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一:亿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认识万以内数的基础上,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和“亿”,知道亿以内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2.使学生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的教学重点:认识数位顺序表教学难点:计数单位、数位、数级的认识和区别
教具准备:教师准备一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说出万以内的计数单位:一(个)、十、百、千,并板书。
2.说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指出每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10。
二、导入新课
1.教师: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的数,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还经常用到比万大的数。
出示图片,让学生尝试读出图片上的文字
2.揭示教学内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像这样比较大的数。(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
三、新课
1.认识新的计数单位。
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万、十万、百万、千万、亿。
(1)让学生在算盘上拔上一千,然后一千一千地拔,边拔边数,一直拔到九千。
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教师在刚才板书的千位左边板书:万。)十个一千是多少?(教师板书出:十个一千是一万)
(2)让学生在算盘上拔上一万,然后一万一万地拔,边拔边数,一直拔到九万。
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
认识十个一万是十万。教师在刚才板书的万位左边板书:十万。
(3)用同样的方法,完成对百万、千万、亿的认识
(4)教师提出: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然后提问:
讨论:“从刚才一边拔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坦率是10,即十进关系。)
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指名说出各个计数单位所对应的数位。
(2)教师把上面的计数单位加上横线和竖线,在每个计数单位下面分别加上“位”字。(3)引导学生明确个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一、十位上的计数单位是十,……,亿位上的计数单位是亿;几个一写在个位上,几个十写在十位上,……几个亿写在亿位上。同一个数字,把它写在不同的数位上,它表示的计数单位就不同。(13819000中的8表示8个十万)
(4)认识数位分级。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起每四个数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万、十万、百万、千万是万级,表示多少“万”。板书:个级、万级.(5)指出这个就是完整的数位顺序表,发现个级与万级的相同点:都是四个数位;从第二个数位起,都是十、百、千。不同点:万级多了个“万”字;个级第一位是个位,万级第一位是万位。3、做一做P4
四、作业收集生活中万以上的数追记:基本能对大数进行认识,但对于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个别学生掌握不够。 课题二:亿以内数的读法教学目的: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亿以内的数。教学难点: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读出例2各数。
出示第1个数,引导学生数的特点分级后试读,并给予读法指导。
24600:先让学生读20000,然后让学生试读24600,使学生明确先读万级。
6407000:先让学生读6400000,然后让学生试读64070000,使学生明确每级末尾的0不读。
试读6407000
10030400先让学生试读30400,然后让学生试读10030400,使学生明确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几个0只读一个0。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读数法则。
提问: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读哪一级?
怎样读万级的数?
在什么位置上的“0”不读?
在什么位置上的“0”应该读?读几个0?
(3)做一做尝试把P5的数读出来,并写用文字写出来。四、布置作业教学追记:多数学生能够根据读数的方法正确的读数。个别学生在读完万级时,没把计数单位读出。还有个别学生对数位顺序不够熟悉,读数还有一定的困难。课题三:亿以内数的写法。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并用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数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的写法教学难点:亿以内数中间有0的数的写法 教学关键:把个级数的写法推广到亿以内数的写法上。注意千位上为0的数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我们在二年级时学习过万以内数的写法,你们还记得万以内的数怎样写吗?
教师在标有计数单位的算盘上,分别拨出7、70、708让学生先说出这三个数各应该怎样写。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对着算盘上的数位写出这三个数。
然后引导学生回忆万以内数的写法:写一个万以内的数,要从它的高位写起,哪一位是几就在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写0。提出:“万以内的数我们会写了,那么七万、七十万、七百零八万这些亿以内的数该怎样写呢?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
二、新课
1、(1)教师板书出:七万,在数位顺序表上引导学生想:“刚才我们复习了万以内数的写法,知道写一个数要从高位写起,这个数的高位是什么位?万位是几?怎样写?(对着万位写7。)其它的数位上分别是几?(是0。)该怎样写?(在各个数位上写0。)”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对着算盘上的数位板书:70000。
用同样的方法,分别教学七十万、七百零八万的写法。
写好后,重述一遍写法,强调要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是几就对着那一位写几,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对着那一位写0。(2)写出P6例题中的数字
(2)总结万级数和个级数的写法的联系和区别。
对照黑板上的板书:讨论:写万级数与写个级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万级数先按照个级数的写法来写;不同点:万级数要在后面加4个“0”)。
2.(1)指导学生写出P7中的各数。
三百二十六万七千五百:使学生明确写数的顺序和读数的顺序一样,也要先写万级,再写个级,个级上的数和万以内的数的写法一样。
九千零二十万零三百:先让学生回答这个数有几级?万级上怎样写?个级上怎样写?百万位、千位上为什么要写0?使学生明确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要用0来占位。
(2)引导学生总结亿以内数的写法。
讨论:含有个级和万级的数,先写哪一级?
怎样写万级的数?
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这一位怎样写?
