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示例模板_第1页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示例模板_第2页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示例模板_第3页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示例模板_第4页
质量体系文件编写示例模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检测企业质量手册氺氺氺氺一SC一A版编制人(体系文件编写小组)控制状态:□受控□不受控发放编号:01公布日期:01月01日实施日期:01月02日0.1手册修订页序号修改条款修改原因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同意人同意日期第0章0.1手册修订页0.2手册目录0.3公布令0.4公正性申明第一章概述1.1单位介绍1.2职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3名词术语及缩略语1.4质量手册第二章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2.1质量方针2.2质量目标2.3质量和服务承诺第三章质量手册管理3.1总则3.2职责3.3质量手册编制、审核、同意3.4质量手册发放、回收3.5质量手册修订和换版3.6质量手册宣贯3.7对偏离质量手册行为处理3.8质量手册持有者责任第四章资质认定要求4.1法人组织4.2人员4.3场所和条件4.4设备设施4.5管理体系4.5.1管理体系4.5.2质量手册4.5.3公正性和保密性4.5.4文件控制4.5.5协议评审4.5.6分包4.5.7服务和供给品采购4.5.8服务用户4.5.9投诉和申诉4.5.10不符合工作控制4.5.11纠正方法4.5.12预防方法4.5.13连续改善4.5.14统计4.5.15内部审核4.5.16管理评审4.5.17检验检测方法4.5.18数据控制4.5.19抽样4.5.20样品管理4.5.21质量控制4.5.22能力验证4.5.23检验检测汇报4.5.24检验检测汇报结果解释4.5.25抽样检验检测结果解释4.5.26检验检测汇报意见和解释4.5.27分包检验检测结果标示4.5.28检验检测结果公布4.5.29检验检测汇报更正4.5.30检验检测汇报保留期限4.5.31风险评定和控制4.5.32年度汇报4.5.33办理变更5附件5.1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5.2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5.3税务登记证复印件0.3公布令相关质量手册换版说明为了确保*******检验检测企业(以下简称“企业”或“本企业”试验室管理体系运行有效性、适宜性;出具汇报公正性、科学性和权威性;使各项活动均处于受控状态,降低和预防管理体系和管理活动缺点;并满足最新公布第163号《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措施》、《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特编制换版质量手册。本质量手册是为规范*******检验检测企业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活动内部文件,所描述管理体系符合《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措施》第163号局长令、《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和《检验检测和校准试验室能力认可准则》要求。是*******检验检测企业全体人员在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体系活动中必需严格遵照基础准则,是确保体系活动有效开展依据,是其管理体系中纲领性文件。为了方便使用和管理,本手册以活页形式装订。特同意公布!****检验检测企业最高管理者:01月01日0.4公正性申明*0.4公正性申明****检验检测企业最高管理者:01月01日第一章概述1.1单位介绍第一章概述1.2联络方法1.2职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1.3名词术语1.3.1资质认定资质是指检验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检验检验检测活动应该含有基础条件和技术能力。资质认定是一项经过技术评价后许可制度。1.3.2检验检测机构检验检验检测机构是检验机构和检验检测机构统称。一'般来讲,向社会只出具含有证实作用数据,不出具符合性判定结果机构,视为检验检测机构;向社会既出具含有证实作用数据,有出具符合性判定结果机构,视为检验机构。1.3.3资质认定评审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相关要求,自行或委托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评审员,对检验检验检测机构是否符合《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措施》要求资质认定条件所进行审查和考评。