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路径_第1页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路径_第2页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路径_第3页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路径_第4页
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与优化路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引言在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指引下,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本研究通过2016—2023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6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是基于2015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情况、办学数据进行撰写的,以此类推。因此,2016—2023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涵盖的是2015—2022年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数据),分析梳理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教师规模、办学资源、办学经费等办学数据,总结2015年以来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并为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针对性建议。二、发展状况(一)成效1.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自2015年以来,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逐步扩大,高职院校数量、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持续增长。如图1和图2所示,2015年,江西省共有高职院校55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43所,民办高职院校12所,全日制在校生有290072人;2022年,全省高职院校共计64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47所,民办高职院校17所,全日制在校生有657226人(相比2015年增长126.57%)。2022年,江西省全省万人以上规模的高职院校有28所,5000—10000人规模的有23所,3000—5000人规模的有4所。目前,江西省高职院校规模最大的是九江职业技术学院,折合在校生数21811人。从数量上看,江西省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大省。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面向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新型农民、农民工、返乡青年,中小企业、各服务业人员,村(社区)两委干部及后备干部和乡村医生等群体。这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助力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因此,自2019年起,江西省在校生规模迅速扩大。2022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比2019年增加近30万人。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为江西省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技能人才支撑。2.办学条件持续改善2015年以来,江西省高职院校为满足扩大生源需求,高度重视教育经费投入、基础设施完善及信息化建设发展,办学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如表1所示,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占地面积为2389.7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551.9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源量为2617万册,固定资产总值141.07亿元。2022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占地总面积为3885.5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032.3万平方米,纸质图书资源量为3964万册,固定资产总值为304.82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为53.34亿元。2022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面积、纸质图书资源量、固定资产总值较2015年分别增长62.59%、87.04%、51.47%、116.08%。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为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3.师资数量及学历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是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实践创新人才的关键。[1]随着办学规模的持续扩大,江西省高职院校教师数量也在持续增长。如图3和图4所示,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共计21013人,专任教师总数为14163人;2022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教职工增至35312人,专任教师总数增至31212人,教职工总数及专任教师总数相比2015年均增加了1万余人。在教师总数增加的同时,教师的学历水平及能力也在不断提升。2015年以来,硕士及以上教师在教师总人数中的占比持续提升。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中硕士及以上教师在教师总人数中的占比为40.61%,2022年升至51.55%,提高了约一成。4.经费投入持续加大随着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也在持续增长。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结构主要包括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拨款、学费收入及社会培训、技术成果转化、社会捐赠等其他收入。自2015年以来,江西省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总收入持续增长,财政补助、学费收入、其他收入等均呈逐年上升态势。如图5所示,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总收入仅42.68亿元;2021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办学经费总收入增至93.67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一倍多。(二)问题1.经费来源出现结构性失调近年来,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总量虽然持续增长,但经费来源结构仍然存在失调问题。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教育经费投入共42.68亿元,其中,财政经常补助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占56.35%,学费收入占37.09%,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社会捐赠、校企合作等其他收入占6.56%。2019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经费总收入为74.55亿元,其中财政经常补助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占66.33%,学费收入占28.38%,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社会捐赠、校企合作等其他收入占5.29%。2021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经费总收入为93.67亿元,其中财政经常补助收入和中央、地方财政专项投入占62.70%,学费收入占32.77%,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社会捐赠、校企合作等其他收入仅占4.53%。由此可见,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过度依赖国家、地方财政补助及学杂费收入,而且财政补助收入比例出现不降反升现象,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社会捐赠、校企合作等其他收入占比降低,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来源的单一性特征。随着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到来及高等职业教育的大规模扩招,政府在高等职业教育投入上的压力会越来越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测算,职业教育办学成本是普通教育的3倍左右,投入不足已经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瓶颈之一,只靠财政投入满足不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2]此外,随着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快速增长,生均办学经费却呈现下降态势。2019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办学经费为19200元,2020年生均办学经费为18067元,2021年生均办学经费为17255元,呈逐年下降趋势。2.专业结构与产业发展不协调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主要依靠政府办学,在进行专业布局和人才培养的调整上缺少市场需求信息的及时有效指导,导致其在专业设置上存在着专业结构趋同和缺乏特色、通用性专业占比过大、专业结构与区域产业结构不协调等诸多问题。