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届安徽省涡阳县第一中学高一下生物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有关基因、DNA、染色体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A.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B.遗传信息主要在DNA上,也有些生物的遗传信息在RNA上C.体细胞中的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都成对存在D.DNA所含有的碱基数量多于其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数量之和2.—个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A.性状出现了显著差异 B.产生了地理隔离C.进化出新的生理功能 D.出现了生殖隔离3.如图为某果蝇染色体上相关基因转录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在DNA的不同链上B.图示过程与mRNA翻译的过程碱基互补配对现象一致C.图中mRNA可直接与核糖体结合边转录边翻译以提高效率D.果蝇细胞质中一个核糖体上可结合多个mRNA以提高效率4.D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A.核糖核苷酸 B.脱氧核苷酸 C.含氮的碱基 D.脱氧核糖5.下列对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A.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B.噬菌体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C.根据32P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D.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6.下列关于DNA分子的结构和DNA分子复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DNA分子能准确的复制与DNA分子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C.神经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一般都不会出现DNA分子的复制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n4种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某单基因遗传病属于伴性遗传病,下图是某家庭关于该遗传病的遗传系谱图(不考虑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人群中调査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取样的关键是群体要__________,并做到随机取样。计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__________×100%的公式进行计算。(2)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______遗传病,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3)II-1与II-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____________。(4)IV-2与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并已怀孕。若胎儿是女性,还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吗?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8.(10分)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9.(10分)下面是某雄性动物(2n=4)在生殖和发育过程中的有关图示。图1是减数分裂过程简图,图2、图3是一同学画的不同时期细胞分裂图像和细胞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1)图1中的②过程产生的细胞叫___________,图2中的___细胞处在该过程中。图3中从④到⑤的生理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____________。(2)图2中乙细胞时期处于图3中____________(填编号)阶段,其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可能为图1中_______________。(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曲线________阶段(填编号)的细胞内不存在同源染色体。(4)根据遗传学原理分析,生物个体发育过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在发育过程中,该动物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时有___条。(5)有人发现图2甲图有错误。请指出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10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发现癌症免疫疗法的詹姆斯•艾利森和本庶佑。相关研究揭示,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药物X能抑制上述结合过程,从而起到显著的治疗作用,如图表示该种药物作用后的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1)细胞癌变是细胞中_______发生突变的结果,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_________功能。(2)由图可知,T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_________相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U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依赖于细胞膜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3)结合图示分析药物X可能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从而恢复T细胞的抗癌反应。11.(15分)下图表示某种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及DNA相对量变化的曲线图。根据此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注:横坐标各个区域代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区域的大小和各个时期所需的时间不成比例)(1)图中代表染色体相对数量变化的曲线是。(2)进行图中8过程时,细胞之间有信息交流,完成信息交流的细胞结构是,相关的成分是。(3)细胞内不含同源染色体的区间是________________。⑷若该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0条,则一个细胞核中的DNA分子数在4—6时期为个。⑸若8过程发生在人体内,此时后代性别(填“已决定”或“未决定”);所形成的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数量(填“父方多”、“母方多”或“一样多”)。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C【解析】

对于遗传物质为DNA的生物来说,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由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组成;对于真核生物来说,DNA主要位于细胞核中的染色体上,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详解】A、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藏着遗传信息,A项正确;

B、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都是DNA,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B项正确;

C、基因在同源染色体上不一定都成对存在,如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上基因是成单存在的,C项错误;

D、在DNA分子上存在非基因片段,因此,DNA所含有的碱基数量多于其上所有基因的碱基数量之和,D项正确。

故选C。

2、D【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性状出现了显著的差异,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出现新的物种,A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属于同一个物种,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地理隔离,B错误;进化出新的生理功能,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形成了新的物种,C错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3、A【解析】由图可知一个DNA上不同基因的转录模板可能在DNA的不同链上,A项正确;图示过程与mRNA翻译的过程相比,存在特有的T与A配对,B项错误;图中mRNA转录完成后通过核孔进入细胞质,才能与核糖体结合,C项错误;果蝇细胞质中一个mRNA上可结合多个核糖体以提高效率,D项错误。4、B【解析】

核酸包括DNA和RNA,DNA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脱氧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脱氧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T、C、G。RNA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核糖核苷酸由一分子磷酸、一分子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组成,四种碱基分别是A、U、C、G。【详解】A、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A错误;B、脱氧核糖核苷酸是DNA的基本组成单位,B正确;C、含氮的碱基是组成核苷酸的一部分,C错误;D、脱氧核糖是组成DNA的五碳糖,D错误。故选:B。5、C【解析】实验过程中,若保温时间过短,会有一部分噬菌体还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若保温时间过长,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增殖后释放子代,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干扰,因此实验前必须清楚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引起细菌裂解的时间,A正确;噬菌体是在细菌细胞内增殖的,增殖所需的原料来自于细菌细胞,B正确;根据32P标记组和35S标记组的实验结果可以判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C错误;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在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在噬菌体的DNA的指导下,利用细菌细胞中的物质来合成噬菌体的组成成分,因此细菌裂解后,32P标记组的子代噬菌体有放射性,D正确。6、D【解析】