本企业《质量手册》。1.4质量手册1.4.1编写依据《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措施》、《资质认定公正性和保密性要求》等15份配套程序和技术要求。1.4.2编写要求1.4.3适用范围《质量手册》适适用于本企业从事全部检验检测活动及其质量管理活动,是全体职员必需遵守活动准则。第二章质量方针和目标2质量方针和目标2.1质量方针: 公正正确科学诚信2.2质量目标:2.3服务承诺第三章质量手册管理3质量手册管理3.1总则3.2职责3.3质量手册编制、同意和公布3.4质量手册发放、回收3.5质量手册修订和换版3.6质量手册宣贯实施3.7对偏离质量手册行为处理3.8质量手册持有者责任3.9《质量手册》解释《质量手册》解释权归最高管理者。4资质认定要求4.1组织4.1.7部门职责4.1.7.1办公室职责4.1.7.2技术部职责4.1.7.3检验检测部职责4.1.8人员职责4.1.8.1最髙管理者职责4.1.9技术责任人职责4.1.10质量责任人职责4.1.11办公室主任职责4.1.12技术部主任职责4.1.13检验检测室主任职责4.1.14质量监督员职责编号:****/SC- 4.1组织A/04.1.15内审员职责4.1.16检验检测员职责4.1.17收样员职责4.1.18资料员职责4.1.19仪器设备管理员职责4.1.20审核人员职责4.1.21授权签字人职责支持性文件:《保护用户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确保检验检测公正性和老实性程序》《质量监督工作程序》附图1:组织机构框图附图2质量职责要素分配表4.2人员4.2.1本企业制订了人员培训和管理程序,明确要求了对人员录用、培训、教育和管理要求。同时本企业重视人员培训、知识更新,确保各类人员了解她们所从事工作关键性和相关性,明确要求各类人员在管理体系中目标和职责。4.2.2教育和培训人员独立完成检验检测工作,对所出具检验检测数据负责,不受来自任何一方干扰,为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真实、客观、正确,本企业及其职员应做到:4.2.2.1不得和所开展检验检测活动和出具数据和结果存在利益关系;4.2.2.2不得参与任何有损于检验检测活动判定独立性和诚信度活动;4.2.2.3不得参与任何和检验检测项目或类似竞争性项目相关系产品设计、研制、生产、供给、使用等活动。4.2.3本企业全体职员应忠诚于本企业公正和诚信,实现承诺并落实于自己行动之中。4.2.3.1决议人员、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及检验检测人员不受来自外部、内部不良影响,预防来自商业行为、财务和其它方面商业贿赂而影响检验检测活动,造成检验检测结果不公正。4.2.3.2从事检验检测工作人员,只在本企业就职,如发觉检验检测人员同时在其在其它检验检测机构任职,将做开除处理。4.2.4由技术责任人负责确定人员专业和能力需求,制订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各类人员受过和其负担工作相当教育、培训和考评,并对培训有效性作出评价,以此作为不停改善工作质量一个确保条件。4.2.5由技术责任人负责确定人员专业和能力需求,制订人员培训计划,确保各类人员受过和其负担工作相当教育、培训和考评,并对培训有效性作出评价,以此作为不停改善工作质量一个确保条件。4.2.6人员能力要求4.2.6.1本企业对检验检测结果有影响各级人员所需能力提出具体要求。4.2.6.2依据本企业提出要求、用户要求和相关要求要求,对上述人员教育培训、工作经验、可证实技能进行资格确定,尚不能满足要求人员,则应采取方法以求达成满足相关要求。4.2.6.3设质量监督员对检验检测方法、程序、目标进行监督,对检验检测人员和在培人进行监督。4.2.6.4技术部主任、授权签字人应含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同能力,熟习业务,经考评合格。4.2.6.5检验检测人员应考评合格,持证上岗。4.2.6.6本企业应使用正式人员或协议制人员,不使用己正式办理了退休手续退休人员和被本企业短期试用、聘用、临时借调工作人员和客座教授顾问。4.2.7技能保持和提升4.2.7.1为了保持人员能力,编制本企业人员名册、搜集能力证实资料,确定培训需求及培训要达成目标,并制订长远培训计划和年度计划。4.2.7.2培训计划制订将充足考虑岗位技能、知识更新需要和目前业务开展和未来发展需要。4.2.7.3应评价这些培训活动有效性。4.2.7.4由办公室建立并保留全部人员(包含协议人员)技术档案,档案可包括以下统计:岗位相关授权文件、经历教育和专业资格、接收过培训、具备技能和工作经历和经验,包含授权、能力确定日期。4.2.8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关键支持人员目前工作描述4.2.8.1最高管理者了解国家、行业相关产品质量检验方针、政策,了解《管理措施》和《评审准则》内容;含有很强组织管理能力,能统筹安排本企业人力,物力和财力;含有三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本企业所开展业务工作要求;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要求。