3、让学生说一说在写数时要注意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一的第6题。
2.做练习一的第9题。
四、布置作业继续收集各种亿以内的数据资料教学追记:多数学生掌握教好,但有一定数量的学生对于在写有0的大数时有一定困难。第4课时:亿以内数的写法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练习二的第6—10题。教学目的: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写出亿以内的数,并结合实际数据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十万,它是几位数?最高位是百万、千万呢?2.按照我国的计数习惯,从个位起,每()个数位是一级。()位、()位、()位、()位是个级,表示的是多少个();()位、()位、()位、()位是万级,表示的是多少个()。3.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打“×”。)(1)含有万级的数一定是五位数。………………()(2)一千零三十万零三百三十写作1030330。…()(3)405000它是由4个十万和5个千组成的。……()4.选择正确的答案填空。(1)六万零七十写作()。(607060007060070)(2)一个五位数,最高位上的数字是7,最低位上的数字是2,百位上的数字是9,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700927090279020)5.一个八位数,最高位上是2,十万位上是7,千位上是5,十位上是6,其余各位都是0,这个数写作()。6.下面各数,同桌两个一个念数,一个写。四百万零四百三十二万六千零五二千万零五百二十八干七百五十五万六千二千零五万零二一千零三十万零六百零九要求写数的写好后,按顺序读出每一道题,由念数的同学负责校对。而后互换角色并改变这几个数的顺序再念、写一遍。小结:(1)整万的数的写法。(2)含有两级的数的写法。二、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的第6—8题。(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2)第(1)小题让学生借助算盘把四个数合成一个数后写出来,再引导他们通过读数,明确这个数是怎么组成的。(3)第(2)小题先让学生弄明白由这三个数组成的二个数是多少后,再把它写出来。(4)第(3)小题是由学生独立写数;后请他们说出写数的依据。如,先明确这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知道这个数是八位数,且它的最高(千万)位上是8,十位上是4,其余各位都是0,再把这个数写出来。2.第7题。(1)学生独立完成。(2)校对时请学生汇报:你是怎么想的?①根据数的组成。如,第2小题可以看作由9个万、4个千、2个十和8个1组成的;也可以理解为算式的结果是五位数,且最高位(万位)上是9、干位上是4、十位上是2、个位上是l,因而得出94021。②用加法算。小结:写数时,我们在掌握一级一级地往下写的同时,要学会把所写的数读一遍,并与要写的数对照看是否符合要求。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数,我们只要熟记数位顺序表或数的组成的规律,认真领会题意后就能够正确地把它写出来。3.第8题。(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2)按要求在算盘上拨数。(3)拨后请学生想一想:所拨的数比原数多了几?你是怎么想的?三、作业。完成教科书练习二第9、10题。1,第9题。(1)请学生将事先了解的有关数据汇报一下。(2)要注意结合进行计划生育国策的教育。2.第10题。(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行间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2)分组进行板演接力写得数比赛,评出优胜组。追记: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并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独立与集体相结合,多数学生能够正确写出亿以内的数。第5课时:比较数的大小近似数教学内容:教科书第ll页上的例5、例6,“做一做”的习题和练习三第1—4题。教学目的使学生会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加深对数位、数的顺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使学生会将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把一个亿以内数的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重点:比较亿以内数的方法,能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难点:区别准确数与近似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在○里填上>、<或=。999○1010601○564687○678(I)读题,明确题意。(2)请学生说出○里应填什么符号?为什么?(3)引导学生回顾比较两个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①四位数与三位数比较,四位数比三位数大。也就是两个整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一个数比较大。②两个三位数比较大小,百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的数相同,十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即两个相同位数的整数比较大小,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分不出大小,就从高位往低位逐位比下去。直到分出大小。二、新授。(一)教学比较数的大小。1.揭示例5。(1)读题,明确题意,揭示课题。(2)比较99864和101010的大小。①思考: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9万多与10万多比,哪个大?②得出:99864<101010③议论后小结:这是一道两个位数不同的整数比较大小,它的方法是怎样的呢?引导学生得出: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如果位数不同,那么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3)比较356000和360000的大小。①这两个数分别是几位数?能用上面所说的方法来比较大小吗?那么数位相同的两个整数又该怎样进行大小比较呢?②让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③学生汇报比较方法,先比较十万位上的数,由于两个数的十万位上都是:3,一样大;要看低一位(万位)上的数,因为第一个数万位上的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6小,也就是第一个数小于第二个数。即356000<360000。(4)提问: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7位数不同的怎么办?位数相同的怎么办?引导学生总结出完整的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请学生看书第11页例5及其后面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注意讲清“位数”与“数位”的意义,让学生能够正确地加以区分。2.巩固练习。完成教科书第11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1)学生独立做题。(2)校对并请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二)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1.把整万的数怎么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思考: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如果把4个0去掉,要使它的大小不变,必须在后面加上什么呢7不加“万”行吗2例:红细胞:5000000个改写成用“万个”作单位的数是500万个。白细胞:10000个改写成用“万个”作单位的数是1万个。(1)明确改写的第一步得先分级。(2)请两位同学板演,其他的独立完成。(3)集体订正时,请学生说出改写的方法。3.议论小结:在进行改写时要注意些什么?(三)教学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1.复习。我们已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现在请大家把下面各数干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1)4926(2)93?5①学生独立写出近似数,两人板演。②订正并让学生说出求近似数是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要注意什么?2.求比万大的数的近似数。引言:比万大的数,我们也可以用以前学过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揭示例6。(1)读题,明确题意。(2)先求第l题12756的近似数。①师:刚才我们已经复习了省略千后面尾数的方法,请大家想想看,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②这个数的千位上是4不满5,所以就把它万位后面的尾数舍去,得:12756≈10000=1万1389000≈1390000=139万(强调:①求近似数只要根据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来考虑是只有舍去还是在舍去的同时要进1,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②因为是近似数,写时要用“≈”号;②“万”字别忘了写。)(3)第2题先由学生省略万后面的尾数,独立求出近似数后,再请他们说出你是怎么想的?3.完成教科书第12页上“做一做”的题目。(1)学生独立按要求做题,请三位学生板演。(2)集体订正。4.请学生总结出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三、课堂作业。