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_第1页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_第2页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_第3页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_第4页
建筑物理(光学)实验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建筑082姓名:袁剑辉学号:01108231指导教师:建筑物理实验室2011年4月实验一采光实测实验日期:2011.3.30小组成员:袁剑辉陈明威霍韦光张佳茜薛月学生成绩:实验题目:采光实测实验目的:1.掌握照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2.测定室内工作面照度分布。3.检验实际采光效果是否达到预期设计目标。4.了解不同光环境实况,分析比较设计经验。5.确定是否需要对采光进行改造或补充。实验内容:(一)采光系数测定(二)检验室内亮度分布状况(三)测量表面光反射比(四)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实验步骤:(一)采光系数测定测试仪器:照度计两台1.场所和布点:选一侧窗采光房间,在窗、窗间墙中间,垂直于窗面布置两条测量线,离地高度与工作面同,间隔1~2m布置一测点。2.天气条件:最好选择阴天,如全阴天。时间最好在9:00~16:00之间,因这一时段室外照度变化不大。3.室外照度:应选择周围无遮挡的空地或在建筑物屋顶上进行测量。光接收器与周围建筑物或其他遮挡物的距离应大于遮挡物高度(自光接收器所处水平位置算起)的6倍以上。读数时应与室内照度读数时间一致。3.室内照度:光接收器放在与实际工作面等高,或距地面0.8m高的水平面处测量照度。测量时应熄灭人工照明灯。测量者应避开光的入射方向,以防止对光接收器的遮挡。为了提高测量精度,每一测点可反复进行2~3次读数,然后取读数的均值。4.准确填写采光实测记录表(见附表)5.整理数据,绘出典型剖面的采光系数曲线图,并进行分析。测点分布图实验测试表格及说明测点123实测值24.618.2526.28测点456实测值35.137.438.5测点789实测值59.958.864.5测点101112实测值30.645.968.4测点131415实测值25.639.779.92)、照明条件照明条件下室内工作面亮度分布表列行12345112.2723.715.9214.915.19213.0014.4412.9720.725.5311.8211.7310.6811.322.8426.928.121.424.326.8521.211.9927.110.6310.06619.7328.524.713.0512.92717.8812.4612.8610.618.55照明条件下室内墙面亮度分布表测点1236.744.699.8745617.1317.5318.437896.725.694.74(三)测量表面光反射比测试仪器:照度计一台1.选择不受直接光影响的被测面,将照度计的光接收器紧贴被测表面,测得入射照度Ei。2.再将光敏面对准测点,逐渐平移开,照度计读数将随之而变,待读数稳定后,即为反射光照度E。由下式求出光反射比:=E/Ei3.也可用照度计和亮度计分别测出被测表面的照度E(lx)和亮度L(cd/㎡),通过下式求出均匀扩散反射表面的光反射比值:=L/E注意:每个被测面一般应选取3至5个测点,然后求出算术平均值作为该被测面的光反射比。测量过程中,应使被测表面照射状况保持不变,否则会影响测量精度。(四)测量窗玻璃的光透射比测试仪器:照度计一台.在天空扩散光条件下,将照度计的光接收器分别贴在窗玻璃的内外两侧,且两侧的测点应处在同一轴线上。分别读出内、外两侧的照度Ei和Eo,按下式求出透射比:=Ei/Eo测点项目123平均值墙面光反射比测定光敏面朝外213217220217.6光敏面朝向墙面131132131131.3墙面反射比0.610.610.600.61地面光反射比测定光敏面朝上324326327325.7光敏面朝下158159158158.3地面光反射比0.490.490.480.49黑板光反射比测定光敏面朝外108110105107.7光敏面朝向黑板33353634.7黑板光反射比0.310.320.340.32窗玻璃光透射比测定光敏面在窗外朝外474474474474光敏面在窗内朝外260255257257.3窗玻璃光投射比0.550.540.540.54实验二照明实测实验题目:照明实测实验目的:1.