4.2.8.2技术责任人了解中国外相关检验检测技术发展趋势,掌握相关检验检测国家、行业和地方标准及相关检验检测技术和方法;含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有较强技术组织管理能力;含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专业知识丰富;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中和技术相关要求、要求。4.2.8.3质量责任人含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能组织制订质量管理方面文件;含有大专以上学历,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含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质量管理相关知识;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要求、要求;能正确处理外部申诉和投诉,能指导质量监督员和内审员业务。4.2.8.4办公室主任含有组织协调和接待工作能力;含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和初级以上技术职称;含有较强组织和起草文件能力;了解本企业业务范围,含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5技术部责任人含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及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验检测技术和熟知《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检验检测统计和检验检测汇报内容;有组织人员培训、考评能力;了解测量不确定度及测量数据处理方面一定能力;了解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和要求。4.2.8.6检验检测室责任人含有中专以上学历,初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本企业业务,含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了解检验检测所用标准、规范等技术文件;含有较强组织管理能力,能帮助技术责任人协调业务技术工作;能够完成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7授权签字人含有大本以上文化程度,中级(含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检验检测标准和检验检测程序,含有一定计量知识;能够参与监督检验检测汇报产生关键过程;能够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科学分析评价;熟悉管理体系知识和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熟悉评审机构对试验室要求;含有相关主管部门颁发管理岗证书,经评审机构考评合格。4.2.8.8内审员含有二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熟悉质量管理和专业技术知识;含有客观公正品德,有较敏锐观察能力和良好沟通能力,能独立开展内审工作;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和资质认定管理措施及《评审准则》内容;能制订内审用表,填写不符合项,跟踪不符合整改能力;含有中专文化程度和初级技术职称。4.2.8.9质量监督员熟悉被监督项目标质量要求,含有较强被监督内容专业知识;含有较强技术和组织管理能力;熟悉所监督检验检测业务和标准规范,含有三年以上相关经验或大学毕业后工作两年;能够完成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10检验检测员经培训考评合格,含有检验检测人员上岗证书;掌握所从事检验检测项目标标准、规范和方法,能独立开展检验检测工作;含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及初级技术职称,并含有相关工作经验;熟悉本企业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11收样员热爱本职员作,熟悉本企业接收多种样品;含有较强交流沟通能力;熟悉检验检测企业业务和标准规范,含有十二个月以上相关工作经验;了解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12资料员热爱本职员作,含有资料管理基础知识;掌握本企业资料内容;熟悉检验检测企业业务和标准规范,含有十二个月以上相关工作经验,并含有分类、标识、管理能力;能够完成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8.13仪器设备管理员热爱本企业,热爱本职员作,含有进行仪器设备分类、标识、管理能力;含有中专以上文化程度,能独立采购仪器设备;含有仪器设备建立档案和动态归档能力;了解本企业业务和标准规范,含有十二个月以上相关工作经验;能够完成管理体系文件中和之相关要求、要求。4.2.9最高管理者主持建立和本企业业务、检验检测活动范围、工作内容相适应管理体系,授权公布质量方针申明。