做教科书练习三的第1—4题。1.第l题。(1)默读题目。(2)学生独立进行两数大小的比较。(3)订正后请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回答。2.第2题。(1)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行间巡视。(3)订正后,教师指出:要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几个整数时,先按照位数不同,再位数相同进行比较,根据要求的顺序编号,最后再排列起来。3.第3题。(1)读题,明确题目的要求,知道先分级。(2)学生独立做题。(3)同桌两个同学交换批改。(4)教师将巡视和学生反馈中发现的问题作重点分析。追记:对于大数的比较学生掌握好,对于改写整万整亿的数也掌握。但对于用四舍五入法省略万或亿后面的尾数掌握不好,需要练习。课题九: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目的:借助一些感性材料,让学生认识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器。并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教学重点: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使用教学过程:计算工具的发展先让学生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有关计算工具的材料。教师结合P25提供的阅读材料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计算工具的发展有一个比较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二、认识算盘出示课件。让学生了解算盘的发展过程和历史地位。(中国是算盘的故乡,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的一大贡献。算盘起源于唐朝、流行于宋朝。在明代中期,珠算分别传入朝鲜、日本和东南亚各国。)介绍算盘的结构和记数法。事先让学生先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流、示范、操作。然后由教师总结。三、计算器的认识常见的计算器有三类:算术型计算器,科学型计算器,程序计算器。教师应用实物做教具,介绍常用的键的功能和方法。注意对“清除键”的介绍,它在修改时起很大的作用,避免重新输入,从而节省时间。四、总结教学追记:由于课前让学生去调查,学生学习兴趣高,并能积极主动的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计算工具,效果好。第六课时练习课教学内容: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练习课。教学目标:1、能进一步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2、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3、能正确地写出省略万后面尾数的近似数。教学重点: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教学难点:数位与位数的区别;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教学过程:一、检查复习。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说说你是怎样比较的?999○1010601○564687○678(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么比较的?(2)第二、三组都是三位数,你是怎么比较的?二、进行新课。1、出示例5: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1)99864和101010提问:①两个数各是几位数?②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9万多与10万多来比较,谁大谁小?板书:99864<101010③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2)356000和360000提问:①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②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③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上都是3,第二位万位上都是6,怎么比较呢?(3)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较?②如果说位数相同怎么比较?先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相同,怎么比?③“位数”与“数位”的区别。练一练:完成书上中间“做一做”的题目。2、探究把整万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思考:(1)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2)如果把4个0去掉,要使它的大小不变,必须在后面加上什么呢?不加“万”行吗?板书:150000=15万1900000=190万3、教学求近似数。出示1: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1)84380(2)726310提问:①省略万后面的尾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师把千位上的4用方框框起来。)②千位上的数不满5怎么办?板书:84380≈8万③为什么中间用约等于符号连接起来,而不用等号?(2)由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千位上的数比5大,怎么办?板书:726310≈73万三、巩固反馈。1、完成书上“做一做”。四、作业。1、基本练习。(练习二第5~8题。)2、发展性练习。(1)49999前面一个数是几?后面一个数是几?把它写出来。(2)最小一位数是几?最大一位数是几?最小二位数是几?最大二位数是几?3、思考性练习。教学追记:通过大量的练习及教师的点评,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的用四舍五入改写数,但个别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四舍五入,不能正确改写。第七课时数的产生.十进制计数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数的产生.2、认识亿级的数,掌握计数单位“亿”、“十亿”、“百亿”、“千亿”及“千亿”内的数位顺序表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千亿以内的数.学法引导: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进行迁移类推,掌握新知.教学重点:掌握数位顺序表及多位数的读法和应用.教学难点:读法应用及数中零的读法.教学过程:一、铺垫孕伏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年多数学,每天都要和数打交道,那么你们知道数是怎样产生的吗?(师板书:数的产生)二、探究新知:(一)教学数的产生1、学生自学课本内容学生回答:人们在劳动生产中有了计数的需要,比如数人数、物体个数等,这样就产生了个数.教师明确:远古时代人们虽然有计数的需要,但开始不会用一、二、三、四.……这些数词数物体的个数,只是知道“同样多”.“多”、“少”,因此那时人们只能借助一些其他物品来计数.2、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内容(1)放牧时摆小石子,每放出一只羊,就摆一个小石子,放出多少只羊就摆多少个小石子.放牧回来,再把这些小石子和羊—一对应起来,若二者同样多,说明放牧时羊没有丢.(2)人手中的木棒,木棒上有好多道,这就是记录.人们出去打猎时,拿走的武器,每拿一件武器就在上面刻一道,等到人们打猎回来时,再看二者是否同样多,以此来判断武器的丢失.(3)结绳计数的道理也是这样.过去人们无论采取的哪种计数方式,都是要把数的实物和用来计数的实物一个一个地对应起来.(4)随着语言的发展,便逐渐出现了数词,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发明了记数的符号,也就是最初的数字.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符号也不同.教师提问:你知道哪些国家的数字?各是怎样的?罗马数字:ⅠⅡⅢⅣⅤⅥⅦⅧⅨⅩ(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阿拉伯数字)(二)、教学自然数概念我们数物体的个数用的1,2,3,4,…10,11…叫做自然数.提问:1.这些自然数是怎样排列的?2.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的差是几?3.最小的自然数是几?4.有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引导学生得出:自然数每相邻的两个数中,后面的一个数比前面的一个多1,最小的自然数是1,没有最大的自然数,因为数数总也数不完,数出一个很大的数以后还可以再数出一个比它大1的数,所以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多的.提问:1.一个物体也没有怎样表示?2.0是不是自然数?引导学生得出: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不是自然数.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我们在小学学的是大于0和等于0的整数,其它的整数以后再学,可以用图来表示.1、2、3、4、5、6、7、8、9、…自然数0类对数的认识逐渐增加,数认得越来越大,这样就产生了进位制,因进位制有很多种,十进制计数比较方便,所以后来逐渐统一采用十进制.有了数的概念、数字和计数方法,又逐渐发展成较完整的计数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十进制计数法”.(二)教学十进制计数法.