第7题,学生自己写出算试并计算

3、练习七第4题,学生填后抽生说说填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你们今天又学到了什么知识?怎样检验加法的计算结果?

学了这些知识有用吗?

五、板书设计:

加法的验算

例1: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135+48=183(元)

第二课时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

P28例2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继续加深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减法的验算,养成检查和验算的好

习惯。

教学重点:

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对加强加减法互逆关系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璨珞。

再次出示小朋友和妈妈一起购物的图。

师:昨天我们一起讨论了怎样计算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

并用多种方法验算了加法的计算结果,今天,我们再来讨论讨论:妈妈付出

200元,营业员阿姨找回17元对不对?

二、新课

1、学生猜一猜:营业员阿姨找回17元对不对?

说说你的理由?生畅所欲言,师根据生的回答进行小结。

2、提出问题: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怎么列式?200-183

谁能估算?说说估算的方法。

算一算,看估计得对不对?

3、得出的17元对不对呢?我们来检验一下。

你认为可以怎么检验?学生讨论:

方法一:用183-135,看得数是不是48;

方法二:用48+135,看得数是不是183;

方法三:用183-48,看得数是不是135;

同学们真能干,用这么多的方法来检验了这道减法算式。在今后的减法计算

中,我们就应用这些方法来检验了,自己就可以当老师。

3、做一做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359-136408-57

学生独立完成,抽生板演,集体评讲。注意强调书写格式。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七第1题第2排。

2、练习七第2题

3、思考练习P28的方框题

四、板书设计:

减法的验算

例2:应该找回妈妈多少钱?

200-183=17

200

-183

17

第三课时练习

教学内容:

P29-30第3、5、6、8、9题。

教学目标:

通过联系,使学生能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能结合情境进行

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

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第8题的图。问:你能提出那些问题?

先抽一、两个学生提出问题,列出算式

如:一部电话和一台录音机一共多少元?210+208=318(元)

然后分小组提出问题,并解答。

教师进行总结,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才学的,万以内的加减法,

你能说说你学到的方法吗?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计算方法

然后课件出示问题:用500元可以买那些商品?还剩多少钱?学生分组讨论,

写出方案。然后全班交流。

注意引导学生先进行估算,再列式计算,最后验算。

二、完成第3题。学生试做。然后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第5题

三、课件出示第6题的图片(以故事的形式叙述)

学生进行解答,集体评价。

四、有余力的做第9题。教师注意激励学生的热情。

五、向学生介绍加、减号的来历。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

P32的内容及练习八

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提高估算能力。养

成检查和验算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让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法则和验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出示P32图1(不出现文字),问:你知道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吗?学

生猜完后出示问题:他们在讨论:

笔算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朋友,我们也来讨论讨论好吗?

学生分组讨论,然后小组汇报。

由学生汇报中得出多位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加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那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

lo

减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向前一位退1,

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计算前可以先估算一下得数,算完后,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验算。

师注意对说得好的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励学生发言的积极性。

二、出示图2。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数据提出不同的问题

1、上层和中层一共多少本?

2、上、中、下层一共多少本?

3、上层比中层少多少本?

学生提出问题后先估算、再用竖式计算,最后验算。对提问多的、算得好的

进行表扬。

三、练习

1、计算比赛。见P33第1题。

看谁算的又对又快,教师进行鼓励

集体订正

2、出示第2题的图,请学生根据要求列式解答

四、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提出注意的问题。

三、四边形

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

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

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4、通过活动,使学生有空间观念和估计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

联系。

教学重难点: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总课时:九课时

第一课时四边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

书P34主题图和书P35例题以及书P36做一做第1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自主探索认识四边形,并理解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直的

边,有四个角。

2、明白日常生活中四边形的应用十分广泛。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并理解四边形的特点

教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图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我日常生活中见过各种各样的图形,它是非常美,你见过哪些形状的图形(同

桌互相说一说)孩子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请打开书P34页,请仔细观察,有

你所说的图形吗?

二、新课

1、观察学习P34页主题图

①图中有哪些图形(同桌互相说说)然后指名汇报。

②你能把它简单的分类吗?(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接近圆形的(无角的)

一类是接近方形的(有角的))

2、师:孩子们刚才观察得非常仔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接近方形的图形,

从而揭示课题:四边形的认识。

3、学习书P35页例1

①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书P35页例1,把是四边形的图形涂上颜色。

②完成后分组交流你是怎么想的?你认为四边形有什么样的特点?

③指汇报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师板书:四边形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4、完成书P36页做一做,说一说自己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的。

5、同桌合作用纸剪一个四边形出来,并互相说自己剪出的四边形有什么特

点?

三、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四边形?你

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吗?

第二课时四边形的分类

教学内容:

书P36页例2和做一做第2题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四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把四边形分类

2、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和分辨能力,以及合作交流能力。

教学重难点:

四苏形分类的方法,按边怎么分类,按角怎么分类

教学具准备:各种各样的四边形图样若干,钉子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四边形你知道四边形的特点是什么?

2、一年级时我们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也是四边形,他们有什么特点,

你能说说吗?

二、新课

1、动手分一分,拿出用纸剪的下面几个图形,请把下面的图形分类:

2、动口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同桌互相交流)然后指

名汇报

3、学习P36页例2

①说说图中右边那个小女孩是怎样分的?

②你还有不同的分法吗?并说说理由。

③小结四边形分类的方法:

4、完成书P36页做一做第2题

先说一说每个图形有什么不同?(从边和角两方面说)

再在订子板上围一围。

5、说说日常生活中你见过的哪种四边形多,并举例说明。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四、练习。

动手剪出各种各样的四边形,然后分类,说给同桌听你是怎样分

的。

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