在企业内部搭建平台,发明良好沟通氛围,经过宣贯、会议、面谈等方法和职员保持有效沟通。使管理体系实施运行,并不停寻求改善,方便保持管理体系有效性。4.2.10本企业任命一名技术责任人全方面负责技术工作,技术责任人含有中级职称。4.2.11本企业任命一名质量责任人,质量责任人依据《评审准则》要求和本企业质量方针,组织建立管理体系和管理体系运行。4.2.12关键人员代理为了确保本企业检验检测活动正常进行,预防行政管理、技术管理和质量管理真空,对关键岗位管理人员委托了代理。本企业最高管理者代理人为技术责任人;技术责任人代理人为质量责任人;质量责任人代理人为办公室主任。4.3工作场所和环境4.3工作场所和环境支持性文件4.4设备设施4.4设备设施支持性文件4.5管理体系支持性文件《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4.5.3公正性和保密性支持性文件:《确保检验检测公正性和老实性程序》《保护用户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4.5.4文件控制支持性文件4.5.5协议评审支持性文件《协议评审程序》4.5.6检验检测分包支持性文件《分包管理程序》支持性文件《服务和供给品采购管理程序》4.5.8服务用户支持性文件《服务用户程序》4.5.9申诉和投诉支持性文件4.5.10不符合工作控制支持性文件《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纠正方法程序》4.5.11纠正方法支持性文件《不符合工作处理程序》《纠正方法程序》《内部审核程序》4.5.12预防方法支持性文件《预防方法程序》支持性文件纠正方法程序预防方法程序管理评审程序4.5.14统计支持性文件《统计控制程序》4.5.15内部审核支持性文件《内部审核程序》《纠正方法程序》4.5.16管理评审4.5.16.1管理评审是本企业管理层对管理体系运行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正式评价。由本企业最高管理者主持。4.5.16.2最高管理者根据预定计划和安排,主持管理评审。标准上管理评审周期为12个月,但可依据实际运行情况增加临时评审。管理评审参与人员为本企业管理层、各部门责任人、质量监督员和内审员。4.5.16.3管理评审输入质量方针、目标和管理体系总体目标;政策和程序适用性;管理和监督人员汇报;内外部审核结果;纠正方法和预防方法;上次管理评审结果跟踪;检验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工作量和工作类型改变;用户反馈;申诉和投诉;改善提议;其它相关原因,如质量控制活动、资源配置、职员培训。4.5.16.4管理评审输出应包含以下内容:质量方针、中期和长久目标是否需要修订描述;管理体系有效性及过程;正式方法计划,包含完成确定对管理体系或组织目标运作改善时间安排。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改善;和用户要求相关检测改善;满足《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改善;资源需求确定;关键岗位人员、项目、设备、技术变更确实定。下年度各项体系实施计划(质量监督计划、内部审核计划、管理评审计划、人员培训/学习/考评计划、设备溯源计划、设备维护保养计划、辅助设备功能检验计划、设备期间核查计划、质量控制计划、能力验证和比对计划)输出。4.5.16.5应统计管理评审中发觉和由此采取方法。管理者应确保这些方法在合适和约定时限(通常为下年度首次内审前)内得到实施,并由相关人员对措施实施有效性进行监督。4.5.16.6应依据评审结果,制订下年度管理评审关键目标、目标和活动计戈。4.5.16.7出现以下特殊情况时应提前进行对应范围内管理评审最高管理者或组织结构发生改变;组织技术运作形式和方向发生重大改变;外部机构进行评审,并包含到对管理评审实施有效性异议;最高管理者认为有必需时4.5.16.8评审统计管理(1)应该保留全部管理评审统计。统计能够是评审会议会议纪要,并应明确指出所需采取方法,和方法责任人和完成期限。质量责任人应该负责确保管理评审所确定方法在要求时间内完成并和给予统计。管理评审统计按要求要求和时间保留。4.5.16.11跟踪管理总经理责成办公室依据改善方法和限期整改计划,对各责任部、组整改方法完成情况及整改效果进行跟踪和验证。支持性文件《内部审核程序》《管理评审程序》4.5.17检验检测方法支持性文件4.5.18数据控制支持性文件4.5.19抽样支持性文件《抽样管理程序》4.5.20样品管理支持性文件4.5.21质量控制4.5.22能力验证4.5.22.1本企业建立和保持能力验证程序,主动参与试验室间能力验证和比对,对参与能力验证活动频次、时机、覆盖人员、设施、设备、项目或方法、结果评价和利用等作出要求。4.5.22.2有计划参与相关政府部门、专业技术评价机构组织开展检验检测机构能力验证或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从中验证和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对外显示本企业技术实力,并将相关结果报送资质认定部门,以供资质认定参考和利用。4.5.22.3如发觉某项检验检测结果不理想时,应系统地分析原因,采取适宜纠正方法,并经过试验给予验证有效性。