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亿以内的数字有哪些计数单位?2、提问: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一千万是多少?3、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的关系怎样?4、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比亿大的数.我国人口十二亿就比亿大.从一亿开始,还可以继续数下去,请同学们拿出算盘.让学生在算盘上先拨上一亿,然后一亿一亿地数,数到九亿,再拨上一亿教师提问:A、九亿再加一亿是多少?亿位满十要怎样?十亿应写在什么位置?百亿、千亿呢?(教师同步板书)B、十亿、百亿、千亿也叫计数单位.我们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C、从刚才一边拨珠,一边数数的过程中,谁发现了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教师明确:A、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因不常用,暂时不学,所以在千亿的左面用……表示(板书:……)B、“每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三)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十进制计数法,要把一个数写出来,就要用到数字,教师提问:我们学过哪些数字?(1、2.3、4、5、6、7、8、9、0)教师说明:这些数字叫阿拉伯数字.教师强调: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一个数字所在的数位不同,表示的大小也不同.2、观察数位顺序表教师提问:亿以内的数位顺序是怎样的?(强化右起位第五是万位,第九位是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万位千位百位十位个位3、数位分级(学生自学)自学题目:从右边起几个数位为一级,各是什么数级?个级、万级、亿级有什么异同点?三、巩固练习1、填空(1)从右起第9位是()位.(2)十个一亿是()亿.(3)10个一百亿是()亿.(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亿级,万级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判断:(1)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10.()(2)30804000读作三千八十万四千.()四、课堂小结引导学生总结十进制计数法,正确读多位数的法则.五、布置作业:练习三第1~3题。读出下面横线上的数.教学追记:对于数的产生学生掌握较好,对于自然数的理解也到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也掌握较好,并能正确应用,但对于不相邻计数单位的进率应用教差。需要加强练习。第八课时:大数的读写教学内容:练习三的第4—9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知道的数的产生。2、认识自然数和整数。3、使学生认识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亿”、“十亿”、“亿”、“千亿”.4、掌握千亿以内的数位顺序和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学重点:亿级的数和计数单位教学难点:根据数级正确地读写千亿以内的数教具准备:教科书第19页的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1、复习十进制计数法А.(1)说出亿以内的数的计数单位。(按数位顺序板书出来)(2)回答下面的问题:①10个一是多少?10个十是多少?……10个千万是多少?②亿以内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В.用算盘帮助数数认识十亿、千亿。提问:“到现在我们一共学了哪些计数单位?”告诉学生还有比千亿大的计数单位,由于不常用,暂时不学,因此在千亿的左面用省略号“……”表示还其他计数单位。提问: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即十进关系。)说明像这种“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的计数方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3) 复习数位和数位顺序表。①说明写数时,要用尽可能少的符号来表示,这些符号叫做数字。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数字?”(1、2、3、4、5、6、7、8、9、0)这些数学叫阿拉伯数字。②写数的时候,把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再说明数位的作用,有了数位以后,由于一个数字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数的大小不同,③让学生说说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是怎样的,教师板书出来。(4)巩固练习。完成书上“做一做”的题,二、教学亿级的读法.1、下面的数该怎样读呢?(回忆读亿以内数的方法.)61000000001004000200040030500指名学生读,并说一说读亿以内数的方法。如下图: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亿亿亿万万万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位6100000000读作:;10040002000读作:;400305000000读作:;2、在上面三个数改变成例2(1)学生试写、互相读、小组讨论(2)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写法法则学生讨论:含有亿级、万级和个级的数,按什么顺序来写?怎样写亿级、万级的数?什么位置用“0”占位?学生总结法则:(1)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往下写;(2)写亿级或万级的数时,要按照个级的数的写法来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一位上写“0”。4.看课本第38页,并完成“做一做”中的第2题。5.巩固练习。(1)做练习三的第7题。个级、万级、亿级的数的读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做练习三的第8、9题。教学追记:有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学生能顺利的掌握本课知识。第九课时: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亿级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2、会用“四舍五入法”求亿以上的数的近似数.3、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方法.教学重点:比较亿以上的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是学习的难点.教学过程:二、教学求近似数。1、复习我们学过求一个亿以内数的近似数,请你们把下面各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7293805384000提问: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并说出求近似数的方法.2、新课引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另一个内容.(板书课题:求近似数)3、出示例3、把下面各数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1)3000000000=3亿(2)1276270000≈13亿(3)20897000000≈209亿学生试做,集体反馈教师强调: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只要看省略尾数的左边起第一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不要管尾数后的几位是多少.4、总结求近似数的方法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要看所省略尾数的左起第一位上的数是不是满5.如果不满5,就把尾数都舍去;如果满5,把尾数都去后,要在它的前一位上加1.四、课堂练习1、写出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十位数.提问:应该怎样想?(要想使九位数是最大的,那么从高位起每一位上的数都必须是最大的,因此只能是9,因而可以得出最大的九位数.同样想最小的十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必须是最小的,只能是0,但0不能做自然数的首位,所以最小的十位数是1000000000)2、判断正误:4528800000=45亿()1214000000人≈12亿()608754000000≈6088()强调三种错误原因:(1)求近似数应用“≈”符号.(2)省略尾数后不要忘记写单位名称.(3)求出一个数的近似数后,要写上计数单位.3、总结性提问:(1)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2)怎样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求它的近似数?五、课后作业1、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428000000
668000000
50830000002、先写出下面各数,再用“亿”作单位写出它们的近似数二十五亿五十九亿八千三百万三亿九千八百六十万五千零四亿零七百万教学追记:能正确改写整亿的数,但应用四舍五入省略亿后面的尾数个别学生还不够理解。不能灵活应用。课时十: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的:使学生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了解运算键的功能,会进行操作。教学重点: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加、减乘、除等基本的四则运算