检验实际照明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的设计要求。2.了解不同光环境的实质,分析、比较设计经验。3.确定是否需要对照明进行改装和维修。实验内容在测试房间内,应在每个工作地点测量照度,然后加以平均。对于没有确定工作地点的空房间或非工作房间,如单用一般照明,通常选0.8m高的水平面测量照度。将测量区域划分成大小相等的方格,测量每格中心的照度Ei,平均照度可用算术平均值来求。小房间每个方格的边长取1m,;大房间可取2~4m;走廊、楼梯等狭长的交通地段沿长度方向中心线布置测点,间距1~2m,测量面为地平面或地面以上150mm处。测点越多,得到的平均照度值越精确,但耗费的精力也越多。如要求测量误差在±10%以内,则可用室形指数Kr来确定测点最少个数,见下表:测点数与室形指数的关系室形指数Kr最低测点数<141—292—316≥325其中:Kr=L×W/hr(L+W)Kr:室形指数L、W:房间的长、宽Hr:灯具至测量平面的高度实验步骤1.测量宜在晚间进行。测量前,应打开全部灯具,待其稳定后(稳定时间:白炽灯5分钟;荧光灯15分钟;HID灯30分钟)才能开始测量。测量时测试人员不应遮挡光接收器。2.作现场调查记录,内容包括:(1)灯具的类型、功率和数量和使用龄期。(2)绘制房间的平、剖面图,注明灯具的位置和挂高,以及灯具的损坏与污染情况(3)室内主要表面的颜色和状况。(4)测量仪器的型号和编号。(5)测定日期、起止时间、测定人、记录人。3.按上述原则确定测点位置及数量。并在标有灯具与测点位置的平面图上,标注各点的照度实测值。4.进行亮度测量,方法同采光实测中检验室内亮度分布。观测者位置:室内采用照明时,亮度计放在房间长度方向的中轴线上,离墙0.5m,离地高1.2m(坐姿)或1.5m(站姿)处,亮度计朝向另一端墙。5.整理测量数据,完成实验报告。现场调查记录1.灯具情况 在本实验测量中,测量地点为教学楼1406教室,使用灯具为雷士照明(nVc)YZ36RR26-T8型灯管,为日光灯管,36W,2007年出厂,外部为金属防眩光格栅,共有30组,每组3个灯管,为了满足学校节能要求,3个灯管中有一个被拆除,其余两个灯管发光状况良好,表面无明显污渍。平均使用时间为半年。2.室内情况 测试地点,教学楼1406教室为建筑与规划学院建筑学专业082班自用教室,地面为白色大理石抛光地面,由于无外人进入,卫生保持良好,地面反光程度良好,无大面积污渍。墙面为白色大白,根据学校要求,在局部有一些装饰(贴画,照片等),本组讨论认为,基本上不影响对室内亮度的测量。天花为白色吊顶,无污渍。东侧墙有三扇窗,西侧有一扇高窗和两扇门。前部讲台为木质,红褐色表面,表面整洁。房间情况:长19m,宽10.8m,高3.263.测量仪器 亮度测量使用的设备是北京师范大学光电仪器厂生产的L88型亮度计,编号0228,测量单位为100cd/m2。保存状况良好,使用正常。照度测量使用的设备是TES1330A型数位式照度计,使用情况良好,电量充足。4.测定时间 测量时间为3月30日,下午19:00至照明条件下的工作面照度测量仪器型号:TES1330A照度计测点实测值平均值1113.1114.2113.7113.62129.9124.5132.71293126.5127.6132.5128.94132.2129.8131.11315128.6124.4126.7126.66114.6115.5116.3115.57156.5157.4158.3157.48169.1167.5167.31689179.2178.8179.9179.310176.9176.4175.8176.411168.4170.1172.5170.312155.6156.4154.3155.413171.9171.6172.3171.914192.1194.2194.6193.615197.9197.2196.5197.216171.8168.9170.6170.417161.2160.5160.9160.918167.4167.9167.1167.519167.3167.1168.4167.620167167.1167.9167.321162162.2163.1162.422172.5172.1172.7172.4231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