支持性文件《试验室间能力验证和比对程序》4.5.23检验检测汇报(支持性文件《检验检测汇报管理程序》4.5.24检验检测结果解释4.5.24.1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解释时,检验检测汇报中还应包含下列内容:对检验检验检测方法偏离、增添或删节,和特定检验检验检测条件信息,如环境条件;相关时,符号(或不符合)要求、规范申明;依据检验检测标准、规程开展检验检测得出结果,通常可不包含相关测量不确定度信息,除非用户有特殊要求;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特定检验检验检测方法或用户所要求附加信息。4.5.24.2支持性文件《检验检测汇报管理程序》4.5.25.2支持性文件4.5.26检验检测汇报意见和解释4.5.26.3支持性文件《检验检测汇报管理程序》4.5.27分包检验检测结果标示4.5.27.1当检验检测汇报包含了由分包方所出具检验检验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清楚标明(显著地加以区分)。4.5.27.2在检验检测汇报中,相关分包数据和结果必需清楚标明“来自分包方”。4.5.27.3如包含分包本企业将保留有对应书面或电子方法汇报结果。4.5.27.4支持性文件《分包管理程序》《检验检测汇报管理程序》4.5.28检验检测结果公布4.5.28.5支持性文件《保护用户机密信息和全部权程序》《检验检测结果公布程序》4.5.29检验检测汇报更正支持性文件4.5.30检验检测档案保留期限4.5.31风险评定和风险控制支持性文件《风险管理控制程序》4.5.32年度汇报4.5.32.1本企业主动接收政府管理部门和用户监督,定时向资质认定部门上报包含连续符合资质认定条件和要求、遵守从业规范、开展检验检测活动等内容年度汇报。4.5.32.2在质量手册公正性申明中,承诺检验检测工作严格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检验检测,检验检测人员以良好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服务于用户,不从事任何和检验检测业务相关开发经营工作,信守公正、正确、科学、诚信质量方针。4.5.33办理变更确保诚信度程序1目标为确保本企业全体职员不被卷入任何可能降低其在能力、公正性、判定力或运作老实性方面确保诚信度控制程序活动,确保本企业对检测结果判定独立性和老实性。2适用范围适适用于本企业全部开展检测服务活动。3职责3.1最高管理者负责公布公正性申明和诚信检验承诺书,对公正、诚信负担相关法律责任;3.2综合部负责搜集用户、认证认证等其它外部机构、组织、个人对本企业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实施情况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评价;3.3全体职员按公正性申明要求开展体系活动。4程序4.1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识别、实施4.1.1最高管理者应组织管理层人员依据《质量手册》、《预防方法控制程序》或体系改善要求识别本企业需要有哪些层次文件来指导本机构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实施,哪些现有文件需要改善,哪些改善要求需要写入现有文件中。以确保有文件化要求来指导和维护本企业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预防出现体系活动失效。4.1.2各职能部门和职能人员依据识别要求和任务参与编制/修订本企业相关确保公正性和诚实性管理程序、公正性申明、奖惩、廉正等规章制度。4.1.3质量责任人审核这些程序、申明、规章制度内容符合性和可操作性。4.1.4最高管理者同意公布本机构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程序、申明、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工作人员免受可能影响工作质量不正当压力及影响。4.1.5综合部帮助最高管理者将这些程序、申明、规章制度在本机构内部进行培训和宣传,并将这些文件依据文件控制要求发放到对应人员或场所。使全部些人员了解、了解并实施这些文件要求。4.1.6在新进人员上岗前,必需进行确保其行为公正性培训,提醒其注意不正当行为影响和危害。4.1.7企业确保对全部用户检测服务全部满足一样水平。检测人员经考评合格后,持证上岗、操作。检测工作必需严格根据企业管理体系文件所要求程序、规程、方法进行,确保检测结果正确可信。4.2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实施有效性核查4.2.1综合部应动态从外部沟通、交流活动中搜集外部各方(检测委托方、支持服务和供应商、认证认证审核机构)对本企业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评价。4.2.2当综合部或其部门人员本身存在违反本企业公正性和老实性要求时,应由质量责任人或最高管理者授权人员实施本章4.1.1要求活动。最高管理者如授权非质量责任人负责实施本章4.2.1要求活动,应有充足、合理、符合管理体系要求理由和书面授权文件。4.2.3内审员负责在内部审核活动中,审核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程序、申明、规章制度执行情况。