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教学过程:尝试操作完成P26例1的要求。让学生在认识计算器的基础上正确进行计算。输入386+179=输入825-138=着重向学生说明怎样输入数据和如何使用运算符号进行计算,要让他们会输入数据和使用加、减乘、除等运算键的基本方法。二、合作计算四人小组合作。活动一:一个学生出算式,另两个学生选择不同的计算工具比谁做得快。活动二:每人出一道算式,先笔算,在用计算器验算,检验结果。应逐步使学生形成用计算器验算笔算的意识和习惯。三、探索发现先用计算器计算出999×1,999×2,999×3,999×4,得出正确答案,再引导学生观察,找出答案中数位上的数字排列规律,直接写出其他题目的答案999×5,999×7,999×9(可借助计算器验算一遍)完成P27“做一做”并说说发现的规律。四、课堂练习P30、11独立完成。同桌两人核对答案。P30、12这是生活中常见的销货凭证,要求学生先用笔算,然后再用计算器得出结果P30、13先计算出每组的前三个算式,再找规律进行填写。P31、19先展开关于计算结果的讨论,再用计算器进行验证,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判断分析结果的合理性。布置作业:帮助爸爸妈妈计算出家庭本周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情况。教学追记:把计算器带到课堂,学生兴趣高,能够正确用计算器解决计算。课题十一:练习课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深和巩固本单元的知识。熟悉数位顺序表,能准确读写数,会熟练地比较数的大小,能按要求把数改写成用“亿”做单位的数,写出其近似数。教学重点:找到学生较薄弱的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教学过程:熟悉数位和“位值原则”完成P281、2可以适当添加类似的练习。二、读数练习完成P283-5由学生独立完成。第3题可以同桌互相读。第4题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自主学习第5题中的数据材料。三、写数练习先写P29的7写完之后讲讲自己看到这些数据之后的想法。在完成P30的10请学生板演,并集体讲评。四、综合练习P3117写数、改写同时进行,增强了综合性P3115、16换了读写数的形式,避免单调练习。五、课堂作业P296、8教学追记:通过针对性的练习,多数学生能够掌握本单元的知识,少数学生需要进行个别辅导。课题一:直线、射线和角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35~36教学目的: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认识射线和直线,知道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进一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含义,能用角的符号表示角。
2.通过“画一画”“数一数”等活动,初步感悟:从一点出发可以画无数条射线,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知道角的含义,会画角。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认识直线和射线认识射线课前做实验(课本P35右上角的情境图)交流实验结果:看到穿过小孔的手电筒的光线了吗?定义:像手电筒射出来的光线,我们可以近似看成是射线。特点: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板书,并画一条射线)你能举出一些射线的例子吗?(车灯、)画一画:在本子上画一条射线认识直线画出一条直线,并说明由于受到黑板、教室的限制,否则直线的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特点: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板书)出示各种各样的直线让学生判断。在一条直线上点上两个端点,说明两点间的部分叫线段。比较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说说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相同点:都是直的说说直线、线段和射线的区别(对照板书)直线: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休息一下,演示课件(01.swf)认识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演示课件(02.swf)打开课本P36自己学习角各部分名称画角演示课件(03.swf)自己画角,并标上角的符号。课堂练习完成做一做完成练习四第1、2题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直线、射线和角相同点:都是直的区别:直线:没有端点,两端可以无限延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以无限延长。边记作:∠1顶点读作:角1边教学后记:通过画一画,数一数,学生明确了三种线条的特点,并且通过在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使学生加深了对三种线的认识。再通过观察,画角,了解到角的特征和组成部分。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教好。课题二:角的度量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37~38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正确地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
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
教学过程:导入课件演示(bijiao.swf)红角最大,那么大多少呢?我们可以请量角器来帮忙。揭示课题:角的度量探索新知(一)角的度量认识量角器量角的大小,要用量角器,因为它的形状是一个半圆,所以又叫关圆仪.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结合图片,认识半圆仪中心,0刻度线和内外圆刻度.认识“1o”出示几个不同的角,并估算角的度数.(教师:要想知道所估算的是否准确,还要通过测量.)量角的方法课件演示学生动手操作量角教师举出几种学生常见的错误:错误类型一:学生量角时,量角器中心点和角的顶点没重合.错误类型二:量角器0°刻度线与边没对齐.错误类型三:看错了刻度,应看里圈,却看外圈刻度了,或者应看外圈却看里圈刻度了.讨论:怎样避免前面的错误,正确迅速地量出角的度数呢?(0°在哪个圈上,就在哪个圈上找角的另一边所对的刻度)(二)比较角的大小1、量一量P38例1的5个角。2、你发现什么?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画出的长短没有关系。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叉开的大小,叉开得越大,角越大。3、小结:课件演示课堂练习P38做一做。练习四第3~8题。第3、4题:让学生动手量,全班订正。第5、6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再小组合作讨论完成。第7题:先让学生量出度数,再指导观察。第8题:让学生先数,再讨论。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量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该怎么量?板书角的度量量角器量角的方法: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零度刻度线和角的一边重合。角的另一边所对的量角器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教学后记:通过比较,观察,使学生明确了角的大小跟角的叉开度有关,与角的边的长短无关。再通过对量角器的观察,使学生更清楚的了解了量角的方法,但由于是初次认识量角器,对于量角器的内外圈的度数还很糊涂,在应用时,部分学生,看度数时会把内外劝的度数给混淆起来。角的分类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1例2、例3教学目的:
1.认识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生学的空间观念。教学重、难点:建立各种角的概念教具准备:课件、量角器、三角板教学过程:谈话引入出示实物(扇子),你在哪见过这样的角?认识平角和周角平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成一直线)平角是不是直线?量一量平角的度数。周角有什么特点?(角的两条边重合)周角的度数180o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和周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分别画出一个锐角、钝角、直角。量一量它的度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引导学生把锐角、钝角都和直角比一比。)得出:锐角<90o90o<钝角<180o直角和平角、平角和周角的关系。把两个三角板的直角拼一拼,看看能得到什么?一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量一量P41右下角的图。你发现了什么?∠1=∠3,∠2=∠4;∠1+∠2=180o,∠3+∠4=180o总结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角可分为五大类.中心重合角的顶点,直、平、周角最特殊,一条边对齐0刻度,锐角小于九十度,角的度数看另一边.钝角介于直、平间.板书角的分类角可以分为:直角、平角、钝角、锐角和周角锐角<90o90o<钝角<180o一个平角等于两个直角。教学后记:通过对实物和教具的观察,学生掌握了5种角的特征,并通过比较,观察,动手,掌握了5种角之间的内在联系。画角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P42例4教学目的:1.在学生掌握角的分类和度量的基础上,掌握角的画法,会用量角器按指定度数画角.2.通过动手操作,初步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3.