[3]2021年,江西省共开设专科层次专业点1976个、本科层次专业点30个,覆盖19个专业大类422个专业,校均专业数34.67个,专业点平均在校生272人。如表2所示,江西省高职院校在校生规模排前五位的专业类分别为财经商贸、教育与体育、电子与信息、医药卫生、装备制造。其中,第三产业专业布点数和在校生规模最大,专业布点数为1345个,在校生占总学生数的76.93%;第一产业专业布点数为52个,在校生占总学生数的2.59%;第二产业专业布点数为579个,在校生占总学生数的20.48%。可见,江西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与江西省产业发展需求存在不匹配情况。一方面,《江西省“2+6+N”产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全省要通过五年左右的努力,推动有色金属、电子2个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元,装备制造、石化、建材、纺织、食品、汽车6个产业过5000亿元,航空、中医药、移动物联网、半导体照明、虚拟现实、节能环保等N个产业突破千亿元,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主要聚集在第二产业。[4]但目前,江西省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主要培养第三产业人才,出现第三产业人才过剩、第二产业技能人才支撑不足情况,不利于江西省产业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现有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中存在专业重复设置、同质化及特色不强等问题。有超过15所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大数据与会计、旅游管理、商务英语等低门槛、热门专业,财经商贸大类、教育与体育大类学生规模占比最大,而江西省市场人才需求却非常有限。3.生均办学条件有待提高如表3所示,从生均教学行政用房、生均图书、生均占地面积、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四个指标分析江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办学条件可以发现,2015—2016年,江西省高职院校生均办学条件呈现上升态势,而2017年开始生均办学条件却开始呈现逐年下降态势。2015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8.86平方米,生均图书为89.47册,生均占地面积为81.67平方米,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为25.96台。2022年生均办学条件相对2015年出现大幅度下降,生均教学行政用房为15.60平方米,生均图书为81.81册,生均占地面积为61.01平方米,百名学生教学用计算机为17.93台。生均办学条件的下降不仅是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及高等职业教育大规模扩招的突出问题之一。4.多元化办学没有深度开展坚持多元化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虽然初步形成了多元化办学格局,但仍存在多元主体参与办学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一是从办学主体看,江西省高职院校以政府部门办学为主。2022年,全省高职院校共计64所,其中公办高职院校47所,公办高职院校超过江西省高职院校总量的70%,企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的驱动力不足。二是从办学经费看,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在60%左右,且呈现上升态势,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社会捐赠、校企合作等其他收入占比呈现下降态势。5.“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相对滞后“双师型”教师是我国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内涵式发展、加强高等职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等近些年我国颁布的系列政策文件都明确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并且提出到2022年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超过一半。如图6所示,自2015年以来,江西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数量虽然有所增长,但“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却呈现下降趋势。2015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50.52%;2019年以后,“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跌落50%;2022年,江西省高职院校“双师型”专任教师占比仅为45.20%。三、优化路径(一)适度放缓规模扩张的进程,实现质与量的平衡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事物数量的剧增或多或少会对质量造成某种威胁。[5]近年来,江西省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增长,为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高等职业教育办学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学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有限等质量问题。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进入提质增效阶段,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也要从规模快速增长转向质量提升阶段,在保持现有学生规模或适度增长的同时,注重办学质量的提升。(二)拓宽经费渠道,提升高职院校造血功能随着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江西省高职院校不能再长期依靠政府财政拨款,而应积极拓宽经费来源渠道,在增加办学经费总量的同时,加强与企业行业的深度合作,鼓励社会团队、校友、企业等社会力量投入高职教育,面向有需求的组织、社会人士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高社会捐赠、社会培训、技术产权交易、校企合作等其他渠道的经费收入比例。(三)加强学科专业建设,调整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和结构高等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产业经济,具有天然的市场属性,其专业设置必须直接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随着全球化的产业转型升级,江西省高职院校也要结合时代发展及江西省“2+6+N”产业行动计划,积极调整优化本校的专业结构。一是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宏观指导,加强对热门专业的监管,适当裁撤办学条件不足、重复设置的专业,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高职院校开设紧缺型专业、特色专业及服务江西社会经济发展的专业。二是高职院校要发挥院校特色,加强优势、特色专业建设,面向国家重大战略发展、江西省“2+6+N”重点产业开设专业。三是有关部门要通过委托课题形式,邀请教育评估监测院或教育智库开展专题研究,发布季度或年度产业人才与专业设置匹配分析报告,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调整优化提供智力支撑。(四)出台激励措施,推动企业行业积极参与高等职业教育办学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步伐,必须统筹发挥好政府和市场的作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支持和投身于职业教育事业,尤其要鼓励和依靠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以增强职业教育办学活力。[6]有关部门应出台相关激励措施,推动企业行业主动、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办学。一是要健全职业教育多元投入机制,由政府部门统筹主导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合力。二是要依法提高高职院校办学自主权。办学自主权是高职院校办学活力的主要源泉,江西省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相关规定指导下,赋予高职院校更多自主权,如自主招聘各类人才,自主设置专业、选编教材、设置学习制度、调整修业年限等,推动高职院校适应市场需求,增强高职院校办学的内生动力。三是根据企业行业参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效果,给予高职院校阶梯式的税收优惠或经济奖励。四是对企业参与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共建实训基地等开设便利通道或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五)多措并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是我国职业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力量,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高职院校通力合作。一是政策层面,完善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政策体系是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前提和保障。[7]《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文件中指出,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区域内“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规范指导和监督管理。[8]因此,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从政策层面完善“双师型”教师评价认定标准、职称评审政策,制定激励政策,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动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