4.2.4当经过服务用户、投诉、满意度调查、监督、内审等步骤发觉存在影响本企业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时,应立即暂停被影响工作,暂停活动实施人相关权力,汇报质量责任人,经调查属实后,可停止相关人员工作,并采取纠正方法,必需时通知用户。4.2.5最高管理者应在一系列内部沟通活动中,对出现影响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进行通报、开启调查、委派调查人员(符合本章4.1.2要求)、通报处理进展、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在按相关程序进行纠正和原因分析后,由活动授权调查人给出处理意见报最高管理者,由最高管理者负责作出最终处理要求。4.2.6当包含到外部机构或组织或个人时,综合部应立即将调查进展、处理意见、处理结果反馈到对口外部机构或组织或个人,并取得其对处理结果反馈意见。4.3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活动实施活动结果应用4.3.1质量责任人负责在年度管理评会议中对本企业确保公正性和老实性程序、申明、规章制度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汇报,并输入到管理评审汇报中。4.3.2综合部负责管理评审全部材料搜集、整理、归档、保管工作,并按本章4.2.1要求开展宣贯工作。4.3.3企业应确保其人员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不正当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压力和影响,并严禁商业贿赂。若违反本条要求,一经发觉,立即开除。5引用文件不符合工作控制程序预防方法程序服务用户程序1目标主动搜集用户反馈信息,为采取纠正方法、预防方法和改善方法提供依据,以最大程度满足用户要求。2范围适适用于和全部用户在检测开展前、开展过程中和结束后沟通和服务。3职责3.1质量责任人负责组织制订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3.2技术责任人负责对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过程提供必需技术支持和步骤识别;3.3最高管理者负责对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实施同意及资源保障;3.4综合部负责将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在本企业内部进行宣贯、培训、学习;3.5综合部负责搜集用户、认证等其它外部机构、组织、个人对本企业服务用户活动实施情况不管是正面还是负面评价;3.6综合部负责将本企业需要公告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制作成宣传物品(载体不限),在本企业各对外服务窗口或平台进行公告;3.7各部门负责推行本企业制订用户服务政策、制度、步骤中所负担服务步骤和责任及义务。4程序4.1检测开展前用户服务4.1.1当用户以电话形式问询检测业务时,不管哪个部门或哪个人员接到电话后,全部应认真对待,态度和蔼,当不熟悉用户所问询内容时,应主动帮助用户联络其它专业人员;4.1.2当临时不能回复用户所提问题时,应统计联络方法和所问询问题内容,并转交给综合部,由综合部识别包含专业后由该专业人员联络用户给出解答;4.1.3当外来人员进入本企业,第一接触人员应主动问询其来意,并引导其到相关部门,并依据本章4.1.1条款要求进行解答或帮助处理。当无法现场解答时应依据本章4.1.2条款要求实施;4.1.4当包含到投诉情况时,应由综合部负责依据《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进行受理和处理;4.1.5当用户要求现场办理委托检测时,应依据《协议评审控制程序》由综合部进行业务受理;4.1.6综合部应依据《样品管理程序》做好用户所提交有效样品保护工作。4.2检测开展过程中用户服务****检验检测企业4.2.1检测开展过程中,检测部应立即将任何相关委托活动变更情况通知综合部;4.2.2综合部应将搜集到变更立即通知用户,并依据《协议评审控制程序》实施相关变更;4.2.3综合部应立即将用户变更要求通知检测负担部门,并将检测活动负担部门反馈情况通知用户,同时依据《协议评审控制程序》实施相关变更;4.2.4当用户提出参观为其委托开展检测活动时,综合部应做好外来人员接待,做好外来人员进入试验场所前注意事项通知、权利和义务通知,并做好过程陪同和监管;4.2.5检测部应依据《服务用户程序》做好参观场所安全防护和保密防护工作;4.2.6检测部应负责做好领取准备开展检测样品保护工作和全部检测数据传输安全性保护工作;4.2.7综合部应负责退回样品安全存放工作,直至其被用户领回或根据和用户约定被本公司处理。4.3检测开展后用户服务4.3.1检测部负责依据《结果公布控制程序》编写检测汇报;4.3.2综合部负责依据约定方法通知用户领取汇报时间或己经寄发汇报时间;4.3.3该专业技术责任人负责对用户取得汇报后对汇报疑问解释工作;4.3.4综合部负责在用户领取汇报步骤动态使用《用户满意度调查表》搜集用户满意度;4.3.5综合部负责经过电话调查、发放问卷调查、现场填写调查表形式搜集用户意见提议,征求对本企业在服务和技术方面多种提议和意见,汇总整理后形成书面材料,为管理评审及改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依据;4.3.6综合部应对大宗业务用户建立用户档案,对于关键用户应由专员主动联络,跟踪服务,立即提供相关业务最新信息;4.3.7检测部应在技术方面为用户提供后续技术咨询服务。