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相关知识进行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按指定度数画角的方法.教学难点:按指定度数正确画角.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予做准备.1.把下面各角填入适当的括号内.40°135°180°91°360°90°127°4°锐角()钝角()直角()平角()周角()2.量出下面各角的度数师:我们已经学过画角的方法,如果知道一个角的度数,怎样画出这个角呢?二、尝试体验,探究新知.1.教师明确研究任务:画一个65°的角.2.利用活动角,渗透角的画法.学生活动:(1)利用活动角和量角器,想办法摆一个65°的角.(2)同学之间互相利用量角器检验.(3)请摆的比较准确的同学介绍摆角的方法.(4)尝试摆不同的有(按老师要求)3.尝试画角教师要求:利用直尺和量角器画一个65°的角,画完之后再用量角器量一量(检验)学生活动:(1)尝试并体验画一个65°的角.(2)学生质疑(提出自己画角时遇到的问题?)(3)请学生介绍准确画有的技巧.4.自学书中“角的画法”(1)自学教材第42页“角的画法”.(2)学生讨论:画角的步骤(①重合②找点③连线)三、归纳小结,质疑问难.1.引导学生小结“角的画法”.(1)先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零刻度线和射线重合。(2)在量角器所画角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2.让学生质疑问难.师:有什么问题需要请教大家或要提醒别人要注意的问题?四、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用量角器画出30°的角.(集体订正.)提问:如果不用量角器,你能准确地画出30°角吗?(利用三角板的30°角)2.用量角器画出20°、70°、95°、135°和165°的角.同桌同学互相检验.3.用一副三角板画出15°、150°和165°角(1)动手尝试(2)集体订正(3)合作交流提问:你还有不同的画法吗?五、发挥想象,培养创新.1.用一张长方形纸折出下面度数的角.45°135°75°学生演示折角的方法2.利用手里的学具画135°的角,看谁的画法最多?(90°+45°,180°-45°,60°+30+45°用量角器、用三角板)六、布置作业1.完成做一做。2.完成练习五板书设计教学后记:有了量角的基础,通过演示,学生试一试,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画角的步骤,全部学生都能准确的画出规定度数的角。第一课时:口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6页例1及练习六。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2、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准确地进行口算。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0×5100×7130×220×334×2200×4210×314×2(用卡片进行口算练习,同时让学生说出口算的具体过程,为过渡到新课做准备。)二、探究新知(一)、教学例11、复习题16×3等于多少?你是怎样口算的?随着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教师:根据此题,谁能算出160×3的结果,并说出口算方法。(1)大家思考有几种计算方法吗?(2)学生讨论(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①16个十乘以3,得48个十,就是480;②一个百乘以3是300,6个十乘以3是180,300+180=480;③3乘以16得48,后面添一个0是480。(3)小结:我们知道了3乘16得48,因此计算160×3只要在48的后面添上一个0就可以了,这样做起来既正确又简便。(二)课堂练习:完成课后“做一做”。三、巩固练习(1)接力赛:练习六第四题,每小组一张题目单,每人一题做完后传给下一个同学,做得又对又快的组为冠军。教师给予表扬,以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2)夺红旗:投影出示题目,全班练习。小组内做得又对又快的要给予肯定,以资鼓励。(3)练习六第五题,你发现了什么?(4)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做练习六的星号题和思考题。四、课堂小结:今天你学到了什么?五、布置作业(略)教学后记:本课,我注重算法多样化的培养,鼓励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与同伴交流,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算法中的特点,从而选择能理解又优化的一种算法。第二课时:笔算乘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9页例1及练习七。教学目标:1、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初步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2、培养学生书写工整,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及善于思考的品质。教学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熟练应用。教学难点:注意数位对齐,以及连续进位的计算。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3l×306×4024×1013×2014×214×2028×328×3024×319×242×3214×32、铺垫笔算:214×3讲评计算过程时,教师再强调:在计算一位数的乘法时,要用一个因数依次去乘另一个因数的每一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二、学习新知。1、出示例1: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1小时约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大约有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列式:145×12=(千米)板书竖式:2、①引导学生观察第一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确:290个一表示145×2的积。②引导学生观察第二个积是多少,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确:145个十或1450个一,表示145×10的积。③从两步计算中你知道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④1740表示什么?使学生明确:1740表示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3、练习“做一做”4、小结:使学生明确:①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②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③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三、巩固练习。1、练习七第1题。2、练习七第7题。四、布置作业:练习七第6题。教学后记:本学段所学内容,是学生已掌握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扩展和提升。因此在教学中,我密切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识发展水平,放手让学生自主建构笔算乘法的认知结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第三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教学内容:教科书53页例2,练习八1、2、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并能正确的进行竖式计算。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学会举一反三。教学过程:复习:1、出示口算卡片:18*4=2*280=25*2=150*6=120*7=8*110=7*13=2*380=2、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计算过程。新课:1、教学例2160*30。出示160*30师:你能试着计算出它的结果吗?请你在练习本上算一算小组讨论:请你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方法最好。集体讨论:请两位同学上台板演。师小结: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末尾有0的乘法时,要注意数位对起,计算时,0可以先不看,最后看两个因数共有几个0,就一起加在积的末尾。做一做:请学生独立完成53页做一做1、2小题,集体订正,并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计算的方法。2、教学例2106*30(1)出示106*30师:刚才,许多同学非常好,自己通过摸索找到新知,那么,你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再试着计算以下这道题呢?(2)学生独立思考(3)集体讨论,个别板演(4)师小结: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末尾有0,我们可以先将0放在最旁边,先算其他数位,最后再将0添到积的末尾。(师边说边板演,用虚线将0搁开)(5)做一做:请学生独立完成53页做一做1、2小题,集体订正,并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计算的方法。3、教学例3师:请你自学例3,在横线上列式计算集体讨论:说一说你列式的理由。小组讨论:你能发现速度、时间与所行的路程有什么关系吗?师小结:速度*时间=路程,请学生紧记。巩固练习1、比一比谁最快:以比赛的形式进行第一小题得计算,集体订正。课后巩固第55页第2题。五、课堂小结: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教学后记:本课重点是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末尾0的个数的确定。