A、DNA分子的结构稳定有利于DNA分子准确的复制,A正确;B、DNA分子复制过程中有氢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B正确;C、神经细胞和衰老的细胞一般不能分裂,则不会出现DNA分子的复制,C正确;D、含有2n个碱基对的DNA分子其碱基对的排列方式最多有42n种,D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查DNA分子的特性(1)相对稳定性:DNA分子中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的方式不变;两条链间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2)多样性:不同的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多种多样。若某DNA分子中有n个碱基对,则排列顺序有4n种。(3)特异性:每种DNA分子都有区别于其他DNA的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代表了特定的遗传信息。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足够大被调查总人数伴X染色体显性男性患者的父亲均正常(或患者II-5的父亲I-2正常或患者IV-1、IV-4、IV-5的父亲III-4正常)男性患者的母亲均正常(或I-1和I-2的子代II-5患病或III-3和III-4的子代IV-1、IV-4、IV-5患病)1/4不需要虽然IV-2可能是该遗传病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但她与正常男性婚配后所生的女儿都有正常基因而不患病【解析】

由图示可知,I-1和I-2正常,但却生有患病的儿子,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由于该病为伴性遗传,所以该病为伴X隐性遗传。据此答题。【详解】(1)在人群中调査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取样的关键是群体要足够大,并做到随机取样。计算该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可用某遗传病的发病率=该遗传病的患病人数÷被调查总人数×100%的公式进行计算。(2)由于男性患者的父亲均正常(或患者II-5的父亲I-2正常或患者IV-1、IV-4、IV-5的父亲III-4正常)以及男性患者的母亲均正常(或I-1和I-2的子代II-5患病或III-3和III-4的子代IV-1、IV-4、IV-5患病),所以该遗传病不可能是伴Y染色体遗传病和伴X显性遗传病。(3)该病的遗传方式为伴X隐性遗传,设致病基因为b,则I-1和I-2的基因型分别为XBXb、XBY,II-1的基因型为XBY,由于III-3为携带者,所以II-2的基因型只能为XBXb,II-1与II-2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2×1/2=1/4。(4)由于III-3为携带者,所以IV-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其与一个正常的男性(XBY)结婚,由于父亲的正常基因一定传给女儿,所以女儿不可能患病,故胎儿若是女性,不需要对胎儿进行基因检测。【点睛】本题考查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意在考查考生对遗传系谱图中个体基因型的判断以及利用分离定律进行概率计算的能力。8、2aabb38/9黑aaBB、aaBb【解析】

本题考查遗传和变异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1)①在实验一中,F1为灰色,F2的性状分离比为灰鼠:黑鼠:白鼠=9:3:4,是9:3:3:1的变式,说明F1为双杂合子(AaBb),A/a和B/b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2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再结合题意(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可推知:基因I为B,基因II为A,且A_B_为灰色,A_bb与aabb为白色,aaBB为黑色。有色物质1为黑色,有色物质2为灰色。亲本中,甲的基因型为AABB,乙的基因型为aabb。②综合①的分析,F2中白鼠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三种。灰鼠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AABB为纯合子外,其余均为杂合子,所以灰鼠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比例为8/9。③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1是黑色,实验二中,F1全为黑鼠,说明丙为纯合子,且基因型为aaBB,F1为aaBb,F1自交后代(F2)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其中前二者决定的表现型为黑色。9、次级精母细胞丙流动性5精原细胞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②③④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8细胞质不均等分裂,没有同源染色体(或染色体数目错误)【解析】

试题分析:(1)由图可知图1是进行减数分裂,经过2过程形成的两个细胞,应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了次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在图2中甲中无同源染色体,着丝点分裂,且细胞质不均等平分,是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乙中有同源染色体,着丝点排列整齐,是有丝分裂中期。丙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故丙可以过程②。图3中从④到⑤是受精作用,该生理过程利用了细胞膜的流动性。(2)图2中乙细胞是有丝分裂中期,在图3中⑤代表受精后的有丝分裂中期。其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正常的体细胞可能是图1中的精原细胞。(3)图3中,曲线①②阶段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是同源染色体分离后细胞一分为二。曲线②③阶段形成的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子染色体。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内和减数分裂形成的子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曲线②③④阶段可以代表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4)生物个体发育主要是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即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的结果。该个体有4条染色体,在发育的过程中有丝分裂后期有8条染色体,故最多是8条。(5)由于是雄性动物体内的细胞分裂图,细胞质不可能出现不均等分裂的情况,且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增殖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对图形分析能力。10、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监控和清除T细胞表面受体和癌细胞表面抗原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药物改变了PD-L1或PD-1的空间结构,从而使PD-L1与PD-1不能结合【解析】

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2.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3.通过图示可知,T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逃过人体的免疫系统,此过程依赖于细胞膜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详解】(1)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人体免疫系统能够及时消灭机体产生的癌细胞体现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2)通过图示可知,T淋巴细胞识别癌细胞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与癌细胞表面抗原,相结合实现的。癌细胞表面的PD-L1蛋白能与T淋巴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关闭T细胞的抗癌反应,从而使癌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