5引用文件协议评审控制程序服务用户程序处理投诉和申诉程序6相关统计用户满意度调查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程序目标为了对本试验室检测结果分散性进行合理评定,以确定其不确定度,制订本程序。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适用于对本试验室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定。3职责技术责任人组织人员对不确定度评定进行培训,并要求检测人员会正确应用不确定度评定。4定义和分类4.1定义测量不确定度:表征合理地给予被测量之值分散性,和测量结果相联络参数。标准不确定度:以标准差表示测量不确定度。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当测量结果是由若干个其它量值求得时,按其它各量方差和协方差算得标准不确定度。类标准不确定度扩展不确定度:确定测量结果区间量,合理给予被测量之值分布大部分可望含于此区间。4.2类标准不确定度5工作程序5.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严密程度取决于一些原因,诸如:——检测方法要求——用户要求一一据以做出满足某规范决定窄限相关人员应按以下方法评定检测结果不确定度。5.2适用时,根据1059.1-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表示》要求,评定所进行测量标准不确定度。评定方法包含:统计分析(类评定)和非统计分析(5.3针对相关检测项目,根据该项目标检测作业指导书,选定相关资源,确定计算公式,建立数学模型:=(1,2,),进行不确定度评定。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用统计方法评定出不确定度称为类不确定度。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以下四种方法中某一个进行计算:单次测量结果平均值试验标准差()合并样本标准差极差()最小二乘法类标准不确定度评定类标准不确定度是依据过去试验、经验或相对可靠信息来求得。通常按以下步骤估算:检定或校准证书传输不确定度最大许可误差产生不确定度测量设备分辨力造成不确定度数字修约造成不确定度反复性限或复现性限产生不确定度依据校准证书中“等”或“级”信息,查找其扩展不确定度。5.3.3依据不一样情况计算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5.4不确定度汇报内容不确定度结果表示为类不确定度和类不确定度组成合成不确定度不确定度乘以值得到扩展不确定度,汇报通常包含以下内容:被测试值最好估量值测试结果扩展不确定度(、)及其单位,包含因子,对应给出值,对应明确值及自由度。通常测量不确定度取2位有效数字。当采取同一测量单位来表述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时,它们末位应该对齐。5.5若检测所采取获广泛公认方法要求了测量不确定度关键起源极限值,并要求了计算结果表示形式,则按此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和出具检测结果,亦符合测量不确定度要求。5.6必需时相关检测人员应在对应检测统计上统计测量不确定度评定过程或结果风险管理控制程序1•目标为了规范风险管理程序,特制订风险管理控制程序。确保本企业在检测服务全过程中,所有可能出现风险受到识别、评定。从而制订、实施适应应对方法,并监控风险控制有效性以深入降低风险损害发生概率,达成法规对风险控制要求。适用范围适适用于本企业检测服务风险管理建立和连续改善。组织和职责3.1企业高管层负责依据本企业行业特点成立风险管理委员会,建立检测服务安全管理体系文件。3.2管理委员会组织风险识别和评价,各相关部门参与,实施风险管理各项方案,监控实施有效性。3.3综合部负责搜集检测用户反馈风险信息,并立即通知技术部门。程序4.1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是企业风险管理责任机构;建立以总经理牵头风险管理委员会,因为风险管理贯穿检测服务全过程,所以,风险管理委员会应该包含检测技术人员、质量监控人员、用户服务人员,必需时可邀请用户相关风险管理委员会组员应该熟悉法规对风险控制程序,以确保风险管理能够有序规范地实施;风险管理委员会各个组员各施其职,预见风险、评定风险、制订方法、实施验证从而得出切实可行控制方法;对于出现超出既定风险管理范围新情况或新风险预见,风险管理委员会应该立即制定紧急处理方法。这些应急方法包含进行不良事件公布、通知用户、汇报召回、分析原因、可能情况下模拟风险进行分析、制订处理方法等等。4.2依据检测服务行业特点设计风险管理过程,风险管理步骤:4.3风险识别风险识别过程首先是一个风险信息搜集过程,在此基础上进行分类、分级、归纳;风险识别必需基于事实、理论。这方面既包含到法规己经明确要求风险控制范围,也包含到服务本身实际特点。所以,提出损害应该进行分类,并列举出产生这些损害原因有哪些,这些损害严重程度和可能发生概率。这些数据决不是凭空想象,而是参考相关文件资料、安全事故、同行业相关检测事故等信息得出含有依据结论。