于是,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这方面的旧知和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自主迁移类推出两个因数末尾都有0的简便算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第四课时: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课教学内容:教科书55——57页,练习3——10题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巩固两位数乘法的口算和笔算,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2、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教学过程:集体讨论小黑板出示第8题:学生读题师:说一说题目中给我们的条件(2)独立思考第一个问题(3)集体讨论:40*3=120(千米)(4)师:解决第二个问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题目哪里有告诉我们?小组讨论第二个问题的解题方法。集体讨论:120/2=60(千米)2、小黑板出示第9题:学生读题师:说一说题目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并解答集体讨论:2*50=100(千米)独立解题:请学生独立完成55页3、4题,集体订正,强调解题思路,让学生说一说比一比谁最快:请学生填写56页第7题,抽出个别题让学生说一说。课后巩固:第56页第5题,57页第10题。课堂小结(略)布置作业教学后记:通过练习,同学们进一步巩固两位数乘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计算的熟练程度得到提高.第五课时:积的变化规律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8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九第1—4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2、尝试用简洁的语言表达积的变化规律,培养初步的概括和表达能力。3、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过程:一、研究“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变化,它们的积如何变化的规律。”1、研究问题。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扩大若干倍时,积怎么变化。请学生完成以下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并根据你的发现接着写两道算式。6×2=()8×125=()6×20=()24×125=()6×200=()72×125=()……(2)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又怎么变化。请学生完成下列两组计算,想一想发现了什么。80×4=()25×160=()40×4=()25×40=()20×4=()25×10=()2、概括规律。分层概括发现的规律。组织小组交流,让每一个学生先把在第(1)组算式中独立发现的规律说给自己的同伴听。组织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出:“两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缩小若干倍时,积也缩小相同的倍数。”整体概括规律。问:“谁能用一句话将发现的两条规律概括为一条?”3、验证规律。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6×48=124826×24=26×12=17×12=20417×24=17×36=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4、应用规律。完成例4下面的“做一做”和练习九第1—4题。二、研究“两数相乘,两个因数都发生变化,它们的积变化的规律。”独立思考,发现规律。①请学生完成练习九第5题。②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发现的规律,然后指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概括。应用规律解决问题。完成练习九第1、2、4题。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感受发现数学中的规律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初步获得探索规律的一般方法和经验。第六课时:乘法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0页例5及“做一做”,练习十第1—4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让学生经历用估算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灵活的估算能力,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教、学具准备:口算卡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出示口算卡片,进行口算训练。(开火车)2、说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207、652、79、849、514、991二、新授1、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从图中了解到什么信息?提出问题:应该准备多少钱买票?2、自主探究(1)独立估算请每个学生应用已有估算的经验独立估算“49×104≈”并写出估算过程。(2)小组交流。以4人为一小组,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和结果,并说明理由,再总结出本小组认为比较合适的一种或几种估算方法。(3)全班交流。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组派代表展示本组的饿估算情况,然后组织学生对交流出来的几种不同估算方法和估算结果进行评价,使多数同学形成共识,并认定符合问题实际、接近准确结果、计算方便可行的估算方法。3、教师小结:乘法估算,关键在于如何对两个因数进行估算,什么时候估大些,什么时候估小些,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不能机械地采用“四舍五入”法来取近似数。三、巩固练习1、完成“做一做”的题目先独立解答,再请个别学生回答,全班反馈,有多种不同的估算方法,只要符合实际都给予鼓励和认可。2、练习十的第1题本题是根据具体情境进行估算的练习。做题前,提示:(1)弄清数据在题目中表示的意义,根据意义来估算;(2)估算的方法一般是将数据估成几百几十或整百、整十的数,应视题目的具体情况来决定取舍。3、做第2~4题。练习时要求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写出估算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答过程和结果。布置作业。教学后记:本节课学生在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应用所学乘法知识通过估算手段解决实际问题。准确率较高。课题一:垂直与平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4~6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教具准备:直尺、量角器、小棒教学过程:画直线,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要求学生在纸上画两条直线,画好后贴在黑板上。可能有:(1)(2)(3)(4)引导学生观察分类。引导学生说出按照是否相交来分类。认识垂线和平行线,探究特性。认识平行线。归纳:像这样两条永远不相交的直线叫平行线。(也可以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平行的例子。出示:说说红线与蓝线会相交吗?它们是不是平行线?强调:判断两条直线是否是平行线时“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认识垂线。量一量两条相交直线所组成的角的度数。(学生动手操作)归纳: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是垂足。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垂直的例子。巩固延伸。基本练习。找一找(练习十一第1题和第2题)。摆一摆(“做一做”第2题)折一折(练习十一第3题)找出下面图形中互相垂直和平行的线段。出示长方体框架,在这个长方体框架中,你能找到互相垂直和互相平行的线段吗?你能找到几组?(同桌讨论交流,全班汇报。)课堂小结强调:不能说某条直线是平行线或垂线。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课时二:垂线的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6页。教学目标:1.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积极探索画垂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垂线.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画垂线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教具准备:三角板教学过程:下面各组直线,哪组互相平行?哪组互相垂直?垂线的画法1.画垂线:(1)教师说明:我们画垂线通常使用三角板.教师提问:你猜猜,我们会利用三角板的哪一部分画垂线?(2)分组讨论过直线上(或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每组自选内容)并尝试画垂线。(3)分组汇报演示.