各个专业室进行风险识别必需形成统计,引用文件资料应该能够得到证实;对于风险识别,必需十分清楚本专业领域检测服务工作环境、操作过程、人员素质、使用环境、使用对象素质等等多方面原因;风险管理委员会依据各个部门风险识别结果进行分类、审定,制订出风险管理需要处理风险类型;制订能够接收风险控制水平;依据总风险识别结果:〈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价一览表〉,列出逐条制订适应处理方法,并对采取了这些方法后,风险损害程度或损害发生概率是否己经降低到能够接收水平;对识别为重大风险原因,应列出〈重大风险原因分析及控制计划清单〉;依据上述制订处理方法,在对应作业文件中作为风险控制关键点进行控制。必需时,在确保安全情况下能够模拟风险出现实际情况和处理方法实际效果,依据验证结果重新对风险识别进行完善补充;形成安全管理体系文件。4.4风险控制风险控制关键分检测过程中(协议评审、业务委托、样品接收、样品处理、检测、数据统计、汇报编、审、批)和汇报使用过程中风险控制;风险控制过程是对风险识别验证,对于确定风险识别是否充足,控制措施是否适宜含有至关关键作用;在检测步骤中,全部操作必需根据己经嵌入了风险管理作业文件实施,在此步骤,风险管理委员会应对风险控制有效性给予分析;在结果汇报使用步骤中,风险控制关键是经过汇报申明、用户通知等方法向用户进行传达。业务人员或用户联络人员必需将用户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风险实际控制情况给予验证,形成用户沟通统计;在风险控制步骤中,可能会出现没有预见到风险或不合适风险等级评估,在这种情况下,有必需重新对风险识别进行调整。并对风险控制方法调整后适宜性进行评定,以修订对应风险控制文件。必需时,修正后风险控制措施应形成新安全管理体系文件,报经相关主管机关立案。4.5风险控制反复性风险控制是一个没有尽头工作,永远处于一个发觉、补充、完善状态;风险控制有效性取决于企业对风险控制重视程度、采取数据分析方法、科学技术进步。所以,要求相关实施风险管理人员重视相关专业技能提升,了解法规对风险控制最新要求,才能尽可能将风险管理工作做到完善。安全管理体系文件5.1风险管理过程结果应记入《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该汇报应对每个危害提供风险识别、风险评定、风险控制方法实施和验证全部文件和统计提供可追溯性。5.2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包含风险分级、安全计划、安全检验、设施设备要求和管理、危险材料运输、废物处理、应急方法、消防安全、事故汇报管理相关要求,综合部应针对每一个要求,逐一确保落实。相关文件安全管理体系文件危害辩识和风险评价一览表重大风险原因分析及控制计划清单内部审核计划审核目标:检验、评价管理体系有效性和符合性审核依据:《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审核范围:管理层、办公室、技术部、检测室及管理体系运行全部活动和过程。时间审核条款审核内容受审核部门审核员审核组长4.1法人组织4.2人员4.3场所和条件4.4设备设施4.5〜4.5.1管理体系4.5.2质量手册4.5.3公正性和保密性.014.5.4文件控制领导层4.5.5协议评审办公室4.5.6分包技术部4.5.7服务和供给品米购4.5.8服务用户4.5.9申诉和投诉4.5.10不符合工作控制4.5.11纠正方法、4.5.12预防方法4.5.13连续改善4.5.14统计(质量统计)4.5.15内部审核4.5.16管理评审4.2人员4.4设备设施4.5.14统计(技术统计)4.5.17检测方法4.5.18数据控制4.5.19抽样检测部.014.5.20样品管理4.5.21质量控制4.5.22能力验证4.5.23〜4.5.30检测汇报4.5.31风险评定和控制4.5.32年度汇报4.5.33办理变更编制:日期:同意:日期: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内审工作日程安排日期时间工作内容参与人员01月20日首次会议质量责任人主持评审组组成及其分工;应注意问题和要求;编制内审检验表;分组实施现场审核;内审组汇总意见整个内审情况介绍;开出不符合项汇报单;被审核试验室确定,确定末次会议汇报审核情况;发出不符合项汇报单;提出纠正方法提议;确定整改完成后跟踪验证。日期:编制人:同意人:内审检验表条款号检验内容检验统计检验结论4.2人员查:检测人员能否根据要求程序和方法完成检检测工作,真实、客观、正确数据和结果;是否知悉应对其在检测活动中所知悉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从事检测人员,是否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测机构从业;监督员是否符合条件要求、人员监督计划和监督活动实施和评价统计是否真实、完整;从事抽样、检测、签发检验汇报、提出意见和解释和操作设备人员是否持证上岗;上岗资格是否得到确定。4.4设备设施查:是否制订并实施检测设备管理程序,是否配置了进行检测全部设备;是否制订检测设备检定/校准计划;关键设备是否均由授权人员操作;于检测设备及其软件是否全部有唯一性标识。是否建立了设备及其软件档案,档案内容是否内部审核汇报审核目标:评价管理体系有效性和符合性审核依据:《评审准则》、管理体系文件审核范围:机构管理层、职能科室、试验室及管理体系运行全过程。内部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