(4)说说画垂线的步骤:①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②沿着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和直线上的已知点重合;③从直角的顶点起,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一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5)播放视频“垂线画法1”和“垂线画法2”(6)学生比较:两种情况在画法上哪些地方相同?(先把三角板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另一条直线边过已知点)2.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1)用尺子测量从A点引出的4条线段的长度找出最短的一条.(2)演示动画“垂线段最短”(3)教师讲解: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垂直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4)练习:找出哪一条线段表示A点到直线的距离.(没有)教师提问:那你能画出来吗?课堂小结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布置作业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掌握用三角板画垂线的方法.但有部分学生画的垂线不够准确。课时三:平行线的画法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7页。教学目标:1.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积极探索画平行线的方法并会用三角板画平行线.2.提高学生规范作图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态度和自觉检验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画平行线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三角板正确、规范地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教学过程:谈话引入昨天我们已经学会用三角板画垂线,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三角板画平行线。平行线的画法1.画平行线:(1)教师说明:我们画平行线通常使用三角板和直尺.(2)教师演示。(3)让学生说说老师是怎么画的。①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②用直尺紧靠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固定直尺,然后平移三角板;③再沿第一步中的直角边画出另一条直线。(4)学生独立画一组平行线(5)让学生试着过直线外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说说是怎么画的?2.认识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在两条平行线之间画几条与平行线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这些线段的长都相等)3.画一个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1)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对边互相平行,相临的两条边互相垂直)(2)学生试着画一画。(3)说说你是怎么画的?课堂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课堂练习练习十一第4、5题布置作业练习十一第6、7、8题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能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掌握用三角板、直尺画平行线的方法.课时四:平行四边形、梯形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意义及特征.教学难点所有四边形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种图形的特征及其异同点.教学过程:动手画图,复习旧知,引入新课。请你画出形状和大小不同的四边形。想想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标出你知道的图形的名称。(长方形、正方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其他的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呢?请你用三角板和直尺检验一下这些四边形的每组对边是否平行?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判断下面图形哪些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和特性(1)教师演示教师拿一个长方形木框,用两手捏住长方形的两个对角,向相反方向拉.引导学生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什么没有变?学生明确:两组对边边长没有变,变成了平行四边形,四个直角变成了锐角和钝角.(2)动手操作.学生自己动手,把准备好的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并测量两组对边是否还平行.(3)归纳平行四边形特性.根据刚才的实验、测量,引导学生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板书:易变形)(4)你能举出实际例子来吗?(如汽车间的保护网,推拉门、放缩尺等.)认识梯形出示下图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木箱、槽子)引导学生看出它们的外形.②这样的四边形有什么特点?2、梯形定义: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叫做梯形的四边形之间的关系。讨论:四边形可以分为几类?长方形和正方形可以看成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①教师利用长方形框,拉动长方形的边,使其变成不同的平行四边形.(还可以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比较: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异同点.使学生明确:相同点是两组都分别平行,所以长方形也具有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也属于平行四边形.不同点是长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所以把长方形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②引导学生比较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使学生明确:正方形也是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也是直角,正方形也可看作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个角是直角的共同点,而正方形还有四条边相等的这一特征,因此正方形可看作是特殊的长方形.③这三种图形之间的关系可以用集合图来表示: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掌握平行四边形、梯形的意义及特征,了解其特性。再次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第一课时口算除法与估算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8页—80页。教学目的:1、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迁移的方法自主学习整十数除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及相应的估算方法。2、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口算能力。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6÷321÷712÷38÷230×360×580×620×440÷250÷5150÷3270÷9二、自主学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11章流媒体应用
- 《青春期律动》课件
- 2021-2022年注册测绘师《测绘管理与法律法规》试题与答案(D卷)
- 《穿刺壁血管》课件
- 2024年湟中县第二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湘潭县中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2024年渭源县会川人民医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诗词对比鉴赏 说课稿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三课第一框维新变法运动说课稿
- 2024年海口市振东区卫生院高层次卫技人才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附带答案
- GB/T 45002-2024水泥胶砂保水率测定方法
- 2024年《论教育》全文课件
-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2023-2024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
- 生命安全与救援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正式版)SHT 3158-2024 石油化工管壳式余热锅炉
- 大一中国近代史纲要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 文创园项目可行性方案
- 一年级口算天天练(可直接打印)
- 槟榔黄化病的诊断及防控
- 肿瘤基础知识培训
- 建筑幕墙安装工程监理实施细则(工程通用版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